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流动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张广刘蓝馨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随着农业人口过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伴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这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日益严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对策中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大量向城市转移;另外,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劳动力又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转移,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全世界罕见。
然而,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地区不稳定,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重。
一、中国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社会保障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流动人口大国。
早在200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突破2亿大关。
人口流动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
社会,人口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特征。
人口流动是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和公平问题。
我国的流动人口主要表现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农村地区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外,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明显,低龄儿童随父母流动现象普遍。
这样,流动人口的医疗,健康,失业,流动儿童的教育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保障。
根据调查,从部分城市抽样调查得到相关流动人口在2007年参加了工伤险、医疗保险(不包括商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比例分别为30.0%、48.7%、22.7%、6.5%、3.2%和2.6%。
国家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重视,先后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
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8年9月以后“五险一金”新参保比例分别为35.7%、32.5%、28.8%、25.3%、26.7%和25.2%,其比例相比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参保比例上仍然较小,考虑到流动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如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金融,地产,等行业的流动人口参保比例较高,那么另外一部分农业流动人口,如从事制造业。
餐饮服务业等流动人口参保比例就更小了。
因此,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还很低,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中国流动人口低水平社会保障的原因分析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大,并且以农业转移劳动力居多,加之我国整体社会保障起步还较晚,流动人口较低的保障水平有其历史原因以及现实原因。
1.流动人口以农业流动人口并且是青壮年为主,加上已有的农村社保意识,他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并不大。
许多青壮年参保意识不强。
对未来的规划考虑较少,因此对养老保险等险种需求水平不高。
加之中国许多用人单位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养老保险及其他的保险品种普及度都不高。
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民工的覆盖率很低,导致整个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是以城镇人口为基础的,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从社会保障的主体养老保险看,只有北京等几个城市实行了面向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在农民工中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存在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现象。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为一大难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农业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重中之重。
3.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强、就业方式多样、收入不稳定等特征,使城乡统筹原本就低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兼顾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顾名思义,就是经常变换工作生活地点的人群,经常变换工作地点导致其养老,工伤等保险手续,保险费用,保险赔付等一系列保险履行的程序受到限制。
社会保障的地区流动和衔接还十分的欠缺,主要是各地方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低,养老金异地转移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这大大限制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且流动人口自身参保的意愿也不强。
其次,流动人口的就业方式多样,其中大部分是在餐饮服务,制造业等行业,而从事金融,地产行业的流动人口相对较少,这样,流动人口的就业行业都是处在收入较低行业,并且这些行业的五险一金普及情况,企业
年金情况,以及员工购买商业保险的程度都很低。
第三点,流动人口具有收入不稳定的特点,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现金流,其参保能力会大为下降。
三、提高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中国广大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十分重要。
流动人口有其特殊性,既要遵循社会保障的一般规律,又要在某些方面特殊处理。
1.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
由于目前全国统一的制度模式还没有建立,各地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多是省级甚至市级统筹,较低的统筹层次导致社会保险关系无法顺利转移、各地区保障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提高制度的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是非常重要的。
推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次顺序应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险,在这些基本保障项目确立的基础上,再考虑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较高层次的保障项目。
对于现行的户籍制度,也应该有所改变。
主要是消除地区间的歧视,逐步形成一个体系,由较高一级管理部门把各个地方纳入一个整体,统一管理,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流动人口因其工作生活的地区不固定,而导致其无法很好的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
2.做到权责分明。
要鼓励流动劳动力用人单位加入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事业中来,可以给予其一定的税收优惠,也要完善相关规定,使用人单位对各个岗位,各个员工都要以相同的尺度来对待,这样从用人方提高各个保险种类的参加水平。
另一方面,各个地方,省与省,市与市之间也要互相协作,尤其是在保险手续的转续,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履行,要取消门槛,公平对待。
让流动人口在任何地方都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参加保险。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
3.提高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做好社会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
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较低是制约其社会保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是其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只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才能使流动人口本身更多的加入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多数为农业流动人口,由于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从事的行业多数为餐饮服务,制造行业这些收入较低,社会保障水平也较低的行业,所以要努力缩小行业差距,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要一视同仁,对忽视社会保障的行业,也要逐步引导,提高其社会保障的参与水平。
另外,从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特点等来看,其投保意识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农业流动人口。
所以要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就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投保意识。
参考文献:
杨风寿.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安[J].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连欢欢,姚文朱,冯万丽.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存在的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8期.
孙鹃娟,杜鹏,唐健.中国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状况及主要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年北京市的微观数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78公共管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