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和事故类别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024年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2024年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 高处坠落:施工中需进行高空工作,可能导致工人从高处意外坠落。
主要成因包括:工人操作不当、脚手架或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标准、未经培训的工人等。
2. 倒塌、崩塌:在建筑物或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土壤不稳定、结构强度不足、错误的施工方法等原因,导致建筑物或土方工程倒塌或崩塌。
3. 机械设备事故: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包括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操作不当、人为错误等导致的事故。
4. 电气事故:电气设施和设备在施工现场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电线短路、电气设备故障、未按要求操作电气设备等。
5. 物体打击: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大型物体移动、坠落或飞出的风险,如工地上的块石、建筑材料、工具设备等,可能导致工人被物体打击。
6. 化学品危害:施工现场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油漆、固化剂、溶剂等,未正确储存、使用或处理这些化学品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
7. 火灾和爆炸: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火源,如明火、电气设备故障等,以及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具体的情况可能因不同工地和施工过程而有所不同。
在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危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害和重大危害<font size="2"> (一)事故《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中的意外损失或灾难。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种。
(二)事故隐患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物质处于危险状态,可能导致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意味着系统中发生意外后果的可能性大于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程度来表示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程度由生产系统中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即:<i>R=f<i>(F·C)*R——风险程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事故的严重程度。
(四)危险源可能造**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装满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操作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操作标准,可能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因此没有操作标准是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耐火生产主要危险源及主要事故类别和原因
耐火生产主要危险源及主要事故类别和原因耐火生产主要危险源及主要事故类别和原因引言耐火生产是一种涉及高温、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其中存在的危险源和事故风险不容忽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耐火生产中主要危险源,包括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等,并分析这些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和原因。
通过对这些危险源和事故的深入了解,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保障耐火生产的安全。
危险源概述在耐火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机械伤害:耐火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传动装置、切割机等,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
2.火灾爆炸:由于高温、高压等条件,耐火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风险较高。
此外,易燃物料的储存和使用也增加了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
3.中毒窒息:耐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若防护不当可能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4.高处坠落:耐火生产场所的某些工作区域可能存在高处作业,如炉顶、高空平台等,若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坠落事故。
5.触电伤害:耐火生产过程中涉及电气设备和线路,若维护不当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6.物体打击:耐火生产过程中物料运输、装卸等环节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7.设备故障:耐火生产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若维护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8.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可能对耐火生产过程产生影响,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类别和原因针对上述危险源,以下为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和原因:1.机械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夹击伤、割伤等。
事故原因包括操作不当、防护设施损坏等。
2.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爆炸是耐火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危险事故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易燃物料的储存和使用不当等。
此外,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也增加了火灾爆炸的风险。
3.中毒窒息事故:主要由有害气体的产生和防护不当导致。
产生有害气体的原因包括物料反应不充分、设备密封不良等;防护不当则可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呼吸保护器具或使用不当。
我国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和分级
我国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和分级一、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将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灾害、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风暴、泥石流、干旱等。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2. 工业事故:工业事故是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意外事件、技术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
工业事故主要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矿井事故等。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车辆碰撞、火车脱轨、船只沉没、飞机坠毁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是我国造成伤亡最多的一类事故,主要原因包括超速行驶、酒驾、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交通堵塞、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4. 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由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引起的大规模疫情或公共卫生问题。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人员大规模感染、病情恶化、社会恐慌等后果。
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冲击,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二、危险源的分级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各类危险源,我国将重大危险源按照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分级依据主要包括危害性、风险等级、应急能力等因素。
1. 自然灾害分级:自然灾害分级主要根据灾害的规模、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指标进行评估。
一般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级别。
特大型自然灾害是指对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的灾害,如汶川地震;大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地区或城市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如2008年南方雪灾;中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或农村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小型自然灾害是指对一个乡镇或个别村庄造成一定影响的灾害。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不同的分类。
一、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1. 机械设备事故:包括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不当使用等引起的事故。
2. 化学品事故:由于化学品泄漏、反应失控等引起的化学事故。
3. 火灾爆炸事故:包括火灾、爆炸等事故。
4. 高空坠落事故:由于高处作业时坠落引起的事故。
5. 交通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因车辆碰撞、运输事故等引起的事故。
6. 电气事故:由于电器故障、电源问题引起的事故。
二、按事故的性质分类
1. 人员伤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2. 火灾爆炸事故:引起火灾、爆炸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
3. 物质泄漏事故:化学品泄漏、液体泄漏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4. 环境污染事故:污水排放、废气排放等造成环境损害的事故。
三、按事故发生的场所分类
1. 工厂生产事故:在工厂内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2. 建筑施工事故: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
3. 交通运输事故: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交通意外事故。
以上是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通信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别、主要原因及常见危险源
检查电动工具是否正常无故障,电源插头、插座等是否安全可靠,现场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9
工程割接
计划、方案不严密,未按方案操作
通信系统瘫痪
审核割接计划、方案是否合理严密,割接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和安全检查员审批通过,割接时建设单位、安全检查员单位、施工单位、厂家等几方都应在场,并严格按照方案流程操作。
坠落、倒塌
伤人
1、拆卸前,清除现场人员和其它用品。
2、拆卸前,戴安全帽,检查拆除工具和人员落实情况。
3、拆卸后,清理现场,保证无后遗症。
7
新设、更换拉线,架设吊线、架空光缆
未加固滑丝,安全可靠。检查地锚深度和拉线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拆除旧拉线、旧吊线必须先用紧线工具做好辅拉线、辅吊线后,慢慢松掉拉线抱箍、夹板,等无拉力后方可拆除旧拉线、旧吊线等。
3
吊装天馈线
滑轮及固定、绳索断、固定不牢
坠落
事前检查滑轮、绳索等是否牢靠,确保牢靠。
4
登塔、塔上作业
人、物坠落
人身伤害
高处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劳保用品,穿软底鞋。
5
高处作业(机架、走线架上作业)
梯凳滑倒、物件失落
人伤、物坏
检查梯子是否牢靠,施工人员应取出衣物中的钥匙、硬币等以免落入设备中,并注意谨慎施工。
2、挖杆洞,必须开马槽到洞底部。
3、立杆统一指挥,分工明确,一气完成。
4、立杆后,夯实杆根周围,培土5公分。
4
杆上(安装支撑物)、线上(挂钩)高处作业
坠落
伤人
1、上杆前,检查电杆是否牢靠,是否有电力线等障碍物。
2、检查安全帽、脚扣、安全带等是否牢靠。
3、上杆后扣好安全带方可操作,上下落物用绳吊落,不可抛上抛下。
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分析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绝大部分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电气系统可能发生电气火灾。
另外爆炸还存在压力容器爆炸和压力管道爆炸的可能性。
1.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火灾爆炸(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环氧丙烷: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铁、锡、铝的无水氯化物,铁、铝的过氧化物以及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活性表面接触能聚合放热,使容器爆破。
遇氨水、盐酸、氯磺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异丙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氯甲烷: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并生成剧毒的光气。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甲苯:易燃,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叔丁醇:易燃,易燃,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爆炸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氯乙烷: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醋酸: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五氧化溴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具有腐蚀性。
氢氧化钠: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0类危险源
20类危险源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事故类别来分,伤亡事故可分为如下20种类型:1、物体打击。
即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蹦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者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
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它部位被刀具碰伤或者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
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
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以及上下驾驶室引起的坠落式跌倒.5、触电。
即指电流经过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
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
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外壳或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6、淹溺。
即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二窒息死亡的事故。
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
7、灼烫.即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
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
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8、火灾.即指造成人身伤忘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9、高处坠落。
即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
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伤害类型与危险源对应表(1)
事故/伤害类型与危险源对应表事故/伤害危险源1物体打击: a安全帽不合格/不正确使用b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无防护/不合格c安全教育/安全交底未实施2机械伤害: a机械无安全操作规程/检修无方案/无安全交底/带病运行b无证操作/违章操作c传动部分必要的防护(罩)没有/不合格3起重伤害 a无安全操作规程(如十不吊)/带病运转/起重设备不检测b无证操作/违章操作c违章指挥d倒链不合格e检修起重机械的企业无资质/外包无协议f塔吊安装拆除无方案/无资质4触电: a检修/安装无方案/不认真实施b安装不符合规范(三相五线制三机配电三机保护一机一闸) c用电无规定d拆接线非电工操作e漏电保护器不合格/无3C认证/不检查f插座着水/灰尘多g手持电动工具绝缘不合格/不检测h电线缆绝缘不合格/老化i绝缘鞋/ 手套不合格/不正确使用j避雷设施不合格/不检测5火灾: a禁烟火区无标识/在禁烟火区吸烟/卧床吸烟b禁烟火区无规定c电气焊作业无动火规定/不执行/无证操作d防静电区管理无规定/防静电装置不合格/不检测e防爆电气使用无规定/不合格f易燃易爆化学品搬运储存使用处置无规定/无上岗证/无防雷装置6交通事故: a无证驾驶b无交规教育培训/违规驾车(酒后疲劳驾驶走思)c车辆带病行驶7车辆伤害: a厂内车辆无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不按路线行驶)b无证驾驶c带病行驶8坍塌: a工程基坑支护无方案/不执行b基槽堆土/不符合放坡规定c基槽透水d脚手架搭拆无方案/不执行/不合格/使用无规定e物资码放无规定/不执行f基坑、脚手架冬雨季施工无规定9高处坠落: a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坑井、脚手架等无防护措施/不合格 b安全网不合格c疲劳/身体不适/无证上岗10灼烫: a焊接作业不使用劳保用品b防水作业使用喷灯不使用劳保用品c高温作业没有防护措施d腐蚀性的化学品搬运、储存和使用无规定/不执行11爆炸 : a压力容器不定期检测、无安全操作规程/不执行/无证操作 b液化瓶搬运、储存和使用无规定/不执行c氧气、乙炔瓶搬运储存使用无规定/不执行d易燃易爆的化学品搬运、储存、使用无规定/不执行e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仓库使用的电器不防爆12中毒中暑窒息: a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含黄曲霉素食物b下水道/井施工 HS/CO/沼气中毒c罐体内焊接,通气不良中毒/窒息d室内/操作间通风不良e电脑操作时间过长f高温条件下作业无防护措施g饮用水不合格h室内装修材料产生有害物质13传染病/职业病:a食堂卫生不良,住宿卫生不好b蚊蝇害虫c食堂人员无健康证d职业病岗位无防护措施:尘肺嗓音e食堂无卫生许可证14放射性伤害 : a使用放射性物质无管理规定/不执行/无防护措施 b无操作证15溺水 a水上作业无防护措施16女工伤害 a违反女工保护法17自然灾害: a大风、台风、暴雨、雪、雷电、泥石流、地震等18恶劣环境: a猛兽,毒蛇,蚊虫造成传染病等,(野外作业)19其他安全事故安全制度缺失: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b安全生产教育制度c安全生产例会制度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e安全事故报告制度f安全生产措施制度g劳保用品管理制度h有关保险制度i安全资金投入使用制度j消防制度k班组安全活动制度l考核及奖惩制度m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制度n分包、供方管理制度o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p安全生产许可证。
通信施工常见事故类别、主因及危险源
通信施工常见事故类别、主因及危险源
(一)常见伤亡事故类别
1 .高处坠落;
2 .触电事故;
3 .机械伤害
(二)主要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合格的电杆、线材、构件;不合格的安全用具;人的不安
全行为:不熟悉、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松懈、麻痹;
不适合的环境:天气恶劣(雷电、暴雨雪、雹,狂风),地下、地面、空间不适合
( 三) 通信工程施工中监理应关注的的危险源
1..线路工程中监理应关注的十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2..设备安装工程监理应关注的九大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四)安全监理的工作内容:
监理在现场应能够辨识常见的危险源,应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有辨识常见危险源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监理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监理在现场应及时提醒施工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监理发现施工队有违规操作的,应及时提醒施工队及时改正。
总之,应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警钟长鸣,安全生产工作应长抓不懈。
危险源的分类[1]2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较多,现介绍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以下6类.1、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他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物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物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源。
2、化学性危险源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源3 、生物性危险源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源4 、心理、生理性危险源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缺陷5 、行为性危险源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行为性危险源6、其他危险源二、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源分为如下20类: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隐患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查找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
1、火灾隐患;
2、用电安全;
3、空气质量;
4、电脑辐射;
5、工作习惯;
6、交通安全;
7、饮食安全;
8、精神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车间(处室)级岗前安全培训第一节危险源和事故类别(内容)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定义: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范围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要素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防范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系统首次实现了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水、火、瓦斯、顶板”统一的数据仓库、元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可为多参数决策支持提供实时数据;自主开发的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并服务于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数据处理和专用GIS和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平台,实现了多种数据在同一平台的集成处理;建立的多参数动态数据处理决策支持模型,实现了在线动态预测;构建的煤矿井下灾害预警指标体系库,完成了预警分级体系的分类,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的在线识别和预警;利用先进技术开发的煤矿灾害的集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从危险源检测、识别、预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的完整决策支持闭环。
该项目包括服务器及软件、水文监测系统构建、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顶板压力监测系统构建和平台软件等七大部分分类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危险源辨识方法: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以建筑行业部分典型活动为例: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3、模板工程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大模板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等。
4、起重吊装工程5、脚手架工程高度超过24m-50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等。
6、拆除、爆破工程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7、临时用电工程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特种设备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6m 以上的边坡施工;30m及以上高空作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1、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这种分类主要是概念性的.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按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1)两类危险源a、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b、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轮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 (2)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2、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是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对危险源进行分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危害;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其他.(5)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监护失误;其他.(6)其他.3、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源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意外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危险源的分类与识别一、监理工程师必须重视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⒈监理工程师应了解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⒉监理工程师应增加控制危险源的对策方面的知识积累;⒊监理工程师应了解采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对危险源综合控制对策进行决策的原则;⒋监督组合对策、决策实施过程是否有效并持续改进。
二、几个基本概念⒈安全和危险⒉危险、有害因素⒊事故--事故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或偶发事件。
⒋损失--损失是指非环境的、非计划的或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一般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5.风险--职安认证定义“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管理规范定义“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预测其发生频率、后果很可能使项目发生损失的未来不确定性因素”。
6.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7.安全系统工程三、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㈠按诱发危险、有害因素失控的条件分类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
㈡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⒈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⒉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⒊生物性危害危险、有害因素⒋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⒌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⒍其他危险、有害因素㈢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特点,将危险源及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分为16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包括雷击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㈣按职业健康分类参照卫生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和《职业病目录》,将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
四、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识别的方法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方法有许多,如现场调查、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现场调查法是安全管理人员采取的主要方法。
(1)现场调查方法。
(2)工作任务分析。
(3)安全检查表。
(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5)事件树分析。
(6)故障树分析。
2.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1)划分作业活动;2)危险源辨识;3)风险评价;4)判断风险是否容许;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2.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1)划分作业活动;2)危险源辨识;3)风险评价;4)判断风险是否容许;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