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一号井系统标准化创评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评总结

富源县营上镇大坪煤矿2013年12月10日

我矿2013年总体工作思路及工作要求安排,结合我矿实际,为认真落实我矿系统标准化建设及先进采煤工艺的推广和使用,切实抓好矿井系统规范化建设“一井一策”“一面一策”方案编制工作,为此,我矿认真组织实施。

矿井基本情况

1、大坪煤矿一号井属富源县营上镇大坪村委会所辖,私营企业,企业法人、矿长耿光旭,矿井“六证”齐全合法有效(见六证统计表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斜井开拓,矿井支护方式主要为砌碹巷道和矿工钢支护,壁式采煤,工作面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皮带运输,高瓦斯矿井,有管理人员及各种特种作业人员52人,(其中:各类副矿长6人,各类技术人5人,各类特种作业人员50人:安全员8人,瓦检员16人,机电员6人,其他20人),(见各类副矿长统计表2),在册职工200人。煤矿至今从未有过存包、转包和联营等。

2、大坪煤矿一号井位于富源县城东南147°方向,平距约23km处。地理坐标:东经104°22′05″-104°22′55″;北纬25°29′52″-25°30′25″。行政区划隶属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管辖。所采区域属大坪矿区。

二、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地处滇东高原山区,属构造剥蚀、侵(溶)蚀中低山地貌。总体地形为东高西低,核实区位于次级构造平关—大坪向斜南西翼。

矿区位处高原山区地表分水岭斜坡地带,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山沟多为季节性水流,大坪小河距南部边界约500m,河床面标高165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大坪小河自东向西注入块择河,流量6.48~534.81L/s,降水时流量猛增,具暴涨暴跌的山区河流特点,为南盘江一级支流,属珠江水系。

2、本区为高原性山地季风气候,具冬春干旱多风,干冷同期,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8℃,平均 13.5℃;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雨季,日最大降水量87.5mm,年降水量847.3~1555.0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78.5mm,降雨多集中在7月,其间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以上;年蒸发量2312.1mm,日最大蒸发量16.5mm;年霜冻期18~42天。

3、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有由北西向张、压扭性和近南北向张扭性两组断裂。前者是矿区主要断层,延伸长,规模较大。钻孔资料显示,区内断层导水性以及富水性强弱与断层的性质、规模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断层两盘的岩性。发育于粗碎屑岩及脆性岩层中的断层其导水性和富水性较强,而粉砂泥岩层中的导水性和富水性较弱。煤系地层以细

碎屑砂泥岩为主,岩石较软弱,断层破碎带挤压紧密,深部多充填胶结,其含导水性均较差,地表附近泉点出露少,流量小。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4、大坪煤矿一号井为斜井开拓,采用走向壁式采煤法,手工落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机械抽出式排水。目前矿井雨季最大涌水量为42.30m3/h,平均涌水量为15.68m3/h;旱季最大涌水量为18.63m3/h,平均为5.54m3/h。从生产矿井调查可以看出,煤系地层中的细砂岩是主要的含水层,多发现有渗、滴水现象,其富水性随埋深增加而变弱,符合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5、矿井充水来源

(1)、由于采煤巷道系统均分布在宣威组(P2x)弱裂隙含水层中,故煤系地层中的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矿坑,为矿井直接充水来源。

(2)、煤系上覆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弱裂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矿床开采条件下,会产生越流补给或通过采动裂隙入渗矿坑,增加矿井排水量,为矿井的间接充水来源。

(3)、煤层露头附近的老窑积水,当坑道揭穿时,突然

涌入矿坑,为局部偶然充水来源。

(4)、部分含、导水断裂带如与地表水体有联系时,当巷道穿越或接近该地段,地表水和地下水将通过断裂破碎带渗入矿坑,也是矿坑充水来源之一。

6、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征等,将区内与矿床开采密切相关的地层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现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分述如下:

(1)、散体结构松散岩组

第四系(Q):岩性主要由块(砾)石、砂粘土及耕植土组成。浅部具架空结构,强度较低,抗剪切及抗拉能力差。厚度一般0~3m,最大达20m左右。大都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厚度变化大,其强度低,完整性、稳定性均差,易发生边坡坍塌现象。局部较厚地段对区内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2)、层状结构较坚硬岩组

卡以头组(T1k):岩性以灰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岩薄层。浅表风化强烈,两组裂隙较发育,走

向分别为35-80°、355-325°,裂隙率3.1%。据钻孔揭露,其破碎带岩石有胶结现象,岩心柱裂隙频率1-2条/m,宽1~3mm,多被后期方解石充填。该岩组巷道穿过时一般无需支护。

(3)、层状结构软硬相间岩组

宣威组(P2x):岩性为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天然抗压强度细砂岩44.8~86.6MPa,粉砂岩23~26MPa,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29~44MPa,菱铁质泥岩29.5~79.0MPa,泥岩1.2~1.6MPa,岩石由极软岩至坚硬岩相间分布。地表风化裂隙率7.83%,深部有所下降。其中细砂岩、粉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稳固性较好;泥岩常风化呈土状,力学强度低,浸水易崩解,稳固性差。

(4)、块状结构坚硬岩组

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以灰绿色、黑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夹少量暗紫红色凝灰岩组成。地表浅部岩体较破碎,稳定性较差;深部岩体完整,稳固性好。巷道无需支护。

7、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以C9煤层为例,将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工程地

质特点作一简要叙述。

C9煤层顶板:伪顶为厚0.2m的泥岩,岩石天然抗压强度1.2~1.6MPa,遇水易崩解,采掘工作面一般随着煤层采空而垮落。由于该层泥岩厚度小,对巷道维护影响不大。直接顶板为菱铁质泥岩与泥岩呈等厚互层,厚2.5~3.0m,菱铁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37.2~68.2MPa,属较坚硬岩石,稳固性较好。现煤巷采用板壁箱木支护,每米巷道为3-6架箱木,平均每年更换一次,个别地段需更换2-3次,回采后顶板全部垮落。老顶为厚6.0m左右的细砂岩,岩石致密坚硬,天然抗压强度70.6MPa,完整性较好,一般不易垮塌,巷道无需支护。

C9煤层底板:直接底扳为厚0.5~1.0m的泥岩及炭质泥岩,岩石浸水后很快崩离成粒状,部分为泥塑状,具膨胀性,巷道局部地段发生底鼓。间接底板为菱铁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30.6~79.0MPa,属较坚硬至坚硬类岩石,稳固性较好。

其它可采煤层与C9煤层的顶、底板结构相似,工程地质特征可与之类比。但从整个煤系地层的煤层顶、底板来看,C4煤层顶板以上以及煤系下部煤层顶、底板的支护要比煤系中部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