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_第六单元_运算律_教案_9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则,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运算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算律,提高他们进行数学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引出运算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3.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4.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巩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中的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早已有了一些朦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交换律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则应通过与乘法交换律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运算律。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直观操作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数字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规律,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并提问学生是否有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2. 探索规律: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规律。
同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分享自己的一些简便计算的例子,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6)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9)第4课时乘法分配律 (12)第5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5)第6课时练习十 (18)第7课时相遇问题 (20)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24)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教科书第55页例1的情境图,说明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跳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等问题。
整理并板书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加法的计算方法。
那么,加法运算中存在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运算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提示:请同学们先列式解答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列出不同算式的,请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
指板演的算式,提问:请同学们看这里的两道算式,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既可以用“28+17”计算,也可以用“17+28”计算,这说明了什么?指出:这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得数也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能够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单的算数运算3.发现并且解决加法运算中出现的问题二、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单的算数运算三、教学难点1.发现并且解决加法运算中出现的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引入概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学习加法运算律)2.回顾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加数、和、进位和不进位2. 讲授新知识1.阅读教材上相应的内容,并且进行解释。
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含义。
2.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将两个数相加,可以换成先计算其中一个数的某部分,然后再加上剩余的部分,最后得到的结果与直接将这两个数相加是一样的。
3. 巩固练习1.用铅笔和练习本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
2.利用加法运算律,将加法式子转化成更易计算的式子:例1: 计算 23 + 36 + 15 的和方法1: (23 + 36) + 15 = 59 + 15 = 74方法2: 23 + (36 + 15) = 23 + 51 = 74例2: 计算 327 + 412方法1: (300 + 20 + 7) + (400 + 10 + 2) = (300 + 400) + (20 + 10) + (7 + 2) = 700 + 30 + 9 = 739方法2: 300 + (400 + 20 + 7) + 10 +2 = 300 + 427 + 12 = 7394. 拓展练习1.在练习本上进行加法运算律的填空题练习。
2.制定一个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用加法运算律完成给出的难题。
比赛时间为30分钟。
难题:用数字0到9中的五个数字组成一个十位数,其中第一位不能为0,第一位与第二位之间的差为2,第二位和第三位之间的差为3,第三位和第四位之间的差为1,第四位和第五位之间的差为4。
5. 总结归纳1.回顾加法运算律:你们还记得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吗?2.汇总今天所学的内容,强化概念记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运算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运算律第 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们学习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的验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并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善于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并体验发现规律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的验算。
2.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观察发现法、举例说明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教学手段:PPT课件、学案、教具。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们对于运算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给出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们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付款,从而引出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探索新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规律。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们对于这些运算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计算商品的总价,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们运用交换律、结合律或分配律进行验算。
4.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方式,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让其感受到发现规律的喜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 运算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运算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能够应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感性认识平衡点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平衡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平衡点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学具:小球、秤;
3.学生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两个物品,比如两个小球,问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2.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衡点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引导学生表达平衡点的含义;
2.举例说明平衡点的概念。
比如:小球放在秤两端时,秤平衡位置为秤的平衡点;
3.让学生亲手操作秤体验平衡点。
第三步:锻炼
1.讲解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让学生做一些加减法算式,微调算式中的加数、被减数,使算式中的两边相等。
第四步:拓展
1.学生在练习册中完成练习;
2.活动: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段长度为 90 厘米的细绳,在细绳的中央固定一个小钩子,在小钩子下方悬挂一个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细绳的中央。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秤体验平衡点和微调加减式子共同来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律,在操练上课堂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运算律,感性认识平衡点的概念,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尝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2. 乘法交换律3.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1)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 × (4 2) = 3 × 4 3 ×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乘法交换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4 × 3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 × 3) × 4 = 2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3. 概念讲解与例题分析(1)乘法分配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4 × (5 3),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乘法交换律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6 × 8,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2 × (4 × 5),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与讨论(1)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创设生活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可以使用教学课件和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加法接力”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接力方式完成加法运算题目。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来解决。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本单元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
师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生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生:17+28=45(人)。
(3)观察发现。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生: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全部教案(共9课时)
7、完成练习十的第5题
学生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领导签字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科 目
数学
课 时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2--63页的例5及练习十的6—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备 课 人
李洁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⒈口算
42+3875+613+21
⒉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加法交换律
(1) 出示课题图.
4、完成练习九的第10题
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5、完成练习九的第11题
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学生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7、完成练习九的第12题
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8、完成练习九的第13题
学生填表,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
科 目
数学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交换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等知识。
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律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说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律,并能够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运算律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律,并能够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运算律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和本质,并能够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例中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和本质,并能够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例如,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提问:你们是怎么算得这么快的?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律。
2. 新课学习: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和本质。
例如,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这些例题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概念。
再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律的本质和规律。
3. 练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和简便计算练习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运算律教案
6.1 运算律教学目标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会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律。
2.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感知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探索中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难点:概括加法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二、合作探究28个男生跳绳17个女生跳绳23个女生踢毽子1、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45(人)17+28=45(人)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可以写成等式:28+17=17+28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 b+ a两个加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23 28 +(17 +23)=45 +23 =28 +40=68(人)=68(人)1.观察这两道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猜想一下,换成其他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自己举例验证一下。
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等式吗?(28+17)+23 28+(17+23)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45+25)+16 45+(25+16)(39+18)+22 39+(18+22)比较上面的三组算式,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 c = a +(b+ c)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
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加法运算律(9)》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加法运算律(9)》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6 加法运算律(9)》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认知。
但在运用加法运算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意义。
2.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礼物等,用于游戏环节。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加法运算。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加法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PPT展示加法运算律的图形表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律。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运算律。
如“速算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轮流进行加法计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运算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科版四(下)数学教案第9讲~运算律
四(下)数学教案第9讲~运算律
例5: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出发走向学校(如图),经过4分钟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练5.1: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
已知轿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客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5.2: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驶往青岛,一艘货轮的速度是65千米/时,另一艘货轮的速度是55千米/时。
3小时后,两艘货轮相距多少千米?
练5.3:小红和小亮从400米长的环形跑道起点同时相背而行,小红的速度是75米/分,小亮的速度是85米/分。
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街小学数学科目第八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位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运算律是整数加法和乘法计算法则的推理依据。
多位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具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主要依据了加法结合律,也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三位数乘一位数把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一位数,主要依据了乘法分配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也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里,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推出,是考虑了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不过,在教学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计算法则,还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教学要求(一)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二)体验简便运算,培养主动应用运算律的意识应用运算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这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简便运算不应是教材或教师对学生的规定,而应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
教材只编排少量例题作为简便计算的引导,而在练习里提供了许多实施简便计算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简便运算。
(三)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乘法分配律,探索相遇问题的解法课时安排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课题练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应用练习九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十相遇问题整理与练习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上课时间:总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诊断调整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39+18)+22○39+(18+22)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a+b)+c=a+(b+c)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课题: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上课时间:总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诊断调整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那就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大家都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2。
(1)出示例题。
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
(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列算式。
(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29+46+54 29+46+54 29+46+54=75+54 =29+(46+54) =46+54+29 =129(人) =29+100 =100+29=129(人) =129(人)(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①65+79+21 ②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l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十位上数的和是9,个位上数的和是10)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一小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第二小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第三、四题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课题:练习九上课时间:总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诊断调整一、知识再现1.谈话: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加法运算律的练习1.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九”第4、7、8、9、12题。
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6题。
这两题是前面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第5题:①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③组织思考并交流。
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2)第6题: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②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探究减法的性质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0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
(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探索发现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3题。
提问: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