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第5章_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5章_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339,665 280 300,665 270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50000 22 100 12
跃迁类型
pp* pp* np* np*
np*, ns*
np*, np* np* np*
图上或数据表中必须注明所用的溶剂。与已知化合物紫外 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是否相同。 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必须正确选择溶剂。选择 溶剂时注意下列几点: (1)溶剂应能很好地溶解被测试样,溶剂对溶质应该是惰性 的。即所成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学稳定性。 (2)在溶解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光的吸收定律(即朗 伯-比尔定律): A = lg(I0/I) = lg(1/T)= K b c 该公式的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 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的理想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该定律适用
于溶液,也适用于其他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气体、
• 表5-1
助色团 —
助色团在饱和化合物中的吸收峰
化合物 CH4,C2H6 溶剂 气态 λmax,nm <150 εmax,L/(mol.cm —
—OH
—OH —OR —NH2 —NHR —SH
CH3OH
C2H5OH C2H5OC2H5 CH3NH2 CH3NH2C2H5NHC2H5 CH3SH
正己烷
s*
p*
p -p*和n-p*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E
K E,B
R

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工作曲线
C
2.吸光度的加合性 2.吸光度的加合性
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如果各组分分子之间不存在离解、聚合、 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如果各组分分子之间不存在离解、聚合、 化学反应等化学平衡时,其吸光度具有加合性, 化学反应等化学平衡时,其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即:
A = ∑A = ∑εibci i
i =1 i =1
n
n
3. 摩尔吸光系数ε 摩尔吸光系数ε A=-lgT =εLc lgT
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ε 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ε(λ); 在最大吸收波长λ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以εmax表示 。 在温度和介质条件一定时, 在温度和介质条件一定时,ε 仅与 吸收光谱示意图 吸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 吸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关,不随浓度 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是定性鉴定的依据。 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是定性鉴定的依据。 吸光能力与测定灵敏度的度量; 吸光能力与测定灵敏度的度量; 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越强,测定灵敏度越高。 越强,测定灵敏度越高。 ε>105: 超高灵敏;C= A/ε L 超高灵敏; =0.01/105=10-7 mol/L ε=(5-10)×104 :高灵敏; C= A/ε L =(5-10)× 高灵敏; =0.01/5 ×104= 2×10-7 mol/L 2× ε<104 : 不灵敏; C= A/ε L 不灵敏; =0.01/104= 10-6 mol/L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紫外-
基于被测液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量物质的成分或含量。 基于被测液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测量物质的成分或含量。 紫外可见光 来测量物质的成分或含量
由被测液分子内价电子运动引起 由被测液分子内价电子运动引起 价电子运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_概述解释说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_概述解释说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概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检测样品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能力,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或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于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现象,利用这种吸收现象可以获得样品所具有的信息。

本文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领域、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以及结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阐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南,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应用该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展望其未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2.1 光谱的基本概念:光谱是指将某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的能量不同,可将光谱分为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及可见光区域(200-800 nm)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电磁辐射而产生的能级跃迁来进行分析。

当样品受到入射光线照射后,样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并转为高能态。

这些化学成分在高能态时可能会跃迁至更高能级或离子化状态,从而使入射光线中特定波长的能量被吸收,形成明显的吸收峰。

根据琴斯定律(Lambert-Beer定律),光的吸收与样品中物质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吸收差异,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浓度。

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05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ε=200
苯 甲苯 间二甲苯 1,3,5-三甲苯 六甲苯
其中B带为芳香族的重要特 征吸收带,常用于识别:精 精 细结构是 π → π*与苯环振动 细结构 引起;
λmax(nm) 254 261 263 266 272
ε max 200 300 300 305 300
含带有孤对电子的取代基时,由于n → π*共轭, B带强度 增大简化,红移;对于烷基取代基影响不大。
ε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 同时,总伴随有 的同时 同时 振动和转动 振动 转动能级间 转动 的跃迁。即电子光 谱中总包含 包含有振动 包含 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宽谱带。 宽谱带
分子的内能: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 动能量Er 即: E=Ee+Ev+Er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 量。
σ*
K E,B R
∆E
π*
n
π
σ
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 跃迁。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λ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ε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讨论: 讨论:
0.005~0.050eV,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约为:0.05~ eV, (2)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较大1 20eV。 (3)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 子光谱; 子光谱;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案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案

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教学内容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子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2.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3.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4.分析条件的选择5.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电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2.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3.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4.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三.教学要求1.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2.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3.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各组件的工作原理4.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5.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6.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四.学时安排5学时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

在每一电子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E电子、△E振动、△E转动分别表示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E电子>△E振动>△E转动。

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

所以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E分子=E电子+ E振动+ E转动当用频率为ν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hν时,即有△E= hν(h为普朗克常数)此时,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助色团 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 -OR、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 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 的光 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 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 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 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 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 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 )为纵坐标, 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 分子 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 吸收光谱图。 吸收光谱图。 不同物质结构不同——其分子能级的能量各异, 因此不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 这是 UV-Vis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的基础
π -π*和n-π*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 两种跃迁的能量小, π 和 π 两种跃迁的能量小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 生色团 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但是,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产生π→π*, 产生π→π , 产生π→π n→π 跃迁 →π*跃迁 →π 跃迁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振动能级与 转动能级跃迁 红外光谱 (λ: 0.75-1000 µ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 (λ: 200-750 nm)

《环境仪器分析》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

《环境仪器分析》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
可见光区:白炽光源,如钨灯、卤钨灯,钨灯辐射 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碘钨灯:波长范围340-1200 nm。无论钨灯或碘钨灯, 在可见区发射的能量与工作电压4次方成正比,因此,预 使光源稳定,必须由一个很好的稳定电源。
紫外区:气体放电光源,如氢、氘灯。适用的波长 范围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 干涉作用制成的,它可用 于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 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 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 的分辨能力。
优点:色散波长范围宽 、分辨本领高、成本低、 便于保存和易于制备等;
缺点:各级光谱会重叠 而产生干扰。
2019/10/31
6
3、样品室
样品室(吸收池,常用比色皿)
紫外区:必须是石英池 可见和近红外区:玻璃 池或石英池
2019/10/31
7
4、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电子倍增极



电子倍 增极

R1
R2
R3
R4
负电压

R

mA
R5
5、读数装置: 记录仪、数字显示器
2019/10/31
8
二、常用紫外-可见仪器类型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例如:0.2M Na2SO4 溶解偶氮基—N=N—染料(甲基橙), 可以选择0.2 M Na2SO4作为溶剂参比。
2019/10/31
36
(2)试剂参比
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 按显色反应条件下,只是不加入试样,同样加 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可消除试剂中的组分 产生吸收的影响。
Fe2+ + 邻二氮菲 → 橙红色络合物

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UV-VIS
仪器分析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5-1 分子吸收光谱
跃迁实质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而相应的吸收光谱称为
电荷迁移吸收光谱。例如,某些取代芳烃可产生这种分子 内电荷迁移跃迁吸收带。电荷迁移吸收带的谱带较宽,吸
收强度大,εmax 可大于104 L•mol-1 •cm-1。
仪器分析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仪器分析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般包含有若干谱带系,不同谱带系 相当于不同的电子能级跃迁。一个吸收峰 (即同一电子能级跃 迁,如由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含有若干谱带,不同谱带相当于 不同的振动能级跃迁。同一谱带内又包含有若干光谱线,每 一条线相当于转动能级的跃迁,它们的间隔如上所述约为 0.25nm ,如此小的间隔使它们联系在一起,呈现带状,所以
仪器分析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物质,测量每一波长下物质对 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
纵坐标作图,这种图谱称为该物质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某
物质的吸收光谱反映了它在不同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 布情况,可以从波形、波峰的强度、位置及其数目看出来,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是研究分子吸收 200~800nm 波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Mn+____Lb-
M(n-1)+____L(b-1)-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Cl- ____(H2O)n Fe3+____OH[Fe3+____SCN-]2+
hv hv hv
Cl ____(H2O)n Fe2+____OH [Fe2+____SCN]2+
吸收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max≥104,是强吸收带。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 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则 不同。
5-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因此,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决定了这种光谱。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关的价电子有: ①形成单键的电子;
n
反键轨道
n
n非键轨道




成键轨道 成键轨道

可能的跃迁类型:*;n*;*;n*。
1. 饱和有机化合物
(1)
*
一般发生在远紫外线区,饱和烃类C-C键 甲烷:max=122 nm 乙烷: max=135 nm 因此该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价值很小。 常用作溶剂。
A
1
4 2 3 λ
350 400 nm
(3) 可见光区: 400~800nm
250
300
远紫外区(真空紫外区)的光谱能被大气吸收,不易利 用,所以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谱线范围为200~800nm。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A
最大吸收峰 末端吸收 肩峰
max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的定量关系 为A= bc,如何提 高方法的灵敏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例:
-C-C- 如:乙烷: max=135nm C-H 如: 甲烷: max= 125nm
2) n * 跃迁
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 轨道
化合物种类: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特点: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高
位置: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150-250nm

ε=100 ~ 1000 L·cm-1 ·mol-1
Mn+-Lb- M(n+1)+-L(b+1)- (hν) [Fe3+-SCN-]2+ [Fe2+-SCN]2+ (这就是配合物λmax=490nm为血红色原因)
金属配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有三种类型:
1. 电子从配体到金属离子: 相当于金属的还原; 2. 电子从金属离子到配体; 产生这种跃迁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离子容易被氧化
白炽光源: 热辐射光源:可见光区,340-2 500nm,影响因素:灯电压
如 钨丝灯和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 气体放电发光光源:紫外光
否相同。 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λ1、 λ2、 λ3、 …、 λn
分光系统
λmax
调制放大 记录系统→显示A
检测系统 光→电
I0→样品池→ I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部件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1、光源
1.光源:提供入射光的元件。
3.电子从金属到金属
配合物中含有两种不同氧化态的金属时,电子可在其间转移,
这类配合物有很深的颜色,如普鲁士蓝 (磷、砷)钼蓝 H8 [SiMo2O5(Mo2O7)5 ]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含取代基时,B带简化, 红移,增色。
1,3,5-三甲苯
六甲苯
23:09:45
266
272
305
300
共轭多烯的λmax的计算
Woodward-Fieser 规则
链状及环状共轭多烯的λmax的计算。 首先从母体得到一个最大吸收的基本值,然 后对连接在母体π电子体系上的不同取代基 以及其它结构因素加以修正。
H 3C
O
OH
CH3
六元环不饱和酮基本值 215 nm 烷基取代 β位2 + 2 × 12nm 羟基取代 α位1 + 35 nm λmax计算值 =274nm (λmax实测值=274nm)
23:09:45
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 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23:09:45
吸收带
R吸收带:这是由n→π* 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特点是强度 较弱,摩尔吸光系数小于100,吸收峰位于200400nm之间(德文Radikalartig )。 K吸收带:共轭非封闭体系中的π→π*跃迁吸收带,一般为 强吸收(ε在104以上)。应用较多。极性溶剂使 K带发生红移(德文Konjugierte) 。 B吸收带(苯吸收带):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 跃迁吸收带,为弱吸收带(230-270nm),摩尔吸光 系数约为102。多重峰,精细结构,芳环上有取代基 时,B带的精细结构消失(英文Benzenoid) 。 E吸收带:封闭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吸收带。吸收较强。 分为E1(185nm)和E2(204nm)吸收带,可以分别看成 乙烯和共轭乙烯的吸收带。也是芳香结构化合物 的特征谱带(英文Ethylenic )。
23:09:45
(2) 含有孤立双键或三键化合物
典型化合物是乙烯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L· -1· -1。 mol c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
13:01:32
4、π→π*跃迁(最重要的、研究最多的吸收带)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大多属于强吸收。 包含有:
K吸收带:共轭非封闭体系中的π→π*跃迁吸收带,一般 为强吸收(ε在104以上)。应用最多。极性溶剂使K带发生红 移。
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
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 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13:01:32
三、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1、常用溶剂 溶剂选用的原则: A、溶剂不影响溶质的测量; B、溶剂对溶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C、溶剂与溶质不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极性物质选用极性溶剂;非极
性物质选用非极性溶剂。
这类光谱一般位于可见光区,摩尔吸收系数εmax很小,
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一般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及无机配合 物键合理论等方面。
13:01:32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溶剂:异辛烷)
13:01:32
二、常用术语
发色团: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 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 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发色团,也叫生色团。简单的发 色团(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 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单一 双键在远紫外区,共轭双键在近紫外区。 助色团: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 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 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节 第六节
10:09:17
例3. 计算麦角甾醇 的λmax。
HO
同环共轭二烯基本值 253 nm 烷基取代4个 + 4×5 nm 环外双键2个 + 2×5 nm λmax计算值 =283nm (λmax实测值=282nm)
10:09:17
二、 Fieser-Kuhn规则
如果一个多烯分子中含有四个以上的共轭双键,则它
计算化合物的λmax: 六元环不饱和酮基本值 烷基取代 β位2 羟基取代 α位1 215 nm + 35 nm
+ 2 × 12nm
λmax计算值
=274nm
(λmax实测值=274nm)
只有在使用95%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实测值才与计算值 相符,使用其他溶剂需进行溶剂修正(表2-7)。
10:09:17
据。
10:09:17
一、定性分析
依据: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最大吸收波长的位
置和相应的摩尔吸收系数。要求鉴定化合物必须是纯净
的,并绘出完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方法:被测试样与标准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吸收光谱的比较, 或者被测试样的谱图与标准谱图的比较,或者根据峰 形和强度进行结构的推测。
国外有美国萨特勒(Sadtler)标准谱库和日本SDBS
εmax(1.52×105)相当接近。
10:09:17
三、Scott规则
C
δ
C C
γ
C C
O
β α
10:09:17
母体基本值 链状α,β-不饱和醛 直链及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 五元环α,β-不饱和酮 α,β-不饱和酸酯
增加值 同环共轭二烯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增加一个环外双键、五元及七元环内 双键 烯基上取代 烷基或环残基取代 烷氧基取代―OR 羟基取代―OH 酰基取代―OCOR 卤素Cl 卤素Br 含硫基团取代―SR 氨基取代―NRR′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甲醇 n→σ*跃迁: λmax 183nm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λ一般>200nm,εmax > 104。 不饱和基团(乙烯基、乙炔基)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迁。 乙烯 π→π*跃迁: λmax 165nm
丁二烯 π→π*跃迁: λmax 217nm

n→π*跃迁:
所需能量最小, λ >200nm, -C=N-
色——蓝色。

我们通常见到的有色物质,都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可见光的 部分光,呈现出吸收光颜色的互补色。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是由于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引
起的。

分子内部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所以分
子的能量 E分子=E电+E振+E转 。

这些能量是量子化的,只有光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 级之间的能量差时,才能被吸收。
苯环本身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 收带,转动能级消失,谱带较宽。 • 芳香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 230~270 nm, 具有精细结构 • ε~200
• 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
时,其精细结构消失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4、E带: (乙烯型ethylenic band) 由苯环环形封闭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2、K带:(共轭作用konjugation))) 由共轭双键的π→ π*跃迁产生 (—CH=CH—)n, —CH=C—CO— 特点:λmax>200nm,强ε>104 共轭体系增长, ε↑, λ↑(红移)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3、B带:(苯benzenoid)

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S)

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S)
2019/2/9 15
(1)朗白—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和定量测定的依据,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 收测量。 (2)朗白—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 ②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中 ③在吸收过程中,吸光物质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2019/2/9
16
(3)摩尔吸光系数物理意义 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019/2/9 5
⑤方法的局限性
有些有机化合物在UV-Vis光区没有吸收
谱带(如正己烷、正庚烷等),有的吸收光
谱相近(如甲苯和乙苯的光谱大体相同)。
还要借助于红外(IR)、核磁共振(NMR)、质
谱(MS)等进行定性及结构分析。
2019/2/9
6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 的波动性可用波长、频率、光速c、波数 (cm-1)等参数来描述。 = c 波数 = 1/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 S)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2019/2/9 23
四、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1.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1)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与光谱产生有关的运动) ①分子中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②分子中原子间的相对振动 ③分子本身绕其质量重心的转动 (2)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 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三种能级 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2019/2/9 8

绿


白光
青蓝
红 紫 互补色光示意图
2019/2/9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
动;原子核在其平衡位臵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 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
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待测溶液,测量每一 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坐标作图,即可得到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关于吸收曲线: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 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
1.1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 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
s*
E
p*
迁;

n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 在远紫外区;
p
s

吸收波长λ<200 nm;
例:甲烷的λmax为125 nm , 乙烷λmax为135 nm。只能被真
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故可作为溶剂使用。
s*
1.2 n→σ*跃迁
所吸收,由最低能态(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
×
× √ ×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仅当光子能量与被照物质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等
时才能发生吸收
E E2 E1 h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 ,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
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1 单光束型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 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 稳定性。
2.2 双光束型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
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 杂,价格较高。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波长范围:

远紫外光区:10-200 nm; 近紫外光区:200-400 nm; 可见光区:400-780 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特点:

仪器较简单,价格较便宜; 分析操作简单; 分析速度较快; 灵敏度高 应用广泛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伴随着

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准直镜: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聚焦透镜: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 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出射狭缝
色散元件:
光学系统的核心部分,起分光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 入射光的单色性,影响测定灵敏度、选择性及校准曲线的 线性关系等。
II. 共轭烯烃中的p→p* p4 p 165nm p3 217nm p2 p1 p
p
p
III. 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p→p*
R C Y O
p R K R
p n p
K ① Y=H, R n → s* 180-190nm p → p* 150-160nm n → p* 275-295nm p ②Y= -NH2, -OH, -OR 等助色基团 K 带红移,R 带兰移; p ③, -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165250nm 165nm R 带红移:290310nm p
1.3 样品室
样品室放臵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
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
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1.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 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
光电倍增管。
1.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微安表,电位计、数字电压表、记录仪、 示波器及计算机等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法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 2.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 收
4.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 光谱
1. 定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 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 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包括比色分析法与分光光 度法。

比色分析法:比较有色溶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 方法,属于可见吸收光度法的的范畴。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谱分析的 方法。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法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 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 电子跃迁类型 2.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 影响 3. 溶剂的影响-溶剂极性对 吸收光谱的影响
4. 生色团与助色团
5. 红移与蓝移-增色与减色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K 带--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H C H C H H
[C=C是发色基团]
助色基团取代,p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p*跃迁(K带)将发生红移
-NR2 40(nm) -OR 30(nm) -Cl 5(nm) CH3 5(nm)
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5. 红移与蓝移、增色与减色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 移 (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 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第二章
1. 基本组成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类型
O C O C OEt OEt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3. 溶剂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苯酰丙酮 1 2
1-乙醚为溶剂 2-水为溶剂
250
300
3.1 对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影响

p→p*跃迁基团,大多数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强,因
而溶剂极性增大后,溶剂化作用使激发态能量降低的
溶剂本身有紫外吸收,选用溶剂时须注意其最低波长极限:
3.3 溶剂选择的原则

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物的吸收光谱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溶
剂;

应竟可能地使用非极性溶剂,以便获得物质吸收光谱的 特征精细结构; 所选溶剂在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

4. 生色团与助色团

H H
C
C
Cl H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
p p n p p
c O
c
p n p
O
c c
IV. 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E1带:180184nm,=47000

E2带:200204 nm,=7000
B带:230-270 nm,=200,p → p*与苯环振 动引起;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红移。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

所需能量较大; 不易观察到;
p*
p 吸收波长为150~250 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s
n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σ* 跃迁(R带)。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绝大多数的分子光谱分析,都是用液体样品,加之仪器 的分辨率有限,因而使记录所得电子光谱的谱带变宽。
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于是产生反射、散射、吸收、透射。
光的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被分子、原子
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
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C H3 C O
n p,R带
p p,K带
2.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顺反异构:
H H
反式:λmax=295.5 nm; εmax=29000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H
H
互变异构:
H3C
O C OH H 3C C H C H2 C
1. 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 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p*
H
C
s
O
p
n
E
n
H
p
s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成键轨 道)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 量ΔE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不同;

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 据;

吸收谱线强度A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即与
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A bc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 ,在λmax处吸光度A的差异最大。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而将不同波 长的光分开,缺点是波长分布不均匀,分辨能力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