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章(9—14段)讲解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终结6
二、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从目的和结果的关系、偶然和必然的关系上,以及通过探寻人 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说明社会历史进程受一般规律支 配。问你个死进而梳理了该一般规律的具体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13段)。 只关注个人的动机,不可能找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原因。恩格斯认为, 思路应该是这样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16—25)。 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恩格斯认为, 国家、法律等政治制度这些上层建筑的东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 定性的因素。”“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在一定 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民法准则只是以法的形式表现了社会 经济生活条件。”“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 了哲学与宗教的形式。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 越来越错综复杂,越来越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个民族中间
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又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 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第14段)。 以往的人们不容易看清楚阶级斗争在历史中的作用。大工业以后,生产力的 发展让社会关系简单化了,这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土地贵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这三大阶级的存在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认识到这阶级斗争成为历 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第15段)。
在阶级起源问题上,有观点认为阶级产生于暴力,恩格斯认为,在封建社会, 这种观点似乎有点根据,好像是政治原因导致了阶级的产生。但是对资本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容提要和段落大意
作者机构: 新疆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版物刊名: 实事求是
页码: 34-42页
主题词: 费尔;路德维希;黑格尔学派;段落大意;哲学基本问题;阶级对立;德意志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思想动机;批判继承
摘要:<正> 在这本书中,恩格斯系统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本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完整地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重要的意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剖析.
第三,他不懂得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必然 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 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1—13段)
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因解释一切现象。
2.形而上学性。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 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在反对中世纪封建专 制和导教神学的斗争中,片面地对中世纪作了全 盘否定,把中世纪说成是野蛮、愚昧的黑暗时期, 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停滞一和中断。
(3)这个标准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失去不 任何意义。
2.施达克错误标准的根源(第23—24段)
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一批小资产阶级的庸人把 唯物主义者说成是贪图物质享受、极其龌龊低贱 的人,把唯心主义者说成是迫求崇高王想、为真 理和正义而斗争的人。 施达克对这些庸人的偏见作了不可饶恕的让步才 提出了那样错误的标准。 但他的本意在于维护费尔巴哈,反对新康德主义 者黎尔、文得尔班、朗格等等这些德国古典哲学 的不肖子孙对费尔巴哈的攻击,就这一点来说, 施达克的错误还是情有可原的。
根源于远古的蒙昧时代(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知识条件 的限制,人们不能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和作梦现象,于是便产生了灵魂 不死的观念). 欧洲中世纪的末期,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公元11世纪到14 世纪在经院哲学内部出现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实质就是思维与 存在的关系问题)。 近代唯物主义学公开向教会提哲出: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 就有的?从而使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次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并获得 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
写于1886年初 原文是德文 载于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5期 188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解一、历史背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周刊《新时代》杂志的1886年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
1888年,恩格斯加以修订出版了单行本,并加了序言。
同时,在单行本中,恩格斯还把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了。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的。
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就是“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先驱的关系,是对他和马克思在哲学上怎样继承又怎样变革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扼要和系统的阐发,从正面回答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和攻击。
《费尔巴哈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毕生战斗经验的总结,凝聚了他们一生的光辉思想。
列宁指出,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学习《费尔巴哈论》,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内容讲解《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
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这里所说的“多年以来”,是指1845年他们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以后到《费尔巴哈论》写作之前,长达40年的时间,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斗争的战略和策略,同时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工作,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容简介1888年单行本序言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结束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本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科学的论述.内容简介一历史背景作者恩格斯1 针对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2 是为了说明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3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完成了哲学发展的革命变革二内容简介:《费尔巴哈论》单行本分为序言,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序言是19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附录是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文包括四章和一个结束语.三意义⏹《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890年恩格斯在给德国大学生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的《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我在这两本书里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四年后,他在给另一位大学生博尔吉尔斯的复信中再次强调:“我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反杜林论》以及在《费尔巴哈论》一书的最后一章里谈到了.⏹列宁说:“它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选》P442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心思想:说明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一写作的原因和历史背景1 历史原因⏹为了实现他和马克思四十年的共同愿望,即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全面系统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2 现实原因⏹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工人阶级,指导工人运动,抵制德国古典哲学复活的反动趋势.同以往哲学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物产季节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word完整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文写作的原因(一)历史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现实原因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三)直接原因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
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
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二、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一章叙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
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他们对法国大革命心向神往,因为法国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前提,但是又害怕革命所唤醒的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因而又不敢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四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产生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这一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段)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9-26段)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首先阐述一下对第一部分的理解。
费尔巴哈是一位上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下半截是唯心主义者的哲学家,他将一般唯物主义世界观同这种世界观的特殊形式即18世纪的旧唯物主义混淆了,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
而马克思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倒转过来形成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正如第四段中所说“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因此真理和谬误、善和恶、同一和差别、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
马恩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摒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因此,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彻底抛弃唯心主义怪想,深刻地阐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世界,从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事物。
总之,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时,剔除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成份,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把两者有机地加以改造和完善,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在这一部分里,第6、7段比较了旧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原因。
18世纪的旧形而上学,是从那种把非生物和生物当作既成事物来研究的自然科学中产生的。
当时的自然科学尚处在搜集材料的阶段,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的联系作历史的考察,只是习惯于对现成事物作孤立、静止的研究。
但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的科学。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第一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大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一)写作背景第一,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以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沦等“三大发现”为标志的最新成果。
但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如福格特、毕希纳、摩莱肖特等人却以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自然科学成就,抹杀了思想与物质的原则性区别,以至于费尔巴哈拒绝把自已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
第二,19世纪4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不仅复活德围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还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典哲学之问的关系,以达到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其代表性的思潮是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第三,费尔巴哈发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沦著作,遭到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的否定和围攻。
丹麦哲学家卡尔·施达克出版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费尔巴哈辩护。
但是由于施达克根本不懂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而是根据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目的”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结果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正确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恩格斯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的邀请,以评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契机,恩格斯于1886年写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二)重要意义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对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考察开始,到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束,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1)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产生作出了科学阐述。
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理论来源——德罔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靠对传统哲学极端谨慎、细致和科学的态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讲解
(二)理论原因——当时理论斗 争的需要
“马克思的世界观在德国和欧洲境界 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 找到了代表。”
在英国,出现了新黑格尔主义——宣 扬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
在德国,出现了新康德主义——
折衷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十八世纪末到 十九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 格尔,创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唯一的 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德国古典哲 学的最后一个代表。
第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政治革命的 向导,其中包括着合理的内核——辩证法, 可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终于促 使了整个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第二,费尔巴哈的哲学并没有真正的 结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自 然科学基础(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6—8)——三大发现:细胞学说、 能量转化和守恒、生物进化论。
(1)唯心主义宗教观的表现和实质
“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 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 露出来了。” (1段)
“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 迁而彼此区别开来。某一历史运动只有 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 的。……心是宗教的本质。”——费尔 巴哈(2段)
“爱就是上帝本身,除了爱以外,就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9—26)
第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的,明确指出“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 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 律支配的。”(10段)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 者。(13段)
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14段)
恩格斯说,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三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土地贵族) 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修订稿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文写作的原因(一)历史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现实原因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扞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三)直接原因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
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
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二、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一章叙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
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章(9—14段)讲解资料整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章(9—14段)讲解资料整理9——14段历史进程受内在一般规律的支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主讲1、2、3)一、每段主旨:在解释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9)2、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10-11)3、精神动机有物质动因(12)4、探索历史规律的唯一途径(13)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4)二、分段释义:(一)9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发现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内在规律。
1、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颠倒意识与存在的错误观点。
2、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
在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前,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被唯心史观统治着。
哲学家们用他们头脑中臆造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历史看作是由某种观念支配的过程,认为“历史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
比如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例,恩格斯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黑格尔任务历史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那里,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而努力,而力求达到这个绝对观念的坚定不移的意向就构成了历史事变中的内在联系”“人们就用一种新的——不自觉的或逐渐自觉的——神秘的天意来代替现实的、尚未知道的联系”。
要清除唯心主义臆造的人为的联系,就必须发现现实的联系。
因而就需要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即发现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内在规律,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科学的历史观。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概念”从来就存在着,并且在辩证发展,而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就是对它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描述。
路德维希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7段)
P268-1 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因为: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怎样,是一切
哲学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第二、哲学家们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规定着他们在哲学上坚持什么方向、
执行什么路线;全部哲学史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
这部著作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本文 节选了最主要的两章,即第二章和第四 章:
第二章: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并 且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2007-10-9
12
二、基本内容
第四章 :首先,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 基础,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同黑格 尔的辩证法的本质区别。
开2007了-10-两9 条基本路线的斗争。
16
二、基本内容
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 并没有自觉意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 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我们理解全部哲 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条基本的线索, 为我们在哲学上坚持正确路线反对错误 路线指明了应当遵循的方向。
2007-10-9
6
一、历史背景
(二)时代背景
2.为了适应思想战线上斗争的需要 (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欧洲工人 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 革命,一方面革命的初步成功显示了马克思主 义伟大的革命作用;另一方面革命的最终失败 说明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武装工人阶级的头脑,《费尔巴哈论》的发 表适应了无产阶级斗争发展的需要。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
一方面,被推崇为普鲁士的国家哲学, 与法国十八世纪的哲学命运截然不同。
完成了德国哲学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3年)
4.德国古典学派的终结(第18段)
▪ 费尔巴哈虽然说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 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却坚持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唯 心史观 。
▪ 这种思想,不仅不能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 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是 与之相抵触的,所以,这个革命理所当然地要把 它撇在一边。至于他本人,由于长期脱离革命斗 争实践,甚至拒绝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所以也很 自然地被时代抛到了后面。至此,包括费尔巴哈 哲学在内的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了。相反,受 到1848年革命洗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却从此走上 了前台。
1 .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质,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 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人的认识的辩证法。 3 .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4 .辩证哲学自身的辩证法。这种哲学不承认一切关于最 后的绝对真理和人类绝对状态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它本身也不过是不断发展的客观过 程在思维着了。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 写于1886年初 原文是德文 载于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5期 188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Friedrich·Engels 1820.11~1895.8
写作背景(原因)
三、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剖析.
四、原文导读
(一)写作的背景和原因
• 1、为了了却久许的心愿
• 1845年两人着手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 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 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合写《德意志 意识形态》,但未能出版)
• 现在已过去40多年,“关于我们与黑格尔关系” 说明得还不全面系统,“至于费尔巴哈”还没有 回顾过他。
三、全书结构
•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 序言: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 第一章: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剖析了其 哲学的内在矛盾及解体的必然性。 • 第二章: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批判斯达克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标准。 • 第三章:评述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分析其陷入 唯心史观的根源。 • 第四章:说明马哲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 判继承,论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 结束语:指出马哲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无产 阶级是马哲的物质武器。
(二)黑格尔哲学批判
• 2、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 (2)政治原因:资产阶级内部的分裂
• 黑格尔逝世后,德国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保守派和 激进派,政治上的分裂需要理论上的分裂来支持。
(三)费尔巴哈哲学批判
• 1、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功绩(P43)
• 第一,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唯心主义的长期 统治下,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 第二,揭露了宗教神学,指出了上帝是人的本质 的虚幻的反映; • 第三,炸开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
(二)黑格尔哲学批判
• (1)理论原因: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 第三,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发展是普遍的,依 次相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都应当是不 断前进和上升的;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则否认 的发展的普遍性,认为绝对精神的存在是唯一真实 的存在,绝对精神的发展是唯一真实的发展。 • 第四,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矛盾是一切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而其唯心主义体系则认 为矛盾只存在于具体的有限的事物之中,而在抽象 的、无限的绝对精神中,一切矛盾都将调和起来。
第四讲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 组成部分》一文中也指出:“在思格斯的著 作《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 里是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 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 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由此可见,这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资产阶级对封建割据状况非常不满,要 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废除封建制度,实行民主 政治,改变其经济上受抑制、政治上无权的状 况。从1840年起,德国资产阶级开展了反对封 建专制的革命运动,各省资产阶级联合起来, 要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鲁士王国实行代议制,颁布宪法,宣布 出版自由等。从1840到1847年底,德国资产阶 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极为活跃,这是1848年德 国革命的准备时期。
因此,在客观上提出了怎样正确评价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费 尔巴哈哲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问题。当 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请 求恩格斯著文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了。
二、内容精析 (一)地位历史 《终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是一部马 克思主义的哲学经典著作之一。恩格斯在本书中说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联 系,主要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揭示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意义。
1.第一章主要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揭示 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 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体 系和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我们学习这一 章,重点是把握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四讲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四讲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写于1886年,最初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第四、五期上。
在1888年,恩格斯应读者要求,出版了该文的单行本。
文字经过恩格斯的修改,又加了一篇序言。
在序言中,恩格斯全面地阐述了关于《终结》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他还把马克思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作为单行本的附录,也一并印行,以加深读者对全文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写作的原因恩格斯在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写作的原因。
1.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的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所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界限,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这个愿望最初是他们在1845年9月到1846年夏季共同写作的《德意志识形态》一书中,通过批判以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来实现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曾请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版商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尤迈耶尔和鲁雷佩尔出版。
但由于第二卷直接批判了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就拒绝承印了。
后来又遭到警察的阻挠,最终未能如愿。
40多年过去了,由于实际斗争和其它理论研究工作的繁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意义,这就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期待已久的愿望。
2.现实原因从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一方面,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蓬勃的发展,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4段历史进程受内在一般规律的支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主讲1、2、3)一、每段主旨:在解释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9)2、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10-11)3、精神动机有物质动因(12)4、探索历史规律的唯一途径(13)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4)二、分段释义:(一)9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发现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内在规律。
1、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颠倒意识与存在的错误观点。
2、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任务。
在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前,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被唯心史观统治着。
哲学家们用他们头脑中臆造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历史看作是由某种观念支配的过程,认为“历史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
比如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例,恩格斯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黑格尔任务历史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那里,是为了实现他的绝对观念而努力,而力求达到这个绝对观念的坚定不移的意向就构成了历史事变中的内在联系”“人们就用一种新的——不自觉的或逐渐自觉的——神秘的天意来代替现实的、尚未知道的联系”。
要清除唯心主义臆造的人为的联系,就必须发现现实的联系。
因而就需要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即发现支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内在规律,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科学的历史观。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概念”从来就存在着,并且在辩证发展,而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就是对它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描述。
黑格尔哲学体系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依次描述“绝对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逻辑学》中,“绝对观念”作为纯粹概念自我发展。
在这一阶段的最后,它使自己“外化”,转化为自然界,于是进入“自然哲学”阶段,这时绝对观念披上了自然的物质的外衣,采取自然必然性的形式向前发展,但是它并没有意识到它自己。
在自然阶段的最后出现了人,于是进入“精神哲学”阶段,绝对观念在人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它的发展体现到历史中,而全部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黑格尔哲学。
人类终于通过黑格尔哲学达到了对绝对观念的认识,认识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也就到达了终点。
“这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
(二)(10-11)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1、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的支配恩格斯首先对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相比,认为二者有一个根本不同的特点。
自然界中的运动是由各种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构成的,其中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因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
而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每个人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或凭激情行动,都是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没有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没有自觉的意图、预期的目的的。
那么,支配历史进程的,究竟是人们的主观动机呢,还是客观规律?恩格斯指出,虽然人们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因为人们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所以很少如愿以偿,甚至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结果。
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冲突的结果,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造成了一种同自然界中相似的状况,即似乎都是由偶然性支配着。
但是,没有离开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在社会历史中也和在自然界中一样,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2、历史是各种作用合力的结果,个人的动机对历史的结果只有从属的意义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预期的目的来创造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历史合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意志、目的互相冲突,最后形成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
社会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个目的不同、活动方向不同的单个意志(单个人的预期即愿望)的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相互抵消中产生出来的。
个人意志、目的只能融合在推动社会历史的“合力”之中,这种“合力”就是历史。
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这种创造表现为一个合力。
恩格斯对此作过深刻的分析。
他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
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合力”不能理解为各种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力量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相互抵消的结果。
因为是相互冲突,就有阻碍和推动两种力量在起作用。
历史虽然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决定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个人意志等于零,而毫无作用。
个人的意志和目的融合在历史发展总的“合力”之中。
都对合力有所作用:有的起正向的促进任何,有的起反向的阻碍作用;有的作用大些,有的作用小些,它们构成了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一个总的合力,这个总的合力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力量,而是作为整体力量发挥出来,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在历史上活动的许多耽搁愿望在大多数场合下所得到的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往往是恰恰相反的结果,因而它们的动机对全部结果来说同样地只有从属的意义”。
这就表明,个人的动机对历史的结果来说只有从属的意义,它不是决定历史的真正动力。
(三)12段:精神动机有物质动因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
泛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
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等。
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狭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
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
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
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
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派生出来的。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
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
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特点:1、本体论上的折衷主义2、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3、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多元主义。
1、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背叛了自己。
既然是人们行动的合力构成了社会的历史,那么,探索历史的规律,就应该追究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隐藏在行动者思想动机背后的历史原因究竟是什么。
就是11段结尾“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这些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又是什么样的动力?在行动者的头脑中以这些动机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又是什么?”而旧唯物主义者是肤浅的(实用主义),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想到去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
它仅仅看到人们的思想动机就停了下来,把思想动机当成了历史的决定因素。
这样,它也就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为“在历史的研究中不能得到很多有教益的东西”。
恩格斯由此得出结论说:“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承认精神动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没有追溯到隐藏在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原因。
2、历史哲学认为从哲学意识形态来探究隐藏在动力后面的动机。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比旧唯物主义要深刻得多,它认为历史人物的表面动机和真实动机都不是历史事实的最终原因,在这些动机背后还有别的动力。
但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决定了它不是从历史本身中寻找历史的动力,而是“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把他的绝对观念当作历史发展的动力。
例如,对于古希腊历史,黑格尔不是从其本身的内在联系去说明,而是把它说成是绝对精神的实现。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把世界历史描写成绝对精神发展的过程。
按照他的描述,当绝对精神从古代的东方来到希腊的时候,希腊成了美丽自由的天国,人们的理想和现实的东西织成一体,就像一种美丽的“艺术作品”,所以“美好的个性”构成了希腊精神的中心。
(四)13段:探索历史规律的唯一途径:探究使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并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动因。
12段中先对旧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家对人们动机背后的动力的错误探究做一说明,明确指出他们的肤浅和空谈,然后再13段中说到,要探究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隐藏在历史人物动机背后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那么,“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这一论述指出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第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创造历史、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别人物,杰出人物是群众的代表,因此,只有探究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历史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历史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所以只有不拘泥于历史的细节,探究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背后的原因,才能透过偶然的表现找到支配历史进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