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协同治理创新政府社会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协同治理创新政府社会管理

(湖南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5)

摘要:协同治理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当前,协同治理发展仍不够充分,部分地方对协同治理的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管理不力,公众利益表达机制还不够不完善等应通过转变思想,构建多元的管理格局;完善机制,搭建协同治理平台;加强管理,促进协同治理主体健康发展等来推进协同治理。

关键词: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协同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治理”理念,它兼容多方利益需求,除政府之外,非营利组织、企业、家庭和公民个体均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拥有一定的利益,从而实现利益的协调。协同治理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要求,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协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1、协同治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的具体要求。协同治理强调不同社会主体间的相互

配合与协作,提高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和效果。政府和企业做不了的事情可以通过社会中介组织去做。多元的社会管理主体可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将精力和资源集中用于宏观调控领域。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归位的要求。

2、协同治理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求公民权利的表达从定期的选举投票发展为经常性、广泛性地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公民的参与更直接和更具有连续性。协同治理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公民等依法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公民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自由畅通地表达自己对价值分配和公共利益的意愿和选择。美国学者利普哈特根据实证研究得出:共识民主国家的绩效远胜于多数民主国家。协同治理过程中,各主体不仅仅是关注自身利益,而是通过协商对话、互相合作趋于维护公共利益。这种共识民主是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互相理解和利益协调,有助于增强参与者的责任感,公民的民主素质也由此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更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

3、协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阶层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的特点,公众个体的思想观念差异不断凸显,行为边缘化日趋严重,社会整合程度降低。公共事务管理也由此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社会治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由政

府统包统揽,离开各利益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仅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社会管理是不可能的。现代公共治理需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在满足公众需要和公民平等享受的原则下进行公共需求内容的梳理与整合,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庭、个体都可以表达合理利益诉求,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挥作用。这样的模式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适应多元的社会现实。

二、当前协同治理的问题与不足

1、部分地方对协同治理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方对协同治理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未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部分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始终没有一个准确定位,依然扮演着全能政府的角色,对社会组织缺乏认同,怀疑社会组织的功能。

2、社会组织管理有待加强

存在重登记轻扶持的现象,资金、技术等缺乏,影响了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监管不到位,一部分社会组织有名无实,无经费、无人员、无活动,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还有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大量社会组织自治程度较低,目前我国部分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中脱胎出来,其机构、人员、设施等大都来源于政府,导致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部分社会组织内部管

理混乱,社会组织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具有宏观协调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短缺。 3、公众参与不畅,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民众和社会力量可以通过代表大会、政协、听证会等制度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但实际上没有效落实,流于形式的多。而且少数政府官员没有贯彻落实好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和政务公开,导致群众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难以保障。如当前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问题、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方面,大部分的群众难以通过有效渠道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而只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利益时常受到损害,从而成为社会矛盾甚至群体事件的高发领域。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管理漏洞,导致有一部分网络水军注水民意,制造出假民意,误导社会舆论、误导受众,甚至影响政府决策,损害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

三、推进协同治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构建多元的管理格局

协同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趋势,全球化浪潮和公民社会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政府部门应更新思想观念,在思想上接受协同治理,并在政策上支持各主体参与社会管理。通过理顺“三个关系”,构建多主体治理模式,促进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理顺行政主体内部的关系,加强分工与合作行政,提高行政水平;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国家整体利益“共赢”;理顺政府与社

会组织的关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需要的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构建一种崭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平等、协作、协商的姿态广泛吸纳非赢利性组织的积极参与。

2、完善机制,搭建协同治理平台

第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信息资源规划,注重信息资源整合与协同的重要性。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加强沟通,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进行业务梳理、协同业务流程。第二,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抓紧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逐步将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自能、部分行业管理职能、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农村生产技术服务职能、社会公益等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第三,建立健全民主机制,保障群众的管理权利。继续完善健全人大、政协制度,加大社会组织、普通群众的代表份额,督促代表们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定期、经常深入群众当中听取意见,帮助反映诉求,推动问题解决。坚决贯彻落实重大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民主协商制度,保障群众的决策参与权利。利用现代网络和民生热线,畅通民意反馈落实机制,为老百姓搭起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对话协商的平台。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抑制虚假信息的影响和泛滥。

3、加强管理,促进协同治理主体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