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情境。

2.鉴赏品味散文的内容,表现技巧、语言。

3.把握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手法。

4.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语故事:以前有个有钱人,痴呆无知。到别的富贵人家,看见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高大宽广庄严秀丽,心里十分羡慕,想:我有钱,为什么不盖一栋楼呢?于是叫来工匠,告诉他们盖一栋。第二天,工匠在地上垒砌砖块,太阳落山后就去休息。有钱人见了,十分奇怪问工匠:"想干什么?”工匠答道:“先做底层。”有钱人说:“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屋子。”工匠很惊讶:“哪有不建下面的而能盖出第三层来的?”有钱人坚持自己的要求。当时的人听说了都嘲笑他。

空中楼阁,是难以存在于现实中的。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空中楼阁的梦想,又何尝不是很美好呢。徐志摩至死不忘的康桥,陶渊明一生都在构想的世外桃源,沈从文一心向往的纯美边城。人一生,总有一处地方,让我们魂牵梦绕。这个地方,可以是我们梦想去游历、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无论是否真实存在,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作者与解题

作者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有感情。

“空中楼阁”,(近义词:海市蜃shen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

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和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三、整体感悟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立足于山外,远观,看全景。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山上,近看,看局部。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四、深入分析

1.鉴赏山脊上的小屋

首先,我们来远眺一下山脊上的小屋,齐声朗读1-3自然段。

问题一:山脊上这间平常的小屋在作者的妙笔下表成了什么形象呢?哪位同学找到了答案了呢?

明确:“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好比一片风帆”、“一只飞雁”。(痣、风帆、飞雁)

问题二:作者形容“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颗痣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小;它的位置在眉梢

追问:为什么这颗痣是在眉梢而不是别处呢?而且要很小?

明确:如果它长在脸中间,很大一颗,那么还具有美感吗?但它小,且长在眉梢,一位双眉如黛的女子,眉梢一点小痣,更显的眼波流转、顾盼生姿,也更鲜活生动了!所以小屋“玲珑的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就像美人眉梢痣一点,生动、清新、自然”

问题三:那么山脊上的小屋又像“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水面、天空和风帆、飞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这里的水面和天空,是惊涛拍岸时的水面和疾风骤雨时的天空吗?不是,应该是平静的水面和晴朗的天空。所以它们的特点应该是——宁静、空旷等,所以它们是静态的。水面、天空是静态的,风帆是“飘过”水面的,飞雁是“掠过”天空的,都是动态的。

这里运用了对照映衬的手法,是一种静动对照。所以说“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请大家注意,是“点破”,就像完成了一幅工笔画,最后的一点眉梢小痣是用笔尖轻轻点上去的,如果你用力一点,那就不是画美人而是画张飞了。

作者在这句中,连续用了四个比喻,而本体只有山和小屋两个。这种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博喻。

2.鉴赏树丛中的小屋

远眺了山脊上的小屋后,现在来观察树丛中的小屋,朗读4-8自然段。

问题一:作者写树丛中的小屋,先写了树。作者写树的时候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是哪两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