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送春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送春(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和子由四首·送春-详解

和子由四首·送春-详解

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释(1)送春:一是送别春天,二是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这首诗写于春末,所以,应该是第一种。

(2)青春:(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青春。

如本诗;再如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

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3)年龄,年岁。

唐司空曙《送曹同椅》:“青春三十余,众艺尽无如。

”(4)美好时光,珍贵年华。

刘大白《春底复活之群》:“只要人心活着,青春总有来时。

”(5)美酒。

明徐渭《挽陈君之配蒋》:“陈君辖我饮青春,焦革贤闺酿绝伦。

”(3)绊:羁绊。

(4)余晖:夕阳的阳光。

(5)酒阑:酒宴将尽。

《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文颖曰:“阑言希也。

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6)病客:疲病的旅居在外之人。

指作者自己。

杜甫《寄高适》:“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

”白居易《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7)蜜熟:指花蜜已熟。

(8)扫地:指花谢了。

(9)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

(10)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11)法界观:佛教一部重要著作的简称,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大意梦中逝去的青春是否还可以追回?年轻时的理想都成为梦幻泡影,只有以作诗吟句绊住夕阳的光辉,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饮酒将罢,我像一个喝醉的病人来到异乡作客,昏昏欲睡;虽然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

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有了白头发,坐在禅榻上,淡泊宁静,泯除一切心机,完全忘记自己的失意。

我想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佛家华严宗的书来一读,希望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送春》阅读答案参考

《送春》阅读答案参考

《送春》阅读答案参考简介《送春》是中国现代作家郑振铎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展现了农村人民对春天的热切期盼和对农田的关爱之情。

内容概述故事发生在一个农村小镇上。

孩子们都在年假结束之后回到了学校,正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主人公小明也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并且憧憬着与春天相伴的美好时光。

春天终于来了,小明看到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漫天飞舞的蝴蝶、欢快的小鸟以及田间劳作的父母亲。

小明感到非常幸福,他发自内心地感谢春天带给他的美好。

文章分析主题《送春》的主题是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农田的关爱。

通过描写小明期待春天、欢迎春天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描写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和欢快的小鸟,以及田间辛勤劳作的父母亲,表达了对农业的敬意和对农民的赞美。

结构整篇文章以小明为视角,通过描写小明的期待和欢快的情绪,引起读者对春天的共鸣。

文章的开头是小明迫不及待地等待春天的到来,接着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情景,最后以小明的感激之情结束。

通过这种叙事结构,使得读者能够体会到小明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表达方式在文章中,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小明内心的喜悦和感激。

例如,在描写麦苗的时候,作者用了“绿油油的麦苗”这个形象的词语,使读者能够生动地感受到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新生命。

同时,作者还用到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把鸟儿的欢快和田间劳作的辛勤相对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作。

文化内涵《送春》在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农田的关爱的同时,也蕴含了一些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反映了中国农民对春天到来的盼望和感激之情,展现了中国农业文化中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与感恩。

其次,通过描写农田里麦苗的绿色和小鸟的欢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尚。

最后,通过描写农田的劳作和田间农民的辛劳,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14-15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本诗颔联与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分)
参考答案:
14.B (B.“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


15. ①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
望。

(2分)
②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

(2分)
③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都已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2分)
评分细则:情感和手法各三分,可分开答,也可以整合作答,参考就是整合答。

只答情感没有手法分析,只得1分;同样,只答手法分析而情感概括不准,也只得1分。

送春 阅读答案

送春 阅读答案

送春(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送春阅读答案范文

送春阅读答案范文

送春阅读答案范文(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薄弱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似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开展的时机。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成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高考语文《送春》阅读答案(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送春》阅读答案1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3分)(1)[答案] 拟人(1分)。

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

(1分)[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

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

(2分)[解析] 答题时注意抓住“春不语”“黄昏”“潇潇雨”这些表情词语。

赏析宋代有不少“惜春”词。

暮春景色不外乎柳絮纷飞,杜鹃哀呜,暮雨淅沥,抒发的不过是作者的惋惜之情。

然而,女词人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将暮春景色表现得委婉多姿、细腻动人,在宋代诸多惜春之作中,显出它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也曾“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词序》),写过欢快明丽的《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

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

”──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时地去寻觅鲜花,去与女伴们斗草戏耍。

这不仅因芬芳秾艳的春景不易常见(故而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唤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发了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对春天倍感可亲可爱),因而她不肯为闺中“女训”“女诫”所拘钳去拿针缝线学什么无味的女红,而要欢欣喜悦地举起酒杯,邀请春天这少女般的伴侣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

送春的阅读题及答案

送春的阅读题及答案

送春的阅读题及答案宗璞(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薄弱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似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开展的时机。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成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原卷版+解析)

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原卷版+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2题。

过分水岭温庭钧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反复D.夸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溪水与诗人一路同行,相依相伴。

B.三、四两句写溪水与诗人岭头惜别,依依难舍。

C.该诗写景状物,化无情为有情,别有一番情趣。

D.全诗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现实的憎恶。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诗人行踪,从楚地沿江而行,越过荆门,去往蜀地游览。

B.颔联描绘了看到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奔腾直泻,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C.颈联描绘了夜晚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天云彩变化,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D.尾联借故乡之水恋恋不舍送我远行,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歌。

C.颔联写景生动逼真,有如一幅长轴山水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D.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题。

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张元幹燕掠风樯款款飞。

艳桃秾李闹长堤。

骑鲸人去晓莺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

三春不是别离时。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用燕子翻飞、桃李争美、晓莺轻啼等美好之景烘托离别之情,是以乐景衬哀情。

B.“艳桃秾李闹长堤”中“艳”“秾”“长”均是形容词,凸显意象特征,形象生动。

C.“闹”字运用比拟手法,将其比喻成喧闹的孩童,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春景的美好。

D.“骑鲸”一词本指隐遁或者成仙,词人在此用“骑鲸人”代指词作中远去的朋友。

送春现代文阅读答案

送春现代文阅读答案

送春现代文阅读答案送春现代文阅读答案•(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部编版语文《送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送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送春》练习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送春宗璞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儿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秋,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地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

”我心里评判着。

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有持久的精神。

这是我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

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

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诗歌赏析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诗歌赏析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诗歌赏析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

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

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

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

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

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

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

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

”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

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

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

他因同王安石的分歧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以“搜句”来消磨时光。

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可见开头两句就感慨万端,有很多潜台词。

颔联“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

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

颈联“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是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的伤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

高考语文《送春》阅读高考语文《送春》阅读答案(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专门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但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显现在地上,然后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什么缘故总有点模糊。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看起来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看起来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事实上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候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进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内心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差不多上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仍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邻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明白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最新2019】送春 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最新2019】送春 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送春阅读答案送春(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野草却依旧猛长。

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

信是无处投递。

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高三语文复习第82期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82期学案

第(82)期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苏轼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注释】⑴绊:羁绊。

余晖:夕阳的阳光。

⑵酒阑:饮酒将罢。

病客:作者自指。

⑶蜜熟:指花蜜已熟。

⑷扫地:指花谢了。

⑸禅榻:禅床。

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翻译】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绊住夕阳的光辉。

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虽然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

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泯除机心,淡泊宁静,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

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鉴赏】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

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

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

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

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

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

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

”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

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

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

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

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

”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

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

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

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

I am only responsible for the excitement, and God has its own arrangements.(页眉可删)送春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送春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材料送春宗璞(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

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

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

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

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

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

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

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

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14-15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本诗颔联与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6分)
参考答案:
14.B (B.“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


15. ①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
望。

(2分)
②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

(2分)
③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都已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2分)
评分细则:情感和手法各三分,可分开答,也可以整合作答,参考就是整合答。

只答情感没有手法分析,只得1分;同样,只答手法分析而情感概括不准,也只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