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
摘要: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贸易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应遵循“双向互惠、共同繁荣、先易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采取务实、弹性的思维,构建民间层次和官方层次互动的机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呼之欲出,无论对台湾还是对大陆,此协议的签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两岸服务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双赢的机会。
关键词:历史两岸经贸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关系是两岸交往最基本的关系,此种关系的产生和拓展,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682年以前是大陆台湾贸易不稳定发展阶段。两岸贸易一开始即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同时表现出坚韧性,两岸以转口贸易为主,台湾是大陆对外贸易的转接地。贸易以走私的方式进行,台湾岛上的官商控制了两岸贸易,发展极不稳定,起伏的幅度较大。
从清政府收复台湾至清嘉庆末年,即1683年至1820年,两岸贸易进入不断发展阶段。国家统一,两岸融为一体的政治形势,为两岸间各项交往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随着大陆人民大批移居台湾,经济交流的增加,两岸间的贸易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除了清政府统一管理台湾的最初十几年和1850年以后“蔡牵事件”的影响,两岸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道光朝至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即1821年至1894年,两岸贸易全面发展,进入兴盛时期。两岸贸易逐渐形成的商业贸易习俗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征,由两地商人的活动朝多元状况发展。
由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逐渐改变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传统的贸易关系。两岸贸易日据初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其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变化呈波浪式发展。08年参加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论坛蒋正华,在《谱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中提到,多年来,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始终是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密切,两岸民众对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台湾民众在经历了8年陈水扁当局操弄“独统”议题、恶化两岸关系、制造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种种乱象之后,摒弃了“台独”执政者,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形势。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两岸经济合作呈自发性、单向性的基本特征。在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的背景下,台商在市场和利益的引导下来大陆投资,而大陆则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一系列单方面制定的法规来引导保护台商投资。两岸官方一直无法通过直接接触与协调而建立起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随着两岸经贸的往来密切,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正从早期中小企业单独投资为主,逐步转向以一家或数家大企业投资带动形成上下游集聚区的产业链模式;台商投资的领域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并从为跨国公司加工转为加工与开拓大陆内销市场并重。大企业出现的长期化、内向化的特点,使得两岸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成为迫切的客观要求。
与此同时,两岸经贸发展日益突出的不平衡性,要求台湾当局进一步开发岛内市场并允许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使两岸互利互补格局得以长久延续。而大陆的台商也面临重塑竞争力的战略性挑战,同时需要两岸政府今后就双方投资的保护和优惠做出鼓励性的机制安排。
构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应遵循“双向互惠、共同繁荣、先易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采取务实、弹性的思维,构建民间层次和官方层次互动的机制。
宗刚在《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愿景》中告诉我们:大陆对台湾的磁吸力不断增强,大陆对台湾经贸的影响越来越大,层面越来越广,出现磁吸效应。它来源于:
1.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持续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专业等;
2.发展采用对外开放的模式,运用外来的资源进行跳跃式的增长;
3.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加以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商机不断浮现;
4.不断对台湾释放政策性优惠措施。
此外,台湾由于语言、地理、文化、历史等与大陆有特殊关系;内部投资环境恶化;当局限制中国大陆人民、资金等来台。这些因素导致台湾各项发展资源单方向源源不绝的向大陆倾斜。
20世纪以来,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的迅猛发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趋势,并且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使区域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地加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球化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通过开放市场和利用外资,祖国大陆不仅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也是多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于经济资源和空间有限的台湾岛内,与大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融合吸收更多的资源,两岸经济优势互补,拓展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为其产业升级和贸易转型开辟一条出路才是正确的抉择。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促进海峡两岸贸易的很好手段。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题包括周边地区,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西江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推进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及社会文明化进程,实现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福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闽南金三角发展战略,90年代初期提出提出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战略,福建的发展一度令人振奋。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地缘相近,是两岸和两区的交汇点。大多数台湾人的祖籍在福建,血缘相亲;两地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同。福建成为台商最早的投资地,是台湾与大陆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两大三角洲的崛起,对台区位优势的削弱,福建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区位竞争的巨大压力。
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整体意识,减少行政区划阻隔,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增强协作意识,推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发展互动、市场开拓互利,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密切经济联系,共同发展繁荣。整合福建福建岸线港口资源,建设现代化程度高的海峡西岸港口群;发挥海口优势,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和港口的辐射能力;推动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整合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