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远志、石菖蒲治疗AD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远志、石菖蒲治疗AD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远志、石菖蒲治疗AD的实验研究进展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菖蒲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石菖蒲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石菖蒲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石菖蒲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普济方》菖蒲丸) 石菖蒲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石菖蒲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石菖蒲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石菖蒲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石菖蒲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石菖蒲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石菖蒲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原料:石菖蒲30克,猪心1个。 做法:猪心切片洗净,加水适量,把材料放入炖盅内隔水炖熟,加精盐调味,饮汤食猪心。 功效:猪心有安神静心的作用,此汤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者。

中医药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Th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of TCM TCM is a subject to study human physiology, path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t carries th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the disease. The origin of TCM theory comes from the summary of medicinal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1.Yinyang: Yinyang theory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ategory. yinyang is the summary of the interrelated things and phenomena. People use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yang to explain the movement of things. TCM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materia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2.The Five Elements: It refers to wood ,fire ,earth ,gold and water, the five kinds of substances and their movement. The five elements complies with the five zang –organs, namely: liver and wood, heart and fire, spleen and earth ,gold and lung water and kidney. 3. Qi-blood and fluid :Qi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constituting human life and maintaining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ody and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warming ,preventing and aeration气化. Blood is the basic material to constitute human life and maintain human activities and it has a high nutrition and owns the function of moistening. Fluid refers to the inner fluid and normal secretions of zang-organs and fu-organs. 4.zang-organs and fu-organs:It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five zang-organs, six fu-organs and the extraordinary fu-organs. 5.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经络:It is defined as the channel of body running qi and blood, it has the function to link up internality and externality. 6. Five movements and six climates 五运六气:It is the theor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hange of nature, astronomy,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which make a difference to human health. 7.The holism concept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organs and tissu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nature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The chang of nature will affect human body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8.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ianzheng” is to make clear the reason ,property,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and xie of the disease by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material ,symptom and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hich include looking, listening, asking and feeling. “Lunzhi” also named “shizhi”,is to make appropriate trea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result fr om “bianzheng.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medicine The ambiguity of expression: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s developing is

根及根茎类中药各科总结

各科性状总结

单子叶植物根的共性:一般具有初生木质部。由内至外排列:表皮、皮层(通常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中柱维管束。外皮层排列整齐,皮层细胞排列疏松, 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内皮层成环;维管束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髓部明显。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

根茎类中药显微鉴别

紫草素:紫草 棕色核块物:玄参、熟地棕色块:天南星、甘草、何首乌木质部束放射状排列:丹参木质部束点状排列:龙胆(“筋脉点”)木质部束V型:北沙参 导管切向排列,渐至中央呈单列:丹参 大小导管相间排列:前胡 木质部导管群与木纤维束相间排列:葛根、川木香、苍术 木质部纤维束与导管或筛管相间排列:川木香

韧皮部纤维束与筛管交替排列:黄芪 中柱韧皮部束及木质部束相间排列:多为单子叶植物。百部(19-27)、天冬(31-135)、麦冬(16-22)、温郁金(40-55)、黄丝郁金(22-29)、桂郁金(42-48)、绿丝郁金(64-72)含晶细胞:赤芍、白芍、牡丹皮 乳管群与筛管群交互排列:党参断续排列的石细胞环:巴戟天、天花粉皮层外侧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 皮部易剥落:茜草、巴戟天、白头翁、苦参、三七(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坚龙胆、丹参(老根) 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泽泻、川贝母金井玉栏:板蓝根、黄芪、桔梗 表皮细胞壁连珠状增厚:浙贝母(垂周壁)、泽泻(侧壁 含石细胞的药材:吴茱萸、厚朴、巴戟天、川木香、防己、防风、威灵仙,延胡索、辛夷、梔子、杞子、天花粉、升麻、黄苓、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北豆根、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麦冬、党参、玄参 草酸钙针晶:龙胆、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麦冬、山药、霍香。 草酸钙砂晶:牛膝、川牛膝、秦皮、钩藤、细辛、枸杞、地骨皮、洋金花、银柴胡。草酸钙方晶:地黄、甘草、厚朴、防己、黄柏、砂仁、商陆、山豆根、红花、苦参、补骨脂、麻黄、洋金花、大血藤、鸡血藤、石菖蒲、葛根、浙贝、北豆根、远志、苏木、降香 草酸钙簇晶:蓼大青叶、太子参、何首乌、大黄、小茴香、白芷、牡丹皮、白芍、赤芍、三七、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山楂、地榆、丁香、金银花、川芎、吴茱萸、通草、梔子。 草酸钙柱晶:射干、沉香、旋覆花 断面特点: ①断面角质样:牛膝(微呈角质样而油润)、川牛膝、太子参(烫制品)、附子、白芍、延胡索、百部、天冬、麦冬、莪术、姜黄、郁金、天麻、山慈菇、白及 ②断面纤维性:升麻、北豆根、苦参、葛根、甘草(略显纤维性、有粉性)、黄芪 (纤维性强,便显粉性)、藁本、北柴胡(片状纤维性)、石菖蒲、苏木(强纤维性)、 钩藤(皮部纤维性) ③断面粉性:狗脊、何首乌、太子参(生品)、川乌(粉质)、赤芍、防己、甘草(略显纤维性、有粉性)、黄芪(纤维性强,便显粉性)、人参、西洋参(略显粉性)、白芷、泽泻、 ④断面富粉性:粉葛、天花粉、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光山药 ⑤断面颗粒性:大黄、射干、 ⑥断面油润:当归、牛膝(微呈角质样而油润)

浅谈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

在多少,以中病为宜,故被称为小剂量源。 3 治病用药以益气补中升清为主 如他为治内伤特立补中益气汤。他说:“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其胃土耳”;在《立方本指》中说:“必加升麻、柴胡则加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汤液本草》柴胡引东垣说:“有热则引之,无热则不如,又能引胃气上升,升腾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可加之”;升麻引东垣说:“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于工作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确规定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说明中气壮元气足,诸邪解之,体 健而不衰。 从上述可见,李东垣是我国历史上对脾胃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而且是注意战争时期特殊疾病研究的少有的医学家。他研究脾胃不是单纯就脾胃的功能而言,而是从整体出发,创立了许多对全身有调节作用的方剂和大法,从而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病机学说和治则学说,对后世温补学派的大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实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收稿日期:2006201213; 修订日期:2006203227 浅谈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 文窑先 (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黄石 435000) 关键词:石菖蒲; 镇静抗惊; 开窍醒神; 益智健脑; 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20805(2006)0921814201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 corus tatarino w 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具芳香之气,行散之力较强,为宣气通窍之佳品,既能芳香化湿、醒脾健胃,又可化浊祛痰、开窍宁神,是芳香宁神,涤痰开窍之要药。临床广泛用于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中风失语、耳鸣、老年性痴呆等疑难病症。本文对石菖蒲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分析。1 镇静抗惊作用 石菖蒲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为中枢镇静抗惊作用[1]。石菖蒲水煎剂及去油水煎剂可明显降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并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挥发油的镇静作用更强。当剂量大于25mg/kg 时,即对中枢神经造成广泛抑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石菖蒲醇提取物对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有报道石菖蒲可能是通过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胺类、吲哚胺类)起到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33%的石菖蒲混悬液10mg ig30m in 后可使小鼠对戊四唑的惊厥率从93%降到60%。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可能是其抗惊的有效成分,90~150mg/kg 的α-细辛醚i p 能对抗小鼠的电惊厥,140mg/kg 则能完全对抗戊四唑引起的惊厥和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 )引起的惊厥大发作[2]。挥发油中另一主要成分反-4-丙烯基藜芦醚也有中枢抑制作用,50mg/kg iv 可引起家兔的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消失。小鼠自发活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抗回苏灵所致惊厥实验、抗缺氧及游泳实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石菖蒲总挥发油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主要部位,α-细辛醚及β-细辛醚是石菖蒲上述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用α-细辛醚治疗癫痫,有效率达83%。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有报道认为β-细辛醚为致癌物质,对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有损害作用,而α-细辛醚毒性较小,是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和癫痫的药物,其制剂已在临床上使用。曾用石菖蒲为主的汤剂治疗癫痫41例,结果17例完全控制,1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余13例也明显改善[3]。用近似方法治疗癫痫24例,显效1例,有效19例[4]。有人以石菖蒲为主治疗癫狂症310例,结果痊愈165例,好转129例[5]。乔氏也用类似方法治疗血虚痰扰精神分裂症338例,结果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98.8%[6]。对石菖蒲的体内过程研究显示该药口服肠胃吸收迅速(t l/2ka =0.08h )且完全(吸收率F =0.98),15m in 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血 浆蛋白结合率为61%,并迅速分布于肝、肾、胆汁、心、脑、肺、脾 等脏器;肝肾浓度接近血浆,其余依次递降。部分由胆汁排泄后,仍经肠肝循环再吸收,最后主要随小便排泄。小部分药物可被肝脏代谢,体内半衰期约3~4h,分布容积0.38L /kg [7]。由此可见,石菖蒲镇静抗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2 开窍醒神作用 中医学认为中风昏迷、癫狂等神志的改变,多为痰火扰心,痰蒙清窍,致心失所主,脑窍闭塞。其中痰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石菖蒲与麝香配伍,为化痰开窍药之首选。临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中风昏迷、癫痫、多寐、健忘、耳鸣等。石菖蒲芳香走窜、开窍醒神,广泛用于闭证神昏证的治疗,临床疗效十分确切。临床上用单味石菖蒲挥发油制成的注射液(0.5%总挥发油溶液)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有效率74.9%,能迅速消除意识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8]。以石菖蒲配伍的方剂更是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以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治验最多。有人用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制成针剂,治疗脑病43例次,取得显效、好转25例次的效果。用石菖蒲的复方煎剂治疗乙型脑炎昏迷25例,有效率为92%[9]。石菖蒲开窍醒神冲剂由石菖蒲等多味药组成,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取得良好疗效[10]。石菖蒲开窍醒神的作用尚未见动物实验研究报道。3 益智健脑作用 老年性痴呆是一类进行性精神功能衰退性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促智药的研究将成为近10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人对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统计的47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茯苓、地黄、甘草、陈皮、半夏、白术、党参和川芎。与石菖蒲配伍的复方制剂能提高大鼠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报道也不少。由何首乌、石菖蒲、葛根、银杏叶、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的益智Ⅰ号,25,50g/kg 灌服7d,能对抗东莨菪碱1mg/kg,40%乙醇10m l/kg 和亚硝酸钠120mg/kg 对记忆的破坏作用,且能提高正常大鼠的明暗辨别学习记忆获得和记忆巩固[11]。启智灵口服液由首乌、远志和石菖蒲等7味中药组成。实验证明,它能对抗樟柳碱引起的小鼠记忆障碍,提高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 )和多巴胺(DA )的含量,减少5-羟色胺(5-HT )、5-羟吲哚乙酸(5-H I A A )含量及增加脑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临床采用四七汤(制半夏、朱茯苓、石菖蒲、枳实、郁金)加喷水后治疗老年性痴呆,与对照组脑复新相比疗效显著,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合并痴呆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定志丸 ? 4181?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9期L I SH I ZHEN MED I C I N E AND MATER I A MED I CA RESEARCH 2006VOL.17NO.9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中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中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远志大家应该听说过是一种中药,而且大部分会分布着东北和华北地区比较多见,远志还是一种草本的植物。他对于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功效,不仅能够祛痰消肿还能够对健忘失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对于女性的子宫还有一种兴奋的作用。具体中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简介都有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远志的功效: 1.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惊悸。远志主入心肾,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之佳品。治失眠健忘,常与人参、石菖蒲配伍,如不忘散。治惊悸,常与朱砂、龙齿等同用,如远志丸。 2.祛痰开窍,用于咳嗽痰多及痰阻心窍之神志恍惚、惊痫发狂。远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治咳嗽痰多,难咯出者,每与杏仁、桔梗、甘草同用。治痰阻心窍之精神错乱、惊痫等证,常与石草蒲、郁金、白矾等同用。临床用治痴呆有一定效果。 3.消痈肿,用于痈疽肿毒。单用为末酒送服或外用调敷即效。

远志的作用: 1.远志含皂甙、远志醇、细叶远志碱、脂肪油、树脂、生物碱、果糖等。全远志具有明显祛痰作用;亦可镇静、催眠、抗惊厥;尚能降压、利尿。其水煎液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兴奋子宫。乙醇浸剂对革兰氏阳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水提物有抗突变、抗癌作用。其含皂甙有溶血作用。 2.《雷公炮制论》载:"凡使远志,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但现代研究认为,远志心的毒副作用较全远志、远志皮小,且去木心与否对药效影响不大,故现已不去木心用。 以上的这些介绍就是根据中药志远的功效与作用的简介,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能够有一定的帮助。大家应该要知道在使用远志这种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服用剂量过大,如果服用剂量过大的话会导致恶心呕吐的现象,如果有浅表性胃炎,或者是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该慎用。

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性状鉴定常用名词、术语 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概括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现汇集部分,浅释于下供同学们学习性状鉴定时参考。 一、植物部分 4.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5.枣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6.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7.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8.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9.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党参等。 10.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12.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又称“红小辫。” 13.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4.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故名。 15.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6.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7.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8.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9.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24.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5.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31.云头:指于潜术、白术根茎下部两侧膨大的部分,似“云头”状。 34.疙瘩头:指甘草加工斩下的芦头部分,习称“疙瘩头。” 35.扒耳:指附子上再生较小的附子,俗称“扒耳。” 36.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37.横环纹:指根类药材根头下着生致密的环状横纹。如西党参、奶参等 38.沙眼:指银柴胡表面呈凹陷,小点状(内含沙子),习称“沙眼。” 39.钉角:指盐附子周围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40.铜皮铁骨狮子头:指质优的田三七。 41.虎掌:指虎掌天南星,块茎呈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侧块茎组成,形似“虎掌 42.棕眼:指天南星块茎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习称“棕眼。” 43.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具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形似菊花,故称“菊花心。”如黄芪、甘草、防风等:

石昌蒲的相关功效作用

石昌蒲的相关功效作用 石菖蒲是比较多见的一种中药材,这种中药材可以达到一个治疗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太了解这种药材的功效作用,也根本就不太去注意的,这样如果是误服的话对于自己的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会引起副作用的,还可能造成身体受损的,所以说必须要知道石菖蒲功效之后再去服用这种中药材的,这样就可以起到对症下药的功效。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 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提示其 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抽搐鼠

数较少。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140mg/kg能完全对抗小鼠电惊厥和戊四氮惊厥,并能对抗家兔侧脑室给Ach所致惊厥,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 石菖蒲根茎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着的生理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

远志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远志 药材名称: 远志[国家保护3类] 拼音名称: YUANZHI 别名: 苦远志、棘菀、棘苑、小草根皮、细草根皮、小鸡腿皮、细叶远志、山茶叶根皮、光棍茶根皮、小鸡棵根皮、线茶根皮、山胡麻根皮、米儿茶根皮、燕子草根皮,草远志、十二月花根皮、线茶根皮,小鸡根、卵叶远志,宽叶远志、西伯利亚远志、醒心杖。 科属: 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或卵叶远志的根。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安徽等地亦产。山西、陕西产品销全国,并出口。 性味: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中成药: 共有274种中成药使用远志:复方贝母氯化铵片复方桔梗氯化铵口服溶液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Ⅰ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复方桔梗远志麻黄碱片II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等。

应用: 1、用于惊悸,失眠健忘。远志主入心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之佳品。故多用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惊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症,常与人参、龙齿、茯神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 2、用于痰阻心窍,砌病友狂。本品味辛通利,既能祛痰,又利心窍,故用治痰阻心窍之癫痫抽搐及痰迷癫狂证。如治癫痫昏仆、痉挛抽搐,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配伍,治疗癫狂发作,又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 3、用于咳嗽痰多。本品入肺祛痰止咳,故治疗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每与杏仁、贝母、桔梗等同用。 4、用于痈疽毒,乳房肿痈。本品苦泄温通,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痈散肿。可治一切痈疽,不问寒热虚实,单用研末,黄酒送服,并外用调敷患处即效。 配伍效用: 1、远志配伍桔梗、杏仁:远志祛痰止咳;桔梗宣肺祛痰;杏仁止咳平喘。三药伍用,有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难以咯出者。 2、远志配伍石菖蒲:远志辛温,长于安神益智、祛痰解郁;石菖蒲辛温,功擅理气豁痰、开窍醒神。二者相伍,共奏豁痰开窍、益智安神之功效,用于治 疗痰浊蒙蔽心窍之神志不清、惊痫癫狂以及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3、远志配伍朱砂、茯苓、人参: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人参益气安神。四者合用,有补益心脾、镇惊安神之效,用于 治疗心脾两虚之惊悸多梦、心神不安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有胃炎及胃溃疡者慎用。 采收加工: 春季于生苗前,秋季在枯萎后,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者肉厚、品质佳。挖 出根后,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晒至二、三成于。然后放平板上来四搓至皮 肉与木心分离,抽出木心、晒干。亦有采后放置1~2天待水分稍干皮皱时,抽

中药四性五味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教班级: 姓名: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中药四性五味 课程名称:中药药膳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3年12月15日

中药四性五味 学生:高锋 (教育学院12级机制教育班,学号201240914111) 摘要: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气与味从不同层面描述了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对于认识中药的共性和个性,以及指导临床运用都有实际意义。“四气”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4 种药性;“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5 种不同的味道。“四气”、“五味”之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为次热,凉为次寒;有些药物还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的区别。可见,中药“四气”有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一些所谓“平性”药,即“中和之性”。平性为气之最和缓者,其实是寒热之性不显,实际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其性平是相对而言,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概括。临床实践表明,药物的味与功效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味同的药物,其作用也相或有相同之处。 关键词:中药药性;四性;五味 1 “四气”作用的传统认识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由于某种因素导致阴阳失衡,从 而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阴

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说明寒和热的病证,是阴阳失衡在病理上的主要反映;而药性的确定则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入口则知其味,入腹则知其性。”药物的“性寒”是由其对热证有效而总结归纳确定的,如黄连、黄芩、板蓝根等;反之,药物的“性热”是由其对寒证有效而总结归纳确定的,故热性药适用于寒症,如附子、干姜等。这些为临床利用药物的寒、热、温、凉之偏性以纠正疾病的寒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使之恢复平衡提供了依据,即《神农本草经》所谓“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凉”,以及《素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寒属阴,寒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等功能。热属阳,热性药物主要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经散寒等功能。温属阳,温性药物主要有辛温发散、温胃和中、温中祛寒、补气助阳等功能。凉属阴,凉性药物主要有清热、养阴除蒸等功能。 2 “四气”作用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药性即为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具体地说,药性是由结构相同的化合物决定的,可能是化合物的相同结构类型,亦可能是化合物的相同结构部位。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应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即药性是由所含化合物决定的。关于四气实质现代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①四性与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的关系。通过对热证和寒证患者治疗前后动态测定尿中儿茶酚胺类及17 羟类固醇的水平,提示抑制交感神经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是寒凉药基本作用之一。而温热

中药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 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 抗惊厥作用:细辛醚能部分地对抗震颤素(tcmlibemorine)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巴金森综合征的肌肉震颤,但作用不及阿托品。菖蒲挥发油对单突触的膝反射无抑制,但对多突触的屈肌反射呈抑制作用,说明其抗惊作用与眠尔通类相似,系中枢性的肌肉松弛剂,作用部位在脊髓或皮层下。 抗电惊厥作用:取体重18-22g健康小白鼠70只,雌雄皆可,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α-细辛醚90mg,115mg,130mg,140mg,150mg/kg;苯妥因钠50mg/kg;以0.6ml/20g计,30分钟后按文献方法给予额定电流刺激,结果表明,α-细辛醚具有对抗电惊厥发作的作用,明显优于苯妥英钠。另有报道,α-细辛醚对电休克惊厥无明显对抗作用。 对抗戊四氮阵挛性惊厥的作用:取体重18-22g健康小白鼠30只,雌雄皆可,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140mg/kg α-细辛醚;50mg/kg苯妥因钠;对照组以0.6ml/20g计。30分钟后再腹腔注射38mg/kg戊四氮,以出现阵挛性惊厥作为发作指标。小细辛醚能明显对抗戊四氮致阵挛性惊厥作用。另有报道,α-细辛醚对戊四氮惊厥无明显对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α-细辛醚140mg/kg不能消除士的宁,咖啡因引起的小鼠强直性惊厥。140mg/kg腹腔注射也能对抗兔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引起的惊厥。

20、30g/kg水煎剂及30g/kg去油水煎剂均能提高小鼠戊四氮致阵惊厥。 石菖蒲与硫贲妥钠的协同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给药,以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为指标,观察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石菖蒲12.426g/kg(1/5 ld50),6.213g/kg(1/10 ld50)组均无1只小鼠出现睡眠。硫贲妥钠40mg/kg,16只小鼠中10只出现睡眠,但分别注射上述剂量石菖蒲20分钟后再注射40mg/kg硫贲妥钠,则能加强其催眠作用(p 石菖蒲的附方 ①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⑤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石菖蒲的药用禁忌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中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和针灸医疗理论。 中医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

中药远志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远志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明确远志的半数致死剂量(l50和95%可信区间,为亚急性和慢性毒理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昆明小鼠,实验中按照随机原则选取动物。采用“上-下”法进行试验,应用美国毒理协会设计的aot425软件进行实验,计算l50和95%可信区间。按全球统一毒性分级系统ghs和欧盟毒性分级标准eutgs进行危害评估和毒性分级。结果l50和95%可信区间:远志水提取液l50为1750mgkg,95%可信区间为756-3400mgkg。结论按ghs标准,远志水提取液为4类,按eutgs标准为有害。 【关键词】远志;毒性反应;l50;毒性分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07-02 远志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和腹泻等症状[1]。众多的研究表明远志[2-5]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理学作用,提示远志是一种在老年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经典药剂,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远志的急性毒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因此,为了更好的指导远志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明确其毒副作用,本实验利用急性毒理实验的“上-下”法,在昆明小鼠经口染毒不同剂量的远志后,观察了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和异常毒性中毒症状,应用美国毒理协会设计的aot425软件计算远志水提取液l50和95%可信区间,并按ghs和eutgs进行危害评估和毒性分级。为亚急性和慢性毒理实验提供实验依据,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2实验仪器ab104型电子天平;f6c1089in型纯水机;rh-basicl-双显加热磁力搅拌器。 1.3实验用药与试剂远志水煎液的制备方法亦是先浸泡24h,煎煮3次,合并3次的滤液,浓缩,4℃冰箱储存备用。 1.4实验方法 1.4.1“上-下”法采用苦味酸标记实验动物,实验中按照随机原则选取动物。采用“上-下”法进行急性毒理试验,应用美国毒理协会设计的aot425软件进行实验,经口染毒剂量初始为175mgkg,后续染毒剂量按照aot425软件给出的剂量灌胃。 1.4.2观察指标 1.4. 2.1观察体重、进食、进水等一般状况。 1.4. 2.2观察异常毒性症状,包括:①行动:活动减少、不安定、多动、发声;②神经系统反应:举尾、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③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眼球突出、流涎、流汨、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呼吸;④死亡。 1.4.3半数致死量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计算l50和95%可信区间。 1.4.4毒性分级标准按ghs和eutgs进行危害评估和毒性分级。 1.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应用美国毒理协会设计的aot425软件计算远志的半数致死量(l50和95%可信区间。 2实验结果 2.1远志水提取液对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存活实验动物的体重、进食、饮水正常,动物一般状态良好。 2.3远志水提取液急性毒性的l50和95%可信区间根据表1.的染毒剂量和实验动物存活、死亡情况,由aot425程序自动计算给出l50为1750mgkg,95%可信区间为756-3400mgkg。 2.4远志水提取液毒性分级根据半数致死量(l50,按ghs标准,远志水提取液毒性为4类;按eutgs分级标准为有害。 3讨论 中药远志具有改善学习记忆[2]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3]的药理学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