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化学第三章 走进溶液的世界(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_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_0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课题一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理解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第二课题是学生在对溶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是对只有固体溶质的溶液进一步理解。

在概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定性的实验扩展到定量的资料分析,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概念,能够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个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个概念实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对事物的理解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本课题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实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和思考。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有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理解事物过程的水平,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体会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度析讨论,结合实验探究,得到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会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用品KNO3固体,蒸馏水,100mL烧杯3个,250mL烧杯1个,玻璃棒3根,25mL 量筒2个,胶头滴管,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2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7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2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7

沪教版?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第一课时教课活动设计【教课目的】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观点及根本特色;认识溶液的一些性质2.认识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水平目标:1.可以经过对比实验,概括、认识溶液的特色2.经过研究实验,认识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由感情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的一些根本方法,培育实验察看,剖析水平,培育研究精神【教课要点难点】溶液的观点、特色。

【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不瞒大家说,老师提起做饭就头疼。

一次我做饭时,忙繁忙碌,油盐糖醋面都粘在衣服上,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方法,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污渍呢?生:洗师:用什么洗?生:用水洗。

师:水起了什么作用?生:溶解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溶解。

二.合作研究,建立新知师:刚才我说的这几种物质都可以溶解吗?生:自由回复师:果然这样吗?我们仍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实验研究一实验内容察看到的现象面粉放入水中豆油放入水中食盐放入水中糖放入水中食醋放入水中师:下边同学们推行实验,并达成实验报告。

生:实验并回复师:[追问]那么这些状态都是溶.于水吗?生:不是师:既然不是,那么我们不可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而只好说物质在水中分别,共有几种状况?[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生:三种状况师;同学们看面粉分别在水中,振荡后,悬浮在水中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生:固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悬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复[板书]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别在水中师:面粉分别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我们认真察看:振荡静置后,面粉不是平均分别在水中,会分层,我们就说它不平均,不稳固。

那老师衣服上的面粉如何除掉呢?生:洗师:用水洗后如不洁净,可再次用水漂洗。

师:豆油分别在水中,振荡后,分别在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生:液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乳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复[板书]2.乳浊液:小液滴分别在水中师:只假如里面存有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就是悬浊液,只假如油,不论是豆油、柴油、润滑油仍是香油,分别在水中的形成的都是乳浊液。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1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1

课例名称课题2 水的净化科目讲课班级课型新讲课讲课教师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术1、认识积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硬水与软水的差别、查验以及硬水融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一杯污浊天然水推行净化的实验研究,理解净化水的各样方法与净化水平。

2、学习使用察看、比较、剖析、概括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守信息并推行加工。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坚固建立节水的意识,培育优秀的节水习惯。

2、经过对水净化的实验研究,感觉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踊跃意义,加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忱。

二、要点、难点要点:1、积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硬水与软水的差别、查验以及硬水融化的方法。

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实验本卷须知。

三、教课方法情形引入法、问题启迪法、实验研究法四、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试管;水样(河水、自来水、贞洁水)、明矾、活性炭、肥皂水。

五、教课过程设计教课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及资源准备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可是黄河水剖析:天然水含有不溶怎样将这样一杯污浊的够饮用的水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发问:天然水中含有不性杂质,生活中有哪些除掉?调整与改正概括:静置积淀、吸附积淀、过滤等。

多媒体展现过滤操作的步骤和本卷须知教师演示研究一:取标号为1、2、3的三个小烧杯,分别参加小半杯河水,向1、2号烧杯中各参加三匙明矾,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将1号小烧杯中的水推行过滤操作,滤液用4号小烧杯来承接。

比较2、3、4号烧杯水的清亮水平。

发问:假如过滤后的滤液仍旧污浊,有哪些原由?再次重申过滤操作的标准性。

过渡:有的滤液固然澄清,但有显然的红色和异味,怎样除掉色素和异味?指引解说:活性炭—利用其松散多孔的构造,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色素,除掉臭味。

这类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7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7

3.2(4)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2.本节教材是初中化学第三章《溶液》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含3.2溶液主题的第一、二子课题的内容,溶解性和饱和溶液的内容有内在的关系,物质的溶解性的比较必须要达到饱和,在一节课中把两个子课题连接是很必要的。

所以课堂中通过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认知,同时在实验方法上得到提升,在化学思想方法上得到渗透。

这节课为饱和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教学形成铺垫,溶解度的概念获得必须是要建立在学生了解物质溶解性和饱和溶液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个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也是为溶解度的教学突破难点。

二、设计思想主要思想:1、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实行到底2、坚持文化的传播本节课使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手段,采用诱导思维和合作探究方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使学生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形成多种水平,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希望借助于知识载体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人文文化,自从我接触到了”化学文化学说”,我突然感悟到原来很艰深的化学原理也能够用文学的语言很轻易的化解,那些看似很平常的实验现象竟可上升为一种哲学思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我希望在我的教学中也尝试渗透一些人文文化,可能在n年后,在学生的记忆中那些专业知识已经逐步模糊,而那些隐含在其中一些思想一些感悟却越来越清晰。

三、学情分析对物质溶解性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溶解水平与溶解速度,学生的把握会出现偏差,因为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把溶解性等同于溶解的速度,辨析这两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物理中接触过控制变量法,但是在化学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实行比较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让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测,有意识地去使用实验思想需要教师引导。

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水平,尚欠缺自主探究意识,所以我设计的探究实验比较有针对性,只对其中一个因素实行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_3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_3

溶液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分散的种类和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2.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及转化。

3.了解浓溶液、稀溶液,以及它们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理解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

5.进一步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从定性到定量,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求实的的科学学习方法。

三、【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溶解度
【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水的组成》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水的组成》2

第三章说明水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天然水的自然水循环和自然净化,以及自来水净化的原理。

2〕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3〕掌握水分解的特点,加深从微观角度剖析这个反应的理解2〕体验研究物质构成的两种根本科学方法──剖析和综合。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感悟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节水的重要性。

二、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水的循环和水的净化。

教课难点:水的构成。

三、教课过程〔一〕新知导学1、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对于我们熟习的水,你知道它的构成吗?2、依据宏观和微观知识说一说水的构成。

〔二〕理解水的构成1、水是一种化合物,我们知道它是由氢氧元素构成,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水的神秘的让我们回想历史来看看2、叙述科学家对于水的构成的发现史3、研究水的构成1〕思虑:怎么设计水的分解实验呢?2〕理解水的分解装置——水电解器3〕观看水的分解实验视频,察看实验现象,达成教案填空。

①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②两个无色气体的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③正极和负极分别和什么气体相连?4〕沟通教案达成状况,并达成练习:右图为通电分解水的简略装置与试管A中的电极相连结的是电源的极,试管B中采集到的气体是,它与试管A中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说明水是由构成的。

4、实验小结: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从头联合生成新分子。

5、除了电解水的实考证了然水的构成之外,还有其余方法证明水的构成吗?观看氢气的焚烧实验录像:1〕谈谈这个实验的现象,烧杯外壁有什么现象。

2〕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了然什么?4〕这个实验是什么反应种类?〔三〕牢固训练【典例1】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你以为以下表达正确的是〔〕.该实考证了然水由氢、氧元素构成.试管a、b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试管a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考证明水是由试管a、b中的两种气体构成的1.以下对于水的表达正确的是〔〕A.水属于混淆物B. 水是贞洁物,属于单质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D.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的水的化学符号为H2O,过氧化氢的化学符号为H2O2,对于它们的表达正确的是〔〕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以下列图。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4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4

水的净化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初三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内容不难,可是意义重要。

本节课主要学习水的不一样净化方法,而过滤和蒸馏又和第一章物质的提纯前后照顾;不只这样,初三学生由于学习化学不久,实验综合水平是比较单薄的,本节课那么经过设计净化水的实验,让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水平、着手操作水平、小组合作水平易表达沟通水平获得了很好的锻炼。

本节课的思路是这样的: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是极其重要的宝贵资源,可江河湖海的水不可以直接使用,需要净化。

本节课经过学习天然水的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方法;经过浊水净化的实验,学会依据净化方法和所供给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过滤装置,并能对实验装置的好坏推行简单评论,经过对水资源散布状况的认识,感觉保护水和节水的紧急性,言传身教做节水的参加者和保护者。

二、教课目的经过浊水净化的实验,学会依据净化方法和所供给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过滤装置,并能对实验装置的好坏推行简单评论3.用对峙一致的辩证观去对待人类的展开与环境问题,认识水污染的源泉,感觉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经过对水资源的散布状况推行认识,感觉节水的紧急性,言传身教做节水参加者三、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净化水的方法及实质应用和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所用药品的作用教课难点:依据净化方法和所供给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不一样装置和对装置推行简单评论四、教课用品浊水;石英砂;棉花;活性炭;小卵石;小烧杯;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剪刀;矿泉水瓶;试管;试管夹;蒸发皿;带有橡胶管的导管五、教教事例教课过程教课教师活动设计内容学生活动企图学习主引入学题的引[引入]俗语说:人可一日午饭,不行一日无水,习主题入要饮到干净的水,一定对水推行净化。

[板书]水的净化[发问]为何先人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和雨天然水水等天然水呢?的自然[解说]在古时候,人类对水造成的污染其实不净化是很严重,轻度污染的水可以经过循环获得净化[过渡]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而实现净化[板书]一、天然水的循环和净化[沟通]自学课本65和图后,。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2

物质的溶解性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物质溶解性,属于概念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多个学生实验持续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新知之间存有的矛盾。

通过实验设计、分析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表格形式设计方案,提升实验设计和分析水平。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科学中已经学习过溶液的相关知识。

知道一些常见的溶液,知道常见的溶剂,知道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碰到的主要问题是:(1)已有认知对新授内容的影响: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既有溶解速度的问题还有溶解水平的问题,而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如何协助学生摆脱已有认知,实行新的探究是教师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2)已有认知在新授内容中的深化:从六年级科学开始,通过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科的持续学习,学生已经对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已不陌生,但在具体设计实验和分析改进实验时常常会出现偏差或疏忽,如何提升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水平是教师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三、设计意图过度析和比较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对实验方案实行简化和优化,从而获得最优的实验方案四、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2、能够利用已学的溶解性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巩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4、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5、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解决出现的问题而持续优化实验方案,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6、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化学,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重点难点1、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难点:在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中渗透控制变量法。

初步学会使用表格设计实验方案。

六、教学技术与手段PPT、录像、实验实验药品及仪器1克硫酸铜晶体,1克碘,5毫升酒精,5毫升水,1克硝酸钾*4包,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打火机,量筒,天平,纸槽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帮老师泡一杯糖水【提问】为什么用热水能够泡的更快?你还知道其他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么?【过渡】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多少在化学上我们称之为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_8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_8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实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2、通过动手、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四.【重点】相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五.【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相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讲授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二)新课引入:约旦的死海为什么人躺在上边不会下沉?你如何区分相同茶叶泡的两杯茶叶水哪个更浓一些?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小结: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有颜色的能够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三)新课探究【活动一】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实验、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张裕”葡萄酒庄园在种植解百纳优质葡萄时,根据果树受病虫害水准制作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必须要浓度合适,下边让我们来当一下农技师。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个新朋友: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小试牛刀】计算填写活动一中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7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7

3.3 溶液的酸碱性【设计说明】本节课是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走进溶液的世界”的第三节,教材内容分了三个部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度、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三部分。

在初一《科学》学科中已经简单学习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pH值的测定,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涉及过碳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溶液的酸碱性的检验,学生已经理解到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

但是学生往往会把“酸性”、“碱性”略写为“酸”“碱”,把“酸溶液”“碱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混淆,还会误认为非酸非碱的物质溶液是中性,所以需要在判断溶液酸碱性的过程中,进一步引起对概念理解的重视。

另外,通过“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能够从定性到定量逐步理解化学世界。

所以,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实验探究,让学生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度,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度组实验以及课后自制酸碱指示剂,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也激发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化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了解酸碱性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理解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落实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紫色石蕊试剂和无色酚酞试剂定性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使用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基本实验操作、观察、对比,提升分析、归纳和表达水平。

4、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感悟化学服务于生活、生产。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广泛pH试纸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溶液的关系【教学辅助】实验仪器:广泛pH试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玻璃棒、表面皿、点滴板、滴管、试管、pH计等待测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化铵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雪碧、小苏打水、农夫山泉矿泉水【板书设计】3.3溶液的酸碱性酸 酸性碱 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盐 中性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 广泛pH 试纸−−−←不一定−−→−不一定−−→−一定−−→−一定−−−←不一定物质类别 物质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2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2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①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观点②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互相转变。

③认识结晶的观点和结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育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②利用实验,培育学生划分不一样观点的比较水平易剖析思想水平。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过议论,增进沟通、表达和合作的意识。

②经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关系,对学生推行矛盾的两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的辩证唯心主义思想的教育。

二、教课的要点、难点1.要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

2.难点:经过自主研究成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观点。

三、教法剖析1.指引研究法:九年级学生实验的着手水平强,思想开朗,拥有激烈的研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经过创建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依据问题推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考证猜想。

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察看、议论、剖析从而深入理解知识。

这样设计不只知足了学生的需求,还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加、踊跃探究。

2.多媒体协助教课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创造优秀的讲堂氛围,又能将研究的方案,议论的情形提早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着手、思虑、议论。

四、教课程序: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上课伊始,提出“街坊家从学生已有的的小朋友有一个小小的迷惑经验出发,让学生感想问问大家〞播放视频,提出,遇到溶液与平时生创建糖水为何不可以再甜了?看视频、思虑并回复活亲密有关,经情境过师导入新课看来物质的溶解是有限生一问一答,很自然度的,这个单元就来学习溶解的引入新课。

此时抓度的有关知识。

住学生的高涨情绪进入实验研究阶段。

活动研究获取新知提出问题:必定温度下,一种固体物质可否无穷制的必定量的水中?本节课我们就利用供给的仪器和药品来考证室温下,硝酸钾固体可否无穷制的溶解在20mL水中。

实验来参加议论,巡回指导实验。

在学生实验的根基上师生初步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观点,同时板书观点。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4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4
“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设计
目标
1.掌握指示剂变色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用科学归纳的方法理解指示剂变色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学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水平以及研究问题的水平。
思考,讨论
对图表数据分析,归纳、总结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分析,人体液环境的不同,得出盲目的说体液是碱性的是错误的。
利用图表,提升化学分析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理论联系生活,突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与评价】
对最初的“农夫山泉水检测广告”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实行分析。
通过度析,找出视频广告中的误区
【主题活动二】测定盐溶液的酸碱性
酸溶液是酸性的,碱溶液是碱性的,盐溶液是什么性的,引发再次的思考探究然后实验。
动手探究,知道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物质的性质。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培养对比分析和归纳水平。
【主题活动三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你知道酸碱指示剂是如何题活动一:验证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关系】
从酸碱性的定义角度设疑。
引发对石蕊和酚酞的好奇!
学生实验:
思考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引出石蕊。
引出指示剂的定义。强调颜色变化的是指示剂。
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归纳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提升实验水平,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
发现新问题:
盐酸和氯化铵溶液都是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碱性的,那他们的酸碱性谁强谁弱呢?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1水 天然水和自来水》_4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1水 天然水和自来水》_4

水的净化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初三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内容不难,但是意义重大。

本节课主要学习水的不同净化方法,而过滤和蒸馏又和第一章物质的提纯前后呼应;不但如此,初三学生因为学习化学不久,实验综合水平是比较薄弱的,本节课则通过设计净化水的实验,让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小组合作水平和表达交流水平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本节课的思路是这样的: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是极其重要的宝贵资源,可江河湖海的水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净化。

本节课通过学习天然水的净化引出自来水净化方法;通过浊水净化的实验,学会根据净化方法和所提供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过滤装置,并能对实验装置的优劣实行简单评价,通过对水资源分布情况的了解,感受保护水和节水的紧迫性,身体力行做节水的参与者和维护者。

二、教学目标2. 通过浊水净化的实验,学会根据净化方法和所提供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过滤装置,并能对实验装置的优劣实行简单评价3.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去看待人类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了解水污染的源头,感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 通过对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实行了解,感受节水的紧迫性,身体力行做节水参与者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净化水的方法及实际应用和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所用药品的作用教学难点:根据净化方法和所提供的用品来组装净化水的不同装置和对装置实行简单评价四、教学用品浊水;石英砂;棉花;活性炭;小卵石;小烧杯;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剪刀;矿泉水瓶;试管;试管夹;蒸发皿;带有橡胶管的导管五、教学案例表格二:自来水的生产小结:作业:完成学案五、板书: 3.1水的净化一.天然水的循环和净化:蒸发-冷凝,挥发,沉降,过滤,吸附,消毒。

二.自来水净化:沉降: 明矾凝聚 过滤: 石英砂 过滤吸附: 活性炭 吸附 消毒: 液氯(Cl 2 )消毒杀菌六、学生实验:[实验分组说明] 本实验为七人一组的合作分工实验。

小组各选一人分别画装置图、搭配装置并实行实验、全班展示和表达、记录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度》_6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度》_6
[阅读]书p77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能否把在20℃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状况用数轴的形式表示?
[ppt]2.物质在20℃时溶解度分类
溶解度在10克/100克水以上易溶
溶解度在1~10克/100克水可溶
溶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0.01~1克/100克水微溶
溶解度在小于0.01克/100克水难溶
[提问]根据表中的各物质溶解度判断各属于哪种情况?
《物质的溶解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养自学、阅读、查找相关数据的水平和分析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从溶解性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概念
[讲述]各种物质的溶解水平一般不相同,并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提问]那么,如何来比较物质溶解水平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把衡量溶解水平的“尺子”──溶解度。
[提问]什么是溶解度?
[提问]溶解度概念应从几方面考虑?
[讲述]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问]了解了固体物质,气体又是怎样的呢?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讲述]当打开可乐瓶盖时,我们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这是因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产生的现象。
所以说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相关。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物质压强增大;溶解度变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3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和pH》_0

溶液的酸碱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总结、演示、动手验证等过程,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并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水平;(2)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2)在实验中合作、在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难点: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教后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又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课题教学气氛好。

但课后的遗忘也很高,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要增强记忆,PH试纸的使用方法要增强辨析。

3.3溶液的酸碱性(学习报告)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够判断溶液酸碱性大小的是_______________。

2、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酚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pH试纸: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_。

pH>7的溶液是________性溶液,pH越大,_________性越强;pH<7的溶液是________性溶液,pH越小,_________性越强;pH=7的溶液是________性溶液。

4、物质的分类:酸溶液呈_____性;碱溶液呈______性;绝大部分盐溶液呈______性,如____________,少数盐溶液呈______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盐溶液呈______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和pH》5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和pH》5

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说明教材第三章环绕水,建立了定量剖析一种物理性质-溶解性的知识系统。

学生在学习对于溶液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后,需要化学实验来舒缓一下,也为了更全面的理解溶液,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应运而生。

从化学知识层面,本节内容学生简单理解掌握,因此试图在思想和科学方法方面,给学生打破和启示。

知识与技术( 1)掌握常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状况和pH试纸的使用( 2)知道稀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用pH来表示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过实验研究,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讲堂教课中浸透爱国主义,节俭环保意识,团队合作,踊跃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内涵,并激发学生爱化学爱生活的兴趣和热忱教课要点酸碱指示剂的颜色改变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与pH三教课难点学生在自主实验研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课手段:学生实验,多媒体五教课流程歌曲引入:溶学生实验酸碱度-学学生实总结、作液的酸碱性1生实验2验3业部署六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音乐)发问:泪水是酸性的吗?怎样测试? 学生假定,推论,自学,沟通试验方法〔二〕学生实验1:用石蕊和酚酞测六种溶液的酸碱性,填写实验报告说明:点滴板和玻璃棒的使用〔三〕〔讲故事〕引出指示剂的发现历程〔设疑〕怎样比较酸碱性的强弱〔四〕学生实验2:用pH试纸分别测试实验室常有溶液的酸碱度注:重申实验操作〔五〕学生实验3:学致使用,测生活中常有溶液的酸碱性〔六〕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性:溶液酸碱性与人体健康〔七〕总结及思虑预习发问,作业部署七,教课后记从讲堂教课来看,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很高。

只是实验整体偏简单,假如引入酸碱指示剂的提取实验,会更丰富实验内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3.1水天然水和自来水》0

天然水和自来水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中国水资源散布的特色、水污染的三个主要根源②知道水污染的机理、认识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在研究过程中存心识地提出问题高③利用网络技术采集、整理、加工、表达和沟通④学生经过研究活动对自己和别人推行评论和反省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生在研究水资源、水污染等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环保行为。

4、二、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经过学生在研究水资源、水污染等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教课难点:利用网络技术采集、整理、加工、表达和沟通。

三、教课过程:前言: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含水占体重的2/3,鱼70%—80%,蔬菜90%。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一个月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

营养物质的汲取、废物的排放需要水来溶解和输送;经过汗液来调理体温;水分含量一、水的散布皮肤72%骨骼22%牙齿5%血液79%肌肉 77%地球上绝绝全局部是大海,而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1%还不到。

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居世界八十几位,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二、我们说说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循环的过程中怎样净化的?〔提示物理中的三态变化〕就被污染了。

三、水体污染源1: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随意排放。

2:农业中农药化肥的随意施用。

3:城市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四、自来水的生产凝集剂〔明矾〕消毒剂〔氯气〕消毒过程发生化学变化“国家节水标记〞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

标记留白局部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寓意从我做起,节俭每一滴水。

五、水的用途1.水是保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必不行少的物质。

2.水是工农业生产和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溶剂。

由于营养物质以及各样反应物等一定以水粒子的形式平均地溶解在水中,才能浸透到动植物的细泡的组织液中,进而被汲取利用。

3.动力工业上:水力可以发电,比起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要洁净得多,对环境无负面影响,我国马上建成的三峡水电站,就是为了充足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不让一江春水白白地东流入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走进溶液的世界第一节 水第1课时水资源和水的组成 第2课时水的性质第二节 溶液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和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第3课时溶解度第4课时溶解度的计算 第5课时结晶第6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 第7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二)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和PH 第2课时生活中常见酸碱盐考点一: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化学方程式: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通电通电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一(2)水的净化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二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课本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开水 点燃点燃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考点一(3)水资源的保护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拓展性课题 氢气(H 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化学方程式:2H 2+O 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1)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化铜铜 + 水 化学方程式:H 2 + CuOCu +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3、氢能源 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点燃△点燃△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物质的分类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2、物质分类的步骤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3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单质(一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物质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分类酸HCl H2SO4 HNO3纯净物碱 NaOHCa(OH)2 KOH(一种物质)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 NaCl CuSO4 Na2CO3(多种元素)氧化物 H2O CuO CO2考点二:溶液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悬浊液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牛奶,洗涤剂 悬浊液: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浆,面糊2、区别:悬浊液是固体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是不相溶的液体(如汽油和水)分散形成的。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①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中学阶段唯一,记住) ②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溶解 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②在20℃时,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