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说》·一卷(内府藏本)宋张耒撰。
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登进士第,元中官至起居舍人。
绍圣中谪监黄州酒税。
徽宗召为太常寺卿,坐元党,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寻得自便,居於陈州,主管崇福宫,卒。
事迹具《宋史·文苑传》。
是书载《柯山集》中。
纳喇性德以其集不甚传,因刻之《通志堂经解》中,凡十二条。
如《抑篇》“慎尔出话”一条,盖为苏轼“乌台诗案”而发。
《卷阿篇》“尔土宇反章”一条,盖为熙河之役而发。
馀亦多借抒熙宁时事,不必尽与《经》义比附也。
△《诗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程大昌撰。
大昌有《易原》,已著录。
是书本载大昌《考古编》中,故《宋志》不列其名。
朱彝尊《经义考》始别立标题,谓之《诗议》,曹溶《学海类编》则作《诗论》,《江南通志》则作《毛诗辨正考》。
原本实作《诗论》,则曹溶本是也。
又曹溶本作十八篇,而彝尊引陆元辅之言谓程氏《诗议》十七篇:一论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
二论《南》、《雅》、《颂》为乐诗,诸国为徒歌。
三论《南》、《雅》、《颂》之为乐无疑。
四论“四始”品目。
五论《国风》之名出於《左》、《荀》。
六证《左》、《荀》创标《风》名之误。
七论逸《诗》有《豳雅》、《豳颂》而无《豳风》,以证《风》不得抗《雅》。
八论《豳诗》非《七月》。
九辨《诗序》不出於子夏。
十辨《小序》缀《诗》出於卫宏。
十一辨《诗序》不可废。
十二据季札序《诗》篇次,知无《风》名(案此篇为改定《毛诗》标题,元辅此语未明)。
十三论《毛诗》有古《序》所以胜於三家。
十四论采诗、序诗因乎其地。
十五论《南》为乐名。
十六论《关雎》为文王诗(案此解“周道阙而《关雎》作”一语,非论文王。
元辅此语亦未明)。
十七论《诗》乐及《商》、《鲁》二颂,乃并末两篇为一考。
原本亦作十七篇,元辅之言不为无据。
然详其文意,论《诗》乐与论《商、鲁颂》了不相属,似《考古编》刻本误合。
曹本分之,亦非无见也。
其大旨谓《国风》之名出汉儒之附会,其说甚辩。
《四库全书》81卷中关于《诗经.召南.甘棠》的研究
《四库全书》81卷中关于《诗经.召南.甘棠》的研究第一篇:《四库全书》81卷中关于《诗经.召南.甘棠》的研究《诗经世本义》卷首卷末明何楷撰甘棠思召公也(序云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按韩诗外传云昔者周道之盛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之间而听断焉召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悦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耕桑失时于是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刘向说苑云召公述职当桑*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詠之汉书王吉传云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焉是时人皆得其所后世思其仁恩至于不伐甘棠史记燕世家云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候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焦氏易林云大树之子百条共母当夏六月枝叶盛茂凤凰以庇召伯游暑数说不一然总以见召伯之德入人之深故序谓召伯之教明于南国也左昭二年晋候使韩宣子来聘公享之季武子赋甘棠宣子曰起不堪也无以乐记曰武王伐纣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是也郑以此篇所陈巡民决讼皆是武王伐纣之后为伯时事以经云召伯即此诗召公为伯时作也若文王时与周公共行王化有美即归之于王诗人何得感文王之化而曲美召公哉武王之时召公为王官之伯故得美之因诗系召公故录之在召南愚按郑谱谓文王受命作邑于豐乃分歧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分施政教于雍凉荆豫徐扬六州而采其诗为风愚终不能无疑周召二公至武王时乃始辅佐在文王时未尝用事也故书君奭乃周召对语之辞其厯举文王之臣惟曰虢未闳夭散宜生泰*南宫适及武王时虢未先死则曰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而已周召之分陕而治在武王得天下之后而甘棠颂召伯之诗又当在康王之时考竹书召公以康王二十四年薨诸书皆谓召公没后始作此诗故孔丛子载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左定九年郑驷歂杀登阝析而用其竹刑娇君子谓子然于是不忠用其道不弃其人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劝能矣襄十四年晋士鞅言乐大*汰虐已甚犹可以免蓋武子之子也秦伯问故对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接上刘歆庙议以为思其人尚爱其木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绎前数说则此诗因召公已殁而作尤其彰明较著者不但非作于文王之时亦非作于武王之时矣鄒忠*云周公先以成王二十一年薨旧说二南皆为文王诗周公所集以明德化之盛亦止未可泥耳。
四库全书提要 诗经春秋卷
卷十五·经部十五○诗类一《诗》有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後则众说争矣。
然攻汉学者意不尽在於经义,务胜汉儒而已。
伸汉学者意亦不尽在於经义,愤宋儒之诋汉儒而已。
各挟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济以不平之气,激而过当,亦其势然欤!夫解《春秋》者惟《公羊》多驳,其中高子、沈子之说,殆转相附益。
要其大义数十,传自圣门者,不能废也。
《诗序》称子夏,而所引高子、孟仲子乃战国时人,固後来搀续之明证。
即成伯 等所指篇首一句经师口授,亦未必不失其真。
然去古未远,必有所受。
意其真赝相半,亦近似《公羊》。
全信全疑,均为偏见。
今参稽众说,务协其平。
苟不至程大昌之妄改旧文,王柏之横删圣籍者,论有可采,并录存之以消融数百年之门户。
至於鸟兽草木之名,训诂声音之学,皆事须考证,非可空谈。
今所采辑,则尊汉学者居多焉。
△《诗序》·二卷(内府藏本)案《诗序》之说,纷如聚讼。
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玄《诗谱》也。
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语注》也。
以为卫宏受学谢曼卿、作《诗序》者,《後汉书·儒林传》也。
以为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隋书·经籍志》也。
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
以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於毛公者,成伯 也。
以为诗人所自制者,王安石也。
以《小序》为国史之旧文,以《大序》为孔子作者,明道程子也。
以首句即为孔子所题者,王得臣也。
以为毛《传》初行尚未有《序》,其後门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说者,曹粹中也。
以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击而不顾者,则倡之者郑樵、王质,和之者朱子也。
然樵所作《诗辨妄》一出,周孚即作《非郑樵诗辨妄》一卷,摘其四十二事攻之。
质所作《诗总闻》,亦不甚行於世。
朱子同时如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皆以同志之交,各持异议。
黄震笃信朱学,而所作《日钞》,亦申《序》说。
马端临作《经籍考》,於他书无所考辨,惟《诗序》一事,反覆攻诘至数千言。
自元明以至今日,越数百年,儒者尚各分左右袒也。
《四库全书》86卷中关于《诗经.召南.甘棠》的研究
《诗所》清李光地撰蔽芾甘棠勿翦角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伐者取其条干败者残其枝叶拜者攀援而屈曲之也茇者曾舍焉憩者曾息焉说者曾一过而停车马物之惜也至于微而无坏人之爱也自其暂而犹思甘棠三章。
思召公也所谓父母孔适者如此《诗札》清毛奇龄撰谨奉教是刈是**韩诗云沦也若孙炎云谓煮之于*则是以*为*也今按尔雅郭注直作*字主臣谨奉教甘棠之憩偶尔尔郑以为重烦劳百姓此固矣但韩诗外传云昔者周道之盛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嗟矣以吾一身而劳民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就蒸庶于阡陌之间暴去旷野屋于树下又说苑云召公述职当*桑之时不欲变民功故不入邑中舍处甘棠之下而听讼焉以二说观之皆谓是虑烦百姓故去棠下然则郑氏之*亦乡有是者主臣谨奉教婉如清扬言巨婉而似清扬也如即而矣春秋星陨如雨是星陨而雨乐府艾如张是艾而张或曰是倒《诗传诗说驳义》清毛奇龄撰甘棠诗传云召康公勤于劳民燕人怀之赋甘棠诗说亦然按召公以子就封无视出封燕事故左传晋士鞅曰武子之德在民犹周人之思召公其云周人则正以召公不亲至燕故也若郑志人、答张逸云甘棠称召伯固知在武王时夫武王时则固在封燕后然至燕则不然耳或曰九域志召公甘棠在陕州府署括地志又云洛州寿安县有召伯庙为召伯听讼甘棠之所则皆后人附会无足据者《诗识名解》清姚炳撰甘棠(召南甘棠篇)杜为甘棠此释木明文也后又恐混于白者故复释为赤以别之则赤棠为杜杜为甘棠明矣白者但有棠名无杜名并不可以甘名陆玑谓棠而杜恶白者为棠赤者为杜其说相反说文分牝为棠牡为杜郑渔仲又谓南为棠北为杜要未可据或云棠实二物杜盖小黎实小于黎大于棠棠则诲红嘉庆来禽之类并存其说蔽奄也齐语使海于有蔽注云可依蔽也芾说文云草木盛貌召伯巡行听政舍止甘棠之下必是枝叶敷舒可休荫者则阴翳茂盛之说得之传独训为小义不可解严华谷云召公所历不止一处所憩亦不专在棠下诗人偶因其尝憩之木而起兴此论最活愚谓召伯候国命吏巡行所至自有候馆断无空止树下而布化宣泽之理此必驿路之旁偶一休荫人思其德遂作胜迹耳郑氏谓不重烦劳百姓止舍步棠之下而听断与韩诗外传及说苑之说同要是鉴论耳九域志载甘棠树在陕州府署西南隅今其处当犹有可考者翦传训去说文解为齐断是也盖翦而尽去之义释言云翦齐也礼记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注谓翦灭其嗣皆可证伐则斩刈之落其枝叶未去其根干如伐其枚肄以伐远扬俱是故三章皆以勿翦贯而伐败拜异文*轻之词也若伐猛于翦则不应与拜败例言矣郑氏释拜为拔较伐尤猛今不从是也说文但以首至地为拜无他久则攀屈近之恐亦不至折折即败意更与二章无别矣杜(唐风有*篇)杜多一本特生至上则枝叶敷舒故召伯坐其下听政诗中言*杜者儿三见可知惟杜之特生者谓之*非凡树通称也说文*训树貌非湑湑自取茂盛不取稀疎严华谷云本无枝叶则日燥其根上之土而其木易枯有*然特生之杜其叶湑湑然润泽虽无旁木之荫而叶犹足以庇其本根是也传为无史弟引喻故云不相比然对下菁菁便难通矣(唐风*杜篇)先儒皆泥*取*特义故以喻寡弱不知*则特生叶自繁荫正为往来休息之所是以下文直接肯适肯来何云阴凉寡耶观甘棠言蔽芾前*杜言湑湑菁小雅言萋萋皆可证郑氏以道左为道东谓日中之后树阴过东不可休息果尔则下何又易左言周耶不知左与我叶周与游叶取韵而已岂有他义耶(小雅*杜篇)传解晥为实貌无所取义何元子引*弓华晥之晥训明亦强合愚谓字从目当以人之视其实言按字书睆穷视貌庄子睆然在纆缴之中又陆士衡擬古诗足支无良绿睆焉不得度皆可证蔡元度云睆者实大而可见萋者叶齐而已成亦取视义旧以萋萋为新叶言*杜睆实是去年十月间物色于今杜叶萋萋则实落而又生叶为今年之二月矣愚按行役逾期以为次年新叶亦通但当睆实时旧叶犹未落固自萋萋然盛也且诗先言实而后言叶者如桃夭类然又示可执以*先后之期耳赵宦光谓牡棠牝杜与杨柳同义是诗代为室家思夫之词故以杜寄兴此大可哂诗但因时序之变睹物兴怀而已*特义亦觉是赘况取类牝牡耶正义谓杜实犹繁滋君子不得安于室家而长子孙亦是穿鉴《诗传名物集览》清陈大章撰蔽芾甘棠朱传甘棠杜黎也白者为棠赤者为杜尔雅杜甘棠疏郭云今之杜黎下云杜赤棠白者棠樊光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则其白者名棠其赤者为杜为甘棠为赤棠*杜传云杜赤棠是也陆疏赤棠与白棠同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作弓干雅翼每黎有十余子唯一子生黎余者生杜通志甘棠谓之棠棃其花谓之海棠花其实谓之海红子孫楚*杜赋序棃有用为贵杜无用为贱字说诗言蔽芾甘棠以杜之美言有*之杜以棠之恶埤雅言人思召公之德久而弥深爱其棠弥至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刘歆庙议以为思其人尚爱其木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九域志召伯甘棠树在陕州府署西南隅括地志召伯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召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按棠又有沙棠张楫曰沙棠状如棠黄华赤实味如李无核吕氏春秋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名物疏杜者棠之总名种有赤白之异其实白棠为甘棠而赤棠为杜也陆玑罗愿可信邢疏误张尔公曰棠杜实二物杜者小棃实小于棃大于棠棠则海红嘉庆之类说文分棠为牡杜为牝非韵会小补于棠字外别出*尤记谬。
诗经包括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诗经》包括《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诗经》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
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年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bīn)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
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
但必须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
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
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
“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
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
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如《丰年》中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兴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
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在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同时我们也会想到:在这种强大有力的集体活动中,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很容易被忽视、被抹shā的。
这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必须付出的代价。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
中国历代诗经著述存佚书目
中国历代诗经著述存佚书目中国历代诗经著述存佚书目录现存:(一)先秦两汉(55种)[现存]16种1、诗(三百零五篇)孔子整理删定。
今存为《毛诗》,有通行本。
2、诗序二卷,旧题卜商(子夏)撰《毛诗》将各篇之序,分列于各篇之首。
《诗序》问题是中国传统诗经学一大学案,现普遍认为非一时一人之作,今传《诗序》确有一部分为先秦旧说,一部分则为汉儒续作。
3、战国楚竹简:孔子诗论(残)出土文献,现存上海博物馆,残,存29简,1006字。
今有各家译释与研究,确认为战国前期之作。
4、孟仲子诗论(辑佚本)《经典释文叙录》云,荀况是孟仲子再传弟子,《诗谱》云是子思弟子,《三迁志》又云是孟柯之子,各说时代不合,亦无文献可资征考,但战国时期确有其人。
《毛诗》引其说二则,可证确有其书。
《汉书·艺文志》未载,当已亡于秦火。
清人马国翰以《荀子》书中称“传”称“诂”者为孟仲子《诗说》,连同《毛传》所引,共辑得50余则,合为辑本,见《玉函山房辑佚书》。
5、鲁诗故三卷(辑佚本)申培《鲁故》原二十五卷,亡于西晋。
自南宋王应麟《诗考》起,明、清各家陆续辑佚,至清人马国翰辑成,题曰《鲁诗故》;又,王漠、黄爽辑本题曰《鲁诗传》。
马国翰辑本见(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等辑本见《黄氏逸书考》。
按:各家辑本等皆胶着于四家传《诗》旧说,认为非齐、韩、毛者皆鲁说,今据出土文献,汉代传《诗》非仅四家,故所辑未必尽是。
辑本已编人《诗经要籍集成》。
6、阜阳汉简《诗经》残本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今文《诗经》残简170余片,其中有《国风》残诗65首。
考其时间下限,不晚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就其文句,可证是西周前期与鲁、齐、韩、毛四家不同的又一家传本。
《汉书·艺文志》载汉代传《诗》九家。
此当为其中之一,有人疑为《元王诗》,尚无确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阜阳汉简诗经复原图》及文字译释与研究。
7、齐诗传(辑佚本)据《汉书》志传及《拾补》、《汉纪》,记有《齐诗外内传》,题辕固传。
《四库全书》第88卷中关于《诗经。甘棠》的记载
《毛诗类释》续编清顾栋高撰甘棠杜尔雅杜赤棠白甘棠郭璞曰甘棠今之杜黎邢疏樊光云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云赤棠与白棠同但子有赤白美恶异耳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俗语云涩如杜是也。
臣谨案诗曰蔽芾甘棠曹氏曰蔽芾阴翳茂盛也诗度杜者凡三俱度有*之杜*特生也与蔽芾相反意赤棠与白棠其性本异赤棠木理韧亦可作亏干今谓之棠黎用以锓雕文字亦以其坚韧故耳《诗疑辨证》清黄中松撰甘棠篇序曰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孔疏据郑答张逸问曰甘棠之诗召伯自明谁云文王与纣之时乎因谓此诗所陈巡民决讼皆是武王伐纣之后为伯时事武王时召伯为王官之伯故得美之是甘棠之舍与此诗之作俱在武王时也朱传曰召伯巡行南国以布文王之化或舍甘棠之下则舍甘棠在文王之世矣又曰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则诗之作非即舍甘棠时也所云后人者不知文王之世之人与武王之世之人与*韩诗说称先君文王(曰昔者周道之盛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黎于阡陌陇亩夂之间而听断马百姓大悦耕桑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之美而歌之)鲁诗说召公述职(刘向曰召公述职当桑*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张文潜言天子大臣(曰召公为天子大臣而治事临务至出于草野田亩夂之间宜若不知体矣然古人惟不敢遗一人故能康一家不敢遗一家故能正一国)皆以舍甘棠为武王之世则孔说可信黄实夫之辨亦明(曰诗言召伯在文王时文王方为方伯而召公亦称召伯岂有此理)然实夫于行露篇云文王未尝分陕而听讼则无不可夫文王时既可听讼则因听讼而舍甘棠即谓舍甘棠大文王时亦无不可严粲曰作诗虽在后明教前乎此既不乖乎时势亦不背乎诗义允可从也甘棠尔雅曰杜甘棠(邢疏杜一名甘棠郭云今之杜梨下云杜赤棠白者棠舍人曰杜赤色名赤棠白者亦名棠然则其白者名棠其赤者为杜棠为甘棠杜为赤棠诗召南曰蔽芾甘棠唐风曰有*之杜传曰杜赤棠是也)毛传曰甘棠杜也互释而实同尔雅又曰杜赤棠白者棠(邢以对郭云棠色异异其名樊光曰赤者为杜白者为棠)然则杜其总名而有赤白之异赤者名杜白者为棠赤棠之枝叶稀少故唐风小雅皆咏其特生而晋孙楚*杜赋云华叶疏悴靡休荫之茂荣是也甘棠有荫可休与赤棠稍异故召伯得以憩其下乎又陆玑疏云甘棠今棠黎一名杜藜赤棠也与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俗语云涩如杜是也(赤棠木理韧亦可以作弓干)既以甘棠为赤棠又以为白棠前后互异当必传写有误邢氏尔雅疏冯氏诗疏引之皆删去也字止云赤棠与白棠同耳益专以甘棠为白棠矣(尔雅翼每梨有十余子唯一子生梨余者生杜通志甘棠谓之棠梨其花谓之海棠花其实谓之海红子)《三家诗拾遗》清范家相撰甘棠鲁诗史记召伯巡行乡邑有棠树决政事其下人思召公怀棠树不敢伐故歌咏之刘向曰召公述职当*桑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后世思而歌咏之韩诗外传召伯在朝有司请营洛以居召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陇亩阡陌之间而听断焉召伯暴处百姓大悦耕桑者倍力以叹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耕桑失时于是讲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孔丛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所以敬也尊其人必敬其位左传引此诗亦曰思其人犹爱其树皆以召伯既没而民歌其德也鲁韩词异而大*同《诗审》清范家相撰甘棠此篇以文义详之似不类召伯生前时诗左传思其人犹爱其树亦似既没而思慕之词然诗作于武王之世则召伯之循行当在文王时而召人去后见思非在身后矣旧说为长。
诗经305篇,你最少要熟读这25篇
诗经305篇,你最少要熟读这25篇来源:诗词世界(shicishijie)关于《诗经》的成书,有这样一种说法。
周朝建立之后,为了解百姓生活,周天子设采诗之官,于春季行走于乡间、里巷,收集人民唱出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歌谣。
再加上一些贵族王侯的作品,以及庆典仪式上的雅乐颂歌,渐渐地积累出很多作品。
到春秋时期,已有3000多篇。
后来,孔子取精华305篇,将其编定到一起,就成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这就是影响很大的“孔子删诗说”。
《诗经》共305篇,想要每篇都熟悉,确实并不容易。
那就精读以下的25首,感受这些古老诗篇的魅力:《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经典篇章: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2.《国风·周南·关雎》:“于以采蘩,于以觱枚,于以始桑,于
以延年。
凡今之所欲,皆受之以手。
”
3.《国风·召南·采薇》:“南山中田,有樵夫者,游击其间。
”
4.《国风·召南·绸缪》:“彼其之子,邦之媛也。
乐令韶华,宜
人宜家。
”
5.《国风·卫风·木瓜》:“心之忧矣,如匪澜。
凄其为心,为之
狂悖。
”
6.《国风·卫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
”
7.《国风·秦风·大田》:“有冢者茔,有狐疑兮。
有既已死,自
岂其悔。
”
8.《国风·秦风·四月》:“四月绮女,在夏留耕。
”
9.《国风·秦风·葛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
”
10.《大雅·荡》:“冬之时者,睢冥卒岁。
忧心惙惙,念我独后。
”
以上是《诗经》中的一些经典篇章,每个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库全书》74中《诗经.召南.甘棠》 相关内容
《契斋毛诗经筵讲义》宋袁燮撰甘棠篇臣闻人心未易感也而感人之深者其惟盛德之君子乎甘棠之诗是已蔽芾言其盛也茇草舍也拜谓屈而下之说犹舍也或曰说本作税言其税驾于兹也人之为政悦人心于一时者易得人心于悠久者虽衣食之分人乘与之济涉非不悦也而君子则曰小惠未*惠而不知为政浅狭如此又安能使人悠久而不释欤召伯诚心爱心爱民不自隆贵草居露宿听讼于甘棠之下未尝任智术要民誉也而当时爱慕之后人追思之见彼甘棠以为所憩之地而相与共存之不惟勿伐勿败虽屈而下之亦所不忍何其入人之深耶意者悉其聪明致其忠爱断其是非曲直无毫发之差亦犹*陶明刑迈种厥德而黎民怀之见识形于听讼皆是心也心纯乎天发而为政皆与天合以我之心感民之心民之不能忘由我之不可忘也周召分陕而治召伯之令名得与周公立传殆非偶然者三复此诗其得人心如此岂不伟哉后之号为能吏者率以强敏相尚惨刻为贤民疾视之不暇岂复有爱之久而不已者由是观之人以感人者欤诵甘棠之诗宜知所决择矣《毛诗讲义》宋林*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蔽芾小貌甘棠杜也翦去伐击也茇草舍也憩息也说舍也拜言拔也召伯听讼偶憩此木之下爱其人思其木而为此诗也《诗童子问卷首卷末》宋辅广撰甘棠一章(此章止曰思其人犹爱其树辞甚简而深得其意可以玩味先生必以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为言者盖亦推其本而言之也有文王之君则有召伯之臣矣有文王之政则有召伯之教矣)三章(始则不忍翦伐之既则不忍败折之既则双不忍抑屈之爱之愈久而愈深也思其人而爱其树则其爱之之意广矣又至于愈久而愈深则其爱之之意远矣召公之德其浃洽于人心者如此而文王之化从可知矣《段氏毛诗集解卷首》宋段昌武撰甘棠美召(时照反)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毛曰召伯姬姓食采于召(释文曰召康公*燕世家云与周同姓燕在周礼幽州之域今涿郡蓟县是也孔安国及郑皆云皇甫谧云文王之庶子按左传富辰言文之昭十六国无燕未知士安之言文王之言何所凭据)孔曰食采文王时为伯武王时乐记武王伐纣五成而分陕嬉公左召公右是也(段曰此诗陈文王初变商俗之事而诗之作则在武王之时苏曰诗称召伯思之者之词也)曹曰系之周公则自雍州以至荆扬东南之域也故武王伐纣有羌*微庐彭濮八国之人为助其服周之化久矣段曰诸候之风言先王之所以教而周南不言教不称妇职不说制度从政之言岂非心术念虑之微乃法度政教之本原乎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蒲曷反)曹曰因其荫翳茂盛而舍其下左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刘曰召伯存之时常憩息此甘棠之下今其人虽不在犹当勿伐此棠盖睹物则思其人思其人则爱其树得人心之至也说者谓召伯不重烦劳百姓止舍棠下是为墨子之道也)李曰此岂有刑法驱之使然哉于棠且然则奉其教者何如也姜曰大凡居人上者必其心之傲*也往往识度不弘修饰边幅俨然尊大杆格而不相接虽有善教何自而能明召伯以候伯之尊平易近民悠然田里属其民而教召之莫不曲尽其情人心浃洽自然虽*于所茇以思其简易于所憩以思其绸缪于所说以思其循循善诱之意皆由平易近民而人情浃洽也岂必有以结民哉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起例反)朱曰败折也毛曰憩息也朱曰勿败则非特勿伐而已爱之愈久而愈深也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本作税)王曰拜谓屈之而已(董曰施士丐曰拜如人之拜小低屈也姜曰攀屈而系折之)毛曰说舍也黄曰一篇大抵形容斯民思召伯之深而爱其所舍之木非爱其木也爱其人也甘棠三章章三句。
四书五经诗经全文翻译
四书五经诗经全文翻译四书五经诗经全文翻译导语: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四书五经诗经全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四书五经诗经全文翻译《诗经》“五经”之一,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
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尚书》“五经”之一,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诗经全文目录
诗经全文目录诗经全文目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诗经》原本叫《诗》,又称“诗三百”。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经全文目录,欢迎阅读。
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诗经·国风·周南·葛覃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诗经·国风·周南·樛木诗经·国风·周南·螽斯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国风·周南·兔罝诗经·国风·周南·芣苢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诗经·国风·周南·汝坟诗经·国风·周南·麟之趾诗经·国风·召南·鹊巢诗经·国风·召南·采蘩诗经·国风·召南·草虫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诗经·国风·召南·甘棠诗经·国风·召南·行露诗经·国风·召南·羔羊诗经·国风·召南·殷其靁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诗经·国风·召南·小星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诗经·国风·召南·驺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诗经·国风·邶风·燕燕诗经·国风·邶风·日月诗经·国风·邶风·终风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诗经·国风·邶风·凯风诗经·国风·邶风·雄雉诗经·国风·邶风·匏有苦叶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诗经·国风·邶风·式微诗经·国风·邶风·旄丘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诗经·国风·邶风·泉水诗经·国风·邶风·北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诗经·国风·邶风·新台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诗经·国风·墉风·柏舟诗经·国风·墉风·墙有茨诗经·国风·墉风·君子偕老诗经·国风·墉风·桑中诗经·国风·墉风·鹑之奔奔诗经·国风·墉风·定之方中诗经·国风·墉风·蝃蝀诗经·国风·墉风·相鼠诗经·国风·墉风·干旄诗经·国风·墉风·载驰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诗经·国风·卫风·考盘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诗经·国风·卫风·氓诗经·国风·卫风·竹竿诗经·国风·卫风·芄兰诗经·国风·卫风·河广诗经·国风·卫风·伯兮诗经·国风·卫风·有狐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诗经·国风·王风·兔爰诗经·国风·王风·葛藟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经·国风·王风·大车诗经·国风·王风·丘中有麻诗经·国风·郑风·缁衣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诗经·国风·郑风·清人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诗经·国风·郑风·遵大路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诗经·国风·郑风·蘀兮诗经·国风·郑风·狡童诗经·国风·郑风·褰裳诗经·国风·郑风·丰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诗经·国风·郑风·溱洧诗经·国风·齐风·鸡鸣诗经·国风·齐风·还诗经·国风·齐风·著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诗经·国风·齐风·南山诗经·国风·齐风·甫田诗经·国风·齐风·卢令诗经·国风·齐风·敝笱诗经·国风·齐风·载驱诗经·国风·齐风·猗嗟诗经·国风·魏风·葛屦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诗经·国风·魏风·园有桃诗经·国风·魏风·陟岵诗经·国风·魏风·十亩之间诗经·国风·魏风·伐檀诗经·国风·唐风·蟋蟀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诗经·国风·唐风·椒聊诗经·国风·唐风·绸缪诗经·国风·唐风·杕杜诗经·国风·唐风·羔裘诗经·国风·唐风·鸨羽诗经·国风·唐风·无衣诗经·国风·唐风·有杕之杜诗经·国风·唐风·葛生诗经·国风·唐风·采苓诗经·国风·秦风·车邻诗经·国风·秦风·驷驖诗经·国风·秦风·小戎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国风·秦风·终南诗经·国风·秦风·黄鸟诗经·国风·秦风·晨风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诗经·国风·秦风·渭阳诗经·国风·秦风·权舆诗经·国风·陈风·宛丘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枌诗经·国风·陈风·衡门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池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杨诗经·国风·陈风·墓门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诗经·国风·陈风·株林诗经·国风·陈风·泽陂诗经·国风·桧风·羔裘诗经·国风·桧风·素冠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诗经·国风·桧风·匪风诗经·国风·曹风·蜉蝣诗经·国风·曹风·候人诗经·国风·曹风·鸤鸠诗经·国风·曹风·下泉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诗经·国风·豳风·鸱鸮诗经·国风·豳风·东山诗经·国风·豳风·破斧诗经·国风·豳风·伐柯诗经·国风·豳风·九罭诗经·国风·豳风·狼跋诗经·小雅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四牡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出车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杕杜诗经·小雅·白华之什·鱼丽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有嘉鱼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诗经·小雅·白华之什·蓼萧诗经·小雅·白华之什·湛露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彤弓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菁菁者莪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六月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采芑诗经·小雅·彤弓之什·车攻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吉日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鸿雁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庭燎诗经·小雅·彤弓之什·沔水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鹤鸣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祈父诗经·小雅·祈父之什·白驹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黄鸟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斯干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无羊诗经·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诗经·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雨无正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旻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宛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小弁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诗经·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巷伯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谷风诗经·小雅·小旻之什·蓼莪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大东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四月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无将大车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小明诗经·小雅·北山之什·鼓钟诗经·小雅·北山之什·楚茨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信南山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甫田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大田诗经·小雅·北山之什·瞻彼洛矣诗经·小雅·北山之什·裳裳者华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桑扈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鸳鸯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頍弁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车舝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青蝇诗经·小雅·桑扈之什·宾之初筵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鱼藻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采菽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角弓诗经·小雅·桑扈之什·菀柳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都人士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黍苗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隰桑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绵蛮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瓠叶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渐渐之石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苕之华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何草不黄诗经·大雅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緜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棫朴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早麓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思齐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灵台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下武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生民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行苇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既醉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凫鷖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公刘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泂酌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民劳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诗经·大雅·荡之什·荡诗经·大雅·荡之什·抑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诗经·大雅·荡之什·崧高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诗经·大雅·荡之什·瞻卬诗经·大雅·荡之什·召旻诗经·颂诗经·颂·周颂·清庙之什诗经·颂·周颂·臣工之什诗经·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诗经·颂·鲁颂·駉诗经·颂·鲁颂·有駜诗经·颂·鲁颂·泮水诗经·颂·鲁颂·閟宫诗经·颂·商颂·那诗经·颂·商颂·烈祖诗经·颂·商颂·玄鸟诗经·颂·商颂·长发诗经·颂·商颂·殷武。
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说明
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说明《四库全书总目》类名说明1999年左右念研时詹冠群老师上课时发的讲义经部: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法定”的以孔子编撰整理为代表的几部儒家经典。
1、易类:古代占卜的书。
凡注释、解说《易经》的书也入此类。
如《周易正义》。
2、书类:上古的书,战国前各时代统治者的官方文件。
凡注释、解说《尚书》的书也入此类。
如《尚书正义》。
3、诗类:《诗经》本来称为《诗》,相传原有三千多篇,经孔子整理后,选取305篇。
凡注释、解说《诗经》的书也入此类。
如《毛诗正义》。
4、礼类:凡阐发和注释《周礼》、《仪礼》、《礼记》的著作均入此类。
1)周礼之属:记载古代官制的书。
凡注释、解说《周礼》的书也入此类。
如《周礼注疏》。
2)仪礼之属:贵族行为规范的汇总,也称士礼。
凡注释、解说《仪礼》的书也入此类(专谈丧服、丧礼的书也入本类) 。
如《仪礼注疏》3)礼记之属:专门讲解礼的著作总汇,注解《礼记》的书也入本类,如《礼记正义》,但注解《大学》《中庸》的书入“四书类”。
4)三礼总义之属:对以上三礼进行综合研究而不可分属的书入本类。
如《三礼图》。
5)通礼之属:以三礼为主体,进行贯通解释、重订次序或兼辑历代礼制的书入本类。
如《礼书纲目》。
6)杂礼书之属:私人所作的论礼和谈私家礼注的书入本类。
如《家礼》。
5、春秋类: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凡注解《春秋》及《三传》的书入本类。
如《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
6、孝经类:专讲封建偷、事亲孝道的书。
凡海角《孝经》经文的书也入本类。
如《孝经注疏》。
7、五经总义类:凡注解群经的书入本类。
如《经典释文》。
8、四书类:解释阐述儒家经义的书。
《论语》、《孟子》记孔孟思想言行;《大学》《中庸》谈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凡分注一书、兼释两书、通释四书的入本类。
如《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四书集注》。
9、乐类:收录音乐理论和古乐有关的论着。
但不收乐谱。
如《古乐经传》。
10、小学类:文字之学。
四书五经《诗经》全文
四书五经《诗经》全文《诗经》简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原文如下:詩經毛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也。
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
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
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
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
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
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完整版诗经大全
完整版诗经大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版的诗经大全,涵盖了全部诗经内容。
以下是诗经中的各篇文集及其内容简介:
首章
《魏颗之什》
- 魏风:《硕人》、《衡门》等歌谣。
《商颂之什》
- 商颂:《长发》、《绵》等颂歌。
国风
《周南》
- 关雎:描述了打扮得很漂亮的女子。
- 葛覃:描绘了富饶的江南地区。
- 樛木:描述了一个乞丐,讲述了他的艰难生活。
- 梁甫:讲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 蓼蕭:描述了一个寂寥的女子。
《召南》
- 嘉鱼:描绘了一段发生在鱼之国的故事。
《邶风》
- 卷耳:描绘了一个勇敢的年轻战士。
- 武汉:讲述了一个无法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故事。
《唐风》
- 怨歌:描绘了一个因为被人背叛而怀恨不已的女子。
《秦风》
- 邶风:描述了一个曾经受过伤害、现在变得坚强的女子。
地风
《卫风》
- 桑扈:描绘了一个因爱而受到伤害的女子。
- 淇奥:描述了一个聪明美丽,但却备受打击的女子。
《郑风》
- 无衣:描述了一个因为生活贫困而备受煎熬的女子。
以上是完整版的诗经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_注:本文档内容来自于对诗经的整理和研究,具体文献参考请查阅相关学术资料。
_。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
《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第一篇:《四库全书》中关于《诗经》的篇目(一)《四庫全書》(清)高宗弘曆年修訂,文淵閣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6、第七十八冊經部詩類 C003654(1)《詩演繹》(明)梁寅撰對朱彝尊《朱子詩傳的演繹》,有訓詁的內容,內容淺顯易懂。
(2)《詩解頤》(明)朱善撰大多是對朱子《集傳》的演繹,省略了其中的一些內容。
本書的主要任務在於闡釋興、觀、群、怨的主旨,有溫柔敦厚的意思。
(3)《詩傳大全(朱子詩序辨說)》(明)胡廣等奉敕撰7、第七十九冊經部詩類 C003655(1)《詩說解頤》(明)季本撰本書多出新義,不肯剽襲前人,而其所征引的內容大多能資源其說。
書中要改定舊的說法的地方,必定會反復的援引證據,明白的寫出爲什麽他會這樣改定。
(2)《讀詩私記》(明)李先芳撰本書所釋大多從毛、鄭,毛、鄭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參照呂氏《讀詩記》、嚴氏《詩輯》諸書。
(3)《詩故》(明)朱謀瑋謀瑋編這部書氏用儒家的舊名,其說詩多以漢學為主,而且注意創新,不會剽竊陳言。
8、第八十冊經部詩類C003656(1)《六家詩名物流》(明)馮復京撰本書徵引頗為賅博,每條之末間附考證。
(2)《重訂詩經疑問》(明)姚舜牧撰9、第八十一冊經部詩類C003657(1)《詩經世本古意》(明)何楷撰其論詩專旨孟子“知人論世”之旨,以時代為次,故名曰世本古義。
10、第八十三冊經部詩類 C003659(1)《欽定詩經傳說匯撰》(清)王鴻緒等奉敕撰本書為康熙末,聖祖仁皇帝禦制。
本書考證詳細明白,一字一句皆深溯詩人的本旨。
參考了許多前人的著作,補充前人的缺失。
11、第八十四冊經部詩類 C003660(1)《御纂詩義折中》(清)傅恒等奉敕撰熔鑄眾說,演闡經義,體例與《周易述義》同。
(2)《田間詩學》(清)錢澄之撰光采眾家之書,持論頗為精核,而於名物訓詁、山川地理言之尤詳。
(3)《詩經稗疏》(清)王夫之撰本書皆辦正名物訓詁,以補充、間諸說遺漏的地方。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诗经古音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诗经古音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诗经古音”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诗经古音
四卷。
宋吴棫(约1100-1154)撰。
吴棫字才老,同安(今福建厦门)人。
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丞,因忤秦桧出泉州通判。
据徐蒇《韵补庐》称,棫着有《书裨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楚辞释音》、《韵补》五书。
吴棫较早地认识到古今韵不同,并把古音作为专门学科来研究,这是功不可没的。
但他在二百零六韵基础上,用“通”、“转”的方法系统提出“叶音”说,谬种流传,对后世古音研究消极影响很大。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吴棫《毛诗补音》
十卷,以后目录皆未载。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亡佚。
今本乃小李山房抄本,现存天津图书馆,共四卷。
据其题识,知其为以清惠栋所藏抄本为底本的再
抄本。
用直音之法,于诗文叶韵各字之下注明叶音读法,据本文推求古读,与《韵补》一书之妄断尚有区别。
且魏晋以降,论诗音者,郑玄、徐邈、蔡氏、孔氏、阮侃、王肃、干宝、李轨等九家,其书皆不传,至唐陆德明始集众家之说,定一家之言。
吴书皆补陆氏未叶者,更兼论古音者皆溯源于吴棫,所以此书之价值绝不可没。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诗经通义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诗经通义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诗经通义”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诗经通义
十二卷。
朱鹤龄(1606-1683)撰。
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
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
明末诸生。
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
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
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
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
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
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
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
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
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
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
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
立说严谨,皆有根据。
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
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
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庫全書》(清)高宗弘曆年修訂,文淵閣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6、第七十八冊經部詩類C003654
(1)《詩演繹》(明)梁寅撰
對朱彝尊《朱子詩傳的演繹》,有訓詁的內容,內容淺顯易懂。
(2)《詩解頤》(明) 朱善撰
大多是對朱子《集傳》的演繹,省略了其中的一些內容。
本書的主要任務在於闡釋興、觀、群、怨的主旨,有溫柔敦厚的意思。
(3)《詩傳大全(朱子詩序辨說)》(明)胡廣等奉敕撰
7、第七十九冊經部詩類C003655
(1)《詩說解頤》(明)季本撰
本書多出新義,不肯剽襲前人,而其所征引的內容大多能資源其說。
書中要改定舊的說法的地方,必定會反復的援引證據,明白的寫出爲什麽他會這樣改定。
(2)《讀詩私記》(明)李先芳撰
本書所釋大多從毛、鄭,毛、鄭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就會參照呂氏《讀詩記》、嚴氏《詩輯》諸書。
(3)《詩故》(明)朱謀瑋
謀瑋編這部書氏用儒家的舊名,其說詩多以漢學為主,而且注意創新,不會剽竊陳言。
8、第八十冊經部詩類C003656
(1)《六家詩名物流》(明)馮復京撰
本書徵引頗為賅博,每條之末間附考證。
(2)《重訂詩經疑問》(明)姚舜牧撰
9、第八十一冊經部詩類C003657
(1)《詩經世本古意》(明)何楷撰
其論詩專旨孟子“知人論世”之旨,以時代為次,故名曰世本古義。
10、第八十三冊經部詩類C003659
(1)《欽定詩經傳說匯撰》(清)王鴻緒等奉敕撰
本書為康熙末,聖祖仁皇帝禦制。
本書考證詳細明白,一字一句皆深溯詩人的本旨。
參
考了許多前人的著作,補充前人的缺失。
11、第八十四冊經部詩類C003660
(1)《御纂詩義折中》(清)傅恒等奉敕撰
熔鑄眾說,演闡經義,體例與《周易述義》同。
(2)《田間詩學》(清)錢澄之撰
光采眾家之書,持論頗為精核,而於名物訓詁、山川地理言之尤詳。
(3)《詩經稗疏》(清)王夫之撰
本書皆辦正名物訓詁,以補充、間諸說遺漏的地方。
12、第八十五冊經部詩類C003661
(1)《詩經通義》(清)朱鶴齡撰
所采諸家,於漢用毛、鄭,唐用孔穎達,宋用歐陽修、蘇轍、呂祖賢、嚴粲,國朝用陳啟源。
其釋音明用陳第,國朝用顧炎武。
本書引據繁複而傷於蕪雜者有之,亦所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者也。
要其大致,則彬彬矣鶴齡於陳啟源同裡,據其自序,此書蓋與啟源商榷而成。
(2)《毛詩稽古編》(清)陳啟撰
題曰“毛詩”,明所宗也,曰“稽古編”,明為唐以前專門之學也。
所辯正者,惟朱子《集傳》為多。
歐陽修《詩本義》、呂祖謙《讀詩序》次之,嚴粲《詩輯》又次之,所掊擊者,惟劉瑾詩集傳通釋》為甚。
輔廣《詩童子問》次之。
13、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4
(1)《毛詩類釋》(續編)(清)顧棟高撰
(2)《詩疑辯證》(清)黃中松撰
(1)《三家詩拾遺》(清)范家相撰
(2)《詩瀋》(清)范家相撰
14、第八十六冊經部詩類C003665
(1)《詩序補義》(清)姜炳璋撰
(2)《虞東學詩》(清)顧鎮撰
(3)《韓詩外傳》(漢)韓嬰撰
(二)《文津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影印
1、經部詩類第二九冊
(1)《詩所》(清)李光地撰
(2)《毛詩寫官記》(清)毛奇齡撰
其書好為異說,但徵引詳博,亦不無補於考證。
(3)《詩扎》(清)毛奇齡撰
書中多非定論,不限一說,兼收并蓄,經家旁采之。
(4)《詩傳說駁義》(清)毛奇齡撰
引證諸書以糾子貢《詩傳》,申培《詩說》。
(5)《續詩傳名鳥卷》(清)毛奇齡撰
大意在續《毛詩》而正《朱傳》,每條皆先列《集傳》之文於前,而一一辨其得失。
本書考證為主,故其說較詳。
(6)《詩實名解》(清)姚炳撰
此書以鳥、獸、草、木分列四門,故以多識為名。
2、經部詩類第三十冊
(1)《詩傳名物集覽》(清)李大章撰
本書系摘錄其所作《集覽》本百卷,凡三易稿而后成。
此乃其摘錄付梓之本,凡鳥二卷,獸二卷,蟲豸一卷,鱗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
(2)《詩說》(清)惠周惕撰
是書於《毛轉》、《鄭箋》、《朱傳》無所專主,多自以己意考證。
(3)《讀詩質疑》(清)嚴虞惇撰
是書首為列國世譜,次為國風世表,次詩指舉要,次讀詩綱領,次刪次,次六藝,次大小序,次詩樂,次章句音韻,次訓詁傳授,次經傳逸詩,次三家遺說,次經傳雜說,次詩韻正音,次經文考異。
每一類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