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27、水(第一课时)班级:五年级(2)班备课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2、体会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具体描述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之“乐”的写法。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感恩亲情。
【自学】1、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先描红,再临写。
2、找一找,课文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描写了水的珍贵?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场景的呢?动笔划一划相关语句,在旁边做一下标注。
【共学】(一)合作学习:1、各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拼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具体表现水珍贵的语句。
用“——”画出,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你从哪些词眼中读出了水的珍贵?小组内交流。
2、用心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雨中洗澡的场景,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地描述的呢?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关联词“只有……才……”告诉了我们什么?那个词体现了作者终于盼来洗澡的心情?找一找,孩子的那些行为表现出来这种痛痛快快。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懂课文2—6小节内容,说一说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用具体事例描述水给村子里人带来快乐的写法,体验人们盼水、乐水之情。
(二)展示交流:(三)拓展迁移:1、播放视频,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又想做什么?【思学】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作业】设计节水公益用语。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的空气()绿毯()的歌声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1、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景美人美归纳反思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
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1、草原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进行想象,具体内容写下“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独立自主自学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
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演出指导学生,倾听学生与否读准了字音,与否念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现三、合作展现: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1、学生将后生字词带进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TrackBack。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实行多种朗诵形式,检查学生念课文情况,并实行学生评者学生的办法展开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背诵技巧上的指导。
意见反馈提升五、自测意见反馈:1、看看拼音,写下汉字。
xuànrǎngōulaxiūsalǐmàocuìsayùliú()()()()()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草原(课时一)第1课草原(课时二)12 34第2课丝绸之路第3课白杨(课时一)第3课白杨(课时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版)及期末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一、研究目标
- 了解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研究重点。
- 掌握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惯和阅读惯。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阅读
- 阅读并理解教材中的每个课文,包括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和句子,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 研究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
2. 词语运用
- 研究并记忆每篇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 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 写作训练
- 练写作,包括书写字、写作文和写日记。
- 培养良好的写作惯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4. 语法和修辞
- 研究常用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如主谓一致、名词性从句等。
- 理解修辞手法对文章表达的影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既进行知识的传授,又鼓励学
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 创设多样化的研究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练、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和能力水平。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帮助,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成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第一课时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及评改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第一课时教学《牧童》
第二课时教学《舟过安仁》
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新部编)(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课草原(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12 34第2课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3课白杨(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3课白杨(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一、自读课文,谈一谈体会。
2﹡丝绸之路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导航】一、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了吗?连一连下面的字音吧。
chùāo róng xún mào huàn循奂矗凹戎贸二、结合上下文或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下面的词语。
典雅:矗立:遐想: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课堂探究】一、经典语句赏析。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这句话和课文中的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想想中国使者为什么说这条路是“一条伟大的路”,把你的想法写在横线上。
二、课文生动地再现了张骞出使安息国的一幕,试用简练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后,看看都解决了吗。
【课堂探究】一、记住下面的字,你有什么窍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晰:抚:疆:陷:二、我是换词小高手。
(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1.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2.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3.“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三、画出爸爸说的话,再细细品读,完成填空或选择。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
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这段话描述了白杨树的外在特点,同时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这也正是的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
不管……不管……总是……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真正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等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加快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旗小学教育质量,使我旗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特组织全旗骨干教师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学习资料。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小学语文“导学案”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融入了多年来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批注式阅读”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目标定位:课文导读预习导航基础达标学后疑惑自我挑战拓展阅读作业及活动设置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09114

第1课草原(课时一)第1课草原(课时二)12 34第2课丝绸之路第3课白杨(课时一)第3课白杨(课时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草原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
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2.我会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等词语。
3.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向他人请教。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è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chí()()()()()sǎ tuō jū shù xiū sè()()()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勒蒙()()3.课文讲了的事。
独学一问:课中导学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读一读: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
写一写:渲毯勒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涯。
秀一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批一批: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交流、探究、合作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景物。
(2)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
(教师点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2.教师小结。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探究交流1.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2二、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风光和()的团结。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四、小结、延伸五、作业布置我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六、学文图解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欢迎远客草原 亲切相见热情款待 人情美(动态)联欢话别学后收获(教后一得):2﹡丝绸之路一、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我能和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我能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草原一派美景 蒙汉一片深情三、学习准备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四、学时一学时五、知识链接丝绸之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会认识本课生字,能把课文读通顺。
2. 我能记忆“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3.我能了解主课文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gǔ pǔ diǎn yǎ chù lì róng zhuniáo()()()()()bǐ shǒu bǎo mǎn měi lún měi huàn()()()2.我能理解词语栩栩如生:美轮美奂: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也是之路。
4.我的疑惑你来解课中导学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读一读: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写一写:矗、凹、戎、循、鸵、匕、贸、芝、奂。
秀一秀:我从看到“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想到了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交流1.吗?2.课文第八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表现。
3.从“盼望已久”一词中我看出了。
4.“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作用。
这座巨型石雕有作用和意义。
四、自我检测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交流的()之路。
五、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的、、,我感到作为中国人六、教师总结七、作业设计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八、学文图解友谊之路: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伟大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教后一得:3 白杨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学时2学时四、知识链接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它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
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课前独学1.我能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我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3. 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fǔ mō qīng xī jiè shào xīn jiāng xiàn rù()()()()()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读课文读得好。
课中导学第一学时一、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二、教师导入三、独学展示1.读一读:晰、伞、抚、绍、疆、陷。
2.写一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3.秀一秀:我知道“戈壁、清晰、抚摸”的意思。
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四、探究合作1.从课文1至3是、、。
知道了戈壁滩有、、的特点。
2.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五、教师小结评价第二学时一、学习目标1.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探究交流1.读课文5至12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我知道了白杨树的特点。
也知道了爸爸的心愿是。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知道了。
3.白杨树高大、挺拔、秀丽、不畏艰苦、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而爸爸呢?课文表面上是在写白杨树,实际上是在写什么?你能告诉我吗?(三、自我检测1.课文讲了(2.白杨的特点:()、( )、()。
3.仔细读课文,想想白杨在文中象征着哪些人?四、学文图解白杨教后一得:高大挺秀忠诚无私坚强不动摇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五、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学习难点: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三、学时1学时四、知识链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独学方法:对于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争取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
独学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yāo ráo jī xiè kāi záo wēi é mníng( ) ( )( )( )( ) ( )2.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严阵以待:废寝忘食:夜以继日:3.独学一问:课中导学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1.读一读:妖娆、械、凿、巍峨、媒、狰狞、逞、扯、薪、效、寝。
2.写一写:银装素裹、妖娆、严阵以待、狰狞、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3.秀一秀:我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确实——关键——提供——高傲——迅速——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检测。
三、探究合作1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3.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简单?5.静心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建设者所具有的精神。
划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读。
6.小组内讨论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文中的感叹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四、自我检测1.课文讲了的事。
2.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点困难。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建设者们、、的精神。
五、学习收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六、小结延伸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开拓性工程,其险其难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它的勘探、设计、决策经历了几十年的科学探索和论证。
为了它,中铁西北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风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观测了40多年,取得了宝贵的数据。
全线投入数千万元,对80多个施工难点进行科研攻关,在冻土隧道开挖、支护、通风等应用技术取得新成果,已完成的工程,优良率在90%以上,43项被评为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