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 ①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②城市经济职能大大增强,表现在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经济职能的增强和专门工商业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职能的加强刺激明清时期大 的区域性都市不断成长。 ④明清时期是市镇迅速发展的时期,新兴的市镇蓬勃 发展,区域城镇系统不断完善。 ⑤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时 期,城市分布地域较以前有明显的扩展。
3、城市格局
①明代的南京城包括外 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 ②皇城在城东南部,皇 城呈方形,布置完全继承了 历代都城的规划而又加以发 展。 宫城位于皇城之中,呈方 形,左右有太庙和社稷坛, 位于宫城南面大门的东西两 侧。 ③应天府城即为现在的 南京城,由于地形限制和防 御要求,城墙修建成不规则 形。应天府城内分为宫城、 居民市肆和西北部军营三区。 ④外城主要是从防御需 要出发,在应天府外围,利 用部分天然土坡筑城。外城 与应天府城之间是耕地和村 落,城垣十分坚固。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
1、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①明清时期长期社会稳定,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社会环 境。 ②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措 施。 ③继承宋代以来的“重内虚外”的统治政策,从外延 式扩张转向内聚式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 ④由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商品化,商业随之 繁荣,明清时期在地方性商业以及异地商业方面都有很大 的发展。 ⑤明清时期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工业化发展,受封建思想影响,发 展缓慢。
★清代时期北京的城市 范围、道路格局均没有改变, 只有居住地段有变化,分10个 居住坊。 ★内城的一般居民迁至 外城,满族人住内城,为王亲 贵族府第以及八旗营房。 ★清雍正、乾隆后在北 京西郊修建大片园林宫殿; ★仓库集中在城市东部, 商品流通运输由城东的大运河 承担;城市除原有的佛教寺院 外新建了一些喇嘛庙。
第二节:明清时期城市的地区分布
1、明清时期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 ①长江下游地区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包括淮河 以南的江苏、安徽两省以及浙江北部。 ②次发达地区包括两类,一是华北地区,包括直隶、 山东、河南以及山西东部、苏皖二省北部;另一类地区包 括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和东南沿海、华南 东部。 ③不发达地区为衰落停滞的西北地区和发展起步的云 贵地区以及华南西部。
②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特征 清朝——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城市建设特点: ★在清代初期由于统治尚不稳定,城市建设较少,都 城及宫殿完全沿用明朝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在清代有了一定的发展,城市的票号、 典当活跃,这些对城市建设有一定影响; ★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 州城市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 营城——满城。
第四节:明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的变化
1、明代中都城的建 设 ①明代建立中都 城的原因
★南京、北京(开 封)、中都(临濠)三城 中,中都地理优势明显, “前江后淮,以险可恃, 以水可漕”,开封“民生 凋敝,水陆转运艰辛”, 南京位于南方,不利于北 方政治统治。 ★ 凤阳(中都)为朱 元璋故乡
②明代中都的城市 规划
第三节: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1、发展历史 明代初年的都城,1421年迁都北京。南朝时期在此建 都;唐朝在此建畀(bi)州,南唐以畀州为都城,称为江 宁府;北宋在此设江宁府治,南宋又改称建康,作为行都。 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此设应天府;后朱元璋统一全国,便 定都于此;由于不便对北方边防管理,在明朝初年又迁都北 京。 2、明清南京城发展的五个阶段 ①定都前,建设着重于军事、农业; ②设应天府,修建城墙、皇宫、太庙和祭祀建筑; ③以后,开封、南京、中都三城并建,着重于建设中都 (凤阳),三都的作用不同:开封是为了抵御西北方元朝的军 事力量,以军事为主;中都是朱元璋的故乡,计划建为都城; 南京是朱元璋的创业基地、经济中心、基础较好; ④定都南京,成为唯一的都城,再次大规模地建设; ⑤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称为留都。
4、明清北京城市特点: ①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 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等,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 ②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够,运用 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③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 ④城市商业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及正阳门外等 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 ⑤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 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 ⑥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掘 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 ⑦城内各类宗教建筑杂然并存。
3、边疆地区城市的发展 ①西南、东北、新疆、蒙古和青藏等边疆地区,发展起 步慢,但速度较快。 ②云贵地区属于开发较早的边疆地区,区域中心城市逐 渐发展,经济职能增强,如昆明、贵阳、大理、临安、遵义 等。 ③明代新疆地区新建城市较少,均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发 展起来,出现一批商业城市,如喀什葛尔、库车、喀拉沙尔。 ④明代东北的辽东行都司,是明代东北城市发展较快的 地区。 ⑤明代时期蒙古地区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附 近。 ⑥明清时期发展变化较小的边疆地区为青藏高原和台湾。
★给水排水——城市一般 居民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明 清北京的排水系统在元大都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紫禁城内 的沟渠自成独立系统,除了地 下暗沟外还有明渠—— 内金水河;护城濠既有防御的 作用,也是城市供水和排洪泻 污的明渠。内城还有一些沟渠, 在与护城濠相通,也是排水系 统的一部分。
3、清代北京城
②具体规划布局及特色
★满城——王城西南另有城墙分隔,设满城,为清朝八旗兵驻扎 地。
★商业地带——商业繁华地带在城市的东南部,包括春熙路、总 府街、提都街等,沿街密集各种店铺。东南部水陆交通便利,因此这里 商旅贸易频繁、商店较多。在城市南北西的城门外沿城市对外交通道路 还形成了长条形的市区;城外两江汇合处也形成了大片市区。 ★地方特色——茶馆特别多。建筑墙体多为竹片及泥土砌筑,建 筑之间往往屋檐相连,门前多设宽廊,形成遍布城区的、可供市民在雨 天活动的半户外空间。
★有宫城、皇城、中 都城三道城。 ★最内为大内,有四 门,各门有门楼,四角有 角楼。 ★外为中都城,以皇 城为中心。 ★中都城呈扁方形, 共开九门。 ★中都城内重要建筑 充分运用了中轴对称的布 置手法。
③明代中都的没落
★所处的黄淮地区在曾 为战乱频繁地区,人口流失 严重,黄河泛滥,农业发展 和水运交通条件恶化,城市 发展的后盾不足,缺乏经济 支持。 ★其布局对明北京的规 划起了直接的影响。
2、明清时期其他的地区性统治中心城市——太原城、兰州 城、贵阳、昆明
第六节: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
1、明代军事防卫体系 重视北方边境和东南沿海的防卫,修建了完整的军事 防卫体系。
2、明代军事防卫城市 ①明代的边防城市按一定的防御体制及兵制要求规划, 主要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进攻和南方倭寇侵扰; ②这类城市按一定等级分布; ③设防城堡按一定规划形成方整平面,有严格的城防 设施; ④城堡驻军轮换驻守; ⑤边防城市以军事目标为主,不一定分布于重要交通 干道,城市商业、手工业不发达; ⑥边防城市对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有一定促进作用。
④落后地区为新开发的边疆地区,包括新疆、东北、 蒙古、青藏以及东南沿海的台湾等地。
2、沿江、沿运河城市轴线的兴起和沿海城市的停滞 ①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而华北、长江中上游、 东南沿海及华南等地区成为除长江下游以外的主要经济区域, 各区域的经济联系均以与作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为主。 ②社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是随着经济中心的南 移,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的中心地位最终确立,二是随东北等 政治势力(如契丹、蒙古、女真)的崛起导致政治中心北移, 出现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情况。 ③长江中上游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 的经济区。 ④海外贸易出现短暂繁荣,广州、泉州、宁波、扬州、 等城市出现短暂繁荣和发展。
2、明代北京城
自明朝迁都于此,明、清两朝 和民国初年都建都此地。明北京 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 成,清代沿用并有所增修。 ①明代北京城廓布局 ★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 ★内城范围较元朝北部向南 收缩,南部城墙向南移。宫城 (紫禁城)居全城中心位置,宫 城外圈套筑近方形的皇城,皇城 外圈套筑方形内城,形成三重城 墙。外城在内城南面,约呈矩形, 是大片居住区和市肆。 ★城市布局运用中轴线的手 法,从外城南面正中永定门起向 北延伸,经内城南面正中的正阳 门、宫城南面的大明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到达紫禁城六大殿, 出宫城经景山、皇城北部的地安 门,最后到达终点——鼓楼和钟 楼。
4、街巷制、市肆地区
①应天府城内有规则 方整的皇城、宫城区和反映 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 肆区。市肆区自南唐以来已 形成,其南部连接秦淮河, 秦淮河一带为繁荣的商业中 心。 ②南京采取街巷制,以 户籍管理居住地带,按职业 划分居住地带。
5、明清南京城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 角度出发修建; ②皇城、宫城为中国的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形,有 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③南京历代建都,应天府是在历史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 整个城市布局不完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 ④南京城在自然地形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为一体。
③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在城市建设的其他情况: ★城市园林兴盛,在江南地区尤为集中; ★明清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有规划,城市集中居封建官 僚、贵族、地主、商人,并有一些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的劳 动人民; ★明初海外贸易再次繁荣,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发展, 中后期贸易衰退; ★封建社会城市经济有较大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大量 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原有城市的城区由于经济的发展, 城桓内的用地不足,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 “关厢”。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②功能分区及其他
★宫城——布置皇帝的听 政、宫室和御花园。宫城外南 面对称布置太庙和社稷坛;宫 城大殿在南、寝宫于北,这种 布局承袭了“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的传统城制。 ★居住——分布在皇城四 周,明代分37坊,坊已不具 有里坊制的性质,居住结构沿 袭大都城,以胡同划分为长条 形的居住地段,内城多住官僚、 贵族、地主和商人;外城 多住一般平民。
3、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①明代城市建设的总体特征
明朝——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明朝建立。明朝在城 市建设上有三个显著特点: ★修筑城墙:为防止外来的侵略,明朝初年全国曾出 现筑城高潮。 ★修建王府或王城:在城市新建或改建王府或王城, 如开封府的周王府就是在宋代故宫的旧址上修建而成的; 即使在一些府州城市也修建王城,这种王府或王城规格上 次于都城的宫城,布局完全按照王城前朝后寝的规则和轴 线布局方式。 ★明代中期还加强了边防重镇和防御城堡的修建;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南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朱顺娟
上篇:古代部分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Leabharlann Baidu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城市概况 第二节: 明清时期城市的地区分布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明代北京城及清代北京城的变化 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 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 明清时期的一般府州县城市 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 明清时期的市镇 明清时期的边疆地区城市
第五节:明清时期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
1、明清的成都城 ①总体布局
明代初年旧城城址 重建城墙,明末毁,清 初重修,设四门。城市 有锦江从东、从南流过, 城墙修筑顺应河流走势, 呈不规则方形,朝向为 东北、西南向。蜀王城 居于城市中心,形态为 长宽各一里多的长方形, 砖砌城墙,有四门,城 外有宽广的护城河,称 为御河,与城外锦江相 通;皇城按宫城城制修 建,为正南正北向朝向。
★商业区——分布的密 度较大,明代在内城南门外 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由于 行会的发展,同行业者相对 集中;城内有些地区形成集 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还 有庙会性质的集市;有固定 的商业街。 ★道路系统——采用棋 盘式道路网,街道走向大都 为正南北、正东西;由于皇 城居中,所以内城分为东西 两部分,东西向交通受到一 些阻隔,方格网式的路网中 出现了不少丁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