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摆钟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5302333169a4517723a321.png)
3.7 做一个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同的绳长,摆锤重心高低不同的放法研究摆长的定义。
2.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3.对比摆长不同会影响摆的快慢,调整摆长,做一个30秒摆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根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钢条、棉线距离顶端长14厘米、两个钩码、一个小挂钩、一个计时器、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揭示板书:摆绳长短有关二、研究摆长与摆速的关系1.教师出示钢条做摆锤的摆,问:在这个摆中摆锤是什么?教师演示钢条做摆锤摆的实验,全体师生测出摆的次数。
2.在钢条不同位置上挂钩码增加重量,学生猜测摆的速度并细说理由。
如果老师在钢条上增加摆锤的重量(挂钩码)这时摆锤是什么?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如果在不同位置增加摆锤的重量,摆摆动的速度会变化吗?3.设计实验,验证预测:测出钩码挂在不同位置时,20秒内摆动的次数,重复做三次。
要求改变钩码的位子,先把钩码挂在1格处(钩码加在最下端的摆)做三次实验;再把钩码挂在第9格处(从下往上数第9格)做三次实验。
小组讨论说说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A.摆幅不要太大,摆锤容易碰到铁架台。
B.小组各同学要分工合作,配合到位,特别是计时员和实验员。
C.摆锤在摆动的过程中,铁架台容易晃动,要有同学按住铁架台。
D.实验完毕后小组长马上把数据汇报给老师,其他同学分析数据,讨论结论……4.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完成的小组组长填写实验数据。
制作钟摆+示范教案
![制作钟摆+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24053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c.png)
《制作钟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2.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绳长度如何影响摆动快慢,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
2.能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摆的摆动快慢。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对产品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现实的需求。
【教学重点】
不断地调整摆,直至每分钟正好摆动 60 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细长绳、铁架台、计时器(秒表或者手表)、摆锤(金属球等)。
(可按组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dd1b1f51e79b8969022634.png)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认识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25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2.不断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条30cm的钢尺、加厚磁铁若干块、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摆绳长度不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各1个,钢尺、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出示跷跷板,提问:跷跷板在没有人座的时候为什么是平衡的?坐上人之后为什么偏向重的一边?(通过跷跷板对学生重心的概念进行前测,了解他们对于重心的认识,为后面找重心、认识摆长铺垫。
)一、导入1.提问引入:出示上节课研究的两个摆锤相同,摆绳长度不同的摆,提问: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学生回答。
(板书: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摆绳越长,摆得越慢,摆绳越短,摆得越快。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1.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如右图),提问:摆绳长度相等的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1)学生猜测两个摆的摆动快慢。
(2)请两位学生上台操作,测30秒内两个摆的摆动次数。
(3)分析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将教材的木棒加铁片改为钢尺加磁铁方便加重物和移动,测试时间由15秒改为30秒,使摆动的差距变大便于比较。
)2.选择长摆,在摆锤下端加上一个重物。
(如右图)(1)学生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是否会变化。
(2)实验验证(确定长度这个变量,只研究摆锤重量对于摆动快慢的影响。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
)3.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明确实验要求。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f44b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0.png)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1.教师出示一个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并让学生预测不同长度的摆会摆动多少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长度摆的摆动次数,并记录数据。
3.学生交流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长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摆,如何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5.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调节摆长,使得摆动次数为60次/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并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节摆长,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摆长如何影响摆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师提出新问题:一个摆重心的高低会影响摆动快慢吗?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深入理解摆长与摆动快慢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
2.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探究不同长度的摆对于钟摆的影响。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积极思考、探究,形成了自己的实验结论。
同时,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不够细心,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指导。
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简明易懂。
一)探究一: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1.出示两个摆,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研究问题: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3.学生预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钟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做一个摆钟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afb11f5901020207409caf.png)
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我们来试试看。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摆长是指从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如这两个摆,摆绳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摆的重心就是摆锤的中心。
这是摆长。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摆绳长40cm时摆在15秒摆动11次。
我们知道: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摆
时摆在15秒摆动16次。
请你想一想:要想使摆摆动15次,应该如何调整摆长呢?
时摆在15秒摆动15次。
这样一个15秒钟摆动15次的钟摆做成了,分钟可以摆动60次!
现在,我将这个磁铁固定在最低处(刻度1cm处),我们来测它
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又做好了。
我们可以从调节摆绳长短和调节摆锤重心高低两方面来调节摆长。
必要时,可以两种
通过制作一个简易摆钟研究控制摆的摆动快慢。
能通过实验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C.甲和乙摆动次数一样。
3.7、做一个钟摆教案(含教学反思)
![3.7、做一个钟摆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357b1171fe910ef12df8f4.png)
4.对学生及时的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丰富。
5.问题的设计要再次思考,是否有效。
总之,看似很轻松的一节课,要想上出水平,上出特色,还需要多多思考,多次尝试。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 30 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1.两组摆绳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快慢的变化,我请了两组底下的同学分组帮着数数。只做了一次实验,这是不科学的,而且临时组装实 验装置耗时较长,可课前提前准备好。
2.学生汇报的时候,最好实物投影。(思考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展示。)
3.要增加追问的次数,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记录表见
课本 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教学重点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 30 次的钟摆。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一、引入: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 P62 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001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4.png)
做一个钟摆-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能够制作简单的钟摆并掌握其运作方式。
3.能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物理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材料:线、重物、针线、细麻绳。
2.工具:剪刀、铅笔、卷尺。
3.图表:钟摆的图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钟摆的图示,向学生简单介绍钟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让学生对钟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实验环节1.制作钟摆① 取一段长约30cm的线,将一端系上重物,成为“下摆”,另一端系一根细麻绳,成为“上摆”,上摆的一端再系一根线,系在固定物上。
② 调整下摆的长度,使下摆与上摆成为垂直,并调整上摆的长度,使它的长度与下摆长度相等,即上摆与下摆的长度一致。
③ 捏出一小块黏合剂,涂在上摆下端的细麻绳上,让它与下摆连在一起,调整好位置后等待黏合剂自然干透。
2.实验操作① 慢慢地将摆拉开一定角度,并释放。
在放开摆之后,让学生观察到摆动过程中的现象,指导他们重复实验,观察现象。
3. 实验结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摆的长度与下摆的长度是否对摆动的速度有影响?摆的长度与摆动的周期有什么关系?4. 实验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验,回顾物理运动规律,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拓展1.学生可自行设计制作不同长度的摆,观察他们运作时的差异。
2.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可以到物理实验室中进行更多有关物理实验的探究。
五、小结本课程通过制作钟摆,使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并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做一个钟摆](https://img.taocdn.com/s3/m/c4bcd5788762caaedc33d436.png)
7.做一個鐘擺【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製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調製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台、棉線、一根寬1釐米長30釐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一、引入:1.複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並作出預測。
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麼?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
記錄表見課本P62。
3.回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麼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6.小組三次實驗並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回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並小結。
三、做個鐘擺: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製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做一个钟摆的教案
![做一个钟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62d4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4.png)
做一个钟摆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钟摆的运动规律教案目标:1. 了解钟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2. 学习如何进行钟摆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图表和图形展示钟摆的运动规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钟摆模型或实际钟摆。
2. 实验记录表格。
3. 计时器。
4. 图表和图形展示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钟摆的概念,解释钟摆的基本运动规律。
2. 引发学生对钟摆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钟摆的实际运动或有趣的钟摆实验视频。
实验设计:1. 将钟摆模型或实际钟摆悬挂起来,并确保其可以自由摆动。
2. 让学生观察钟摆的运动,并提醒他们注意钟摆的周期、振幅和频率等要素。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长度的线或不同重量的物体作为钟摆。
4. 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钟摆摆动的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钟摆长度与摆动时间的关系图表。
2.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钟摆长度与摆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或绘制更多的图表来进一步分析数据。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讨论钟摆的运动规律。
2. 教师总结并强调钟摆的周期与长度的关系,以及钟摆的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3. 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工具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钟摆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钟摆运动的影响,如重量、摆动角度等。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钟摆的应用,如钟摆时钟、摆钟等,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对钟摆运动规律的理解,包括他们在数据分析和展示中的表现。
3. 学生可以完成一份简要的实验报告,总结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教案的指导:1. 在引入部分,可以使用图像、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验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参数,并提醒他们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7 做一个摆钟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7 做一个摆钟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39be90524de518974b7d53.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步骤一:设计实验
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钟摆
步骤二:小组尝试调整制作,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五、课堂小结
1.摆长不等同于摆绳长度,摆长是从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长度。
2.单摆的摆长越长,单位时间内摆动越慢,反之越快。
六、课堂练习
判断题
1.摆锤的重量减为原来的,摆锤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减为原来
的。
()
2.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快。
()
3.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与不挂重物的摆速度一样。
()
4.在摆绳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越快。
()
5.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一个摆钟》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一个摆钟》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e654ff05f0e7cd18525365e.png)
7・做一个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进一步认识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知道摆长不是摆绳的长度,也不是摆绳和摆锤的总长,而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长度;知道如果在摆锤不同位置加重物,会改变重心的位置,从而导致摆长不同,摆动快慢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反证的方法,运用“摆长相同快慢一致”规律判断两个摆长度是否一致,在不断否定摆长错谋前概念的慕础上建构“摆长”的科学概念;在实验慕础上能快速制作每分钟摆动60 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学情分析】1.前一课时学生已知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而与摆幅和摆重都无关。
这些都是根据摆的快慢判断摆长是否一致的必要储备。
2.学生在前面摆的活动中,对于对比实验的的设计,摆的次数的测量都具备了一定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不断否定错谋前概念,在不断否定中建立“摆长”科学概念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理解摆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自制的两组摆、教学课件、学习记录单、磁性黑板贴等学生分组材料:1.探究摆长的材料,三种不同类型的摆,共9组,秒表等。
2.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钟摆的材料、秒表、尺子等。
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兴趣激发,思维预热1.复习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2.观看老师带来的两组摆的不同,推测并解释摆动的不同,从而引入本课的思维基础: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相等,快慢相同,摆长不同,长慢短快。
(粘贴)二、情境创设,思维体验探究活动一:探究摆绳长度是否是摆长。
1.观察老师准备的一组摆,和前一节课的摆有什么不同,提出关于摆长的问题。
2.引导孩子思考并在导学单上完成对于“摆长啪勺猜测,根据对摆长的理解对两个摆的摆动快慢进行预测。
3.引导孩子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4.师生合作分工测量,共同完成实验取证。
5.共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粘贴板书:摆绳长不一定是摆长。
三、合作探究,思维建构探究活动二:探究摆绳和摆锤总长是否是摆长1.谈话引入:通过前面实验我们发现摆绳长度不是摆长,那么前面同学提到的摆绳和摆锤的总长是不是摆长呢?2.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和刚才长摆锤一样的摆,不同的是有的在摆锤下面加了重物,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中间。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与反思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f8aca0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e.png)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与反思《做一个钟摆》是五年级下册“时间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七课时,是学生在研究了钟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做一个钟摆。
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不仅与摆绳长短有关,还与摆锤的长度,摆锤上的重物的位置有关。
让学生建立起比较接近于本质的“摆长”科学概念——“摆长是从固定点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当然五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中也不能提出重心的概念。
这也是这节课不好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完这节课有两点感触。
一、充分挖掘思维的训练点。
这节课要让学生经历典型的探究过程,学生思维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后肯定的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按前一课所学,在摆绳长短一致,摆锤长短不同的摆,摆动快慢应该一样,事实上,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是不一样的,即摆锤长,摆动慢,摆锤短,摆动快。
这是第一次对学生原有知识建构的否定。
又通过相同长度的两个摆锤(一个在末端加了重物)的摆动快慢是不一样的实验,意识到又和摆锤长度不太有关系,好像和摆锤上的重物有关。
这是第二次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的否定。
通过对摆锤上重物的位置变化,影响摆动快慢的这一现象,认识到重物离固定点越近,摆动越快。
这是第三次对学生原有知识建构的否定。
三个看似前后有矛盾的实验,实际是活动在深度上的提升,在思维上的推进。
由此所出现的奇妙的结果,对学生的吸引非常大,这就是科学给学生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是科学处理摆长的概念。
教材上出现了一个名词——“摆长”。
如何理解并向学生解释这个名词的含义,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单摆的摆长是指摆的固定点到摆锤重心间的长度。
摆长通常分成两部分,摆线长度比较容易测量,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摆锤的重心是很难找到的。
怎么处理?我就采用让学生一个手指托尺,让他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告诉学生这就是重心的位置,再通过在尺上不同位置添加重物来感觉重心位置的移动,从而理解摆长在增添重物的同时不断地发生变化。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51b087d15abe23492f4d35.png)
《做一个钟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准备: 宽1cm、长30cm的木条、铁架台、金属重物(磁铁)、细线、实验记录单。
教师实验准备:宽1cm、长30cm的木条、铁架台、金属重物(磁铁)、细线、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又与什么因素有关?(课件出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哪个地方相同,哪个地方不同?摆锤长的摆30秒内摆动了多少次?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结论:摆锤的长度不同,摆锤长,摆的快;摆锤短,摆的慢。
)4、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中心。
5、出示宽1cm长30cm的木条,让学生判断木条的重心大致在什么位置。
6、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
7、小结: 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3、同样的摆,在摆锤的下面加上一个重物,摆的快慢会改变吗?(让学生猜一猜,说明理由)1、出示用宽1cm长30cm的木条做的两个摆,摆线的顶端用夹线夹夹住,把夹线夹固定在有孔的金属杆上。
其中一个摆的下端挂了重物(磁铁)2、猜测: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3、学生组装实验装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做一个钟摆》公开课教案_6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做一个钟摆》公开课教案_6](https://img.taocdn.com/s3/m/50b277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5.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做⼀个钟摆》公开课教案_6《做⼀个钟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是⼀节以活动构建概念的课。
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
以学⽣猜测—实验—再猜测—再实验的主线理清教材重点,启发学⽣通过测量与⽐较的⽅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做出⼀个30秒摆动30次的钟摆,为第8课作⼀个铺垫。
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的⼩组合作能⼒、动⼿操作能⼒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促进学⽣思维进⼀步的发展。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已经形成了⼀定的学习态度,⾃我控制能⼒较强,能进⾏有组织有⽬的的学习,并具有⼀定的思考能⼒操作能⼒。
在第6课中学⽣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教学⽬标科学概念: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次数。
2.⽤测量与⽐较的⽅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观察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组分⼯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3.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摆锤重⼼的位置影响摆动快慢。
五、教学准备1、学⽣实验准备: 每组⼀个带有可移动固定物(螺丝)的塑料管、铁架台、秒表、实验记录单2、教师实验准备:摆锤(塑料管)长度不⼀样的摆各1个、螺丝、锥形标、挂钟、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出⽰⼀根塑料管,把它放在锥形标的顶上,让学⽣想办法让它平衡。
教师操作放在中间,平衡。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e12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7.png)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
2.掌握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观点。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钟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钟摆的运动规律。
3.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4.钟摆实验的设计和进行。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钟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观点和运动规律。
2.讲解:介绍钟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讲解钟摆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3.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钟摆实验,确定实验目标、方法和步骤。
4.实验进行: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钟摆实验并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钟摆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干系。
6.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钟摆的运动规律,并探讨钟摆在生活中的应用。
7.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判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完备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实验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设计、进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表现。
3.讨论参与:评判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展示效果:评判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的效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钟摆实验器械:钟摆、计时器、尺子等。
2.教学资料:钟摆的相关知识、实验设计指导。
3.实验报告模板:规范学生的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深入了解钟摆的运动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c81226a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d.png)
《做一个钟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钟摆的定义和原理;2. 钟摆的运动规律;3. 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4. 观察、记录和分析钟摆的运动轨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钟摆的基本知识,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材料;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钟摆的基本原理,准备好笔记本和记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钟摆的定义和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进修:讲解钟摆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钟摆的工作原理;3. 实践操作: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钟摆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钟摆的运动;4. 实验观察:观察、记录钟摆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条件下钟摆的运动情况;5. 总结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钟摆的运动规律,讨论钟摆在生活中的应用;6. 作业安置:安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作业,加深对钟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3. 进修表现:评判学生在理论进修、实践操作和讨论总结中的表现;4.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
六、延伸拓展:1. 钟摆的应用:探讨钟摆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平时生活中的应用;2. 钟摆的变种:钻研不同形式的钟摆,比如双摆、摆锤等,拓展学生的视野;3. 钟摆的历史:了解钟摆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上科学制作摆钟教案
![五上科学制作摆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3d8c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6.png)
五上科学制作摆钟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摆钟的制作步骤和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难点,摆钟的制作步骤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细绳、小铅球、支架、时钟表盘。
2.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3. 教学资源,摆钟的相关知识资料和制作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摆钟的原理和实际运行情况,引导学生对摆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简要介绍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步骤,让学生了解摆钟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摆钟的制作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安全操作。
4. 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摆钟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摆钟的摆动规律和时间变化。
5.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析摆钟的运行规律,并与同学讨论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6. 总结提高,引导学生总结摆钟的制作方法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摆钟制作实验,学生对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摆钟的改进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摆钟,并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分享制作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摆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摆钟制作实验,学生对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钟摆
教学内
容
教材第62--631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
点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
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教学方
法
实验法。
教学准
备
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
(用相同长的线分别系住长木条与短木条,哪根木条摆动快?)
3、教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短木条摆动快)
3、小结:摆长不等同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
提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学生记录实验记录,把结果填写在《科学同步探究》P53。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反馈数据。
5、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6、提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7、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
数。
8、学生分组实验。
9、把实验结果,填写在《科学同步探究》P53。
10、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反馈数据。
11、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摆长越长,摆动的越慢。
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
)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
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
本课
作业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