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意译的造词方法。如应用修辞学上的比喻方法来创造汉译佛 教词语。例如以“爱”为本体的意译词有“爱火” , 情爱如火, “爱河” , 情欲为害, 如河水之溺人。
佛教作品的汉译在翻译方法上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 3) 合璧词的创造。由音译和意译两部分组成的一个译词称为合璧词。汉 译的佛教词语中, 有不少是一半为音译梵文的汉字, 一半是意译的汉字。例 如音译的“魔”与汉字“王”合璧为“魔王” , 意为鬼怪头领。还有诸如 “禅宗” 、“佛法” “僧人” 等词成批产生, 其能产性是惊人的。这种方 法由于能够标识出一个物体和概念的种类, 易于理解, 因此在对西方语言的
四、佛教作品的汉译在翻译方法上对中国语言的 影响
佛教在翻译方法上给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在十九、二十世纪, 西方文化入侵中国, 这是继吸收念和术语。
西方的宗教、科技、政治理念需要用中国人能够理解的语言
来表达,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汉语在与印度 语言打交道的几个世纪中所积累起来的资源。
一、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首先, 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其次,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 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 促进了汉 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再次, 佛教的传入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 节化进程。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首先, 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一方面, 历代佛 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 词。仅刘正琰、高名凯在《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收集的梵文佛教词语 就有1050 条。这些词中有������ 塔������ 、������ 魔������ 、������ 刹那 ������ 这些我们今天仍常用的词。另一方面, 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 赋予了佛教的意义, 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 如:空������ 、解脱������ 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 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 如������ 昙花一现������ 、������ 天花乱坠������ 、������ 作茧自缚������ 、不可思议������ 、������ 五体投地 ������ 、������ 百尺竿头������ 、������ 点石成金������ 等。此外, 汉语的谚 语中也有一些是来自佛教的, 如������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 ������ 无事不登三宝殿������ 、������ 临时抱佛 脚������ 等, 有不少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为中国人的语言增添了许 多色彩。
( 2) 守温所定的三十六字母是由印度梵文字母演化而来的。
( 3)四声中的平、上、入三声是模拟当时读佛经的三声而产生的, 新产生的四声学 说被沈约等人运用到“永明体”中。 ( 4) 最初的等韵图表出于佛家, 自唐后数代的等韵学家中有不少是佛教的出家人。 尽管在个别的问题上学术界仍有争议。但是我们看到, 汉字本身不是拼音文字,历 来存在读音难的问题, 而梵文拼音化的原理和方法,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汉语音韵 学的发展。
三、佛教对汉语句型的影响
佛经梵文的语法与汉语的语法有很大的差异。如梵文中有许多倒装, 并列,重复现象,这些现象在古汉语中则很少出现,但这些用法都通过 佛经的汉译传入中国并在汉语中应用。再如,长定语是佛教经文的特点 之一,经文汉译时仍保留着许多长定语放在其所修饰的词之后的句式, 这种出现较长定语的现象虽然被看成是一种翻译现象,但越来越多的中 国人开始接受它,并模仿使用这样的句子。在汉译佛经中,助词“于” 常被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如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中有“击于大法 鼓”、“供养于诸佛”这类的句子,而在先秦两汉的书籍中则从未有此 用法。此种用法后来传到中国的词语里,就出现了“取笑于我”、“打 骂于他”的说法。另外,魏晋之后汉语的句式也受佛经的影响而发生了 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是…”的句式逐渐代替了古汉语中的“…者,… 也”的句式。如《史记· 项羽本记》中有“项籍者,下相人也”这样的判 读句,而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却出现了以“是”为谓语的判 断句:“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翻译中被广泛应用, 产生了诸如������
灯( Neon Lam p)������ 等词。
基督教( Christianity������
) 、������
霓虹
( 4 ) 力求通俗的翻译原则。佛教因为要弘扬教义,因此在语言政策 上主张通俗、实用,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 ������ 佛( 还有他的继承
方语词树立了楷模,梁启超、鲁迅等人都主张翻译的通俗晓畅。
佛教作品的汉译在翻译方法上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五、佛教作品本身的语言学 意义
一些佛教作品本身就是重 要的语言学著作,如古代用 来解释佛经音义的《一切经 音义》、《续一切经音义》 等。中国古代的《一切经音 义》有两部,均成书于唐代。 一部是初唐僧人玄应所撰, 又称《玄应音义》,共25卷, 解释佛经音义,详注反切。 另一部为中唐僧人慧琳所撰, 又称《慧琳音义》或《大藏 音义》,100卷, 博引古代韵书、字书以解释 佛经的音义,并录玄应、慧 苑各家音义编纂而成。
人) 对语言的态度是讲求实效的, 抱着“实用主义” 的态度。他们
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宣传教义, 宏扬大法。谁听懂什么话, 就用什么 话向他宣传。因此, 佛经的译者在翻译时也多使用口语, 形象生动, 浅显易懂, 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 以至吕叔湘先生说: “白话的兴
起跟佛教大有关系。”同时, 佛典翻译的这一传统也为近代翻译西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其次,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 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 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最显著的一点是,产生 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 戒律 、 妄想 、 三生 等, 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最多的状况。 此外, 随着汉语中佛教词语的产生, 动宾式词: 结缘 、 忍辱 、 有情、主谓式词 如 缘起、自觉 、自在。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再次, 佛教的传入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 进程。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 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 佛经翻 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 如 如意 、 成就 、 慈善 等。以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 譬喻品》为例, 全文 7750 字, 其中双音节词就有约1500 个。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如 此之广, 无怪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 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都来自 佛教词汇、如果真要彻底抛弃佛教文化的话, 恐怕连话都说不周 全。”
辽朝也是一个十分崇尚 佛教的政权,辽僧人希麟 在慧琳《一切经音义》的 基础上撰成《续一切经 义》,共10 卷,可补《慧 琳音义》所未备。这些作 品对研究中国古音、词的 古义等具有重要意义。其 中《慧琳音义》在中国语 言学史上的地位尤为突出,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十 分重视,已出版研究专著 数部。
综上可见, 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是一个历 史的过程, 它是随着佛教的中国化进程逐步 展开和深入的。其影响深刻、广泛, 在今天 汉语的词汇、音韵、翻译方法上都留下了不 可磨灭的印记。
二、佛教在音韵方面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在音韵方面, 佛经所使用的梵文和汉语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宋人郑樵在
《通志· 六书略》中区分道:梵人长于音, 所得从闻入; 华人长于文, 所得从见入。 郑樵又在《通志· 七音略》中概括说: 释氏以参禅为大悟, 通音为小悟。可见音韵 学在佛教中所占有的地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 梵文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也被介 绍到中国来。至于汉语在音韵学的哪些具体问题上受到佛教的影响, 概括起来, 目前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论断: ( 1) 汉语可能是受梵文影响而创制了反切法。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 使外来语“ 汉化”的音译方法。比如, 在音节的处理上, 由于 梵文的音节一般比汉语多, 因此在翻译时常常会省掉原语的音节, 如������ “禅那” 到“ 禅” 、 “魔罗”到“魔”, 这种方法在现代 汉语吸收外来词时就常被运用, 如“ 逻辑克( log ic)”到“逻辑” 、 “罗曼蒂克”( romantic)到“浪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