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进社会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讯方式的变化
QQ聊天
微信聊天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 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 界前列。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 率越来越高
铁路 2010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前列
交通
公路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高速公路里程居 世界前列
我的中国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式生活
你使用过么?
我的中国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式生活
买东西用淘宝,点外卖用美团, 叫出租用滴滴,短距离出行使用共享 单车,在路边摊用支付宝或微信买煎 饼……这些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但全世界都在羡慕!
当国外还在拿着银行卡购物的时 候;我们已经可以用手机完成几乎所 有的支付……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当国外还在拿着银行卡购物的时候;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通信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1.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第六单元 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我的中国梦——有一种骄傲,叫中国式生活 买东西用淘宝,点外卖用美团,叫出租用滴滴,短距离出行使用共享单车,在路边摊用支付宝或微信买煎饼……这些是我们习以为常 的生活,但全世界都在羡慕!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杭州全球首家无人超市 新疆乌鲁木齐首家无人超市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测试题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测试题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A.李鸿章B.詹天佑C.张謇D.左宗棠2、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

清末状元张骞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他办的实业是A.大生纱厂B.安庆军械所C.轮船招商局D.天津电报总局3、左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重工业为主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C.比较落后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5、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是在A 鸦片战争后B 洋务运动后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辛亥革命后6、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中国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8、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是A.《民报》B.《中外纪闻》C.《申报》D.《时务报》10、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11、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解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解读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六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刘禹锡《浪淘沙》、杜牧《江南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剑波、蔡士魁的《只有一个地球》、苏金伞的《三黑和土地》和梁衡的《青山不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对多数处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自然环境与他们的距离比较遥远,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这样的人文主题,可以唤醒学生在思想上与大自然的交互精神,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选编的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保护环境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统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如何通过“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材给出了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三年级只要求通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四年级要求更加复杂,一方面从“关键句”提升到“主要人物和事件”,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的同时,能够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能够把握较长篇幅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明确了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梳理”要求,即对信息能够简单加工,从而把握内容要点。

以上阅读训练要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六年级上册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在三到五年级练习基础是的进一步提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在社会的舞台上教案(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在社会的舞台上教案(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在社会的舞台上教案第三课在社会的舞台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十分重要。

(2)通过对图例漫画的分析以及名人成长事例的介绍,让学生领会到良好的家庭氛围会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3)增强学生积极改善家庭氛围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到良好的家庭氛围会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氛围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发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地改善家庭氛围。

难点突破: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教学准备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商场的生活场景的图片、漫画、照片资料。

●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幻灯呈现家庭、学校、社区、商场、医院等场所的图片。

【提问】○什么叫做“舞台”?○ 为什么本课说:社会好比人生的舞台?○从小到大,我们人生的舞台上都有过哪些场景?家庭、学校、社区(社会)。

【承转】社会好比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不同的场景。

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学校,学生成为我们扮演的新角色;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中,是更广阔的社会场景中的一员。

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探讨家庭这个人生舞台的第一个场景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新课教学)【板书】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提问】○请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家中都有哪些成员?○家里成员各自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你了解吗?○家里谁对你的影响最大?能否讲一个家人对自己起到影响的例子、故事。

【承转】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大多数同学的家庭都是由爸爸、妈妈和自己组成的三口之家,由于家庭成员的职业、身份、性格各不相同,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场景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家庭场景中每个成员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可以肯定的是家庭这个场景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那么不同的家庭场景又对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活动】讨论性活动:课本第21页图6-24家庭生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面向未来,扬帆远航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面向未来,扬帆远航

分课时教学设计例谈——第二课第一课时: 万类 第二课第一课时: 三 、 分课时教学设计例谈 第二课第一课时 霜天竞自由
我对教学设计的理解首先是要有整体性和条理性,其次 是每设计一个环节,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有足够的理由和明确的 目的,连自己也不明白的设计怎么有把握让学生听得懂?备课的 过程就是把上面所谈到的几个方面的的思想具体的渗透进去,并 进一步分解和落实。
2、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处理教材 、 所谓“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这里比较明显的有 两种:一是先教学正文内容,加深学生对主题认识的 一是先教学正文内容, 一是先教学正文内容 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即理论指导下 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 即理论指导下 的实践探究。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探究活动的 的实践探究 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现学现用,对前面的教学比较 关注和拥有较高的期待。 比如第一课第一课时“直面现代化激流”(172页) 第二课时“校正生活的航标”(175页),第二课第 二课时“遵循规则,寻求双赢”(184页),第三课 第二课时“对照历史之镜’(197页)第三课第三课时 “走上社会之路”(200页)等基本都是正文部分的 理解并不复杂,而探究部分则以“运用”和“检验 学习效果”为主,所以都比较适用这种方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六单元
《面向未来,扬帆远航》 面向未来,扬帆远航》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及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及分析:
关于社会发展的看法——关于个人成长的看法 关于个人成长的看法——关于人与自然、历史、社会的看法 关于人与自然、 关于社会发展的看法 关于个人成长的看法 关于人与自然 历史、
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课标达成评价 第三课《回顾历史、关注社会、走向未来》

单元六 社会教育-教学课件

单元六  社会教育-教学课件
(一) 社会适应的一般表现 1. 有良好的社会交往 2. 能够自主寻求社会支持 3. 亲社会行为明显 4. 情绪积极向上,对自身情绪和情感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单元六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
基础理论
(二)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具体目标
1.生活适应的具体目标 ① 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进餐,初步养成较好的进餐习惯。 ② 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自己穿脱衣裤,逐步养成文明的如厕习惯。 ③ 学会使用手帕,逐步掌握正确使用手帕的方法。 ④ 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2.社会适应的具体目标 ① 正确招呼教师、保育员,喜欢上幼儿园,愿意将困难告诉教师。 ② 熟悉同班同伴的名字,乐意接受同伴的邀请。 ③ 不独占玩具,知道大家一起玩的道理。 ④ 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规则,在教师的提醒下能遵守规则,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3.学习适应的具体目标 ① 有参加各类活动的兴趣,能与同伴一起愉快地玩耍。 ② 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 ③ 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向成人提问。 ④ 在游戏中有承担社会角色的愿望,逐步提高角色承担能力。
单元六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
实践活动
校内实训:培养儿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1. 举例说明,社会如何做到尊重、接纳儿童? 2.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社会适应性的重 要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 请分组设计旨在培养不同年龄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活 动设计。 校外实训:到幼儿园进行社会教学活动 完善以上设计,小组派代表到幼儿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展示。
单元六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 正确认识在学前期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意义。 ●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并能客观判断儿童是否 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 掌握培养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理论 案例评析 实践活动 拓展练习

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类世界 美好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类世界 美好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类世界美好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类世界美好未来》是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变迁,思考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但缺乏系统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3.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准备问题清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如卡片、笔等。

4.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图片,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案例,如“智慧城市”,让学生了解案例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社会进步。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材料如下:
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 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 B ) ①计划经济的束缚 主义的束缚 A.①② C.②③ ②市场经济的束缚 B.①③ D.②④ ③平均 ④按劳分配的束缚
【解析】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容易挫伤人们的生产 积极性,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故选 B。
2.人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时 代的变迁。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C )
A.三大改造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 的解放,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片显示的 就是时装表演。故选 C。
【解析】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 5 口,每月可凭 猪肉票买 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 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 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 表现。注意题目强调的是凭票购买,这是计划经济体制 的表现。故选 D。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变化 的制约 A.①②④ C.①②③ 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各个时期 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 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故①②③三项正确,④没有理 解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故选 C。
思想观念 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__ 生活方式 。 和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C 2B
5C 6D
1B 2D
3B
7 见习题
3B
4D
4 见习题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 根本因素是( )
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 缴回节余粮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票出 现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的主要原因。 粮食供求矛盾突出(或粮食供应紧张等)。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物质丰富或粮食丰富等),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 “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 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 “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 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 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 众中流行。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 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 式走向了多元化。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什么变化。 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 破,中国开启了 “高铁时代”。
材料二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千 米,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 一。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 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发展速度快;技术先进;有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时代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解放);外来文化的影响(西 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实施等。(答对一 点即可)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为线索,通过展示我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变迁中的重大事件、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原因及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生活变迁的感知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比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生活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其原因、影响。

2.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历史规律,以及变迁对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影响及背后的历史规律。

历史与社会 新教材 八下 人教版 第六单元 提纲

历史与社会 新教材 八下 人教版 第六单元 提纲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提纲(重要资料妥善保管)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手工工场的出现出现: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影响: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根本)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②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

③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④对东方的贸易被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操纵。

⑤《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⑥传播基督教。

(二)★条件:①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进步。

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③“地圆说”的流行。

④一些欧洲国王的支持。

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三)过程★(四)影响1.积极影响:(1)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传播,如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传入亚洲和欧洲2.消极影响:(1)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野蛮地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

(2印加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文艺复兴运动(1)背景:中世纪时,欧洲处在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下。

教会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人的内心的情感。

(禁欲主义)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里,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他们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2)概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作用于需求,。

(3)地区: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随后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

★(4)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意大利中世纪最后以为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②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国户籍制度源 远流长,始于战国,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沿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 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是怎样的?
1.历代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
组织

里 亭
负责人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职责 _掌__教__化__ 掌___狱__讼__、__赋__税__ _掌__捕__盗__
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2)后代沿袭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①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_里__正__、__坊__正__、__村__正__。 ②明朝:实行_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制度演变的认识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 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度,“专制皇权” 不符合战国时期,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
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
2.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 主要目的是 ( )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 视。中华民族崇尚大一统,自古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传统观念,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与之相适应的是 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等为主要类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6张PPT)

4.“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
看手机”,这句话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时间观念的增强
A
C. 通讯手段的进步
D. 消费观念的变化
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
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人们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新中国成 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 民生活明显改善 。 (2)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 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住房比较拥挤; (3)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 更显示人们的风度和个性;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讲究 科学卫生;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
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
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B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3.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B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2011年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背诵版)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背诵版)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至秦朝的户籍制度(1)战国的户籍制度①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②史证: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记载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

(2)秦朝的户籍制度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包括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2.汉朝至隋唐的户籍制度(1)汉朝的户籍制度①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

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②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2)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3)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3.宋元的户籍制度(1)宋朝:宋朝户籍分为主户与客户。

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2)元朝: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4.明清的户籍制度(1)明朝①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②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2)清朝的户籍制度②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①县下设乡和里。

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

里设里正。

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社会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社会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社会上册:第六单元知
识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社会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知识要点一:家庭和谐
- 家庭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地方,家庭成员间应该和睦相处。

- 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和义务。

- 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知识要点二:周围的人和事
- 我们生活的社区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包括邻居、交通规则、公共设施等等。

-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并遵守社区的规则和法律。

-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共同建设美好的社区环境。

知识要点三:季节变化
- 季节是指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气候变化。

- 季节的变化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和活动,人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
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知识要点四:邮局和邮件
- 邮局是负责邮件传递和服务的机构。

- 邮局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和投递邮件,还提供其他邮政服务。

- 我们可以通过写信、邮寄明信片等方式,与远方的亲朋好友
保持联系。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社会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梳理。

通过
学习这些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家庭和谐、尊重周围的
人和事、认识季节变化以及邮局和邮件的重要性。

同时,也希望同
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
设美好的社区和家庭。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1)教案

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单元总结)(1)教案

6.1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单元学习目标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品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摘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二、单元学习任务1.鲁镇社会扼杀了祥林嫂的一切生机;林冲的遭遇,不仅仅是因为高俅父子对他的迫害;别里科夫死后,人们的生活仍然“郁闷、无聊、乱糟糟”,“局面并没有好一点”;人变为虫,这闻所未闻的故事也需要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理解。

认真阅读本单元小说,分小组概括各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全班交流。

2.在下列三个有关小说表达手法的任务中,选择两个完成,并就其中之一写一则读书札记:1)被婆家从鲁镇抢回去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意外“断送在伤寒上”,儿子又惨遭不测,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鲁镇,从此走向了“末路”。

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

本单元的小说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突发事件,试着找出来,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2)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林冲去山神庙暂宿--夜,“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些细节描写常常为读者津津乐道。

从本单元作品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1课时)课程标准:7-1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寓言及狼孩的故事,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体会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进而理解什么是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们的生存、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使学生了解在社会中存在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社会这面大镜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

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相关照片和文字资料。

2、一杯水。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生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小水滴的变化。

问:1、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就消失了?2、一滴水怎样才能不消失?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

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人的性格、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授新课]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4——5页,思考;(1)通过寓言和狼孩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狼孩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参考](1)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2)因为狼孩脱离了社会,所以无法向人一样生活。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出示图6-1,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出示图6-2,1、从中概括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2、我们生活在哪些社会群体中?3、社会群体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你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4、社会群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你能举例说明吗?出示图6-3:1、是谁照出了王丽在家在校两样的表现?(社会镜子)2、这种现象在你身上是否存在?我们一起来谈谈: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出示图6-4,了解在我国古代的象形字中,用画有大眼睛的脸来表示“我”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社会镜子?2、我们是否在不同的镜子面前有不同的表现?你怎样评价王丽的做法?你能给她一些好的建议吗?3、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进行归纳: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社会就象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己。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己,更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面镜子,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

当周围的评价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既要看到优点,也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能在社会中不断地进步。

小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是社会伴我们成长。

课后调查:1、你生活的社区有哪些服务设施?2、为你所生活的社区建设提一些建议。

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2课时)课程标准:7-2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张明的事例来告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

②通过鲁滨孙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才是健康的自我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蒙娜.丽莎》画像和分析不同成长时期的活动,从而知道自我意识是由萌芽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而中学阶段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陈亮的案例,了解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难点:如何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蒙娜.丽莎》画像四、教学过程:成长中的自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张明的事件,师生共同探究。

1、你是否和父母发生过争执?2、发生争执的原因是什么?3、最后的结果怎样?出示图6--5《蒙娜丽莎》,回答:这是哪个时代的作品?作者是谁?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这幅画?讨论后形成共识:由于人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

教师归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是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希望在社会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其实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正常的,可以说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能独立的思考问题了。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产生自我意识是正常的、自然的,关键在于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健康的自我是在社会中塑造的,中学阶段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综合探究]1、读阅读卡《鲁滨孙故事的启示》,找出鲁滨孙身上健康自我的词语?2、这些健康的人格对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析鲁滨孙为什么能重新回到社会?请同学们看图6---7“不同年龄阶段的良好品质特征”,青春期健康自我意识有哪些特征?(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明辨是非,准备担负社会责任。

“一切以我为中心”,这是不健康的自我。

)阅读教材第9页第一段,思考1、陈亮前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你觉得如何才能获得健康的自我?出示图6-8和6-91、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塑造健康自我有什么作用?3、我们能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点什么?社会公益活动,是指有益于公众和他人的活动。

诸如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捐资助学、义务鲜血、扶危帮困、助人为乐等,热心公益活动,是对人有爱心、同情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奉献精神的体现。

我们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融入社会,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阅读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1、说说为什么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2、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能够健康成长吗?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教师归纳: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健康的自我意识不是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的,而应以大局为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我测评]师生共同完成。

[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哪些?并分析哪些是健康的,那些是不健康的?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1课时)课程标准: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3 比较自己与他人、团体或媒体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差异,尝试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代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沟通与理解在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学会沟通与理解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交恐惧感的表现,学会如何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培养自己正确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自己正确的人际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和情境教学。

教学准备:课件和相关文字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离不开社会。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肯定会接触很多人,众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比如,和我们接触较多的是同龄群体和长辈。

长辈主要包括父母和老师,同龄群体主要包括同学和朋友。

家庭和学校是我们与他们相处的主要场所。

虽然我们接触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要处理好和这些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这方面的体会。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和人之间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如何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呢?让我们走进你我它的世界,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阅读课文11页,图6-111、你对宁宁有什么看法?2、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烦恼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讲述:(笑话)祖母要去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问孙女:“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孙女回答说“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综合探究]1、祖孙之间的想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代沟。

)2、这种差异还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对家庭产生什么影响?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差异?不限定答案,同学们可畅所欲言,能反映这一问题即可。

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归纳:同学们,长辈与年轻人在一起,有时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这是由于两代人生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等原因造成的。

这是社会上十分普遍的现象,被称作“代沟”。

那么如何消除代沟呢?活动:1、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你为父母祝贺过生日吗?2、父母是否记得你的生日,父母是如何为你庆贺生日的?3、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生病的时候,你为他们做过什么?师归纳:同学们,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不仅我们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心,父母也同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心。

经常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的理解,只要双方能彼此理解,“代沟”就会逐步消除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

出示图6-131、你认为社会恐惧感还有哪些表现?2、在你身上有哪些社会恐惧感的表现?你准备如何克服社交恐惧心理?过度:我们不仅和父母之间需要沟通,其实我们与其他人之间同样需要沟通[综合探究]小芳的例子和图6-14说明了什么?说明同龄人之间也需要沟通和理解,要主动与人沟通,相互理解,善待周围的人。

情境表演:对14页的四个主人公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想一想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与自己期望和意愿不符的事,就非常气愤、失落;一种是以平和的心态理解别人。

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前者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后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联系学校生活中的小事,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如在楼道里发生碰撞后不同同学的反应,自行车被剐到后的不同处理,遭到同学误解时等等)如果现在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你的处理方式一样吗?小结:今天我们大家学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沟通和理解来协调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1世纪的教育主题是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自我测评:纪芳原是一个活泼可爱,好学上进的女孩子,后来她的妈妈因车祸去世,爸爸又因病卧床不起,使她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交往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假如你是纪芳的同学,你认为她最需要的是什么?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2课时)课程标准:7-2 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