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历史 第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2

2020高中历史 第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2

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我国4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设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创办“经济特区”。

(2)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含义:“特"指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建设资金:以吸引外资为主,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

(2)经营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1)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1.沿海港口城市(1)背景: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的作用.(2)设立: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政策①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②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

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立①1985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1)时间:1990年。

(2)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沿海城市开发战略规划

沿海城市开发战略规划

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纲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7年06月市沿海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盐委[2006]75号组长:鹏市委书记副组长: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驰市委副书记成员:丁宇市委常委、大丰市委书记储金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古城市政府副市长朱传耿市市长助理石为斌市市长助理、市公安局局长徐国均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洪清东台市委书记谷家栋射阳县委书记王斌滨海县委书记道津响水县委书记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顾春芳市经贸委主任爱国市财政局局长胡凤娥市外经贸局局长许新建市旅游局局长穆启生市环保局局长长青市交通局局长王瑾市规划局局长士明市国土局局长还学东市水利局局长茆训东市农业局局长符文华市林业局局长周纯明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卢峰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曙光市铁路筹建办主任玉明海关关长朱志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世刚海事局局长蔡云冲边防支队支队长周士跃供电公司总经理明珍禽自然保护区主任丁玉华麋鹿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何桂英市发改委主任《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成果整合组专家组长:方创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副组长:毛汉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黄金川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成员:班茂盛博士,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炜博士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鲍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晓丽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铭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乔标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宋吉涛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蔷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海燕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祁巍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蔺雪芹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方案编制单位与专家方案一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组组长:方创琳编制组副组长:毛汉英黄金川编制组成员:方创琳毛汉英黄金川班茂盛王炜鲍超晓丽铭乔标宋吉涛蔷海燕祁巍锋蔺雪芹方案二编制单位: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顾朝林编制组副组长:稚编制组成员:管卫华康璇旷薇合林晋媛牛雄翀加凤汤培源来利汪淳汪侠袁昕熊国平梅兴柱于涛方臧华成从果晓明振龙玉宗周恺朱杰(按姓氏拼音为序)方案三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桂山编制组副组长:爽编制组成员:雯有挥桂山士谋季子修俊晏落成恒鹏段学军高群海霞云健朱天明诚吴威梁双波立华吴松方案咨询单位省社会科学院美国规划协会(APA)前言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化和中国实施长三角与珠三角领先、环渤海起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中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低谷的市,同时面临着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扩容纳新等多重历史机遇和多重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五个统筹”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将以何种优势、何种定位、何种目标、何种模式、采取何种方式、沿着何种方向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又将以何种功能和路径对接,融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确保在东部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率先突破?为了回答上述一系列战略性问题,市委市政府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不失时机地面向国际招标编制《市沿海开发战略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本刊特稿】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刘应杰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10-0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刘应杰,男,国务院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组长,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2_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2_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P59地图上找出14个城市的位置,并 思考 (1)这些城市发展经济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 影响? (1)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 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 的步伐,它们将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 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98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排位在世界第
26位,2006年位居第三。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
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沿源自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外汇供应严重 短缺以及市场经营经验缺乏等问题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设立四 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5个城市,颁布有关利用外资等法律 法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我国利 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果。在日本经济、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 济创造奇迹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战略转 移,利用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路逐步清晰 和强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目标。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一 些知名外企纷纷把中国作为投资地,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外向 型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1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1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它们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工业比较发达。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并分析中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1.材料一中“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是怎样扩大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的经济特区主要集中在哪两个省?为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对外开放发展到什么阶段?其中江苏开放的城市有哪些?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图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注:E、F分别为福建省内的城市和地区)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被迫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

关于国家沿海战略带来的机遇

关于国家沿海战略带来的机遇

关于国家沿海战略带来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从辽宁到广西形成了一条中国经济发展龙头的开发地带。

是中国对内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

这一地带的典型代表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中);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开发区;河北渤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待批复);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

这一区域地带的显著特点是: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吸引外资最多、经济总量最大、对国家贡献最大、对外影响力最大的区域。

同时也是房地产发展最繁荣、房价最高的区域,还是投资者投资增值最大的区域!现在中国沿海城市又一次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沿海房地产开发热潮蓬勃兴起,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环渤海都市圈等快速推进,这是继80年代沿海城市开发以来为滨海地产开发和投资再次注入的一针兴奋剂。

一、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呢?国家之所以重视沿海战略开发,主要是因为以下这样几个因素:1、世界格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美国的贸易日益扩大,人民币不断升值,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的经济增长占全世界经济的17%,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出口额和进口额已经占到了60%,明显成为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在这种世界格局下面,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越来越彰显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大国崛起。

目前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09年,中国的GDP为49,090亿美元,日本GDP50,849亿美元,相差一千亿美元左右。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在8%以上,今年底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大国。

3、产业创新。

中国经济亟需结构性调整,我国以服务业、纺织、家电为主的中小企业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一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状态,甚至破产倒闭。

中国经济亟需创新技术的应用,中国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空客380,可想而知,要浪费多少能源、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创新与调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A.汕头B.厦门C.珠海D.深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也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2.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3.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新中国35年”,即1984年,结合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D项正确;ABC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4.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答案】D【解析】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广东粤西四大城市,其中一个位列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亲,你猜对了吗?

广东粤西四大城市,其中一个位列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亲,你猜对了吗?

广东粤西四大城市,其中一个位列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亲,你猜对了吗?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

粤西地区一般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个地级市。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湛江、茂名属台地。

一、总体开发策略1、东融西联充分发挥东接珠三角、西临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环北部湾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对接和合作,主动融入珠三角。

2、南拓北优依托沿海岸线港口和海洋资源等优势,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进一步向南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海上粤西”,促进陆海协调发展。

二、粤西四城1、湛江(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粤西城市)湛江,旧称“广州湾”,别称“港城”,广东省辖地级市。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

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

推荐景点:(1)湖光岩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湛江八景”之首)景区是一个以玛珥火山地质地貌为主体,兼有海岸地貌、构造地质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自然生态良好的公园。

景区是由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楞严寺、李纲醉月雕像、美食欢乐园、清风林、火山地质遗迹、高密度负离子区、董公亭、玛珥湖、陈济棠将军墓、白牛仙女雕像等20个景点组成,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旅游区。

湖光岩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居湛江八景之首。

(2)吉兆湾吉兆湾为著名的省级旅游区,位于湛江市吴川市东部,总面积12.4公里,国道325线从旁而过,海岸线长11.2公里,为风景美丽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2、茂名(中国罗非鱼之都、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茂名,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南中国美丽滨海城市。

【历史】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

【历史】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2)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发展水平。广东省较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使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可知,其主要原因是毗比邻香港、澳门、台湾;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发展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较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使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沿海大开发战略

沿海大开发战略

我国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前,《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也相继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升为国家战略。

另据了解,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也正在研究中。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通过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点”的形式对沿海地区进行布局,其初衷更多的是立足国内视角,“激活”国内改革开放;那么,观察新一轮沿海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战略设计,可以发现,明显凸显出中国新的战略诉求——寻求并确立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发展坐标。

这是立足全球战略层面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沿海地区新的起步,也反映出中央对沿海地区的新功能寄予厚望。

在新一轮沿海地区区域规划中,加强现代化港口及港口群建设、布局临港工业、错落发展城市群成为核心主线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布局首次明确跃上国家级规划层面,意味着中国开始按照现代临海型经济观对沿海国土进行再开发,重构沿海经济地理,推动沿海区域开发开放迈开“新步”。

在港口方面,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要尽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珠三角地区要有效整合港口资源,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的现代化功能,形成与香港港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珠三角港口群体;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江苏沿海地区要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打造泛北部湾港口物流中心。

在产业方面,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在沿江、沿海、杭州湾沿线优化发展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产业,加强油气战略储备;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现代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厦门湾、湄洲湾等为依托,建设以石化、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布局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江苏沿海地区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挥深水良港优势,在钦州建设进口原油商业储备基地。

【知识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基础知识梳理

成立。
基础知识
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
》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
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1992 年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
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 九二共识 ”。
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 年11 月7 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
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问题拓展
一、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1)“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制约农民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4)在农村进行改革风险相对较小。 (5)农民生活比较贫困,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6)在党中央确定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就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 干到户,成为改革先锋。

③ 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3)历史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
假错案的步伐。
基础知识
4. 改革开放深化
(1)1982 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2)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46.尺度重构视角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46.尺度重构视角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尺度重构视角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肖菲摘要:区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积累财富的重要平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差异化的制度供给实现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本研究运用尺度重构的理论,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区域发展战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尺度固化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以尺度下移为特征的改革开放初期(1979-2000年)和尺度上移与尺度下移并存的新时期(2001年至今)。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尺度重构对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推动作用,发现尺度下移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尺度上移有利于中央政府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研究还从尺度重构的视角对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借鉴。

关键字:尺度重构,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动因1.引言随着通信技术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球要素的流动不断加速,区域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积累财富的重要平台[1]。

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通过差异化的制度供给实现特殊战略区域发展水平的提升,是应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发展基础各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据不同的发展背景,以“公平”、“效率”为主题[2],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数次重大转变。

近年来,我国对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四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从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的角度不断丰富着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重塑。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以区域发展战略为基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梳理我国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对我国未来空间格局的构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尺度重构反映了不同等级的政府权力在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

因此,本文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从尺度重构的视角,尝试讨论尺度重构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的动力作用,并分析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走向。

深耕“一带一路”,烟台力拓开放新空间

深耕“一带一路”,烟台力拓开放新空间

深耕"一带一路",烟台力拓开放新空间—文/张行方——张景亮烟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处于海陆丝绸之路延伸交汇区域,曾有过"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辉煌。

如今,面对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一带一路"沿海节点城市的烟台市,依托自身优势,拓展开放新空间,为本土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与丝路沿线国家合资合作中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ATTENTION关注Yantai Explores New Space of Opening Up for “One Belt, One Road”烟台港 图/小草The Yantai PortA 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situated where the Maritime andLand Silk Roads joined, Yantai had the splendor of “Thousands of flags in the sunrise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lights in the sunset.” Now facing th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the national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Yantai, the once coastal joint city of “One Belt, One Road,” bases on its own advantages and explores its new space to create a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local businesse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crease new advantages of opening up in the joint investment with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Yantai Municipal Bureau of Commerce, up till now Yantai has totally attracted 670 plus investment projects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among which 21 foreign joint investment projects have been listed in Shandong “OneBelt, One Road” major project collection. Ever since this year, 6 investment projects fromthe countries alo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have been newly approved by the city with the Chinese contract investment of US$220 million, an increase of 284.2% on an annual basis.ATTENTION 关注抢抓机遇踏步"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市是山东半岛经济龙头之一,也是全国经济重镇。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热点聚焦】历史大潮,风云激荡。

如果说中国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气势恢宏的鸿篇巨制,那么对外开放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这既是历史足音的回荡,又是新时代开放的宣言。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显示出中国将站在新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1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内容(1)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发展过程②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实质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心转向城市)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高中政治时事形势—改革开放的进程的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5)

高中政治时事形势—改革开放的进程的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基于这次大会()A .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B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C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2.深圳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创造____________的奇迹;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A .一天盖一层楼B .一天盖二层楼C .一天盖三层楼D .一天盖五层楼3.____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A .临时工B .合同工C .农民工D .固定工4.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3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2003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A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根本变革B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C .是推动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着力推进企业改革D .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5.下列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搭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制了一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关于改革开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并由城市转到农村③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经济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推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列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主要方面之一。

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经验的肯定,也强调了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主题,表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将以更主动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宝贵经验。

从1978年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在广东东莞虎门镇签订,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实行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到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加快推进、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

相对于较为单一的“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成为新的时代要求。

此后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2001年12月11日,在经历了15年的漫长谈判历程之后,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艰难而漫长的谈判过程显示了我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巨大勇气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大连的战略分析

大连的战略分析

大连的战略分析1 大连城市定位的历史沿革战略分析城市定位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准的城市定位能够使城市的发展在空间上的达到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实现这个城市的最佳发展状态。

大连的发展依赖于每一次准确的城市定位。

1.1国防工业城市全国解放前夕,大连就成为我党我军重要的兵器工业基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淮海战役胜利后,总前委的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人民群众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取得的。

”乃至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大连的军工企业同样为保家卫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一切都围绕着“准备打仗”的那个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出于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大连在中国历史的坐标上被定格于国防工业城市。

这样一个双重的城市定位,既体现了这座城市在国防上的战略地位,也反映了它在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都是诞生在这里。

直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大连,不仅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重化工业基地,消费类轻型工业也同样具有一席之地。

从当时颇受国人青睐的“三转一拧”,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到后来市场上紧俏的洗衣机、电视机等,大连都曾制造出来过。

可以说,那时的大连无愧于“国防工业城市”的称号,也正是遵循这一科学的定位,大连这座城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2国际性城市1984年,大连被确定为全国十四个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大连这座城市推上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推上了国际社会的舞台,于是大连便有了国际性城市的定位。

在此基础上还将大连冠之以北方香港、国际名城、国际商都、国际物流中心等等,从而给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增添了更多的美好愿景。

2002年,“大大连”的定位则反映出改革开放中的大连意欲实现更大、更强、更富、更美的强烈愿望。

国际性城市标志着这座城市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1.3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出台,让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负重跋涉的东北终于走上运程激变的拐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以消化、配套和创新,向内地转移,带动全国经济技术发展。

一般地说,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境较完善,对外商有较大吸引力。

开放城市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规划,在自我开发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多层次地引进国内急需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本国化。

开放城市是我国的工业基地、科研基地,有相应的研究、设计和试制的能力,因而能够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开放城市一方面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地区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又把已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适用的设备扩散到内地,促使内地技术不断进步。

通过这样阶梯式的引进和转移,推动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

二、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内地通往世界的枢纽和桥梁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必然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顺应这种趋势,一个国家的经济必然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

沿海开放城市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枢纽和桥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很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模式有所不同,在战略步骤上也有先后之分。

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总体素质优于内地,这就决定了沿海开放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便的港口运输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中心环节。

海港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沿海地区的海运、内河、铁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通过海港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

海港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门户,是同世界进行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

据统计,全世界国际贸易量(包括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的2/3以上是经海港转运的。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交通发达,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海运业发达,可直接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港口通航。

在我国进出口物资中,90%以上是通过沿海城市的港口转运的。

由此可见,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外贸物资的集散地。

通过这里的海港和海上运输,可以把国内外市场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并换回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其他物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第二,较强的工业实力可形成出口加工的重要基地。

沿海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加工能力强,具有投资小、效益高的特点。

据1984年的统计表明,仅占全国人口7.8%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12%,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3%,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6%。

沿海开放城市的雄厚经济实力使其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成为带动腹地及全国进军国际市场的先锋。

沿海开放城市发挥出口创汇的先锋作用,应贯彻“内联外挤”的方针。

外挤,就是率先进军国际市场。

内联,就是联合内地,更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过去,沿海完全靠内地供应原材料,加工成品后再回销到内地,这条路子越走越窄。

发展外向型经济,给沿海城市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拓宽了路子。

沿海城市产品竞争力强,更多地打进国际市场,所需原材料部分在国际市场上解决,这就给内地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沿海城市以优质“拳头”产品为龙头,联合内地组织配套成龙生产,或者把技术转移到内地,利用本地的原材料就地加工出口,这就增强了内地出口创汇的能力。

第三,发达的科技是走向世界的强大力量。

沿海开放城市科学教育事业发达,文化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

这一方面使开放城市在吸收扩散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内地生产能力和产品的质量、档次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沿海城市依靠科技优势,在较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的水平分工,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在技术上支援内地发展对外经济,保证内地以进口替代战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和以垂直形式参与国际分工战略的实现。

以科技为动力,把沿海和内地不同层次的开放战略推向前进,形成我国的全方位立体开放态势,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取胜,在世界经济波动发展中掌握主动权的重要对策。

第四,灵通的信息为走向世界导航。

沿海开放城市有着悠久的对外经济贸易史,海外侨胞众多,与国外各地联系广泛。

因此,这些城市成为内地了解世界的窗口,有利于内地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发展动向,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及时调整开放战略策略,增强应变能力。

第五,沿海开放城市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还可以联合内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汇成进军国际投资市场的强大力量,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跨国经营。

这将对国内与国外、沿海与内地的整个经济运行机制注入新的推动力。

第二节从各城市实际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优势,是决定这些城市在对外开放中先走一步的共性。

沿海开放城市又各有个性,即各自具有不同的条件和特点,这就要求开放城市有不同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及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一、制定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基本原则制定什么样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是开放城市首先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到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和相应的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诸要素。

开放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外向型经济模式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需要共同遵守的。

第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可能使各城市的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从而在沿海形成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的开放群体。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求各沿海城市根据自身的条件,根据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国际条件来制定当地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进入产业结构大调整阶段。

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伴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开发和传统产业对外转移的浪潮。

从国内环境来看,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开放城市类型的多样性,由此决定了各城市在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应该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有的城市目前经济技术实力比较弱,但港口地理位置处于国际航运要冲,运输条件优越。

这些城市的发展模式应突出转口贸易。

有的城市与国外市场有近水楼台之利,联结的腹地资源丰富并且有一定的加工能力。

这些城市近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国际传统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

这些城市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是贸易为主型。

有的城市经济技术基础雄厚,工商和金融业发达,外贸历史悠久,国际应变能力强。

这些城市的发展模式应是综合开发型,全面发挥中心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和对内辐射力。

如上海市等城市集中了我国技术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劳动力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宜侧重发展高科技产业,跟踪世界技术革命浪潮,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全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整体性原则。

沿海城市率先走向国际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着。

各开放城市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又是整个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各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顾及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做到优势互补,必须顾及开放城市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各城市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合理分工。

求得互促互补,共同繁荣和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一种意见认为,沿海开放城市应以大连、天津、上海和广东地区为中心来规划整个开放带的宏观生产配置,确定各自的重点引进项目,并与各自特定的腹地确立各种结合关系。

这种设想值得重视。

上述几个城市和地区在开放城市中处于经济技术领先地位,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应考虑立足于高科技产业,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第三,循序渐进原则。

各城市的发展模式不仅要在空间上统筹规划,在时间上也要有整体性布局。

各城市不管起点高低,不管采取何种目标模式,发展外向型经济都要分阶段进行。

每一个阶段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

不能把长远的最终目标作为当前的阶段目标和政策,不可盲目冒进。

必须把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有秩序、有步骤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效益原则。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落实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上。

各城市应在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和适应外向型经济的运行机制,利用经济诱导和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全面开放、内外循环,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导向和支柱作用的产业。

战略产业是指符合一国经济发展战略,在未来国民经济中起核心作用的产业。

各开放城市应从实际出发,以出口为导向,按照优势原则和效益原则,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确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重点,鼓励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各城市对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根据沿海开放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宜于采取层次性多类型的发展战略:(1)有的城市目前工业技术基础尚弱,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或有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这类城市应选择旅游业或创汇农业为主导产业,根据条件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2)有些城市有一定的加工实力,腹地资源丰富,外贸网络深广,这些城市应选择适宜的出口加工业,继续大力发展传统出口产品,如轻工、食品、纺织、化工和建材等,尤其要重点扶植机电产品出口。

(3)有的城市科技基础好、技术力量强,有条件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

这些城市应该根据世界市场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原则,及早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尤其是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应率先开发高科技产业,加入高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群的建立,带动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发展外向型企业群体开放城市的企业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做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二是引进消化和向内地转移先进技术。

作为单个企业,很难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上取胜。

企业群体集中了加工、贸易、科技、原材料供应、运输和服务等部门,具有实力雄厚、多角化经营、应变能力强的多功能的特点,形成强有力的竞争集团,对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开放城市应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以大中型企业为核心,以名、优、特产品和高出口创汇产品为龙头,按照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组织外向型企业群体,形成“拳头”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各城市的外向型企业群体,可以有三个层次:(1)本市企业联合。

大中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精华,应发挥其辐射牵引能力,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组成城市企业、县级企业、直至乡镇企业在内的企业群体,各展所长、协调生产,逐步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2)跨省市的企业联合。

从外向型经济需要出发,在各城市的纵深腹地和开放城市之间,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发展企业群体,谋求共同发展。

(3)跨国联合。

发展外向型企业群体,还要适应产业结构外向化的要求,大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经营网络,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合理的机制,促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其中关键是通过改革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独立法人。

第三节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估及存在的问题利用外资是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