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第三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 4、繁殖习性 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 滑,个体大于雄鳅。产卵期以5~7月最盛,最 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 以出膜。
16.14 胭脂鱼
• 1、形态特征
• 2、生态习性 胭脂鱼是一种温水性河川大型 鱼类,在自然条件下,胭脂鱼主要以动物性饵
料和水底泥中有机质为食,人工饲养条件下,
• 2、生态习性 温水性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 层。草食性,苗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藻
类,成鱼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在养殖条件
下,也食各种商品饲料。
• 3、生长速度 (参见第15章) • 4、繁殖习性 半漂浮性。 在有流水的湖泊或河流中产卵。 生殖季节4~8月,6月至7月为繁殖盛期。卵为
16.11 细鳞斜颌鲴
16.6 鲫鱼
• 1、形态特征
• 2、生态习性 生活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水 域中都能生活,从水温10到30度左右都能正常 摄食和消化食物。食性为杂食性和广食性亦食 人工饵料。 • 3、生长速度 (参见第15章)
• 繁殖习性 生殖时期最早在3~4月,水温达到 15℃时即可产卵,一直可持续到七月上旬。卵 呈粘性,常附着在水草枝叶或人工鱼巢上进行 发育。
16.3 鲢鱼
• 1、形态特征
• 2、生态习性 栖息在水体上层,食性以浮游 植物为主,浮游动物为辅。人工投喂的豆饼、 糠、麸等商品饲料。 • 3、生长速度 (参见第15章)
• 4、繁殖习性 雄鱼比雌鱼早一年成熟。亲鱼 多于4月下旬至6月,当水温达18℃以上,江水 上涨或流速加剧时,在有急流泡漩水的河段繁 殖,卵漂浮性。
• 1、形态特征
• 2、生态习性 泥鳅属底层小型鱼类,生长适 宜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
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
鱼类养殖生物学
4 我国的鱼类资源
我•国沿的鱼海类海资源水十分丰富。按地理分布可区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 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 沿海海水鱼类
4.1 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 我国内陆土著淡水鱼类共804种,分别隶属于13目39科 232属。其中鲤形目的种类为最多,有632种,分隶于6 科160属,占内陆水域土著鱼类总数的77 .2%。其次 为鲶形目鱼类共84种,分隶于8科23属,占总数的 10.4%。第三为鲈形目鱼类共56种,分隶于9科20属, 占总数的6.9%。 第四为鲑形目鱼类共22种,分隶 于5科14属,占总数的2 .7%。其余为鲟形目7种,分 别为2科3属;七鳃鳗目、鲱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 及合鳃目各有1科1属6种。
鱼类。我国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主要有:具体可分为溯河产
卵洄游鱼类和降河产卵洄游鱼类。
• 我国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主要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鲥 (Tenualosa reevesii)、刀鲚(C.nasus)、滩头雅罗 鱼(Leuciscus brandi)、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大银鱼(Prolosalanx hyalocranius)、 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 等。
2.鱼类分类学
• 即系统鱼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中的 位置,各种鱼类的特征及差别,掌握鉴定鱼类 的方法,研究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 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3.鱼类生态学研究
• 鱼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系统,研究鱼类的生活 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 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 料等)的关系。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养殖鱼类生物学备课讲稿
草屑在此起基质和培养基的作用,细菌等腐生 生物则起能量传递和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
草鱼能反复、多次利用其粪便(腐屑), 这不仅弥补了草鱼消化系统的缺陷,而且也 为其它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 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饵料。
(二)在养殖条件下的食性
1.人工投喂的饵料:如粉碎的饼渣类、米糠、
糟类、麦麸等农副产品下脚料。
2.腐屑: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碎屑。碎屑上附生
大量微型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 生动物等)。因此,碎屑实际上变成了有大量营养 价值高的腐屑。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型湖泊中,鲢、 鳙鱼肠内腐屑含量占50%~60%;在大量施有机肥料 的精养鱼池中,鲢、鳙鱼肠道内的腐屑含量占80%~ 90%。可见,由于腐屑食物链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鲢、
人工品种——通过人工有意识的人工选育 或杂交、筛先而成。如建鲤、荷沅鲤、湘云鲤、 颍鲤、异育银鲫、浦江一号(团头鲂)等。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少得可怜,与水产养 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异育银鲫是东北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 鲫(3n)与兴国红鲤的“杂交”品种。
方正鲫♀×兴国红鲤♂= 异育银鲫 虽是杂交,但精卵不结合,是异精雌核 发育,其子代遗传性状不分离,仍保持母本 性状。 这种异精雌核发育的鲫鱼称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生长比银鲫快1.35倍,比普通 鲫鱼快2-3倍。
鲢、鳙在同一水域中摄取的食物相对不同, 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滤食器官形态结构不同之故。
鳙鱼的鳃耙间距约为57μm~103μm,侧 突起间距为33μm~41μm;
鲢鱼的鳃耙间距为34μm~56μm,侧突起 间距为11μm~19μm。
养热带鱼的生物学知识
养热带鱼的生物学知识热带鱼是一类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鱼类,因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外观而备受人们喜爱。
养热带鱼是一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爱好,需要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养热带鱼所需的生物学知识。
1. 热带鱼的生态环境:热带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沼泽等水域中。
这些水域通常水温较高,植被丰富,水质清澈。
因此,在养热带鱼时,需要模拟它们的自然环境,提供适宜的水温、酸碱度和硬度,同时保持水质清洁。
2. 热带鱼的适宜水温:热带鱼对水温较为敏感,一般要求水温在24-28摄氏度之间。
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会对热带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养热带鱼时,需要使用恒温器或加热器来调节水温,并定期检测水温的稳定性。
3. 热带鱼的饲料:热带鱼是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物来源包括植物的藻类、浮游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在养热带鱼时,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如鱼粮、冷冻食物和活体食物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4. 热带鱼的行为特征:热带鱼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它们常常成群活动,并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性,如游泳、觅食、繁殖等。
在养热带鱼时,需要提供适宜的游泳空间和藏身之处,以满足它们的行为需求。
5. 热带鱼的繁殖:热带鱼的繁殖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水温、水质和饲料等。
有些热带鱼是卵生的,如孔雀鱼和剑尾鱼,它们会在特定的环境下产卵。
而有些热带鱼则是胎生的,如锦鲤和孔雀鱼等,它们会直接产下幼鱼。
在养殖热带鱼时,需要掌握其繁殖特点,并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以增加繁殖成功的几率。
6. 热带鱼的疾病防治:热带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如鳃丝虫病、白点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
养热带鱼需要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技巧。
只有了解热带鱼的生态环境、饲养要求和繁殖特点,才能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使热带鱼能够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对养热带鱼感兴趣的朋友们。
《池塘养鱼学》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 教学课件
3.卵巢的分期
I期:卵巢位于鳔膜上,呈透明淡肉色的 细线。 Ⅱ期:卵巢呈扁带状,肉眼看不出卵粒, 表面有微血管分布。 Ⅲ期:肉眼己能分辨卵粒,但无法分离, 卵黄开始沉积。
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出现粗血管,充满整 个腹腔,卵粒可分离。 V期:卵巢松软,血管膨胀,卵子排出透 明可粒粒离成游离卵,轻压鱼的腹部,可 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产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有白 浊的斑点,血管充血呈淤血状,紫咖啡色。
种类 统计尾数 平均产卵量 (万粒/kg体重)
备注
鲢
37
8.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鳙
35
7.5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草鱼 33
7.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青鱼 27
4.9
江苏、上海、福建
鲮
—
7.8
广西水产研究所
四、性腺发育与环境条件
1.温度:鱼类成熟期总热量基本一致,在适温 范围内,温度越高成熟期越早。且每种鱼产 卵温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温度是 亲鱼性腺发育和排卵产卵的关键性因素。
鳙鱼
雄鱼特征
雌鱼特征
1.胸鳍鳍条较粗大而狭长,自然张开呈尖刀形 2.在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良好时,胸鳍内侧导鳃盖等处 出现追星,用手抚摸有粗糙感觉 3.性成熟时轻压精巢部位有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1.胸鳍鳍条较细绳,自然张开略呈扇形 2.一般无追星,或在胸绪上有少量追星 3.腹部比雄体膨大而柔软,但比鲢、鳊 雄体一般较小
5. 水流:对溯河性和产半浮性卵的鱼类的性 腺发育和产卵十分重要。
6. 盐度:广盐性鱼类需要一定的盐度环境性 腺才能正常发育,成活率高;淡水养殖鱼类 在盐度(3以上)生长缓慢,性腺发育差。
《水产养殖概论》课程电子版.doc
《水产养殖概论》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12690课程中文名称:水产养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Fisheries Summary课程类型:学科选修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36 课外学时:0学分: 2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水产养殖概论》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重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育种方法、繁育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技术,使学生掌握水产动植物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和生产过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1.结合生物科学的学科特点,系统地讲解水产动植物的几种主要育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方法的操作原理并在相关的研究领域运用自如。
2.介绍主要水产动植物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使学生了解自然和养殖条件下动植物的习性(包括温度、光照、饵料、繁殖等)变化。
3.重点讲授各种经济水产动植物的繁育机理和苗种生产方法,使学生对苗种繁育过程的各项操作和硬件设施要求有所明晰。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成就及我国水产养殖的自然资源条件。
掌握水产养殖的重要养殖品种。
(二)水产养殖动物育种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育种的进展。
掌握水产动物育种中选择、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雌雄核发育、多倍体诱导、性别控制、细胞融合与核移植、转基因、种质资源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与人工繁殖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和技术。
(四)经济甲壳类的繁殖与养殖了解虾蟹类增殖、活运、保鲜及加工的一般技术。
掌握甲壳动物的生物学特征,甲壳动物的分类知识。
另一方面重点掌握十足类经济虾蟹的基础生物学,虾蟹类育苗与养成的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类的增殖、活运与加工等技术。
(五)经济贝类的繁殖与养殖了解国内外贝类增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养殖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掌握贝类的苗种生产和增养殖方法。
鱼类增养殖学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contents
目录
• 鱼类繁殖生物学基础 •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 鱼类繁殖与养殖的关系 •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鱼类繁殖生物学基础
鱼类繁殖生物学概述
鱼类繁殖生物学定义
研究鱼类的生殖、生长、发育、繁殖 行为以及繁殖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
亲鱼选择
选择健康、优良的亲鱼,进行 培育和驯化。
催产激素处理
使用催产激素处理亲鱼,使其 性腺成熟并释放卵子和精子。
孵化管理
对受精卵进行孵化管理,保证 孵化率和鱼苗质量。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实例
鲤鱼人工繁殖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 之一,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大 量繁殖鲤鱼苗,提高产量和品质 。
鲑鱼人工繁殖
率和孵化率。
04
CATALOGUE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概述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鱼类繁殖、生长 和养殖的学科,随着人们对水生生物 资源的需求增加,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日益明显。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 术创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旨在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 境和满足人类需求。
鲑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通过人 工繁殖技术可以模拟其自然繁殖 环境,提高鲑鱼的繁殖成功率。
03
CATALOGUE
鱼类繁殖与养殖的关系
殖业的基础
鱼类繁殖与养殖相互促进
繁殖是鱼类种群增长和扩大的源泉, 没有繁殖就无法进行养殖。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实现鱼类种 群的快速增长和品质改良,进而提高 养殖效益。
鱼类增养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鱼类增养殖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如基因编辑 、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鱼类生长速度、抗病 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 试验表明,草鱼能大量摄食腐屑(即草鱼粪便转 变成的腐屑),并能正常生长。
– 草鱼摄食草类,使之变为草屑,再变为腐屑,草屑在 此起基质和培养基的作用,细菌等腐生生物则起能量 传递和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
– 草鱼能反复、多次利用其粪便(实际是腐屑),弥补 了草鱼消化系统的缺陷
– 为其他草食性鱼类(鳊、鲂鱼)、滤食性鱼类(鲢、 鳙鱼)和杂食性鱼类(鲤、鲫鱼)提供了大量的优质 饵料。
(二)摄食过程
• 鲢、鳙滤取食物时,各鳃弧上的两列鳃耙 随口的活动不断张开和合拢,带有食物的 水流经鳃耙、侧突和鳃耙网时,水和较小 的物体从耙间隙顺利通过,从鳃孔排出; 不能通过耙间隙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 就被滤积在鳃耙沟中,在水流不断冲击和 腭褶波动的作用下向后方移动。到近咽喉 底时,鳃耙管壁肌肉收缩,从管中压出水 流把食物驱集一起而进入咽底。
– 3.以温带鱼类为主。 – 4.主要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
内陆水域常见和产量多的淡水主要经济鱼类
• 50余种 • 鲤、鲫、鲢、鳙、草鱼、青鱼、鳊、鲂、团头鲂、
广东鲂、翘嘴红鲌、蒙古红鲌、青梢红鲌、红鳍 鲌、铜鱼、圆口铜鱼、吻鮈、花鲋、唇鲋、鳡、 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银鲴、黄尾鲴、细鳞斜颌 鲴、鲮、华鲮、墨头鱼、鳤、鯮、刺鲃、白甲鱼、 岩原鲤、齐口裂腹鱼、青海湖裸鲤(湟鱼)、鳇、 史氏鲟、鲇、大口鲇、胡子鲇、黄颡鱼、长吻鮠、 斑鳠、鳜、黄鳝、乌鳢、泥鳅、太湖新银鱼等等
1781
695
每mm鳃弧平均鳃耙数
10.1~16.8
3.2~7.0
耙间距(μm) 鳃耙形态
33.75~56.25
57~103
鳃耙不游离,网板状,由 宽、窄鳃耙横连接形成的 内、外鳃耙网,呈多孔海 绵状筛板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一、引言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养殖的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饲料需求、繁殖特点等,希望能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二、三文鱼(Salmon)2.1 生长特性三文鱼是一种典型的远洋洄游鱼类,生长速度快,可以迅速在海洋中长大。
在养殖过程中,三文鱼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保证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
三文鱼对饲料的需求量较大,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2.3 繁殖特点三文鱼具有洄游繁殖的习性,需要在淡水和海水之间进行周期性的迁徙,这对养殖过程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养殖者需要合理控制水温和养殖环境,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三、鲈鱼(Seabass)3.1 生长特性鲈鱼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海水鱼类,生长速度适中,适合在淡水和海水养殖。
鲈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清洁的水体和充足的氧气。
鲈鱼喜食动物性饲料,有较高的蛋白质需求。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量可以提高鲈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3 繁殖特点鲈鱼为单性别鱼类,需要在养殖过程中进行人工控制和配对。
繁殖期较短,但需要注意保护和管理鱼苗,以确保繁殖的成功和成活率。
四、鲑鱼(Trout)4.1 生长特性鲑鱼是一种冷水鱼类,对水温要求较高。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温适宜、饲料充足,以保证鲑鱼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
鲑鱼喜食昆虫和鱼类,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需求。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3 繁殖特点鲑鱼具有较高的自然繁殖能力,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控制和辅助繁殖。
保持水质清洁、营养充足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关键。
五、结论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对养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养殖者需要充分了解每种鱼类的生长特点、饲料需求和繁殖特点,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提高养殖效益和产量。
希望本文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以上是关于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的介绍,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水产养殖学复习资料
水产养殖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产养殖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
池塘养鱼的阶段:鱼苗、鱼种、商品鱼的养殖、亲鱼的培育2、意义:提供大量的鲜鱼,补充海洋鱼类的不足鱼类 :1公斤需要20公斤草草食动物 : 1公斤需要40公斤草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养殖的发展和成就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共8年) 水产品总产量由44.8万吨上升到311.6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7.6万吨上升到68.7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8%。
第二阶段:徘徊阶段 1958—1979年(共22年)水产品总产量由281.1万吨升到430.5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63.8万吨上升到122.9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1.5%。
产量增幅小,海洋捕捞鱼货质量下降。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1980年以来(共24年)水产品总产量由449.7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4565.18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134.6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 2906.89万吨。
六、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加快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二) 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增加渔民收入(三)完善配套法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四)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五)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第一节、养殖鱼类的选择一、市场 :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鱼) 需求量大(如家鱼) 二、品质 :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三、生长 :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非鱼)四、食物链: 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草鱼)五、食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头鲂)六、苗种: 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七、习性: 对环境适应性(水质、抗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八、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第二节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鲮鱼、罗非鱼等海水方面:目前养殖面积还较少,其中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黄鳍鲷、大黄鱼、石斑鱼等均属特种水产养殖范畴第三节生物学特性一、草鱼1、生活习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游泳快。
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水产学概论(867)》考试大纲
洄游的基本概念;鱼类洄游的基本特征;标志放流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3、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域污染的影响;过度捕捞的影响;围垦的影响;濒危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
4、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人工放流。
第四章水产动物营养学
基本要求:了解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掌握五大营养物质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水产动物的饲料种类、特点,饵料系数。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水产学概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10小题,30分;
2、填空题:5小题,20分;
3、判断题:10小题,20分;
4、简答题:5小题,30分;
5、论述题:5小题,50分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第一章水质
基本要求:了解水产学中水质的定义、特点、性质,掌握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生态和水质指标;掌握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方法;了解水处理与水产养殖对象的关系。
1、蛋白质
分类;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3、脂类
分类;生理功能等。
4、维生素
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5、矿物质
矿物质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6、水产动物饲料
饲料种类、饲料评价。
第五章水产动物病害学
基本要求:了解水产动物的一般发病原因、病害类型、病害诊断及预防措施;掌握常见水产动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水产动物发病的主要因素。
2、病害类型: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疾病。
3、防治措施:常用病害防治方法,为什么“防重于治”。
4、防治方法: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特征及防治: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水霉病、烂尾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对虾白斑综合征、鱼类虹彩病毒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等。
鱼类的生物学
食物链与食性类型
肉食性鱼类
以其他鱼类、甲壳类、 软体动物等为食,具有 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捕
食能力。
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藻类等为 食,具有适应于研磨植 物纤维的特殊消化系统
。
杂食性鱼类
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动 物性食物,食性广泛,
适应性强。
滤食性鱼类
通过鳃耙等特殊结构过 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如鲢鱼、鳙鱼等。
繁殖与生长发育
繁殖
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等。大多数鱼类为卵生,雌鱼产卵后由雄鱼受精;部 分鱼类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幼鱼后产出;少数鱼类为胎生,幼鱼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产 出。
生长发育
鱼类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鱼类通过摄食、消化和吸收等过程获 取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同时,鱼类的生长还受到水温、溶氧量、光照和食 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神经系统
鱼类的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大脑负责感觉、运动和调节等高级功能;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周围神经则连接大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位。
感觉器官
鱼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侧线系统等。眼睛负责视觉感知;耳朵则感知声波和水流变化;侧线系统则通过感 知水压和振动来感知周围环境和猎物。
04
鱼类生态学
栖息环境与适应性
淡水鱼类
适应于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 环境,具有不同的体型和生理特 征来应对水流、水温、溶氧量等
变化。
海水鱼类
生活于广阔的海洋中,包括浅海、 深海、珊瑚礁等不同区域,具有适 应高盐度、高压等海洋环境的特殊 生理机制。
洄游鱼类
具有周期性迁徙行为,根据季节和 繁殖需求在不同水域之间移动,展 现出极高的环境适应性。
第一节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二、池塘主要养殖鱼类
• 3.鲢鱼
体胸白覆方食生节形鳍色盖,生 除有性性4长:较。着能正~幼活机成:长海有体咽速常5时在碎熟月可棉效侧喉度条摄水屑比,达状地扁齿件体取:和青产腹筛滤,平下浮上人鱼漂鳍膜取腹扁,游层工、浮起,浮面如当动投草性点形游正耙年物喂鱼卵,成生中,可外的早。鳞致物有鳃达,粉,小密。刀耙5以状长0易的刃细后~饵江脱滤状密则5料流落网腹,0以。域0,,棱鳃g浮3,背有。耙~游2部螺头之4植龄龄旋大青间物可,状, 灰有为达即的眼色骨主5可鳃稍,质0,0产耙低两连也~卵管,侧结摄1,5在口和物食0产鳃较腹,0卵g弓阔部其。季上,银外
• 外形:鲮鱼体较长,呈纺锤形,稍侧扁,腹部较圆,尾叉
深,头小吻钝。口小下位,上颌具须两对,背部青灰色, 腹部银白色,两侧胸鳍上方有8~15个鳞片具宝蓝色,连 成一块菱形彩斑。背鳍淡灰,其余各鳍的末端赭红。
• 食性:以藻类、有机碎屑、浮游生
物为食,也喜舐刮水底岩石上附着 物,池养条件下也可吃各种配合饲 料
• 是以鲤鲫移核鱼F2为父本,散鳞镜鲤为母本,经常规有性
杂交而成的子一代杂种。其父本鲤鲫移核鱼是将荷包红鲤 的囊胚细胞核移植到鲫鱼的去核卵内发育而成。
• 体灰黑色,全鳞形,杂食性,生长优势明显,每公顷套养
600~1000尾,群体平均每尾重可达1~1.5kg。
二、池塘主要养殖鱼类
• 细鳞鲤
• 是镜鲤和黑龙江野鲤杂交选育的一种优良品种。 • 体形高大,头部占身体的比例较小,背部肌肉很厚,生长
二、池塘主要养殖鱼类
• 8.团头鲂
• 又叫武昌鱼,原产于长江中游湖泊中。 • 外形:团头鲂头很小,身体又高又扁,背部是黑灰色,两
侧是灰白色略带点浅绿色,并有一道道黑灰色的条纹,腹 部是浅灰白色。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鱼的皮肤除局 部存在味觉器 官外,还具有 感觉芽、陷器、 侧线器官等感 觉器官,它们 具有触觉以及 感觉水温、水 流及测定方位 等功能。
(四)鱼类的内部构造
1.呼吸器官 2.消化系统 3.鳔 4.循环系统 5.排泄系统 6.生殖系统 7.骨骼、皮肤和肌肉 8.鱼体各部位及附属器官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头部 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骨后缘至 泄殖孔一段;泄殖孔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 鱼类的头部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 官。
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 侧线器官。
鳍 的 构 造
尾 鳍
鳍的作用:鱼在水中游动时,各鳍相互配合,保 持身体的平衡并起推进、刹制或转弯的作用。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一)鱼的体型
1.纺锤型(又称梭型) 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 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 游泳活动。
2.侧扁型
这种体形的鱼类,通 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 团头鲂(武昌鱼)等属此类型。
3.圆筒型(棍棒型)或蛇形 这种体形的鱼类多底栖,善穿洞或穴居生活。
五、洄游 鱼类在一定时间、季节里,集群由一处经一定的 途径有规律地游往另处的现象称为洄游。 洄游是因鱼类要寻找适宜的场所进行生殖、发育、 觅食、生长和越冬。淡水鱼类的洄游不如海水鱼 明显。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到生殖期时,会 从水流缓、水质肥、浮游生物和生水植物较多的 江河下游,集群溯河而上,洄游到中、上游产卵, 受精卵顺流而下,孵化成鱼苗。
(二)外形构造
关于鱼体外形各部的测量和附属器官的位置。 全长: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距离(A—I); 体长: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距离(A-H); 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J-K); 头长:从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距离(A-D); 吻长:从吻端至眼眶前缘的距离(A--B); 眼径:眼眶前缘至后缘的距离(B-C); 眼间距:左右两眼眶之间的直线距离; 尾柄长:从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垂直线的距离(G-H); 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L-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与品种的概念
种是相互之间可以繁殖的一群生物体。 两个物种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杂交,其后代没 有繁殖力。
亚种是在同一物种内,由于地理分布的 不同,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的类群。亚种之 间能互相配育,其后代有繁殖力。
品种是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具 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品种有四个特点: (1)必须有相似的群体形态特征; (2)必须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包括品质、产 量、产值或药用或观赏价值); (3)必须有稳定的遗传性状,通过繁殖能将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节、养殖鱼类的选择
确定养殖鱼类应根据如下标准: 1、市 场——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 鱼),需求量大(如家鱼);
2、品 质——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3、生 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 鳜鱼、罗非鱼);
4、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 草鱼);
5、食 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 鱼、团头鲂、鲢、鲤、鲫鱼);
从局部看,草鱼对草类的利用率很低,但草 类从草屑变为腐屑,从大型至小型、从沉性至悬 浮,经细菌反复多次利用,便把草屑中的能量逐 步转换到鱼体中。
草屑在此起基质和培养基的作用,细菌等腐生 生物则起能量传递和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
草鱼能反复、多次利用其粪便(腐屑), 这不仅弥补了草鱼消化系统的缺陷,而且也 为其它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 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饵料。
一般来说,除了食鱼的鳜鱼外,其他鱼 类对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及等均能驯化,这就 为人工饲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一、草鱼的食性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稚鱼 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喜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 轮叶黑藻等;成鱼喜食苦草、眼子菜、菹草等。
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草鱼除摄食水生植物外, 它们喜食禾本科、豆科等陆生植物;也喜食人工饵料, 如饼、糠、麸类。在饥饿的情况下,它能吞入小鱼。
食性指成鱼的食物组成。 鱼苗阶段食性都相似 ;仔鱼开始分化;到 稚鱼期食性差异明显,幼鱼阶段食性往往接近 成鱼。 不同的鱼类由于其取食器管构造不同,食性有 明显差异。鱼类食性主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等。 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 用好比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 游生物。
表1-1-1 草鱼摄食苦草后草粪碎屑 变成腐屑后蛋白质变化
性质
有机 物
碎 屑
腐
屑
状态
苦 草
草鱼 2 天后 4 天后 6 天后 8 天后 粪便 粪便 粪便 粪便 粪便
粗蛋白 13.41 10.39 16.70
含量 %
%
%
21.50% 20.76%
21.24 %
试验表明,草鱼能大量摄食腐屑(即草鱼粪 便转变成的腐屑),并能正常生长。
2.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
长春鳊等。它们均摄食大量水草或幼嫩陆草。
3.杂食性鱼类:如鲤、鲫鱼、鲮鱼、 尼罗罗非鱼等。
其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 物性成分。它们除了摄食螺蛳、河蚬、摇蚊幼 虫等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外,也摄食水草、丝 状藻类、水蚤、腐屑等。
4.肉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有凶猛捕食其他鱼类为 食的鱼类,如鳜鱼、鳡鱼、红鳍鲌、乌鳢、鳗 鲡、石斑鱼、真鲷、牙鲆等;也有性格温和, 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物的鱼类,如青鱼以螺蚬类 为食,黄颡鱼、江黄颡鱼、鲇鱼、长吻鮠摄食 大量水生昆虫、虾类、小杂鱼和其他底栖动物。
异育银鲫是东北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 鲫(3n)与兴国红鲤的“杂交”品种。
方正鲫♀×兴国红鲤♂= 异育银鲫 虽是杂交,但精卵不结合,是异精雌核 发育,其子代遗传性状不分离,仍保持母本 性状。 这种异精雌核发育的鲫鱼称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生长比银鲫快1.35倍,比普通 鲫鱼快2-3倍。
第三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
6、苗 种——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 (如家鱼;而鳗鲡至今未解决,黄鳝、石斑鱼 批量大繁殖困难);
7、习 性——对环境适应性(抗逆、抗 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
8、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 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 效益高)。
我国被选择作为养殖鱼类已达80多种,但 真正被广泛养殖的仅20多种。
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
(4)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群体。
品种包括:
自然品种——原始品种,地方品种,是育 种的原始材料。如龙池鲫鱼、东北银鲫、淇河 鲫、江西红鲤、黄河鲤、镜鲤、团头鲂等。
人工品种——通过人工有意识的人工选育 或杂交、筛先而成。如建鲤、荷沅鲤、湘云鲤、 颍鲤、异育银鲫、浦江一号(团头鲂)等。
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少得可怜,与水产养 殖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尽管草鱼的摄食量很大(食量可达体重 40%~70%),但它仅能消化利用被其咽喉齿 和角质垫所磨碎的植物细胞内的原生质。
单从上述现象孤立地分析,很难解释草鱼 单食草类,就有如此快的生长率?
草鱼粪便测定表明:草鱼粪便内的粗蛋白 含量明显下降。其粪便呈绿色,草屑的纤维清 晰可见,其中细胞组织含有的叶绿素十分明显。 草鱼粪便排入水中后,就大量附生细菌、原生 动物、后生动物,其细胞中的叶绿素随即被破 坏,呈黄色,碎屑变成了腐屑。腐屑中收于包 括了大量的菌体蛋白和浮游动物,其粗蛋白含 量反而比草碎和苦草高得多。
第二节 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
我国养殖历史悠久,经长期养殖实践, 从中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养殖鱼类,主要有:
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 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鲮鱼、罗非 鱼等。
海水方面:目前养殖面积还较少,其中牙鲆、 大菱鲆、真鲷、黑鲷、黄鳍鲷、大黄鱼、石斑 鱼等均属特种水产养殖范畴。
草鱼的摄食器官主要是它具有发达的咽喉齿,呈 锯齿状,左右咽齿交错相间排列。草类在咽喉齿与角 质垫之间被切割和压磨,成草屑后,进入消化道。
草鱼虽喜食草类,但它与其它草食性动物 不同,
1、没有一套食草动物专用的消化系统。
2、草鱼无胃、肠道也不很长。
3、在消化系统中至今还未发现消化纤维 素的酶。
4、草鱼粪便内含有大量未被消化的植物 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