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肢感染的护理
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护理体会
![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d700bbb58fafab068dc0246.png)
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6例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患者进行伤口处理、冷敷、热敷、抬高患肢和心理护理。
结果:36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护理后全部康复。
结论:伤口处理、冷敷、热敷、抬高患肢和心理护理对于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由于砸、摔、撞等原因导致软组织损伤的发生,若不加以正确处理,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1]。
软组织损伤继发性感染往往因为患者对损伤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和不恰当的早期处理,造成损伤无法顺利的愈合而发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导致患者经济负的加重。
本文对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治疗的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患者36例进行处置护理,并总结了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治疗的下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继发感染患者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1~78岁,平均55.3岁。
3例为高中毕业,14例为初中毕业,11例为小学毕业,8例为文盲。
受伤的原因为砸、撞、摔等,所有患者在受伤时没有明显的创面皮肤破溃。
软组织损伤继发性感染的部位均在下肢,其中6例为大腿处,28例为小腿处,2例为足背处;病程15~42 d,局部红肿,伴有热、触痛。
感染面积最大的为14 cm×11 cm,最小为8.0 cm×6.0 cm;18例皮肤已出现破溃现象:伤口最大的为5.0 cm×3.0 cm,最小为1.0 cm×0.6 cm。
1.2 感染因素1.2.1 伤口处理不当或错误所有患者在受伤后都没有到医院做过检查,伤后没有进行地抬腿休息,依然像平时一样工作。
没进行任何处理的有17例,伤后48 h内,9例患者热敷血肿处,造成肿胀程度加剧。
左下肢外伤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
![左下肢外伤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93a4f37375a417876f8f86.png)
左下肢外伤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对一例气性坏疽患者行左下肢开放性截肢术。
术前进一步做好患者压疮预防,心理护理,营养支持,防止感染,防止肾衰竭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残端敷料渗血情况,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促进患者舒适,早日康复治愈出院,提出治疗方案和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出院的重要因素。
标签:外伤感染;气性坏疽;截肢患者;护理体会气性坏疽亦称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是由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全身出现毒血症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恶臭为其临床特征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1 男性患者,35岁,因车祸伤至左下肢剧痛,出血不止,活动受限1小时,急来我救治急诊以”左下肢外伤” 收入我科,×线提示”左腓骨上端粉碎性骨折”,查体:T37℃p108次/分r28次/分bp/30mmhg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左小腿大片肌肉撕脱,组织暴露。
在手术室进行清创处理+神经血管探察桥接术,4小时后返回病房。
术后3日患者体温39℃左右,精神食欲差,尿量减少,约200ml/d。
急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
结果发现各项指数均低于正常值,肾功能严重受损,观察伤口情况见大量恶臭气性血液性液体溢出,胫前肌群发黑坏死,立即提取分泌物涂片,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粗杆菌生长,上述症状和检验结果。
诊断为气性坏疽,立即上报医务处,经院方及病人家属商议并签字后,于术后4日上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下肢开放性截肢术,术中顺利,术后给予抗炎,纠酸、输血、白蛋白等治疗。
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稳定,于28日后患者好转出院。
1.2治疗方法:术前静滴青霉素1000万u,大环内酯类或甲硝唑,补液及输血。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应給氧,继续输血,补液和应用上述大剂量青霉素。
在病变区做广泛多处切开,切除已失去活力的肌组织,查至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鲜血的肌肉为止[1]。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2)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2)](https://img.taocdn.com/s3/m/6e5aabca55270722182ef738.png)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2)A2题1. 病人背部大片明显红、肿、痛,与正常皮肤之间的界限不清,无波动感,伴有寒战、发热、白细胞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A.疖B.痈C.蜂窝织炎D.浅表脓肿E.丹毒答案:C2. 男性,38岁,左鼻旁疖肿5d,用外敷药及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2d后出现脓头,疼痛并未减轻,体温38℃,该处患病的危险性在子A.用抗生素无效B.容易引起眼球感染C.引起海绵状静脉窦炎D.容易形成脓肿E.容易入侵上颌窦答案:CA3题男性,30岁,炼钢工人,3d前鼻部左侧毛囊炎,自行挑破脓头,今日患处明显红肿,左侧面部肿胀伴有寒战,体温39.5℃,体格检查发现病变正处面部“危险三角区”。
1. 其病变危险性在于A.容易形成疖或痈B.容易引起眼球感染D.抗生素治疗无效E.引起海绵状静脉窦炎答案:E2. 如果这位病人有海绵状静脉窦炎,体格检查可能最重要的发现是A.局部压痛B.昏迷C.患侧眼部及其周围组织水肿、硬结D.面部左右不对称E.患处破溃答案:B3. 体格检查时,患处脓液稠厚,作细菌培养,其结果未出来,但联想到可能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链球菌C.葡萄球菌D.念珠菌E.克雷白菌答案:C4. 由于病灶已做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但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诊疗措施是A.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加大剂量B.尽快明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C.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病灶D.使用抗霉菌药物治疗E.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答案:C5. 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A.发热开始时B.寒战开始时C.发热最高峰时D.寒战结束时E.预计寒战发热前男性,25岁,因左足癣感染,左小腿红肿伴有头痛、畏寒、发热,体格检查发现左小腿皮肤为片状红疹,色鲜,中间较淡,边缘尚清并稍隆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6. 该病人的所患疾病是A.急性淋巴管炎B.急性网状淋巴管炎C.急性蜂窝组织炎D.急性淋巴结炎E.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答案:B7. 根据病史,左下肢感染最可能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铜绿假单孢菌E.厌氧类杆菌答案:C8. 如果上述细菌的确存在,首选的抗生素是A.庆大霉素B.头孢霉素C.青霉素D.卡那霉素E.氨苄西林答案:C男性,33岁,左小腿被锈铁钉刺伤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头痛、打哈欠,继而有张口困难、蹙眉和苦笑面容等表现,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但神志一直清醒,诊断为破伤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38fcd027d3240c8547ef07.png)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外伤史、手术及感染史,有无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史。
2、评估患者有无下肢突然剧烈胀痛伴有发热史。
3、评估患者下肢皮肤情况、有无皮服色泽改变及发亮,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4、询问是否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5、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了解患者职业和工作性质。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下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疼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床脚,患肢制动,可减轻疼痛,遵医嘱使用湿热敷减轻疼痛,下肢水肿可抬高患肢。
4、注意抗凝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
5、患肢注意保暖,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预防和消除形成溃疡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2、戒烟,加强日常锻炼,适当运动。
四、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2、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按时复查。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c12bc1ed630b1c58eeb513.png)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 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 染。
特点——不易局限,与周围正常组织 无明显界限。
整理ppt
52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金葡 好发部位:疏松结缔组织丰富-肛周
整理ppt
53
病因与病理
致病菌
毒素
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厌氧菌
溶血素 透明质酸 链激酶
疏松结缔组织
77
分类
甲沟炎 脓性指头炎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滑囊炎 掌深间隙感染
整理ppt
78
特点
表皮厚
不易自行破溃
深筋膜与前臂沟通
向心扩散
蔓延成哑铃状脓肿
真皮层分隔多
深部扩散
感觉末梢丰富
疼痛敏感、剧烈
淋巴管由掌面向手背回流
掌面感染表现为手背红肿
整理ppt
79
甲沟炎
整理ppt
80
甲沟炎
甲沟: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
重者:发热、心跳↑、呼吸↑ 、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 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感染性休克
整理ppt
22
临床表现
3、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异常或障碍
4、特异性表现
特异性感染各自有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整理ppt
23
白细胞检查:计数↑,免 疫功能低 下时,白细胞计数稍↑甚至↓
辅助检查: B超、X线、CT检查: 诊断深部脓
肿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
生素,明确诊断。
整理ppt
24
处理原则
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消除感染因素 和毒性物质,积极控制感染,促进和提高 人体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能力。
局部处理:
1型糖尿病性下肢感染的护理查房
![1型糖尿病性下肢感染的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00d1f4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b.png)
主诉及现病史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伴双下肢疼痛、发凉、麻木、乏力2年,加重1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间断口服降糖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2年前出现双下肢疼痛、发凉、麻木、乏力,未重视。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双足底踩棉花感,左足 拇指发黑坏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指导:适当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 力。
情绪管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 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运动与康复
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 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型糖尿病性下肢感 染的护理查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刀客特万
目录
1型糖尿病下肢感染概述 护理诊断 健康宣教
病例汇报 护理措施
01
1型糖尿病下肢感 染概述
疾病定义与流行病学
疾病定义:1型糖尿病性下肢感染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下肢感染的疾病。 流行病学:1型糖尿病性下肢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处理并 发症
血糖监测与控制
监测频率:每日至少4次,包括三餐前和睡前 监测时间:餐前、夜间和凌晨 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9-7.2 mmol/L,餐后血糖5.0-10.0 mmol/L 控制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教育
心理支持与疏导
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增 强治疗信心
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
原创: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PPT
![原创: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4657be79563c1ec4da71b7.png)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疖, 健康指导 以免感染扩散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接触丹
毒病人后要洗手,防止传染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 护理
李先生,30岁。因”右手中指末节肿胀、疼痛1天“就 诊。李先生自诉2天前右手中指末节被竹刺所伤,当时伤口有 少量出血。拔除后,未做任何处理,昨日开始出现右手中指 末节局部肿胀逐渐加重,皮肤苍白,有搏动性跳痛,夜间疼 痛难忍。今日李先生前来就诊,作为外科门诊护士, 请思考: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3.控制感染 遵医嘱给予理疗、热敷、外用药物、全身应用抗生 素等。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第一节 概述
特点 :
①常为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②大部分感染病人有明显而突出的局 部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有全身表现 ;
③大多不能自愈或单靠抗生素治愈, 常需清创、引流、切开等外科处理。
病菌粘附因子 1.病原微生物
的入侵及其致 病菌毒素
病性
病菌数量
2.机体的防御 局部屏障受损
功能减弱
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沟炎多因轻微创伤引起,如刺伤或逆剥倒刺等。 指头炎可发生于手指末节皮肤刺伤后,也可由甲沟炎扩展、蔓 延所致。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多因深部刺伤感染后引起,亦可由附近组织 感染蔓延而发。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健康史 了解病人受伤史,伤后的病情变化和就诊前的处理情况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疖 痈
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蜂窝织炎
1. 致病菌 2. 人体抵抗力
1、疖和痈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 结炎的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 局部因素
外科护理基本技术—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
![外科护理基本技术—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85b3c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2.png)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 致病菌经皮肤、粘膜损伤处或其他感染病灶 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 管及其周围淋巴结的急性感染 •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 菌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 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病灶表面出现一条或 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脓肿
急性感染后,组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 有完整的脓腔壁。 浅:红肿热痛。深:常无波动感,红肿不明 显,凹陷性水肿。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脓肿
在压痛或波动最明显处,粗针穿刺抽取脓液 就可确诊。 小而浅:局部症状为主 大而深:全身症状+局部症状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痈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脓成 ✓波动感 ✓中心脓栓
✓炎消 ✓愈合
✓初起 ✓红肿痛硬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脓破 ✓脓液排出
疖
危险三角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鼻根 嘴角
疖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 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沿眼 静脉和内眦静脉进入颅内的 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 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眼部 及其周围组织的红肿和疼痛 并有寒战、高热、头痛,甚 至昏迷,死亡率很高。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疖
处理原则
• 炎症早期红肿阶段:局部涂以2%碘酒、采用热敷或 物理疗法(超短波或红外线),亦可外敷软膏等方 法促使炎症消退
• 未成熟疖切勿挤压 • 严禁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 • 已形成脓肿,须及时切开引流 •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表皮受伤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脓肿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34fbe6b52acfc788ebc9df.png)
三、急性蜂窝织炎
定义: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 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
特点: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 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 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浅部:红、肿、热痛明显,→→四周扩散,
边界不清,压之褪色。
✓深部: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 ✓口底、颌下和颈部:可发生喉头水肿而压迫
✓尺侧滑囊炎:小鱼际和小指腱鞘区肿胀和压 痛
掌中间隙感染:掌心凹陷消失,呈肿胀、隆 起状
掌中间隙感染
治疗原则: 早期局部外敷鱼石脂及金黄散等糊剂、理疗 感染严重者,尽早切开引流 应用有效抗生素
护理措施
缓解疼痛 抬高患肢并局部制动,有利于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营养
控制感染 早期采取局部热敷、使用外用药 物、理疗及应用抗生素等,促进炎症消退。 脓肿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引流 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 注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随时关注体温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高达40~41℃或体 温不升。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面色 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神 志淡漠或烦躁、谵妄、昏迷。
可出现肝脾肿大、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 障碍甚至衰竭。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 生化检查 细菌培养检査 病人寒战、高热时采血进行
危险三角区
感染可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 脉窦引起颅内感染(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故不能挤压。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发热病人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将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 致病菌的种类。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题库版)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83526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9.png)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题库版)1、单选感染灶近侧出现“红线”是()A.网状淋巴管炎B.急性蜂窝织炎C.浅部淋巴管炎D.深部淋巴管炎E.浅部静脉炎正确答案:C2、单选女性,30岁。
4天前(江南博哥)不慎刺伤示指末节指腹,当时仅有少量出血,未予处理。
前一日发现手指明显肿胀、皮肤苍白,自感搏动性跳痛,病人彻夜难眠,并出现寒战、高热。
对该病人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A.大量应用抗生素B.应用止痛剂C.局部热敷理疗D.脓肿切开引流E.拔除指甲正确答案:D3、单选患儿,男,8岁,右手外伤后感染,右腋窝出现肿块,疼痛,伴发热、头痛2日。
查体:体温39℃,右侧腋窝有一4cm直径大小的肿块。
质韧、压痛、无波动感,皮肤红、肿、热。
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9%。
具备以下条件可切开引流的是()A.体温超过40℃B.局部肿胀加重C.穿刺抽出脓液D.血培养阳性E.感染性休克正确答案:C4、单选下列须执行接触隔离的疾病是()A.甲型肝炎B.破伤风C.麻疹D.狂犬病E.斑疹伤寒正确答案:D5、单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若治疗不及时,易发生()A.脓毒症B.全身感染C.鱼际间隙感染D.掌中间隙感染E.肌腱坏死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若治疗不及时,鞘内脓液积聚,压力将迅速增高,以致肌腱发生坏死,患指功能丧失。
6、单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的特点是()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B.脓液稀薄,血性C.脓液棕红色,恶臭D.淡绿色,有腥臭味E.脓液稠厚,灰白色,有粪臭味正确答案:B7、单选患者,男,40岁。
右足部被铁钉刺伤后7日,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24小时,诊断为"破伤风"收入住院。
易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是()A.肺水肿B.窒息C.脓毒症D.代谢性酸中毒E.脱水正确答案:B8、单选明确浅表脓肿的主要依据是()A.局部发热B.局部明显红肿C.局部明显压痛D.局部有波动感E.功能障碍正确答案:D9、单选下列丹毒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容易复发B.胀痛及烧灼感C.常有化脓D.局部皮肤红肿E.好发于小腿正确答案:C10、单选关于丹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B.好发于下肢C.易发生坏死或化脓D.易反复发作E.患处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丹毒属浅部急性淋巴管炎,炎症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集合淋巴管蔓延,很少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化脓。
左下肢感染的护理
![左下肢感染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7f3c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f.png)
左下肢感染的护理左下肢感染是指脚、踝和小腿等部位的皮肤、深部组织及骨骼等处受到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下肢感染可能由湿疹、创伤、糖尿病足溃疡、深部脓肿等引起。
对于患有左下肢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控制感染的扩散,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一些管理左下肢感染的护理措施:1.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伤口的位置、大小、症状和表现等。
医护人员还应检查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和血压。
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并为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控制感染:护理人员应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感染的扩散。
这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所有伤口和破损皮肤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并涂抹适当的抗生素药膏以防感染。
3.伤口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这包括清洗伤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敷料。
对于深部脓肿和感染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排脓手术以清除脓液。
4.疼痛管理:左下肢感染通常伴随剧烈的疼痛。
护理人员应确保及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的程度。
疼痛管理还可以通过冷敷和温热疗法来实现。
5.营养支持:对于患有左下肢感染的患者,营养支持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矿物质的饮食,以帮助患者建立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6.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负责正确管理患者所需的药物。
这包括按时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物和其他治疗药物。
护理人员还应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7.保持伤口清洁: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洗伤口,以保持其清洁和干燥。
清洗伤口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以防止敷料的污染和感染。
8.补液和输血: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补液和输血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液循环。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合适的补液和输血,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和输血反应,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下肢支具使用中发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支具使用中发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eb72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c.png)
下肢支具是用来辅助行走和支撑下肢的医疗器械。
在使用下肢支具时,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以及观察和护理方法:皮肤溃疡和破损:观察:定期检查支具穿戴部位的皮肤,特别是压力点,如膝盖、踝部和脚跟。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柔软的布料来垫起支具,减轻对皮肤的摩擦和压力。
及时处理任何皮肤损伤,避免感染。
肌肉萎缩和萎缩:观察:注意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是否有明显减少。
护理:定期进行康复锻炼,以保持肌肉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
关节僵硬和疼痛: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关节僵硬、疼痛或不适。
护理:定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物理治疗。
有时,可能需要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姿势不良:观察:注意患者的体位是否正确,是否出现不适。
护理:确保支具的安装和调整正确,避免长时间保持相同的体位。
定期检查支具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情感和心理问题:观察:监测患者的情感状态,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护理: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康复过程。
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疗帮助。
支具损坏:观察:定期检查支具的磨损和损坏情况。
护理: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支具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过度疲劳和肌肉疼痛:观察:关注患者是否感到过度疲劳或肌肉疼痛。
护理: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使用下肢支具。
感染:观察:如果患者有发热、红肿、分泌物或其他感染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
护理:保持支具清洁,按照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伤口护理。
总之,密切关注下肢支具使用者的情况,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以确保及时发现并预防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
![第八章外科感染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c4bd56ddccda38366baf1b.png)
X线摄片提示骨质破坏,骨髓炎表现。
(三)治疗
初期全身与局部的抗炎治疗。如出现肿胀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时,则应及早行患指侧面切开,勿超过末节,以免损伤屈指肌腱鞘,要切断纤维间隔,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对口引流。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suppurative tenovaginitis)、化脓性滑囊炎(suppurative bursitis)与手掌深部间隙的感染。后者包括掌中间隙与鱼肌间隙感染。
(二)临床表现
感染的表现,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组织性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菌及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可检出捻发音,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
(三)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特殊部位注意呼吸。如仍然未能控制,应作多处广泛的切开减压与引流。捻发音性蜂窝组织性炎,切口尚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三)治疗
正确处理伤口,消除毒素来源;使用TAT;控制和解除痉挛;中药治疗;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并发症。
(四)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环境;急救准备与消毒隔离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并发症;气管切开护理;加强营养;保护病人;加强基础护理;人工冬眠护理
二.气性坏疽
(一)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梭状芽孢杆菌(G+)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一)概念
破伤风(tetanus),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不洁分娩的产妇与新生儿。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
感染病人的护理
![感染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aabc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3.png)
一、疖
临床表现: 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逐渐增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可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局部炎症即可消退愈合。有的疖无脓栓 无头疖 ; 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疖,切勿挤压或挑拨,以免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
疖
一、疖
治疗原则 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脓时及早使脓液排出,并及时消除全身炎症反应。 1.局部治疗:局部用抗菌药物,涂药膏,红肿阶段可以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理疗。出现脓头可予以用针尖将脓栓剥除,促进脓液排出。 2.全身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抗生素治疗。
丹毒与蜂窝织炎的区别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管炎:致病菌经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流,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扩散到局部的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淋巴结。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二、痈
处理原则 1.局部处理:早期治疗和疖相同。早期可用50%MgSO4湿敷;痈范围大、中央坏死组织较多者及时切开排脓 +或++切口 ,清除坏死组织,脓液排出。以充分减压、排出脓液,并每日更换敷料,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大创面者需植皮。 2.全身治疗:光谱抗生素、酌情休息、加强营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741a1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8.png)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外伤史、手术及感染史,有无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史。
2、评估患者有无下肢突然剧烈胀痛伴有发热史。
3、评估患者下肢皮肤情况、有无皮服色泽改变及发亮,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4、询问是否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5、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了解患者职业和工作性质。
二、护理措施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下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进食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疼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床脚,患肢制动,可减轻疼痛,遵医嘱使用湿热敷减轻疼痛,下肢水肿可抬高患肢。
4、注意抗凝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
5、患肢注意保暖,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预防和消除形成溃疡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
三、健康指导要点1、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2、戒烟,加强日常锻炼,适当运动。
四、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2、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按时复查。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辅助检查
⑴查血常规,必要时候查血糖,因为糖尿病 病人易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4.辅助检查
⑵特殊检查:难以确诊时,可做超声检查及 诊断性穿刺。深部脓肿须除外结核性脓肿、 动脉瘤及肿瘤。 ⑶细菌学检查: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做 伤口分泌物及脓肿穿刺液涂片检查、细菌 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作厌氧菌培养。 疑有败血症时应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左下肢感染的护理查房
主讲人:xx
2014.12.17
一、定义及分类
皮肤及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毛囊炎、 疖痈 、急性蜂窝组织炎、脓肿、丹毒、急性淋巴 管炎。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软组织坏 死感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细菌协同性坏死 ②坏死性筋膜炎 ③溶血性链球菌性坏死 ④新生儿皮下坏疽
二护理评估 1.病史
七、疾病的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健康教育
• 尽量防止蚊子、昆虫等叮咬,避免玻璃、 钉子割伤刺伤以及水火烫伤等,防止感染。 • 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避免搔抓,不可以任意挤压排脓,以免炎 症扩散。
谢谢!
3.入院检查
⑴彩超:双侧下肢动脉硬化斑小斑形成,两侧下肢深静脉血 流通畅,左侧小腿及足背部软组织淋巴水肿。 ⑵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8.4×10∧9/L偏高、红细胞: 3.05×10∧12/L偏低,血红蛋白:97g/L偏低,淋巴细胞: 0.4×10∧9/L偏低、中性细胞:27.4×10∧9/L偏高、嗜 酸性细胞:0.01×10∧9/L偏低、嗜碱性细胞: 0.01×10∧9/L、C反应蛋白:157.1mg/L偏高。葡萄糖: 7.8mmol/L偏高。
四、治疗原则
⑵酌情选用有效抗生素并用清热解毒中药 上述药物使用至体温、血象恢复正常3d后 停药。可选用青霉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 严重者可给第2、3代头孢菌素,怀疑有厌 氧菌混合感染时加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 物。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使用 敏感药物。
四、治疗原则
⑶切开引流 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做切开引流术。彻底 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术后给予富有营养 和易消化食物。必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 疗糖尿病。
4.潜在并发症 脓毒血症、窒息 目标: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措施: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有无寒战、 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脉搏细速和呼吸 急促,复查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液细菌培养, 若发现全身化脓性感染现象,及时报告医 师并配合救治。
七、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 忌烟酒,应少吃甜食、油腻与辛辣刺激食 物。 • 要多饮水,常饮些绿豆汤、银花茶、菊花 茶,有清热解毒之功。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洗 手、勤剪指甲、勤换衣被。 • 保持皮肤干燥清爽,汗腺通畅,是防止机 体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三、临床表现
红肿、皮温增高、压痛、硬结、硬块或向 心性蔓延的红桶条状物,局部有无波动感、 坏死、溃疡及功能障碍等,注意区域淋巴 结有无肿大。躯体其他部位有无同样病灶。
四、治疗原则
⑴局部一般治疗: ①制动及抬高患肢 ②局部热敷或辅以紫外线照射等理疗 ③外敷中药 ④封闭疗法 ⑤放射治疗 ⑥局部已化脓溃烂者,应适当换药。
528床 xxx男 81岁。患者2天余前走失后由 家人找回后发现左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红肿, 局部皮肤破溃,有溃疡形成伴有疼痛,左 下肢肿胀明显。由急诊拟“左下肢软组织 感染”收入病房。
2.入院查体
体温37℃ 脉搏8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10/60mmHg
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发育正常,营养 中等,推车入病房,自动体位,应答切题, 查体合作。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左足外 侧皮肤软组织红肿明显,边界不清,压痛+, 局部皮肤破溃,有溃疡形成,右下肢无异 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末梢血运可。 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病史。
五、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细菌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 3.疼痛 4.潜在并发症 与细菌感染有关 与炎症刺激有关 脓毒血症、窒息
六、护理措施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细菌感染有关 目标:患者皮肤情况较前有所好转。 措施: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采 集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脓肿切开引流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换 药,促进创口愈合。对厌氧菌感染者,以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和湿敷。
六、护理措施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目标: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措施:对高热者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用 退热药。多饮水,静脉输液并记录24小时 出入量。
六、护理措施
3.疼痛 与炎症刺激有关 目标:患者疼痛较前缓解。 措施:患肢抬高并制动,指导病人放松疗 法,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六、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