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欧阳修)
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踏莎行-碧藓回廊》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入帘犹卷。
①照人无奈月华明,潜身却恨花深浅。
密约如沉,前欢未便,看看掷尽金壶箭。
②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
【注释】①碧藓:碧绿的苔藓。
藓,隐花植物一类,无根,生于阴暗潮湿之地。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空室中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名曰圆藓,亦曰绿钱。
”偷期:谓男女偷情,私自幽会。
②金壶箭:古代计时器。
金壶即铜壶,内贮水,竖一箭,箭上有刻划,分十二时辰。
水从漏孔中下滴,箭上遂显示至何时,故称铜壶滴漏或玉漏。
唐·李白《鸟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译文】苔藓铺满了曲折的走廊,绿杨掩映着幽深的庭院。
为偷情半夜进来将帘儿卷。
可恼啊,明月照人太显眼,花下藏身又怕花丛浅。
私下的约会竟忘却,上前求欢又不便,看看光阴急如箭。
手拍栏杆她不应声,帘儿下分明听得在裁剪。
【赏析】这是一首纯粹的艳词。
王灼《碧鸡漫志》曾为之辩护云:“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
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
”本篇写一男子夜间赴一女子之约,及至帘前,那女子又装作不知。
于是他前进不能,藏身无处。
此类情词,比之柳永,毫不逊色。
谓非欧阳修之作,尚无确证。
盖欧亦是人,是人即有七情六欲。
何况词自“花间”以来,“类不出乎绮怨”;欧阳修作此词,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古今别肠词选》谓为明代袁宏道作,待考。
欧阳修《踏莎行》优质课
再
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运用 怎样的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直接倾吐了心中之愁绪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 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 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似乎在逐渐的扩散开来,变成了一 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
比喻: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 又柔美含蓄。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的笔下,变成了具体的 形象,使人容易感受,容易亲切。离愁可以说轻重,而这 里却说它无穷,而且是越远越无穷。这就把旅人在路上走 着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2、这三句运用了从那几个角度写景?写景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 视觉,听觉 ,触觉 动静结合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2、这三句抒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春光实在明媚可爱 ,残梅、 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 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良辰美 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不仅成 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 甚至于要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 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 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踏莎行 ·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1、这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描写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洋溢着春天气息的 溪山行旅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 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春 光美好,我要远行,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及阅读答案
• D.全词的意象具有绵密、哀婉的特点,表现的情 感细腻动人,递进层深。
• 答案:选A A项,“因为战乱”错,行人离家不 是因为战乱。
• 15、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两句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请对其简要赏析。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 “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 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 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 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 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 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 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 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 答案: • 这两句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的
情景,是前面“莫近危阑倚”的原因,词人不直接 写行人思念闺中人,而是借想象闺中人凭高远望 而不见所思的情景表达相思之情,不但构思新颖、 巧妙,而且使感情表达更深刻。
• 方法:表现手法+分析诗句+诗人情感
•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 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 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 心活动。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 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 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欧阳修《踏莎行》ppt课件
而上下片结尾的比喻和想像所展示的情 意和境界,更使人感到词中所展示的画面 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俞平伯说下 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 (《唐宋词选释》),这画不到处不只是 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境。(刘 学楷)
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 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 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 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 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 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最后两句重复“春山”,有什么深刻用意? 这春山是倚楼远望的闺中人穷尽目力 所能达到的地方,又是她的想象所能达到 的极限,远方到底怎样,她不得而知。然 而越过了春山,也就是越过了她的目力和 想像之所及,但她还是要倚那危栏。远行 的旅人如此为闺人所想,就显得两人感情 的愈加深厚,离别的愈加苦痛了。这就是 结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数百年来,不知 感动过多少人的缘故吧。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 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 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 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 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 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 而又柔美含蓄。
再
见
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 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 同样的感觉。她必然会痛心流泪,伤心时, 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能望到 的,只不过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尽头, 又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 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
赏析“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 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 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 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 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欧阳修踏莎行》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欧阳修踏莎行》的PPT课件!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欧阳修这位 文学家的背景和他的诗歌风格。
欧阳修踏莎行的背景
时间:北宋嘉佑年间(1056-1058年)
地点:西湖踏莎楼
情境:春日暖阳,湖光山色
诗人在踏莎楼上观赏美景,沉浸在Fra bibliotek自然的怀抱中。
欧阳修踏莎行的主题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2 诗学的追求
反思诗歌的创作方式和意义,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欧阳修踏莎行的结构
1
四言句式
每句四个字,节奏韵律感强。
2
平仄平仄
押韵与平仄呼应,音律优美。
3
抒发感悟
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和感悟。
欧阳修踏莎行的意象
湖光山色
通过描绘湖光山色的美景,抒发对 大自然之美的赞美。
春日花开
表达春日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景 象,传递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竹林幽静
以竹林为背景,描绘宁静与逍遥的 心境。
欧阳修踏莎行的诗歌价值
文学价值
诗歌用语精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欧阳修卓越的艺术才华。
思想价值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启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论
通过《欧阳修踏莎行》这首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欧阳修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希望大家也能从 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美丽的作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 欧阳修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3。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
【注释】1.这首词抒写旅途中对景怀人的心情。
2.候馆:意谓旅舍。
薰:香草,词中引申为香气。
草薰:即薰草,又名铃铃番。
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辔(音pei):缰绳,牵马之索。
3.危栏:高高的栏干。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4.平芜:草原。
平坦茂密的草地。
【译文】旅馆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的柳枝尚还纤细。
暖风里飘洒着薰草的芳香,马鞍上缓缓而行着那浪迹天涯的游子。
马儿哟,越走越远,离愁哟,越远越深,越远越深,无际无垠。
迢迢不断,恰似那春水的绵远不尽。
柔肠已经寸断,粉泪已经流干,百尺高楼哟,你休去高楼处凭倚:你望得尽平坦茂密的草地,草地的尽头有山峰耸立。
而你那心上人哟,更在那春山之外浪迹。
【赏析】此词之妙处,在上下片之结句。
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抽象之愁。
词入对之有两点体认,一是以抽象写抽象:“渐远渐无穷”,李煜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与其后句相若;一是以具象写抽象:“迢迢不断如春水”,亦出自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可上溯到刘禹锡:“水流无限似侬愁”,只不过梦得诗为仿民歌体,故不似后二者文人词载负文人、哲人之沉思而凝重深沉也。
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手法相若,皆置之极点而再生之法。
明人李攀友评析:“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全词“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洵一幅秋光图”(《草堂诗余隽》)。
踏莎行欧阳修原文及翻译
踏莎行欧阳修原文及翻译
踏莎行欧阳修原文及翻译
踏莎行
欧阳修〔宋代〕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译文
春雨过后,天空放晴,春分天气,一派好风光。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
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
薜荔香草爬上了墙面,莓苔绿藓铺满了地面,远处的青楼断断续续地传过来清丽的歌声。
想起过去的事情不禁沉默无言,眉头紧皱,远山眉色变成了青绿。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
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雨霁:雨过天晴。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
此日,太
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玉笼:玉饰的鸟笼。
亦用为鸟笼的美称。
薜(bì)荔:常绿藤本植物。
又称木莲。
莓苔:青苔。
青楼:妓院。
眉山:形容女子秀丽的双眉。
欧阳修的《踏莎行》
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1)选写残梅、细柳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 见景色的作用。 (2)“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 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 安,赠晔,因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 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其后折梅 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 “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 想到家人送别情景。
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 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 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 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 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 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赏析“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下片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 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 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 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 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 同样的感觉。她必然会痛心流泪,伤心时, 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能望到 的,只不过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尽头, 又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 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 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 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 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 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分析此词结句用递进层深笔法的抒情作用。
本篇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春山已经是居者视力所能达到 的极致,而行人却更在春山之外,这又形 成更进一层的写法。心中希望达到某种境 界,笔下又极尽可能地夸大客观情况的非 人力所及,使人更加深切地感到希望破灭 的愁苦。同时,居者的失望,又从另一个 侧面更进一步表现了行人离愁的无穷无尽。
欧阳修踏莎行的创作背景故事
欧阳修踏莎行的创作背景故事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作,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
这首词创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的暮春期间,是欧阳修早年行役江南时的早期作品。
此词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描绘出行人在旅途中,面对漂泊无际并看不到尽头的情景,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则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通过深入刻画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
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描述了候馆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的场景。
“草薰风暖摇征辔。
”写出了春风扑面,温暖的气息随着风儿摇曳着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的画面。
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离愁之情如同春江之水般连绵不断。
在这首词中,欧阳修巧妙运用细腻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娓娓道来。
他用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等生动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南方行旅中的离愁别绪,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关于欧阳修《踏莎行》的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关于欧阳修《踏莎行》的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解析] 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 比喻;把“离愁”比作“春水”,写出愁绪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详细的形象,更容易感受,也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解析]居者或女性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想象之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步。
【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
“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温暖,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
“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
“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词统》)。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青山,而你的远行人,更比青山远,你想看上一眼,可怎么会看得见。
[出典]北宋欧阳修《踏莎行》注: 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 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欧阳修《踏莎行》阅读鉴赏赏析答案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每一寸柔情,每一寸粉红色的泪水,这座建筑的高度都接近危险。
平武的尽头是春山,行人在春山外。
(1)请为上片开头三句展现的画面内容,拟个标题:【分析】西山旅游地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放,只剩下几朵残花。
溪桥旁的柳树刚刚拔出娇嫩的枝叶。
暖风吹拂着春草的芬芳,游客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摇摇缰绳,驱赶着马匹。
)(2)上片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隐喻;把“离愁”比作“泉水”,写下悲伤就像泉水一样无穷无尽,把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更容易感受,更亲切。
(3)根据下片的内容可以推知,是从谁的角度来表达离愁的?后两句一向被奉为名句,试分析它在抒情上的特点。
【分析】居民或妇女远离泉山,步行者远离泉山。
将情感融入风景或用风景来表达情感,在想象中把爱护人的感觉带得更远。
【赏析】这是欧阳修关于男女分离的杰作。
主题一般,但技术精湛,意境优美。
读书很有趣。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长途跋涉的丈夫分离的悲伤,而长途跋涉导致了思想的缺失。
“后观”和“西樵”都是黑点,走得很远;“梅残”和“柳薄”在早春旅行时出现:“草香风暖”,使春暖花开,衬托出离别的凝重哀伤。
“如泉水”,即取景用景来抒发感情。
它以细腻的笔触,极其精辟委婉的语言,描述了离别悲伤的长度和强度。
下一部电影的技巧很棒。
旅行者想象住客,想念行人,描绘住客归来的悲伤。
“温柔”和“粉红色的眼泪”表达了对人的深切感情。
“建筑高度”这句话跌宕起伏,关上镜头,摆动视野,望着行人的距离,望着所有的平坦和荒芜,望着泉水山,看见步行者,步行者仍然远离泉水山。
我不知道在哪里。
这是可想而知的痛苦。
风景是用来写爱情的,韵律是悠闲无边的。
这个词写在春天。
风景越好,悲伤就越深。
轻松的语言充满了情感,“我不厌倦读一百遍。
”(次彤)。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1]宋欧阳修候馆梅残 [2] ,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3]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 。
寸寸柔肠 [5] ,盈盈粉泪 [6] ,楼高莫近危阑倚 [7] 。
平芜尽处是春山[8] ,行人更在春山外 [9] 。
注释:[1]莎(suō):指莎草。
[2]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3]“草薰”句: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草薰,指青草散发出清香。
摇征辔,摇动征人所骑的马勒。
辔,驭马的口勒。
[4]迢迢:遥远貌。
[5]寸寸柔肠:柔肠寸断之意,极言愁思之深。
[6]盈盈粉泪:形容女子泪水盈眶。
粉泪,女人脸上敷粉,故称粉泪。
[7]危阑:高处的阑干。
[8]平芜:杂草繁茂的平原。
[9]行人:远游之人。
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愁情。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析:此言男女分别,各自蕴着离愁别恨。
前阕自男子身上着笔,谓行过候馆溪桥,但觉梅残风细。
物候转移,春已归来。
春意阳和,怎奈离愁不断,如春水之汩汩绵绵。
下片转写女子别后情状,“楼高”三句,前一句是果,后二句是因。
谓平芜纵有春山遮断远目,而思行人之情,却不因春山阻绝,故不如莫向高楼倚栏,否则徒增伤怀而已,语似淡而情极浓。
一结尤工妙,所谓加倍法也。
《词综偶评》疑“春山”当作“青山”,否则既用“春水”,又用两“春山”,显得重复,不知此词正因重复而妙。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仁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词承袭南唐遗风,与晏殊接近,以婉丽著称。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词的上阕通过细长的柳叶、 芬芳的小草、温暖的春风描 绘了一幅秾丽美好的春色图, 表达了行人依依不舍、不忍 离开的愁思。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以乐写悲
2.巧于设喻a
பைடு நூலகம்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全 词大意。
参考译文: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只剩下几朵残 英,溪桥边的柳树刚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芬香,远行的人就在 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走上征途。 离家是越来越远了, 那离愁啊,却更显得无 穷无尽,绵长得如同 这沿途经过的河流。
参考译文:
痛心流泪,肝肠寸断。自己在心底说: 还是不要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 了吧!人已经走得太远,望不着了。能 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 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 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 而人还在春山之外, 又如何看得见呢?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
妙处: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使感情 更加细腻深沉,更为动人。
这首词中哪些字或词用得比较好? 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摇 形象地写出行人不忍速行,
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 景色、舍不得离开的那种 情态。
这首词中哪些字或词用得比较好? 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寸寸 强调女子的肝肠寸断。
盈盈 强调女子因思念行走天
涯的爱人而泪流满面,写 出了她真挚的相思之情和痛 苦心境。叠词的使用,也使 词有了韵律美。
谢 谢 大 家
欧阳 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唐宋 八大家之一,在多学科 都有巨大成就,除文学 创作外,他善于史学, 主修《新唐书》《新五 代史》;又善文学评论, 著有《六一诗话》。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 更在春山外。
3.虚实结合
4.两面兼写,对照映射b
以水喻愁,是诗词中常见的,
大家还能举出例子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李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妙处: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 象。 c
对写法在许多诗词中也常见到,想 一想,我们介绍过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