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梳理1](https://img.taocdn.com/s3/m/73146ed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0.png)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无理、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安陵君:从容不迫、知人善用。
九下三
人物传记
《周亚夫军细柳》
汉·司马迁
《史记》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赞扬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
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八上六
《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
《史记》
叙述陈涉起义的全过程,表现了陈涉在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生动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洞察时局的能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陈胜;胸怀大志、敢于反抗、富有远见、善于谋划、能够审时度势。
吴广:爱护士兵、机智果断、有勇有谋。
九下三
劝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本文讲述了邹忌借自己对生活小事的感受,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邹忌:忠于国家、聪明机智善于反省、总结,头脑清醒、善于辞令。
齐威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处事果敢、治国有方、贤明能干。
九下六
爱国报国
八上六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能使其迷惑、动摇、屈服。
八上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无论何时都应该以“义”为重。
八上三
《与朱元思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章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e415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9.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章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文言文在语文课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在文
言文的研究中,篇章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部编版七年级语
文上册中,文言文篇章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以《孟子·公孙丑上》和《鸡肋之书·序》为主。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作者通过阐述“性善”这一理论,说明了人性的本质。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发现,全文分为五部分,
即开头的自序、中间的“性善”的讨论、孟子对公孙丑的质问、孟子
通过“性善”回答公孙丑的质疑以及结尾的结论。
在文章的开头,作
者藉由自己与公孙丑的对话,引出了接下来“性善”这一话题的讨论。
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作者运用质问和回答的方法,加深了对“性善”这一道理的理解。
《鸡肋之书·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
主要讲述作者在读了《老子》等书后的感受,论述了文学与文化的
重要性。
文章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过去的评价、
对《老子》等书的评价以及对文学和文化的评价,并以一个流传多
年的成语“牡丹亭上夜贾峨眉”来结尾,寓意自己对文学的喜爱之情。
以上通过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篇章分析的文章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孟子·公孙丑上》还是《鸡肋之书·序》,结构上都比较清晰,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也非常巧妙。
通过篇章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文的结构和内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3b98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c.png)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2 文言文对比阅读(五考点五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2 文言文对比阅读(五考点五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11e3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1.png)
重难点02 文言文对比阅读(五考点五技巧)文言文对比阅读是通过对比、归纳、整理两篇文言文之间的异同,以加深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对考生文言文的考查,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来进行。
从所选材料上看,多是选择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的对比阅读,近年来也有少部分省市选择两篇课外的材料来进行对比阅读(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赏析题,以主观性试题居多;从考查的内容看,涉及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以及与课外材料的对比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文言文与诗词的对比阅读,且材料的组合更加灵活。
上海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甘肃省兰州市、湖北省荆州市、江苏省的连云港市这些相距甚远、层级不同的地区更是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比较规范的文言诗词、课内文言课文和课外文言短文三结合的对比阅读,给中考文言文命题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有理由相信,这种命题形式的比例在2024年会继续走高。
考点一、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对于同一个作家来说不同的生活境遇会在作家心目中留下特定的烙印。
学会分析理解作家某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如果能将这一作家其它时期作品补充进来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又拓宽了阅读视野。
如学习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时,就可以把把她前期作品《点绛唇》及后期作品《醉花阴》《武陵春》放在一起阅读。
比较分析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在比较分析中适时引入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对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苦难经历及李清照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容易整体掌握李清照诗词特点。
因此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内容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点。
考点二、同一作家相同境遇下的作品对比同一作家同一境遇下作品会有一个统一的感情脉络。
如南唐后主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了《虞美人》《相见欢》等很多词,比较两首词作者是如何抒发离愁,就会发现作者善于将抽象的“愁”进行物化的惯用手法,“愁”被比喻成“一江春水”、“乱丝”后,形象、具体、可感。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析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61bb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初二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文言文的意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初二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析。
一、文言文的意义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代文化传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同时,文言文的学习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运用汉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在初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解析能力,需要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生字词、例句分析、篇章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熟悉文言文的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
最后,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水平。
三、教学内容在初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内容广泛而丰富。
首先,要从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型入手,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选择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如《论语》、《史记》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言文篇章,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言文写作和翻译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实践在初二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将文言文阅读与解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之有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可以通过与学生讲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1530e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9.png)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493a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d.png)
文言文阅读与解析导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特点、阅读方法和解析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词汇丰富多样:文言文中的词汇丰富多样,常常使用古代的词语和成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2. 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包括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和分析,掌握其语法规律和表达方式。
3. 文化背景深厚: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为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先读整篇文章: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题,为后续的详细阅读做好准备。
2. 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以逐句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式结构,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式。
3. 理解词语含义:文言文中的词语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学生需要通过词典等工具查找词语的含义,确保理解准确。
4. 掌握上下文关系:文言文中的上下文关系对理解整个篇章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推测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三、文言文的解析技巧除了阅读文言文,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解析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1.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论述逻辑。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段落的结构和主题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
2. 辨析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学生需要辨析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
中考重点文言文阅读与分析
![中考重点文言文阅读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7fd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1.png)
中考重点文言文阅读与分析谈及中考中的重点文言文阅读与分析,我们不得不从文言文这一学科入手。
作为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的学习既包括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也包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中考重点文言文阅读与分析的相关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项基础性的技能,要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是阅读的第一步。
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相差较大,我们需要积累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比如“稽”、“焚”等,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句子结构的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排比、并列、对仗等修辞手法。
在阅读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背景知识的了解文言文的作品常常涉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
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1.典雅凝练文言文追求言简意赅,用词精准,表达简练。
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通过这种语言风格,更好地传递思想和情感。
2.重视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运用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在阅读时,我们要留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是文言文阅读与分析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与象征比喻是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点来进行表达。
象征则是用一个具体事物代表某个抽象概念。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比喻与象征,并解读其含义。
2.排比与对仗排比是指将几个相同结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加修辞效果。
对仗是指在诗歌或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进行呼应。
对于排比和对仗的运用,我们要留意其对句子整体节奏和表达的影响。
3.夸张与反问夸张是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者情感的表达。
中考文言文分析
![中考文言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2614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9.png)
中考文言文分析《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
文言文作为一种古代文学体裁,从古代到现代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考中的文言文考试,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考核,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篇文章将详细分析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及应对策略。
一、审题首先要做的是审题。
中考文言文考试中,题目类型涉及短文阅读、补充句子、填词、对对联等多个方面。
根据不同的题型和文本内容,解决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短文阅读:短文多源于历史,故事类及人物传记类。
阅读之前,应将文章简述一至两句话,理清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不必口胡整个文章。
掌握关键词所在的句子,帮助理解文章的意旨。
在读完文章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文章内容。
补充句子:该题型要求读者对文章逻辑关系、词语意义有清晰的理解和判断。
读完文章后,应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常识选择答案,然后再将其接在文章中看其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与文章内容相符,是否通顺。
如何确立逻辑关系:如条件转折、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应树立较强的语言敏感性和阅读能力。
填词:填词须结合上下文选择字词,包括语法结构的衔接、语言表现手法、文脉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体现。
在填词时,要根据上下文,注意词义搭配,理解句子的表达意义,顺着文章的意思,多动脑想象,推测出与其意思相符的词语。
对对联:此类题目意在考察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以及对诗歌、古文的熟练掌握。
读完全文,可以根据汉字的发音和字意进行对联,也可以根据前半句的意思,联系诗歌的意境,进行创作。
二、理解其次,要对古代文化的背景和文本内容有透彻的理解。
理解可以分为词义、句意和篇章的理解。
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 地域和文化差异:中国地域广阔,文化传统丰富,因此古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多样,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用语的差别也较大,因此读者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地域差异。
2. 语言和用语困难:古代文言文艰深严格,使用的语言、用语、语法结构和说话方式与现代汉语相比较难懂。
初中语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
![初中语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944460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4.png)
初中语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初中语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教学目的: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晰。
导入: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当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同学经常会把文言文的内容弄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将对我们所学习的这些文言文做个归纳,按照一定的分类,让同学们对我们学习过的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楚。
教学内容:一、我们可以把我们所学过的这些文言文按内容分成四类,分别是:(一)山水篇(二)人物篇(三)道理篇(四)说明篇(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二)人物篇包括:《五柳先生转》、《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庄子》故事两则、(三)道理篇包括:《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四)说明篇:《核舟记》二、我们对以上三类文章再做更详细地分析:(一)山水类: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6
![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6](https://img.taocdn.com/s3/m/5267691c964bcf84b9d57b2b.png)
相同之处
这两篇文言文皆选自清代张潮 所编的《虞初新志》,虽然两文的 作者林嗣环和魏学洢并不生活在同 一朝代,但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 这两篇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是说明文,都反映了古代民 间艺人高超的技艺,都写得较有特 色。
《口技》
《核舟记》
下面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
结构上
一 、 首 尾 呼 应
。
《口技》开头的一“施”与结尾处的一“撤”呼 应,显示出结构严密,无懈可击:首段中用“一 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列举道具, 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 侧面点 “善”。末段则再次用“一人”,“一桌”, “一椅”,“一扶尺而已”从侧面突出中心。 《核舟记》在结尾以“曾不盈寸”与开头处的 “径寸之木”相呼应,用木之小突出技之高: 在 末段又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首段中的 “罔不因势象形”相呼应;开头与结尾一处赞人 “奇巧”,—处叹舟“灵怪”,也形成呼应。
《桃花源记》 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 理想 一 《五柳先生传》 、 作者追求的安贫乐道的精神 言 志 《陋室铭》 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向品行和安贫 篇 乐道的志趣 《爱莲说》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 主 题 比 《鱼我所欲也》 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 较 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反:幼年不学 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
(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毫无所成
1《山市》
2 《观潮》
3 《三峡》 4《湖心亭看雪》 5 《答谢中书书》 6 《与朱元思书》
这些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 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 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的。
文言文主题分析
![文言文主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4c1b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e.png)
文言文主题分析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形式,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与作用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文言文的主题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国家,文言文的形成与发展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
早在周朝初期,中国的文字就已开始形成,到了秦汉时期,经过统一文字和文字规范表达的过程,文言文逐渐成为古代士人的书写和交流工具。
随着历代文化的发展,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和文人学士的表达方式,直到清代末年,才被现代汉语所取代。
二、特点与作用文言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
首先,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注重传统文化和宗教思想的表达,通过古汉语词汇的运用,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其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使用虚词和修辞手法丰富,能够准确表达人物形象、情感和思想。
最后,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言文的作用主要包括文化传承、思想表达和审美享受等方面。
首先,作为古代中国的正式书写和思考方式,文言文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文言文作为一种精炼而优美的文体形式,能够准确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是学者、文人与读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
最后,文言文的诗意和韵味,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审美的乐趣,提高人们的写作和欣赏能力。
三、应用领域文言文虽然已经不再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表达方式,但在特定的领域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文学创作领域,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以文言文形式表达,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是历史学领域,文言文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工具,许多重要历史文献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方式。
此外,文言文的经典著作也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担负着重要的思想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角色。
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详版)
![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详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7cb03c0912a2161479291f.png)
•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 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 (《桃花源记》);有“说” (《爱莲 说》);有“铭”(《陋室铭》);有 “表”(《出师表》);有“传记” (《五柳先生传》)。 “记” “说” “铭” 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 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 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 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 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 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 富于文采和气势。
• • • • •
劝谕篇: 《出师表》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输》 《马说》
• 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 • 《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 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 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 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 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 • 《公输》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 事。 •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 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 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 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 者强烈的不满。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 二、中间主体部分层次分明,条理井然。 • 《口技》按两个场景进行描写,但并不雷同。第 一个场景表演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 程,按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又由大 及小,微闻余响的次序来写;第二个场景表演一 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按由微弱而喧闹,由简 单而纷繁,至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次序介绍, 两个情节既各自独立,又有情节发展上的内在联 系。 • 《核舟记》按核舟的部位来介绍,其次序是先写 舟的背面,依次写了船舱、船头、船尾,后写船 背。前者侧重写“人”,后者侧重写“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4c6d1fcf46527d3240ce0b1.png)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及经典中考题举例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
《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
《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
《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
《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a537a732767f5acfa1c7cd9b.png)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及经典中考题举例宋古二中曹丽敏教学目标:1:明确重点文言文的归类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做题技巧3:掌握文言文中考考题特点教学过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二: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人教文言文分了10类)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人教文言文分了10类)](https://img.taocdn.com/s3/m/66573bb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7.png)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人教文言文分了10类)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XXX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XXX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XXX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XXX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论说文、有记叙文。
从现代体裁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
“记”“说”“铭”都是现代体裁中的一种。
新课标粤教版文言文阅读之主题分类比较赏析
![新课标粤教版文言文阅读之主题分类比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f5bf40c850ad02de80415b.png)
居 士 传 》表 达 的 则 是 晚 年 欧 阳 修 亟 于 辞 官 归 老 的心 情 ,看 《 文 学 自传 》 是我 国 文 学 史 上 第 一 篇 以 “自传 ” 为题 的传 陆
贿的权层负责 ? 《 谏太 宗十思疏》指 出要想 国家政 权巩固就 必须 “ 居安思危 ,成奢 以俭 ” 。
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批作品 ,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 限。 新 《 课标》道 出了文言文 学习的重大意义 。无论是在考 试还是在 平 日的学 习中 ,文 言文阅读 都 占有较大份量 ,新课 标粤教版 文言 文 的篇 目兼顾 了经典 性作 品与 新发 掘 的作品之 间 的互 动,呈现 出题材 的丰 富性和艺术 的多样性够特 点,为了使学
( )治 国篇 一
季氏将伐 颛臾》体现 了孔子 的治国思想 , 为政者应该 “ 不 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寡不安 ” ,反对武力征服,主张用文
教 德 化 去吸 引 人 来 归顺 ,去 感 化 别 人 :“ 文 德 以 来 之 ” 寡 修 。《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 ,亡无恨 , ”表 明了他 的忠贞不渝,宁死
不 降 。三 篇 自传 作 品 分 别 反 映 了传 主 各 自不 同 的人 生 际遇 及
他们各异的人生感受。《 陆文学 自传》从青年陆羽性格志趣及 人生经历 的介绍 中,看了一个充满 自信 ,敢于挑战 的青年陆
羽 。《 刘 子 自传 》里 刘 禹锡 公 开 为 王 叔 文伸 冤 辩 屈 ,表 达 自 子
人之于国也》论述 了一个国家能使 民多而且还 能统 一天下的
做 法 :行 王 道 。《 子 治 东 阿 》 通 过 晏 子 治 东 阿 的 小 故事 ,出 晏 了一 个 重 大 问题 :执 政 是 对 广 大 百 姓 负责 还 是 为 少 数 贪 污 受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内容与主题的分析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内容与主题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42721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4.png)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概括文段大意。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
5.探究古文中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一、概括文意1.揣摩标题,领悟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理清思路,了解结构。
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确定文体,把握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
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
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5.抓住关键,筛选信息。
首先,是检索性筛选。
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
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________’。
”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次,是理解性筛选。
如“谈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的话的不同”。
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用反问句,十分肯定地表达了她的偏爱之情,她是热情的;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畏怯、顺从的;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6.领悟分析,读懂情感。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重要语句中就能找到。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分析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43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内容上,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
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
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
《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
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
《〈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学习时很值得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
《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
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
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
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
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
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
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如:(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
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
(3)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篇的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
《大道之行也》通过介绍大同社会的特点,来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会应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邹》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从有代表性的具体人物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类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以上作品都是人物传记,有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也有自传(《五柳先生传》)。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的性格。
《陈涉世家》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表现在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
诸葛亮洞悉时事,高瞻远瞩表现在他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
这几篇文章又都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
如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
《陈涉世家》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对话描写也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
《公输》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
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出师表》和《马说》都是以议论为主。
《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议。
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的。
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两篇文言文皆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一书。
虽然两文的作者林嗣环和魏学洢并不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有两文许多相同之处。
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都反映了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
都写得较有特色。
下面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对《口技》和《核舟记》比较赏析。
结构上:一、首尾呼应。
《口技》开头的一"施与结尾处的"一"撤"呼应,显示出结构严密,无懈可击;首段中用"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列举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侧面点"善"。
末段则再次用"一人","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从侧面突出中心。
《核舟记》在结尾以"曾不盈寸"与开头处的"径寸之木"相呼应,用木之小突出技之高;在末段又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首段中的"罔不因势象形"相呼应;开头与结尾一处赞人"奇巧",一处叹舟"灵怪",也形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