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齐抓共管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培养。
这种模式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的优势,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齐抓共管中的角色和职责。
一、家庭在齐抓共管中的角色和职责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在齐抓共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家庭在齐抓共管中的职责和要求:1. 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4. 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5.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庭应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学校在齐抓共管中的角色和职责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是他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学校在齐抓共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学校在齐抓共管中的职责和要求: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课程等,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 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提供全面的教育指导: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指导,包括学习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齐抓共管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在当今社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责任互相关联,互相支持,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实施齐抓共管。
一、家庭齐抓共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家庭齐抓共管需要家长承担起教育责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以下是家庭齐抓共管的几个方面:1.1 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重家庭氛围的建设,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1.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制度是家庭齐抓共管的基础,它包括家庭规则、家庭作业安排、家庭活动等。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教育制度,并严格执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1.3 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问题,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学校齐抓共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也是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
学校齐抓共管需要学校和教师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以下是学校齐抓共管的几个方面:2.1 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包括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
2.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2.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三、社会齐抓共管社会是孩子的第三个教育场所,也是孩子的重要成长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和教育下一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实施措施,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目标。
一、家庭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家庭是孩子最早、最主要的教育场所,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
家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空间。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制度:家庭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孩子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孩子的行为。
家长应该赋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监督和指导。
3. 积极参预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同时,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学校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
学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技术等。
学校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
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等。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应该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
学校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三、社会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承担着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的责任。
社会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应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体等。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三者齐抓共管,才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家庭齐抓共管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场所。
家庭齐抓共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家庭活动的组织等。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积极引导孩子的学习和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3. 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开展家庭活动等方式实现。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和有爱的成长环境。
二、学校齐抓共管1. 学校教育的责任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学校齐抓共管的关键是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学校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力。
3. 学校教育的方法学校教育的方法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社会齐抓共管1.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广阔舞台,社会教育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齐抓共管的核心是加强社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社会资源和机会。
2. 社会教育的内容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社会服务等。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锻炼。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引言概述: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广阔舞台。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实现齐抓共管,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正文内容:1. 家庭的责任1.1 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家庭应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
1.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等,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制度:家庭应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明确家庭规则和责任,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2. 学校的责任2.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课程等,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2 培养全面的素质:学校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2.3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 社会的责任3.1 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社会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包括文化、体育、艺术等领域的资源,为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支持。
3.2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影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3.3 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社会应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孩子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方向,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总结: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境。
家庭应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制度;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全面的素质和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社会应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齐抓共管,才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三结合教育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少年儿童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合教育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区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特色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络。
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执教工作,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级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重点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
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络体系。
特色二: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组和学习型社区。
随着农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益显著。
少先队员通过社区少先队组织找到自己在社区的新岗位,将文明新风尚带进社区,他们在社区的管理、安全、宣传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开展了道德实践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的连续性①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育辅导员岗前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
集中培训安排了《假日小队活动的指导》、《如何建立少先队文化》、《如何开展独具特色的暑期活动》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开放快乐书吧,组织“我与新区共成长”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全校260多名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
③组织“读书节”征文活动,共计征集稿件70篇。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知识文库 第04期7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孙厚红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一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沟通渠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动。
二是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参与途径。
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依赖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构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服务模式。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近年来,教育因为关乎民生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逐渐变得更加知识化和职业化,教育对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二是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
仅凭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 核心概念界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和谐性与一致性。
2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
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育走上经常化、实效化、科学化的健康轨道。
3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学校教育是重点也是常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块空白地。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大重要环境,三者的合作与协同育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育人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构建一种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我们来谈谈家庭在协同育人新模式中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更是一个孩子性格、行为、价值观培养的最初地。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知识引导者,而且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在协同育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注重亲子互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在孩子教育中,家长们应该更多地从情感和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在情感上,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环境,尊重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在理性上,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老师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导师。
学校在协同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塑造着孩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传授着知识,引导着学生的成长。
学校更应该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也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学校的协同育人模式需要老师们从课堂教学向学科生活、实验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育人。
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大课堂,更是孩子的另一个启蒙者。
社会的教育影响是全方位的,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事件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社会的育人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社会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创造更多的成长空间。
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作者:李珍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2期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特别对于我们的民族学校学生来说,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同时,学校具有青少年学生集中、环境影响好、规章制度健全、育人周期长等明显教育优势,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因此,学校里理所应当在教育合力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势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提供机会。
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利用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去网吧,游戏室等。
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
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进入这些场所。
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家庭,有家长的督促;在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
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会被某个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
例如有些学生早读课迟到,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老师自己包揽责任。
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
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
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尊敬的各位家长: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我们特制定本《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
希望通过双方的积极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一、家长责任:1. 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宽容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适当的爱和关怀。
2. 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早晚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习惯,并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3. 按时送孩子上学,不迟到、早退、缺课,确保孩子能够全面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4. 积极参与家长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生活。
5. 积极参与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学习计划。
6. 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优秀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7.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学校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学业中的困难。
二、学校责任:1. 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工作。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规划,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
5. 积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与家长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指导。
7.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为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双方共同责任:1. 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2. 建立家校联系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协商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共同管理的模式,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家庭齐抓共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家庭齐抓共管:1.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家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书籍、乐器等,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3.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教育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家庭规则和学校纪律。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校齐抓共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学校齐抓共管: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3.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社会齐抓共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社会齐抓共管:1. 社会应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1. 引言1.1 概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正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育不能独立于家庭和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学生德育教育,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三方结合的德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也有助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三者之间更好地互动和合作。
在当下教育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接下来,本文将对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的重要性、具体做法、效果评估、德育途径的探讨以及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可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则是学生实践和实践的重要场所。
只有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不偏废,全面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家长、老师、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价值取向,增强自身的社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家长和老师也能够更好地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态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三方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成才、德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要各自发挥作用(1)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
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3)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大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
他们需要孩子有优良的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不加重视,对孩子娇宠溺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名次,其他一切都好商量。
家庭教育表现的重智轻德的特点不能全面培养子女,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种齐抓共管的模式。
一、家庭齐抓共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齐抓共管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具体来说,家庭齐抓共管的要求包括:1. 亲子沟通: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2. 家庭作业辅导: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规范家庭教育: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 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二、学校齐抓共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齐抓共管要求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具体来说,学校齐抓共管的要求包括: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
3.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家长的关注和反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社会齐抓共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齐抓共管要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社会齐抓共管的要求包括:1. 社会资源的整合:社会各界应共同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和培训项目,丰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二篇)
家校齐抓共管责任书甲方:ⅹⅹ学校乙方:学生家长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学校、家长的各自责任,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精神,双方特签订安全教育齐抓共管责任书如下:一、甲方负责学生在校的安全教育,及时向乙方传达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教育的文件和宣传资料,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并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二、甲乙双方共同负责对乘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甲方按照预先确认的地点、时间接送学生,如果学生未能按时赶到接送点,校车最长等侯时间不超过2分钟,超过2分钟未能乘坐上校车者,烦请家长自行解决贵子女到校问题。
(请家长务必提醒子女:没乘坐上校车,必须让孩子先回家,一定不能走路来校,确保孩子的安全。
)三、学生在校外发生的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但甲方需协助乙方处理相关事情。
四、乙方负责子女在家中的安全教育、监护及人身安全,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五个不”(中小学生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不会游泳的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或水情险恶的地方游泳;不到有危险的水边玩耍、戏闹)的规定及其它各项安全规定。
五、甲乙双方要教育学生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
不要在路上追赶打闹及不钻越人行护栏和道路隔离设施,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外出旅游应有大人陪同。
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严禁中小学生无牌无证驾驶机动车,严禁乘坐非法营运的车辆。
六、特殊体质二申报:1、对患有疾病不适宜参加学校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家长必须将病史病历及对学校的特殊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学校备案(班主任处),便于老师安排教育活动时予以照顾,否则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概由监护人自负。
2、对残疾、弱智及因事故导致行为不能自理的学生,每学期开学前,家长必须带其到相关医院检查并治疗,报名时将体检结果及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活动的特殊要求以书面形式报告学校备案。
青春期教育与成长指南: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春期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一、家庭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之一。
在青春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重要。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一个宽松、温馨和有爱的家庭环境。
同时,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安抚。
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家长也应该以科学、文明、开放的态度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性。
二、学校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在青春期,学校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变得更为显著。
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学术知识和社会生活技能的培养,以及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
三、社会在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社会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对于青少年的问题和困惑,社会应该积极地进行理解和关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总结青春期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齐抓共管,才能够有效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青春期教育,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育,对于拥有6000多万独生子女的中国来说,教育更成为新世纪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都要支持和关心学校教育,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毫无疑问,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坚强基石,社会是青少年发展的宝贵资源。由此也就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为了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我们西街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实施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教育管理模式。成立家长学校,坚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优化的实现。一、创办家长学校,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想扎实有效的长久开展,必须有健全的组织,过硬的管理,严格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为此,我校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每学年都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首先,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任家长学校校长,由抓德育的副校长及县教体局关工委主任任副校长,各年级组长,部分优秀家长为委员。家长学校委员每学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期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形式,教师安排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各成员分工明确,职权清楚,并且做到开学有计划,平时有检查、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其次,以制度促管理。家长学校制定《教师备课、授课制度》、《学员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平县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并使家长学校形成了“八有”、“四定”、“二评”(“八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固定教室、有管理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考核、有档案;“四定”即定时间、定课程、定教师、定上课形式;“二评”即评优秀家教教师、评优秀学生家长。)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家长学校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第三,多渠道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家教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和谐相处,要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情感投入,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征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2.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3.要求教师注重家教工作研究,深入调查,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家教科研课题和撰写家教论文。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教活动家长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否受到家长的欢迎,关键在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质量的可靠性。为此,我们要求专、兼职教师依据内容,认真备课,被可是要做到“五备”(备家长、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备讨论题),上课要做到“四要”(理论要讲透、事例要完整、方法要多样、语言要通俗),并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1.上课和讲座相结合。2.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答客主要用来针对全体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趋势、走向和特点,小课用来解决个别具体问题。3.一言堂和群言堂相结合。一言堂即教师讲课,群言堂即在先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家长和教师共同讲解。4.上课和传统的学校家庭联系等形式相结合,把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家校联系紧密结合,互通信息,相互补助,充分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三、不断探索,办出特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实际,以及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多渠道办学,形成了符合学校实情的办学特色。为了使家教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我校将印发“家长访谈录”、“家访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组织评选“十佳家长”“模范家教家庭”等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将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育人工作。为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我们将成立由各个层次水平的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每个学期开学,都将学校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教育教学方面的重大。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环境,三者共同合作,共同育人,才能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一、家庭的责任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应该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主要责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家庭要注重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互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3 家庭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的责任2.1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2.2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学校要注重家校合作,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社会的责任3.1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社会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2 社会要注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社会应该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保障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3 社会要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培训,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社会应该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四、齐抓共管的重要性4.1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环境,三者共同合作,共同育人,才能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4.2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齐抓共管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对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培养和教育的目标。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下,儿童和青少年才干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一、家庭的责任和作用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模范。
2. 积极参预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家长要积极参预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家长可以匡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培养活动。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合作关系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二、学校的责任和作用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培养和教育的重要责任。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匡助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实验室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操场、图书馆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小学德育的实施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小学德育的实施摘要: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合力德育工作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人士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群策群力促提高1.教育部门要“给力”。
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力量,对小学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直接影响。
比如:上面提到的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毒品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也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的,而且年终还要对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学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挤出仅有的时间安排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知道廉政文化、毒品知识、国防教育等内容对小学生来讲还不到时候,虽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为了执行上级的精神也“一竿子撑到底”,学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预力太强。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内容进校园的“准入”上要严把关口,不要让过多的、超前的、拔高的德育内容过早地介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
要授予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设置德育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教师要“努力”。
德育常规,一抓到底。
对学生的德育常规,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比如:对学生仪表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一贯的,不能因个别学生而有差别对待,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例如:小学生天性活泼可爱,上课了,他们还会叽叽喳喳的。
老师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有些同学还会幸灾乐祸;如果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德之人,即使不成才,也是个有修养的好人。
人们常说,学生身体不好出废品,智力发展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
因此,我们要大声呼吁成才先立德。
我们倡导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架设德育立交新型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教育内容最广泛,受教育影响最长的场所。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毫无例外地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即使当一个人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家庭教育仍然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的,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
”家庭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广大家长中蕴含着巨大教育力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先入为主的作用。
希望我们的家长从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繁荣的高度出发,克服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做好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终生教师。
一、德高为师
“德高为师”,顾名思义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就是老师。
教育,是老师的本职。
然而,德为师之本。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思想教育和道德行为示范者。
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即:政治坚定、品德高尚、敬业乐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等。
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师的工作行为,统帅着教师的全部工作,其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等。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启发、激励、疏导等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一位好的教师必须既爱教育事业又爱学生。
大量事实说明,教师的爱一旦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学生也同样会对老师充满敬意和爱。
师生之间有了交流的平台,然后教师积极引导,行为示范,为搞好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校
党中央曾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就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和文明
素质的动员令。
从社会的大系统来讲,有些事情是“法”管不了的,诸如道德行为之类的事情。
道德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道德。
因此,“德”的制约比“法”的制约更为量大面广。
可以说,“修德养德”应该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根本,如果生活中不注意道德修养就会失去行为约束,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事情来。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灵魂和核心。
我们要注意引导和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师爱是德育之本,爱心是教师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于对儿童的热爱。
”离开爱心,德育的渗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学校是青少年德育的摇篮
学校是培育具有良好品德青少年的摇篮,教师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程师,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不无道理。
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操,身教、言教如一,作好表率,方法方式得当,对学生良好品德教育的培养极为重要,学校也应该致力于创设良好校风、班风、学风,提供良好育人环境,保证校园文明,因此,除了加强对教师的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培养、监督外,政府还应制订一套切实可行、公正、公平的对教师功、过评价的方案,切实改变单一用升学率、用学生分数来评价教师和评价学校。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做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强调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特别优异,但思想素质差,品行恶劣,这样的人根本不能说是有用之才。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放在教育的首位,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作为教师,还应具有真挚和诚实的本质,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用真情去感动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无私而坦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亲近你、信任你,在平时无拘无束的漫谈中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爱好、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做到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解难释惑,并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只要老师具有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依照青少年的生理特点,精心培养,那么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法得当外,还要有更高的追求,要以育人为终身目标,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负责,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做文明、道德的表率。
校园是青少年德育的摇篮,教师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是学生的直接榜样。
学校教师要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综观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相应的人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学生时代作为时代未来的社会塑造者,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否具有自律意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地向前发展,可以说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实施具体的德育育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也就是说,学校在实施德育、以德治校,塑造学生灵魂,铸就学生人格的同时,也就相应的造就了一个时代,这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延续是任重而道远。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素质,重中之重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力军。
也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更好的形成,德育、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有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