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用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理解情感
2、能够分析表达情感的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3、能够运用集中诗歌解读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生:书中自有颜如玉,)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生:不知道)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有一个人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这便是“太平宰相”晏殊。他曾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二、整体感知
1、要理解一首诗歌,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1:读。反复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打开诗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生2:抓意象。意象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凝结着诗人的情感,抓住了意象就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那我们最近接触过哪些意象。
生:酒,风,梧桐,菊花,雁,杜鹃,月……
师:还有什么解读诗歌的方法?
生:知人论世。对作者创作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内容,情感的把握,有助于理解他的其余诗歌。
2、运用第一把钥匙,我们来认真读这首词
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
一生读。
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
诵读指导
3、这首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离别的愁苦。
从哪里读到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我们称这句话是全词的——词眼)(板书: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抓住诗歌的诗眼、词眼)
师:离别总是充满了悲愁,怨恨、苦闷的,它折磨着无数的迁客骚人,刻骨铭心,让人肝肠寸断,正如:江淹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柳永就也曾经慨叹过“多情自古伤离别!”
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了主人公的愁与恨了吗?让我们走进诗歌,切身体会。
三、文本研习
1、品读上片: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他没有苏轼宦海沉浮的经历,也没有杜甫颠沛流离的苦痛,却也逃不脱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主人公的愁与恨的?请从上片中任选一句进行解析。
(1)槛菊愁烟兰泣露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3)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上片小结:
上片融情入景,借助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浓厚的悲愁之情。
2、品读下片:
(1)问:内心充满了悲愁的主人公又会用哪些方法来排遣苦闷呢?
明确:独上高楼、欲寄彩笺。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2)“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4)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