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微小世界”。
这个主题很有意义,因为它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促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小世界这一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1. 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是微小世界中的一类重要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虽小,但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食物的发酵、土壤的肥沃、人体的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我们要纳述微生物的特性,它们具有微小、单细胞和广泛分布等特点。
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并且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微小世界。
2. 水的微小世界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而在微小世界中,水也有着许多奇妙的特性。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水是如何表现出表面张力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在此我们还要了解水的微小世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比如水的凝固和蒸发等现象。
3. 真菌的微小世界真菌是一类生活在微小世界中的生物,它们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霉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酵母菌可以参与面包发酵等。
通过对真菌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微小世界中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践,从微小物体的特性和行为入手,逐步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微生物、水和真菌的微小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微小世界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个人观点:微小世界是一个神奇而且充满活力的领域,通过学习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课件)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微小世界:发现自然的奥秘自然界是一个神奇而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微小的生命形式和微小的事物。
正是通过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美妙。
在小学科学的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中,我们深入探索了微小世界的不同方面,包括微生物和生活所需的微小物质。
通过本文的回顾和复习,我们将重新回忆起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为更深入地探索自然世界打下基础。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观察。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既有益处也有害处。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生态平衡;而有些细菌也会导致疾病。
真菌则可以分解腐烂的物质,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但某些真菌也会引起感染。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中并利用其进行生存和繁殖。
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和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微生物,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微小的物质。
例如,我们了解到一种常见的微小物质——水。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用水洗澡、洗衣服、做饭等,都离不开这个微小的物质。
此外,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食盐、砂糖和小红花等微小的物质,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还研究了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是一种帮助我们观察微小事物的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放大微生物、细胞和其他微小物质,以便更好地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正确使用显微镜,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例如调节焦距、调节光源等。
显微镜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们观察微小世界的能力,也为科学研究和发现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学习微小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小世界》单元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观察显微镜下物体的变化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微小世界,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显微镜的使用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微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微生物的分类和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分类,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实验法:观察微生物,培养微生物。
3.小组讨论法: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显微镜,微生物样本,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微生物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爱环境。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的分类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微生物,并撰写观察日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微小世界》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组成和细胞的功能。
以下是《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一、细胞的组成: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5.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的种类:1.脂肪细胞:储存脂肪,提供能量。
2.毛细胞:表面有许多毛,起到吸收和排泄的作用。
3.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4.骨细胞:构成骨骼,提供机械支撑。
三、细胞的功能:1.取食作用:通过细胞膜吸收食物。
2.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和食物产生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排泄作用:通过细胞膜排除体内的废物。
4.生长和繁殖作用: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从而使生物体生长。
5.感受作用:感受外界刺激,传递信号给其他细胞。
6.运动作用:一些细胞具有运动能力,如纤毛细胞和肌肉细胞。
7.分泌作用:一些细胞可以产生和释放化学物质,如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细胞。
四、细胞的特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3.细胞能自我复制,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4.细胞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生物体。
五、细胞学的重要发现:1.约翰·克里斯汀·道尔顿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2.罗伯特·胡克观察到了第一个细胞,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3.玛莉·莱恩提出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假说。
4.雅歌利奥·花马克发现了细胞核。
六、常见的细胞器:1.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中心”,负责产生能量。
2.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和物质运输。
3.高尔基体:参与物质的包裹和运输。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共有3课,分别是《放大镜下的秘密》、《微生物与人类》和《探索微小世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微小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也较为缺乏,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如何进行环保行动的具体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放大镜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微小生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种类,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情况。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生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微小生物的存在。
4.知识讲解:讲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生物的作用。
5.环保教育:讲解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6.总结与反思: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doc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1.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瞎)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髙视力也只能看淸楚(1/5亳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微妙的视野,il:我们走进(微小低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5. 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一放大锁光学显微锁,〜电子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6.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淸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锁放大镜徃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7. 放人镜止确使用方法冇(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8.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冇关系,和鏡片的(凸度)冇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9.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好的结构,就具有(放大)功能。
10.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 世纪,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1. 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來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壯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低界)。
12. 昆山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13. 妈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妍虫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淸它们的肢体。
蚂虫的天敌是(草蛉)。
14. 蝗虫的触角(线)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儼子)状,蝴蝶的触角(棒)状。
15. 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特点是①中间厚、边缘薄;②透明。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将两个凸透镜的镜面平行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凸度5.自制组合凸透镜中,平行组合的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6.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通过显微镜看到的视野越小。
8.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①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②根据蝇眼“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和“蝇眼探测系统”。
③蝴蝶的翅膀有许多细小的鳞片组成。
根据此,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被制成了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9.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0.用显微镜观察,看到的图像和被观察的物体是: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
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在目镜中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罗伯特·胡克。
他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木片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命名为细胞。
胡克观察的细胞是死细胞,只有细胞壁,没有其他的细胞结构。
12. 洋葱表皮细胞看上去是长格子形,其中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壁。
13.除病毒外,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5.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16.细胞的作用主要有:生长、发育、遗传、繁殖、消化、排泄、运动、呼吸等。
17.植物和动物的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动物没有细胞壁。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四单元:能量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科学概念1、如果我们想看到物体的微小细节,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4、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人,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5、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7、微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8、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10、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11、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12、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如老鼠的细胞和猫的细胞不一样,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如太阳花的叶肉细胞和它的根尖细胞也不相同。
1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5、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1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17、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微生物,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
二、科学研讨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镜片的凸度(镜片最厚处与最薄处之差)不同。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跟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凸度)有关。
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答: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用支架固定,放大倍数小的在上,放大倍数大的在下。
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天文学家,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 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所以,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帮助观察。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有关,和无关。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中央边缘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 ,装有的圆柱、圆球透明容器,玻璃球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起到放大的作用。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而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保持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在纸筒中。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上)和(下)。
3.当放大倍数不同时,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下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
而且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上小下大)4.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所成的进一步放大了。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倍。
5.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6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看看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偏左向光)、(先低倍物镜、调反光镜出现亮光圈)、、(先眼看物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下降、在看目镜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上升)、观察(左眼看右眼记录)3.玻片移动方向和看到的像正好。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知识考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ppt课件
呼吸 遗传
排泄
消化
生命体
细胞
生长
繁殖
免疫
发育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认为衣藻 是一种怎样 的生物?依 据是什么?
洋葱表皮细胞
衣藻的结构
相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不同点: 衣藻有鞭毛、眼点等,形态与洋葱表皮 细胞明显不同
草履虫的结构
伸缩泡 (排出水和废物)
细胞核
大核 小核
(与生殖,遗传有关)
纤毛(进行 )
口沟(摄取食物) 表膜(细胞膜) ( 和排泄)
胞肛 (排出食物残渣)
细胞质
食物泡 (消化和吸收)
你认为草履虫是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肉眼
放大镜
光学 显微镜
电子 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小昆虫等
放大几倍、 几十倍, 观察到物 质的晶体, 生物的小 器官和组 织
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
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 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 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的形状
味精
晶体: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
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答:并非所有的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松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并安放
对光
安放玻片标本 调节准焦螺旋
调节并观察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1.一只手握住境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安 放)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微小世界是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引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和神秘。
本文将深入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微生物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
微小世界是指人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生物和微小物体。
我们周围的微小世界充满了奇妙和神秘,而科学正是用来揭示这些奥秘的工具。
微生物是微小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类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是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于各种环境中,有些对人类有益,如帮助分解食物、制造药物等,但也有些对人类有害,如引发疾病。
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菌,它们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些可以用来制作食物,如面包和酸奶。
病毒是一种最小的微生物,只能在寄生宿主细胞中生存繁殖,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和流感。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微小世界的重要元素。
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同时也包含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信息和指导细胞生命活动的基因。
显微镜是观察微小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促进了微观世界的研究。
最早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光原理使光线通过样本,然后通过放大镜头观察。
光学显微镜具有简单易用、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观察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
然而,由于光线的衍射极限,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显微镜应运而生。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清晰的图像。
它还可以观察更小的物体,如病毒和细胞器,从而揭示出更多微小世界的奥秘。
微小世界虽然微小,但它却隐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物和众多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微小世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和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生物界的多样性。
此外,微小世界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微小物质;3. 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及教学软件;2. 显微镜及玻片;3. 预先取样的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电子白板或教学软件,讲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是由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组成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都与微观世界有关。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制作玻片,将土壤、水样和污水样放在玻片上,并放置在显微镜下。
3.2 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显微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依次观察土壤、水样和污水样。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观察微生物、纤维等微小物质。
4. 观察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生物?- 污水样中是否有异物?- 微生物和微小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微观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其他样本,如蔬菜表面、细菌培养皿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环境下微生物和微小物质的存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存在与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是关于微生物世界的入门课程。
本单元主要围绕放大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展开,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
1. 放大镜:学生首先通过使用放大镜,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放大镜是由镜片和镜柄组成的,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周围世界中更小的细节。
通过使用放大镜,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包括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等操作,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到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
例如,当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时,可以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3. 微生物与健康:学生将了解到微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的成果。
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作为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学生将在查阅资料的研讨交流中,了解微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
4. 微生物的特征:学生将学习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的样子,它们具有生物的特征,例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等。
这些特征使得微生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预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反思: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教学反思: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资料:奇妙的晶体/bjkpzc/kxcl/wk/qnkxjkpwk/cl/9444.shtml 什么是晶体/lm/511/52/83943.html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question/30813200.html教学反思: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