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

合集下载

游记小品两篇

游记小品两篇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袁中道
三袁长兄——袁宗道(1560~1600)
▪ 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 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 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 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为公安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一月四日 (12月9日),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 40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为人神清气秀, 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 “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 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
了自己。
▪ 游览天气不同——袁宏道所遇天气应是风和日丽;袁中道则遇 到了沙尘暴。
▪ 游览感受不同——袁宏道是享受悠游之乐;袁中道则感到百苦 而急归。
▪ 表现主旨不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抒发超凡脱俗的雅士情 怀;袁中道则描写客观,通过江南春景的反衬直抒自己的人生 感慨。
▪ 侧重点不同——袁宏道侧重写景。袁中道侧重议论。 ▪ ……
通假字

▪谭
见课本注释
▪志
古今异义
人物:古:人和物;今:人,画中。
御:古:戴上;今:抵挡;驾驭。
穿:
词类活用
▪ 精兰棋置 名词作状语 ▪ 城中仕女云集 名词作状语 ▪ 山色微岚 名词作动词 ▪ 着重裘以敌之 名词作动词 ▪ 然则是游也宜书 名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
三袁仲兄——袁宏道(1568~1610)
▪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 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在文学上反对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 合称“公安三袁”。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吏 部郎中,正五品。博学多才,为官勤勉,任吴县县令仅 一年,吴县大治。当朝宰相申时行曾感叹:“两百年来 无此县令”。43岁病逝于沙市,葬于白鹤山。他是“公 安派”的领袖人物,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一生著述丰 厚,传世诗歌有1700多首,游记、杂文等600多篇,其 中多篇诗文被选入大中学课本。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 《袁中郎全集》。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第一篇: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游高粱桥记》(袁中道)游记小品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

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

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

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

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

胞兄袁宗道辞世,他悲痛不已,告假归里建“柳浪馆”,栽花种柳、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6年之久。

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

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

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

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

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_游记两篇_游高梁桥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_游记两篇_游高梁桥记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课件在线
1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梁桥记
课件在线
2
目标导航
一、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 言词语。(重点)
二、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借鉴作者从 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难点)
三、体会作者的心情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重点)
课件在线
3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以看得见的。
(4)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我问自己,我也无法解释了。
课件在线
19
品读课文
注意语气 注意语调 注意语速
课件在线
20
品读课文
1、你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到了哪 些景物?作者笔下高梁桥春天的风 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为什么把京都春天的环 境描写得如此恶劣?这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件在线
4
自读课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识记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鳞鬛 窈窕 几 席 缙绅 非甚不暇 微岚 趺 坐 茗 饮 侑 筵 中人 了不相属
课件在线
5
作者简介
❖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 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 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写下《虎丘记》、《晚 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 "。传世的有诗歌1700 记、书札、序跋、碑记、 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课件在线
21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袁中道,出游高梁 桥时风和日丽,又会看到什么样的 景色,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课件在线
22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明人游记小品五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袁宗道高梁桥〔高梁桥〕又名高亮桥,在西直门外西北,跨高梁河上。

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玉河〕即御河,流经皇宫周围。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罗纹纸〕一种细软有纹理的薄纸,这里形容水波。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

绿杨四行,树左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垂线〕下垂的柳条。

长丈馀。

岸北佛庐〔佛庐〕佛寺。

道院甚众,朱门绀〔绀(gàn)〕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即天青色。

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攒(cuán)簇〕聚集。

,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螺髻〕梳成青螺形的发髻。

,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盖〕伞。

殿前剔牙松〔剔牙松〕又名栝子松,比一般松树针叶集中、稠密。

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班剥〕同“斑驳”,杂乱错落,此指松皮粗糙不平。

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围〕两手合拱为一围。

许。

暇日①〔暇日〕闲暇之时。

,曾与黄思立〔黄思立〕名大节,号无净,曾任太常寺博士,是作者的好友。

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中郎〕袁宏道,字中郎。

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钱塘苏堤〕在杭州西湖中,是宋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修建,后人称为“苏堤”或“苏公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固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挂进贤冠〕意谓辞官。

,作六桥〔六桥〕西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

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翳障。

乎?是日分韵〔分韵〕作诗术语,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也称“赋韵”。

,各赋一诗而别。

春游西湖选自《西湖游记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此文一题为“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夜。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夕岚〕傍晚时烟雾迷蒙的景色。

岚,雾气。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勒〕逼迫,侵袭。

,与杏桃相次开发〔相次开发〕相次,依次。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梁桥记》)、白洋潮、钱塘江的夜潮、水之歌水之思精讲精练〖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窈窕..()()微岚.()茗.()饮恕诟.()烟霾.()踵.()逊.()色趺.()坐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⑴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趺坐:以为:⑵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

着:敌:堪:⑶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旋:非常:⑷而旗尾略.不沾湿。

略: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

⑵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未泮。

⑶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4、文学常识。

《游高粱桥记》作者_____ 明代文学家。

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并称为“公安三道”。

袁中道,明代散文家。

《白洋潮》作者_____,明末清初散文家。

《钱塘江的夜潮》作者______,现代作家,学者。

5、通读这几篇文章,找出描写水的语句。

〖点击思维〗1、注意“岚”不要读作“fēng”,“诟”不要读成“hòu”;“趺”和“跌”读音和写法都不同。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的含义,注意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如“以为”“敌”“非常”等词语和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3、翻译文言句要准确、通顺,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译法,如⑴中的“侑”,⑵中的“泮”等一定要翻译准确。

4、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张岱,晚明著名散文家。

所作《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

钟敬文,广东海丰人,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倡导者。

5、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初步把握这几篇写“水”文章的特点。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京师胜地流急而清游人云集与友人出游游人笑我我笑游人与友出游叙寒气凛冽不堪急归议联系自身抒写心志正面潮水远—稍近—渐近—再近—到塘侧面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惊眩景慕已久决定去看立意看夜潮乘兴而去大失所望败兴而归水之行星生命之源雕刻大师循环与平衡历史沉思〖语言特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

游记小品两篇

游记小品两篇

《游记小品两篇》原文及译文袁宏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译文原文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

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

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

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

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2拉予与王子3往游。

时街民皆穿4沟渠淤泥,委积5道上,羸马6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7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8,临水坐枯柳下小饮。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

明人游记小品五篇明人游记小品五篇袁宗道高梁桥〔高梁桥〕又名高亮桥,在西直门外西北,跨高梁河上。

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玉河〕即御河,流经皇宫周围。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罗纹纸〕一种细软有纹理的薄纸,这里形容水波.。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左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垂线〕下垂的柳条。

长丈馀。

岸北佛庐〔佛庐〕佛寺。

道院甚众,朱门绀〔绀(gàn)〕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即天青色.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攒(cu án)簇〕聚集.,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螺髻〕梳成青螺形的发髻。

,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盖〕伞。

殿前剔牙松〔剔牙松〕又名栝子松,比一般松树针叶集中、稠密。

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班剥〕同“斑驳”,杂乱错落,此指松皮粗糙不平.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围〕两手合拱为一围.许。

暇日①〔暇日〕闲暇之时。

,曾与黄思立〔黄思立〕名大节,号无净,曾任太常寺博士,是作者的好友。

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中郎〕袁宏道,字中郎。

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钱塘苏堤〕在杭州西湖中,是宋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修建,后人称为“苏堤”或“苏公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固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挂进贤冠〕意谓辞官。

,作六桥〔六桥〕西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

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翳障。

乎?是日分韵〔分韵〕作诗术语,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也称“赋韵”。

,各赋一诗而别.春游西湖选自《西湖游记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此文一题为“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夜。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夕岚〕傍晚时烟雾迷蒙的景色。

岚,雾气..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勒〕逼迫,侵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自主阅读 游记小品二篇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自主阅读 游记小品二篇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 北师大版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义,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2.通过朗读、品读,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义,品悟作者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内容导入:(多媒体展高梁桥的照片)明确这是北京西郊的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明代诗人朱茂瑞春游赞叹:“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

”乾隆帝秋游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

”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标注生字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详见投影)。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高粱桥一带美景及游览盛况。

第二部分(2):写作者与朋友游览经过和感受。

3.检查读音:筵yán侑yòu鳞鬣lín liè趺fú诟gòu窈窕yǎotiǎo缙绅jìnshēn岚lán茗míng4.范读,正音,标记节奏,理解大意。

5.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给予指导。

6.齐读课文后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7.高梁桥为何为“京师最胜地”?(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远离闹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急流而清,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播放幻灯片,提出阅读要求,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案北师大版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义,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2.通过朗读、品读,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景物对比衬托表现特殊情趣心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义,品悟作者情感。

教法选择诵读、讨论、归纳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小黑板、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内容导入:(多媒体展高梁桥的照片)明确这是北京西郊的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明代诗人朱茂瑞春游赞叹:“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

”乾隆帝秋游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

”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标注生字词。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详见投影)。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疏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写高粱桥一带美景及游览盛况。

第二部分(2):写作者与朋友游览经过和感受。

3.检查读音:筵yán侑yîu鳞鬣lín liè趺fú诟gîu窈窕yǎotiǎo缙绅jìnshēn岚lán茗míng4.范读,正音,标记节奏,理解大意。

5.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给予指导。

6.齐读课文后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标记难词难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7.高梁桥为何为“京师最胜地”?(高梁桥在北京西直门外,远离闹市,”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急流而清,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播放幻灯片,提出阅读要求,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游记两篇-游高梁桥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游记两篇-游高梁桥记

(使------ 娱乐 使动用法)
(像云一样 名词作状语) 3、城中士女云集
4、 时柳梢新翠
(吐翠 形容词作动词)
解释重点字词
春意正浓 1.春盛 2.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在坐席间望见的西山,早晚变幻色彩让人赏心 悦目。
3.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4.以为戏具 当作演出(观赏)。
三月一号那一天,我和王袗、僧人寂子 一同去旅游。那时的杨柳方才发芽,山色雾 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时响 起。我们盘腿坐在古书根上,把茶当成酒来 品饮,以波纹树影助饮,把鸟的飞翔,鱼的 潜泳,人物的来来往往,当做演出观赏。河 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人呆坐在古树下,像 傻僧人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也私下 认为那些设席饮酒的人,喧哗怒诟,跟领略 山水的情意全不相关,有什么乐趣。过了一 会儿,碰到了同年及第的黄炜拜访过客人出 来,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 极乐寺欣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
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 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 的创始者。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 游记、书札、序跋、碑记、 日记、杂文等近 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 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 《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游记小品两篇
游高梁桥记
游高梁桥记
袁宏道
学习目标
一、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二、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三、有感情的自读课文,试背诵第二段。
自学指导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识记并掌握文中 的重点字词: 鳞鬣 窈窕 几 席 缙绅 非甚不暇 微岚 趺 坐 茗 饮 侑 筵 中人 了不相属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游记两篇 游高梁桥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游记两篇 游高梁桥记

微泮
lì lì
飚风


diāo


砾砾
mái

zhuó qiú
貂帽

烟霾
着重裘
牛刀初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堆积 同“谈”,言 谈 穿 抵挡 忍受
如果、假若 苟非大不得已 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通“识(zhì)”,记 着迷于仕途钻营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 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 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为“公安派”的创始者。写下《虎丘记》、《晚 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 记、书札、序跋、碑记、 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 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 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游高梁桥记
袁中道
袁中道,字小修。16岁中秀 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 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 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 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 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 时期。
诵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理解文意
你能读准吗?
léi pàn biāo chuǎn
羸马

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偏 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 座名桥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 十九年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 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 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 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 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 为京师郊外一胜景。古时候高 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 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 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 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 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 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 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 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 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 上河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new)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游记小品二篇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new)

游记小品两篇1教学目标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2重点难点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3教学过程课题课前准备活动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一、继续学习课文二、重点词语理解着重裘以敌之(代词,代指寒冷) 舍水石花鸟之乐(助词,的)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同上)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同上)京师最盛之地也(句末语气词,表说明)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同上)于乐何有也(语气词,表确认)三、文章主旨:第一篇: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盛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完“极乐寺"而返.(侧重写景)第二篇:作者屡次求官未果,心情郁闷,对京师盛景没写上几笔,竭力强调北京春日的杀风景,春天比冬天还要让人扫兴。

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春天的美景。

(侧重议论)四、写法归纳:第一篇: 1)采取白描的手法。

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极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语句精炼,用词贴切。

第二篇:借景抒情.课后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问题设计何京师之苦之此(助词,的)着重裘以敌之(代词,代指寒冷)舍水石花鸟之乐(助词,的)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同上)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同上)京师最盛之地也(句末语气词,表说明)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同上)于乐何有也(语气词,表确认)也吾见其舛也(语气词,表说明)为官职也(同上)板书设计高粱桥的美景及游览盛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