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
平方根评课稿
平方根评课稿篇一:平方根评课稿17.1平方根一、教师素质评价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2、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二、教学氛围评价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课时评课稿《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及点评
§6.1《平方根》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方根》的第1课时的学习内容,它为后续学习无理数,数集的扩充以及二次根式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学习,对平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体会“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和已知边长求面积”的互逆过程,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技能目标:会用“”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能力目标:体会引入“”的必要性,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会用“”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根号”产生的必要性,算术平方根的存在性,理解“”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预备知识:有理数运算法则、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道具:剪刀、两块1dm²的正方形纸片、透明胶纸。
五、教学过程:预计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5分钟一、引入问题:1.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²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2.填表:1.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请你填写下列表格,体会正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关系。
通过填表,你1.因为5²=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取5dm.2.面积为1,边长为1;面积为4,边长为2……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和已知边长求面积”的互逆过程,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出四、探究:2的算术平方根是,的大小;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呢(借助数轴估计)?六、小结解决一类新问题,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即已知任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求它的边长的问题).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由平方运算开始,学习了一种新的数,算术平方根,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运算,由旧到新,数形结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呢?答:1.解决新问题: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2.理解新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3.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观察学生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归纳.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七、作业: 课本习题6.1P47 第1、2、6题6.1.1 算术平方根新授课 例题讲解 学生活动一、为什么引入根号?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二、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 (1)100;(2)4964;(3)0.0001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 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 方根.对林惠同志算术平方根的点评陈远刚广东省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林惠老师尊重教材、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环节,是一节师生互动有效,值得回味的优秀课。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6.1《平方根》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教案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实验学校初中部林惠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方根》的第1课时的学习内容,它为后续学习无理数,数集的扩充以及二次根式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学习,对平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体会“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和已知边长求面积”的互逆过程,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技能目标:会用“”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能力目标:体会引入“”的必要性,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会用“”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根号”产生的必要性,算术平方根的存在性,理解“”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预备知识:有理数运算法则、几何图形初步。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道具:剪刀、两块1dm²的正方形纸片、透明胶纸。
五、教学过程:预计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5分钟一、引入问题:1.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²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2.填表:1.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请你填写下列表格,体会正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关系。
通过填表,你1.因为5²=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取5dm.2.面积为1,边长为1;面积为4,边长为2……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和已知边长求面积”的互逆过程,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出四、探究:2的算术平方根是,的大小;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呢(借助数轴估计)?六、小结解决一类新问题,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即已知任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求它的边长的问题).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由平方运算开始,学习了一种新的数,算术平方根,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运算,由旧到新,数形结合,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呢?答:1.解决新问题: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2.理解新概念:算术平方根的概念;3.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观察学生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归纳.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七、作业: 课本习题6.1P47 第1、2、6题6.1.1 算术平方根新授课 例题讲解 学生活动一、为什么引入根号?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二、定义:如果一个正数x (1)100;(2)4964;(3)0.0001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 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 方根.对林惠同志算术平方根的点评陈远刚广东省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林惠老师尊重教材、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环节,是一节师生互动有效,值得回味的优秀课。
《3.1平方根》评课
《平方根》评课听课时间:2012年9月25日执教老师:翁丹枫陈丽听课内容:《平方根》评课人:徐杭评课记录:总体感觉:翁丹枫老师温柔文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板书设计合理优美,班级同学配合默契,对上课上的一些小状况处理得当。
陈丽老师一直面带微笑,使学生上课都比较愉悦。
师生交流活动流畅、有序,班级同学配合默契,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下面分点叙述。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
翁老师和陈老师都能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明确。
对平方根概念的产生过程都真实具体,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根号的历史,都做了必要的讲解。
将数学史料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材处理翁老师和陈老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都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两位老师都通过一直正方形面积求边长,将平方根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处理得生动形象。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作。
因此,我觉得评课就必须要评析教学过程。
陈老师和翁老师教学过程编排组合,衔接过渡自然,安排详略得当,安排讲练合适。
教学时间设计方面,陈老师和翁老师都能较好地安排授课时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总体上,陈老师在概念讲解和学生在黑板上演算方面投下了较为充足的时间。
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两位老师都没有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
2.两个班的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合理,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3.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
平方根评课稿(通用5篇)
平方根评课稿(通用5篇)平方根评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处理分析金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二、教材处理分析金老师在组织和处理教材时,设计了,能够根据课程要求正确、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抓住了“根据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这一教学重点,整个课堂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金老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具体的数出发,使学生抓住了数的思想本质,体验了一个数的平方根的形成过程。
“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结构分析1、金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中能够从现实生活实际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平方根概念教学的来源探究-如何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平方根的表示-平方根的规律探究-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综合应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的环节导思、导学。
2、在课堂结构安排上。
①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对各环节时间分配与衔接合理,讲练时间搭配也较合理。
但在教学中,也还存在重复的语言,重复的练习偏多,②在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上,金老师能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金老师采用学生板演展示和当堂面批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活动来拓展学生思维,使活动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保持一致。
③在学生个人活动与学生集体活动的时间分配上,金老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问题探究,全班活动与个体活动交替进行,但遗憾的是,基本上没有小组活动的痕迹。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1、利用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应用熟练,起到高效的作用。
2、金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层次性;3、金老师能够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提问时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
阿迪力江:平方根评课稿
评课稿
一、教师基本素质好,教学氛围浓烈
教师基本功扎实,体态、语言亲切自然,对教学充满有激情,能很好的掌控课堂节奏,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接受了知识,基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探究了平方根知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整个课堂结构严谨,松弛有度,数学的逻辑性逻辑性与严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
1.从学生最熟悉的平方运算入手,引出了平方根的定义,简洁明
了,合情合理。
只是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字0没有正负性,在0前面加负号是不是没有考虑到数学知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当求一个数是哪个数的平方时,学生很容易漏掉负的那个,老师应该重点强调。
2.例1的题目设计的全面,设及到了整数、分数、0、小数以及
正数、负数,这一点很好。
3.平方根的性质讲解的透彻。
全面的帮助学生了解了平方根与算
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对平方根性质的深入理解。
4.课堂练习选择的好。
题型变化多端,全面而又具有代表性。
喀什市第十九中学
薛莉莉。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6.1.1平方根(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是概念探究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第一节的内容.从《课程标准》来看,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有理数和实数,它们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有理数和实数,人教版初中阶段共安排三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七上第一章《有理数》,七下第六章《实数》和九上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本节课为今后学习平方根、二次根式及实数等奠定基础,而且是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的预备知识.从教学内容看,揭示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本质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活动中,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出发,设计问题“学校举行美术作品比赛,作品尺寸不能大于26 dm2,小欧裁出边长5.1 dm的正方形画布作品能否符合要求”,从而激发兴趣展开探究.引导学生猜想,面积是1,4,9,16,25等这些对应边长是整数的正方形,再引导学生猜想面积是0.04,0.25,12.25,20.25等这些对应边长不是整数的正方形.还要引导学生说猜想的依据,逐步发现利用正方形连长与面积的关系s=a2,通过边长的大小找到符合要求的正方形美术作品,反之,对面积符合要求的正方形画布,能猜测出正方形的边长大小.研究面积为26 dm2的正方形画布的存在性,尝试把问题退到更简单的面积为2 dm2的情况,研究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利用网格找面积是2 dm2和26 dm2的正方形,让学生初步认识无理数,由实际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总结,抽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从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关注猜想和探究活动是抽象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关键,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抽象数学模型. 通过寻找幂的底数进行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过程,感悟化归与转化思想,模型思想,方程思想,直观猜想.这节课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发展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先学习加法,后学习其逆运算减法,先学习乘法,后学习其逆运算除法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在学生学习过乘方的基础上,思考是否乘方也有逆运算?在实数集的代数运算体系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连贯一致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了解运算之间的逻辑关联:在学习完算术平方根之后,后续学完平方根及开方运算的定义之后,对于运算法则、性质等算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通过本节课,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理解算理的经验,本节课对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数与代数知识的储备,会用有理数刻画现实问题,具有乘方有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理解乘方运算的本质,对加减、乘除运算的互逆关系有了明晰的认识,拥有计算正方形等几何图形面积的技能.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非常薄弱,对无理数没有认识.因此,抽象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就显得非常困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用实际问题中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而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边长是无理数的情况真实存在,加深对无理数的认识,从而抽象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具体做法是:通过寻找满足面积不大于26 dm2的正方形,以表格的形式写出其面积及其对应的边长,并引导学生思考满足条件的不仅仅只有面积可写成有理数的平方的正方形,还存在不能写成有理数平方的正方形,从而产生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且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正方形面积的算术平方根.三、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等活动中,获得对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特点的认识,进而得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在求算术平方根的过程中,感悟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体会被开方数的大小如何影响算术平方根的大小.4.将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转化为求幂的底数的运算,在逆向思维中感悟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善于主动思考,学会数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初步发展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迁移能力.5.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四、教学策略分析:1.问题性策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两个问题3个追问),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一步步理解算术平方根概念的产生的必要性,通过生活实例理解算术平方根,启发对算术平方根算理的认识;在环节一,问题1中先引导学生思考边长的平方等于26及边长的平方等于2等这一类正方形的存在性,再尝试表达出它们的边长,从而思考类似问题引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领会算术平方根的原理与本质是由平方而来;再通过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边长和面积之间存在的联系,理解算术平方根,建立模型思想.了解平方根概念的基础上,利用问题3-6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区别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的特点,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通过问题8引导学生思考平方运算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了解乘方运算和开方运算互逆,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程序性策略:在认知阶段,引导学生清楚算术平方根的算理过程,以具体例子让学生自己感受从平方到算术平方根的认识过程,并进行清晰示范;在联系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算术平方根运算的步骤,从逆运算的角度理解运算,不断回到本原,固化运算技能,将运算程序化;在第三阶段,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逐步实现技能自动化.3.层次性策略: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对算术平方根的学习分三个层次:(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生成过程;(2)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得到螺旋式发展.从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如完全平方数、分子分母均为完全平方数的分数等)入手,引入概念,设置疑问,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根据需要,教师从方法上指导.师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1.81的算术平方根是( )A .9±B .9C .-9D .3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2.求下列各式的值:(1= ,= ,6481= .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的表示基础上,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数a 的平方根,体会数学符号在数学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感. 3.如果5.1=y ,那么y 的值是( )A .2.25B .22.5C .2.55D .25.5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及符号语言的理解. 4. 计算()22-的结果是( )A .-2B .2C .4D .-4【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及符号语言的理解.5.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0.5是0.25的算术平方根B .0.25=0.5C.16的算术平方根是4. D.0的算术平方根是0【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以及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示平方根.6.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符号语言的理解及被开方数非负性的理解.7.(1)算术平方根是本身的数是;(2)若13是m的算术平方根,则m是.【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及文字语言的理解.8. 已知2x+1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x的值.【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理解的理解程度,体会算术平方根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一次数感、符号意识培养的创新实践---点评张娜老师公开课《算术平方根》厦门一中郑辉龙1、为什么新人教版“先算术平方根,后平方根”从张娜老师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以及和她的课后交流中我们读懂了她的理解。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根》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根》评课稿1. 引言本文将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平方根》一章进行评课。
该章节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评课稿将以内容细致、方法合理、学习效果明显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内容细致2.1 知识点概述《平方根》一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平方根的概念:介绍了平方根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含义和作用;•平方根的性质:介绍了平方根的性质,如非负性、非负性的判定法则、平方根与平方的关系等;•平方根的运算法则:介绍了平方根的运算法则,如加减法则和乘除法则,帮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运算方法。
2.2 内容讲解教材对以上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说明。
对于平方根的概念,教材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含义。
对于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教材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和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2.3 能力培养《平方根》一章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方根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判断。
例如,在测量和几何题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方根的概念来求解未知量或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方法合理3.1 教学组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讲解、练习、讨论和实践。
针对平方根的概念性内容,教师采取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针对平方根的运算法则,教师通过练习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授平方根的概念时,教师使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接感受平方根的含义;在教授平方根的运算法则时,教师使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和总结运算法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研公开课《平方根》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公开课《平方根》听课评课稿202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刘明老师的《平方根》,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本节课,刘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实例和生活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让学生在乘方运算及其逆运算及平方根性质法则的比较中主动发现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概念以及平方根的计算;难点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例子归纳出平方根概念的过程,理解概念的本质,体验数学的作用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讲解中,刘老师在乘方的基础上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
刘老师通过提问什么叫做平方根?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中,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加深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从而归纳出三个结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有1个,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通过这些探索,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
刘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法则,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并结合平方根的概念与法则,探索思路解决问题,从而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
让学生在独立练习、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经验。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将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但增大了教学密度,更好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而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2021年3月。
13.1平方根(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因为(7/8)2=49/64,所以49/64的算术平方根是7/8,即根号49/64=7/8;
(3)因为 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根号0.0001=0.01.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注:1、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仍需努力。
2、85分以上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仍需努力。
教学反思
我在进行活动(二)时,特意没有提示学生括号里只填正数,结果我发现全班学生括号里都填到正数,这时我不免对后两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平方根那一节内容担忧了,因为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本身就很容易混淆,后来又不得不向学生说明括号里只填正数,虽然学生填到的数字是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应,也正是我为了讲这节课的主要目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学生只是习惯停留在小学中的算法,而忽略了在七年级学习的负数,所以怎样才使学生能够对初中知识学以致用,习惯初中数学的教法和学法呢?我觉得这是所有数学老师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本学期之前所学的内容是几何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解题有点繁琐,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是很喜欢,而现在突然讲代数问题的有关内容,学生都较熟悉,所以较喜欢,因此本节课学习气氛都很活跃,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是我预期没有想到的结果。
练习1叫3个学生上黑板做。
练习2叫3个学生上黑板做。
叫个别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和提问个别学生对本节课有疑惑的地方。
先从学生熟悉的正数的平方入手,让学生计算,既巩固了数的乘方运算又为学习算术平方根埋下伏笔,接下来活动(二)引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使学生认识算术平方根与非负数的平方是互逆运算,易于接受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生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后,举出具体实例,教学生算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剩下的让学生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有自主、交流学习,进一步的熟悉算术平方根的求法的书写格式。通过两题练习题的训练及时发现学生解题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讲解分析。作业布置是学生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
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
《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首先从生活走向数学,导入新课。
(巧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
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一一猜测与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分析论证一一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八年级数学教案)算术平方根公开课的评课
算术平方根公开课的评课八年级数学教案算术平方根一一评课听了两位老师讲算术平方根”这一课。
这次活动我收获良多,每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其实都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感受到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研的收获许老师都认为教研活动只注重形式,其过程、实效、结果似乎还重视得不够这便是一些老师不愿意参加教研的真正原因。
其实每节公开课必有可圈可点之处,只要是真正投入到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善于积累教研成果,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听有理数加法”一课,刘老师当时讲的一句话相信不少老师都记得:-2中的-号就像他家里的一条小狗,去到那里都得带上「这句话我都一直在用。
本次教研活动中,注意到潘老师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做法:1、情境引入很吸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也能引起后进生的的学习兴趣。
从故事中的数字很自然地过渡本节的内容。
2、潘老师在概念方面处理得很好,做到欲擒故纵,淡化难点, 不做太多强调,免得越讲越糊涂。
3、练习有梯度性,由浅入深,学生能接触大量的练习。
4、最后在小结的时候,这个小小的环节非常好本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收获的是••…疑难问题是……让学生来说,或者让他们以作业的形式写出来,一来可以提醒自己,二来可以提醒同学!本次教研活动中,赵老师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做法:1、首先老师看上去很容易接近学生。
故事式的引入让学生产生悬念,有一种学下去的欲望。
提问很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在数学上这两点非常。
2、在概念的提出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让学生深刻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非常清晰,用起来只要一套就不会乱。
3、在环节三、四部分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典型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好。
题目的难度分布非常合理!二、教研的思考两位老师的付出,都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1、教学设计上,两位老师设计的练习可以放开学生来做,不用讲得太多,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潘老师有些练习对学生第一节课学习来说还是难,因为非常容易把概念判断错误,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或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发现。
《平方根》评课活动
《平方根》评课活动
由沙泉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张来发老师评:
王晓杰老师的这节《平方根》基本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流程顺畅,完成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
但我认为存在几点不足:
(1)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究其原因教师把“所有事情都自己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少,学生说的少,听的多,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怎么听;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使课堂成了教师与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差生没有交流参与的机会,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2)教师需要合理制作PPT课件。
如PPT转化下一张时,不要弄刺耳的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把课件制作成白底,效果会更好。
(3)数学专业术语还需锤炼、推敲。
如教师把非负数说成了零和正整数,把算术平方根说成了被开方数。
还有教师方言“嗯嗯”说得多。
(4)教案的设计还不够规范、有序。
如标点符号乱用,都是逗号。
标题序号有的层次不清,例题知识面有重叠,以后尽可能标准和规范,多检查。
(5)在教学方式上,要敢于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交流起来。
那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放松。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评课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评课一、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平方根》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相当完整,教师从导入到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教师通过回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自然地引出了平方根的概念,这种导入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平方根的基本含义。
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详细讲解了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这种讲解方式既具体又生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探究活动环节是本次教学的亮点之一。
教师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方根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设计了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总结与提升环节做得很好,教师总结了平方根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了重点和难点,并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同时,注重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外,还利用了实物模型、PPT演示、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教学评价与反馈做得很好。
教师通过课堂互动、作业评价和测试与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评价方式既全面又客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得很好,既包括相关练习题也包括预习内容。
这些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平方根一点评(邹文旭)
邹文旭老师的评课稿邹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平方根》,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邹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学生活动,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达成度高。
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实际上课完成的目标一致,均达到新课程目标要求。
本节课学生能充分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区别、符合表示及相关性质。
也对平方根符号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平方根符号产生的数学史较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2.教学环节顺畅,合理,清晰,完整。
本节是一节数学概念教学课,邹老师既注重概念引人、符号生产的背景及符号表示的意义又注重概念知识的辩析和应用。
时间安排合理,课堂结构完整。
避免概念教学常出现的重应用,轻明理的现象。
3.教材內容把握准确,新课引人自然。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就是理解开不尽平方的数怎样表示(即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和己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即开平方运算)。
因为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是互逆运算,所以邹老师就让学生回顾幂的形式及平方的意义做为新知做好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然后通过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直观实例。
让学生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引出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新课引人非常的自然,顺畅。
4.重视数学符号的教学,充分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
邹老师在平方根符号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符号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平方根符号的写法、读法、含义等知识,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用符号表示数的形式,避免出现算术平方根化筒出现正负数的现象。
5.能采用多种方法巩固概念。
采用选题多样,应用中及时反馈,新旧知识的承前启后,小结中后系统归类等方法理解、巩固概念。
6.视频小结,新颖直观,具体全面,效果突出。
7..信息技术辅助到位,实效性大。
本节课课件制作精美,特别是小结视频知识网络图,新颖、直观、效果好。
初中数学教案及点评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 = a,那么这个数x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a。
2. 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2)0的平方根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乘方、相反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概念。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例题解析:教师选取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求16的平方根;(2)求9的平方根;(3)求-16的平方根。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所学知识。
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拓展与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是否清晰、生动,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点评:本节课教师通过导入、讲解、例题、练习、拓展等环节,系统地介绍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教师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评课稿
平方根一课的检查n听取柴子灵老师在课后说一个平方根,有些感觉现在在这节课上谈谈自己的经验。
柴教师这一课教学语言准确,严谨,激励学生,甚至正确的点;课堂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亲切,及时的评论,到位。
掌握教室让人们欣赏的能力,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使人们高兴地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概念,而且资源整合的应用在数学课三五环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以下亮点:nn1,深层的教学技巧,精细的数学思维,灵活的掌握教室的能力,始终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真正建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建立了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文化。
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沟通时间,每个主题的答案都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到黑板展示,学生主题的地位已经实现.nn2,实施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关注四大基地,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地挖掘课程资源,调整教材的理由,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巩固两个小问题的实践,巧妙过渡到例1中的书,推推导出平方根的本质,使学生从特殊到深入感受一般的理解问题.3,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的发展,注意学生学习的细节,这个课程是第二平方根的基础,学生在细节的解决方案不容易犯错误。
柴教师在本课继续让学生去加强,防止学生逐渐了解自然。
通过对小组的训练,使数学方法得到适当的渗透,精炼和泛化。
在数学思维方法的支持下,使学生可以改变现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nn4,课程计划设计清晰,进步,联锁,过度自然。
亮点还不够:nn1,一些超过标题的学生在独立思考的问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老师不能被边缘化同时打扰学生的思维思维。
当学生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不同时,老师不能等待抛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事实上,老师不用担心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让学生理解美容的错误有时非常令人兴奋.nn2,在黑板上下一步努力设计和良好的实践。
《平方根(第课时)》点评
《平方根(第1课时)》点评一、注重引入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在活动中,形成对概念的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强,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从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过程中理解概念,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本课从学生所感兴趣的事例出发:要更换液晶电视机了,先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再次提问能不能通过考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设计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出本课课题,得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选例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结论的印象,然后是直接使用概念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所给的非负数包括了整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等形式,熟悉过程的情况之下,再以根号的形式来代替文字叙述:求下列各式的值,,,这里又是对根号意义的考查了。
学生对于一种新事物的接受水平有一定时间过程,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
三、注重学生行为水平的培养,提升观察力、分析力、辨别水平以及语言表达力课堂中,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对学生各项水平的培养。
在例子的讲解中,教师并非全部包办,而是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对于例子中第一小题的板书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书写格式,而怎么做应该由学生完成。
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2)2²以及求下列各式的值(1)(2)(3)中,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讲解如何求,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遇到问题先想一想,再议一议,得出方法:先化简再求值。
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又能使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在求的算术平方根时,就预料到会有很多学生当成求16的算术平方根来做,先不忙着反驳他们,而是询问16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让他们通过比较之后再思考,很明显,与16是不同的两个数,他们的算术平方根自然不同,让学生在对比之下找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四、注重学生的当堂反馈,即时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行查漏补缺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掌握,掌握的水准如何,这是教师在一堂课下来首要注重的事情。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评课稿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评课稿《平方根》一节课点评稿听了柴紫玲老师讲平方根一节课后,有些感悟现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柴老师这节课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对学生的点评及时、到位。
表现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人欣喜的发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而且也是应用了资源整合中数学课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
具体来讲有以下亮点:1、深厚的教学功底,缜密的数学思维,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无时不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真正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了"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文化。
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时间充分,每个题目的解答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并让学生到黑板展示,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落实。
2、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四基", 根据教学目标;能恰当的挖掘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的两个小题,巧妙的过渡到书中的例1,推导出平方根的性质,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细节,本节课是二次方根的基础,学生在细节处理解不到就容易犯错。
柴老师在这节课不断让学生去说去强化,防微杜渐让学生吃透性质。
通过题组训练使数学方法到了应有的渗透、提炼和概括。
有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让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间题的能力得于提高。
4、教案设计条理清晰、层次递进,环环相扣,过度自然。
有一些亮点但也有不足:1、有些拔高题目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需要安静的环境,老师不能边巡视边提示干扰学生的思考思路。
当学生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有分歧时,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把解题思路抛出,其实,老师别着急告知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来体会"错误的美丽"有时也很精彩的。
2、在板书上在下一些功夫要设计好以及把字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根》第一课时评课稿
黄龙中学柳老师
今天听了一节王老师的公开课,讲的内容是立方根,总的说来课堂结构完整,设计合理,各个部分衔接自然,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
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
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数学,导入新课。
(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
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展示教学能力)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体现新育人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
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上《6.1平方根》,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特色
1、教学创情境,激励促参与
王老师以欣赏、观看世博会这样轻松地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再以设问的方式,如果面积是9,边长是多少?面积是3,边长又是多少呢?让学生明白简单的一个实际问题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衔接,善于过渡
如何自然的过渡到用符号来表示开不尽方的数是本节课的关键,而王老师在这个关键点处理的非常自如。
首先她让一个学生举一数,另一个学生说出这个数的平方根。
一个学生举了57,它的平方根是什么?利用这个契机,教师引出需要用符号来表示像57这样的数的平方根。
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学生,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3、关注学生,注重小结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种数学符号的认识,王老师在两种符号表示之后,及时归纳小结,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得学生数学符号和文字符号能灵活的转化。
二、教师素养
王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富有感染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教学建议
1、王老师在讲解时, 10叫做100的平方根,,-10也是100的平方根;如果 , ,这样给出平方根一般的概念,使得后面都有点想模仿得味道。
我想,在讲解概念是否能先强调突出10和100的关系,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关系我们才把它称为前面是后面的平方根,然后再由学生尝试着给平方根下个定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一点。
2、平方根概念出来之后,紧接着问学生49,0.25平方根是什么,这跟后面例题求9的平方根是不是有点重复?而且,马上就让学生去求是不是有一点难度。
因此,我想,是不是以填空的格式出来更好一些, ( ) =49, .即突出了平方根的概念,又体现了求平方根运算和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
3、在例题分析中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的关系体现的不太明显,并且如何用数学符号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几乎是一笔带过。
我想例题的求解第一是方法的提炼,让学生解一题而通百题;第二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运算。
本身学生对于符号就比较陌生,所以,我想是不是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下,会不会更好一点。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专家多多指点。
一、从整体着眼,运用类比的方法,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从复习有关“平方根”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
再从学生熟悉的立方体的体积入手引出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方法,之后类比着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通过习题探究得出立方根的性质,随之辅以充足的练习,这样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各种状况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岳老师充分估计到学生理解习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
在计算-327,先由
解,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课堂练习充分,融会贯通。
本节课习题较充足,类型多样,其中既复习平方根的知识又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总之,这堂课岳老师准备的很充分,上的也很精彩。
我也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