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液态乳品质的影响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3
2 酪蛋白变化
(1)低于100 ℃ 加热时酪蛋白化学性质不受影响; (2)120 ℃ 以上加热30min酪蛋白水解或脱磷酸, 或棕色化;
(3)140 ℃ 开始凝固。
3 乳糖变化
(1)100 ℃ 以下短时间加热无变化,100 ℃ 以 上长时间加热则产生乳酸、醋酸、蚁酸;
(2)变旋现象; (3)褐变。
4 脂肪变化
(1)高温时脂肪一般不发生化学性质变化;
(2)挥发性脂肪酸挥发;
(3)加热时,一些球蛋白上浮,形成脂肪球间的凝 聚体,而且加热乳清蛋白变性而使乳的黏度增加,因 此高温加热后的牛乳,稀奶油不易分离;
(4)高温长时间加热,脂肪生成内酯、甲基酮,使 牛乳风味受到影响。
5 无机成分变化
牛乳加热受影响的无机成分主要是Ca、P,63℃以上的 温度加热时,可溶性的Ca、P即行减少。
(三)不良风味的出现和细菌的变化
冷冻保存的牛乳,经常出现氧化味、金属味及鱼腥味, 这主要是由于牛乳处理时混入铜等重金属离子,促进了不 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不饱和的羰基化合物所致。
防止方法:添加抗氧化剂加以防止。
牛乳冷冻保存时,细菌几乎没有增加,与冻结前乳相近 似。
(四)冷冻对牛乳成分分布的影响
冻结的牛乳,其成分分布呈不均匀状态。 在冻结乳的周围是透明的冰结晶层,其乳固 体含量和酸度均最低;上层因常有脂肪上浮, 所以组织比较柔软;下层乳固体含量较高; 冻结乳的中间是是蛋白质、盐类、乳糖等, 这部分酸度也较高。此现象是由于冻结过程 是由外向里逐步冻结的结果。
三、冷冻对牛乳的影响
牛乳的冷加工主要指冷冻升华干燥和冷冻保存 的加工方法。
(一)冷冻对蛋白质的影响
1 现象:牛乳冷冻保存时,如- 5℃保存5周以上, 或-10 ℃10周以上,解冻后酪蛋白产生凝固沉淀。
不同类型热处理方式对牛乳品质的影响
2019年第47卷第4期(总第341期)0引言牛奶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杀死微生物和灭活酶,热处理的有效性和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与温度-时间的组合、使用的加热方式和牛奶的预处理条件有关[1-4]。
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用于评估牛奶热处理程度的方法,如使用热处理时间-温度组合的曲线积分(T i m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t e g r a t o r s ,T T I s )作为热处理指数[5]。
最常用的是碱性磷酸酶(A L P ,E C3.1.3.1)和乳过氧化物酶(L p o ,E C1.11.1.7)的测定,其中A L P 的活性作为一种热处理强度指数广泛用于评价牛奶巴氏杀菌是否彻底[6],L p o 的活性用于区分巴氏杀菌牛奶。
欧洲提议对未变性β-L g 的定量测定数值作为巴氏杀菌牛奶的热处理上限[7],巴氏杀菌牛奶中的未变性β-L g 浓度最低为2600m g /L ,低于其数值说明已超过相应的热处理工艺上限,其产品不符合巴氏杀菌牛奶的品质要求。
美国G r a d e A 规范中[8],针对牛奶热处理的工艺和设备,检测指标高达40多项,并且与牛奶品质和安全相关的装置及设备必须要使用铅封,这也同时说明了热处理工艺的重要性。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牛奶中热敏性活性蛋白α-乳白蛋白(α-l a c t o a l b u m i n ,α-L a c )、β-乳球蛋白(β-l a c t o g l o b u l i n ,β-L g )和乳铁蛋白(l a c t o f e r r i n ,L f )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热敏性活性蛋白α-L a c 、β-L g 和L f 的测定,来对比牛奶的热损伤。
1材料与方法1.1牛奶样品的采集保质期为12个月的U H T 工艺牛奶20种(标记为U H T -1),保质期为1~6个月的U H T 工艺牛奶20种(标记为U H T -2),巴氏杀菌牛奶15种,每种10个批不同类型热处理方式对牛乳品质的影响王象欣,张秋梅,魏雪冬,姜毓君,徐琳,鄂来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150028)摘要:目前市场上常见牛奶的杀菌方式有超高温瞬间灭菌(U H T )、巴氏杀菌等,这些牛奶的生产工艺不同,热处理强度不同,活性蛋白的变性率也各不相同。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热加工 冷冻加工
乳的热处理
所有液体乳和乳制品的生产都需要热处理。
这种处理主要目的在于杀死微生物和使酶失活, 或获得一些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依 赖热处理的强度,即加热温度和受热时间。 但热处理也会带来不好的变化,例如褐变、风味 变化、营养物质损失、菌抑制剂失活和对凝乳力 的损害
无机成分的变化
无机成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Ca,P
相,即Ca,P(可溶)→Ca3(PO4)2↓
①当加热→63℃时,可溶性钙磷从溶解相→胶体 ②60-83℃加热时,减少了0.4-9.8%的可溶性Ca 和0.8-9.5%的可溶性P.
热处理对维生素的影响
冷冻的影响
1.冷冻对蛋白质的影响
冷冻保存时,如-5℃贮存5周以上,或-10℃贮存 10周以上,解冻后酪蛋白产生沉淀凝固 现象:冻结初期,融化后的牛乳有脆弱的羽毛 状沉淀(为酪蛋白酸钙),机械搅拌或加热即 可除去,随着不稳定现象的加深,即使加热、 搅拌也难以分散。
乳糖在热加工中的变化
在强酸性条件下,乳糖在溶液中加热时形成单糖,但此反 应在一般的杀菌处理条件下不会发生。 在温和的碱性条件下,乳糖是热不稳定的,经过重拍反应, 能够生产额跟酮糖等化合物或其它的化合物。
弱碱性条件下加热导致的乳糖反应
乳制品中乳糖的主要反应
生成乳果糖 乳糖异构化形成乳果糖
离困难,即高温加热后的牛奶,稀奶油不易分
离
加热引起的变化
1.物理化学变化 ①包括CO2 在内的气体(如果它们能从加热设备中 排出)可以在加热期间除去,特别是O2 的除去对加 热期间氧化反应速度和随后细菌增长速度有重要影 响。 ②胶体磷酸盐增加,而[Ca2+]减少。 ③产生乳糖的同分异构体如异构化乳糖和乳糖的降 解物,如乳酸等有机酸。 ④酪蛋白中的磷酸根、磷脂会降解而无机磷增加。 ⑤乳的pH值降低,并且滴定酸度增加,所有这些变 化都依赖于条件的变化。 ⑥大部分的乳清蛋白变性由此导致不溶。 ⑦许多酶被钝化。
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及酸奶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及酸奶理化性质的影响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2. 牦牛乳及酸奶的理化性质 (5)2.1 牦牛乳的理化性质 (6)2.2 酸奶的理化性质 (7)3. 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理化性质的影响 (9)3.1 热处理 (10)3.2 发酵处理 (11)3.3 包装处理 (12)3.3.1 包装材料 (13)3.3.2 包装压力 (14)3.3.3 理化性质变化 (15)4. 不同处理方式对酸奶理化性质的影响 (16)4.1 热处理 (17)4.2 发酵处理 (18)4.3 包装处理 (19)4.3.1 包装材料 (21)4.3.2 包装压力 (22)4.3.3 理化性质变化 (2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5)5.1 牦牛乳理化性质结果分析与讨论 (27)5.2 酸奶理化性质结果分析与讨论 (28)6. 结论与展望 (29)6.1 主要研究结论 (31)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31)1. 内容概览本论文深入探讨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及其酸奶理化性质的多方面影响,旨在为牦牛乳制品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在论文的开篇,作者首先对牦牛乳的成分、特点及其在乳品工业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
论文详细阐述了牦牛乳及其酸奶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主要变化,包括微生物菌群、营养成分、理化特性以及功能特性等方面。
在处理方式的分类上,论文采用了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如热处理、冷藏、发酵等,并对这些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们试图揭示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及酸奶理化性质的潜在影响,如提高抗菌性、改善口感、增强营养价值等。
论文还关注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乳及酸奶中活性成分的影响,如乳酸菌、免疫球蛋白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牦牛乳及酸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设计上,论文采用了严谨的方法,严格控制了实验条件,并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章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3.蒸煮味(加热臭味) 加热→74℃,15s开始产生明显的蒸煮味 原因:
温度上升,蒸煮味加重,而当加热95℃、 90min以上时,蒸煮味减弱甚至消失,但有褐 变
4.乳石的形成(结垢)
于高温加热或煮沸牛奶,与牛奶接触的加热 面上,出现结焦物,即乳石 牛奶经加热之后,可溶性的CaHPO4溶解度 下降,最后呈Ca3(PO4)2析出,温度越高,下降越多 即3CaHPO4→Ca3(PO4)2↓+H3PO4 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Ca、P为主,其 次是Mg、S 冷的牛奶倒入热锅中,温差大,沉淀迅速形成
2.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相比热稳定性高 常乳的酪蛋白<100℃,化学性质不受影响, 但物理性质有变化 加热时酸凝固、酶凝固所产生的凝块小且柔 软,随着牛奶加热温度的提高,凝固时间延 长,凝块水分增加 100℃长时间或120℃加热,则产生褐变 (美拉德反应) 140℃开始凝固
3.乳糖:杀菌或UHT灭菌时变化很小,但长时 间高温加热,乳糖将产生变化 酸度升高 甲酸(50-70%)乳酸、丙酮酸、丙酸、丁酸 等 棕色化----羰氨反应 <100℃无变化 >100℃长时间时,则产生乳酸+醋酸+甲酸等
第三章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 一.加热 • 二.冷冻
2.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一.加热 目的: 1.杀菌, 灭酶,钝化酶 2.除去水分、浓缩、(均质前)预热、发酵等 (酸奶中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 最适温度在45-55℃),赋予良好的性质等
加热给牛奶带来的变化
一般变化(物理变化) 1.形成薄膜(俗称奶皮子) 稀饭、豆浆也会出现 常见于预热杀菌乳,浓缩乳的贮奶缸或保温缸 因表面液体被浓缩而使胶体内钙含量增加,导 致胶体不可逆凝结而形成的,牛奶40℃以上会出现 脂肪>70%;蛋白质=20-25%,以乳白蛋白居多;无机 盐2%,以磷酸钙为主----干物质与脂肪多,故薄膜口感很好 给操作带来困难,可能导致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头 等阻塞,造成生产中断 克服办法:加热同时搅拌----避免水分蒸发过多 在密封容器中加热贮藏,减少液面水分
热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CEREAL& FEED lNDUSTRY
doi:10.7633/j.issn.1003—6202.2O16.03.010
固
热 处 理 对 大 豆 蛋 白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影 响 研 究
李 芳 ,郭 亚 丽 ,朱 亚 军 ,刘 英
(1.武 汉 轻 工 大 学 食 品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23;2.农 产 品加 工 湖北 省协 同创 新 中 心 ,湖 北 武 汉 430023)
摘 要 :以 大 豆蛋 白粉 为 主 要 原 料 制 备 未 变 性 及 变 性 大 豆 蛋 白乳 液 ,利 用 了激 光 粒 度 仪 法 、静 置 观 察 法 和 分 层 系 数 法 ,研 究 热 变 性 处 理 对 乳 液 稳 定 性 的 影 响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大 豆 油 体 积 分 数 为 4% ,蛋 白 质 的 质 量 浓 度 为 6 mg/ml,90℃ 热 处 理 10 min后 制 得 的 大 豆 蛋 白乳 液 粒 径 最 大 ,乳 液 分 层 系 数 最 小 。 预 热 处 理 温 度 为 8O℃ ,加 热 时 间 为 5 min时 乳 液 的 分层 系数 最 小 。选 用 乳 液 加 热 温 度 (60、70、90℃ )、乳 液加 热 时 间 (5、10、15 rain)、大 豆 蛋 白 溶 液 质 量 分 数 (0.2 、0.6 、1.0 )和 大豆 油 体 积 分 数 (2 、4 、6 )为 主 要 因素 及 水 平 ,以乳 液 分 层 系数 为 主 要 参 考 指 标 进 行 正 交 试验 L。(3 ),制备 高稳 定 性 大 豆 蛋 白乳 液 。 结 果表 明 ,对 大豆 蛋 白乳 液稳 定性 的 影 响 因 素 从 高到 低 依 次 为 :大 豆 蛋 白 溶 液 质 量 分 数 、大 豆 油 体 积 分 数 、加 热 时 间 和 加 热 温 度 。 大 豆 蛋 白 溶 液 质 量 分 数 为 1.0 ,大 豆 油 体 积 分 数 为 6 ,90℃ 下 预 热 处 理 大 豆 蛋 白 溶 液 5 r ain,得 到 的 乳 液 的 分 层 系 数 最 小 ,为 35.2 。 关 键 词 :大 豆 蛋 白 ;热 处 理 ;乳 液 ;稳 定 性 中图 分 类 号 :TQ936.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3—6202(2Ol6)03—0035~05
211072200_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奶乳清蛋白的影响
基金项目: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项目 “不同工艺牛奶中活性蛋白研究”ꎮ
作者简介: 岳淑琴 (1997— )ꎬ 女ꎬ 在读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 营养与食品卫生ꎮ
∗
共同通信作者: 何 丽 (1966— )ꎬ 女ꎬ 硕士ꎬ 研究员ꎬ 研究方向: 营养与慢性病、 营养健康教育ꎻ 唐艳斌 (1983— )ꎬ 女ꎬ 博士ꎬ 副研究员ꎬ 研究方向:
奶业协会发布的 «活性蛋白牛乳 (牛)» 中的方法对 4
种牛奶中的 α ̄乳白蛋白和 β ̄乳球蛋白进行测定[13] ꎮ 取
1 4 中制备的 4 种乳清蛋白各 1 mL 稀释 10 倍后ꎬ 过
0 22 μm 滤 膜ꎬ 上 机 待 测ꎮ 采 用 色 谱 柱: BEH300 C4
(100 mm × 2 1 mmꎬ 1 7 μmꎬ 300 Å)ꎬ 进行梯度洗脱分
ꎬ 随着现代食品
成为目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牛奶杀菌方式ꎬ 该技术将
牛乳在 159℃ 、 0 09 s 条件下瞬时加热ꎬ 采用此技术制
备牛奶ꎬ 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破坏度小ꎬ 营养成分
保留更高ꎬ 口感更新鲜
[8]
ꎮ 美拉德反应是液态乳杀菌
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ꎬ 其产物会对乳品质量产生较
大影响ꎮ 美拉德反应的两个产物糠氨酸和羟甲基糠醛
4℃ 、 12 000 r / min、 10 minꎬ 使用移液器轻轻吸出 10 ~
30 mL 中间液作为样品提取液ꎻ (4) 配制由 42 mmol / L
1 8 2 荧光光谱分析 将 4 种 乳 清 蛋 白 溶 液 用 去 离
此波长下进行发射波长的扫描ꎬ 扫描光谱范围为 300
~ 450 nmꎬ 扫描速度为 60 nm / minꎬ 激发和发射狭缝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液态乳品质的影响
12 实验 原 料 .
乌鲁 木 齐市 售 消毒奶 、 鲜 牛乳 。 生 牛乳 富 含蛋 白质 、 肪 、 糖 、 物质 及 多 种 维 脂 乳 矿
2 实 验 方 法
2 1 蛋 白质 的测 定 .
低 于 国家标 准 ,主要 原 因 可能是 检 测方 法与 国标 不
同或 检测 时 存在 一 定 的误 差 。说 明 巴 氏杀菌 条件 对
作 者 简 介 : 清 香 (16 一 )女 , 族 , 士 学位 , 教 授 。 扬 99 , 汉 硕 副 长
期 从 事食 品 加 工 与食 品机 械 的教 育教 学 与研 究 。
1 0 l 国内大 型乳 品企 业 蒙牛 和伊 利 已经在 逐 步调 2m 。
整 产 品 结构 。新疆 乳 业 产 品 结构 调 整 势 在 必 行 , 为 了应 对 产 品结构 调 整 , 了解新 疆 消毒 奶产 品 质量 , 加
大 宣 传力 度 , 强 人 们 巴 氏消 毒 奶 的 消 费 意识 。本 增
l 0. 1 8 9 1 3.
4 7 7.
6. 5 6. 0 5. 0 | | I
一
1 4 5.
7 . 76 l . 32 1 . 60
1 4 7I
|
R (= ) J n 2
R (= G n 2)
/
i
注: 为 参考 数 据 日
于超 高温灭 菌 法对乳 制 品 中赖 氨 酸的影 响 。 37 维 生 素 的测定 结果 . 在 牛 乳 的 营 养 成 分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的维 生 素 对 温 度 十 分 敏 感 , 加 热 时 , 部 分 维 生 素 会 被 破 在 大 坏 。加热 工 艺对 于牛 奶 营养 价 值 的 影 响 , 可 以通 还 过 维生 素 的损失 来判 断 。脂 溶 性维 生 素 A、 D和 V E
高温处理对乳制品的稳定性影响
高温处理对乳制品的稳定性影响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乳制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类别,受到了广泛关注。
乳制品的稳定性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温处理在乳制品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温处理对乳制品稳定性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际应用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温处理对乳制品中的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处理是通过加热乳制品来灭活其中的微生物,以延长其保质期。
研究表明,高温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细菌和酵母菌,降低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这对乳制品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高温处理也会破坏乳制品中的一些有益菌群,例如乳酸菌。
乳酸菌对乳制品的口感和营养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高温处理乳制品时需要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益菌群。
其次,高温处理对乳制品的营养成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其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高温处理会导致乳制品中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特别是热敏感性的维生素。
研究表明,高温处理会降低乳制品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含量,这对乳制品的营养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持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制造商在高温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弥补其中的损失。
此外,高温处理还会对乳制品的口感和外观产生影响。
乳制品的口感和外观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的重要因素。
高温处理会导致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变性和糖类焦糖化,从而影响其口感和颜色。
高温处理还会使乳制品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发生变性,形成凝固和沉淀。
这对乳制品的质地和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制造商需要在高温处理乳制品时精确控制加热条件,以确保乳制品的口感和外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讨论高温处理对乳制品的保质期的影响。
高温处理可以杀死乳制品中的细菌和酵母菌,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然而,高温处理也会导致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并可能使乳制品中产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其品质。
热处理对乳制品营养成分的影响及热处理程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综 述
食品研究与辫发
2 7o8o2 o .L.. oV2N 1
i 3 ==Βιβλιοθήκη 8 I热处理对乳制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及热处理程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关荣发 ’蒋家新 ’ , , 黄光荣 ’ , 傅小伟 ’叶兴乾 ,
(. 1 中国计量学 院 生命科 学学院 , 浙江 杭 州 3 0 1; . 江大 学 食 品科学 与营养系 , 10 8 2 浙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9
表 2 国外液态奶 中 L 的使用情况 f
Ta l La t f r i a pl ato t o e g q l l b e2 c o e rn p i i n i hef r i n l ui mi c n i d
在我 国, 已经有高铁 牛奶在市场 上销售 , 这为女性
菌的生长促进剂 ,乳铁蛋 白 日益成为 发酵乳 制品 中的 新型配料 。 另外 , 也有在纯奶 、 乳饮料 中添加 L 的产品 f 出现 , 具体情况如表 2 所示 。
在 国外 , 近几年来 , 日本 、 国等 国家 出现 了在 发 韩
酵乳制品 中添加乳铁蛋 白的热潮 。作为肠道 中双歧 杆
, - b , , - l 4) _ 4b , 4 b ,  ̄ l J -l 4 l 4) I -1 -l ; -1 (● ● , 4) - ● l l -i ,l ( 4b- l -I ● 1 , ( , 4) l 1 '’ l P ' 1
22 f . L 在液态奶 中的应用
由于 I 具有特殊 的生物学性 质和功能特 性 , 国 J f 我
强化 U 的乳 制品开发正方兴未艾 。 J I 作为新一代功 能 f 性添加剂在 牛乳 、 乳饮料 、 发酵乳 、 乳粉等 乳制 品 中的
热处理对牛乳的影响
乳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改善牛乳是一种热敏性物料,加热处理与乳制品加工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乳制品生产都离不开热处理。
最初牛乳热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存在于牛乳中的所有致病菌,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使牛乳产品达到卫生标准,保证食用安全;现代乳晶工业中,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杀死乳中微生物、钝化相关酶类及一些化学组分的变化来延长保存期。
高质量的牛乳可经受非常高的加工温度而不凝固,正常情况下的牛乳在100℃、数小时或140。
C、20min的热处理条件下都是相当稳定的。
通过热处理来凝固高质量牛乳的条件比一般加工乳制品的条件苛刻得多,故很少发生高质量牛乳的凝固问题。
加热产生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蛋白质的凝固,这些变化包括:pH值下降、磷酸钙沉、乳清蛋白的变性及其与酪蛋白的反应、美拉德褐变、酪蛋白变性(去磷酸化、k—酪蛋白产解、普通水解)、胶束结构变化(Zeta电位变化、水合作用、缔合和解离)。
这使乳制品加工时,热交换器易于发生结垢现象,使热交换效率下降,影响产品生产及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污染问题。
热处理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利也有弊,而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变化则大多数是不利的。
热处理有利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热处理可带来某些产品所必需的风味、色泽和黏度;热处理后的牛乳乳酸菌发酵速度较快;杀菌前的预热有助于提高牛乳的高温热处理稳定性等。
所以,研究牛乳的热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改善,对于乳制品加工有重要意义。
有很多人对牛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但热凝固的明确机理尚不清楚。
各种组分都影响牛奶的热稳定性。
所有液体乳和乳制品的生产都需要热处理。
这种处理主要目的在于杀死微生物和使酶失活,或获得一些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依赖热处理的强度,即加热温度和受热时间。
但热处理也会带来不好的变化,例如褐变、风味变化、营养物质损失、菌抑制剂失活和对凝乳力的损害,因此必须谨慎使用热处理。
(一)热处理目的1.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热处理主要杀死如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病原菌,及进入乳中的潜在病原菌、腐败菌,其中很多菌耐高温。
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液特性的影响
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液特性的影响丁俭;张巧智;韩天翔;隋晓楠;董济萱;李杨【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6(037)019【摘要】以大豆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表面张力测量、动态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共聚焦等技术研究大豆油脂体在不同温度(30、50、70、90℃)条件下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界面张力、界面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大豆油脂体乳液表面电荷和界面张力,改变了界面强度;油脂体表面蛋白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从(17.71±0.01)%下降到(15.3±0.03)%,无规卷曲含量从(29.96±0.01)%下降到(27.3±0.06)%,β-转角含量从(22.34±0.05)%下降到(21.2±0.03)%,β-折叠含量从(29.89±0.06)%增加到(36.1±0.02)%,热处理改变了维持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作用力,影响二级结构含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界面特性;4个温度热处理没有明显促进油体的絮凝;30℃和50℃热处理的乳液,油脂氧化的氢过氧化物相对较少,表明热处理改变了大豆油脂体乳液的界面特性,进而影响油脂体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总页数】7页(P8-14)【作者】丁俭;张巧智;韩天翔;隋晓楠;董济萱;李杨【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4.2【相关文献】1.热处理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J], 李芳;郭亚丽;朱亚军;刘英2.大豆蛋白速凝特性研究--I热处理条件对大豆蛋白速凝特性的影响 [J], 钟芳;王璋;许时婴3.热处理对糖基化大豆蛋白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J], 王喜波;周国卫;王小丹;王琳;张安琪;王玉莹4.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稳定乳液包埋特性的影响 [J], 李欣荣;唐传核5.大豆种子萌发后油脂体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J], 刘月;侯俊财;商航;吴秦柔;冯雪;官梦姝;李佳;徐聪;姜瞻梅;江连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牛乳中5_种活性物质的影响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牛乳中5 种活性物质的影响夏忠悦1,邱 菊2,谭莲英1*,宋艳梅1,钱成林1*,范光彩1,董成虎1,付 林11 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营养与功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002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 要:[目的]牛乳作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天然动物蛋白来源,除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等。
[方法]研究6 种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活性物质的影响。
[结果]活性物质含量随热处理强度提升而降低;耐热性最差的是乳过氧化物酶,在80 ℃/15 s热处理条件下全部失活;耐热性最强的是α-乳白蛋白,即使在137 ℃/4 s最高强度热处理条件下,仍具有25%的保留率;且85 ℃/15 s热处理强度下,α-乳白蛋白保留率不低于90%,而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保留率不足5%,乳过氧化物酶几乎完全失活;5 种活性物质对温度的敏感性顺序:乳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
[结论]对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热处理乳的几种活性物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活性物质保留有明显影响。
为企业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生产活性成分不同的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热处理;活性物质;保留率文章编号:1671-4393(2023)06-0089-06 DOI:10.12377/1671-4393.23.06.170 引言牛乳作为重要食物来源,富含人体日常生长所需钙(含量约1.04 mg/mL)、蛋白质(含量约3%)等营养物质,被称作人类“最接近于理想模式的完全食物”[1]。
同时,牛乳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基金项目:乳制品及牛肉制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2020YFN0153)作者简介:夏忠悦(1971-),女,四川成都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邱 菊(199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宋艳梅(1982-),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制品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范光彩(1995-),男,四川广元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制品检测技术;董成虎(1988-),男,安徽淮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乳制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付 林(1987-),男,四川成都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制品加工技术及过程质量控制。
热处理对液态乳中乳清蛋白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处理对液态乳中乳清蛋白的影响研究进展屈雪寅,郑 楠,李松励*,文 芳,孟 璐,杨晋辉,王加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摘 要: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主要包括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在牛乳加工过程中,热处理会使乳中乳清蛋白发生变性,影响了乳清蛋白的结构和活性,进而降低了牛乳的营养价值。
本文对乳业发达国家液态乳的主要加工方式以及热处理过程对4 种乳清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乳清蛋白;热处理;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Effect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Whey Proteins in Liquid MilkQU Xueyin, ZHENG Nan, LI Songli *, WEN Fang, MENG Lu, YANG Jinhui, WANG Jiaqi(Laboratory of Quality &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Dairy Products (Beij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Milk and Dairy Product Inspection Center (Beij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Nutrition,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β-Lactoglobulin, α-lactalbumin,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immunoglobulin constitute the major whey proteins in milk. Thermal treatment of milk causes denaturation of whey proteins, thereby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whey proteins and reducing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milk.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major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for liquid milk us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rmal treatment of milk on the major whey proteins.Key words: whey protein; thermal treatment; β-lactoglobulin; α-lactalbumin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9047中图分类号:TS25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7)09-0307-07引文格式:屈雪寅, 郑楠, 李松励, 等. 热处理对液态乳中乳清蛋白的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 38(9): 307-313.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9047. QU Xueyin, ZHENG Nan, LI Songli, et al. Effect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whey proteins in liquid milk[J]. Food Science, 2017, 38(9): 307-31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09047. 收稿日期:2016-05-11基金项目: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GJFP201600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ASTIP-IAS12);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71);国家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7)作者简介:屈雪寅(1986—),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牛乳质量安全。
乳制品加工不同工艺对成品性状的影响研究
乳制品加工不同工艺对成品性状的影响研究引言乳制品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着成品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将探讨乳制品加工中不同工艺所带来的影响,并讨论其对成品性状的影响。
一、乳制品加工工艺的分类乳制品加工工艺可以分为热处理和非热处理两类。
热处理包括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而非热处理则包括低温灭菌和无菌灌装等。
这些工艺在杀菌的同时,也对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进行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成品的性状。
二、热处理工艺对成品性状的影响1. 巴氏杀菌:巴氏杀菌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到高温并快速冷却,有效杀灭了乳制品中的细菌。
然而,巴氏杀菌也会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影响到乳制品的稳定性和口感。
2. 超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是一种更为严格的杀菌工艺,将乳制品加热到较高温度,杀灭细菌并延长保质期。
然而,高温会导致乳蛋白的变性和水分的蒸发,从而使得成品更为浓稠,且口感较为干燥。
三、非热处理工艺对成品性状的影响1. 低温灭菌:低温灭菌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杀菌工艺,通过加热到低温杀菌细菌。
这种工艺能够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且对乳蛋白的变性较小,成品更为保持原料的风味和口感。
2. 无菌灌装:无菌灌装工艺将乳制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灌装,杀菌效果较好并保持了较长的保质期。
然而,由于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高温处理,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可能影响产品质量,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控制。
结论通过对乳制品不同加工工艺对成品性状的影响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工艺对成品品质和口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杀菌,但可能会带来蛋白质变性和成品干燥等问题;非热处理工艺相对温和,可保持成品的风味和口感,但在微生物控制上可能有一定挑战。
因此,在乳制品加工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工艺,以获得最优质的成品。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工艺技术,以提升乳制品的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巴氏杀菌调制乳在高温环境下的质量变化研究
巴氏杀菌调制乳在高温环境下的质量变化研究引言:巴氏杀菌调制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乳制品,它经过巴氏杀菌后可在室温下保存更长时间。
然而,由于乳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其质量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巴氏杀菌调制乳在高温环境下的质量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 巴氏杀菌对乳制品的影响巴氏杀菌是一种热处理方法,通过将乳制品加热到特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处理方法能够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并保持其新鲜度。
然而,即使经过巴氏杀菌处理,乳制品在高温下也容易发生质量变化。
2. 高温环境对巴氏杀菌调制乳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巴氏杀菌调制乳可能会出现以下质量变化:a. 营养成分丢失:高温会使部分营养成分分解或丧失,如维生素和蛋白质。
这可能会影响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b. 蛋白质变性:高温下,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导致乳制品质地变硬或产生颗粒状沉淀。
c. 酸化:高温环境下,乳酸菌可能会快速繁殖,导致巴氏杀菌调制乳发酵变酸。
d. 脂肪氧化:高温环境下,乳脂肪可能会氧化,产生不良气味和味道。
3.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巴氏杀菌调制乳在高温环境下的质量变化,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a. 温度控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避免乳制品受到高温的影响。
b. 包装设计:采用符合乳制品特性的包装材料和结构,有效隔绝外界高温和空气,减缓质量变化的速度。
c. 标签说明:在乳制品的包装上清晰标注适宜储存的温度范围和保质期,提醒消费者合理保存。
d. 添加抗氧化剂:考虑在产品配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缓脂肪氧化和延长乳制品的保质期。
e. 优化巴氏杀菌工艺:通过调整巴氏杀菌的时间和温度,找到最适合该乳制品的处理参数,以减少质量变化。
结论:巴氏杀菌调制乳在高温环境下的质量变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高温会导致营养成分丢失、蛋白质变性、酸化和脂肪氧化等变化。
为了减少这些质量变化,需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采用适合的包装材料和结构,注意标注储存温度和保质期,并考虑添加抗氧化剂。
温度对乳制品的影响及检验方法分析
1.3 测定指标的方法
1.3.1 酸度的测定 利用氢氧化钠(浓度为 0.1 mol·L-1)与牛奶中酸
性 物 质 的 中 和 反 应, 以 酚 酞 作 为 指 示 剂, 计 算 中 和
100 mL 牛奶样品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用洁尔涅尔 度 =V×10 来表征酸度(V 为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2]。
果,从表 1 可以看出,刚出厂的新鲜牛奶的酸度值为
16 ° T,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牛奶样品的酸度值也
在依次增加,同时在同一储存时间内,随着存放温度
的升高,牛奶样品的酸度值也在增加。此外,在存放
温度较低时,牛奶样品的酸度值随储存时间的增加幅
度较小,存放温度越高,牛奶样品的酸度值随储存时
间的增加幅度越大。因此,牛奶在低温条件下存放时,
分析检测 Analysis and Testing
doi:10.16736/41-1434/ts.2019.09.055
温度对乳制品的影响及检验方法分析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airy Products and Analysis of Inspection Methods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乳制品(超市购买同品牌同批次纯牛奶 60 袋,且 保质期为 30 天);浓 H2SO4、K2SO4、CuSO4(浓度为
10%)、NaOH(浓度为 0.1 mol·L-1)、氨水、乙醇、乙醚、 石油醚、2% 硼酸溶液及盐酸标准溶液;指示剂(甲基 红与溴甲酚绿的混合指示剂)、酚酞指示剂。
称取一定量的牛奶样品放置于抽脂瓶中,然后依
次加入氨水、乙醇、乙醚及石油醚后,充分摇匀放置,
待上层液澄清时,读取醚层体积,将醚层置于已称重
常见热杀菌方式对关中羊乳品质的影响
常见热杀菌方式对关中羊乳品质的影响张颖;闫慧明;彭德举;何亮亮;曹炜【摘要】采用5种常用热杀菌方式处理关中羊乳,即低温长时巴氏杀菌(65℃/30min)、高温短时巴氏杀菌(72℃/15 s)、超巴氏杀菌(95℃/5 min)、高温高压灭菌(121℃/20 min)和超高温瞬时灭菌(137 ℃/7 s),在测定蛋白沉淀率、酒精稳定性、pH、红度值、粘度和脂肪球变化基础上,结合内源荧光光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探究热杀菌处理对关中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沉淀率最高、酒精稳定性最差、pH明显下降、红度值明显增大,但5种杀菌方式对粘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羊乳脂肪球经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后,表观直径略微增大,而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导致其明显变小;荧光光谱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结构改变最大,内源荧光强度剧烈升高;电泳显示,巴氏杀菌(65℃/30 min和72℃/15 s)对羊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影响较小,超巴氏杀菌(95℃/5 min)乳清蛋白开始变性、聚集或部分降解,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使乳清蛋白明显降解甚至消失,酪蛋白出现聚集和解聚.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对关中羊乳品质影响较大,超巴氏杀菌影响次之,而巴氏杀菌则对其影响较小.【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6页(P26-30,36)【关键词】关中羊乳;热杀菌;品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者】张颖;闫慧明;彭德举;何亮亮;曹炜【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宝鸡众羊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2400;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1羊乳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且具有诸多保健功能,是公认比牛乳更接近人乳的营养佳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液态乳品质的影响院系:理学院化学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年级:2013级组员:赵富羽李华建郭彩鹏组别:十一组指导教师:樊爱萍上课时段:周四(1.2)日期:2015.12.10不同热处理方法对液态乳品质的影响摘要:液态乳是一种营养全面的液态天然饮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
为了杀死乳中所有的致病微生物,尽可能地灭活能影响产品感官和保存期的微生物和其它成分如酶类,一般进行加热处理。
根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热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将液体乳分为巴氏杀菌乳,超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乳和罐装高压灭菌乳。
热处理对牛奶中的一些热敏物质有较大影响,超高温灭菌奶由于热处理温度较高,各种热敏性物质损失较大。
从而造成他们营养价值之间的差别。
液态乳中营养价值很高的乳清蛋白对热不稳定,巴氏杀菌可使15.4%的乳清蛋白发生变性,而采用UHT灭菌,清蛋白变性率高达71.1%。
巴氏杀菌液态乳中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的损失率分别为4.6%、10.0%、1.8%,而UHT灭菌以上几种氨基酸的损失率分别为34.0%、34.0%、3.8%。
乳清蛋白中含有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经UHT灭菌,其免疫活性几乎丧失殆尽。
巴氏杀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为2900mg/l,UHT灭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仅为200~400mg/l液态乳富含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A、B2、D、尼克酸等对热比较稳定,而B1、C、B12、叶酸等很容易被高温破坏。
巴氏杀菌可以使B1、C、B12、叶酸分别损失5.0%、12.4%、10.0%和7.3%,而UHT灭菌则使之分别损失35.2%、31.6%、20.0%和35.2%。
液态乳中含有丰富的优质钙,是最佳的补钙食品。
1kg牛乳中含有1000mg钙,其中1/3是可溶性钙,其余部分以胶体状态存在。
液态乳经高温特别是UHT灭菌后,一部分的可溶性优质钙变为不溶性钙,例如可溶性的磷酸钙变为不溶性的磷酸三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用UHT法还会使杀菌器的内壁产生很多乳石,乳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因此UHT灭菌不仅使液态乳品质受到影响,而且也使牛乳中多种营养物质的量受到损失。
所以在液态乳的生产中,选择热处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1]。
关键词:热处理、巴氏、品质、加工一:巴氏杀菌乳消毒液态乳是健康牛所产生的新鲜乳,经有效的加热杀菌方法处理后,分装出售的饮用牛乳。
由于通常采用巴氏杀菌消毒,所以又称“巴氏乳”,而国际乳品联合会将巴氏杀菌产品定义为:一种经过巴氏杀菌的产品;如果零售,应在将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条件下及时冷却、包装;这种产品在热处理后一定要立即进行磷酸酶试验,且呈阴性。
“巴氏杀菌乳”简称’巴氏奶“.以新鲜生牛乳为原料,经过离心净乳、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灌装而成.巴氏杀菌在杀灭牛奶中致病菌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但巴氏牛奶产品的物流配送孺要冷链保鲜,销售半径小.保质期比较短一般在3天左右.巴氏牛奶保质期较短.但味道鲜美纯正,营养更丰富。
专家建议.最好饮用富有营养的当地巴氏鲜奶.1.巴氏消毒牛乳的加工工艺流程[2]工艺流程:原料乳的验收→过滤与净化→标准化→均质→杀菌(62.8~65.6℃)→冷却→灌装→封盖→装箱→冷藏2.超高温灭菌乳简称UHT奶。
欧盟关于UHT产品的定义是: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135℃以上不少于1S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以完全破坏其中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微量透气的容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物理、化学及感官上的变化,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UHT奶。
UHT奶具有保质期长,常温贮存,销售、携带、饮用方便,可远距离运输等优点,因此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3.UHT奶的灭菌原理UHT热处理通常指原料奶被加热到137℃~15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20秒的热处理过程。
经过温度、时间组合的热处理后,乳制品中将不再含有在室温贮存条件下可生长繁殖的微生物,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UHT热处理温度时间组合的确定可以通过热处理的灭菌原理来解释。
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对UHT奶制品质量的影响3.1细菌总数对UHT 奶制品质量的影响由于UHT设备对细菌营养细胞的杀灭效率远远高于对芽孢的杀灭效率,因此若原料奶中仅细菌总数高,对UHT设备的杀菌效率影响不大。
但细菌总数高会导致以下情况发生:(1)细菌总数高,其中的致病菌可能产生非常耐热的毒素,这些毒素经超高温处理后仍有少量残留,消费者饮用了这种产品后,会导致中毒。
(2)细菌总数高,其中的嗜冷菌会产生非常耐热的酶类。
这些酶类在UHT奶制品贮存过程中会被激活,从而导致UHT奶制品出现分层、发苦等现象[3]。
(3)细菌总数高,大量细菌的繁殖会加速产酸,从而导致原料奶酸度增高,蛋白质热稳定性下降。
结果是UHT设备严重结垢,连续运转时间缩短。
严重时UHT设备甚至只能运转1~2h。
当原料奶细菌总数高时,即使巴氏杀菌后细菌总数低,仍会出现以上分析的产品缺陷,导致产品不合格。
一般应尽最大可能降低原料奶的细菌总数,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理想的优质原料奶其细菌总数应控制在100000/ml以下。
工艺流程:原料乳的验收→过滤与净化→预热(80~85℃)→加热(135~150℃)→冷却(80℃)→均质→最后冷却→无菌包装UHT乳的热处理方法有:1. 直接加热法:有两种传热方式,第一种采用蒸汽喷射,高压蒸汽喷入牛乳中,使牛乳升温。
第二种将牛乳喷入充满蒸汽的压力容器内,从而使牛乳升温。
2. 间接加热法:采用管式或者板式热交换器进行灭菌,热媒与乳不接触,但必须采取较高压力来防止乳在高温下沸腾。
二: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牛乳质量的影响1.对蛋白质的影响牛乳中营养价值很高的乳清蛋白对热不稳定,巴氏杀菌可使15.4%的乳清蛋白发生变性,而采用UHT灭菌(间接法)乳清蛋白变性率高达71.1%。
巴氏杀菌牛乳中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的损失率分别为4.6%、10.0%、1.8%,而UHT灭菌(直接法)以上几种氨基酸的损失率分别为34.0%、34.0%、3.8%。
乳清蛋白中含有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经UHT灭菌,其免疫活性几乎丧失殆尽。
巴氏杀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为2900mg/l,UHT灭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仅为200~400mg/l。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蛋白质的影响程度。
[4]2.对维生素的影响鲜牛乳富含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A、B2、D、尼克酸等对热比较稳定,而B1、C、B12、叶酸等很容易被高温破坏。
巴氏杀菌可以使B1、C、B12、叶酸分别损失5.0%、12.4%、10.0%和7.3%,而UHT灭菌则使之分别损失35.2%、31.6%、20.0%和35.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维生素的影响程度。
3、对钙的影响牛乳中含有丰富的优质钙,是最佳的补钙食品。
1kg牛乳中含有1000mg钙,其中1/3是可溶性钙,其余部分以胶体状态存在。
牛乳经高温特别是UHT灭菌后,一部分的可溶性优质钙变为不溶性钙,例如可溶性的磷酸钙变为不溶性的磷酸三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用UHT法还会使杀菌器的内壁产生很多乳石,乳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因此UHT灭菌不仅使牛乳品质受到影响,而且也使牛乳中多种营养物质的量受到损失。
2.3.4褐变牛乳经加热处理或长时间贮藏会发生“褐变”,其实质是酪蛋白的末端氨基酸—赖氨酸的游离氨基与乳糖的羰基发生反应,即羰氨反应(又称美拉德反应),最终生成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牛乳加热温度越高,贮藏时间越长,褐变越严重。
因此UHT 乳比巴氏杀菌乳更易发生褐变。
[5]乳糖的反应牛乳在加热的过程中,乳糖会使得牛乳的品质(如颜色、风味和营养价值)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乳糖是一种还原糖,在美拉德反应中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分发生反应而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氨基酸组分来自于牛乳蛋白中的赖氨酸中的残基。
乳糖在100oC以下加热时,其化学性质未发生任何变化;在100℃以上加热时,乳糖发生分解,其产物主要有乳酸、醋酸、甲酸、乙酸、丙酸和糠醛等。
乳糖在高温下焦糖化而发生褐变,其反应的程度随温度与酸度而异,温度与pH值越高,褐变越严重。
此外,糖的还原性越强,褐变也越严重。
因此,使用转化糖含量多的蔗糖或混用多量葡萄糖时,牛乳会产生严重的褐变。
3.美拉德反应[6]美拉德(Maillard)反应是液态乳杀菌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之一。
美拉德反应会对乳制品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乳品热加工中需要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含氮物质(蛋白质、肽、氨基酸)是乳品体系中美拉德反应的重要底物,其作用是提供美拉德反应所需的氨基。
在美拉德反应前期,还原糖与氨基反应生成了糠氨酸。
不同热加工处理的乳制品中的糠氨酸含量不同,其中UHT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巴氏乳,加热程度最高的瓶装杀菌乳的糠氨酸含量也相当高[10]。
在不添加还原糖的情况下,UHT乳中糠氨酸含量仅略高于巴氏乳;糠氨酸含量降低,有利于牛乳中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利用率的提高[10]。
上述研究显示,随着加热强度的增加,乳制品的糠氨酸的含量会增加,可能会带来含氮化物活性抑制程度增加的风险。
研究表明,生鲜乳、巴氏乳、UHT灭菌乳和瓶装杀菌乳中的HMF含量呈增长趋势,即随着热处理强度的增加,液体乳中的氮化物损失增大。
4.营养价值热处理对牛奶中的一些热敏物质有较大影响,超高温灭菌奶由于热处理温度较高,各种热敏性物质损失较大。
从而造成他们营养价值之间的差别。
牛乳中营养价值很高的乳清蛋白对热不稳定,巴氏杀菌可使15.4%的乳清蛋白发生变性,而采用UHT灭菌,清蛋白变性率高达71.1%。
巴氏杀菌牛乳中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的损失率分别为4.6%、10.0%、1.8%,而UHT灭菌以上几种氨基酸的损失率分别为34.0%、34.0%、3.8%。
乳清蛋白中含有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经UHT灭菌,其免疫活性几乎丧失殆尽。
巴氏杀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为2900mg/l,UHT灭菌乳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仅为200~400mg/l鲜牛乳富含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A、B2、D、尼克酸等对热比较稳定,而B1、C、B12、叶酸等很容易被高温破坏。
巴氏杀菌可以使B1、C、B12、叶酸分别损失5.0%、12.4%、10.0%和7.3%,而UHT灭菌则使之分别损失35.2%、31.6%、20.0%和35.2%。
牛乳中含有丰富的优质钙,是最佳的补钙食品。
1kg牛乳中含有1000mg钙,其中1/3是可溶性钙,其余部分以胶体状态存在[7]。
牛乳经高温特别是UHT灭菌后,一部分的可溶性优质钙变为不溶性钙,例如可溶性的磷酸钙变为不溶性的磷酸三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