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教研活动问题研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问题研讨。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讨内容1.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
(3)课堂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师生关系紧张。
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研讨过程1.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教师们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师们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五、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问题研讨,教师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存在以下问题:问题一:缺乏足够的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提供一些简单的样例题目,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并且结合数学知识设计问题。
以一个实例来说明。
应用题的做法常常仅限于小环节的拼接,缺乏对于整个问题的总体思考。
我们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背景,例如提供一段市场销售情况的数据,让学生分析并判断该产品适宜发布时间,销售区域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挑战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问题二: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着重于老师讲解,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而且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增加更多的互动,例如问题研讨,互动解析等等。
对学生来说,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开展团队协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对老师来说,多加入互动环节也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习惯,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问题三:求解过程不够清晰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求解过程表面上看起来极为简单,但在中间的转化过程中,实际上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推导。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求解过程的细节,不仅仅是结果的给出。
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图片和图表等辅助工具,更直观地呈现出问题的解决过程。
特别是对于一些少见的或难以形象化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等工具,实现对问题的3D 建模和展示,更好地呈现问题的求解过程和结果。
总结针对以上三个教学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注重实际问题的设计;2.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互动解析;3.注重求解过程的描述和细节呈现,利用图片、图表和计算机模拟等辅助工具。
问题解决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教学反思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
本文将对问题解决教学进行反思,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问题解决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
其次,问题解决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思考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综合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问题解决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问题解决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思考和实践,这对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次,问题解决教学的成功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能力。
教师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问题解决教学。
首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逐步增加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时间。
其次,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来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
尽管问题解决教学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能力,可以进一步完善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2021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教案与反思
5 解决问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第1课时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连读两问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32页例5)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重点:运用两步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咱们班都有谁是美术兴趣小组的呀?(学生据实回答)师:你知道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都经常组织什么活动吗?(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画画的话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32页例5。
(1)知道了什么?(学生读题,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男生的人数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是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怎样解答?(小组交流讨论)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组内的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板书:男生人数:14-5=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23(人)(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引导学生得出: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方法后,独立列式计算)答案:33+4=37(人) 37+33=70(人)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 14+9=23(人)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反思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充分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将重点讨论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生理解困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或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
这时教育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首先,教育者可以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困惑,并尝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清楚。
其次,教育者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表、实验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提问,互相交流,促进彼此的学习。
二、学生学习动力低问题在教学中,教育者常常会碰到学生学习动力低的情况。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这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
教育者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教育者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
其次,教育者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最后,教育者还可以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给教学带来困难。
教育者需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
其次,教育者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和小竞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最后,教育者还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放松的活动,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疲劳。
四、学生合作能力差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合作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困难,如意见不合、沟通不畅等。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首先,教育者可以设立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问题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教学问题研讨”为主题的教学问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的1. 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问题提出活动开始,各教研组代表分别就本组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管理问题:如何提高课堂纪律,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2)教学方法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教学评价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问题研讨针对提出的问题,各教研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课堂管理问题针对课堂管理问题,有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适当运用表扬和惩罚,提高学生的课堂纪律。
(2)教学方法问题针对教学方法问题,有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教学评价问题针对教学评价问题,有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 经验分享在问题研讨的基础上,部分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部分分享内容:(1)课堂管理经验优秀教师A:通过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教学实习过程记录(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6月至8月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
本次实习是在我国一所知名中学进行的,实习期间,我担任了初中语文教师助理,主要负责协助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进行教学辅助工作。
二、实习准备1. 理论学习:在实习前,我系统学习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特点,为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学设计: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教学设计,与语文老师共同研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学习了多种教学技能,如课堂导入、教学提问、课堂互动等,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1)了解班级情况:在实习初期,我认真了解了所负责班级的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进行学生考勤、纪律维护等工作。
(3)观摩教学: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我观摩了多节课,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
2. 实习中期(1)协助教学:在实习中期,我开始协助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包括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课堂活动等。
(2)教学设计: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一篇教学设计,并参与课堂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反思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教学水平而努力。
3. 实习后期(1)独立授课:在实习后期,我开始独立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参与教研活动:在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3)总结实习成果:在实习结束前,我对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了实习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021年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2021年教育教学工作反思2021年教育教学工作反思1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三十个春秋,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虽不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一、收获之处: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为此,自毕业以来我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2、对学生能倾注全心的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倾注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学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
3、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
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的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
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
以线段图为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以线段图为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4T15:10:57.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作者:王灵娟[导读] 本文以线段图为例,讲解线段图的用法及其特点,如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具体如何把线段图学好,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王灵娟义乌市苏溪镇第三小学摘要: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
如何把知识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将所学融会到自己的应用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领域,掌握一样科学的数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帮助他们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化的图像,并辅助解决数学问题。
本文以线段图为例,讲解线段图的用法及其特点,如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具体如何把线段图学好,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线段图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一、线段图及其特点线段图主要是以直线、分段点和数字为元素,将其进行合理的组合,用于形象表达数量关系的简易数学工具。
线段图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简约,不需要复杂的图形,仅仅使用最简单的线和点来构成主体图像。
其有助于学生快速上手,学习时间成本较低,且空间和时间上较自由,只需要较小的平面空间就可以随时绘制。
第二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表达数量关系。
只需要观察分段点的位置及点的数值坐标,就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图像所表达的含义。
其在处理简单的比值问题和分块问题时具有优势。
二、线段图学习方法(一)从实物到线段图对于初步认识线段图的学生,直接使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显然是不太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媒介帮助他们联系实物与图形。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线段图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可量化实物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构建实物示意图,这是将现实实物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基础。
所绘制的示意图由基本的图形单元构成,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实物与平面图形之间转换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平面空间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接下来亲手实践做了基础。
2021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受5篇
2021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受5篇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关于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悟5篇精选教师教研活动优秀心得范文5篇大全教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汇总关于教研活动心得体会5篇关于教师研修学习心得体会5篇教师教研活动心得及感受1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
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
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
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首先,教研从课堂上来。
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
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
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
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
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
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
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教研从生活中来。
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
我是从2021年送走高三后直接接的高二,教授新教材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在这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好多的问题和困惑。
一、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问题一:学生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关系处理不是很好,完不成教学任务是经常性的现象新课改以后的政治教材与旧的传统教材相比拟,原来两课时甚至三课时的容在新教材中都是要一课时完成的。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活动、探究、合作学习往往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生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新的思维亮点甚至出人意料的新情况需要处理,现有的每节课的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使得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方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里就涉及到运动、静止、规律三个概念,“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人和规律的关系〞三个关系;事物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三个原理。
这些在旧教材这些在旧教材中是分在四框来讲的。
所以我在教学中是把它分为两课时探究的,但不可能每课容都这样分解。
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式滥用,缺乏有价值的探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心的合作欲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这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上公开课、示课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出现了只重视形式,而无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情况。
课堂上,不管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进展合作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立刻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然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
更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完全视同学和教师的意见于不顾,在课上吵成一团。
引领思考,对“问题解决”追本溯源——一道练习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1年9期210引领思考,对“问题解决”追本溯源—— 一道练习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陈煜霓(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旭景小学,广东 广州 510660)小学中高年段的数学解决问题中,“花生榨花生油”这类典型问题,以不同生活情境呈现问题,贯穿中高年级相继出现,在小学四、五、六年级分别呈现为整数、小数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越往高年级,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算理比整数除法算理难度加大,错误率就越高。
归根结底,最初呈现整数除法问题的时候,学生没有从根源上吃透问题解决的本质。
新接班六年级,在评价学生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小测的一道习题中,84.4%超高错误率的一道习题引发笔者思考,学生对这类题欠缺深层思考,笔者从课堂中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能动性思考,追本溯源,从数学本质上寻求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收获较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片断】小测习题:医院救护车行驶千米用升汽油,平均每千米需用汽油( )升,平均每升汽油能行驶( )千米。
师:这道题你们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生:题目很绕,两个问题容易混淆,就不知道怎么列式。
生:这好像跟以前做过的“花生榨花生油”的题目差不多,很难理解题目。
生:知道用除法计算,总是搞不清楚哪个除以哪个。
把问题抛出来,启发学生正视解决这类题的核心障碍。
师:的确,出错的同学当中,有些同学知道用除法,但不清楚谁除以谁。
这是小学阶段“花生榨花生油”的典型问题,用除法计算,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我想应该跟除法的意义有关,我首先想到平均分。
生:可平均分的份数一般是整数,但这题都是分数,是平均分吗?生:我想是平均分,题目中都用上“平均”这个词,是平均分。
就是不懂解释。
师:表扬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先来分析这一类数学问题。
先思考以下题目:一辆小轿车走400千米用4小时,平均每小时走()千米,平均每千米需( )小时。
生:要求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所以是:400÷4=100(千米),第一个空填“100”。
2021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2)教案与反思
第9课时解决问题(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教学内容教科书P16例9,完成教科书P18“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出租车计费方面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都有乘坐出租车的经历吧?作为消费者,大家对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交流各自课前调查的情况。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调查到的信息。
如:武汉市出租车起步价为3千米10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8元;黄石市出租车起步价为2千米7元,超过2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7元……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计算实际付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出差到陌生城市乘坐出租车的小王叔叔算一算车费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感知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16例9。
1.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阅读,大家读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文,找出的已知条件有: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km以内7元;超过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小王叔叔乘坐的出租车的行驶里程是6.3km。
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付多少钱。
师:大家是怎样理解这个“收费标准”的?【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这个“收费标准”的含义:3km是一段,即上面说的“起步价”;超过3km的又是一段,每千米按1.5元计算,超过了几千米就有几个1.5元。
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
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1. 缺乏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合作。
这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 缺乏个性化关注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都不同,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对全班学生进
行一槌定音的教学,无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
3. 缺乏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往往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机会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
能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
1. 提倡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
教师可以采用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2. 实施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个
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3. 强调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实物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语
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和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育更加贴合时代需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
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
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问题教研研讨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问题教研研讨活动,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参与人员1. 校长:张校长2. 教务主任:李主任3. 教研组长:王组长4. 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流程;2. 教师发言: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发言;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4.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成果;5. 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6. 校长点评: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提出期望。
七、活动内容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问题教研研讨活动,旨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流程。
2. 教师发言教师甲: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导致作文水平不高。
请问大家有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乙: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过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教师丙:我同意教师的观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竞赛、举办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1代表:我们小组讨论了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课堂口语练习;二是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活动;三是开展英语口语比赛。
小组2代表:针对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明白抄袭的危害。
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抄袭行为。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调查发现,教师在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 统性和科学性、缺乏案例支撑等,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应用效 果。
09
研究中典型案例展示
案例1
总结词
巧妙利用画图策略,将复杂的文字描述转 化为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 决问题。
详细描述
在“相遇问题”中,学生往往对相对运动 和距离的观念比较模糊。通过引导学生画 出示意图,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标示出来 ,如两车相遇时各自行驶的路程、相遇点 等。借助示意图,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01
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掌握情况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能
够熟练掌握并应用的教师还不够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02 03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
通过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探索 和实践。
研究重要阶段与工作
• 阶段一:文献研究和理论构建 • 收集与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 阶段二:教学实践和案例研究 • 选取实验班级,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 收集并整理教学实践中典型案例,分析小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和困难。 • 阶段三:效果评估与总结 • 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 • 撰写中期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前景展望与设想
拓展研究领域,尝试探讨其他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 学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与思考
4. 专项训练,催生策略技能。 必要的训练有助于策略技能的形成。在学生 经历策略的建构、生成过程后,教师要针对策略 的某些要点进行专项练习,固化策略经验,催生 策略技能。例如,教学画图策略后,教师可以不 断变换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画出对应的关系条件 和问题,深化对关系的体验、理解和表达。再如, 教学一一列举策略后,可抓住“有序”这一列举 的关键进行练习,要求学生说出列举的顺序。 (四)加强比较,及时反思,深度感悟策略 的价值 帮助学生感悟策略价值,形成策略意识是策 略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学生如果对策略价 值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导致对策略的体验不充分、 不深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认知“浅 表化”。很多学生对解题策略的价值认识模糊而 肤浅,常常停留于“便于解决问题”的认识层面, 不能准确把握某一策略的独有的价值。二是价值 体悟“形式化”。策略价值需要经由个体自身体 悟而获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教师要设计比较、反思等活动,让学生在 用策略的过程中深度感受策略的价值。 1. 在对比选择中感悟价值。 有比较就有鉴别,加强对比能有效凸显解题 策略的优势。例如,教学画图策略时,学生画图 表示出题目条件和问题后,可以通过“图和文字 的意思一样吗?”或“你会对着文字还是对图思 考问题?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比较、 选择和交流中,感悟画图策略具有数量直观、关 系清晰的特点,并认识到画图策略对于分析数量 关系、探索解题思路的积极作用。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讨》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
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
方法,也是个性化的。
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推荐的学习心得体会内容供您参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是我国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上都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
“解决问题”内容贯穿在所有的知识领域中。
它不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甚至被某些专家称作“21世纪课程的基础”。
至于小学数学课程,“解决问题”内容就约占教学内容的50%以上,且几乎每次测试都占试题内容的30%左右。
可见,“解决问题”教学是尤为重要的。
然而,就我自身而言,对于当今课程与教材改革热潮兴起的今天,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上就一度存在着许多迷惘。
今天,听了蔡兴飞老师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讨》的精彩讲座后,我心里豁然明朗,对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蔡老师指出:“‘解决问题’教学上,不要再按旧的模式去做解题铺垫,不要锁定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注重方法多样化,注重解题方法和策略的开放。
”蔡老师还举出了在一次考查中,几个学生 1 / 3文章学习对一道题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例子。
此外,蔡老师还播放了一些专家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教学录像片断。
经过蔡老师的讲解,以及所举的案例、录像等,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以往教学上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领悟了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教学上的要求和重要作用。
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上,我们必须注重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动员和启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注重培养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确定以“人”为本位,从根本上保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的学习困难,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有效。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来解决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种反思个人经验的方式,更是一种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育改进和进步的关键。
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盲点和局限,并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的步骤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学反思步骤,供教师参考:1.回顾教学过程和目标。
教师应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教材,并检查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如果发现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实现。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旦教师发现了问题,就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可能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以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4.实施解决方案。
教师需要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观察其效果。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但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解决方案是否有效。
5.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
教师应该评估实施解决方案后的效果,并与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
如果发现解决方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做出调整或尝试其他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的技巧和工具教学反思需要一些技巧和工具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认识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在内容结构上,也将其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之中,在呈现形式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一、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
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二、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第一,尝试解决、主动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 ___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
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 ___交流。
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确定算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 ___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第四,自我评价,检验成果。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 ___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
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 ___交流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再除以人数)。
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三、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 ___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
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求出每班
参加兴趣小组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四、回归生活引导应用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比较注重题型训练。
这种理念和教学策略导致的结果是使学生在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术语中游弋,并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怕数学、厌数学的心理。
基于新课程标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针对以往教学存在的弊端,我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特别注意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 ___,努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1.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___”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课本等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 ___;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我设计了统计表,要求学生分组填写本组成员开学以来作业本上得到的“小红星”数量,并求平均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平均得到的“小红星”最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报数,认真地填写统计表,细心地进行计算,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要教师多留意,就能够找到很多有价值且
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 ___的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这几个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