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
茶叶中美术绿含量的检测方法
![茶叶中美术绿含量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e9ea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c.png)
茶叶中美术绿含量的检测方法茶叶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饮品,其中绿茶因其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营养成分而备受青睐。
绿茶的品质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息息相关,而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咖啡碱。
因此,准确测定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对于评估茶叶质量和研究茶叶的生理活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检测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测定茶叶中咖啡碱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能够有效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将茶叶样品制成细粉,并用某种溶剂提取咖啡碱。
然后,将提取物进样至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比较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的对照关系,可以计算出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传统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咖啡碱在紫外光下的特定吸收特性进行定量测定。
首先,将茶叶样品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制备茶叶提取液。
然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茶叶提取液的吸光度。
根据预先建立的咖啡碱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
三、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
通过将茶叶样品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并通过核磁共振仪进行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提供咖啡碱分子的结构信息以及浓度。
与其他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波谱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步骤,并且不会对样品造成破坏。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可用于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该方法利用电极与咖啡碱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将茶叶样品提取得到茶叶提取液。
然后,将提取液与适当的电解质混合,通过测定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
总结茶叶中美术绿含量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通过选择适合本实验室或研究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电化学法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普洱茶中多酚与茶褐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普洱茶中多酚与茶褐素的提取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2b18f7524de518974b7d03.png)
色素、 茶多糖等。茶多酚有降血糖、 延 缓 衰 老、 抑制
[1 ] 动脉粥样硬化、 防癌抗癌等作用 ; 而茶褐素是普洱
茶中最主要的色素成分, 是一类能溶于水而不溶于 乙酸乙酯、 正丁醇和乙醇的褐色色素, 也是一类十分
[# ] 复杂的化合物 。它是普洱茶品质组成的重要因素,
普洱茶在握堆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化学 变化, 发酵过程中茶褐素的大量形成, 使得汤色由原
[! ] 它品性温和, 独具陈香、 淳厚、 甘滑的韵味 。由于普
报道。本文中以普洱茶多酚含量、 茶褐素相对 浓 度 大小为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 选出了普洱茶中茶 多酚和茶褐素综合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
洱茶有着 “ 越陈越香” 的特点, 有人称之为 “ 可以喝的 古董” 。普洱茶具有降血糖、 降血脂、 抗突变、 防癌等
[% ] 功能 , 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 茶
"! 材料与方法
";"! 材料与设备
普洱茶’ 由云南龙润普洱茶学院提供; 钨酸钠、 钼酸钠、 磷酸、 浓盐酸、 硫酸锂、 液溴、 没食子酸标准 品’ 均为分析纯。 紫外分光光度计 FQ2 %.$!R3 ’ 日本岛津公司; ;ST2%$$$ 测色色差计 ’ 北京盛名扬科技开发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 电热恒温水浴锅 ’ 北京国华仪器有 限公司。
图 #. 不同料液比对茶多酚含量以及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浸提温度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 由图 - 可知, 茶多酚和茶褐素的浓度都是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多酚在溶液中较易形成氢键, 温度升高, 加快氢键断裂, 促进茶多酚的溶解, 但温 度过高茶多酚会降解, 所以不宜超过 (113 。
图 +. 浸提时间对茶多酚含量和茶褐素浓度的影响
普洱茶茶褐素类主要组分特征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普洱茶茶褐素类主要组分特征及光谱学性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db190b16fc700abb68fcee.png)
20 12年 4月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S e t o c p n p cr lAn l ss p cr s o y a d S e ta a y i
Vo . 2 No 4 p 1 5 — 0 6 13 , . , p 0 11 5 Ap i,2 1 r l 02
文献标 识码 : A D :1 . 94 i n 10 —5 32 1 )41 5—6 OI 0 3 6  ̄.s . 000 9 (0 20 —0 10 s
中图分类号 :¥ 7 . : 5 . 5 1 1 067 3
及性质 , 阐明普洱茶茶褐素形成机制及普 洱茶 品质 形成机 为
引 言
接且有较多分支或形成网状结构 。 P MA C - SNMR表 明,在 350 50 0D 0  ̄2 0 a的茶褐 素属 含有 多苯 环的苯多
酚类高 聚物 ,结合 多糖 、蛋 白质残基 ,富含羧基 、羟基 、甲基等基 团 , 有酚类 物质特性 。其 酸未水解 物经 具 C - SNMR分析表 明为多苯环高聚物 , PGC MS共鉴定 出 1 P MA C- / 6种可能存 在的化合物 。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褐 素;结构特征 ; 光谱性质
洱茶所含色 素密切 相关 。在 发酵 过程 中 ,多 酚类 、儿 茶素 、
B u e no2 红外光 谱仪 ,岛津 U 7 0紫外一 见 r kr Te sr7 V10 可
黄酮类 、茶红素 和水 溶 性寡 糖 均大 幅 下 降,茶 褐 素 显著 增 加[ 。普洱 茶中茶褐 素含量 在 8 ~l , 有类 似红茶 茶 5 ] 7 具 褐素 的性质r 。 6 研究 发现 ,茶褐素有显 著 的抗 疲劳 、降血 脂 ]
普洱茶茶褐素的含量与品质评价关系的研究
![普洱茶茶褐素的含量与品质评价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b811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7.png)
贮藏加工普洱茶主要种植生产于云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茶。
普洱茶选取的原料主要以晒青毛茶为主,一般成品为散装茶和紧压饼型茶[1]。
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过程所需时间较长,现代茶厂主要利用固态发酵的工艺方法进行生产制备[2]。
普洱茶色泽红亮,滋味醇厚回甘,汤色内敛浓红[3]。
具有降血糖、抗衰老、抗过敏、降血脂、防癌等效果[4]。
普洱茶成品可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分主要是加工工艺的不同。
生茶主要利用自然发酵的方法,将原料长时间存放。
熟茶是经过人工发酵,经过“渥堆”过程制作而成[5]。
熟茶的制备过程,主要经过“渥堆”发酵工艺,发酵过程能够决定普洱茶的品质。
发酵过程会存在大量微生物。
根据目前的研究,微生物主要有黑曲霉、酵母、根霉等[6],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会有所变化,其中最多的是黑曲霉,大约占总含量的80%左右。
黑曲霉能够把多酚类物质转化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茶色素,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7]。
普洱茶的茶汤色主要由茶色素决定[8]。
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构成。
有研究表明,茶红素和茶黄素在发酵过程中含量会有所下降,并且相对含量没有茶褐素高[9]。
茶褐素作为普洱茶中的一种重要物质,研究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就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10]。
利用自动化恒温恒湿发酵方法比采用恒温非湿的方法,普洱茶发酵后品质的稳定性要强。
而目前利用黑曲霉发酵对普洱茶茶汤色品质的定量分析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恒温恒湿的发酵环境,对原材料接种黑曲霉,测出不同发酵过程中茶褐素的含量。
对不同发酵过程中的感官评价进行打分,研究茶褐素含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发酵工艺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接种黑曲霉发酵的普洱茶翻堆样,晒青毛茶,由云南普洱市思茅和益茶叶有限公司代购。
2016年生产困鹿山生茶熟茶各一饼(357g/饼)、2017年板山青(生茶)、2015年和润(熟茶);发酵用黑曲霉(上海沪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
![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2697c1a80029bd64783e2c4a.png)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实验部分
('(!材料及试剂 市售代表性的普洱茶样品购自昆明市金星茶叶批发市场
&见表)'%速溶茶粉由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无水乙醇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实验室用水为蒸馏水" (':!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N#,)"--!日本岛 津'%旋 转 蒸 发 仪 &Wc,?*8!上海亚荣仪器厂'%冷冻离心机&ZX)?Wc!EYX8, ZEY'%离心机&:56,B-!常 州 市 华 普 达 教 学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电子天平&感量为-&---)L!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茶褐素检测波长的选择
量的B-\!静置>J!离心!得沉淀%&>'得到该沉淀即为茶 褐素对照品!在>- [条件下烘干!为制作标准曲 线 做 准 备" &"'取?-L以上得到的茶褐素沉淀&即对照品'!加入)--DT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B'对溶液进行分级! 使用0?---!?---$?----!(?----b5的三种滤膜!分级 后依次得到三部分物质!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物质"然
普洱茶茶褐素类主要组分特征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普洱茶茶褐素类主要组分特征及光谱学性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77f4fe19e8b8f67d1cb903.png)
/(mmol·L-1) /(mmol·L-1) groups/(mmol·L-1)
TB without dialysis
0.31±0.15 6.22±0.48 34.30±4.43 16.40±0.96 22.53±0.16 6.91±0.70
2.22±0.76
4.70±1.46
<3 500 Da(16.2%)
1 实 验 部 分
1.1 材 料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勐 海 茶 厂 大 益 牌 普 洱 熟 茶 (唛 号 7572),苯
酚,考马 斯 亮 蓝 G250,乙 酸 乙 酯,三 氯 甲 烷,正 丁 醇 等,试 剂 均 为 分 析 纯 ,美 国 进 口 透 析 袋 。 1.2 仪 器 与 设 备
0.50±0.32
3.46±0.36
>25 000 Da(29.2 %)
0.48±0.04 6.88±1.94 34.63±6.54 24.75±2.39 27.94±0.64
6.68±0.65
2.71±0.96
3.97±1.16
Note:a-theaflavin;b-thearubigin;c-theabrownin;d-tea polysaccharide
Bruker Tensor27红外 光 谱 仪,岛 津 UV1700 紫 外-可 见 分光 光 度 计,Bruker DRX500 交 叉 极 化 魔 有 旋 转 核 磁 共 振 仪,JHP-5居里点热 裂 解 仪,6890N/5973N 气 质 联 用 仪,电 子轰击源 DB-1701MS,SPI3800N&SPA-400原子力显微镜。 1.3 样 品 制 备
Table 1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alyzed fractions of theabrownin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研究与优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研究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ceba28bb68a98271fefa50.png)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碱的研究与优化摘要:本文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物碱咖啡碱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茶叶咖啡碱测定1.引言生物碱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特别是咖啡碱(又称咖啡因),是茶叶嘌呤碱中含量最多,有着嘌呤环结构的一类含氮化合物。
茶叶作为饮料具有保健价值及药用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咖啡碱的存在和含量有关[1],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中枢和增强心脏功能,加大大脑皮质中枢的活动,因此具有提神的作用[2]。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为2~4%(占干物质含量),可作为茶叶特征成分而与其它植物相区别[1]。
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咖啡碱在茶叶中的含量,对评估茶叶的品质及其保健功效有着重要意义。
测定咖啡碱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因高效液相色谱法要求实验条件相对较高,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则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本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咖啡碱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2.实验和结果2.1仪器和主要试剂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咖啡因标准溶液:将咖啡因用三氯甲烷配制成200μg/ml;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2实验方法2.2.1 样品处理将茶叶在研钵中充分研碎,准确称取2~3g于200ml烧杯中,加入100ml 蒸馏水,在电炉上煮沸15min,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1ml,再加入1mol/L氢氧化钠2ml,搅匀,注入250ml分液漏斗中,然后以三氯甲烷分三次提取,将三氯甲烷层经无水硫酸钠小漏斗脱水(在漏斗颈部放一小团脱脂棉,上面铺无水硫酸钠(约10克),过滤于250ml容量瓶中,再用少量三氯甲烷多次洗涤无水硫酸钠,将洗液合并于上述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2.2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准确吸取咖啡碱标准溶液(200μg/ml),0.00、0.20、0.40、0.60、0.80、1.00、1.50、2.00、2.50、3.00 ml,于10只25ml比色管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以空白为参比,用1cm石英比色皿分别测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回归方程。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2d8c5bbcd126fff6050b1e.png)
Abstract Spectroscopyisoneofthefastdevelopingandwidelyusedtechnologiesbecauseofits rapid,nondestructive,convenientfeaturesatpresent.ThispaperintroducestheprinciplesoftheUvVis spectroscop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hyperspectralimagingtechnology,andemphaticallydescribestheirapplicationandresearchprogressin teaclassification,componentdetectionandqualityevaluation.
跃迁能级类型 原子核能级
内层电子跃迁 内层电子跃迁 价(键)电子跃迁 价(键)电子跃迁
分子振动 分子振动 分子自旋(转动) 分子自旋(转动) 原子核自旋
收稿日期:2019-01-18 基金项目:国家茶叶产业体系(CARS19)。 作者介绍:郭昊蔚(1988年 -),男,硕士,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审评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pingchen@zju.edu.cn
Researchprogressofspectroscopyinthedetectionof tea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
GUOHaowei,LIChunlin,GONGShuying,FANFangyuan,CHENPing
(DepartmentofTeaScienc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普洱茶茶褐素研究进展
![普洱茶茶褐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fd7cb2b2f60ddccda38a08a.png)
各文献 中较为相似( 1 , 图 ) 均显示出 30 c - 40 m1 左右 的强 — 伸缩振动峰, 3 处的亚甲 —c 广 ) - H 2 4 9 基( H 伸 缩振动峰 ,70c 处的羧基 c 10 m 一0伸缩振动峰 , 19 处的羧基 c 0伸缩振动峰和 12 m 20e m 一 07c 处的 C— C伸缩振 动峰 , _ — 另外 15 -15 - 60 m ̄ 50c 1 c , m、
在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方面 ,多数文献报道茶
这也是人们对茶褐素 当中存 在蛋 白质 的猜想 的依 据。20 年 吕虎等阁 00 利用 自动分析仪从茶色素中检
测到并定量分析到 1 种不同氨基酸 ,与 V a z 5 ut 等 a 的发现大体一致 ;09 2 0 年杨大鹏[用同样方法测定 2 5 1 了茶褐素当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 并从茶褐素的 水解产物 中检测到并定量分析了同样包括丙氨酸和
程。
乙酯萃取、 浓缩之后在 p H=l 环境 中继续氧化 2 1 O h 最后经喷干得茶褐素。而陈小强【 , 9 J 等采用茶多酚 与小苏打溶液超声共热的方法也制得 了茶褐素干粉
茶褐素 目前较为公认 的定义为不溶于氯仿 、 乙 酸乙酯 以及正丁醇的一类褐色色素 , 故而基于浸提、 萃取的茶褐素提取工艺为 目 的主导方法 ,只是因 前 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不同而在提取次数 、 温度 、 时间
第2 5卷第 6 期
邵春甫等 : 普洱茶茶褐素研究进展
3
精氨酸等 1 种不 同氨基酸( 1 , 7 表 ) 以上三者的研究
结果 十 分近 似 。
表 1 三 种 茶 色 素 中分 离 出 的氨 基 酸
普洱茶、红茶、绿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普洱茶、红茶、绿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1c30ad28f61fb7360a4c65d0.png)
普洱茶、红茶、绿茶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检测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伏马霉素(FB1,FB2,FB3)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明确茶叶中的真菌毒素含量范围并为茶叶监管提供依据。
采用有机溶剂(0.1%甲酸乙腈溶液)以及80 ℃热水2种方法提取茶叶中的真菌毒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进行分析测定。
黄曲霉毒素B1,G1的线性范围为39.1~5 000 ng·L-1,黄曲霉毒素B2,G2的线性范围为117~15 000 ng·L-1;伏马霉素(FB1,FB2,FB3)的线性范围为2.44~313 ng·L-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线性范围为3 125~5 000 ng·L-1。
所得8种真菌毒素的回归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回收率为85.7%~99.6%,相对标准偏差99.9%)、硫酸镁(美国Fisher 公司);C18硅胶(60A级)购于美国Sorbtech公司。
本研究所检测茶叶样本为随机抽取的国际茶叶市场共20种茶叶样品,其中有8种茶叶购自日本茶商LUPICIA。
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PLC ACQUITY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10%B;3.0~10 min,10%~70% B;10~10.1 min,70%~10% B;10.1~13 min,10% B),流速0.4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5 μL。
2.2 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毛细管电压1.0 kV;脱溶剂气温度400 ℃;锥孔流速150 L·h-1;脱溶剂气流速600 L·h-1。
其他质谱参数见表1。
普洱茶茶褐素中2种水溶性成分研究_董文明
![普洱茶茶褐素中2种水溶性成分研究_董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0837b63910661ed9ad51f32c.png)
普洱茶茶褐素中2种水溶性成分研究董文明,谭 超,龚加顺*(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摘 要: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利用甲醇-水梯度分离、薄层色谱以及膜透析技术将茶褐素分离纯化出两种物质,并结合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质谱等结构分析方法对两种物质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化合物Ⅰ为含有大量多糖残基以半乳糖残基为主的含羧基的多羟基酚类高分子物质,化合物Ⅱ可能为磷酸甘酯钠C 3H 8Na 2O 9P 2。
关键词:茶褐素;组分;分离纯化;鉴定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I and II from Pu-er Tea TheabrowninsDONG Wen-ming,TAN Chao,GONG Jia-shu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650201, China)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components of the theabrownins extracted from Pu-er tea were obtained through gradient methanol-water extract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dialysis, and both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mass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und I was a polyphenol polymer with carboxyl groups and a large number of polysaccharide residues (mainly galactose residues) and compound II may be C 3H 8Na 2O 9P 2.Key words :theabrownins;component;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2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23-0032-04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23008收稿日期:2012-12-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152;31260195;30960241)作者简介:董文明(1973—),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分子营养学研究。
茶褐素国标测定实验报告
![茶褐素国标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49af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0.png)
茶褐素国标测定实验报告茶褐素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茶叶、咖啡、可可等。
茶褐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健康功能,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准确测定茶褐素的含量,国家制定了一项测定茶褐素含量的标准方法,即国标测定方法。
本实验旨在按照国标方法,测定茶褐素的含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茶叶样品、酸性醇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酮溶液、恒温水浴、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将茶叶样品粉碎,取适量样品称重。
然后,将样品加入酸性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提取茶褐素。
提取液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褐色沉淀的析出。
将沉淀洗涤干净后,加入酸性酮溶液溶解。
最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茶褐素的吸光度值。
根据国标方法,茶褐素的含量可以通过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的关系进行计算。
标准曲线可以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茶褐素溶液,测定吸光度值,并绘制吸光度与浓度的曲线得到。
然后,通过测定茶叶样品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茶褐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吸光度值为0.45。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茶褐素的含量为10 mg/g。
这表示每克茶叶中含有10毫克的茶褐素。
茶褐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健康功能。
它不仅能给茶叶、咖啡等食物赋予特殊的颜色,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茶褐素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肝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茶褐素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国标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茶叶样品中茶褐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生物活性和健康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茶褐素的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
这对于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茶褐素国标测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茶叶中茶褐素的含量。
茶褐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健康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茶褐素的特性和应用价值,为茶叶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测定的研究
![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测定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cd9c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9.png)
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测定的研究普洱茶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茶类,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褐素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因此,研究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茶褐素是茶叶经过发酵、氧化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茶红素、茶黄素和茶氧素等。
茶褐素的含量与茶叶的品种、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准确测定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的含量,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测定普洱茶及茶粉中茶褐素含量通常采用色谱法或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等。
HPLC法通常采用反相色谱柱,以阳离子交换柱或糖化柱进行前处理,根据茶褐素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GC法通常将茶褐素提取后,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再通过质谱法进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茶褐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正比的原理进行测定。
在测定茶褐素含量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提取方法的选择。
样品的制备可以采用研磨、粉碎等方法将茶叶或茶粉颗粒化,以利于茶褐素的提取。
茶褐素的提取方法可以采用水提法、酒精提法、有机溶剂提法等。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茶褐素的提取率和提取效果。
提取后的茶褐素可以通过旋蒸、冷冻干燥等方法进行浓缩和干燥,以便于后续的测定工作。
然而,茶褐素的测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茶褐素在茶叶和茶粉中的含量较低,需要采用敏感度高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其次,茶叶和茶粉中还存在一些干扰成分,如儿茶素等,对茶褐素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去除这些干扰成分。
最后,茶叶和茶粉的生长环境和采摘工艺等因素对茶褐素的含量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以减小数据的误差。
云南普洱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
![云南普洱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5248150c850ad02de80419a.png)
血糖、 血脂、 血 压、 尿酸 等功 能与 作 用 越 来 越 得 到 人 们 的 认
5 - 1 0 ] , 普洱茶及其中茶褐素的研究也备受研究者青睐。 可[
尽管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茶褐素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 由于它们是组成复杂、 组分不清楚的混合物, 科学界到目前为 止还难以确定其具体结构, 这对研究其构、 效关系带来很多困 难, 也给其生产、 应用, 特别是在医药、 功能保健食品领域的应 用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 深入研究茶褐素的化学组成, 阐明 其结构特点是普洱茶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 依据茶褐素的化学特性, 采用分级法将茶褐素混和物分离成 不同酸性的组分, 并对各组分进行红外光谱特性、 抗氧化性、 多糖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以期为普洱茶提取优质天然茶褐素 与普洱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1 ㊀材料与方法 1 . 1 ㊀原料、 试剂与仪器 试验材料为普洱散茶, 产于云南思茅, 购自曲靖农贸市 场, 粉碎后过 8 0目筛备用。 无水乙醇、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 葡聚糖、 1 , 1- 二 苯基 - 2- 三硝基苯肼( 简称 D P P H ) 均为分析纯; 实验室用水 为蒸馏水。 1 0 0型 旋 转 蒸 发 仪、 U V-1 8 0 0型 紫 主要仪 器 为 N-1 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S H Z-D ( 型循环水式真空泵低温 Ⅲ) 冷却液循环泵、 T D L- 5-A低速台式离心机、 P H S- 3 C精密 p H计、 U S 6 7 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3 3 5—
云南普洱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
张水花,史俊友,李艳丽
(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云南曲靖 6 5 5 0 1 1 )
激光拉曼光谱结合紫外光谱检测茶水中的咖啡因
![激光拉曼光谱结合紫外光谱检测茶水中的咖啡因](https://img.taocdn.com/s3/m/9cc15f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79.png)
激光拉曼光谱结合紫外光谱检测茶水中的咖啡因房若宇【摘要】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法结合紫外光谱法对直接一次浸泡茶水(碧螺春、龙井和普洱)中的咖啡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了其咖啡因含量.该方法便捷易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茶水中咖啡因的直接检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咖啡因;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光谱【作者】房若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7咖啡因(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图1)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等植物中。
因其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广泛用于诸如脑清片、扑热息痛、散利痛等解热镇痛药物。
在食品和饮料领域,咖啡因也被普遍采用为添加剂。
人体摄入适当剂量的咖啡因具有祛除疲劳和兴奋神经的效能,但是过量摄入对人体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视。
另外,咖啡因由于其自身的毒性可引发心脏病,在中国被列为毒品管制物。
图1 咖啡因的结构咖啡因是决定茶叶滋味和颜色等性状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因其产地和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在1%~5%之间。
对于茶叶,尤其是直接用于饮用的茶水中咖啡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常用咖啡因的检测手段如碘量法、重量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普遍存在灵敏度不足及预处理和测定过程繁琐等缺点,尤其是对茶水样品的直接检测往往不适用。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液体样品,尤其是水溶液体系的定性检测简便可靠。
紫外光谱分析法检测成本较低,可以给出定量的检测结果。
本实验把激光拉曼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结合起来,对由常见茶叶直接一次浸泡而得的饮用茶水中的咖啡因进行了直接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1.1 实验仪器激光拉曼光谱仪:LRS-Ⅲ型,天津港东生产;紫外-可见光谱仪:UV-2450型,日本岛津生产。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茶饮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茶饮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6d6ae3f90f76c661371acd.png)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茶饮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茶饮料作为经济发展催生出的产物,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饮料的成分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化学添加剂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已融入食品生产,使得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茶饮料的成分分析。
因此,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被引入检测茶饮料的研究中。
本文就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茶饮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茶饮料;成分分析;应用研究0 引言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饮料,茶本身有很多对人类身体有益的成分,从古至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伴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茶这种饮料也能用高科技的手段以快速的工业化生产,并迅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消费饮料。
目前,市面上的茶饮料种类玲琅满目,其口味各不相同,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对于茶饮料的成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茶饮料的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茶碱、类黄酮和一些维生素以及各种氨基酸等,通过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对茶叶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得到光谱数据,建立起不同的成分光谱特征数据库,这种方法是为了便于鉴别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饮料质量和好坏。
1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就是分析茶饮料的成分在不同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范围的荧光光谱数据来得出的。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以及荧光强度三个参数主要用来表征复杂体系的荧光光谱,通过激光-发射矩阵来表示时,要注意矩阵的行序是表示发射的波长,而列序则表示激发波长,矩阵元表示的则是被检测物质的荧光强度。
2 检测系统的结构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激发光源的光经过入射单色仪,被分光后成为确定波长的单色光,照射茶饮料中被测的样品就是利用的激发光。
因为茶饮料中的荧光物质如果受到激发光源发射的荧光会反映出其物质信息。
通过出射单色仪和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再进行光电转换等操作后,茶饮料中的物质就会转化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PCI总线接口,最后被融入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具体检测系统如图1:图1 荧光光谱检测系统结构图根据荧光光谱检测系统的光路图,包括光源、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以及准直球面反射镜和聚焦球面反射镜、光栅等设备在内组成的光谱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 !第"期!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 年 " 月!!!!!!!!!!! !.(/012$30$(4567.(/0125%865%4393
#$%&!!!'$&"!(()B?-,)B?> :;%4!*-)! !
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
杨!妍)彭春秀*" 刘华戎)" 盛!军)龚加顺)
后分别以分子量 0?---b5的茶褐素+分子量在 ?---$ ?----b5的茶褐素+分子量(?----b5的茶褐素作为对照 品"
)B?*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卷
$%&':!#J85,*/19-230%33,1,6/-27,*97.1>,%&+/5.1/%.7823<9X,1+/,.%68/.6/52>0,1
@.E7,(!).-57,87%8/
厂家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勐海茶厂 云南普洱澜沧茶厂
云南昊茗份有限公司
勐海茶厂 勐海茶厂 凤庆龙润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龙生绿色产业 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西双版纳勐海县南春茶厂 西双版纳勐海县南春茶厂 西双版纳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 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洱茶研究组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 云南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云南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
*--6D 吸收强烈!吸收值过高!仪器测定不方便"同时!实 验发现普洱茶茶褐素与许多试剂反应后无明显的吸收峰值转
变&见图<'!采用显色测定较难实施"因此!选择*"-6D 作 为普洱茶茶褐素的吸收波长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C!茶褐素标准品的制备 &)'精确选取优质茶样!-个!在电子天平上称重!每个
后在沸水浴中浸提)-D96收集茶汤浸提中摇瓶一次取
出摇匀趁热用滤纸过滤于三角瓶中冷却至室温将滤液 倒入烧杯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含量为B-\静置?J后进 行离心 <?--2D96A))- D96后 得 沉 淀向 沉 淀 中 加 入 )--DT 蒸馏水溶 解吸取 溶 液 ) DT 放 入 )-- DT 容 量 瓶 中用蒸馏水定容至)--DT
.* -&++++ -&++++ -&++++ -&++++ -&++++
波长6D *"*"*"*"*"-
@.E7,?!;26/,6/823/+,.E12>6%6%6<9X,1+/,.98%6&0%33,1,6/-27,*97.1>,%&+//+,.E12>6%6.88/.60.108.-57,8a
量的B-\!静置>J!离心!得沉淀%&>'得到该沉淀即为茶 褐素对照品!在>- [条件下烘干!为制作标准曲 线 做 准 备" &"'取?-L以上得到的茶褐素沉淀&即对照品'!加入)--DT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全部溶解%&B'对溶液进行分级! 使用0?---!?---$?----!(?----b5的三种滤膜!分级 后依次得到三部分物质!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物质"然
"通讯联系人!!/,D59%((0K)*!)>!&0$D
第"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样品号 ) * ! < ? > " B + ))) )* )! )< )? )> )" )B )+ **) ** *! *< *? *> *" *B *+ !-
样品名称 中茶七子饼茶&"?")' 云南七子饼茶&昆明铁饼'
关键词!普洱茶%普洱茶速溶茶粉%茶褐素%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8!!!!"#)-&!+><H&9336&)---,-?+!*-)!-",)B?-,-"
引!言
!!云南普洱茶是指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 种晒青 茶 )&+A@MMR+SR3@3SRS &0R33&'Q+/&+SS+AR'+ &%+SY 1@/S':R1+AZ/+*为原料!经特殊固态发酵加工工艺生产而成 的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茶叶))*"云南普洱茶具有干茶色泽褐 红+汤色红浓明亮等特点"茶褐素&1J/5R2$V696!Xa'是普洱 茶汤中的最主要成分!是形成普洱茶独特口味和色泽的重要 物质!具有极显著的抗疲劳和显著的降血脂效果!因此!茶 褐素可认为是普洱茶重要的特征性成分)**"普洱茶茶褐素是 一类性质类似于红茶茶褐素的异源性高分子物质!能溶于水 而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醇+正丁醇等有机溶剂"其化学组成 主要由含多苯环的褐色色素+多糖残基+蛋白残基+咖啡碱 以及酯类物质组成!主要的功能性基团为羧基+羟基+氨基 以及甲基等基团!具有酚类物质特性"其主要形成途径可认 为是由多酚氧化形成的茶红素+茶黄素与蛋白质+多糖+咖 啡碱及脂类物质在微生物分泌酶的酶促作用+微生物3呼吸 热4以及湿热作用下!通过氧化聚合+偶联聚合等方式形成! 一部分可溶入茶汤!一部分则残留于叶底)!*"
*-柱 色 谱 法)"*+QZ,_. 法)"*+毛 细 管 电 泳 法)B*和 高 效 液 相 色谱法&ESTZ')+!)-*等!而测定茶褐素类的方法一直沿用传 统的红茶 茶 褐 素 测 定 方 法,W$R/213法)?*"但 实 践 证 明 采 用 W$R/213方法 测 定 普 洱 茶 速 溶 粉 中 茶 褐 素 的 含 量 可 超 过 )--\!这为普洱茶 速 溶 茶 粉 的 品 质 评 价+鉴 定 以 及 特 征 成 分表征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建立普洱茶茶褐素 的紫外光谱测定方法!以期为普洱茶及其制品的特征成分分 析提供新的方法!推动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实验部分
('(!材料及试剂 市售代表性的普洱茶样品购自昆明市金星茶叶批发市场
&见表)'%速溶茶粉由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无水乙醇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实验室用水为蒸馏水" (':!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N#,)"--!日本岛 津'%旋 转 蒸 发 仪 &Wc,?*8!上海亚荣仪器厂'%冷冻离心机&ZX)?Wc!EYX8, ZEY'%离心机&:56,B-!常 州 市 华 普 达 教 学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电子天平&感量为-&---)L!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茶褐素检测波长的选择
茶样称取)--L%&*'将称好的茶样进行充分混匀!按料液比 为)O)-的比例加入沸水!保温浸提两次!每次!-D96!得 茶汤%&!'用滤布过滤茶汤!得到澄清的汤液%&<'对过滤后 的茶汤进行真空 减 压 浓 缩!然 后 对 浓 缩 液 进 行 离 心%&?'醇 沉(向离心后的茶汤浓缩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含量为总
)&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摘!要!在研究茶褐素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普洱茶中茶褐素的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普洱 茶中的茶褐素在*"-6D 下有特征性吸收!可采用*"-6D 作为茶褐素的紫外测定波长"试验建立了茶褐素 标准品的制样方法和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有一定的可信度!可用于普洱 茶及其制品中茶褐素的分析测定"
)B?)
生产日期 *-)-&))&) *-)-&"&)> *--B&))&< *-)-&<&? *-)-&<&) *-)-&)-!*" *-)-&?&> *--B&)-&! *-)-&)-&*? *-)-&>&< *-)-&?&< *--"&)&)*-)-&?&)B *-)-&*&)B *-)-&<&** *-)-&"&*B *--"&B&) *-)-&)-&* *--+&+&)B *-))&*&)> *---&)*&*" *--B&!&! *-)-&B&B *-)-&))&)+ *-)-&)-&)*-))&!&)> *--"&+&)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