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及例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整理北师大版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本章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知识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定义知识点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知识点4: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5: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各知识点分类讲解知识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注意:1、(1)方程中的元指的是未知数,即二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3)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都必须是等式. (三个条件完全满足的就是二元一次方程)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等于零,且两未知数的次数为1。
即若ax m +by n =c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 ≠0,b ≠0且m=1,n=1 例1:已知(a -2)x -by|a|-1=5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_,b =_____.例2:下列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 ①y x =-52,②14=-x ,③2=xy ,④3=+y x ,⑤22=-y x,⑥22=-+y x xy ,⑦71=+y x⑧y x 23+,⑨1=++c b a 【巩固练习】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y 2=0 B .2x+1y=1 C .3x —52y=6D .4xy=3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①方程组中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②方程组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
③方程组中每个方程均为整式方程. 例: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228423119 (237)54624x y x y a b x B C D x y b c y x x y +=+=-=⎧⎧=⎧⎧⎨⎨⎨⎨+=-==-=⎩⎩⎩⎩【巩固练习】1、 已知下列方程组:(1)32x y y =⎧⎨=-⎩,(2)324x y y z +=⎧⎨-=⎩,(3)1310x y x y ⎧+=⎪⎪⎨⎪-=⎪⎩,(4)30x y x y +=⎧⎨-=⎩, 其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个数为( )A .1B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典型例题
考点二 直角三角形的判别
例 2 如图 1-1,在正方形 ABCD 中,F 为 DC 的中点,E 为 BC 上一点,且 EC=14BC,请说明:AF⊥EF.
图 1-1
[解析] 要说明 AF⊥EF,可说明△AEF 是直角三角形,只要根 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明 AF2+EF2=AE2 就可以了.
解:连接 AE,设正方形边长为 a,则 DF=FC=a2,EC=a4.
找出格点C,使△ABC是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的直角三角形,这样
的点有____6____个.
图1-8 图1-9
[解析] 如图1-9,当∠A为直角时,满足面积为1的点是A1、 A2;当∠B为直角时,满足面积为1的点是B1、B2;当∠C为直角 时,满足面积为1的点是C、C1,所以满足条件的点共有6个.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 a=34,b=54,c=1,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吗?
图1-17
13.如图1-18,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三个正方形,已知中间 斜放置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则正放置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为( A )
图1-18
A.6 B.5 C. 6 D.36
14.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 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1_0_____.
6.B、C 是河岸边两点,A 为对岸岸上一点,测得∠ABC=45°, ∠ACB=45°,BC=50 m,则河宽 AD 为( )
B
A.25 2 m B.25 m
50 C. 3 3 m
D.25 3 m
图 1-10
7.如图1-11,已知△ABC中,∠C=90°,BA=15,AC=12,
以直角边BC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8_81_π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n 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2s 的计算公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其中,x 是1x ,2x ,…n x 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 倍.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A.0 B.2.5 C.3 D.5【答案与解析】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平均数(1+2+3+4+x)÷5=x,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x的值为0、2.5或5.故选C.【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举一反三:【变式】若数据3.2,3.4,3.2,x,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2;3.5;解:由题意3.43.5, 3.62xx+==,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2、(2016•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甲 91 80 78 乙 81 74 85 丙798390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4、(2015•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75808090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 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分).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85x x ==甲乙分,所以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③从方差来看,因为x x =甲乙,22s s <乙甲,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新北师大版_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分析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位置与坐标一、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重难点)1、行列定位法把平面分成若干个行列的组合,然后用行号和列号表示平面中点的位置,要准确表示平面中的位置,需要行号、列号两个独立的数据,缺一不可。
2、方位角加距离定位法此方法也叫极坐标定位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
在平面中确定位置时需要两个独立的数据:方位角、距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心位置的确定。
3、方格定位法在方格纸上,一点的位置由横向方格数和纵向方格数确定,记作(横向方个数,纵向方个数)。
需要两个数据确定物体位置。
4、区域定位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也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此方法简单明了,但不够准确。
A1区,D3区等。
5、经纬度定位法利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也同时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重点)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位置水平和垂直位置,规定水平轴向右和垂直轴向上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垂直数轴称为y轴或者纵轴,x 轴、y轴统称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系的原点。
两条数轴把平面划分为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余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叫做第二、第三、第四象限。
2、点的坐标表示(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
过点P 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都有唯一一对有序实数(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之,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都可以在平面上找到唯一一点与它对应。
3、特殊位置上点的坐标特点(难点)(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原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为0。
(2)余坐标轴平行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与x轴平行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与y轴平行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同。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
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零的作用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零的乘除法,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4.带括号的整数运算:正数和带括号的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5.整数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分数1.分数的概念: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相加减,不同分母化为通分后相加减。
3.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数相除等于分子乘以倒数。
4.带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5.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化为通分后相加减。
6.真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小数1.小数的概念: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竖式加减法,注意小数点的对齐和运算法则。
3.小数的乘法:先忽略小数点,数的乘积的小数位数等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小数的除法:先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计算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1.正比例关系的概念:一个变量的增大,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大。
2.例题解答:给出两个变量间的正比例关系,推算一个变量当另一个变量已知时的数值。
3.反比例关系的概念:一个变量的增大,另一个变量随之减小。
4.例题解答:给出两个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推算一个变量当另一个变量已知时的数值。
五、平方根和立方根1.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指能够使得该数的平方等于所求数的数值。
2.求解平方根的方法:完全平方数、近似计算。
3.平方根的应用:勾股定理。
4.立方根的概念:一个数的立方根是指能够使得该数的立方等于所求数的数值。
5.求解立方根的方法:近似计算。
6.立方根的应用。
六、代数式和方程式1.代数式的概念:由数、字母和常数通过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2.代数式的计算:合并同类项、求和差、分配律。
3.方程式的概念:等式的特殊形式,表示两个代数式或算式之间的平衡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及习题
cbaD CA B第一章 勾股定理学问点一:勾股定理定义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一个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量AB 的长发觉32+42及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对于随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特性质吗?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即:a 2+b 2=c 2)1.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给出证明)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学问点二:验证勾股定理学问点三: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例1。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证明:ACBD例2。
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证明:学问点四:勾股定理简洁应用 在Rt △ABC 中,∠C=90°(1) 已知:a=6, b=8,求c (2) 已知:b=5,c=13,求a学问点五:勾股定理逆定理假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c b a ,,,满意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别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找出最大边(如c )②计算2c 及22a b +,并验证是否相等。
若2c =22a 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若2c ≠22a b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1.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 △的是( ) A.a=7,b=24,c=25 B.a=7,b=24,c=24C.a=6,b=8,c=10D.a=3,b=4,c=52.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 3.已知0)10(862=-+-+-z y x ,则由此z y x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学问点六:勾股数bbba(1)满意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2)勾股数中各数的一样的整数倍,仍是勾股数,如3、4、5是勾股数,6、8、10也是勾股数.(3)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③8、15、17;④7、24、25; ⑤11、60、61;⑥9、40、41.1.设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 、b 、c 不行能的是( ).A.3,5,4B. 5,12,13C.2,3,4D.8,17,151.若线段a ,b ,c 组成Rt △,则它们的比可以是( )A.2∶3∶4B.3∶4∶6C.5∶12∶13D.4∶6∶7学问点七:确定最短路途1.一只长方体木箱如图所示,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3cm,有一只甲虫从A 动身,沿外表爬到C ',最近间隔 是多少?2.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 取3)是 .学问点八:逆定理推断垂直1.在△ABC 中,已知AB 2-BC 2=CA 2,则△ABC 的形态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对学问点九:勾股定理应用题1.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好玩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ABCD A 'B 'C 'D 'ABC5米3米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假设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2.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安排在楼梯外表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须要________米.3.一根直立的桅杆原长25m,折断后,桅杆的顶部落在离底部的5m处,则桅杆断后两局部各是多长?4.某中学八年级学生想知道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他们发觉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们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觉下端刚好触地面,你能帮他们把旗杆的高度和绳子的长度计算出来吗?综合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面几组数:①7,8,9;②12,9,15;③m 2 + n 2, m 2 – n 2, 2mn(m,n 均为正整数,m >n);④2a ,12+a ,22+a .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B.14C.7D.7或25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 4.△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a+b)(a-b)=c 2,则( )A.a 边的对角是直角B.b 边的对角是直角C.c 边的对角是直角D.是斜三角形5.以下列各组中的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①6、7、8,②8、15、17,③7、24、25,④12、35、37,⑤9、40、4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一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是直角三角形7.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意(a-b)(a 2+b 2-c 2)=0,则△ABC 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如图,∠C =∠B =90°,AB =5,BC =8,CD =11,则AD 的长为 ( )A 、10B 、11C 、12D 、139.如图、山坡AB 的高BC =5m ,程度间隔 AC =12m ,若在山坡上每隔0.65m 栽一棵茶树,则从上到下共 ( )A 、19棵B 、20棵C 、21棵D 、22棵10.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则2a +2b +2c 的值是 ( )A 、6B 、8C 、10D 、4 11.下列各组数据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A、9,12,15 B 、45,1,43 C 、0.2,0.3,0.4 D 、40,41,9 12.已知,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动身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动身向东南方向航行,分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二、填空题1.在Rt △ABC 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 ∶b=3∶4,c=10则S Rt △ABC =________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 、5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其周长为 cm .3.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用来证明 .4.如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A = B = .400225AB812255.在△ABC中,∠C=90°,若a=5,b=12,则c=.6.△ABC中,AB=AC=17cm,BC=16cm,则高AD= ,S△ABC = 。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知识点及习题
实数知识点一、【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即,当)0(2≥=a a x 时,我们称x 是a 的平方根,记做:)0(≥±=a a x 。
因此:1、当a=0时,它的平方根只有一个,也就是0本身;2、当a >0时,也就是a 为正数时,它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是互为相反数,通常记做:a x ±=。
3、当a <0时,也即a 为负数时,它不存在平方根。
例1.(1) 的平方是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 ; (2) 的平方根是它本身。
(3)若x 的平方根是±2,则x= ;的平方根是(4)当x 时,x 23-有意义。
(5)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是m 和m-4,则m 的值是多少?这个正数是多少? 知识点二、【算术平方根】:1、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特别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仍然为0。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具有双重非负性,即:)0(0≥≥a a 。
3、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关系: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正的一个值,它与它的相反数共同构成了平方根。
因此,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值,并且是非负数,它只表示为:a ;而平方根具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值,表示为:a ±。
例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的立方根是1±;B .24±=; (C )、81的平方根是3±; (D )、0没有平方根;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981±=B 、14.314.3-=-ππC 、3927-=-D 、235=-(3)2)3(-的算术平方根是 。
(4)若x x -+有意义,则=+1x ___________。
(5)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c b a 且b a ,满足0)4(32=-+-b a ,求c 的取值范围。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新北师大版本)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 2 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2 2 2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2 2 2直角三角形。
满足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如果 2x a,那么x 是a 的平方根,记作: a ;其中 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a≥0 时, a ≥0;当a <0时, a 无意义;②2a =a ;③ 2a a 。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若(2)性质:①33 a ;x a ,那么x 是a 的立方根,记作:33 a3 a ;② 3 a a;③ 3 a = 3 a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a a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a ≥0,b ≥0);(a ≥0,b >0)。
a b a bb b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相关知识。
2.点的坐标间的关系:如果点A、B横坐标相同,则AB ∥y 轴;如果点A、B 纵坐标相同,则AB∥x 轴。
3.将图形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 轴对称;将图形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 轴对称;将图形的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1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品4篇)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品4篇)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1)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3)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4)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平方根(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讲与练(北师大版)
专题2.1 平方根(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叫做的算术平方根(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被开方数.特别说明:0,≥0. 【知识点二】平方根的定义如果,那么叫做的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0)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是的算术平方根.【知识点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1)定义不同;(2)结果不同: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 (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特别说明:(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知识点四】平方根的性质【知识点五】平方根小数点位数移动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者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者x a 2x a =x a a a a a a 2x a =x a a a a 0)a ≥a 0||000aa a a a a >⎧⎪===⎨⎪-<⎩()20aa =≥向左移动1位..【典型例题】类型一、求一个数的平方根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69; (2)481; (3)0.09; (4)(﹣3)2. 【答案】(1)13; (2)29; (3)0.3; (4)3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 解:(1)∵132=169,∵169的算术平方根是13, 13; (2)∵(29)2=481, ∵481的算术平方根是29,29; (3)∵0.32=0.09,∵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3, =0.3; (4)∵32=9=(﹣3)2,∵(﹣3)2的算术平方根是3, 3.【点拨】此题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 0.64 (2) 4981【答案】(1) 0.8; (2)79【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1)因为0.82=0.64,所以0.64的算术平方根是0.8. (2)因为2749()981=,250=25= 2.5=0.25=所以4981的算术平方根是7979. 【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正数有一个正的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类型二、利用算术平方根非负性求解2.已知223y x x =-+--,求(x +y )2022的值 【答案】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2x =,计算出1x y +=-,从而计算出最终的答案.解:∵3y =∵2020x x -≥⎧⎨-≥⎩得22x x ≥⎧⎨≤⎩∵2x =∵33y ==- ∵202220222022()(23)(1)1x y +=-=-= ∵2022()1x y +=.【点拨】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幂运算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幂运算的相关知识.举一反三:【变式】 已知实数a 、b 、c |1|a +=(1) 求证:b c =;(2) 求a b c -++的平方根. 【答案】(1)见分析 (2)3±【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即可得证;(2)根据(1)的结论,以及非负数之和为0,求得,,a b c 的值,进而求得a b c -++的平方根.(1)证明:0≥0,0,0b c c b -≥-≥,b c ∴=;(2)解:|1|a +=b c =,10a -=,1,4a b ∴=-=, 4c b ∴==,1449a b c ∴-++=++=,9的平方根是3±.【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非负数之和为0,掌握非负数的性质以及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求算术平方根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3.已知21a-=3,3a﹣b+1的平方根是±4,c是113的整数部分,求a+b+2c 的平方根.【答案】±5【分析】分别根据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意义,无理数的估算求出a、b、c的值,即可求出a+b+2c的值,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即可求解.解:=3,∵2a﹣1=9,解得:a=5,∵3a﹣b+1的平方根是±4,∵15﹣b+1=16,解得:b=0,∵1011,∵c=10,∵a+b+2c=5+0+2×10=25,∵a+b+2c的平方根为±5.【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意义,无理数的估算,熟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意义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 b-1是400【答案】6a的值,进而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出b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a∵a=15,∵b-1是400的算术平方根,∵b-1=20,解得:b=21,6.【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估计无理数大小以及算术平方根,得出a 的值是解题关键.类型四、算术平方根相关规律问题4.先填写表,通过观察后再回答问题:(1)表格中x = ,y = ;(2)从表格中探究a∵ ;∵8.973=89.73,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b ,则b = ;(3)a 的大小.【答案】(1)0.1,10(2)∵31.6;∵100b m =(3)当0a =a =;当1a =a =;当01a <<a ;当1a >a 【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可得当a 扩大10010倍,∵≈3.16,即可求解;∵8.973=89.73,即可求解;(3)分四种情况:当0a =时,当1a =时,当01a <<时,当1a >时,即可求解.(1)解:根据题意得:0.1,10x y ====;(2)解:根据题意得:当a 扩大10010倍,,31.6;8.973=89.73, ∵100b m =;(3)当0a =0=a =;当1a =1=a =;当01a <<时,根据a a >;当1a >时,根据a a ;综上所述,当0a =a =;当1a =a ;当01a <<a >;当1a >时,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明确题意,准确得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 细心观察图,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221+=; 221+=;221+=;⋅⋅⋅⋅⋅⋅(1)请用含n (n 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交化规律:______;(2)观察总结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为:______;(3的长度;(4)若S 表示三角形面积,121OP P S S =△,232OP P S S =△,343OP P S S =△⋅⋅⋅,计算出222212310S S S S +++⋅⋅⋅+的值.【答案】(1)221+=;(2)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见分析;(4)554. 【分析】(1)观察已知各式,归纳总结规律即可得; (2)根据等式和图形即可得;(3)先作5OP 的垂线,再在垂线上截取561P P =,连接6OP ,可得6OP 出点7P ,连接7OP 即为所求;(4)先分别求出123,,S S S 的值,再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得出n S 的值,从而可得10S 的值,然后代入求和即可.解:(1)观察已知各式可得,各式的变化规律为221+=故答案为:221+=;(2)结合等式和图形可得,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为: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故答案为: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先作5OP 的垂线,再在垂线上截取561P P =,连接6OP ,即可得6OP 作点7P ,连接7OP ,则7OP 即为所求,如图所示:(4)121111122OP P S S==⨯⨯==2321122OP P S S ==⨯343112OP P S S==⨯归纳类推得:1112n n n OP P S S +==⨯当10n =时,101110112OP P S S==⨯=则222222221231010()2S S S S +++⋅⋅⋅+=++++ 123104444=++++123104++++=554=. 【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读懂题意,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类型五、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5.如图,用两个边长为18cm 的小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纸片,沿着大正方形纸片的边的方向截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能否使截得的长方形纸片的长是宽的2倍,且面积为230cm 请说明理由.【答案】不能,理由见分析【分析】根据拼图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计算长方形的长与宽进行验证即可.解:不能,∵2+2=36(cm 2),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6cm ,设截出的长方形的长为2b cm ,宽为b cm , ∵2b 2=30,∵b∵2b =6=,∵不能截得长宽之比为2:1,且面积为30cm 2的长方形纸片.【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应用,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 小强同学用两个小正方形纸片做拼、剪构造大正方形游戏:(他选用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S 、2S ).(1)如图1,121,1S S ==,拼成的大正方形1111D C B A 边长为___________; 如图2,121,4S S ==,拼成的大正方形2222A B C D 边长为___________; 如图3,121,16S S ==,拼成的大正方形3323A B C D 边长为___________.(2)若将(1)中的图3沿正方形3333A B C D 边的方向剪裁,能否剪出一个面积为14.52且长宽之比为4∵3的长方形?若能,求它的长、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2)不能用正方形3333A B C D 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理由见分析 【分析】(1)求出所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题意求出其长、宽,再根据算术平方根进行验证即可.(1)解:如图1,当S 1=1,S 2=1,拼成的大正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为1+1=2,因此其边如图2,当S 1=1,S 2=4,拼成的大正方形A 2B 2C 2D 2的面积为1+4=5如图3,当S 1=1,S 2=16,拼成的大正方形A 3B 3C 3D 3的面积为1+16=17,(2)解:不能,理由如下:设长方形的长为4x ,宽为3x ,则有4x •3x =14.52, 所以x 2=1.21, 即x =1.1(x >0),因此长方形的长为4x =4.4,宽为3x =3.3, 因为(4.4)2=19.36>17,所以不能用正方形A 3B 3C 3D 3剪出一个面积为14.52且长宽之比为4:3的长方形. 【点拨】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类型六、平方根概念的理解6.已知10﹣3a 的平方根是±1,a ﹣b +2的算术平方根是2,求3a +b 的值. 【答案】10【分析】利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得a 与b 的值,然后代入3a +b 即可. 解:∵10﹣3a 的平方根是±1,∵()21031a -=±, 解得,a =3,∵a ﹣b +2的算术平方根是 2, ∵222a b -+=, 解得,b =1,∵333110a b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 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不相等的平方根是6a +与29a -. (1)求a 的值及这个正数;(2)求关于x 的方程()2280ax --=的解. 【答案】(1)a =1,这个正数是49;(2)8x =± 【分析】(1)由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得到6a ++29a -=0,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将a =1代入方程,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到答案即可. 解:(1)由题意得6a ++29a -=0,解得a =1,∵这个正数是2(6)49a +=;(2)将a =1代入方程()2280ax --=,得2x -64=0, 解得8x =±.【点拨】此题考查正数平方根的性质,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方程,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七、求一个数的平方根7.先用平方根符号表示下列各数,再求值: (1)9(2)1625【答案】(1)记为3±(2)±记为45± 【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计算即可; (2)根据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计算即可.(1)解:原式=3=±(2)解:原式45=±【点拨】本题考查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一个数a 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a 的负平方根用“表示,根指数是2时,通常略去不写.如“根号a ”,“正、负根号a ”,掌握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 (2)64; (3)4964;(4)1.21.【答案】(1)±10(2)±8(3)78±(4)±1.1【分析】(1)根据2100±=(10)计算即可. (2)根据264±=(8)计算即可.(3)根据2749864±=()计算即可. (4)根据2 1.21±=( 1.1)计算即可.解:(1)∵2100±=(10),∵100的平方根是±10.(2)∵264±=(8),∵64的平方根是±8. (3)∵2749864±=() ∵4964的平方根是78±. (4)∵2 1.21±=( 1.1),∵1.21的平方根是±1.1.【点拨】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即如果2x a =(a 是非负数),则称x 是a 的平方根,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八、求代数式的平方根8.若2x +的算术平方根是3,求34+x 的平方根.【答案】5±【分析】根据2x +的算术平方根是3,求出x 的值后,代入34+x 中,再求34+x 的平方根.解:∵2x +的算术平方根是3,∵29x +=,∵7x =,∵3425x +=,∵34+x 的平方根为5±.【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数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算数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定义,易错点是容易把负的平方根丢掉.举一反三:【变式】k 是64的平方根,求m -n+k 的平方根.【答案】【分析】由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0可得:m+1=0,2-n -0,解得m=-1,n=2;由k 是64的方根,得出k=±8,再代入m 、n 、k 的值求得m -n+k 的值,求其平方根即可.解:0,又,∵m+1=0,2-n-0,∵m=-1,n=2,∵k是64的平方根,∵k=±8;当k=8时,m-n+k=-1-2+8=5,由m-n+k的平方根为当k=-8时,m-n+k=-1-2-8=-11,没有平方根;综合上述可得:m-n+k的平方根为【点拨】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和平方根的定义,解题关键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类型九、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求这个数9.一个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是3a﹣2与4﹣a,则x是多少?【答案】25【分析】直接利用平方根的性质求解.解:依题意得,3a﹣2+4﹣a=0,∵a=﹣1,∵3a﹣2=﹣5,∵x=25.【点拨】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熟练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一个正数x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分别是4a﹣1和4﹣a,求a和x的值.【答案】a和x的值分别为﹣1,25【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得到4a﹣1+(4﹣a)=0,求出a=﹣1,再根据x=(4a﹣1)2求出x即可.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4a﹣1+(4﹣a)=0,解得a=﹣1,∵x=(4a﹣1)2=(﹣5)2=25.答:a和x的值分别为﹣1,25.【点拨】此题考查了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求参数,正确掌握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十、利用平方根解方程10.阅读下列解答过程,在横线上填入恰当内容.解方程:(x-1)2=4解:∵(x-1)2=4(1)∵x-1=2(2)∵x=3(3)上述过程中有没有错误?若有,错在步骤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答案】(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见分析【分析】根据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可求解.解:上述过程中有错误,错在步骤(2),原因是: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正确的解答过程为:解:∵(x-1)2=4∵x-1=±2∵x=3或x=-1故答案为:(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点拨】本题考查了根据平方根解方程,掌握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求下列式子中的x:(1)25(x﹣35)2=49;(2)12(x+1)2=32.【答案】(1)x1=2,x2=45(2)x1=7,x2=﹣9【分析】(1)两边同时除以25,再开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再开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1)解:25(x﹣35)2=49,(x﹣35)2=4925,x﹣35=±75,x ﹣35=75或x ﹣35=﹣75, 解得:x 1=2,x 2=45-; (2)12(x +1)2=32,(x +1)2=32×2,(x +1)2=64,x +1=±8,x +1=8或x +1=﹣8,解得:x 1=7,x 2=﹣9.【点拨】此题考查了利用平方根定义解方程,正确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十一、平方根的应用11.如图∵所示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相等的四个小长方形,然后按图∵的方式拼成一个正方形.(1)图∵中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____(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2)直接写出22(),(),m n m n mn -+这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4)根据(3)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对于任意的有理数x 和y ,若9,18x y xy +==,求x y -的值.【答案】(1)m n -(2)2()m n -,2()4m n mn +-(3)22()()4m n m n mn -=+-(4)3±【分析】(1)利用小长方形的长减去宽即可得;(2)方法一:根据(1)的结论,直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方法二:利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3)根据(2)中方法一与方法二求出的面积相等即可得;(4)先利用(3)中的等式求出2()x y -的值,再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即可得.(1)解:由题意得:小长方形的长为m ,宽为n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为m n -,故答案为:m n -.(2)解:方法一:图∵中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为m n -,则其面积为2()m n -;方法二: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m n +,四个小长方形的长均为m ,宽均为n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m n mn +-,故答案为:2()m n -,2()4m n mn +-.(3)解:因为(2)中方法一与方法二求出的面积相等,所以22()()4m n m n mn -=+-.(4)解:9,18x y xy +==,222()()494189x y x y xy ∴-=+-=-⨯=,3x y ∴-=±.【点拨】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与图形面积、平方根的应用,结合图形,正确发现图∵中阴影面积的两种求解方法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 已知|2020|a a -=,求22020a -的值.【答案】2022【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确定a 的范围,进而化简绝对值,在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得代数式的值.解:∵20220a -≥,∵2022a ≥.∵20200a -<,∵原式化简为2020a a -+=,2020=,∵220222020a -=,故220202022a -=.【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化简绝对值,平方根的定义,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确定a 的范围化简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相结合
一. 不等关系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般地,用符号“<”(或“ ≥”), “>”(或“ ≤”)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非正数⇔ 大于等于0( ≥ 0) ⇔小于等于0( ≤ 0) ⇔0 和正数0 和负数⇔不小于0⇔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 .c 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a <bc c2.比较大小:(a、b 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 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 a=b ⇔ a-b=0 a<b ⇔ a-b<0(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作差即可)例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7a﹥4a B. a﹥-a C. a+1﹥a-1 D. a≤a2例若a﹥b,且a、b 同号,以下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有①a2﹥b2 ②a3<b3 ③1/a<1/b ④a/b﹥1A. 0B. 1C. 2D. 3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4.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b)①当a>0 时,解为x >b;②当a=0 时,且b<0,则x 取一切实数;当a=0 时,且b≥0,则a无解;③当a<0 时, 解为x <b ;a5.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①审: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②设: 设出适当的未知数;③列: 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⑤答: 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例不等式mx﹥n(m≠0)的解集是( )A.x﹥n/m B.当m﹥0 时,x﹥n/m,当m<0 时,x<-n/mC.x<n/m D.当m﹥0 时,x﹥n/m,当m<0 时,x<n/m例如果不等式(a+1) x﹥(a+1)的解集为x<1,则a 必须满足的的条件是:A. a<0B. a≤-1C. a﹥-1D. a<-1例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a-b)x+a-5b ﹥0 的解集为x<10/7,则ax+b﹥0 的解集为例若不等式组x﹥a 无解,则不等式组x﹥2-a 的解集是例水果店进了某中水果1t,进价是7 元/kg。
北师版数学八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常考题型 答案版
《勾股定理》【知识网络】【要点梳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a b c +=) 2.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c ; (2)验证:22a b +与2c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222a b c +=,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222a b c +>时,△ABC 是锐角三角形; 若222a b c +<时,△ABC 是钝角三角形. 4.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 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 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5、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常考题型】类型一、面积问题1.如图,∠ACB =90°,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1,S 2=3,则S 3为( )A .3B .4C .5D .9解析.如图,∠ACB =90°,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1,S 2=3,则S 3为( )A .3B .4C .5D .9【分析】先设Rt △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再分别用a 、b 、c 表示S 1、S 2、S 3的值,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S 3的值.【解答】解:设Rt △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 ∴S 1=a 2=1,S 2=b 2=3,S 3=c 2,∵△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即S1+S2=S3,∴S3=S1+S2=1+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熟知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C,如图所示:∵∠B=90°,∴△ABC为直角三角形,又∵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得:AC2=25,又∵CD=12,AD=13,∴AD2=132=169,CD2+AC2=122+52=144+25=169,∴CD2+AC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ACD=90°,则S四边形ABCD=S△ABC+S△ACD=AB•BC+AC•CD=×3×4+×5×12=36.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6.3、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答案与解析】解: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故152﹣x2=132﹣(14﹣x)2,解之得:x=9.∴AD=12.∴S△ABC=BC•AD=×14×12=84.4.(2014春•防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向B点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沿BC边向点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问过3秒时,△BPQ的面积为多少?【答案】解:设AB为3xcm,BC为4xcm,AC为5xcm,∵周长为36cm,AB+BC+AC=36cm,∴3x+4x+5x=36,得x=3,∴AB=9cm,BC=12cm,AC=15cm,∵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过3秒时,BP=9﹣3×1=6(cm),BQ=2×3=6(cm),∴S△PBQ=BP•BQ=×(9﹣3)×6=18(cm2).故过3秒时,△BPQ的面积为18cm2.5.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个单位.(1)在方格纸上,请你以线段AB为边画正方形并计算所画正方形的面积,解释你的计算方法;(2)请你在图上画出一个面积为5个单位的正方形.解析.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个单位.(1)在方格纸上,请你以线段AB为边画正方形并计算所画正方形的面积,解释你的计算方法;(2)请你在图上画出一个面积为5个单位的正方形.【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正方形ABCD如图所示.根据网格和勾股定理可知:AB2=22+62=40(个单位),∴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0个单位;(2)面积为5个单位的正方形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类型二、判断形状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4,AE=2,DF=1,请你判定△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BEF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正方形ABCD 中,AB=4,AE=2,DF=1, ∴∠A=∠C=∠D=90°,AB=AD=DC=BC=4,DE=4﹣2=2,CF=4﹣1=3,∵由勾股定理得:BE2=AB2+AE2=42+22=20,EF2=DE2+DF2=22+12=5,BF2=BC2+CF2=42+32=25, ∴BE2+EF2=BF2, ∴∠BEF=90°,即△BEF 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Δ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 +++=++,判断ΔAB C 的形状.【答案与解析】解:由222506810a b c a b c +++=++,得 : 2226981610250a a b b c c -++-++-+= ∴ 222(3)(4)(5)0a b c -+-+-=∵222(3)0(4)0(5)0a b c -≥-≥-≥,, ∴ 3,4, 5.a b c === ∵ 222345+=, ∴ 222a b c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类型三、最短路径问题1.【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AB 边上有一点E ,AE =3,EB =1,在AC 上有一点P ,使EP +BP 最短.求EP +BP 的最小值.【答案】解: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P =DP ,连接DE ,交AC 于P ,ED =EP +DP =EP +BP , 即最短距离EP +BP 也就是ED .∵ AE =3,EB =1,∴ AB =AE +EB =4,∴ AD =4,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3425ED AE AD =+=+= .∵ ED >0,∴ ED =5,∴ 最短距离EP +BP =5.2、如图所示,牧童在A 处放牛,其家在B 处,A 、B 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 =400米,BD =200米,CD =800米,牧童从A 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思路点拨】作点A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G ,连接GB ,交CD 于点E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应在E 处饮水,再根据对称性知GB 的长为所走的最短路程,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解决. 【答案与解析】解:作点A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G ,连接GB 交CD 于点E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知道在E 点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说明如下:在直线CD 上任意取一异于点E 的点I ,连接AI 、AE 、BE 、BI 、GI 、GE . ∵ 点G 、A 关于直线CD 对称,∴ AI =GI ,AE =GE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GI +BI >GB =AE +BE ,于是得证.最短路程为GB 的长,自点B 作CD 的垂线,自点G 作BD 的垂线交于点H ,在直角三角形GHB 中,∵ GH =CD =800,BH =BD +DH =BD +GC =BD +AC =200+400=600,∴ 由勾股定理得222228006001000000GB GH BH =+=+=. ∴ GB =1000,即最短路程为1000米.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9、3和1,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这只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 .6B .8C .9D .15【解答】解:将台阶展开,如图, 因为AC =3×3+1×3=12,BC =9, 所以AB 2=AC 2+BC 2=225, 所以AB =15,所以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为15. 答: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为1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用到台阶的平面展开图,只要根据题意判断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解答.4.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1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cm.A.9 B.10 C.18 D.20解析.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15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cm.A.9 B.10 C.18 D.20【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G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答】解:如图:将圆柱展开,EG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A关于EG的对称点A',连接A'B交EG于F,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BF的长,即AF+BF=A'B=15cm,延长BG,过A'作A'D⊥BG于D,∵AE=A'E=DG=4cm,∴BD=12cm,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D==9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18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5.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高为20cm,点B距离C点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分析】要求长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1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BD=CD+BC=10+5=15,AD=2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2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BD=CD+BC=20+5=25,AD=10,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后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3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AC=CD+AD=20+10=3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5<5,∴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键是将长方体侧面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类型4:折叠问题1.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OBC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使OB、OA分别落在x轴、y轴上,点C的坐标为(2,1),将△ABC沿AB翻折,使C点落在该坐标平面内的D点处,AD 交x轴于点E,则点D的坐标为.【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OB于H,∵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C的坐标为(2,1),∴OA=BC=1,AC=OB=2,∵将△ABC沿AB翻折,使C点落在该坐标平面内的D点处,∴AD=AC=2,BD=BC=1,在△AOE和△BDE中,,∴△AOE≌△BDE(AAS),∴AE=BE,OE=ED,设AE=BE=x,则OE=2﹣x,∵OA2+OE2=AE2,∴12+(2﹣x)2=x2,解得x=,∴BE=,DE=OE=,∵S△DEB=×DE×BD=×BE×DH,∴DH=,∴BH===,∴OH=,∴点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DH的长是本题的关键.2.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AB=8,点E为DC边上的一个动点,把△ADE沿AE 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D′刚好落在矩形ABCD的对称轴上时,则DE的长为或.【分析】过点D′作MN⊥AB于点N,MN交CD于点M,由矩形有两条对称轴可知要分两种情况考虑,根据对称轴的性质以及折叠的特性可找出各边的关系,在直角△EMD′与△AN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DM长度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D′作MN⊥AB于点N,MN交CD于点M,如图1所示.设DE=a,则D′E=a.∵矩形ABCD有两条对称轴,∴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DM=CM时,AN=DM=CD=AB=4,AD=AD′=5,由勾股定理可知:ND′==3,∴MD′=MN﹣ND′=AD﹣ND′=2,EM=DM﹣DE=4﹣a,∵ED′2=EM2+MD′2,即a2=(4﹣a)2+4,解得:a=;②当MD′=ND′时,MD′=ND′=MN=AD=,由勾股定理可知:AN==,∴EM=DM﹣DE=AN﹣DE=﹣a,∵ED′2=EM2+MD′2,即,解得:a=.综上知:DE=或.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了翻转变换、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关于DM长度的一元二次方程.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但在做题过程中容易丢失一种情况,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关键.类型5:实际应用1.古代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几何?如图,其大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该芦苇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则水深尺.【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EB′的长为10尺,则B′C=5尺,设出AB=AB′=x尺,表示出水深AC,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的方程的解即可得到芦苇的水深.【解答】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B′E=10尺,∴B′C=5尺,在Rt△AB′C中,52+(x﹣1)2=x2,解之得x=13,即水深12尺,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是解题关键.2.背景介绍: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精彩粉呈,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小试牛刀: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a,b,c.显然,∠DAB=∠B=90°,AC⊥DE,请用a,b,c分别表示出梯形ABCD、四边形AECD、△EBC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S梯形ABCD=a(a+b),S△EBC=b(a﹣b),S四边形AECD=c2,则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a(a+b)=b(a﹣b)+c2,经化简,可得到勾股定理.(提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知识运用:(1)如图2,铁路上A,B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40千米,C,D为两个村庄(看作两个点),AD⊥AB,BC⊥AB,垂足分别为A、B,AD=25千米,BC=16千米,则两个村庄的距离为41千米(直接填空);(2)在(1)的背景下,若AB=40千米,AD=24千米,BC=16千米,要在AB上建造一个供应站P,使得PC=PD,请用尺规作图在图3中作出P点的位置并求出AP的距离.(3)知识迁移: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与几何模型,求代数式+的最小值20(0<x<16).【分析】小试牛刀: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就可表示出.知识运用:(1)连接CD,作CE⊥AD于点E,根据AD⊥AB,BC⊥AB得到BC=AE,CE=AB,从而得到DE=AD﹣AE=24﹣16=8千米,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D两地之间的距离.(2)连接CD,作CD的垂直平分线角AB于P,P即为所求;设AP=x千米,则BP=(40﹣x)千米,分别在Rt△APD和Rt△BP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CP和PD,然后通过PC=PD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3)知识应用:根据轴对称﹣最短路线的求法即可求出【解答】解:小试牛刀:S梯形ABCD=a(a+b),S△EBC=b(a﹣b),S四边形AECD=c2,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a(a+b)=b(a﹣b)+c2,故答案为:a(a+b),b(a﹣b),c2,a(a+b)=b(a﹣b)+c2.知识运用:(1)如图2①,连接CD,作CE⊥AD于点E,∵AD⊥AB,BC⊥AB,∴BC=AE,CE=AB,∴DE=AD﹣AE=25﹣16=9千米,∴CD===41(千米),∴两个村庄相距41千米.故答案为:41.(2)如图2②所示:设AP=x千米,则BP=(40﹣x)千米,在Rt△ADP中,DP2=AP2+AD2=x2+242,在Rt△BPC中,CP2=BP2+BC2=(40﹣x)2+162,∵PC=PD,∴x2+242=(40﹣x)2+162,解得x=16,即AP=16千米.知识迁移:如图3,先作出点C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DF,过点F作EF⊥AD与E,即:DF就是代数式+的最小值.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线段AB上一点到点D,C的距离之和,而它的最小值就是点C的对称点F和点D的连线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它取最小值时的点,从而构造出了以AB为一条直角边,AD和BC的和为另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就是最小的值,∴代数式+的最小值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此题是四边形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以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证明勾股定理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面积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构造出直角三角形DEF是解本题的难点.3.随着疫情的持续,各地政府储存了充足的防疫物品.某防疫物品储藏室的截面是由如图所示的图形构成的,图形下面是长方形ABCD,上面是半圆形,其中AB=1.8m,BC=2m,一辆装满货物的运输车,其外形高2.3m,宽1.6m,它能通过储藏室的门吗?请说明理由.【分析】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答】解:能通过;理由:由题意得,运输车从中间过更容易通过储藏室,能通过的最大高度为EF的长度,如图,设点O为半圆的圆心,点P为运输车的外边沿,则OP=0.8m,OE=1m,∠OPE=90°,在Rt△OPE中,由勾股定理得,EP2=OE2﹣OP2=1﹣0.82=0.36,∴EP=0.6(m),∴EF=0.6+1.8=2.4(m),∵2.4>2.3,∴运输车通过储藏室的门.【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类型6:勾股定理的验证1.如图①是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李明将图①中的阴影部分拼成图②的形状,由图①和图②能验证的式子是()A.(a+b)2﹣(a﹣b)2=4ab B.(a﹣b)2+2ab=a2+b2C.(a+b)2﹣(a2+b2)=2ab D.(a+b)(a﹣b)=a2﹣b2【分析】用代数式分别表示图①、图②的阴影部分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①,S阴影=S大正方形﹣S小正方形=(a+b)2﹣(a2+b2),图②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a,2b,因此S阴影=S菱形=×2a×2b=2ab,所以有(a+b)2﹣(a2+b2)=2a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得出答案的关键.2.“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 B.6 C.4 D.3【分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及练习题
例3:一家商店要进行装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480元,问:(1)甲、乙两组工作一天,商店应各付多少元?(2)已知甲组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组单独做需24天完成,单独请哪组,商店所付费用最少?
练习: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住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作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若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9周完成,需工钱4.8万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的角度考虑,小明家应选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
商品销售利润问题:标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
增长率问题:
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原量×(1+增长率)=增长后的量;
原量×(1-减少率)=减少后的量.
例7:某工厂去年的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去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
练习:某城市现有人口42万,估计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1.1%,这样全市人口增加1%,求这个城市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5.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为射线,∠1比∠2的3倍少10°,设∠1,∠2的度数分别为 , ,那么下列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是( )
A. B. C. D.
6.若关于 , 的方程组 的解是 ,则 为( )
A.1 B.3 C.5 D.2
7.已知 与 是关于二元一次方程y=kx+b的解,则k,b的值分别是( )
例6: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2米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3个或衣袖5只. 现计划用132米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才能使做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讲解)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讲与练(北师大版)
专题3.3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确定点,以及由点的位置求出坐标;3.掌握点位置与其坐标的符号特征;3.由数轴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要点梳理】要点一、有序数对定义: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特别说明::有序,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如电影院的座位是8排9号,可以写成(8,9)的形式,而(9,8)则表示9排8号.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1.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特别说明::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2. 点的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记作:P(a,b),如图2.特别说明::(1)表示点的坐标时,约定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中间用“,”隔开.(2)点P(a,b)中,|a|表示点到y轴的距离;|b|表示点到x轴的距离.(3)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数对(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要点三、坐标平面1. 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下图.特别说明::(1)坐标轴x 轴与y 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按方位来说:第一象限在坐标平面的右上方,第二象限在左上方,第三象限在左下方,第四象限在右下方.2. 坐标平面的结构坐标平面内的点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x 轴,y 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这六个区域中,除了x 轴与y 轴有一个公共点(原点)外,其他区域之间均没有公共点.要点四、点坐标的特征1.各个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规律特别说明::(1)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个点,不在这四个象限内,就在坐标轴上.(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3)根据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可以判断点在坐标平面上的大概位置;反之,根据点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 ,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 ,-a).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要点五、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1.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1122(,),A B x y AB =点(x ,y )则2.中点坐标公式12121122(,),;22x x y y A B x y AB C y ++=点(x ,y )线段中点为(x,y ),则x= 【典型例题】类型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点的坐标(建系)1.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 4 ,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答案】A (0,,B (-2,0 ),C (2,0)解:如图,以边B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边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O =ABC 各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0,,B (-2,0 ),C (2,0).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点A 、B 、C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点A 的坐标为()0,2,点B 的坐标为()2,0,试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点C 的坐标.【答案】图见分析,()2,1C【分析】根据点的坐标建立坐标系,再确定坐标.解: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点C 的坐标为(2,1).【点拨】本题考查了坐标系及其点的坐标,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CDEF中,使点B、C -和(0,0)的坐标分别为(4,0)(1)请直接写出A,D,E,F的坐标;(2)求正方形CDEF的面积.【答案】(1)A(﹣6,3),D(2,1),E(1,3),F(﹣1,2)(2)5【分析】(1)先利用点B和点C的坐标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点的坐标的意义即可得到点A、D、E、F的坐标;(2)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1)解:如图所示:∴A(﹣6,3),D(2,1),E(1,3),F(﹣1,2).(2)解:∴ CD∴正方形CDEF的面积=5.【点拨】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利用点的坐标求线段长和判断线段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记住坐标系中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点到坐标轴的距离2.已知点(23,4)A a a -+在第一象限,且点A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求点A 的坐标.【答案】(11,11)【分析】直接利用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的符号关系,结合点A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得出横纵坐标相等,进而得出答案. 解:点(23,4)A a a -+在第一象限,点A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234a a ∴-=+,解得:7a =,故2327311a -=⨯-=,411a +=,则点A 的坐标为:(11,11).【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点A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得出横纵坐标相等,进而得出答案.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21,3)M m m --.(1)当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1时,求点M 的坐标;(2)当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2时,求点M 的坐标.【答案】(1)点M 的坐标是(1,2)-或(1,3)--;(2)点M 的坐标是(9,2)或(1,2)-【分析】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为其横坐标或纵坐标的绝对值求解即可.解:(1)|21|1m -=,211m ∴-=或211m -=-,解得1m =或0m =,∴点M 的坐标是(1,2)-或(1,3)--.(2)|3|2m -=,32m ∴-=或32m -=-,解得5m =或1m =,∴点M 的坐标是(9,2)或(1,2)-.【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求点的坐标,需注意多解问题,不要漏解.【变式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m -1,2m +3).(1) 当m 为何值时,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1?(2) 当m 为何值时,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2?【答案】(1)m =-1或m =-2.(2)m =3或m =-1.试题分析:(1)让纵坐标的绝对值为1列式求值即可;(2)让横坐标的绝对值为2列式求值即可.解:(1)∴|2m+3|=12m+3=1或2m+3=-1∴m=-1或m=-2;(2)∴|m -1|=2m -1=2或m -1=-2∴m=3或m=-1.考点:点的坐标.类型三、判断点所在的象限3.已知点(3,22)-+A a b ,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1) 求a ,b 的值;(2) 判断点(24,31)--B a b 、点(3,)-+C a b 所在的位置.【答案】(1)a =3,b =−1(2)B (2,−4)在第四象限;C (0,−1)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到x 轴的距离为1.【分析】(1)根据点A 为原点,则点A 的横纵坐标都为0,解答即可;(2)把a =3,b =−1分别代入B ,C 即可求解.(1)解:∴点A 为原点,∴a −3=0,2b +2=0,解得:a =3,b =−1;(2)解:把a =3,b =−1代入点B 得:2a −4=2×3−4=2,3b −1=3×(−1)−1=−4,∴B (2,−4)在第四象限;把a =3,b =−1代入点C 得:−a +3=−3+3=0,b =−1,∴C (0,−1)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到x 轴的距离为1.【点拨】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x 轴,y 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 ,b 都是实数,设点P (a ,b ),若满足3a =2b +5,则称点P 为“新奇点”.(1) 判断点A (3,2 )是否为“新奇点”,并说明理由;(2) 若点M (m -1,3m +2)是“新奇点”,请判断点M 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答案】(1)点A (3,2)是“新奇点”,理由见分析,(2)点M 在第三象限,理由见分析.【分析】(1)根据题目中“新奇点”的判断方法,将3a =,2b =,代入判断325a b =+,即可证明;(2)根据点()132M m m -+,是“新奇点”,可得()()312325m m -=++,求解代入得出4m =-,即可确定点的坐标,然后判断在哪个象限即可.(1)解:点()32A ,是“新奇点”,理由如下: 当A (3,2)时,3a =,2b =,∴39a =,259b +=,∴325a b =+.∴点()32A ,是“新奇点”; (3) 点M 在第三象限,理由如下:∴点()132M m m -+,是“新奇点”, ∴1a m =-,32b m =+,∴()()312325m m -=++,解得:4m =-,∴15m -=-,3210m +=-,∴点()5,10M --在第三象限.【点拨】题目主要考查求代数式的值及解一元一次方程,判定点所在象限,理解题中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2】在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1)和(-1,4),写出点C 、D 的坐标,并指出它们所在的象限.【分析】首先根据点A 、B 的坐标确定坐标原点和x 、y 轴的正方向,进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结合图形得出C 、D 两点的坐标,进而判断这两个点所在的象限.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得C (-1,-2)、D (2,1).由图可知,点C 在第三象限,点D 在第一象限.【点拨】本题考查了已知两点确定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根据两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已知点的象限求参数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 (a -2,2a +6),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值或取值范围.(1) 点M 在y 轴上;(2) 点M 在第二象限;(3) M 到x 轴的距离为2.【答案】(1)a =2(2)-3<a <2(3)a =–2或–4【分析】(1)点在y 轴上,该点的横坐标为0即可求解;(2)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即可求解;(3)根据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则该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2,据此计算即可.(1)解:由题意得,a ﹣2=0,解得a =2;(2)解:由20260a a -⎧⎨+⎩<>, 解得,﹣3<a <2;(3)解:由|2a +6|=2,解得a =–2或–4.【点拨】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点()39,210A m m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决问题:(1) 点A 在x 轴上,求m 的值;(2) 点A 在第四象限,且m 为整数,求点A 的坐标.【答案】(1)5m = (2)()3,2A -【分析】(1)根据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零,可得方程,解方程可得答案;(2)根据第四象限点的符号特征(),+-,列出不等式组求出m 的值,求出点A 坐标;(1)解:由2100m -=,得5m =;(2)∴点()39,210A m m --在第四象限,∴3902100m m ->⎧⎨-<⎩①②, 解不等式∴得3m >,解不等式∴得5m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35m <<,∴m 为整数,∴4m =,∴()3,2A -.【点拨】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中点的坐标,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零,各象限点的特征,解题关键是熟记点的特征.【变式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25,3A a a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点A 的坐标.(1) 点A 在过点()3,3-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2) 点A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3) 点A 在第二象限,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10.【答案】(1)()17,3--(2)()11,11(3)()9,1-【分析】(1)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点的纵坐标相同,即可求解;(2)根据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同,即可求解;(3)根据点A 在第二象限,可得25030a a -<⎧⎨+>⎩,再由点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10,可得52310a a -++=,即可求解.(1)解:∴点A 在过点()3,3-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33a +=-,解得:6a =-,∴2517,33a a -=-+=-,∴点A 的坐标为()17,3--;(2)解:∴点A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53a a -=+,解得:8a =,∴25311a a -=+=,∴点A 的坐标为()11,11;(3)解:∴点A 在第二象限,∴25030a a -<⎧⎨+>⎩,解得:532a -<<, ∴点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10,25310a a -++=,∴52310a a -++=,解得:2a =-,∴259,31a a -=-+=,∴点A 的坐标为()9,1-.【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及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的应用,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坐标系中描点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以下各组点描出来,并顺次连接各点.(0,-4),(3,-5),(6,0),(0,-1),(-6,0),(-3,-5),(0,-4).解:如图: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点A 、B 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2,0)-、(1)请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若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2)、(2,2)-,请描出C 、D 两点.C 、D 两点的坐标有什么异同?直线CD 与x 轴有什么关系?(3)若点(24,1)E m m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则m =___________,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___.【答案】(1)答案见分析 (2)答案见分析 (3)3;()10,2E【分析】(1)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即可建立坐标系;(2)直接描出C 、D 两点坐标即可,根据横、纵坐标即可找到规律;(3)根据直线CD 上点的坐标规律即可求出m .(1)解:如图所示,(2)解:C 、D 两点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 、D 两点横坐标不同,纵坐标相同;直线CD 与x 轴平行;(3)解:由(2)可知//CD x 轴,点(24,1)E m m +-为直线CD 上的一点,12m ∴-=,3m ∴=,2410m ∴+=,()10,2E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变式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4个点:A (0,2),B (-2,0),C (1,-1),D (3,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4个点;(2)顺次连接A 、B 、C 、D 组成四边形ABCD ,请用两种方法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见分析(2)8【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点的坐标;(2)根据ΔΔΔΔAEB BFC CGD DHA EFGH ABCD S S S S S S =----长方形四边形,ΔΔΔΔABP BCQ CDM ADN PQMN ABCD S S S S S S =++++正方形四边形求面积即可求解.(1)解:如图所示:点A 、B 、C 、D 为所描的点.(2)方法一:如图所示,作长方形EFGH :则有ΔΔΔΔAEB BFC CGD DHA EFGH ABCD S S S S S S =----长方形四边形111153221322132222=⨯-⨯⨯-⨯⨯-⨯⨯-⨯⨯ 8=方法二:如图所示,将四边形ABCD 分割为△ABP 、△BCQ 、△CMD 、△AND 和正方形PQMN ,则有ΔΔΔΔABP BCQ CDM ADN PQMN ABCD S S S S S S =++++正方形四边形11111221322132222=+⨯⨯+⨯⨯+⨯⨯+⨯⨯ 8=.【点拨】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六、坐标与图形6.如图,在长方形OABC 中,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a , 0),点C 的坐标为(0,b ),且a 、b 满足8a -+|b - 12|=0,点B 在第一象限内,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A →B →C →O 的路线移动.(1) 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当点 P 移动5秒时,点P 的坐标为(2) 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移动11秒时,求△OPB 的面积.(3) 在(2)的条件下,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OPQ 与△OPB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8,12),(8,2);(2)当点P 移动11秒时,△OPB 的面积为12;(3)(0,4)、(0,-4)、(2,0)、(-2,0).【分析】(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可得B 点坐标,再求出点P 移动5秒的路程,可得P 点坐标;(2)求出点P 的坐标,可得PB =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3)分情况讨论:∴当点Q 在y 轴上时,∴当点Q 在x 轴上时,分别根据S △OPQ =S △OPB列式求出OQ ,即可得到对应的点Q 的坐标.(1)解:120b -=,∴80a -=,120b -=,∴8a =,12b =,∴A (8,0),B (0,12),∴OA =BC =8,OC =AB =12,∴B (8,12),∴点P 移动5秒时,移动的路程为5×2=10,∴P (8,2),故答案为:(8,12),(8,2);(2)当点P 移动11秒时,移动的路程为:11×2=22,∴P (6,12),∴PB =8-6=2,∴S △OPB =1212122⨯⨯=; (3)分情况讨论:∴当点Q 在y 轴上时,∴点P 移动11秒时,P 点坐标为(6,12),S △OPB =12,∴由S △OPQ =S △OPB 得:16122OQ ⨯=,∴4OQ =,∴点Q 的坐标为:(0,4)或(0,-4);∴当点Q 在x 轴上时,∴点P 移动11秒时,P 点坐标为(6,12),S △OPB =12,∴由S △OPQ =S △OPB 得:112122OQ ⨯=,∴2OQ ,∴点Q 的坐标为:(2,0)或(-2,0),综上,点Q 坐标为:(0,4)或(0,-4)或(2,0)或(-2,0).【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坐标与图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长方形OABC 的顶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和点C 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a b ,且20a b -+=.(1) 求点B 的坐标;(2)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求OAD △的面积;【答案】(1 ) ()3,5B (2)154OAD S =△【分析】(1)由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质得2032190a b a b -+=⎧⎨+-=⎩,即可得出结论; (2)由矩形的性质得到90OAB ∠=︒,3OA = 5AB =,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1)解:∴20a b -+,∴2032190a b a b -+=⎧⎨+-=⎩ 解得35a b =⎧⎨=⎩, ∴()3,5B ;(2)解:()3,5B ,四边形OABC 是矩形,90OAB ︒∴∠=,3OA =,5AB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 ∴1522AD AB == , ∴15153224OAD S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有一张图纸被损坏,但上面有如图的两个标志点A (-3,1),B (-3,-3)可认,而主要建筑C (3,2)破损.(1) 建立直角坐标系;(2) 标出图中C 点的位置;(3) 求出线段AC 的长.【答案】(1)作图见分析;(2)作图见分析;.【分析】(1)以点A向右3个单位,向下1个单位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根据C(3,2)确定出点C的位置即可;(3)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线段AC的长.(1)解: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2)解:图中C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3)解:如下图,∴在Rt ∴ACF 中,∴AFC =90°,CF =1,F A =6,∴AC =【点拨】考查了确定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及勾股定理,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准确确定出坐标原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七、点坐标的规律7.如图,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已知点1(1,0)A ,2(1,1)A ,3(1,1)A -,4(1,1)A --,5(2,1)A -,6(2,2)A ,7(2,2)A -,8(2,2)--A ,…(1)将图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补画完整;(2)按此规律,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9A ,10A ;(3)按此规律,则点2022A 的坐标为 .【答案】(1)见分析(2)(3,2)-,(3,3)(3)(506,506)【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确定坐标轴即可;(2)根据图示及坐标系各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特点即可得出结果;(3)观察图象及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A 4n +2(n +1,n +1),再由2022=4×505+2,即可确定点的坐标.(1)解:根据题意补画得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根据图示坐标系各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特点可得:A 9(3,-2),A 10(3,3); (3)观察图形发现,下标为4n +2的点落在第一象限的对角线上,∴A 2(1,1), A 6(2,2),∴A 4n +2(n +1,n +1),∴2022=4×505+2,∴A 2022(506,506),故答案为:(506,506).【点拨】题目主要考查坐标系中点的特点,确定坐标系等,理解题意,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4A (______,______),8A (______,______);(2)写出点4n A 的坐标(n 是正整数)4n A (______,______);(3)求出2022A 的坐标.【答案】(1) 2,0,4,0(2) 2,0n (3) ()1011,1【分析】(1)观察图形,即可求解;(2)观察图形,由(1)发现规律,即可求解;(3)由(1)发现规律:44142(2,0),(2,1),(21,1)n n n A n A n A n +++,即可求解.解:(1)观察图形得∴12834567(0,1),(1,1),(1,0),(2,0),(2,1),(3,1),(3,0),(4,0)A A A A A A A A ,故答案为:2,0,4,0;(2)由(1)发现规律:4(2,0)n A n ,故答案为:2,0n ;(3)解:由(1)发现规律:44142(2,0),(2,1),(21,1)n n n A n A n A n +++,∴202245052=⨯+,∴2022A 的坐标为()20221011,1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读懂题意,准确找出点的坐标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2】如图,某小区绿化区的护栏是由两种大小不等的正方形间隔排列组成,将护栏的图案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A 的坐标为()2,2,2A 的坐标为()5,2.(1)3A 的坐标为______,n A 的坐标为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若护栏长为2020,则需要小正方形______个,大正方形______个.【答案】(1)(8,2);(3n ﹣1,2)(2)674;673【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与图形可知,大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由此可得规律:A 1,A 2,A 3,…,An 各点的纵坐标均为2,横坐标依次比前一个增加3,继而即可求解;(2)先求出一个小正方形与一个大正方形所构成的护栏长度,再计算2020包含多少这样的长度,进而便可求出结果.解:(1)∴A 1的坐标为(2,2)、A 2的坐标为(5,2),∴A 1,A 2,A 3,…,An 各点的纵坐标均为2,∴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1,A 2,A 3,…,An 各点的横坐标依次比前一个增加3,∴A 3(5+3,2),An (233...3++++,2),即A 3(8,2),An (3n ﹣1,2),故答案为(8,2);(3n ﹣1,2);(2)由已知可得,所有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之间的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小正方形边长,长度是1,∴一个小正方形与一个大正方形所构成的护栏长度:1+1+1=3,∴2020÷3=673…1,∴需要小正方形673+1=674(个),大正方形673个.故答案为:674;673.【点拨】本题是点的坐标的规律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精校版)(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册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 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1) 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 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 归纳起来有四类:➢开方开不尽的数, 如等;➢有特定意义的数, 如圆周率π, 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 如+8等;➢有特定结构的数, 如0。
1010010001…等;某些三角函数值, 如sin60o等1) 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 则有a+b=0, a=—b,反之亦成立。
绝对值:在数轴上, 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 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 则有ab=1, 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数轴:2)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 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 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并能灵活运用。
估算:1) 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 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2) 表示方法:记作“ ”, 读作根号a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6篇)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二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_二次根式的加减典型例题
二次根式的加减典型例题(一)知识要点:知识点1:同类二次根式(Ⅰ)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x x 25,2223-和和这样的二次根式都是同类二次根式。
(Ⅱ)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1)首先将不是最简形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
知识点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论依据是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它们的系数相加,根指数和被开方数都不变,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
知识点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合并的方法为系数相加,根式不变。
知识点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方法和顺序运算方法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以及与多项式乘法类似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知识点5: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与乘除法则的区别乘除法中,系数相乘,被开方数相乘,与两根式是否是同类根式无关,加减法中,系数相加,被开方数不变而且两根式须是同类最简根式。
【典型例题】例1. 下面各组里的二次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说说你的理由。
(1)23,22,2(2)232,18,8--(3),223(4)53,32,2解:(1)23,22,2是同类二次根式(2)∵232,2318,228--=-=∴是同类二次根式232,18,8--(3)223与不是同类二次根式(4)53,32,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例2. 计算(1)2332332+-+(2)10101540+- (3)4832714122+-解:(1)2332332+-+= 243)223()3332(+-=++-(2)10101540+-= 10251010105102=+⨯- (3)4832714122+-=3914031239434=+-注意:(3)中的39140不能写成39515例3. 计算(1)6)35278(⨯-(2))52)(103(-+解:(1)6)35278(⨯-=215346356278(-=⨯-⨯(2))52)(103(-+=52225525323--=-+- 例4. 计算(1))32)(32(-+ (2)2)533(+ (3)2)336(+解:(1))32)(32(-+=4-3=1(2)2)533(+=9+5185459518+=⨯+ (3)2)336(+=336633933636+=⨯++例5. 计算(1)a aa a 1246932-+ (a>0) (2))12()41(b b a b a a--+ (a>0,b>0)解:(1)原式=a a a a 3232=-+ (2)原式=()()a b a b +--212b a b a b a 321212+=+-+=例6. 若m n m n m ++--7)2(161和是同类根式,求m ,n 的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二次函数知识整理及基础训练(含答案)
第二章 二次函数知识整理及基础训练【知识整理】1. 定义:形如:c bx ax y ++=2(其中a,b,c 是常数,且a ≠0)的函数是二次函数。
2. 本质:二次函数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式表示的函数。
3. 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和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4. 二次项的系数a 对抛物线的影响:当 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当 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 越大开口越小, a 越小开口越大、综上所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和方向,即a 决定抛物线的形状。
5. 一次项的系数b 对抛物线的影响: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 轴; 当a,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当a,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的右边。
即“左同右异” 综上所述:a,b 决定抛物线的左右位置。
6. 常数项c 对抛物线的影响:当c>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 当c<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 当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综上所述:c 决定抛物线的上下位置。
7. 判别式⊿对抛物线的影响: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在x 轴上; 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
综上所述:⊿决定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个数。
8. 当 a>0且⊿<0时,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恒为正;当 a<0且⊿<0时,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恒为负。
9. 当x=0,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为c, 当x=1,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为c b a ++, 当x=-1,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为c b a+-,……10.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对称轴为直线abx 2-=,顶点坐标为⎪⎪⎭⎫ ⎝⎛--a b ac a b 44,2211.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如下三种形式:12. 当 a>0时,若a bx 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若a b x 2->,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 a<0时,若a bx 2-<,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若ab x 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AB E P DC F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命题(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2)公认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①.若a>b ,则ba 11 . ②.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一个角的邻补角大于这个角. ⑤.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2.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 )A.甲B. 乙C.丙D.丁知识点2:平行线(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2).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___. 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_.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__.典型练习:1、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2.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3、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 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4.如图,某湖上风景区有两个观望点A,C和两个度假村B,D.度假村D在C的正西方向,度假村B在C的南偏东30°方向,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距离都等于2km.(1)求道路CD与CB的夹角;(2)如果度假村D到C是直公路,长为1km,D到A是环湖路,度假村B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等于度假村D到两个观望点的总路程.求出环湖路的长;(3)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能够判定DC∥AB吗?若能,请写出判断过程;若不能,请你加上一个条件,判定DC∥AB.5.与平行线有关的探究题(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探究: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小明同学在研究∠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时,利用图1,过点P 作PQ∥BD,得出结论:∠APB=∠PAC+∠PBD.请你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PAC、∠APB、∠PBD三个角的数量关系;(2)当动点P落在第③、第○4部分时,在图3、图4中画出图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形加以证明.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2)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____________________.(3)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练习:1.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1)图(1)中是一个五角星,求∠A+∠B+∠C+∠D+∠E;(2)图(2)中的点A向下移到BE上时,五个角的和(即∠CAD+∠B+∠C+∠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把图(2)中的点C向上移到BD上时,如图(3)所示,五个角的和(即∠CAD+∠B+ ∠ACE+∠D+∠E)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 中,O 是∠AB C 与∠A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 =90°+21∠A,理由如下: ∵BO 和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1=21∠ABC ,∠2=21∠ACB ∴∠1+∠2=21(∠ABC+∠ACB)又∵∠ABC+∠ACB=180°—∠A∴∠1+∠2=21(180°—∠A )=90°—21∠A ∴∠BOC=180°—(∠1+∠2)=180°—(90°—21∠A ) ∴∠BOC=90°+21∠A 探究2:如图2,O 是∠ABC 与外角∠ACD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试分析∠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O 是外角∠DBC 与外角∠ECB 的平分线BO 和CO 的交点,则∠BOC 与∠A 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1.如上图,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对.2.如上右图,已知AB ∥CD ,∠1=100°,∠2=120°,则∠α=_____.3.如右图,DAE 是一条直线,DE ∥BC ,则∠BAC =_____.4.“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二、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内错角相等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三条直线相交 ,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3. 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B.对顶角相等;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如右图,已知∠1=∠B ,∠2=∠C ,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AD ∥BCB.∠B =∠CC.∠2+∠B =180°D.AB ∥CD5.如右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 )A.∠A+∠E+∠D=180°B.∠A-∠E+∠D=180°C.∠A+∠E-∠D=180°D.∠A+∠E+∠D=270°三、解答题1.如图,已知AB∥CD,∠B=65°,CM平分∠BCE,∠MCN=90°,求∠DCN的度数.2.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3.如图,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70°,∠B=38°,AE是∠BAC的平分线,AD⊥BC于D.(1)求∠DAE的度数;(2)判定AD是∠EAC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若∠C=α°,∠B=β°,试猜想∠DAE与∠C—∠B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E的度数.(∠C>∠B)4.如图,y轴的负半轴平分∠AOB,P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OA、OB 于点M、N.(1)如图1,MN⊥y轴吗?为什么?(2)如图2,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AB与y轴的交点处,其他条件都不变时,等式∠APM=(∠OBA﹣∠A)是否成立?为什么?(3)当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运动到图3处(Q为BA、NM的延长线的交点),其他条件都不变时,试问∠Q、∠OAB、∠OBA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若存在,请写出其关系式,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专题一 勾股定理(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基础篇一.勾股定理:如右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b , 斜边为 c ,则有a 2+ b 2=c 2 。
(一).勾股定理证明: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 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解:由面积相等得 4×21ab +(b -a )2=c 2, 化简可证a 2+ b 2=c 2(二).勾股数:具有a 2+ b 2=c 2 特性的正整数;例如:32+ 42=52所以3,4,5是勾股数.例1:在ABC 中,∠C=90°,若a 2+ b 2=c 2, (1)若a=3,b=4,则c=__ 5 _. (2)若a=6,c=10,则b=____8__.(3)若c=13,a :b=5:12,则a=__5 _,b=__ 12 _.例2:填入勾股数;(1)8、15、_17__;(2)3、4、__5___;(3)7、24、_25__;(4)6、8、_10__。
自测题:1、在Rt △ABC ,∠C=90°,a=8,b=15,则c= 17 。
2、在Rt △ABC ,∠C=90°,a=3,b=4,则c= 5 。
3、在Rt △ABC ,∠C=90°,c=10,a :b=3:4,则a= 6 ,b= 8 。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 三角形的三边a,b,c 满足a 2+ b 2=c 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较大边c 所对的角是直角.三.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例4:提高篇四.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4,X,则X 2=___7或25_____2.在△ABC 中,a 2+ b 2=25,a 2- b 2=7,又c=53.如右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64,49,则4.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m ,CD=3m ,∠ac A baCABBC DBE第8题图Dx 6 x8-x 4 6A BCD EF 810106X 8-X4 8-X BA155 CBC=12m 。
求这块地的面积。
解:s=12×5÷2=30(m 2) 30-6=24(m 2)5.如图在△ABC 中,∠ACB=90º, CD ⊥AB ,D 为垂足,AC=3cm,BC=4cm. 求 ① △ABC 的面积; ②斜边AB 的长; ③斜边AB 上的高CD 的长。
解:①s=4×3÷2=6(cm 2) ②AB=5cm ③CD=2.4cm专题二 勾股定理(方程思想解答折叠问题)一.方程思想: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例1:如右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垂直AB 于A ,CB 垂直AB 于B ,已知AD=15km ,BC=10km ,现在要在铁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建在距A 站多少千米处? 解:设AE=x,则EB=(25-X)由CE 2=EB 2+BC 2 得CE 2=DE 2=152+X 2 所以AE=10(KM )例2:如右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解:设CD=X, 方程为 X 2+42=(8-x)2X=3cm例3: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和EC 的长.解:设EC=X, 方程为 (8-x)2=X 2+42X=3cm所以 FC=4cm EC=3cm专题三 勾股定理(展开思想解答蚂蚁吃食问题)例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 cm ,宽为 10 cm ,高为20 cm ,点B 离点C 5 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B ,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解:如下图分析所示第一个图形的值为152+202=252 所以最短距离为25cmD AB C2010π例2: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取3)是(B )A.20cmB.10cmC.14cmD.无法确定专题四 实数分类题一.实数的分类(按定义分类)0⎧⎧⎧⎫⎪⎪⎪⎪⎨⎪⎪⎪⎪⎪⎪⎪⎨⎬⎩⎪⎪⎪⎪⎧⎨⎪⎪⎨⎪⎪⎪⎭⎩⎩⎪⎪⎧⎫⎪⎨⎬⎪⎭⎩⎩正整数整数负整数有理数有限循环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B 10 AE C2010⎧⎧⎧⎪⎪⎨⎨⎩⎪⎪⎪⎩⎪⎪⎨⎪⎧⎧⎪⎪⎨⎪⎨⎩⎪⎪⎪⎩⎩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实数正分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分数负无理数(按正负分类)2.相反数:b a ,互为相反数 0=+b a ;0的相反数是0;4.倒数:b a ,互为倒数 0;1=ab 没有倒数.例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2,3.0,10,1010010001.0,125,722,0,1223π---•-Λ有理数集合:{ •3.0 ,722, 3125- ,210-, 0 };无理数集合:{ 12- ,Λ1010010001.0 ,2π-}; 负实数集合:{ 3125- ,12- ,2π- }; 自测题:1.在-52,3π3.14,01,2中, 其中:整数有 ;无理数有 ; 有理数有 。
例22-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
例3:如图,数轴上与1,2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点B 关于A 点的对称点为C ,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求∣x -2∣+x2的值。
C A B0 x 1 2解:1-x=12-)0(>a 3.绝对值: =a a0 a -)0(=a )0(<a得 x=1-2+1 X=2-2 所以:∣x -2∣+x2 =23例4:.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等于1,求m m b a mcd-++)(的值。
解:由题意知 a+b=0 cd=1 m=±1当m=-1时,有m m b a m cd-++)(=-2 当m=1时, 有m m b a mcd-++)(=0 专题五 实数(平方根)一.定义:==x ,a x a x 记作的平方根叫做数则数若,2±a .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例如:9的平方根是 ±3 2.0的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着a 。
例如:4的平方根是 +25.(a )2=a (a ≥0)例1:填空题(1)121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2)(-41)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a -1与-a +2,则a =_________,这个正数是_________; (4)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5)9-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6)4的值等于_________,4的平方根为_________; (7)(-4)2的平方根是_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1)±112(2) 41 (3)-1 9 (4)5 (5)91 (6)2 ±2 (7)±4 4例2:已知(1-2a)2+2-b =0,求ab 的值。
= a 0a -)0(=a )0(<a)0(>a解:由题意知 a=21 ,b=2 所以 ab=21×2=1 二.学会分析a 在哪两个数的范围之内。
例3:确定13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解:因为 9〈13〈16 所以 9〈13〈16 即:3〈13〈4 例4:求下列各式中的X(1)9X 2=25 (2)(X+3)2-16=0解:x 2=925 解:(X+3)2=16X=±35x+3=±4当x+3=4时解x=1 当x+3=-4时解x=-7 提高篇:1.一个数X 的平方根是2a-3与5-a ,求a 的值和这个数。
2a-3)=-(5-a )所以a=-2, 这个数是49.2.,13=2,且ab 〉0,则a-b= 03.若5x+4的平方根是±1,则x= -354.△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且a ,b 满足1-a +b 2-4b+4=0 求c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 1-a +(b-2)2=0 所以 a=1,b=2而-a 〈b a + 解之得1〈C 〈3 5.已知(a+b-2)=45,求a+b 的算术平方根。
解:(a+b )2-4=45 (a+b )2=49所以 a+b 的算术平方根为9专题六 实数(立方根)定义:==x ,a x a x 记作的立方根叫做数则数若,33a .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例如:283=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例如:3273-=- 3.0的立方根就是0本身。
例如:003=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31000(2);37291000; (3) 364125-; (4)31;答案:(1)10 (2)910 (3) 45- (4) 1 例2:已知X-2的平方根是±2, 2X+Y+7的立方根是3,求X 2+Y 2的平方根。
解: X-2=4 X=62X+Y+7=27 Y=8所以X 2+Y 2=100 ,即求100的平方根为±10.例3:求下列各式中的X02783=+x()93313=-x解:8x 3=-27 解:(x-3)3=278273-=x x-3=3X=23- x=6提高篇例4:(1)3512的立方根是 2 。
(2)216的平方根是 ±2 。
(3)25的平方根是 5± 。
(4)(±4)2的算术平方根是 4 。
(5)213-的倒数是 72- 。
(6)2-的相反数是 2 。
例5:已知34)12(23=+-+-+-z y z x ,求的值。
333z yx ++解:x=64 y=5 z=3 所以 6333=++zyx例6:设x 、y 是有理数,并且满足等式2316232+=-+y y x ,求2x+y 的值。
解:由题意知1632=+y x 5±=x232=-y 3-=y所以2x+y 的值为7或-13专题七 实数(无理数计算)解题模板:(1)b c a b c b a )(+=+ 2122)57(2527=+=+例如:(2)a a a =⨯ 777=⨯例如: (3)ab a a ab a b ab 1=== 77177171=⨯=例如: (4)ab b a =⨯ bd c a d c b a )(⨯=⨯ 522045==⨯例如:(5))0a ()(2≥=条件a a)0a (≥条件a (6)=a2)0a (≤-条件a 基础题: 例1:化简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