人教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参与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体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参与和奉献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准备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参与社区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3.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利索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成大爱。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 课《我参与我奉献》。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 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三、传承雷锋精神1、阅读教材故事:《雨中送母子》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奉献,体会到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感谢;3.思维目标: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进行积极向上的行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们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奉献的含义,体会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认识到奉献和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感受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显示本节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2.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手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奉献与分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习重点与难点(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难点。
3. 学习内容(25分钟)1)观察课件,了解奉献的含义1.展示课件,介绍奉献的含义;2.引导学生们思考:奉献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平时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奉献精神?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
2)差异化教学:观看小视频,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1.播放小视频,学生们观看后进行讨论;2.目的:让学生们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的理论依据。
3)情境模拟,感受奉献的价值1.情境模拟:一个老人摔倒在路边,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帮忙,该怎么办?2.学生们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讨论,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4)差异化教学:读故事,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1.分组读故事《植树先行》,鼓励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其中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奉献和分享精神;2.学生们思考:自己平时有哪些可以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事情?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奉献的重要性;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奉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五、教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献的含义与意义,懂得了奉献的重要性,树立了以“奉献”为核心价值的为人处世信念;同时,学生们从故事中学会了积极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
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认识和感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的力量。
3.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 调动学生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领会志愿精神的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意义和行为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歌曲《我的祖国》的播放,让学生回忆起祖国在历史上的艰难时刻和英雄们的奋斗。
2.讲授(30分钟)
1)了解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板书)。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奉献”是什么,为什么要奉献,奉献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4)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志愿军士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探究志愿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5)通过故事、图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奉献的形式和方式。
3. 活动(40分钟)
1) 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人物,思考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为他人服务。
2) 分组进行奉献行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结合身边的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奉献行动,并在下个班会上进行展示。
4.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总结奉献的形式和方式,唤醒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参与意识。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公共参与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公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公共生活的内涵和价值。
2.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一起探讨如何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社区生活(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记录其中的公共设施、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
(2)小组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我们的社区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
通过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我们可以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活动二: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1)学生阅读教材情境,思考这些情境中体现的参与公共生活的途径。
(2)小组讨论,总结参与公共生活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关注公共政策等。
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他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活动三:我为社区做贡献(1)学生思考自己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中可以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2)制定一份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3)教师小结:参与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和贡献。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课题:友善相待,文明有礼研究目标: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正能量。
重点: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
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是环卫工人。
他们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3.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2.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懂得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懂得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3.懂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更多的关爱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
4.知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
5.懂得缺乏公共意识,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会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2.懂得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彼此关爱,相互帮助反馈指导:1.出示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什么帮助。
2.引导学生思考“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的观点是否赞同,谈谈感受。
3.分组选择1-2个情境题,谈一谈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不过,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传递出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教材,让学生感受到环卫工的辛苦,向教材中爱心人士学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激发学生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反馈指导: 1.出示教材“爱心衣物捐赠活动”,请同学们谈一谈两种方案更欣赏哪个?说说自己的理由。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要制作爱心卡?爱心卡的用途是什么?从张大爷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教师总结: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知道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2.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
3.增强公共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
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难点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视频《文明有礼》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正确认识《邻里公约》并积极遵守。
3.增强责任意识,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难点
正确认识《邻里公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服务社区》
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看了视频,你有何感想?
教师提问: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
(2)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和孕妇,我们可以
(3)班上有同学作业不会写,我们可以
学生回答时教师予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情况,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事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在帮助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尊重被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爱心和关爱传递出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同样,接受帮助的人也要理解那些帮助关爱他人的人。
学生阅读P35页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展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1.五步行动计划;2.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为: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的流程;2.培养学习者的参与公益活动意识和兴趣。
本课教学的难点为:1.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2.如何引导学生展示自我。
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1.通过多媒体辅助讲解,呈现公益活动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2.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3.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展现和交流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头脑风暴: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收获了什么?2.回归课本:回顾和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兴趣。
2. 学习过程1.学习五步行动计划。
–讲解五步行动计划的内容及意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我感恩、我付出”;–结合实践活动反思五步行动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
2.学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制定自己的公益计划;–小组合作实践:设计公益活动方案;–展示交流,体验成果和收获。
3. 总结环节组织小组分享自己的公益活动体验和感想,点评优秀作品和出色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点,强化学生对公益活动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开展学生民主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以改进自己。
2.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展现能力、口语表达水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课后作业1.完成反思自己所参加过的公益活动,简单写下参与的感受和收获。
2.整理学习笔记,复习本课内容和五步行动计划。
七、教学资源1.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3.微课视频和公益活动图片素材。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学习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3.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利索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学习重点:1、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2、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成大爱。
学习难点:如何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我能行:一、填空题:1. 是指在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
2.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也是和谐美好的。
3.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成社会生活中的。
4、平等友善可以传递。
二、判断题。
()1.文明礼貌不是空洞的口号,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2.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3.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4. 小学生年龄太小,不宜参加公益活动。
()5、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三、实践题。
1.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如果没有参与过社区建设,就说说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
2.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相待,如果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3、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附:第六课参考答案:一、填空1、志愿者2、践行者受益者3、浓浓的爱4、正能量二、判断:1-----5对对对错对三、简答:1、略2、主动帮助他,给他讲清他要去的方向。
3、可以参加的公益活动有:为灾区捐款、帮助困难学生、照顾孤寡老人、保护生态等。
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参与我奉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授:1.公益的定义和意义;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3.感受奉献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PPT,播放歌曲、图片和短视频等方式,先引导学生了解公益和捐助、志愿者等相关概念。
2. 学习1.学习公益的定义和意义通过PPT的图片,用生动、易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益,并且向他们阐明公益的重要性。
2.不同群体中的公益活动通过PPT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社会各界的公益活动,从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到拯救海豚、治理河流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公益活动是多样的、广泛的而且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3.感受奉献的快乐通过PPT的图片、文字和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奉献,以及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以学校常规下的志愿服务或者学生自己的投入实例,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快乐。
3. 练习1.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与公益奉献相关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心得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2.书面练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公益事业、奉献等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解答题等,同时加大书写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梳理学生对公益及社会关注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检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参与组织的练习,以及回答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教学效果通过练习题、讨论课、小结等方式检查教学效果,对课堂讲解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优化措施。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我参与我奉献》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二是教育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周围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参与的经历,对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惑。
此外,学生在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方面也有所认知,但对奉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会奉献,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有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个是有的人虽然条件有限,但仍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们很多人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2的做法更加科学合理。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把要捐赠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需要这些衣物的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需要的衣物取走。而不必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我也更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1要求捐赠人和接受捐赠的人同时出现在社区正门,这样会让接受捐赠的人心里不舒服,而方案2就很好的避免了这种见面的尴尬。捐赠的人只要把衣服捐赠出去就行,不必知道接受捐赠的人是谁,而接受捐赠的人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捐赠,这种捐赠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进一步提升学生奉献爱心的意识
提升学生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视频《友善待人三冬暖》
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看了视频,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短片中邻里之间帮助孤寡老人,让老人感到温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人、建设和谐的生活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友善相待》。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关爱和奉献意识
教师提问:我国哪些法律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关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教师继续提问: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第一板块【视频激趣引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一根盲杆》导语:他们互不相识,却用一根盲杆,牵出了友爱。
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
建设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名言导入: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解释: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起行善。
《我参与我奉献——友善相待文明有礼》第二板块【平等相待友善互助】1.范例分析:阅读教材第34页活动园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我赞同这种说法。
这一举动不仅仅使环卫工人饱腹,还使他们的内心感到温暖,体现了餐馆老板对素不相识的路人的浓浓爱心。
2.联系生活: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举例:扶老人过马路、捐献自己的爱心、帮老人学习3.分享交流: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填空。
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热情地给他们指路并推荐当地的特色……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真诚地向他们感谢……点拨: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
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会将会更加美好!4.对比分析:阅读教材第35页活动园,思考: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说说这两种做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其不同之处是什么?参考:这两种做法都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值得我们去学习。
但是第二种做法我更欣赏,因为它时间上比较灵活,方便人们;多了对受帮助人群的关注,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
点拨:友善之举也需要换位思考,保护受帮助者的自尊心。
5.阅读角:阅读教材第35页阅读角,说说你对友善的理解。
点拨:一省带一市,这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在疫情面前,他们众志成城,共同抗击,这体现了友善的力量。
6.思考交流: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奉献的内涵与重要性;2.了解自己可以参与的奉献项目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奉献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公益热情。
二、教学内容:1.奉献的内涵与重要性;2.参与奉献的方式与实施方法;3.课堂实践:制定一个公益计划。
三、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播放相关的公益宣传片,引导学生谈论奉献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与兴趣。
2.讲解(1)课文讲解让学生领读课文,理解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注意学习重点词汇及短语。
(2)词汇解释听写新学单词和短语,并解释其含义。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奉献的重要性和自己可以参与的奉献项目展开讨论。
3.课堂实践(1)制定公益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公益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安排。
(2)展示计划让每个小组展示出自己的计划,并请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3)实施计划依据小组的实施计划,选择一个或几个计划,安排学生具体实施,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4.总结与学生一起反思此次公益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未来能够持续地参与奉献的想法和计划。
五、板书设计:我参与我奉献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参与奉献的方式与实施方法制定公益计划六、教学评估1.基本知识能力测评考试题1、奉献的含义是什么?2、说出一种你可以参与的公益项目。
3、谈谈你参与公益项目的收获和感受。
2.思维能力测评讨论表现和小组实践。
3.综合能力测评完成制定公益计划实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我奉献6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3.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利索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成大爱。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o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三、传承雷锋精神1、阅读教材故事:《雨中送母子》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
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
活动四:志愿者在行动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低于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
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
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1.阅读书中故事《公益的力量》。
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组合作制作事例卡。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出你的观点,表达出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5.师:滴水成河,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
讲授新课
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
课题
友善相待文明有礼
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着。
重点
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
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延伸活动
阅读角:容止格言
阅读教材38页阅读角体会文章含义。
课堂小结
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板书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
友善、平等、尊重、感恩
关爱弱势群体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言行合一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2课时
课题
服务社区参与公益
服务社区参与公益
共同维护志愿者行动
共同建设公益力量大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文明有礼。
1.播放视频《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评价视频中的公共场所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在公共场合无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后果?
2.师总结: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文明人。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
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找生阅读。(35页)
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1.故事《爸爸的爱心车》。
2.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3.出示志愿者概念。
4.师:参与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军中来。如: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与保护环境行动。
活动五:公益力量大
导入新课
导入活动: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和谐有温暖的社区,这样的人人向往的和谐社区是需要社区所有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
1.播放视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讲授新课
活动二:社区是我家共同维护它
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39页活动园)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主动承担社区事务。
2.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活动,有效的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发挥公益的力量。
3.初步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
重点
愿意服务社会生活,有责任感、有担当。
难点
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拓展活动
1.阅读角《慈善要用“心”衡量》,你是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2.课后活动:发起“日行一善”活动,期末评出班级“爱心小天使”。
课堂小结
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有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因为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中的浓浓大爱。
板书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
师:《邻里公约》是为解决邻里沟通和社区冷漠等诸多问题而诞生的,这不是一份约束,更像是一个美好约定。
活动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1.相关链接《农村社区》。阅读39页。说说农村社区跟城市社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师:社区的成员既是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阅读书中40页绘图。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
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36页)
2.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3.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4.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