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建设构想

衡水市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建设构想
衡水市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建设构想

衡水水生态水文化建设构想

水生态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走一条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水的要素贯穿始终,所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步伐,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推动衡水市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建设,正是站在“人水和谐”的视角,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坚持以人为本、和谐高效、持续发展,重新审视和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以有限的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乐水宜居,特色鲜明”的水生态水文化建设体系,充分依托“一湖、九河、百渠、千塘”绕城的水网条件,修复受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建设“一个衡水湖、十个水利风景区、百条生态渠道、千处蓄水坑塘、万眼备用水井”的环境景观,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四位一体,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展现水韵田园风貌,彰显水城文化风韵,打造生态宜居湖城,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水生态水文化建设布局如图9-1所示。

图9-1 水生态水文化建设体系布局图

一、河湖与地下水生态系统修复

当前衡水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量大,导致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二是水资源过度开发,严重超过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水体污染严重,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水生态环境恶化对衡水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实施全流域、全空间的水生态环境整治,注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地表、地下水生态环境建设,维系河湖湿地健康,按照水功能区管理和水量、水质、水生态统一规划和协同保护的需求,依托“一湖、九河、百渠、千塘”的水网体系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衡水水生态环境“内外联动、水清河畅”的良好局面,促进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一)河湖生态系统修复

河湖生态系统修复见专栏9-1。

专栏9-1 河湖生态系统修复

1、加强水源地保护与涵养

加强水源地的水源涵养与保护,划定保护范围,采取卫生围护、污染源清理、调整生产方式等措施,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衡水市境内的衡水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湿地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核心区是衡水市区及周边县城的地表水水源调蓄地,承担着调蓄南水北调中

线、东线来水,引卫、引黄乃至上游地区的黄壁庄水库等外流域引水的任务,是附近5个县、市(桃城区、冀州市、武邑县、枣强县、故城县)赖以生存的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调蓄水源地。此外,还有衡水市地下水水源地、冀州市地下水水源地、深州市地下水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源地,要加强多水源建设,减少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的依赖,以利地下水休养生息。

2、加强河道保护与修复

加强实施清淤改造。对实施清污分流后城区内原有的各个河道、沟渠、坑塘进行清淤和改造,以增加城市的排水区域,扩大城市水体面积,可接纳更多的雨水径流进行贮留,把雨水径流的洪峰暂存其内,一方面可以削峰填谷,另一方面可以将剩余部分贮存起来,作为景观用水或经有效处理为城市利用,从而达到滞洪蓄水和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提高下游河道除涝标准。实施河湖连通,做到洪涝水能排的出,引的进,蓄的住,促进蓄水运用。通过设置人工湖、集蓄池、人工湿地,并结合天然河流、沟渠等雨水调蓄设施,建立几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形成一种良性的雨水资源动态平衡。

生境修复,维系河道生态健康。充分利用河系沟通有利调理,实现衡水湖湖区及周边主要河道的可持续生态供水,确保满足河道内的最小生态流量,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河流水污染治理,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确保地表水的水质安全。妥善处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重点保障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合理的需水过程,通过合理配置、调度水资源,保证河道流量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

3、加强湖库湿地建设,保护生态脆弱区

维持湖泊水域面积及适宜生态水位。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保持和恢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促进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衡水湖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提升蓄水能力,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积极推进滏阳新河滩地湿地恢复、东湖扩容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湖滨河道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

加强蓄水水库建设,保护库区生态。一方面,建设一县一库,保护库区生态。另一方面,建立水库闸坝和外调水的生态调度制度。以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为宗旨,统筹防洪、兴利与生态,运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手段,实施生态调度,在保障水库防洪、供水安全的同时,兼顾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求,减免和消除水库对平原河道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沿岸湿地。推进衡水湖西湖湿地恢复与保护、滏阳新河湿地生态恢复和利用、董公河湿地恢复等。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全面维护沿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坑塘整治,恢复生态修复。衡水市1亩以上坑塘5702个,5亩以上坑塘3773个。通过坑塘清淤、整治等,增加境内坑塘蓄水量,提升乡村周边水域面积,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为绿化美化乡村周边河网、沟渠,建设美丽乡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地下水生态系统修复

由于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衡水市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咸水界面下移、地表水污染入渗,使深层淡水水质局部遭到破坏,造

成水环境恶化。治理地下水超采,涵养地下水源,遏制地下水位下降,修复地下水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地下水生态修复要求在充分节水的基础上,通过水源置换、种植结构调整、高效节水灌溉等措施,退减超采的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井实施封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从而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文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水源置换

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外调水、过境水及微咸水等其他水源,用足引江引黄水。一是南水北调中线水置换城市地下水。衡水市11个县市全部在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通水后,主要供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可置换现状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的深层地下水量。二是水系连通增强地表水供水能力。通过新建调蓄工程、输水渠道以及对已有渠道、坑塘整修,增加区域水源调蓄能力,充分利用外调水、雨洪水等,增加用于农业的地表水供水量。新建灌区以地表水供水为主,结合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利用。利用引黄水灌溉新建中线位山引黄灌区和西线濮阳引黄灌区;利用卫运河引水灌溉新建引卫灌区;利用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拦截汛期弃水,灌溉新建滏河灌区;利用引王快、横山岭水库水,灌溉新建引王快水库灌区。三是非常规水源利用。通过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可用于工业、非粮食作物农灌和生态用水。利用咸淡水混浇技术,增加微咸水利用,减少用于灌溉的淡水。

2、种植结构调整

通过通种植结构调整,压减农业超采的地下水。一是改种耐旱农作物或与当地雨热同期生长的农作物。对部分冬小麦夏玉米双季种植地区,停止种植冬小麦,改种耐旱农作物或雨热同季生长的农作物(如只种一季春玉米、棉花、苜蓿、油葵等)。二是退耕还湿,即推广环湖周边种植水生生态植物,开展生态农业。采取环湖(河、塘)周边种植生态植物等措施,结合农村坑塘建设,对现状冬小麦夏玉米两季种植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林)、退耕还水(水面)等措施。三是发展旱作农业等农艺节水措施。根据各地土壤、光热、灌溉方式、超采程度等条件,推广小麦耐旱品种、应用旱作农业、农田氮磷控制减排、水肥一体化、农药减施替代技术和措施,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

3、高效节水灌溉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实施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抑制灌溉用水需求压减农业超采的地下水。

4、地下水井封填与回灌

为实现水量退减目标,对减少灌溉用水的地区,实施地下水开采井封填,对全市3万多眼深层地下水井实施封闭。对永久压减灌溉面积内的水井,以及其他灌溉面积内年久失修、水源条件差、出水量不大或由于混合开采导致越流污染的水井实行永久填埋;对其他水井可采取封存措施,作为备用水源井,加强管理,防止违规启用。此外,实行人工回灌,把井改造成回灌井,把干净的水高压压进去。

二、水污染治理

通过水污染治理,保障衡水市水生态安全。水污染治理按照点源、面源、内源统筹治理的原则,实行源头控制、全面收集、有效处理、合理回用,从加强工业污染减排、生活污染减排、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来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加大水域综合治理力度,到2020年实现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

(一)实施清污分流,加强清水廊道保护

深入实施清水河道建设,结合城镇环境建设和连线成片的村庄整治,加大城乡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共建生态城市、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将石津干渠、滏东排河、清凉江、卫千干渠作为清水河道,实现其“水清、流畅、岸绿”。“水清”是指通过截污、清淤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流畅”是指通过筑堤、护岸、疏浚等措施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达到两岸保护区的防洪要求。“岸绿”是指对两岸堤防或护岸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宜绿化地实行种树、种草,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美化环境。

(二)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大源头治理度

全面开展衡水市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电镀、印染、皮革等工业的发展。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严格全市旅游项目开发、农家宴等污染防治管理。引导全市农民合理施肥,防治面源污染。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战略,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绿色、观光农业,结合生态清洁型流域治理,推进有机农业、设施农业建设,实现种植业生态化,修建河道堤防、缓冲带,防止农田径流直排河道。建设隔离带和湿地,减少面源污染物入河量。

(三)规范排污口建设,加大污水处理率

加大对全市现状排污口整治力度,积极推动清水入河行动,提高河道纳污能力。实施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等污水全范围收集和深度处理工程,治理达到排放河段功能区水质标准。实施排污口提标改造工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限期治理工业企业直排口,关闭处于城市污水管网收集范围内的排污口,责令关闭长期超标且不能满足受纳水体要求的排污口(企业),排污量已超过现状水环境纳污能力的河道不再增设新的排污口。全面取缔饮用水水源地内的入河排污口,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的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凡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对废弃排污口进行封堵及景观化改造。

完善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提高污水纳管率。逐步推进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建设。推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农村生活污染物综合治理,以分散就地收集为主,纳管集中处理为辅;建设村镇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可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土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浮岛净化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等。各类技术的选择应考虑其进水水质要求、处理效率、河道的环境特征、设施占地面积、设施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等。加大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每一县市至少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如图9-2所示。通过将水网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湿地连通,雨水收集,污水回用,使整个水网中的水得到循环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对需水要求与供水可能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水体水质、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图9-2 衡水市污水处理厂分布图

(四)推进功能区达标,保障功能区水质

完善流域内水功能区监测预警监督管理,确保2020年13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切实保护水体环境,良好发挥水体功能。具体水功能区划情况见表9-1。

表9-1 衡水市水功能区情况表

三、水景观水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导向引领,依托衡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得名、因水知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保护传承为主线,以景观建设为手段,以水利实践为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使北方湖城的人文风情、特色景观、传统文化等元素在现代水利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构建“人水和谐”的具有衡水特色的水景观水文化体系,让水文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入内涵,为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品位,为水利现代化发展增添动力和生机。

(一)改善河湖生态环境,重现自然风光

以河湖湿地治理为重点,以回归自然风光为核心,结合河湖综合整治与修复,改善其生态环境,维护水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构筑生物栖息的生态廊道,建设开放式滨水空间,给人们提供舒适休闲的水域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变河流河流治理思路,从过去单纯注重防洪、供水功能,向注重河流生态修复、滨水景观建设、文化内涵挖掘方向转变,充分考虑河道湖泊的景观功能与文化底蕴,通过水景观建设,将衡水特色的河湖风光与其蕴藏的文化价值展现出来。

对于河道,在通江达湖骨干工程建设基础上,拓展其景观功能,根据区域开发要求,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以水生态景观带为特色,创造良好的水域环境,建成综合性的沿江环湖河道景观,实现河道历史人文与现代景观的有机结合,使水文化得到传承。

对于湖泊,结合水生态修复,在实现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打造环

湖风光景观带,以衡水湖为核心,发展旅游业,自然风景与文化景观的交融、丰富的岸线游览方式、营造人工岛链丰富景观层次、自然生态与文化健身科研活动相结合。以衡水湖开发保护为重点,同时考虑列入衡水市开发的36个湖泊,开发湖泊的景观功能,构建湖泊湿地景观群(具体名录见专栏9-2),建成亲水性休闲滨水空间,并结合湖泊文化主题定位,充分展现衡水“一湖一特色”的湖荡镶嵌、各具风格的湖泊景观。景观功能定位为:城市内部景观湖泊群,生态景观修复保护区,水景公共开放空间,湖泊湿地休闲旅游区。

专栏9-2 湖泊湿地景观群名录

(二)建设亲水水利风景,打造环城水系

建设水利风景区,在衡水市目前已有衡水湖国家级、滏阳河省级两个水利风景区基础上,创建其他湖、河、库等国家级或省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十个水利风景区,争取每一县市有一特色的风景区。打造安平县的何庄水库、北候瞳水库风景区,饶阳县的马屯水库、官亭水库风景区,深州市的石津干渠水利风景区,武邑县的老盐河水利风景区,故城县的清凉江水利风景区,景县的惠民渠水利风景区,阜城县的林场水库风景区,枣强县的门庄水库风景区。

依托水系开发改造,打造亲水景观,扮靓滨水区,建成亲水景观

风景线。保证每一县市有一主要的亲水景观,打造滨水景观。桃城区的滏阳河,武强县的滏阳河,深州市的石津干渠,安平县的京堂河,饶阳县的留楚排干,阜城县的刘林干渠、连村干渠,武邑县的滏东排河、欢龙渠,景县的惠民渠,枣强县的卫千渠、索泸河,冀州市的冀码渠、冀午渠,故城县的堤口渠、青年干渠等。

建设主要河道干渠的水系景观带,打造环城水系景观。环城水系景观见专栏9-3所示。

专栏9-3 环城水系景观

“安平县”:以绿化、量化、美化、净化为突破口,以潴泷河、滹沱河、京堂河为水系主轴线,新建2座调蓄水库(何庄水库、北候瞳水库),连通10条渠道38个坑塘,打造绿色生态县城。

“饶阳县”:以绿地为基础,滹沱河、留楚排干为核心,新建两座水库(马屯水库、官亭水库),连通21条渠道62个坑塘,打造宜居美好县城。

“深州市”:依托水面、两桃(陶)文化,立足本地实际,以天平沟、龙治河为水系主轴线,连通27条渠道369个坑塘,以石津干渠、城关渠、朱家河、小西河、班曹店排干为生态景观带,打造亲水景观,扮靓滨水区。

“武强县”: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打造武强县生态文化景观,以滏阳河、滹沱河、天平沟为核心,新建徐庄连接渠、调蓄库,修建滞洪区调蓄水库,连通93条渠道515个坑塘,建设绿色县城,美化人居环境。

“冀州市”:以“汉之魂、水之韵”为特色,按照“古都水城、汉韵九州”的理念,以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为水系主轴线,依托盐河故道、冀午渠、冀吕渠、冀南渠、堤王渠等生态景观,连通衡水湖与24条渠道,打造宜居宜游的水韵古城。

“桃城区”:以衡水湖为中心打造湖泊体系,以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为基础,连通69条引水渠,打造河渠体系,重点打造滏阳河、盐河故道、董公河、吴公河等生态景观带,构建市区“一河九湖、九桥飞渡”的壮观景象,建成生态宜居湖城。

(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湖城风韵

加强衡水现存多种水文化载体的建设与保护,挖掘水文化内涵,坚持保护性发展,充分演绎“人水和谐”的北方湖城形象。加强河网水系的修复与水环境整治、历史河道的恢复与治理、古运河古河道的保护与建设。传承内涵丰富的水文化,科学合理利用水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古运河、古河道、古桥梁的社会化保护利用。

1、古河道、古运河保护

古河道包括会勘渠、羊令渠、衡水、洚水、长芦水、付家池、古

运河、盐河、杜村沟、朱家河等。南运河具有1500年历史文化景观,加强保护四女寺古韵建筑及码头、安陵枢纽漕运建筑、景县安陵镇糯米粘土坝、景县连镇太平天国遗迹等。以京杭大运河申遗为契机,维护提升古河道和古运河两岸生态、人文景观,改造河道风貌。

2、古桥梁水文化挖掘与保护

衡水城内外河道上桥梁众多,形式多样,结构不一,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工程遗存和特色水景。要研究、挖掘已被拆除或己失去原有风貌著名古桥的文化历史,如长芦桥、郎子桥、漳桥、岳贡桥、焦汪桥、杜村桥等,重点保护尚存的安济桥等古桥。

3、治水碑记发掘和保护

开展治水碑记的史料整理和发掘保护工作,优先发掘史料记载的对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著名治水碑记。加强保护现存的竹林寺碑、南潭记碑等碑记。

4、祀水寺庙修复和保护

结合各地庙宇祠堂文化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治水人物寺庙的变迁历史和文化意义,保护、修复龙王庙等一批重点水文化寺庙,加强对城隍庙、宝云寺、漳爷庙的文化挖掘和修复保护工作。

(四)传承发扬历史文明,体现水利风尚

采集整编衡水水利文献与档案,结合水利文献与研究成果,对衡水水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水文化遗产数据库。进一步分析衡水古代治水工程的布局、原理和作用,研究古人治水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衡水水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文明意识,保护

与学习一系列治水理论著作,探索和借鉴古人的治水理念与方略,学习古人的智慧,传承众多治水人物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力度,编撰治水人物谱,将衡水的治水史与现代发展史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北方湖城特色文化,拓宽宣传途径,丰富宣传手段,传播水文化,展现水文化历史,让世界了解衡水,感受衡水;普及水文化知识,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水文化建设中去,促进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继承优秀历史水文化的同时,着力建设现代文明,弘扬“淳朴仁德、义利并举、开拓包容、刚强不息、奋进争先”的衡水精神,在水利工作中转变观念,调整人水关系,建立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尊重规律,科学治水,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把水利精神贯穿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展现现代水利人的良好风尚。将打造水利服务品牌作为弘扬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创新理念,提高行业服务意识,实现新跨越,进一步提高水利水务系统的公信力,努力建设一支勇于开拓、注重实干的高素质、复合型职工队伍。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作者:王玥富楷来源:点击量:47 更新时间:2011-10-12 9:49:00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高新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担负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使命。这座承载众多期待的未来生态科技之城,不仪要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还要探索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那么对于高新区景观设计来说,充分发掘滨水空间对高新区的城市价值和在功能及形象上的定位,是景观设计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本文以青岛高新区咸水湖景观设计为例,将打造活力滨水空间的作为设计目标。 1 设计背景 1.1项目区位 青岛高新区咸水湖位于高新区核心区,毗邻红岛连接线和墨水河入海口生态湿地,区域位置重要,是城市绿化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规划面积约57万平米,其中陆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水面约31万平方米。 1.2上位规划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结合生态水系网络、道路绿化和城市生活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城区内重点建设羊毛沟滨水公园带、滨海湿地公园带和6处大型城市公园,并按国家规范标准配套组团级、居住区级公园。

其中咸水湖公园是围绕咸水湖周边建设以游憩、休闲为主的城市生活性公园,同时结合滨水岸线建设中小行游艇码头等设施,联系河口地区和胶州湾。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水系布局规划将培育形成“一带、一轴、两湖、三环、多廊道”的水系形态结构,营造“一湾环抱、水脉相融”的生态景观。其中: 一带——疏通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红岛交界处水系,形成水系景观带。 一轴——沿羊毛沟水系形成城市发展轴。 两湖——中央泻湖与咸水湖。 三环——结合盐田改造,沿三个岛群周边形成环状水系。 多廊道——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部形成多条水系景观廊道。 上层规划确定了核心区2个重要的休闲中心。一是以中央智力岛为核心形成高新区的商务休闲中心;二是以咸水湖环境为依托形成城市生活休闲中心,是满足居民和商务人士生活休闲、假日娱乐等需求的重要的城市节点。 2 设计理念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分析研究】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生效友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要〕文章指出当前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已占有重要位置,进而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与其相对应的人类与水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就如何建设水生态文明提出新观点。 〔关键词〕水利;生态文明;人类文明 中图分类号:S15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88(2012)06-0013-02 1水利发展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彰显了水利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人类与水的关系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范型。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人类社会文明经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 2017五年规划》等工作。2.4从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切入,着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拓展案件信息来源,规范案件查办程序,提升科技反腐败能力。加强与监察、审计部门的配合,共享信息资源,今年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离任审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抓紧抓好。同时,切实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完成“公车治理”、“治理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2.5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入,着力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 厅机关,特别是厅属单位要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监督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明确责任重点内容,制定责任目标、工作计划、制度办法、实施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一是要抓好任务的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办法,把任务进一步细化,把措施进一步实化,做到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抓手,每项措施都有可操作的方案。二是做到责任落实,及早把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2.6从提升能力素质入手,着力强化水利系统纪检队伍自身建设 围绕制定水利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和制定《水利厅党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五年规划》,结合对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两个1号文件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实际,2013年,厅纪检组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兄弟省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深入调研、交流经验、拓宽思路,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深入推进全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水利部、水利厅2013年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水利中心任务积极进取,务实工作,努力取得全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成效。 (编校:王宇霞)收稿日期:2013-02-20 31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生效友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学术报告《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发表日期:2008-06-11作者:刘树坤来源:中国水利网评论0条本文章系网络收集转载,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谬误或者任何侵犯权益的地方,请联系QQ 31184 摘要: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1.社会的发展与水利事业的进步 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来已久,数千年来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方面。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大江大河的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但是在建国后的近五十年,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在得到防洪抗旱的相对安全保障的同时,人们发现,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的河流湖泊的干扰过分严重。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等重大问题相继发生。与此相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之外,在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8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水域的景观,90年代以来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在湖泊水环境的治理中,比较普遍重视湖泊的生态修复,采用生态技术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如湖滨带的修复、湿地净化、生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公园。但是,尚存在一些 问题,根据龟山公园实际情况与预计规划,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只着重论述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湿地公园 1.总体分析 1.1区位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江淮河之间,湖水经东南河道汇入长江,西部靠近大别山山区,景色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便捷的交通。周边半汤温泉、中庙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自然条件 巢湖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气候较为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是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季风明显,冬寒夏热,降水时空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较频繁。因位置特殊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具有南北气候之长:光资源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土壤分布为丘陵地带多为黄壤、黄棕

壤,平原地带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主要树种为苦楮、栎、马尾松、黑松、杉树等,森林覆盖率16.29%。 1.3现状分析 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巢湖东北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开放式公园。内有尚未开发的龟山山体,海拔126米,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探入巢湖畅饮巢湖之水,南为巢湖湖景。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设计。 2.规划设计 2.1规划目标 在景区设计中将景观生态规划观念适当的引入景区总体规划的 理论体系中,在景观规模上,各个景观单位或者独立的生态系统都可以作为一种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而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多将设计作为廊道斑块理论中的一部分,以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效果。所以尊重自然、创造艺术、渗透人文思想,让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融相生,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本次设计的目标[1]。 2.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以“改善环境,生态环保”为主题,利用自然的恢复再造能力,对风景区的景观加以美化,对景区的水质加以改善。辅以“渔家”、“灵龟”等设计元素,力求将有关巢湖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功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策引导 2013.15 中国水利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明忠 (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 摘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按 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刻阐 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详细梳理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的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原则 R胡 ection related to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hen Mingzhong Abstract:Great signifcance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rough explanation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uiding thought and basic principle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general requirement of keep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It is argu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 isthekeyand main contentsand tasksorf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in line with basic national and waterconditions.Highlightmentis placed 01' top— layerdesign na d technicalroute ofimplementation step by step. Key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basicprinciple中图分类号: rIv+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3)15—0001—05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doc

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加快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水利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以及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具体部署,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水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水文化建

设不仅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会日益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文化建设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水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让人们对水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断深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批水文化产品和具有水文化丰厚内涵的水利精品工程;水利行业精神在水利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基本形成了一支分布在各地、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水文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优美水环境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品味不断增强,人水和谐的科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目前,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支撑作用认识不足;水利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结合不够紧密;水文化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156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王佳玮 福建省闽江学院 摘 要: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美观与实用原则,空间层次丰富原则,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原则等。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滨水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功能,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绿地景观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极具景观美学价值。因此,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滨水景观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探究。 1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理念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因此,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来促使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感受人文气息熏陶的同时,融入自然轻松的境地,让滨水绿地美丽景观充满自然气息,打造优美天然景色,并赋予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境。 1.2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休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循着这个目标,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实现天地万物的动感空间互动,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要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生态复原和对原始自然的保护,是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只有在地域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的建筑、人群、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历史与未来互动与融合,彰显城市魅力。因此,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有内涵,有灵气。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天人合一。 2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满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与需要。同时在防洪坡段铺设石材,通过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以满足休闲和娱乐的功能。其次,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地景观设计,使得游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第三,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还要关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2 坚持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把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美观与实用是景观设计中外在形式与景观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的不同侧面,所以要深入挖掘当地人文、植物特色,结合地理位置与城市功能,用恰当的景观描绘手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以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文化品味和实用功能。 2.3 坚持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从近年来的美学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所以,滨水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4 坚持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进行设计,主要都是通过植物绿化来实现的。在景观设计时,主要是根据景观生态为先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群落自然结构,坚持以区域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突出生物多样性特点,建设以本区域植物群落为主,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功能设计模式,改善绿地景观自然环境,创建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环境清新的滨水绿地

2020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答题答案

1.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1.0分) A.100 B.200 C.300 D.500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3.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0分) 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六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1.0分) A.2015年1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6.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8.()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9.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1.0分) A.永续发展 B.生态公正 C.共生和谐 D.持续文明

水生态文明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给出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措施 一、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论述,从人、自然与社会的视角、文明形态视角、生态学的视角等对生态文明进行定义。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对“生态文明”词条有一个较普通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理念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 学习水利部文件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笔者把水生态文明简单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水生态文明的内涵: 1、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新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样,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淮安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淮安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1-11-28 10:50:13 来源:淮安新闻网【大字中字小字】【打印预览】 淮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中,地理位置独特、区域优势明显、自然水资源丰富、水生态环境优美、水人文历史悠久,河湖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37%,是“一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八个县区除盱眙县名外,有七个县区,地名都用水。淮安的兴衰与水密切相关,她曾因水而兴,历史上有“壮丽东南第一州、“运河之都、“淮上江南的美誉,也曾因黄河夺淮,饱受洪灾肆虐。一部淮安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兴水史,在此历程中形成内涵丰富的水文化,是淮安地方文化中格外闪光的组成部分。 作为治水兴水的主力军和实践者,淮安水利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挖掘水文化、传承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方面做足了水文章。我局抓住“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精心筹划开展了系列水文化活动,与河海大学共同编制《淮安市“十二五水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举办“淮安水文化周大型系列活动,成功举行了淮安市水利系统第二届职工文化体育运动会,通过《水利之春》文艺汇演、发行《水利淮安》专辑、激情唱响《淮安水利之歌》、征集提炼新时期淮安水利精神、开展18大类49小项文体竞赛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传承了水利文明,丰富了水文化的内涵。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为我们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带来了发展的政策机遇,淮安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展水文化建设,通过各级政府主导,主管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同,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的治水理念,坚持以“立足水利行业、挖掘水道文脉、彰显水貌特色、提升水城品味为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初成型、五年创特色的要求,推动淮安由“水在城中向“城在水中转变,将淮安的水文化深入挖掘、匠心打造,进一步提升淮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增强区域竞争力,把淮安打造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生态特色的碧水宜居城市。 一是物质水文化建设创精品。物质水文化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把物质水文化建成精品,是淮安水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凸显淮安文化底蕴,彰显淮安水文化特色的有效途径。每个水工程、水景观与水环境都具有丰富深刻的历史人文信息,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对这些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社会文化,应该经过仔细考证与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其文化内涵,结合富有淮安风情的史实与传说,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进

很好:浅谈水文化

浅谈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行业文化 2012-11-05 何为水文化 何为水文化?我个人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水关系的文化。 水文化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十分新颖的文化形态。说它非常古老,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有了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第一次”就有了水文化:说它十分新颖,是因为在我国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提出来进行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浮天载地,高高下下,无处不在。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代人经常仰望星空,叩问“哪个星球上有水?”因为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水养育了人类,人它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远超过世间万物;人类作为大自然的骄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其繁衍生息须臾离不开水,创造文化更少不了水的滋润和哺育。 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而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生成文化,只有当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发生了关系,人类有了治理、利用、保护、管理水以及亲近水、鉴赏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会产生文化。比如,大禹治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思路,明代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方略,等等,这些都是治水文化(治水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华。同时,水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打上人文的烙印即“人化”,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如黄河大堤、都江堰、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精神的——如“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滴石穿”、“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曾经沧海难为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水性哲学”。与此同时,这些“人化”的东西,反过来又起到“化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人是水文化的主体,水事活动是产生水文化的源泉。 就水文化范畴而言,我持比较宽泛的态度。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一般而言,某种文化的特征和蕴含具有显形与隐形两个层次,而隐形层次的文化形态较难把握。对于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而言,它绝不就是水利文化甚至水利行业文化(更多地属于显形层次),更是社会文化(更多地处于隐形层次)。同时,行业文化是隶属于社会文化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 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以水为载体的文化集合体。而水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民俗、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文化也可以称为母体文化。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精)讲课教案

3.22世界水日主题: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蒋琪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森林草原,有水才有湖泊湿地,有水才有生物多样性。文明兴替与水有着重要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洪体系日益完善,供水规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显著,基本保障了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国情水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要求差距巨大,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把完善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

以“水文化”为主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以“水文化”为主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以“水文化”为主线的小学校园环境建设 九江市浔阳区湖滨小学:秦卫萍一、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教育、精神陶冶的依托,是学校理念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品位高雅、匠心独运、个性突出、科学合理的小学学校环境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突显学校的人文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的基础工程,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学校应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绿化、净化、美化校园,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起到教育作用,要加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重要场所的文化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图书室(馆)、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加强图书室、网络教室管理员的培训,健全管理制度,积极向学生开放,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吸取文化食粮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环境与“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 湖滨小学近年来,校园文化与水牵手,以“上善若水”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传承其“善”、突出其“韧”、彰显其“容”、体现其“勤”,激励湖滨师生以如水的善念,如水的智慧,如水的胸怀,如水的坚韧,如水的柔美,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该校校训“上善若水”是对师生都具有水之品性的期许,让师生都具有向上的精神追求、向善的道德品质,让师生的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有序而行。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源泉。学校教育要如载歌载舞的水,流淌着崇高无私的美好品质,流淌着真诚善良的道德情操。 该校把校风、教风定为“海纳百川,润物无声”,是希望教师要具有水井一样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去包容和理解学生;要有敢于听取批评和无私给予的心胸,吸纳更好的想法和意见,关怀生命,做一个胸怀宽阔的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该校把学风定为“滴水穿石,水到渠成”,是希望学生要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不计其数的水滴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百折不回,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水的精神、水的力量来引导学生学习贵在坚持、重在积累。用“水到渠成”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终能成功。 在这种水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湖滨小学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均与学校坚持建设和传承“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校园环境

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以漳州市为例

福 建 建 筑 Fuioan Aechoieciuee& Consieucioon 2019年第09期总第255期 No 09 - 2019Vot - 255 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 — —以漳州市为例魏翔燕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摘要:水系是城市建设的基底和重要资源,由城水、人水关系衍生出的水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漳州市“水 城”规划为例,总结水文化建设对水城风貌的重要性,提出并阐释城市风貌视角下水文化景观(载体)建设的实施步骤, 即现状分析与水文化挖掘、空间重塑与水文化筛配、载体优化与水文化呈现,控制与引导更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水 文化景观分类建设,激活城市现有水体及其文化载体的潜力。关键词:漳州水城规划;城市风貌;水文化;载体;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19)09 -0046 -05 The Const^uction of Water Culthrr Landscape from the Peupectbe of Cityscape ------Taking Z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WEI Xiangyan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ac , Zhangzhou 363105 ) Abstract : Water system is the basic and significant resour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water culture deriv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water or human and water is the unigue cultuel connotation of such c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Wance of water culture for building the cityscape of water cities. Taking the Planning of Zhangzhou Water City as an example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irnplementation steps to construct the water culture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scape , including situation analysis and water culture excavation , space remolding and water culture screening , carrier optimization and water culture presentation. Th supposed to start from the long - term water culture and rich water culture resources of the water city , coordinate the landscape with the layout of reaion , space and function , make 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water culture carriers such as architecture , plants , revetments and bridges to form a harmonious and chaecteCstic cityscape. The studs airns at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ulture and water landscape more ho- listio and feasible , as welt as activating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water areas and its cultuel carriers. Keyworls :The planning of zhangzhou water cie ; Cityscape ; Water culture ; Carrier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 引言 从中国的城市建设史来看,发达的水系是城市格 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诱因,既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带 来限制与隐患。城市扩张倒逼水系导致各种水问题 重复上演,原本特色鲜明的水城风貌也趋于同质化。 因此,打造“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 的城市”-1.,打造具有“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 基金项目:福建省建设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编号(2017-K-100)… 作者简介:魏翔燕(1992.1 -),女,助教。 E-maii : weSyR xuje. com 收稿日期:2019 -06 -13 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的新时代“水城”迫在 眉睫。而在发挥本底优势,重塑城市风貌的过程中, 水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城市风貌中的水文化 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水城是水文化的宏大载 体,水文化是水城风貌塑造的灵魂所在,两者皆因水 而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江南水城苏州为例,它在唐代形成水陆双棋盘 式城市格局-3]。明清时期,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巷和淡 雅灵秀的水院园林,既是城市风貌特色,也是由多种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 1.1综合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

美感。 1.2多样与统一 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的课题,而景观设计师必须通过遵循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设计,着眼现实,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设计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