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合集下载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上海海洋大学重要的特色课程之一,有着坚实的前期基础和良好的延承性,始终受到了校、院两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中国高校的鱼类增养殖学科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学院。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的发展前后经历3个阶段、4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课程。

本教材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目前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养殖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养殖,鱼类增殖和资源保护的理论与技术,介绍了各种类型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养殖用水和废水净化处理技术以及活鱼运输和鱼类安全越冬的方法,还对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衰退问题,自然水域合理放养的水产养殖容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教材融理论基础、应用技术、生产实践于一体,反映了国内外鱼类增养殖学科发展水平及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书主要供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还可以为水产增养殖生产管理及科学研究机构提供理论指导。

全书共分9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三章:养殖水域污染与控制
第四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第五章: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第六章:鱼类苗种培育
第七章:食用鱼养殖
第八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九章:活鱼运输和鱼类越冬。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2. 在国际上首先大规模将催产剂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鱼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

鱼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鱼类养殖的概念: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养殖方式:(1)精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大管理强度下的养殖方式(2)半精养:在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介于精养和粗养之间(3)粗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较少人力、物力,因而产量较低;一般不进行投饵、施肥,只进行放养或放流和一般看护、捕捞等基本管理三种3、池塘养鱼的地位:池塘养鱼是我国传统的养鱼方式,是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立足点:(1)池塘养鱼完整包括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亲鱼培育、获取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2)池塘养鱼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3)湖泊、海域的鱼类养殖所需的鱼种均由池塘养鱼提供(4)港塭养鱼等技术大多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上发展4、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5)科学的养殖管理(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我国鱼类资源:(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2)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3)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4)沿海海水鱼类(5)我国珍惜濒危水生野生动物2、养殖鱼类的选择:(1)所养鱼类以生产的整体效益(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创造条件(2)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快、食性广、鱼苗多、食物链短、适应性强(在生产上要考虑市场、温度、水体、饲料、混养可行性、实力等因素。

)3、食性:滤食性,鲢鱼、鳙鱼(取食方式:滤食,挖食,刮食,猎食,吞食)草食性,草鱼,团头鲂杂食性,鲤鱼,鲫鱼肉食性,青鱼,鲈鱼刮食性,鲮鱼,鲴科鱼类4、鱼类的生长分为体长和体重两个方面的生长,鱼只要活着,就在生长,只是咋生长速度上有差别。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当前位置:>教学内容>《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111学分5总学时90理论90实验/上机英文课程名Culture & Enhancement of Fish开课学院水产学院开课系养殖系修订时间2008年1月6日课程简介《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养成以及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鱼类的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活鱼运输;鱼类越冬。

课程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征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食用鱼饲养以及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从事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成、饲料的生产、科研或生产管理及相关的工作以及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工作。

树立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破除以水域、以水质咸淡划分养殖类别的旧概念建立鱼类养殖的完整体系强调鱼类养殖技术的共性兼顾不同水域环境的个性加强养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 响鱼 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 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鱼类池增养殖塘学——水知第识一温章 淡水状养殖况基础 适合温水性鱼类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 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 18℃才开始产卵。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
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 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知识趋向于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
和 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 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 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 象。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2)氧盈与氧债
知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
(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
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
(1)与温度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
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
(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 (3)搅拌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绪论

1985与1999淡水养殖面积、产量比较
面积:万公顷
总计
产量:万吨
池塘 湖泊
单产:公斤/公顷
水库 河沟
面 积
产 量 单 产
1985
1999 1985 1999 1985 1989
364.36
504.21 237.92 1421.97 653 2820
125.76
214.51 174.94 1019.58 1391 4753




3、1966~1981 徘徊期。文化大革命。 70年代开始港养鲻、梭鱼,70年代末80年代初, 开始海水网箱养殖(鲷)。 4、1982~ 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确立以养主的方针。 养殖方式、养殖种类不断增加,养殖面积不断扩 大,养殖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993年起,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超过捕捞。
虾蟹类 56.23


13.00
16.38 1424.40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变化



产业布局: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 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 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 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 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 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 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 养殖方式: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 养殖等发展迅速。
第三节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与成就




3.1 特色 (1)鱼类养殖业已是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 径。 养殖超过捕捞 (2)产量较高的养殖品种大多为食物链短、适 应性强、苗种易获得,饲料易解决的鱼类。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鱼类养殖的主体,以温水 草食性和杂食性鲤科鱼类为主。养殖成本低, 效益高。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鲂类有团头鲂、三角鲂、广东鲂和长体鲂等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隶属鲤 科、鳊亚科、鳊属。全国各地自然水域均有分 布。
泥鳅(Mi sgurnus anguill ica udatus),隶属 鳅科、泥鳅属。分布甚广,除西部高原区外,我星 自南到北各水系都有分布。
(九)鱼类的生殖洄游: 1.由外海向浅海、近岸的洄游 2.溯河生殖洄游:
(1)过河口性鱼类的溯河生殖洄游 (2)淡水鱼类的溯河生殖洄游 3.降海生殖洄游:
(1)过河口性鱼类的降海生殖洄游 (2)由江河游向河口、近海的降海洄游
六、鲤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罗非鱼是指丽鱼科、罗非鱼属(Tila pia)和口孵 属(Oreochromis)以及刷齿属(Sa—roth erodn) 的鱼类,3属鱼类有100种以上。
五、光照
1.光对鱼类的视觉器官 2.光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3.光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 4.光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5.肥度是什么
二、鱼类的栖息习性
1.中上层鱼类:
2.中下层鱼类
3.底层鱼类
三、鱼类的食性
1.鱼类食性的变化: ①.鱼类食性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年龄)产生变化 ②.食性的季节变化 ③.栖息场所不同引起的食性变化 2.鱼类的摄食方式 ①.滤食性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滤取水中的食物, 大多数以浮游生物为食。 ②.草食性鱼类用咽喉齿切断水革或陆生植物 ③.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
(二)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①.饵料 ②.温度 ③.光照 ④.化学因子 ⑤.水体的大小
五、鱼类繁殖习性
(一)鱼类的性别差异: 鱼类一般都足雌雄异体(gonochorism),在鲱、鳕、黄鲷、狭鳕等少数 鱼类中发现有雌雄同体(he rma phro diti sm)现象,甚至还有自体受精 能力。黄鳝、剑尾鱼、石斑鱼、某些鲷类等少数种类尚有性逆转现象, 即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表现为雌性(雄性),经第一次繁殖 后,性腺内部发生了改变,逐渐转变成雄性(雌性)鱼。 (二)鱼类的生殖方式: 1.卵生 2.卵胎生 3.胎生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
第一篇 总 论(基础篇)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第一节 养殖鱼类的选择
确定养殖鱼类应根据如下标准: 1 市 场——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鱼),需 求量大(如家鱼); 2 品 质——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3 生 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 非鱼); 4 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草鱼);
第三节 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
食性指成鱼的食物组成。 鱼苗阶段食性都相似 ;仔鱼开始分化;到稚鱼 期食性差异明显,幼鱼阶段食性往往接近成鱼。 不同的鱼类由于其取食器管构造不同,食性有明 显差异。鱼类食性主要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等。 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 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四)关于“食藻鱼”之说 由于鲢、鳙大量滤食浮游生物,特别是鲢经滤 食浮游植物为主,因此,有人将鲢鳙称为“食藻 鱼”。为此认为: 1、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加大鲢、鳙的放养量, 可净化水质? 2、湖泊网箱饲养鲢、鳙,不会污染水质? 3、富营养湖泊饲养“食藻鱼”,可降低水中藻 类密度? 这是当前水生生物学家、水产养殖专家在争论 的一件大事。
一、草鱼的食性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稚鱼
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喜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 轮叶黑藻等;成鱼喜食苦草、眼子菜、菹草等。
在人工投喂的条件下,草鱼除摄食水生植物外, 它们喜食禾本科、豆科等陆生植物;也喜食人工饵料, 如饼、糠、麸类。在饥饿的情况下,它能吞入小鱼。
草鱼的摄食器官主要是它具有发达的咽喉齿,呈 锯齿状,左右咽齿交错相间排列。草类在咽喉齿与角 质垫之间被切割和压磨,成草屑后,进入消化道。
试验表明,草鱼能大量摄食腐屑(即草鱼粪便 转变成的腐屑),并能正常生长。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鱼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科学的饲养 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保证鱼类的 健康养殖。
饲料的选择与饲喂方法
饲料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品牌,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并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鱼类生长环境及需求
了解鱼类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是成功养殖鱼类的关键。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 氧气等因素有不同的要求,合理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 生长。
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决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可 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鱼类病害防治
鱼类病害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 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鱼பைடு நூலகம்增养殖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鱼 类养殖方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推广。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者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和管理模式。
《鱼类增养殖学》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鱼类增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生长环境、品种选择、养 殖管理技术、饲养方法、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的学科,涵盖了鱼类生态学、 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和质量。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Ø 公元618-907年(唐),养殖青草鲢鳙,并逐步发展出混 养技术。
三、我国鱼类增养殖业 发展简史
《癸辛杂识》
Ø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 运输到各地,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 了。
Ø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 程:
Ø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 又有口圆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 其水之盈者”。
Ø (14)弹涂鱼科的大弹涂鱼; Ø (15)毒鲉科的鬼鲉; Ø (16)六线鱼科的大泷六线鱼; Ø (17)鲽科的石鲽; Ø (18)海龙科的三斑海马和大海马; Ø (19)军曹鱼科的军曹鱼; Ø (20)鲟科的中华鲟。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历史与发展
Ø 1957潮汕、捕获海马亲本,进行饲养繁殖试验首获成功。 Ø 1959-1960年海南岛大鳞鲻人工授精孵化育苗成功。 Ø 1960-1961年海南岛获得大鳞鲻育苗成功。 Ø 1981年深圳黄鳍鲷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棱鲻人工孵化育苗成功。 Ø 1983年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成功。 Ø 1985年平鲷人工催产、孵化和育苗试验成功。 Ø 1985年中华乌塘鳢人工繁殖成功。
Ø 鲇形目:鲇、胡子鲇、大口鲇、革胡子鲇、斑 点叉尾鱼回、黄颡鱼、长吻鮠等
(三)淡水养殖业主要养殖种类
Ø 鲈形目:鳜、鲈(条纹鲈、大口黑鲈)、 淡水白鲳、罗非鱼、乌鳢等
Ø 鲑形目:虹鳟、公鱼、银鱼 Ø 鲟形目:中华鲟、匙吻鲟、史氏鲟 Ø 其它:黄鳝、鳗鲡、鲥鱼
鱼类养殖基础理论 与技术的进步
Ø 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Ø 鱼苗、鱼种生物学培育技术 Ø 养殖池塘生态学与成鱼养殖技术 Ø 以网箱、网围、网栏为内容的“三网”养鱼技术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制作:程汉良 5/29
1.海洋渔业资、南海是西太平洋的陆 缘海,四大海域总面积473万km2,其中浅海滩涂水深 在15m以内的面积为1200万hm2,潮间带面积200万 hm2。大陆海岸线1.8万km,加上6500多个岛屿岸线 1.4万km,共3.2万多km。渔业水域和生物资源丰富, 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积为81.8万平方海里。 我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 种,重要的有:鱼类—带鱼、鲱、鲅、鳗、大黄鱼、 小黄鱼、鲆、鲽、鲳、鲷、鳕、马面鲀、沙丁鱼、 河鲀、鲨鱼等;软体动物—乌贼、鱿鱼、章鱼、鲍 鱼、扇贝等;虾蟹类—对虾、毛虾、龙虾、梭子蟹、 锯缘青蟹等;棘皮动物—刺参、梅花参、海胆等; 腔肠动物—海蜇;藻类—海带、紫菜等。
6/29
制作:程汉良
2.内陆渔业资源


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约1838万hm2。其中:江河面积 765万hm2,湖泊714万hm2,水库211万hm2,池塘148 万hm2。另外,全国还有水稻田2000万hm2。 我国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709个种和58个亚种。另外, 还有海淡水洄游性鱼类64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有50多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鳊、鲴、 鳡、鲶、鳜、鳢、长吻鮠、鲥、凤鲚、刀鲚、河鲀、 鳗鲡、中华鲟、大马哈鱼、滩头鱼、鲟、银鱼、梭鱼、 鲻、鲈、池沼公鱼、红点鲑、雅罗鱼、红鳍鲌、狗鱼、 哲罗鱼、细鳞鲑、长颌白鲑等。此外,还有中华绒螯 蟹、鳖以及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中的莲、藕、菱等均 可进行养殖。
自198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到200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达到4565.18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1212.84万吨(贝类), 内陆养殖1694.05万吨,海洋捕捞1433.49 万吨,内陆捕捞224.79万吨,远洋渔业产量 109.64万吨,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6.05 公斤,比世界人均水平约高4公斤。水产养 殖面积6814.64千公顷,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全社会渔业总产值为3109.93亿元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
海水鱼类增养殖需要注意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观赏鱼养殖与市场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主要满足人们观赏和休闲的需求,常见的观赏鱼有金鱼、锦鲤、热 带鱼等。观赏鱼养殖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
观赏鱼市场
观赏鱼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动下,观赏鱼市场发展迅 速。同时,观赏鱼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鱼类增养殖 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和种质退化等问题。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生物学基础
01
02
03
鱼类分类与种群
了解不同鱼类的分类、种 群分布和生态习性,为养 殖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生长与发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 养殖技术,解决水产养殖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意义
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渔业 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 物资源。
发展历程和现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传统养殖、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三个 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03
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 染。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提升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和品 牌建设,提升鱼类增养殖产业的竞争 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发展历程
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过程,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现状
目前,全球鱼类增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供应途径。同时,面临环境压力、病害防治等问题,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02
鱼类增养殖的基本原理
鱼类繁殖原理
鱼类繁殖方式
鱼类繁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 和胎生,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特
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鱼类增养殖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结构,提高水域生产力,维护生 态平衡。
传承渔业文化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鱼类增养殖的科技创新,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鱼类 增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水域生态安全。
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鱼类增养殖业与相关产业 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国际地位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鱼类捕捞,到人工繁殖,再到增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鱼类增
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环境友好型养殖
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 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鱼类增养殖学强学科建设和教育 普及,为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提供更 多优秀人才。
THANKS
鱼类生长环境对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健 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包括水温、水质 、食物供应等。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养殖鱼类生物学课件
饲料。
水质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水质 的稳定和良好状态,为养殖鱼 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日常管理
做好养殖池的清洁、消毒工作 ,及时处理残饵、粪便等废弃 物,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保证养殖鱼类的健
康生长。
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消毒、免疫接种 等,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02
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是识别鱼类品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身体长度、宽度、厚度、头型、鳍 型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品种的鱼类,并了解其适应环境和繁殖后代的能 力。
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
了解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有助于合理安排养殖环境和管理措 施。
鱼类增养殖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关注鱼类增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如新品种培育、养殖模式优化、智能化养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可持续发展
强调鱼类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平衡发展策略。
05
总结与展望
对鱼类增养殖学的总结
01
鱼类增养殖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野生捕捞到现代的养殖技术,鱼类增养殖学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疾病诊断
掌握常见的养殖鱼类疾 病症状和诊断方法,以
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药物治疗
选用合适的药物,按照 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的用 药,控制疾病的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寄生 虫等生物资源,对养殖 鱼类疾病进行生物防治

养殖鱼类的捕捞与运

水产增养殖学——绪论

水产增养殖学——绪论

我国水产品产量与结构分析
年 1980
1990
2000
2002
2009
产量 项目
万吨
万吨
+% 万 吨 +%
万吨
+%
万吨 +%
养 淡 水 90.2 445.9 394 1516.94 1581 1694.05 1778
海 水 44.4 162.4 266 1061.28 2290 1212.84 2631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1.5%。产量增幅小,海洋 捕捞鱼货质量下降。
•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共24 年) 水产品总产量由449.7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 4565.18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134.6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 2906.89万吨;200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达 到5120万吨,出口达107亿美元;2008年水产 品总产量约达到4890万吨。
殖 小 计 134.6 608.3 352 2578.22 1815 2906.89 2059 3635
6.5
捕 海 洋 281.8 550.9 96 1477.45 424 1433.49 498
淡 水 33.8 77.9
130 223.32 560 224.79 565
捞 小 计 315.6 628.8 99 1700.77 439 1658.28 425 1485
指 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9 水产品总 产量 (万吨) 3954.9 4077.0 4246.6 4419.9 4583.6 4747.5 5120 海水产品 2298.5 2332.8 2404.5 2465.9 2509.6 2550.9 淡水产品 1656.4 1744.2 1842.1 1954.0 2074.0 2196.6

鱼类增养殖学1-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1-绪论
102 12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
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 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 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 由池塘养殖供应。 102 13
102
35
2.改变了我们传统开发模式
贝类产量的统计原来是5斤算1斤, 因为壳很重,但是从1996年开始,我们 和世界接轨,FAO统计按1斤算1斤,这 样一下了就把产量提到很高了,而另一 方面藻类不计算水产品产量,因为藻类 是植物,这样以来海产品的产量一下子 就上来了,如果按原来的计算方法现在 海水养殖的产量只有25%,所以养殖仍 然是以淡水为主。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 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内陆水域水产 增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海水鱼类增养殖等学科 ——这种结构属行业带动学科,其弊病是自成体 系造成内容重复、繁琐,操作性强。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 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 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102 14 。
1.我们创造了世界渔业发展的最快发展速度
102
27
1.我们创造了世界渔业发展的最快发展速度
1980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大约500万t ,占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也就是 1/15,而2005年我国产量是5100万t, 占世界1/3,33%,这个速度是惊人的 ,你们书上也有这个表,在第4页,这 个数字你们不要看,主要看什么呢,看 养殖和捕捞的比例。1980年是30:70 ,到2004年养殖是65%,而捕捞占35% 。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绪论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5、科学的养殖管理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2、何谓综合养鱼?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2、食物链短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4、苗种容易获得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食性:草鱼,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青鱼,为肉食性鱼类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滤食器官鳊、鲂,均为草食性鱼类鲮,口下位繁殖习性:青草鲢鳙鲮均为敞水性产卵类型,它们不能在池塘等小水体自然界产卵。

鲤鲫不仅可在江河中产卵,也能在湖泊、水库,池塘等净水中产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 第三章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4
➢ 第四章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12
➢ 第六章 成鱼养殖
18
➢ 第五章 鱼类的苗种培育6
➢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8
➢ 第八章 活鱼运输
➢ 又作鱼池法,三尺大鲤,非近江湖,仓促难求。若养小鱼,积 年不大。欲令生大鱼法,要须截取薮泽陂湖饶大鱼处,近水际 土沙十数载,以布池底。二年之内,即生大鱼。盖由土中先有 大鱼子,得水即生也。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癸辛杂识》
➢ 960-1297(宋)长江、珠江捕捞草、青、鲢、鳙鱼苗运输到各地, 进行饲养,已很发达,饲养地区相当广了。
➢ 公元220年-618年(魏、晋、南北朝、隋),曹操《四时食制》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 郭璞《江赋》记载,“舳舻相属,万里连樯,溯洄沿流,或渔 或商”。
➢ 公元618-907年(唐),养殖青草鲢鳙,并逐步发展出混养技术。
鱼类增在湖为渔父 ,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 万家,累亿金,何术?”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 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 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 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 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 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九洲 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 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 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 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取钱, 五百二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秆也。”王乃于后苑治地, 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 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又易长也。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的内涵
➢ 淡水经济动物养殖业包括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 物,牛蛙、娃娃鱼等两栖动物,淡水虾、河蟹等节肢 动物,以及河蚌(育珠)等软体动物。
➢ 宋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 ,详细记载鱼苗运输过程:
➢ ①运苗用具。 “除备以竹丝编制、内糊漆纸容器外,又有口圆 底尖为罩篱之状覆之以布,纳器中。” 即“去其水之盈者”。
➢ ②“又择其稍大而黑鳞者则去之,不去则仿其伤众,故去之”清 除野杂鱼,否则它们会造成养殖鱼苗的死亡。
➢ ③开始时,“著水不多,但陆路而行,每遇陂塘,必汲新水,日 换数度”。
➢ 本课程指:海、淡水鱼类,龟、鳖等爬行动物,牛蛙、 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养殖。
➢ 经济动物养殖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 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措施,以提高鱼 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代表性著作
➢ 1965,钟麟,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 ➢ 1973,长江所,家鱼人工繁殖技术 ➢ 1980,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养殖学 ➢ 1981,雷慧僧,池塘养鱼学 ➢ 1992,张扬宗,中国池塘养鱼学 ➢ 1992,刘健康,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 ➢ 1992,刘 筠,中国鱼类繁殖生理学 ➢ 1996 ,史为良,内陆水域鱼类增殖学与养殖学
➢ ④途中,“终日奔驰,夜不得息,或欲少憩,则专以一人时加动 摇。”
➢ 《京口寻》记载,“鲻鱼头扁而骨软,惟喜食泥,色鲻黑故名”。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1368-1644(明)
➢ 黄省曾《养鱼经》云:“松之人于潮泥地凿池,仲春潮水中捕盈 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为池鱼之最。是食泥。与百药 无忌”。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 鱼类养殖是将鱼放人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繁 殖、生长,长大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 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 与海域等)原有渔业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种人 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该学科以研 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 础,以提供合适的养殖水域和工程设施为前提,在人 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 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