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参照模板

合集下载

7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共15页)

7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共15页)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查验第六章肉与肉成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2学时〕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二节冻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三节肉成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授课班级:食工2003〔3〕授课教师:王长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2月22日第六章肉与肉成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1、肉的败北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败北。

肉败北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成果。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外表便发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败北的气味。

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败北。

肉的败北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败北产物具有稠密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辨别要点有哪些对畜禽肉进行感官辨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挨次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不雅、色泽,出格应注意肉的外表和暗语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

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外表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

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辨别。

3、辨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1)色泽辨别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辨别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当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辨别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肉及肉制品的检疫

肉及肉制品的检疫

(三)肉的自溶 不合理的保藏条件下,组织蛋白 酶活性增强而发生组织蛋白强烈分解的过程叫自溶。
1、肉自溶的条件 未经冷却即冷藏或相互堆叠不 能及时散热或长时间保持较高温度,会引起组织自体分 解出现自溶。
2、自溶肉的性状 自溶过程主要是蛋白质分解, 肌肉、脂肪呈现不同程度的暗绿色。肉质地松软,缺乏 弹性,色泽暗淡,呈褐红色、灰红色或灰绿色,带有酸 味。
(3)颜色变化。冻肉颜色从表到里,由鲜红变成褐 色。颜色变化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
(四)冻结肉的解冻 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解冻过程中流失的汁液越少, 肉品的质量越佳。一般分为空气解冻、流水解冻、真空 解冻和微波解冻等。 1、空气解冻。利用空气和水蒸汽的流动使冻肉解冻。 (1)缓慢解冻。先在0 ℃的空气中解冻,随后温度升 高至6~8 ℃,使肉的内部温度缓慢升至2~3 ℃。 (2)在20 ℃以下的室温下,用送风机使空气循环, 促使肉品迅速解冻。速度快,但营养物质流失多。
经过一段时间后,肉开始软化。未经解僵 的肉,肉质欠佳,保水性低且风味差。经过充 分解僵的肌肉质地变软,加工产品风味也佳, 保水性也提高,适于加工各种肉类制品的原料。
2、僵直肉的性状 处于僵直早期的肉 呈酸性环境,肌纤维粗糙硬固,肉汁变得不透明, 有不愉快的气味,不仅风味不佳而且保水性也低,
加工肉馅时粘着性差,食用价值及滋味都比较关。
精肉的组成成分
水分72%—80%
精肉
蛋白质16.7%—21.5% 有机物21%—24% 脂类0.4%—3.5%
固体物20%—28%
其他0.99%—3.72%
无机物0.8%—1.8%
肉的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 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都极易被污 染。因此,为了确保肉品的质量,必须做好卫生检 验工作。本章分以下六节讲述:

【生物科技公司】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

【生物科技公司】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

(生物科技行业)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检测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2学时)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二节冻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三节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授课班级:食工2003(3)授课教师:王长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2月22日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

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

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

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1)色泽鉴别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肉与肉制品

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肉与肉制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肉与肉制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与肉制品的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肉与肉制品(包括固态、液态和特殊状态)的采样和检样处理。

2 设备和材料2.1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应使用不锈钢或其他强度适当的材料,表面光滑,无缝隙,边角圆润。

采样工具应清洗和灭菌,使用前保持干燥。

采样工具包括托盘、刀具、剪刀、镊子、采样勺(或匙)、凿子、圆盘锯、绞肉器、采样钻、搅拌器具等适用的器具。

2.2 样品容器样品容器的材料(如不锈钢、塑料等)和结构应能充分保证样品的原有状态。

容器和盖子应清洁、无菌、干燥。

样品容器应有足够的体积,使样品可在检验前充分混匀。

样品容器包括采样袋、采样瓶等。

2.3 其他用品包括酒精灯、温度计、铝箔、封口膜、记号笔、采样登记表等。

3 采样3.1 采样原则和采样方案采样原则和采样方案按GB 4789.1的规定执行。

采样件数n应根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执行,每件样品的采样量不小于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或根据检验目的确定。

以下规定了1件食品样品的采样要求。

3.2预包装肉与肉制品3.2.1独立包装小于或等于1000 g的固态食品或小于或等于1000 mL的液态食品,取相同批次的最小零售原包装。

3.2.2独立包装大于1000 g的固态食品,可采集独立包装,也可用无菌采样器从同一包装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或割、或剪、或凿、或锯等合适方式)适量样品,放入同一个无菌采样容器内作为1件食品样品;独立包装大于1000 mL的液态食品,可采集独立包装,也可在采样前摇动或用无菌棒搅拌液体,使其达到均质后采集适量样品,放入同一个无菌采样容器内作为1件食品样品。

3.3散装或现场制作肉与肉制品3.2.1样品应充分搅拌混匀,混匀后应立即取样,用无菌采样器从同一容器/简易包装的5个不同部位采集样品,放入同一个无菌采样容器内作为1件食品样品。

如果样品无法进行均匀混合,从同一容器/简易包装的不同部位取代表性样品。

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1.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总数。

通常以CFU/g(菌落形成单位/克)来表示。

菌落总数的标准值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肉类制品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其存在可能意味着食品受到了粪便污染。

因此,肉类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标准通常被严格控制,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

因此,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标准也被严格规定,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因此,肉类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标准也被列入食品安全标准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标准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
能针对特定的肉类食品制定其他微生物检测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总的来说,肉类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各类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幻灯片PPT

各类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幻灯片PPT
水生动物的体表。 水生动物的肠道。 加工、运输时,由于环境卫生条件、用具、工人
的个人卫生、用水、运输过程等不洁造成污染。
三、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
1、散装或大型包装的乳品
用灭菌刀、勺取样,采样时应注意取样部位、取样 量等的代表性:每件样品数量不少于200g,放入灭 菌容器内及时送检。鲜乳一般不应超过4h,在气温 较高或路途较远的情况下应进行冷藏,不得使用任 何防腐剂。
2、小型包装的乳品
应采取整件包装,注意包装完整。 各种小型包装的乳品与乳制品的取量为:生奶1瓶 或1包;消毒奶1瓶或1包;奶粉1瓶或1包;奶油1块 (113g);酸奶1瓶或1包;炼乳1瓶或1罐;奶酪(干酪)1 个。
3、奶油
➢ 用无菌操作打开奶油的包装,取适量检样置于灭菌 三角瓶内,在45℃水浴或恒温箱中加温,溶解后立 即将烧瓶取出,用灭菌吸管吸取奶油25mL放入另一 含225 mL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奶油稀释液的烧瓶内 (瓶装稀释液应预置于45℃水浴中保温,做10倍递增 稀释时所用的稀释液相同),振摇均匀,从检样溶化 到接种完毕的时间不应超过30min。
2、检验肉及肉制品受外界环境污染的程度或 是否带有某种致病菌
棉拭采样法和检样处理
一般可用板孔5cm2金属制作规板压在受检样品上,将灭菌棉 拭稍蘸湿,在板孔5cm2的范围内揩抹多次,然后将规板板孔 移压另一点,用另一棉拭揩抹,如此共移压揩抹10次,总面 积50cm2,共用10支棉拭。每支棉拭在揩抹完毕后应立即剪 断或烧断后投入盛有50mL灭菌水的三角瓶或大试管中,立 即送检。检验时先充分振摇吸取瓶、管中的液体,作为原液, 再按要求做10倍递增稀释。
1、致腐微生物: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的一类营死物寄 生的,能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 分解的微生物。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 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 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 的臭味,肉的表面产生明显的发粘、变色、霉斑。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肉与肉制品检验
5.2.3各类熟肉制品检样的处理:直接切取或称取25g,以下处理同5.2.1。注:以上样品的采集和送检(5.1)和检样的处理(5.2)均以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内的细菌含最来判断其质最鲜度为目的。如须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受外界环境污染的程度或检索其是否带有某种致病菌应用棉拭采样法(见5.3)。
5.3棉拭采样法和检样处理检验肉禽及其制品受污染的程度,一般可用板孔5cm2的金属制规板压在受检物上,将灭菌棉拭稍沾湿,在板孔5cm2的范围内揩抹多次,然后将板孔规板移压另一点,用另一棉拭揩抹,如此共移压揩抹10次,总面积为50cm2,共用10只棉拭。每支棉拭在揩抹完毕后应立即剪断或烧断后投人盛有的50mL灭菌水的三角烧瓶或大试管中,立即送检。检验时先充分振摇,吸取瓶、管中的液体作为原液,再按要求作10倍递增稀释。检索致病菌,不必用规板,可疑部位用棉拭揩抹即可。
3、设备和材料3.1现场采样用品
3.1.1采样箱。
3.1.2灭菌塑料袋。
3.1.3带盖搪瓷盘。
3.1.4灭菌刀、剪子、镊子。
3.1.5灭菌带塞广口瓶。31.6灭菌棉签。3.1.7温度计。
3.1.8编号牌或蜡笔、纸。
3.2实验室检验用品见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
5.1.2禽类(包括家禽和野禽):鲜、冻家禽采取整只,放灭菌容器内。带毛野禽可放清洁容器内,立即送检。以下处理同5.1.1。
5.1.3各类熟肉制品(包括酱卤肉、肴肉、肉灌肠、熏烤肉、肉松、肉脯、肉干等):一般采取250g。熟禽采取整只,均放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以下处理同5.1.1。
5.1.4腊肠、香肚等生灌肠:采取整根、整只、小型的可采数根数只,其总量不少于250g。

肉制品微生物检验

肉制品微生物检验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 下载
在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需要使用适当的对照来证实 结果的正确性。 在本标准操作程序实施过程中的阳性质控菌株为两株 沙门氏菌(ATCC 50013和ATCC 50041)和一株亚利桑 那菌株(ATCC 47001),阴性质控菌株为一株枸橼酸 盐 杆 菌 ( ATCC 48001 ) 、 大 肠 艾 希 氏 菌 ( ATCC 63301)。 一旦估计待检样品为沙门氏菌阴性,合并样品可以 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有好几种合并样品的方法。如 果估计检出沙门氏菌的可能性很高,或如果已检出阳性 菌株,但没有必要知道其被污染的具体样品时,在非选 择性前增菌时合并样品是合适的。
下载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生物检测实验室的 所有承担食源致病微生物检测的人员必须按照本标准 操作程序进行各类肉类、肉制品、蛋、蛋制品及环境 中漂洗液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工作。 沙门氏菌为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实验室的工作 人员必须遵守SPSCMOT008中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的要求。为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作好防范工作, 易被其感染的年幼儿童、虚弱者、年长老人、免疫缺 陷者必须远离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和确认的实验 室。 生物安全柜II级的高效过滤网被用来防止致病菌引 起的气溶胶。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 下载
口罩、手套和眼罩的保护是必须的并且所有的工作 区的表面在工作前后必须马上消毒或进行一次性的无 害化处理。所有的代谢物,要经过高压灭菌无害化处 理,来保证人员和环境的不污染。 检测所用培养基、化学试剂以及微生物的生产商必 须提高提供相关的有效的安全数据。 在所有检测过程中至少包含三种控制方法,即包 括H2S阴性沙门氏菌、H2S阳性沙门氏菌和培养基空白 对照。质控菌株需要接种到肉或正在分析的肉中。在 相同的条件下同样的程序同时分析质控样品于样品待 验样品。确保从每个阳性控制样品中能检出至少一个 菌落。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教学资料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教学资料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

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

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

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1)色泽鉴别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应注意,健康畜肉属于正常的优质肉品,病死、毒死的畜肉属劣质肉品,禁止食用和销售。

广义上的肉是指适合人类作为食品的动物机体的所有构成部分。

在商品学上,肉则专指去皮(毛)、头、蹄、尾和内脏的动物胴体或自条肉,它包括肌肉、脂肪、骨、软骨、筋膜、神经、血管、淋巴结等多种成分,而把头、尾、蹄爪和内脏统称为副产品或下水。

肉类产品中的微生物

肉类产品中的微生物

3、设备和材料3.1现场采样用品 3.1.1采样箱。 3.1.2灭菌塑料袋。 3.1.3带盖搪瓷盘。 3.1.4灭菌刀、剪子、镊子。 3.1.5灭菌带塞广口瓶。 3.1.6灭菌棉签。 3.1.7温度计。 3.1.8编号牌或蜡笔、纸。 3.2实验室检验用品见GB/T4789.2、GB/T4789.3、 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 4、培养基和试荆见GB/T4789.2、GB/T4789.3、 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
四、动物性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肉类的腐败变质
1、畜、禽肉类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健康的畜、禽组织内部是无菌的,但因其腔道及 体表都存在微生物,屠宰过程在空气中进行,因 此宰杀、放血、脱毛、去皮及内脏、分割等环节 就可造成微生物的多次污染。 常见污染类群如下:
腐生性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兽医漏检时):结核杆菌、布鲁氏 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
二、屠宰后肌肉的理化性质的改变
1.动物死后,血液供给停止,肌肉中的氧含 量和氧化还原电势逐渐降低。因此,死后 数分钟,除了表面的几毫米能从空气中接 触到氧而保持鲜红外,内部是厌氧的。需 氧菌可在表面生长,而只有厌氧菌和兼性 厌氧菌能在肉中生长。
屠宰后肌肉的理化性质的改变
2.活动物组织的Ph约为7,死后由于糖原逐渐分解 为乳酸而使Ph降低。乳酸的含量取决于死亡肌肉 中的糖原含量。如果在死亡前肌肉是运动的,则 糖原消耗殆尽,宰后Ph较高,肌肉干而硬,色深, 这样的肉容易被细菌腐败;如果宰前肌肉未经运 动,但在濒死前受到刺激,那么保存的大量糖原 迅速变为乳酸,在组织冷却之前Ph达到了最低点 而使肌浆蛋白变性。由于这样的肉湿度很大,易 遭受细菌的侵害。

肉及肉制品的检疫

肉及肉制品的检疫

(3)延缓肉的理化和生化变化过 程,保持肉的颜色和新鲜度。
(4)冷却是对肉的预处理,符合
加工某些肉制品的原料要求。
2、肉冷却的卫生要求 (1)冷却室入货前保持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 (2)吊轨上胴体尽量不接触,减少污染。
(3)不同等级别肥度、不同种类的肉 分别冷却。 (4)平行轨道上,按“品”字形
3、肉成熟的影响因素 肉中糖原含量和肉成熟有 密切关系,动物休息不足或过于疲劳消耗了肌肉中大量 糖原,成熟过程将延缓甚至不出现。此外,肉的成熟速 度也与温度、湿度有关系,温度升高,成熟也快,但微 生物也容易繁殖,所以一般采用低温成熟的方法。
0~2℃,湿度86~92%,空源自流速0.1~0.5米/秒, 10d时约90%成熟,3周左右基本成熟。因此,10d以后 肉的商品价值高,而在3 ℃时,小牛肉和羊肉的成熟分 别为3d和7d。
(一)肉的僵硬 又叫僵直,是动物屠宰后肌肉由 软变硬的过程和现象。
1、僵直的机理 动物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肌 肉的氧供应中断,肉中的糖原发生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肉PH值下降,当乳酸生成到一定 浓度时,分解糖原的酶类失去活性,而无机 磷酸酶活性增强,三磷酸腺苷分解,
形成磷酸,PH值继续下降直至5.4。 当PH值降至5.4~6.7时,肉类出现僵硬。
排 列, 保证空气流通。
(5)冷却时,尽量减少 开门和人员出入,以维持 稳定的冷却条件,同时也 减少微生物污染。 (6)冷却室内安装紫外 线灯以杀菌。 (7)控制温度、湿度和 空气流速。
3、肉冷却的方法
目前国内采取的冷却方法主要有一段 冷却法、两段冷却法、超高速冷却法和液 体冷却法。
(1)一段冷却法 用0 ℃或略低一种空 气温度冷却肉的方法。
(二)理化学检验 根据《肉与肉制 品取样方法》(GB9695.19—88)采样, 主要检测以下指标:

肉类产品中的微生物资料共27页文档

肉类产品中的微生物资料共27页文档
肉类产品中的微生物资料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教案、讲稿总学时:30学时食品卫生检验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2学时)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二节冻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第三节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授课班级:食工2003(3)授课教师:王长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年2月22日第六章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

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

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

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1)色泽鉴别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应注意,健康畜肉属于正常的优质肉品,病死、毒死的畜肉属劣质肉品,禁止食用和销售。

广义上的肉是指适合人类作为食品的动物机体的所有构成部分。

在商品学上,肉则专指去皮(毛)、头、蹄、尾和内脏的动物胴体或自条肉,它包括肌肉、脂肪、骨、软骨、筋膜、神经、血管、淋巴结等多种成分,而把头、尾、蹄爪和内脏统称为副产品或下水。

在肉制品生产中,所谓的肉称为“软肉”,仅指肌肉组织及其中包含的骨以外的其他组织。

肉与肉制品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动物性食品,含有大量的全价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根据对肉的处理及贮藏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鲜肉、冷藏肉及各类肉制品。

因为肉及肉制品的营养极为丰富,是多种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肉类次女嘎屠宰到食用的各个环节,都有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可能。

因此,对肉及肉制品进行微生物检样,是确保其卫生质量及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一节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一、肉在保存的变换肉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组织酶和外界微生物的作用,一般要经过僵直——成熟——自溶——腐败等一系列变化。

1、热肉动物在屠宰后初期,尚未失去体温时,称为热肉。

热肉呈中性或略偏碱性,pH7.0—7.2,富有弹性,因未经过成熟,鲜味较差,也不易消化。

屠宰后的动物,随着正常代谢的中断,体内自体分解酶活性作用占优势,肌糖原在糖原分解酶的作用下,逐渐发生酵解,产生乳酸,一般宰后1小时,PH降至6.2~6.3,经24小时可降至5.6—6.0。

2、肉的僵直当肉的pH值降至6.7以下时,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这种状态叫做肉的僵直。

肌肉僵直出现的早晚和持续时间与动物种类、年龄、环境温度、生前状态及屠宰方法有关。

动物宰前过度疲劳,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

尸僵往往不明显。

处于僵直期的肉,肌纤维粗糙、强韧、保水性低,缺乏风味,食用价值及滋味都差。

3、肉的成熟继僵直以后,肌肉开始出现酸性反应,组织比较柔软嫩化,具有弹性,切面富有水分,且有愉快的香气和滋味,易于煮烂和咀嚼,肉的食用性改善的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成熟对提高肉的风味是完全必要的,成熟的速度与肉中肌糖原含量、贮藏温度等有密切关系。

在10℃一15℃下,2—3天即可完成肉的成熟,在3℃~5℃下需7天左右,0℃~2℃则2—3周才能完成。

成熟好的肉表面形成一层干膜,能阻止肉表面的微生物向深层组织蔓延,并能阻止微生物在肉表面生长繁殖。

肉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是糖酵解酶类及无机磷酸化酶的作用。

4、肉的自溶但随后由于肉的保藏不当,则肉中的蛋白质在自躺组织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

这种现象叫做肉的自溶。

自溶过程只将蛋白质分解为可溶性氮及氨基酸为止。

由于成熟和自溶阶段的分解产物,为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必然导致肉的腐败分解,腐败分解的生成物如腐胺、硫化氢、吲垛等,使肉带有强烈的臭味,胺类有很强的生理活性,这些都可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由于肉成分的分解必然使其营养价值显著降低。

二、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一般情况下,健康动物的胴体,尤其是深部组织,本应是无菌的,但从解体到消费要经过许多环节。

因此。

不可能保证屠畜绝对无菌。

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动物生前的饲养管理条件、机体健康状况及屠宰加工的环境条件,操作程宇等。

1、宰前微生物的污染1)健康动物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健康动物的体表及一些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某些部位的淋巴结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微生物,尤其在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类群更多。

通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不侵入肌肉等机体组织中,在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某些病原性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可进入淋巴液、血液,并侵入到肌肉组织或实质脏器。

2)有些微生物也可经体表的创伤、感染而侵入深层组织。

3)患传染病或处于潜伏期或未带菌(毒)者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在生前即蔓延于肌肉和内脏器官,如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耶尔森氏菌等。

4)动物在运输、宰前等过程中微生物的传染由于过渡疲劳、拥挤、饥渴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可通过个别病畜或带菌动物传播病原微生物,造成宰前对肉品的污染。

2、屠宰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1)、健康动物的皮肤和被毛上的微生物其种类与数量和动物生前所处的环境有关。

宰前对动物进行淋浴或水浴,可减少皮毛上的微生物对鲜肉的污染。

2)、胃肠道内的微生物就有可能沿组织间隙侵入邻近的组织和脏器。

3)、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4)、屠宰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A.水是不容忽视的微生物污染来源;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尽以减少因冲洗而造成的污染。

B.屠宰加工车间的设备常如放血、剥皮所用刀具有污染,则微生物可随之进入血液,经由大静脉管而侵入胴体深部。

挂钩、电锯等多种用具也会造成鲜肉的污染。

5)、坚持正确操作及注意个人卫生此外,鲜肉在分割、包装、运输、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也不能忽视微生物的染问题。

三、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鲜肉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甚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分为致病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及食物中毒性微生物三大类群。

1、致腐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就是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的一类营死物寄生的,能产生蛋白分解酶,使动植物组织发生腐败分解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可引起肉晶腐败变质。

(1)、细菌:是造成鲜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常见的致腐性细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产芽胞需氧菌:如蜡样芽胞杆、小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细菌:如阴沟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性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如凝聚性细球菌、嗜冷细球菌、淡黄绥茸菌、金黄八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厌氧性细菌:如腐败梭状芽胞杆菌、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溶组织梭状芽胞杆菌、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等。

(2)、真菌:真菌在鲜肉肉中不仅没有细菌数量多,而且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也较细菌弱,生长较慢,在鲜肉变质中起一定作用。

经常可从肉上分离到的真菌有:交链霉、麴霉、青霉、枝孢霉、毛霉,芽孢发霉,而以毛霉及青霉为最多。

肉的腐败,通常由外界环境中的需氧菌污染肉表面开始,然后沿着结缔组织向深层扩散,因此肉品腐败的发展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外界条件(温度、湿度)以及侵入部位。

在1—3℃时,主要生长的为嗜冷菌如无色杆菌、气杆菌、产碱杆菌、色杆菌等,随着进入深度发生菌相的改变,仅嗜氧菌能在肉表面发育,到较深层时,厌氧菌处于占优势。

2、致病性微生物主要见于细菌和病毒等。

(1)、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细菌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鼻疽杆菌、土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猪丹毒杆菌等。

常见的病毒有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

(2)只感染畜禽的病原微生物污染肉品的这些病原微生物种类甚多,在畜禽传染病的传播及流行方面有一定意义: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坏死杆菌、猪瘟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鸭瘟病毒等。

3、中毒性微生物有些致病性微生物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污染食品或细菌污染后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引起以急性过程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

1)、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2)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变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等。

3)有的细菌可在肉品中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或产生耐热的肠毒素,也有的细菌在随食品大量进入消化道过程中,能迅速形成芽胞,同时释放肠毒素,如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等。

4)常见的致食物中毒性微生物链球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

5)一些真菌在肉中繁殖后产生毒素,可引起各种毒素中毒,常见的真菌有麦角菌、赤霉、黄曲霉、黄绿青霉、毛青霉,冰岛青霉等。

三、鲜肉中微生物的检验肉的腐败是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蛋白质分解的结果,故检查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不仅可判断肉的新鲜程度,而且反映肉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一)、样品的采集及处理1、一般检验法:1)屠宰后的畜肉,可于开膛后,用无菌刀采取两腿内侧肌肉100g(或采取背最长肌);2)、冷藏或售卖的生肉,可用无菌刀采取腿肉或其它肌肉100g,也可采取可疑的淋巴结或病变组织。

检样采取后放入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最好不超过4小时。

送样时应注意冷藏。

先将,样品放入沸水中,烫3-5分钟,进行表面灭菌,以无菌手续从各样品中间部取25g,再用无菌剪刀剪碎后,加入灭菌砂少许,进行研磨,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制成1:10稀释液。

2、表面检查法取50cm2消毒滤纸以无菌刀将滤纸贴于被检肉的表面,持续1分钟,取下后投入装有1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带有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内,或将取下的滤纸投入放有一定量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至实验室后,再按1cm2滤纸加盐水5ml的比例补足,强力振荡,直至滤纸成细纤维状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