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可打印修改)
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案教案标题: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1. 了解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基本过程。
2. 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案例。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群落演替案例研究材料3. 图表和图片展示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过程4. 学生练习册和答案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基本概念。
2. 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问题或展示一个有趣的群落演替案例。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包括先锋种群、次生种群和顶级种群。
2. 介绍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典型物种。
3. 展示图片或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阶段的演替过程。
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群落演替案例研究材料给学生。
2. 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和分析案例研究材料。
3. 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以下问题:a. 案例中的群落演替是哪个阶段的过程?b. 案例中的先锋种群和次生种群有哪些特征?c. 案例中的顶级种群是如何取代次生种群的?d. 学生认为这个案例中的群落演替是成功的吗?为什么?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答案。
2. 整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和阶段。
3. 引导学生思考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案例,并讨论其重要性和影响。
练习和评价(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收集学生练习册,并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
拓展活动:1.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真实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过程。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案例,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足够的练习和评价机会,以确保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掌握。
选择性必修2《群落的演替》课赛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校:泾川一中授课班级:高二(6)班教者:魏xx设计思路本节课我通过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视频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群落演替这一自然现象。
通过设置两组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由学生自主建构起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并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和特点,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过程中,大量了引入实例,来阐明人类与自然对于演替的影响,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科学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中的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演替的种类,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和任务驱动,利用多媒体图解视频、课件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宏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之后,对于种群的数量和空间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把握。
在学习了第二章前两节“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的基础上,展开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符合学习逻辑,即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变化,并在最后提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科学思维】:归纳概括两种演替的过程,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社会责任】:通过教材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分析典型实例,认同退耕还林等措施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群落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和过程;3.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群落的概念和特点1.群落的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生活在同一地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体的各种生物种类。
2.群落的特点:群落是由多种生物种类组成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体。
2.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群落演替的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分为原初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初演替是指在没有生物群落的地方,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生物群落的过程;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的基础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生物群落的过程。
3. 群落演替的生态意义和影响1.群落演替的生态意义:群落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自然过程,它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演替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如影响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群落的概念和特点、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群落演替的生态意义和影响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群落演替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群落演替的过程,加深对群落演替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群落演替的生态意义和影响,让学生思考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群落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群落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群落的特点。
2.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和过程1.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和分类;2.通过实验观察群落演替的过程;3.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模板一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本节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②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③举例说出顶级群落的概念。
④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2.能力目标:①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②运用演替理论,为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③通过观察地衣、苔藓实物及生活环境等活动,说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并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和次生演替以及顶级群落。
2.教学难点: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对种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对农田、地衣、苔藓及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的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1、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000年前的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观看视频,思考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下面小编整理的《群落的演替》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板书设计:一、演替㈠初生演替㈡次生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四、教学过程:〖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
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
教学设计2:4.4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
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
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
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和次生1.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定义:在长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原生群落演替:在没有生物定居的地方,如火山岩、沙丘等,新的群落从无到有,逐渐代替原来没有生物的地面次生群落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新的群落逐渐代替原来的群落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原生和次生群落演替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原因: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过程:潜伏期、发展期、稳定期潜伏期:新的群落在没有被其他生物占据的地方定居发展期:新的群落逐渐发展和壮大,与原有群落竞争稳定期:新的群落取代原有群落,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第四章:群落演替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五章: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实例一:森林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实例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群落演替5.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群落演替的监测与评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方法、遥感技术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了解生态系统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七章: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破坏和重建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农业、城市化、环境保护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8.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实验、观察、模拟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遥感技术8.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第九章: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位变化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十章: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湿地恢复、退耕还林、城市绿化10.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11.2 教学内容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生态适应、生态系统服务等1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第十二章:群落演替案例分析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1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献调研、现场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趋势预测1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案例第十三章:群落演替的数值模拟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1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动态模型、代理模型、随机模型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生态位模型等1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群落演替的教育与普及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科普讲座、实地教学、互动展览等1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第十五章: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15.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全球变化等1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教案设计,包括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原因、过程、意义、实例分析、监测与评估、人类活动、研究方法、生态学意义、应用与实践、全球变化、案例分析、数值模拟、教育与普及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实施内容步骤点评上课导入课堂播放火山爆发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展示火山演替图片引出课堂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角色扮演学生起立,教师回礼教师:同学们,开始这节课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短片,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
播放视频,时间3分钟,教师:在这个视频中,火山爆发的景象非常壮观,同时也看到了周边的所有生物因为被厚厚的岩浆所覆盖而全部死亡,最后形成了一片没有任何生命的裸地。
请同学们在看看这几幅图片,展示课件教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游戏就能找到答案。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部分同学分别扮演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老师扮演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二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
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⑷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⑴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案例,分析实践案例:学生讨论:1.查阅有关水生生物类群的资料,根据7d内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教师:在进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群落。
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课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群落”的原有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明白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逐步层层分析:(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阅读课本P67-6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是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讲述】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不是永恒不变的。
《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能力目标(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木还草”的政策方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问题探讨]教材P78相关内容。
(二)演替的概念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投影教材P79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讲解归纳:1、裸岩阶段2、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3、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
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
【教学设计】《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相比较,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析为什么两者的演替起点不同?
归纳演替的两 种类型。
学生归纳比较的 能力的锻炼。
3、
火山爆发后,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还
讨论分析,合作
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农田是人 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 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
讨论践踏对草 地群落的影响。
学习。从贴近学 生生活经验的事 例展开教学。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 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 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体现 STS 教育思 想。关于群落的演替过程,教材通过 “思考与讨论 ”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绍群落演替的 类型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材列举了许多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关注 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本节最后讲述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让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阐明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政策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及演替的原因。 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层层深入
地分析解决问
题。
思考讨论:
1、为什么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
2、苔藓出现后, 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4章种群和群落的最后一节,承接前三节关于种群和群落结构等知识内容,体现了对于群落的认识从“什么样”到“怎么来”的逻辑顺序。
在内容上,本节课从印尼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实例开篇,给出群落演替的定义,然后通过图文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研究不同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并穿插介绍了群落演替的实质、规律、影响因素等知识,最后又结合实例从正反两方面叙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通过介绍国家相关举措和法律法规向学生传达关爱环境的急迫性和义务性。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紧密相联。
在课标中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并建议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
本节课特别适合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角色”的建设阶段,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他们进行关爱生命,关心社会的教育是必要并且迫切的。
另外从认知特点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限,认知活动倾向于直接经验,所以从他们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着手更容易引起注意,并更好地进行知识的顺应和同化。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种群和群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本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间接经验还原到具体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并为接下来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研读教材,能够准确概括群落演替的概念。
2.通过对教材和具体事例的研究,能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和规律。
3.通过比较两种演替过程,能详细说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规律以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2.基本技能(通过对演替过程和规律的学习,能够对具体的人类活动进行简单评价);3.基本思想(关注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尊重演替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和科学探究的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认同演替是一个长期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群落的演替》 教案设计
学校盖章立项课题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利用白居易的诗以及火山爆发的视频提醒学生群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系统,而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演替。
(二)新课教学一、演替的类型:1、演替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演替的种类: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最先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者草本植物定居在裸岩上?2、苔藓和地衣生存在同一个环境中,它们之间是有什么样的种间关系?在竞争中,谁更占优势?为什么?3、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吗?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b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教学过程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等。
二、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思考与讨论: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提示:1.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高二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ommunity Succession Teaching Desig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第4节群落的演替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在建构性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如下:(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
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
(2)发现者。
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3)中介者。
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
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3、教学媒体的选择:教材、图解、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演替的定义、类型及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观察、思考、概括的能力。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群落?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2.群落的概念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集合。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3.群落演替的定义解释群落演替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群落中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群落演替的类型介绍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
5.群落演替的过程以草原到森林的演替为例,详细介绍群落演替的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介绍群落演替的机制:物种替代、物种入侵、物种适应性变化等。
7.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流域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强调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9.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收集有关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难点补充:1.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群落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很好,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
生:(聚精会神)看视频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从不可置信到充满了感动的神情,甚至有人在看到沙漠下雨的
时候长出蘑菇那种诧异的神情。
请问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好伟大;无私;顽强的意志和精神;不怕苦难,认准目标勇往直前;自己的渺小,
自身的缺点;….
师:这个事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动,同时也鞭策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最认真的努力,
最无私的奉献。
回到我们的课文中,通过这个事例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生:人对群落演替的重要影响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本课有四个亮点:①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图解形式,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主体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等过程主动地构建新知识;②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动手、动脑、动口;③运用现实生活的例子与本节知识点联系,降低了知识点难度。
并将知识内化成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④穿插于课堂中的“问题串”,能够较有效地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较好的课堂氛围。
在新知识的学习之后,我及时对本节课作出总结,并加
以练习,在另一层面上复习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白春兰的例子,羊绒衫,含P洗衣粉等具体的例子对自身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思。
但本节课在课堂程序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尚未得到充分的拓展,需要加以挖掘和拓展。
在实践中我渐渐认识到,教学中可以。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引入:通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
1.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解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1.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群落演替过程,总结演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1.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与机制2.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原因的思考。
2.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详细解释物种多样性、物种相互作用、环境变化等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机制。
2.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原因与机制的理解。
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3.1 引入: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演替过程。
3.2 讲解:详细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等阶段的特点。
3.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群落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3.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过程与特点的理解。
第四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与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群落演替的研究案例,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研究方法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模拟、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4.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4.4 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群落演替研究方法与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群落演替的意义与保护5.1 引入:通过展示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群落演替意义的思考。
5.2 讲解:介绍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循环等。
5.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2.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理和分类。
教学难点:1.解释和分析群落演替的机制;2.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视频、实验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10分钟)1.制作幻灯片展示不同环境下的群落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发他们对演替的兴趣。
2.提问:“你们观察到的这些生物群落是否会有变化?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介绍(15分钟)1.通过幻灯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并解释群落和演替的定义。
2.介绍主导物种、演替序列、演替阶段等基本概念。
三、群落演替的原理和分类(20分钟)1.分小组向学生分发图片和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和已学知识,分类和解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
3.让学生报告和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分类结果,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
四、群落演替的实验(25分钟)1.展示群落演替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并解释实验步骤和结果。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和进行一个简单的群落演替实验。
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五、群落演替实例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群落,了解和研究该群落的演替过程。
2.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小结群落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
2.针对学生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群落变化,写一篇作文或制作一份报告,并在下节课讨论和分享。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群落演替现象。
2.设计更复杂的群落演替实验,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内容
.
教师组织引导:出示火山爆发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阅读课文 P78 的“问题探讨” 后,设疑: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 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板书)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阅读“问题探讨”,思考 教学意图: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课题和概念。 (二)演替的过程和类型 过渡: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1 学生阅读课本 79 图 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思考学案中问题: 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 ④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 ⑤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1.2 一名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 ①②③;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应图片。 1.3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演替的概念,多媒体投影并板书 1.4 多媒体投影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④⑤;通 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并多媒体投影总结。 1.5 与导入呼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生物是如何一步步 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那么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观察阅读图文资料,层层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过渡:群落的演替是否只能发生在裸岩上? 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1 学生阅读课本 P80 图 4-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思考学案中问题: 2.2 一名学生板书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问题。 3、演替的类型 3.1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过程 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并相比较,分析讨论两者的不同点。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 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并展示相应图片。 3.2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 素有哪些?第一小组同学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归纳: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 内因还是外因都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说明群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系统。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 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高中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 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 的本质进行思考。 三、教学目标
.
“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 程中学优秀课例评选一
等奖
群落的演替
版本:人教课标版 学校: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学科:生物 年级:高二年级 姓名:许华 课型:新授课
.
精品内容
.
必修三 第四章 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 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 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填写学案、阅读图片材料,学生小 组合作归纳)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后者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 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
五、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案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课前准备:第一小组收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第二小组在校园内观察 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分析原因。第三小组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 侵情况。第四小组收集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与教师一起制作多媒体课 件。
环节四:小结本课启示,使学生形成“人类必须与大自然 和谐相处,不然,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绝不能以牺牲环境 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环节五:效果检测和课后探究,反馈学生学 习效果,给学生留下课后的思维延伸
十、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讨——案例引入
.
精品内容
.
学生活动: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不可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你了解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到学生说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你是否观察过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是怎样分布的呢?课前,我们请第二小组 的同学在校园内进行了观察,现在请他们来给大家说一下观察的结果。(学生上讲台展示 课前调查成果) 学生活动:观察并分析讨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使物种的迁移也越来越频繁。 2.1 第三小组展示课件相应信息 2.2 从资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后,增长有什么特点?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吗? 3、教师出示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负面影响。
1.知识目标:①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③举例说出阐 明群落演替的过程。④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 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 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②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
精品内容
九、设思路:
.
环节一:利用课本 78 页的“问题探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填写学案、阅读 资料、图片、思考回答问题,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及两种类型。
环节三:通过四个兴趣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资料的汇报展示,使学 生认识到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成 因、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和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工程实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