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_3_Assessing_Your_P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_3_Assessing_Your_P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探索———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3Assessing Your Progress”教学为例◎吴黎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下文简称新课标)》中提到,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为了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老师应从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语言知识以及文化意识出发,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创设主题语境,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新高考改革后的实施运用新教材教学的第一年,笔者有幸成为了教学参与者和体验者。

深感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如何有效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来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学双方的最大潜能,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本文的教学实践内容来自人教版教材第一册第3单元,本次实践课属于Assessing Your Progress板块,内容包括词汇、语法活动和调查报告活动,除了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做出了以下尝试:1.树立语境意识,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胡壮麟将语篇的语境分为三个层次(胡壮麟, 1994:181-188),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新课标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课的第一个词汇部分,笔者通过猜词游戏开始,用看图激发学生的与体育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并且导入到本单元相关重点词汇,让学生说出词汇以及相关的不同词性,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唤醒学生的词汇知识记忆后,笔者围绕主题创设了几个有语境的小片段,激活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选择符合语境的恰如其分的正确的词汇表达,接下来给出一段语篇,在语境下检测学生对重点词汇的实际运用和掌握情况,语篇内容概括了运动给年轻人生活带来的益处,是对单元话题的总结。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

新版课程方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要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这就为“大单元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尝试和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核心素养、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材、了解学习情境为基础,以大主题或大概念为导向,按照学习逻辑,以大任务为驱动,以大场景为创设,以大问题为聚焦,以思维迁移、评价反馈、作业设计、总结反思等为主线,对枣庄舞蹈培训各个班级进行结构化的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

它是系统的、相关的和进步的。

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为: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自然单元——依据现有教材单元+对语文、英语课标有明确阅读数量要求的,进行分解到单元落实!理科可以通过不同版本教材比较,为不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结合学校学情,进行适度整合设计与实施。

重组单元——学科内重组:以课标为依据,教材为蓝本,按学科大主(专题)题、大概念等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延伸高中,进行横向或纵向大单元设计与实施;同领域多学科重组:在同领域内,用一个大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便于关联与迁移(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超学科重组:为完成一个主题、项目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超出学科范畴,以小组任务突破、成果可显,迁移应用,更有利于核心素养培育。

大单元教学特点:“大”:它由众多任务、行为构成,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大问题、任务群为基本形式整合;它涉及一门或多门学科的众多知识;它任务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学习深度,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人数多,等等。

“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纯的“学习活动”;它要求“教学评合一”,教学、评价、作业等整合在一起;它混合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分析学习内容所包含的素养,明确素养要求。

真实的学习情境要与学生经验相联系,指向学生社会生活或未来生活;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包含生活情境、社会情境、职业情境等;适合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枣庄美术培训驱动低阶技能的学习与理解;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学生的成长;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设计探究新知

教学设计探究新知

教学设计探究新知针对教学设计探究新知的要求,我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使用中文回答。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规划和组织。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效果。

第三,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探究新知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验、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学设计的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

我们可以采用定期测试、作业评价、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思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探究新知需要教师提前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取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4篇)

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4篇)

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4篇)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通用4篇)新课改教学实践与探索心得体会篇1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

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想象。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4、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

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

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作用 其 物 m。 活动过程 分 为三个 部分 : U () 1 认识 并体验 生 活 中的超重 、 失重
在 切入课题 引起 学生 的兴趣 后 , 教师 就应 及
失重 环境下 科技上 能有 哪些 突破 ? 放 : 播 汽车 、 自 行车 及其它 一 些仪 器 的滚 动 轴 承 由于 摩擦 而 受 损, 飞机 由于机冀 太重 影 响飞行 的高度 与速 度等
经 圣 华
句 容 市 实 验 高 级 中学 , 苏 省 句 容 市 2 2 0 江 14 0
-_-_
_ - -
摘 要 : 变 学 习方 式 , 尚创 造 , 学 生在 学 习 中获 得 个 性 解放 。 我 国 当前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主 旋 律 。 真 的 转 崇 让 是 要
互 交流 , 总结 结 论 。 后 , 师 站 在体 重 计 上 , 最 教 让
( ) 力 目标 二 能
1培养学 生的探 究性学 习 、 、 合作 学习的能力 。
习为主线 , 以问题 解决 为突破 , 化 知识 的开 发 强
兴趣 。 者是这 样切 入 课 题 的 : 1 播 放“ 笔 () 神州 六
吸收 , 增强 学 生 的心 理体 验 和感 受 。 而且 追 求 教
学 内容 的展开 与学 生 心理 结 构 相 匹 配 的 同构 效 应, 更好地 把 握住 课 的设 计 精髓 。 一 架构 有 两 这 类 具体的设计 形式 。 第一类 是 问题递 进式 的教 学 设计, 即将某 个待解 决 的问题按 照所 需 的知识 转
通过对 现有 文献 的研 究 发现 , 新课程 的设 计 有 多种方 式 , 比如 , 是 以知 识 的 在 逻 辑 关 系 一
为 主线 : 是 以 问 题 解 决 为 主 线 ; 是 以 学 生 心 二 三

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

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

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探索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践行新课标课程理念,开展有效的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

二、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的原则1. 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应以实现新课标为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学生中心: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方法多样:教学设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

5. 评价多元:教学设计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还包括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评价。

三、跨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的实施1. 确定融合主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确定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融合主题。

2. 构建融合方案: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融合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

3. 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融合方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4. 开展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案例分析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为例。

该设计旨在通过整合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融合主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地理学科的地质、气象、生态等内容,化学学科的污染物性质及转化等内容,生物学科的生态平衡等内容进行融合设计。

2. 构建融合方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探索实践报告(3篇)

教学设计探索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将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对教学设计探索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 教学内容适宜: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既不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也不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3.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合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教学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探索实践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语文》课程中的《草原》一文时,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

(2)掌握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草原风光的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分析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草原》一文为例,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草原风光的技巧。

(3)拓展阅读:推荐与草原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草原风光的技巧。

(4)拓展阅读:推荐与草原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有效性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有效性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有效性探究冯福玲(新密市城关镇中心小学河南·郑州452370)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158-02摘要新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设计拘泥于课本,难以发挥主体作用的不足;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程式化对课堂教学灵活性和变通性的束缚,开始关注交互动态的真实的教学情景。

本文试图就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读,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性An Inquiry into the Effectiveness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FengFulingAbstractThenewcurriculumhasbrokenthetraditionalteachingdesign.Itisdifficulttoplaythemainroleoftheproblem.Thenewcurriculumhasbrokenthetraditionalteachingofflexibilityandversatilityofthebound.Underthenewcurriculumideathispaperattemptstoexplainhowtocarryouteffectiveteachingde-signforinterpretation,soas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teach-ingandtoenhancetheeffectivenessoflearning.Key wordsnewcurriculum;teachingdesign;effectiveness1引言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中越来越表现出与当代新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缺陷:教案设计过于工具化和技术化,教学过程只侧重于其程式性,教学“以本为本”,学生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喜好表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所应有的角色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极大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师生积极性的提高。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

能力要素 A1辨识记忆 A2概括关联 A3说明论证 B1分析解释 B2推论预测 B3简单设计
具体表现 能描述铁的物理性质;基于生活了解常见含铁物质;知道铁的主要化学性质。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提升对铁的性质的认识,初步建立铁的“价类”二维思维模型。
通过工业真实情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正确书写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提出制备铁的氢氧化物的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结论,提出新问题 ,再次设计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新方案。 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铁盐和亚铁盐可能具有的性质。
03
一、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学业质量----素养水平和质量描述
第 21 页
第 22 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元主题 课时主题
课时目标
学科素养
走近补铁 剂
寻找生命 中“补铁 剂”---铁合金、 铁、铁的 氧化物
探究“补 铁剂”的 性质--FeSO4、Fe (OH)2
第 15 页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目的---促进教学进阶,从知识解析到素养发展
形成能力态度
超越具体概念 转变偏差认识
•观念建构的教学 •概念转变的教学
获得知识结论
•知识解析的教学
碎片化——整体化、结构化 结论为本——思维外显 习题化——真实问题情景
大单元教学设计原理
---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
必修
1.让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将化学成果 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素养。 2.组装实验仪器,讨论实验原理,运用多种方式 收集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一、新课标中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

例如《课标》规定:“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另外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标》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

同时新课标将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

它包含了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标准的三大部分,这表明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一样,它不仅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对物理探究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了对物理实验的能力要求,新课标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以下要:二、探究实验课的教学1.实验教学的步骤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合作。

新课标下的科学课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标下的科学课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标下的科学课教学方法探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科学课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灌输知识,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掘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科学课教学方法。

一、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课的实践探究方法包括课堂实验、场地实验、田间调查、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等。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面对真实情境,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不断探索科学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对于化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特点的学习模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科技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研究,组织实验并分析结果,最终得出结论。

相比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生命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生物课题进行研究,如了解人体代谢物在体内的作用、影响生活的环保课题等。

这样的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

三、合作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合作互动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科学课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探究、合作设计等方式来实现,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开展一项物理实验,通过探究和讨论来了解物理环境的变化和规律性。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借鉴和切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四、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元评价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摘要】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改变学生被动的依赖教师的学习状态,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合作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方法上的交叉;感受和体验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

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人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努力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当地学生实际相结合,与课程改革要求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主要措施及体会如下:一、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

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

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

”“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

”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

“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

”“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

”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间的平等、民主、和谐。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是指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
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下面是一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1.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本次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习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设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2.教学内容选择:从教学模块单元中选择适当的内容,包括主题、概念、原理、案例等,确保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3.教学方法与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5.课堂组织与管理: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学习评价与反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如作业、测验、小组项目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7.教学反思与改进: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行教学改进,优化教学设计。

以上是一个一般性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步骤和要点。

具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教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个性化设计。

1。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共7篇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共7篇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共7篇在现代教育领域,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本文将提供七篇教学设计示例,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以下是七篇教学设计:篇一:《社会实践活动:探索社会的奥秘》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的不同方面,拓宽视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社会参与能力。

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题、调研社会问题、参与社区服务等。

篇二:《文学作品解读:探索内涵的奥秘》此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学生将深入探索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和艺术表达。

篇三:《实验探究: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发现》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在课堂上,学生将根据课题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篇四:《攀登高峰:体育运动的挑战与突破》此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生将克服自身困难,挑战自我,并在团队合作中取得突破。

篇五:《创意设计:艺术的无限可能》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

通过学习艺术元素和设计原理,学生将进行创意作品的制作,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篇六:《语言交际:沟通的艺术与技巧》此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将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

篇七:《信息素养:数字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搜索、数据分析和信息创作等活动,学生将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探究及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探究及探索

---------------------------------------------------------------最新资料推荐------------------------------------------------------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探究及探索1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探究及探索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有诸多的困难与偏差。

主要表现为教师欠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

教与学依然缺乏很自然、很随意的互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教师仍以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仍为知识的被动接受体,教师感觉课堂时间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感觉教材简单,题目难做,学习困难。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到底应如何教,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设计,是教学一线老师应深刻反思和努力钻研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吃透新课标要求新课标的新首先在于教学理念要新,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每一位教师;新课改的新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更新,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学习。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就是要突出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中感悟知识,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动手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2 二、教师急需充电,改变教学理念由于教师受长期1 / 4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策略不当,使新课标下的教学很难实施。

如新课程普遍存在课时紧的现象,为完成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往往对教材内容进行个人简单处理后直接把结论讲给学生,未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机会;教师往往自问自答,急于抛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探索的机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与提升,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创新探索(3篇)

教学实践创新探索(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创新探索。

一、创新教学理念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强化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关注课程改革动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1.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

2.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自主评价自主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新教学管理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秘无糖饮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秘无糖饮料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秘无糖饮料一、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这一变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学科的核心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特别是在无糖饮料日益普及的今天,将化学知识与无糖饮料的研发、生产、品质控制等方面相结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通过对无糖饮料的探秘,我们将化学知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旨在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分科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获得碎片化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

而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领域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跨学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通过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介绍无糖饮料的市场背景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无糖饮料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爆炸性增长。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型学习任务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型学习任务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型学习任务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案设计中,探究型学习任务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型学习任务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型学习任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探究型学习任务时,首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例如,在教授一门科学课程时,学习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型学习任务,如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验证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探究型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门文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个人物在小说中选择了某种行为?”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型学习任务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例如,在教授一门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这样的任务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探究型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媒体,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授一门艺术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艺术作品的视频,参观艺术展览,以及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和媒体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探索当代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的创新方法

探索当代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的创新方法

探索当代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的创新方法嘿,说实话探索当代教育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的创新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课程。

就好比我们要盖一座房子(课程),学生的兴趣就是那房子的地基。

我之前想讲历史课,要是按照老的教学法就干巴巴地说史实,我就寻思从学生都爱听的故事入手。

比如说讲三国那段历史,我知道男孩子大多喜欢里面的英雄和打仗那些事儿。

于是我一开始就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骑救主这样的精彩故事开讲,想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

这刚开始还不错,我觉得像找到了密码一样。

但是呢,我后面就犯了个错,光顾着讲故事,没把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层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啥的好好串起来讲。

这就好比光有一个好看的地基,但是上面的房子结构乱套了。

结果学生是听了个热闹,但是对真正的历史学习好像没太大进步。

这让我明白课程设计不是只抓兴趣就行,得把兴趣和教学目标牢牢结合起来。

后来啊,我还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法这个创新的教学法。

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这就像一群工人一起盖房子(完成学习任务)。

我给他们一个大的历史研究主题,像本地的历史变迁之类的。

我开始以为这会很顺利,谁知道啊,有的小组就出问题了,要么是有学生偷懒,要么是分工不明确,大家吵来吵去的。

我这才意识到,分组合作前,规则要定好。

我得告诉他们具体每个人要做什么,要怎么合作,还要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还有就是多媒体的利用,现在哪里都讲多媒体教学不是。

我想这个简单啊,就把内容做成PPT,然后里面插点视频图片啥的就好了呗。

我就这样给学生上了一堂课,结果发现我就跟个电影放映员一样,学生光顾着看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去了,没怎么跟着我的思路走。

后来我就知道了,多媒体得用得巧妙。

就像做菜放调料,适量而且要配合得正好才行。

我开始把多媒体资料和我讲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讲一个历史人物,我放个相关的纪录片片段,然后停下来分析讲解,这样就既能提起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新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几十年来,在中国学校一直沿用“告诉”教学。

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

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

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和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和研究的学习,特别是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有感触,先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对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教、用什么学所进行的策划。

其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

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等方式,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次,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性。

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且要促使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再次,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第一、要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环境的构建统一起来,使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形成有序运行的系统。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于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并重。

第二、教学设计应当坚持系统观,种种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及媒体等因素的配合与整合。

教师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审视整个教学
过程,同时考虑到各个因素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设计转向多位的立体设计,将设计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

第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3、教学设计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但不能将之作为主要目标。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观念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景。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为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条件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首先应当认真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方式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准备,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条件,以保证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动机、知识经验和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学习方式,能与课程的学习很好的匹配起来。

其次,应当将动力因素、智慧因素和策略因素统一起来,在强化认知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兴趣和学习效能感,使学科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再次,课堂学习中应当把学生的心理动力变化规律当作我们教学程序安排的一种重要参照。

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应做到教学方法向“开放式教学”转变;教学内容向联系实际方面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及实践等能力,让学生们真正身体力行地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还应注意使用各种媒体,特别是要注重自己的语言媒体,以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和激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我学习中的几点体会,不足之处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便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