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1-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风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作家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他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被誉为“鬼才”。他的小说十分出名,散文也很有特色。贾平凹的作品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有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学品格。代表作有《秦腔》、《白夜》、《废都》等。
2、生字词
葡萄蔓(wàn指植物的枝茎)撩(liāo指掀起、掀开)捶(chuí)
然而在这时,“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孩子们天性活泼可爱,看待任何事情都充满童真童趣,哪怕是这场肆虐的暴风雨都可以成为快乐的游戏,因此他们才会将纸船放到门外的积水中去。
作者在文章结尾,给这场暴风雨添上一个温暖的结局,也给文章带来欢喜的情调。在其他景物和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六、课堂小结。
教学
重点
掌握文中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并运用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对童真童趣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教学补充
一、 导入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1982年秋写于某某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一同感受这瑟瑟的秋风秋雨。
《风雨》
课 题
《风雨》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熟练掌握文中生字词的字音、字义,积累优美语句。
过程
方法
通过朗读、分析文中重点语句,掌握比喻、夸X等修辞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对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3《风雨》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七上《风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在谋篇行文上的独特之处,学习侧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欣赏作者运用语言的独特魅力,品味作品精粹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风雨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2.在初步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揣摩作品别样的构思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感悟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热情讴歌和含蓄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1.重点弄清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把握作者笔下风雨的特点,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侧面烘托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的。
2.难点A.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B.领会侧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学习运用侧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描写。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板块教学法;朗读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
2.自制《风雨》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一.简介作者贾平凹,设问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作家,同时也要了解他在写作上独树一帜的特点。
贾平凹(1952~),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
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深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PPT演示)2.教师板书作者,并强调贾平凹“凹”的读音:wā3.师:这篇写景散文大家在课前都预习过,有谁能试说说写了什么吗?(风雨。
)可文章在字里行间并未出现“风”“雨”相关字眼?(“不著一字,尽得风流”)4.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此时,再板书课题),进入对文本的讲学。
二.读“风雨”(读-纠-导-评)A.师:请大家一起朗读《风雨》,有信心吗?注意文章有没有直接出现“风雨”?(当然没有,这个问题,其实刚才已明确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雨之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雨之歌)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雨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感情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想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芒,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言语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感情内涵。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激发动机雨,大自然的赏赐,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给人们带来缠绵的情思。
春雨多情温柔,夏雨热情奔放,秋雨飘逸清高,雨,感激了一颗又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忆一下:“雨是最平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今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二、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累积文中的经典词语。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雨象征什么形象。
〔二〕赏析美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快乐?依据第三段文意答复。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7、这首散文诗采纳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四、商量交流这篇文章的言语很美,美在诗人用词的精妙,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在语句中蕴涵着诗人的感情。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析语言,体味文中动词,比喻的修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好处。
3.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2.品析文中精妙的语言并进行积累。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勾画法、批注法、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把课本翻到62页,一起阅读本单元的主题提示。
(学生齐读)我们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归纳)师生共同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即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积累语句。
二、一读:理清文脉(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2.教师范读第一段,师生明确用急促的语调来读。
3.学生齐读2—8段。
4.教师着重指导第八段的朗读并范读。
师生共同明确用舒缓的语气来读。
5.学生再次齐读第八段。
(二)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雨的,突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1.学生寻读课文,用横线在文中勾画。
2.学生个别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在文中勾画。
3.师生共同归纳明确:从自然景物、动物、人方面来表现暴风雨的猛烈。
4.教师再次范读课文最后一句,学生齐读,读出舒缓的语气,读出童真、童乐。
三、二读:品味语言学生细读几句,读出细节。
1.学生细读课文,品析文中对风雨描写的语言,用波浪线勾画并做好批注。
2.小组相互交流。
3.小组齐读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在文中批注。
4.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写作启示。
(1)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现事物的变化。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
(3)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变化特点。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笔法。
四、三读:积累雅句(分类积累)1.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现事物的变化的语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生动性的语句。
3.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变化特点的语句。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尹忠彦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字词,培养学生品味情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咬文嚼字,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感情朗读。
难点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经历,理解“孤村”“风吹雨”。
教学过程:一、读读写写1、正音直接入题,从题目入手,引出诗歌,学生读诗歌,正音2、易错字辨析僵/疆孤/弧尚/上戍/戊/戌/戎澜/阑/斓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特点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读会写古诗。
二、读懂诗意结合注释,译一译,感知诗歌大意。
学生自主翻译,同桌交流,展示。
诗词大意展示: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三、读懂诗人(一)、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这是一个()的诗人,()一句中的()词,(分析)示例:这是一个年老体衰的诗人,诗中第一句僵卧孤村不自哀中的“僵”字生动准确,僵,意思是僵硬,形容诗人年迈,行动不便。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形象,社会背景,为有感情朗读诗歌做准备。
难点1、孤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
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65岁被斥罢归乡,居住家乡山阴(绍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
写这首诗时他的年龄也已68岁,至此他已经在家乡的一个小山村居住了三年。
“孤村”体现了作者被贬的艰难处境。
2风吹雨: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了政权。
当时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被破不断向南迁移,丢失了大半壁江山,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面临强敌,政权摇摇欲坠。
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真实写照。
风吹雨,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总结:位卑未敢忘忧国,老弱仍有报国理想,冰冷的环境和炽热的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的爱国主义形象跃然纸上。
部编版初中语文《风雨》课堂实录
《风雨》课堂实录课前预习教师:1.归纳整理学生预习时的提问。
2.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1.通读两遍,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完成书面作业生字词注音,查疑难字词的解释。
2.选择文中三处句子,就其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在文段侧边作赏析。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师生看一组风雨图片(配乐)。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早自修我们就已经解决了疑难字词,对作者贾平凹的资料也有所了解。
那么刚才大家看了一组风雨的图片,我想问问大家看了后有什么感受,咱们先来交流一下。
孟蕾,你先来。
生:气势很磅礴。
生:好厉害的风,可以刮断巨大的树木。
生:我看到了风这种产物。
师:风这种产物如此神奇。
生:大自然的力量太伟大了,一阵风雨可以发起洪水。
师:掀起大浪。
生:风雨像个暴怒无常的孩子,有时候是平静的,有时候是锋芒毕露的。
师:大自然时而平静,时而狂野,好的,我们请最后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风雨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超过人们的想象,人是无法抗拒自然的。
师:奥,感觉到人在自然面前时非常渺小的。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那么我们今天走进贾平凹的《风雨》,刚才感受到的是摄影家用镜头拍摄下来、为我们呈现的风雨情状,大家觉得文字能否勾画和传达出同样的意境?生齐声说:能。
师:大家一致说能,那么咱们一起看看课前同学针对写作手法和内容等方面提的问题,屏幕上呈现的是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出示学生预习提问)(教师读问题,学生看问题)①本文是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风雨的?写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俞佳铃、张明慧、张强强、叶炜、毛惠蝶、)②贾平凹《风雨》这篇文章叫“风雨”,可是文中不见一个“风”、“雨”字,文章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风雨的特点的呢?(王浩、邵逸鑫)③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结尾这段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有没有在你们头脑中保存下来?(有)接下来我们这堂课将基于这些问题来赏析《风雨》。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课件公开课(7)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
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此诗写于 诗人68岁,当时,金人南侵,南宋已 丢失半壁江山。面对强敌入侵,国土 沦丧,诗人却被罢官归隐,只能将满 腔爱国热情和悲愤之情融入诗中。
自学指导一: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阑 戍 2、读出节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自学指导二:小组合作 短短的七言绝句浓缩了作者强烈的
思想感情,你能结合重点字词理解这首
诗的意思吗?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
僵卧孤村不自哀,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
悲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夜阑卧听风吹雨,那夜风深雨了的,声我音躺。在床上听到
铁马冰河入梦来。着就披迷甲迷的糊战糊马地跨梦过见冰自封己的骑河
流出征北方疆场。
自学指导三: 找一找,品一品,你从文中哪些词
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
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虚实结合的写法。
实写雨夜之声,
铁马冰河入梦来。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报国情怀!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 收复中原,报效祖国的豪情壮 志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 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吟诵古诗呢?
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爱国的诗 句或者名言警句?
2020新课标改编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13 ﹡风雨(人教版七年级上)_1-5
好文档分创建
1
好文档分创建
2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风雨的特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侧面烘托的表现 手法。 3.欣赏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情态,体会作者的 情感。
好文档分创建
3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
凤人。当代作家,1987年获美国飞
马文学奖,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
国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兵
鳖的左脚还没有踏进浅井,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一颗白珍珠说:“你看它多黑啊
6
好文档分创建
5
谁也不相信,富人会干出这种欺骗勾当。” 扁担说:“你过奖了,其实你也不错,不过没经过加工,你这是原生美,说不定将来还会被加工成比我好得多的器具呢!” “借你的吉言。你的不肯休息,已使我害怕,明天我要搬家了。
火币 https:///exchange/huobipro/ 它回头用那尖锐的毒牙,狠狠地咬了他一口。你到了这里,怎么不进来看看呢?”
娃》《姐妹本纪》《腊月·正月》
等,长篇小说有《浮躁》《废都》
《白夜》,自传体长篇小说《我是
农民》等。
好文档分创建
4
一、读一读 弧形 ( hú ) 锥形( zhuī ) 攀附 ( pān ) 倏忽 ( shū )
撩起 ( liáo ) 偌大 ( ruò ) 蜷曲 (quán ) 屋檐 ( yán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课件设计】课件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语文_初中_范
写作背景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 (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 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 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 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 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 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 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 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 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① 僵(jiāng)卧:躺卧不起, 形容老病。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关。 轮台,这里代指边关。 ③ 夜阑(lán):夜深,夜将 尽。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
到那风雨的声音,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
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 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结合背景,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 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 衰老的身体,雨为题,通过风雨把 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 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读来荡气回肠。
1.陆游的这首诗在写法上有 什么独特的地方,试做简要说明。 2.你知道有哪些古人写过有 关“梦境”的诗词,其内容是什 么? 3.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读一读: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碍, 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 僵卧孤村不自哀,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 感到悲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课件公开课(1)
西工大咸阳启迪中学 初中语文 梅珊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 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提示:节奏、拖音
译读,明晰诗之意
僵卧孤村不自哀, 我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
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
尚思为国戍轮台。 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
作业
作为青少年,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谢谢
小我之痛
陆游, 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生逢北宋灭 亡之际,少年就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自幼好学, 12岁即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 29岁,参加进士考 试,名列第一,因名在秦桧(huì)之孙前,被秦桧除名。 三年后,秦桧病死,仕途才开始逐渐明朗; 39岁,因主 张北伐被罢官; 65岁,因坚决主张抗金,触怒议和派, 被罢官,此后闲居山阴老家达20年之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们是回不来的灭火人,他 们是我们所敬仰的人,他们用生 命维护了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民 人身安全,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 首爱国之歌。
爱国是陆游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爱国是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是龚自珍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爱国是当代青少年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秦岭古道(今汉中南郑)。 日暮时分,雪下得正紧。 一队人马在路边架火烤肉,酒兴正酣,忽然一只吊睛华南 虎直扑人群!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男子手持长戈挺身而出。不偏不倚, 正中老虎喉咙。男子死死抵住长戈,老虎前爪腾空,狂抓乱 吼,鲜血如注迸射,几声凄厉哀嚎后,咽气倒地。
语文公开课教案《风雨》
课时进度
第八周第4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13、风雨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以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通过默读,梳理文意,能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3、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
难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一、简介作者贾平凹。
二、默读课文,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同时划出关键词语。准备概括。
三、作者在写风雨,全文却不见“风雨?二字。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得到风雨的猛烈和迅即。是怎样做到的呢?
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进行两次阅读,两次勾画,进而总结概括方法。
启发学生说出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13课风雨
作者——贾平凹
如何概括文意侧Βιβλιοθήκη 描写课后反
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9年级下册短诗五首-《风雨吟》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9年级下册短诗五首-《风雨吟》教学课件一、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和蕴含的深刻性。
(重点)3.揣摩品味诗歌凝练、贴切、丰富而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难点)二、课堂导入人生之路,常有风雨相伴。
面对风雨,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弃官隐居的张志和写出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倔强旷达的苏轼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而现代诗人芦荻面对风雨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雨吟》一探究竟。
三、作者简介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20世纪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四、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41年12月。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
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般的“忧怀”,于是便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五、课文精读1.开头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狂风呼啸奔腾、摧枯拉朽,暴雨滂沱而下,变陆地为大海于一霎。
这画面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令人不寒而栗。
2.如何理解开头这两句诗?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一个“卷”字生动地描绘出动荡的、不安定的“风”被裹挟着冲过来的动态,充分体现了自然之力;“奔”字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滂沱之势。
这一句表面为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暗示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
3.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茫茫“郊原”犹如起伏动荡的大海,一个个“房舍”就像大海上漂浮的小舟。
比喻贴切、形象,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极具动态效果。
“海”与“舟”之间的对比(指空间、力量等方面的对比),又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及精神冲击。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张明飞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字词,培养学生品味情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一导入,作家作品(一)出示课文相关图片,介绍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赐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投身军旅,奉诏入蜀,后罢官归居故里。
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展示陆游爱国诗篇?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1182年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192年秋?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枕上作》1200年,时年七十六岁。
?书愤(1186)陆游时年六十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三)介绍本篇写作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只能“僵卧孤村”,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风雨吟初中课文教学设计
《风雨吟初中课文教学设计》一、引言《风雨吟》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优秀文章,它通过描绘自然风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档将以风雨吟为教学内容,开展一节初中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并介绍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解读并记忆风雨吟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描写自然风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风雨吟的课文理解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造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录音、黑板、粉笔、学生作品集。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自然风雨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风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教师朗读和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风雨吟的基本意思。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字面理解、意境描写和感情表达三个层面解读风雨吟,并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3.课文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和感情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作者为什么要把风雨写成一个形象的人物。
4.情感体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风雨吟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慨和思考,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诠释风雨的意义。
5.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以风雨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方式,以风雨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6.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激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与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造能力。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风雨》知识讲解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风雨》知识讲解作者与背景贾平凹(1952—),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贾平凹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是黄土地的儿子,贾平凹作为乡村出身的著名作家,“乡村”既是其创作的背景,又是其创作的内容。
他的作品包含了对故乡的深切爱意,那黄土地,贫穷的黄土地酝酿和滋润了他的文章。
《风雨》这篇写景散文,是贾平凹初期的作品,却显示了作家敏锐、精细入微且充满想象的艺术感受能力和丰富、独到的艺术表现能力。
知识积累1.偌(ruò)大:这么大,或那么大。
2.刹(chà)那:极短时间,瞬间。
3.僵(jiāng)直:僵硬发直,不灵活。
4.颤(chàn)声:颤抖的声音。
5.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
6.蜷(quán)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
7.屋檐: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8.倏(shū)忽:忽然,很快。
9.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10.浮萍:一种水面浮生植物,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
11.锥(zhuī)形:上面尖锐、下面圆粗的形状。
12.栅(zhà)栏 13.槐(huái)树 14.弧(hú)形 15.蹦(b èng)跳考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
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
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
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 shǔ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风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概括文章要点,进行初步鉴赏。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朗读中体会写景状物的精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作者描绘的“风雨”中的不同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作者对风雨的描写,激发学生观察、描写神奇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是“风雨”,作者通篇也都在描写“风雨”,却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揣摩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用细腻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江南秀丽多姿的春色,其中“春风图”和“春雨图”最能体现江南春天风雨的特点:和煦、轻柔、亲切;同学们,有没有另一番不同于江南和风细雨的“风雨”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一篇描写风雨的文章,体会一番自然的神奇。
【教学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文章激发他们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自传体长篇散文《我是农民》,系列散文《商州初录》等作品。
他的《腊月·正月》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曾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的小说多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他的散文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不拘一格。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感悟写法:寄情于梦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写法:寄情于梦教具:投影仪、课件。
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这是“爱国歌手”张明敏,在1984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歌曲一出,就传遍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今天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南宋王朝,走进那位铁骨铮铮的爱国诗人陆游的面前,聆听他内心的最强音吧!(先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再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三、逐层深入读诗:(一)知人读诗:1、简介作者陆游: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自幼好学,12岁即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20岁,希望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名在秦桧(huì)之孙前,被秦桧除名。
三年后,秦桧病死,仕途才开始逐渐明朗;39岁,因主张北伐被罢官;65岁,因坚决主张抗金,触怒议和派,被罢官,此后闲居山阴老家达20年之久。
他一生作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2、诗题解诗:在十一月四日的晚上,下起了雨,作者由雨声联想到自己驰骋沙场的情境。
(既点明了时间,又点明了环境)(板书诗题、齐读诗题3、指导朗读温馨提示:朗读应注意(字音、节奏、感情)(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戍:shù夜阑:lán(2)听范读,把握节奏(播放视频)七言绝句停顿节奏多为二二三式或四三式。
第二、四、七个字为节奏点。
(3)学范读(点读,齐读)。
(播放背景音乐)(二)知因读诗:1、简介写作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初中语文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七、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诗歌,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4.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2、体会作者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讨论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一位宋代的大诗人,他的一生都为了国家的统一而忧虑,直至临死前留下绝笔也是企盼国家的统一。
同学们知道这位大诗人是谁吗?他留下的绝笔诗是什么诗?(对,是陆游,他留下的诗是《示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陆游一起去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让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4、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5、朗读诗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⑴请读准字音,注意七言诗的韵律。
学生自渎。
⑵指名读,相机指导生字“僵”“衰”书写。
⑶再读。
强调朗读的节奏。
6、理解诗意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⑴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⑵运用这些方法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⑶交流汇报。
理解重点词语。
第一句: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合肥市第三十中学刘晓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提升朗读能力,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字斟句酌,把握诗歌“痴情如梦〞的手法,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坚决不移的报国志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歌中浓烈、深沉、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把握“痴情如梦〞的手法,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字斟句酌想象品味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斟字酌句法。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笔耕不辍,写诗近万余首。
他的诗中有柳暗花明的田园风光,有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无意争春的驿路梅花,但他写的最多,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还是爱国诗。
他就是-陆游。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设计意图:开课揭题,创设情境,为后文知人论世做铺垫。
〕一、读诗知诗1、朗读四三节奏;讲究押韵。
僵卧孤村/ 不自哀,尚思为/ 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 风吹雨,铁马冰河/ 入梦来。
2、说读串联诗意,把握内容夜深了,静听着窗外肆虐的风雨,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引导学生关注诗体的特点;朗读方法指导:轻重缓急传感情。
〕二、读诗知味涵咏功夫兴味长。
-朱熹最具表现力的字或词,结合诗句说明!僵卧:经久难治,经常发作的病,躺卧不起的病。
孤村:孤寂荒凉的乡村,孤独寂寞的人。
入梦来:日思夜想,想而不得。
僵-卧-孤-村/ 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
夜-阑-卧-听/ 风吹雨,铁马冰河/ 入-梦-来。
〔细读文本,字斟句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我们读诗要读出其中的情味,将赏析和品读结合。
〕三、读诗知史关注诗下注释,介绍历史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陆游的父亲陆宰;“靖康之难〞;偏安的南宋;屡次贬谪、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风雨教学设计1-人教版
《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词句。
2. 通过朗读、品味、仿写来学习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词句。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先让我们来热热身,猜两个谜语:(幻灯片呈现)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打一自然现象)
2、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穿;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生1:风。
生2:雨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有感情地导入)翻开一部文学史,你会发现,绵延不尽的风雨打湿了中国文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润物细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恬淡秋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别离深情。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荣,或清或雅。
今天,老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去品读贾平凹的风雨,一同去感受那“不著一风一雨,却尽显风雨”的神奇世界!(板书:风雨)
二、预习检测:
首先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生3:(背诵介绍)贾平凹的生平事迹作品。
师:老师真是太欣赏你了,你竟然把它这么流利的背下来,太棒了,既然同学们都介绍的这样详细了,老师就不做过多的补充了。
(幻灯片出示贾平凹简介)
接下来让我们来扫清课文中的字词障碍。
2、排除拦路虎:
(幻灯片出示一组画线的词语)
偌大()蜷曲()贾平凹()
倏忽()锥形()模样()
刹那()撩起()葡萄蔓()
师:让我们开火车读,横着读幻灯片上的词语。
生4:葡萄蔓(màn)
师:读对了吗?有能帮他纠正的吗?
生5:应该读(wàn)
师:(指着屏幕)这里面有几个多音字,模(mú)样,还读什么音?
生6:m ó模型
师:(指着屏幕)刹(chà)那,还读什么音?
生7:shā刹车
生15:第二自然段,芦苇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写出了风很大,芦苇都吹断了,斜插在泥里,说明风很大。
生16:第5自然段,我找到了几个动词:飘、斜、颤、翻、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在大风中飞的过程。
师:他说的真好,通过抓住关键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太棒了。
生17:第6自然段,我从两个“突然”看出了风的猛烈和风向的变化。
师:从哪看出风向的变化?
生18:废纸一会贴在东墙,一会贴在西墙。
师:你真善于发现,是啊,废纸这样飘忽不定,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猛烈。
生19:我给我同桌补充第5自然段,他刚才找到了6个词,我还找到了“掉”也体现了风大,我还要说第7自然段,我找到的是浮萍,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风雨交加的场面。
师: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雨疾?
生20:“凸、撩、揭开、聚、凝固、摔、砸出、冲”这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师:其实这是慢镜头,是一瞬间完成的还是一点点完成的?
生齐:一点一点完成的。
师:在生活中,这应该是——一瞬间完成的,作者抓住了这些动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风大的特点。
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平凹写作中的一个高超之处,他的动词特别的精当。
(板书:用词准确)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一部分,把风大的感觉读出来。
孩子们,我们要想读出风大的感觉,应该抓住哪些词语?
生自由回答:“刷”动词,“啪”拟声词。
师:让我们抓住这些词体会一下好不好?谁想先给我们示范朗读,咱们先来尝试一下,后面的女孩试试。
生21:有感情地朗读7段。
师:读的不错,但有一个字读音注意:“掀开”,不要都成“揭开”,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把风大的感觉读出来,好不好?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风大。
刚才你想说是吗?你接着说,给你一个机会。
生22:我找到了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一些动词描写,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的面前。
“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一切都在旋”突出了风无处不在。
师:他分析的好不好啊?仿佛又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动态的画面,咱们给他点鼓励好不好啊?
生鼓掌。
师:刚才说什么往一边倒啊?
生齐:树林子。
师:文中是不是还有形容树林子的语句啊?谁找到了?
生23:从树林子起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林子比喻成面团了,通过“鼓、陷”等动词,写出了树林子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
师:我觉得他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他抓住了一处修辞,你们听到了吗?
生自由回答:比喻。
师:对啦,他抓住了比喻的修辞,说到这老师有个疑问了啊?他把树林子比喻成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面团。
师:面团我们比较熟悉对不对,我们妈妈做面食前做的,妈妈和面时要做什么?生自由回答:要来回揉捏。
师:对,要来回的揉捏,那你认为他把树林子比喻成面团合适吗?
生24:合适,因为风把树林子吹的左摇右摆的。
师: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
生齐:“鼓”和“陷”。
师:平时我们在形容风大的时候,会用到这样的比喻吗?
生自由回答:不会。
师:所以啊,贾平凹在这篇文章中,修辞也特别的独到。
(板书:修辞独到)。
孩子们,你们刚才找的都风大的句子,有没有体现雨很大的句子呢?
生25:孩子们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这些话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即便是来了暴风雨,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惊喜”写出了暴风雨来得十分突然。
师:而且还能体现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自由回答:快乐的心情。
生26:我也说这一段,这一段写出了景物在风雨中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孩子们在风雨中的快乐。
生27:从纸船一只只放出去,写出了雨很大,积水漫漫。
师:你说的真好,这些写出了雨很大的状态。
要不然纸船也无法放出去。
孩子们放纸船,他们的心情应该是十分开心的。
好像后文的格调同前文的不太一样,前文写出了风雨肆虐下的景物,后文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
你们平时开心时是什么表情呢?
生自由回答:开心的。
师:你们开心时应该像老师这样嘴角上扬的是吗?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表情,一起来读读这最后一句,把孩子们在雨后放纸船的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好不好?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生自由回答:惊喜。
师:老师起头,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孩子们真高兴啊,还有想说的吗?
生28:第三自然段,我找到了“跑、撑、撞、跌”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风很大,虽然没有写风,但是从羊已经站不稳了,能靠撑着四蹄,能感到风非常的大。
师:非常好,老师很欣赏你。
孩子们,老师想问问你们,撑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生自由回答:需要使劲。
师:有人已经把这个动作做出来了,老师把“撑”换成“立”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呢?
生29:如果用“立”,写出了羊很轻松的立在那了,无法写出风很大。
师:你说的真好。
生30:这样就写不出风大和猛烈的特点了。
师:后面还有一个词语,把“撞”在树上,换成“碰”在树上,行吗?
生31:不行,这样就体会不出风的大和猛烈了。
师:所以啊,从这几个词语我们也能看出贾平凹用词怎样啊?
生自由回答:用词准确。
生32:“精湿”体会出雨很大。
“拼命”也能体会出雨很大,体会出猫为了躲雨拼命的跑。
师:很好,抓住词语体会出雨大。
生33:“老头使劲捶着腰腿”,可以体会出因为下雨了,老年人的腿可能不是很舒服,可能风湿了。
师:你是个很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很好。
我们就说到这吧,孩子们你们太积极了,真好。
三、回读课文,享受风雨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风大雨疾。
让我们感受到了全文虽无“风雨”二字,仔细品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体会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精妙的写作风格。
师:让我们共同合作完成朗读,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给老师留一段,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第一段。
师:可是老师读过了啊。
生自由回答:第二段。
师:好的,其他的几段各一名同学,第八段我们来齐读。
(配乐朗诵)师提示:注意语速的快慢,轻重音,拟声词的读法等等。
1、通过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贾平凹高超的写作艺术,“修辞独到、用词
准确”,真的让我们佩服,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拓展延伸,仿写风雨
请写一写烈日下景物的变化。
(要求:不许出现烈日的字样,但却要大家感受到日之烈,日之毒辣的特点。
)
生:汇报
五、总结: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贾平凹高超的写作技巧,让我们深深折服。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像贾平凹一样用心去体味生活,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妙笔生花!
感谢同学,这节课的出色表现,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六、板书设计:
风雨:风大修辞精当
雨疾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