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一、各科室建立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登记本。

二、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当事人按规定时间向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上报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

四、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五、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本病室、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六、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七、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八、各科室每月定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月报表》,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九、对属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规范内的事件应按医院规定及时报告。

附则一: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一、事故分类及评定标准1、护理差错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事故等级分类: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事故;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事故;三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事故;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事故。

二、一般差错分类标准医疗差错是指由于责任和技术上的原因,发生或影响诊断和治疗上的问题,延误病人的抢救,虽未造成患者致死、致残,也未造成严重功能障碍,但给患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中使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损害,但无严重不良后果者为严重差错;无不良后果者为一般差错。

一般差错又分为一类一般差错和二类一般差错。

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差错事故的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工作。

三、差错事故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差错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诊断错误、治疗错误、药品使用错误、护理错误等原因,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

四、差错事故的等级划分差错事故分为一般差错、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

具体划分标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差错事故登记1.各科室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专人负责登记。

2.差错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填写差错事故登记本,详细记录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3.差错事故登记本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和审查。

六、差错事故报告1.差错事故发生后,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根据情况向院领导报告。

2.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根据需要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重大差错事故和医疗事故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七、差错事故分析与处理1.医务科应定期组织对发生的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应根据事故等级和性质,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暂停执业、取消执业资格等。

3.对严重差错事故和医疗事故,应开展责任追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八、差错事故防范与教育1.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医院应加强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加强环节控制、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手段,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3.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应组织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开展案例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四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四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一、凡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含尚不能定性的可疑问题),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向医务部、外管业务副院长报告。

二、上述情况发生后,科主任在上报同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后果,并及时查清事情的过程、原因、后果和责任人,科内公须设置《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本),由科秘书负责记录工作,要求务必及时、准确真实、客观,报告单一式两份,经科主任审査签字后将其中一份交医务部备案。

三、凡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的,科主任及当事人应在____小时内呈交书面报告至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处,医院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如不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或有意隐瞒四、不报者,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个人和科室,一经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外和经济处罚。

五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病历、各种检查报告单、标本等所有相关资料应由当事科室在____小时内交医务部专人封存保管,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未经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同意,任何人不得拆封、查阅、借出。

六、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由院、科领导____善后工作,提出认证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或家属做出解释说明或允诺,注意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七、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质疑或引发医疗纠纷时,可由当事科室和医务部向死者家属提出尸检要求,必须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

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

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夏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冬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

八、进修医师独立值班后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由本人负责。

实习医师发生差错事故除本人负责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带教医师责任。

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等由责任科室或医务部____有关科室人员或全院医师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五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五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时,应立即向医务处口头报告,并将时间、经过、性质、处理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医务处。

2.医疗差错或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和防范措施。

3.问题发生后先由科内负责____讨论、处理,必要时医务处可派人协助解决。

4.如形成纠纷,科内指定专门人员接待家属。

5.如需提交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讨论的事项,由科室负责提供材料,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确切,并附有科室的讨论意见,由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按医院规定执行。

6.相关责任人和所属科室应写出今后整改措施,送医务处备案。

各科室都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应定期讨论,总结教训,做好记录,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是一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流程。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纠正和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登记报告要求:明确医疗机构对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要求,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影响等。

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登记和报告相关信息。

2. 登记报告流程:规定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登记报告流程,包括事件的上报、审核、批准等环节。

要求医护人员在发现差错和事故后立即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3. 处理程序:规定医疗机构对不同等级的差错和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低风险事件的纠正和教育,中高风险事件的调查和整改等。

要求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错和事故带来的影响。

4. 管理责任:明确医疗机构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监督、指导、评估等。

要求管理人员对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给予足够重视,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措施。

5. 信息共享:建立医疗差错和事故事件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全体人员。

第三节:差错及事故的定义第三条医疗差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未按照规定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医疗工作;(二)使用错误的医疗器材或药物造成患者损失;(三)误诊、漏诊、错诊等错误诊断;(四)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事件;(五)不良反应等药物相关事件;(六)其他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第四条医疗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手术过程中发生重大意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重大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三)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四)化验、检查等医技操作过程中发生重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五)其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的意外事件。

第五节: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第五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填写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一)差错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二)差错及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三)差错及事故原因分析;(四)差错及事故对患者造成的损失;(五)责任人的姓名、职称及联系方式。

第六条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应由责任人亲自填写,并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六节:差错及事故的处理第八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积极配合处理,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九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处理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二)相关部门进行事实调查,并根据事实调查结果,判断责任人的责任;(三)根据责任人的责任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四)若事故涉及刑事责任,应立即报案,并交由相关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2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2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一、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二、发生差错事故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因、成的不良后果。

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三、发生差错事故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

事故差错责任者,应在____天内提交书面检查资料。

四、发生差错事故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差错事故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六、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七、为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意见,讨论时吸收本人参加,允许个人发表意见,决定处分时,领导应进行思想教育,以达到帮助目的八、护理部应定期____护士长分析事故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制度一、抢救室护士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与各科医生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实行____小时值班制,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做好交接班工作,严格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

二、抢救室护士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人,坚持“三先三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三先三后":危重病人先救治后检查:危重病人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费。

三、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四、抢救室一切药品、物品齐全,抢救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定人保管、随时核对消毒、定点放置、定量供应,标志明显,不准随意挪用和外借,以保证随时可用,用后的物品、仪器设备应及时清理、消毒,药品及时补全。

2024年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六篇)

2024年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六篇)

2024年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事故指的是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失、医药产品缺陷等导致的患者死亡、身体残疾、器官功能障碍等显著人身伤害的事件。

1、一旦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或察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过失行为,应立即向其上级汇报。

2、接收到报告的科室负责人需立即将相关问题上报至院内行政部门。

3、行政部门在接收到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和核实,并将详细情况准确无误地报告给院方领导。

4、事故责任人应在事件发生后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及对问题的理解,并提交至行政部门。

行政部门需同时填写医疗事故差错登记表。

5、对于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卫生院应在发现事件后的规定天数内,向其归属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6、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时,卫生院需在发现事件后规定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信息。

7、对于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卫生院必须在发现事件后立即的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详细信息。

8、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规定,按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禁止隐瞒、遗漏、虚假报告或延迟报告。

违反者将依规追究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罚。

2024年医疗事故报告制度(二)中,由于诊疗过失、医药产品缺陷等导致的患者死亡、身体残疾、器官功能障碍等显著人身伤害的状况。

1、一旦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或察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过失行为,应立即向其上级报告。

2、接收到报告的科室负责人需立即将相关问题上报至医院行政办公室或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3、医院行政办公室在接报后,应迅速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详细情况准确无误地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4、事故责任人应在事件发生后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____小时内,将事件经过及个人对问题的理解以书面形式提交至行政办公室,同时,办公室需填写医疗事故差错登记表。

5、对于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院应在事件发现后____日内,向其所属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6、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时,医院需在发现后____小时内,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详细信息。

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

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差错、事故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在医疗、护理、药剂、医技等各项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故报告及处理。

三、差错、事故等级划分(一)差错1. 一般差错:对患者影响较小,未造成患者损害,经及时纠正可避免后果加重的差错。

2. 重大差错:对患者影响较大,造成患者损害,经及时纠正仍无法避免后果加重的差错。

(二)事故1. 一般事故: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2. 重大事故: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经及时处理仍无法挽回严重后果的事故。

四、报告程序(一)差错、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二)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科室护士长、科室主任报告,并根据事故等级向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三)医务科、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根据事故等级向院领导报告。

五、处理措施(一)对一般差错,由科室负责人组织当事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并在科室内部进行通报。

(二)对重大差错,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对一般事故,由科室负责人组织当事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道歉。

(四)对重大事故,由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道歉,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六、登记、归档(一)各科室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的差错、事故,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当事人、经过、原因、后果及处理措施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本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归档,保留三年。

七、培训与教育(一)医院应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差错、事故防范及处理知识的培训。

(二)各科室应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差错、事故防范及处理知识的培训。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一、引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内部发生差错和事故时,对其进行登记和处理的一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差错和事故的及时记录、全面分析和有效处理,从而提高组织机构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阐述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二、登记报告的内容1. 事故基本信息在登记报告中,首先要包括事故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和相关设备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非常重要,应该尽可能详细地记录。

2. 事故的描述在登记报告中,要对事故的经过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事故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等。

这有助于进行事故的分析和评估,为今后类似事故的预防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3. 影响和损失在登记报告中,要详细记录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这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如客户投诉、财务损失等。

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损失,可以进一步改进组织机构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

4. 相关人员和责任在登记报告中,要明确记录相关人员和责任。

这包括事故的责任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等。

只有明确责任,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登记报告的流程1. 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并启动登记报告处理流程。

2. 登记报告处理人员负责对事故进行登记,并进行事故的初步分析和评估。

3. 登记报告处理人员根据事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4. 若需要成立事故调查组,相关人员应尽快组成,并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

5. 在调查结束后,事故调查组应编写调查报告,并提交给登记报告处理人员。

6. 登记报告处理人员根据调查报告和相关信息,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措施。

7. 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登记报告处理人员的意见和措施,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8. 登记报告处理人员应对事故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今后的参考和借鉴。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一、背景和目的二、责任部门和人员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2.医护人员:负责差错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3.院方管理层:负责追究医疗差错及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程序和流程1.差错和事故登记(1)医护人员在发现差错和事故时,应立即将其登记在差错和事故登记表中;(2)差错和事故登记表应包括差错和事故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3)差错和事故登记表应密封保存,仅限于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调查人员查阅。

2.报告程序(1)医护人员在登记完差错和事故后,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2)质量管理部门应向院方管理层报告,并即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3)院方管理层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情况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调查程序(1)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组,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2)调查组应尽快展开调查工作,核实差错和事故的相关信息,并记录调查过程和发现的问题;(3)调查组应对涉及差错和事故的医疗记录、医疗行为等进行详细审查;(4)调查组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并听取其陈述和解释;(5)调查组应出具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的基本情况、原因分析、责任划分和整改建议等。

4.整改和处理(1)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调查报告,对差错和事故责任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2)整改措施应针对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对相关流程、制度和教育培训等进行调整和改进;(3)质量管理部门应监督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院方管理层;(4)院方管理层应根据整改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评和奖惩。

四、监督和评估1.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差错和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预案进行评估,完善和更新;2.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差错和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预防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3.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差错和事故的回顾制度,对反复发生的差错和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是指:1、是指在医院内被其工作人员主动发现的,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除患者自身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不良)现象或事件),可能是需及时处置的、或是无需处置的,或是尚未形成事实的隐患,但都可通过医院进行持续改进活动而减少发生的。

2、是指医院患者诊疗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不希望发生的或有潜在危险的事件/错误。

3、是指除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已明文规定医院应当署名通报事件之外的事件/错误。

二、目的为达到医院管理提出的“病人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错误的范围和等级划分(-)医院应该主动上报的事件:见表1。

表1:医院应该主动上报的事件(5)注释: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轻重程度的代码含义。

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不良事件隐患B级:不良事件发生但未累及患者C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但没有造成伤害D级:不良事件累及到患者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不被伤害,或需通过干预阻止伤害发生E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进行治疗或干预F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并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G级: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不需要挽救生命的治疗抢救)H级:不良事件发生并导致患者处于需要持续治疗挽救生命的治疗之中I级:不良事件发生导致患者死亡(二)医院内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收集的不良事件/或错误(22):见表2。

表2:医院内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收集的不良事件/或错误备注:注释同表1。

四、接收报告单位质管办负责接收,具体不良事件由以下部门负责处理,处理结果报质管办。

医院医疗差错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差错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医疗差错管理制度,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2. 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和培训工作。

3.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三、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医疗差错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或操作规程,导致患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或医疗纠纷的事件。

2. 分类:(1)轻微差错:对患者未造成明显损害,不影响治疗和康复的差错。

(2)一般差错:对患者造成一定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差错。

(3)严重差错: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健康安全的差错。

(4)医疗事故:因医疗差错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的。

四、医疗差错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 预防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操作规程。

(3)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

(4)加强医疗差错事故的监测和预警。

(5)定期开展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和培训工作。

2. 处理程序:(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后,立即报告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

(2)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情况。

(3)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4)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医疗差错事故的赔偿1. 医疗差错事故的赔偿,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执行。

2. 医疗差错事故的赔偿,由医院负责。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来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为受害者提供赔偿和救济。

这一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登记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参与医疗差错和事故时,及时将其登记记录下来。

登记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受害者等信息。

2. 报告:医疗机构要求医务人员将登记的差错和事故报告给上级管理部门或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可能的原因分析和后果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该及时递交,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处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处理程序,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方式。

对于轻微的差错,可以通过内部讨论、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较严重的差错,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责任追究和纠正措施,包括处分相关责任人、改进医疗流程等。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 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的差错和事故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登记、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1、根据____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医疗法律(规)及规定,严格执业,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各科室要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四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四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明确对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分类及处理程序。

1. 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医疗差错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过失、疏忽或不正确的判断,导致病人损害或医疗结果不如预期的行为或结果。

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主体的过失、疏忽或其他原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 医疗差错、事故的分类(1)按责任主体分为:医疗机构责任事故、医务人员责任事故、患者自身意外事故。

(2)按事件性质分为:临床操作失误、未及时发现疾病、手术失误、药物过敏或错误使用、病理诊断差错等。

(3)按事故级别分为:轻微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

3.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制度的程序(1)发现差错、事故: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或被患者举报、投诉后,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

(2)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该差错、事故的发生,提供详细的情况及影响。

(3)登记差错、事故: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差错、事故登记部门或岗位,负责登记、归档所有差错、事故的相关信息。

登记内容包括责任主体、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经过、损害程度等。

(4)调查分析: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差错、事故的原因与责任主体,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5)处理结果:医疗机构应按照调查分析结果,对责任主体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赔偿或道歉。

二、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制度1. 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程序(1)收集证据:医疗机构应收集与差错、事故相关的证据,如医疗记录、检查结果、手术记录等。

(2)调查分析: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差错、事故的调查分析,包括召开会议、听取当事人陈述、研究相关证据等。

调查分析应客观、公正、严谨。

(3)责任认定: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认定差错、事故的责任主体,并确定其责任程度。

医院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差错、事故报告内容1. 护理差错:指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包括:药物给错、剂量错误、给药时间错误、观察不仔细、护理操作不当等。

2. 护理事故:指在护理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行为。

包括:药物给错、剂量错误、给药时间错误、观察不仔细、护理操作不当等。

3. 差错、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床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

(2)差错、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及职务。

(3)差错、事故经过:详细描述差错、事故发生的过程,包括护理操作、药物使用、观察等。

(4)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导致差错、事故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沟通不畅等。

(5)差错、事故后果:描述差错、事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如伤害、并发症、死亡等。

(6)差错、事故处理:描述差错、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如及时处理、救治、报告等。

(7)相关责任人:列出涉及差错、事故的责任人,包括护理人员、医生、管理人员等。

四、报告程序1. 发生差错、事故的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2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

2. 护理部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院长报告,并根据院长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 院长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在3日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调查结果。

4. 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5日内对事件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处理措施1. 对发生差错、事故的护理人员,应根据差错、事故的性质和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

差错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差错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差错登记报告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差错登记报告工作,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在医疗、护理、药品、检验、放射等各项工作中发生的差错登记报告工作。

三、差错定义本制度所称差错,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务人员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沟通不畅、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事件。

四、差错登记报告要求1.各科室应设立差错登记本,统一规格、统一编号,由专人负责登记。

2.发生差错后,当事人或发现者应立即填写差错报告表,详细记录差错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原因、经过、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3.差错报告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职能部门对收到的差错报告表进行审核、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科室。

5.差错登记报告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谎报或迟报。

五、差错登记报告流程1.发生差错后,当事人或发现者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差错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3.科室负责人将调查结果和整改措施上报职能部门。

4.职能部门对差错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发布差错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5.医院定期对差错登记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各科室落实整改措施。

六、差错处理1.对发生差错的当事人,根据差错的性质和后果,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对严重差错或重大事故,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表现突出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培训与教育1.医院应定期组织差错登记报告工作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差错登记报告重要性的认识。

2.医院应加强医疗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3.科室应定期组织差错案例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八、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修订后的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一、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疗科室、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

由科主任、护士长或者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即使、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二、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者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即将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务处或者护理部报告。

发生严重差错或者医疗事故后,应即将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处院领导。

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者医疗事故登记表。

三、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者故意隐瞒,事后发现,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四、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事发的详细经过,并必须于当班或者当时完成调查经过(含讨论),尽快作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瞒、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六、为查明事故和医疗纠纷原因,必要时由医务处、护理部向死者家属及时提出尸检要求,要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答复意见。

如拒绝和迟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迟延一方负责。

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当在患者死亡后 48 小时内。

七、情况检查清晰后,由院、科向家属、单位做详细说明。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家属及单位解释。

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八、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12周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员参加,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病案、护理质量并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必要的示教工查病人,应亲自问询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普通状况,并全面查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更多精品来自行政第五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发生一般差错,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了解差错详细经过,明确性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填写一般差错报告表,在一周内交医教科。

二、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应立即报告医教科及院领导,对重大医疗事故应协助医教科做好善后工作,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当事者应写出书面检查,三天内交科主任及医教科。

三、医教科审查科室讨论意见后及时提请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

1、严重差错和医疗事故应立即口头报告并及时书面报告医教科。

2、发生在两个科室(或部门)或以上的同一差错,有关科室均应上报材料,以便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处理时参考。

3、甲科人员因工作关系在乙科发生的差错,原则上由甲科上报差错发生经过及当事人的情况。

4、报告填写项目必须安全,并签具科室意见(包括性质教训、改进措施等)。

5、本月内如未发现差错,也应填报“本月无差错”报告,以示负责。

四、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的经过情况、性质、处理和主要当事者个人书面检查等材料由医教科归入技术档案。

五、对弄虚作假、包庇隐瞒医疗差错,事故不报告者,要严肃处理,不严格执行登记报告制度的科室,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六、医教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安全情况,月报及年度汇总通报并分析,讲评,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市卫生局。

七、医院每季召开差错、事故讨论鉴定会议,确定差错事故性质及处理意见。

八、发生各种医疗纠纷,当事人或发现人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对病人(家属反映的问题,予记录,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家属(病人)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一般纠纷由所在科室负责解决,并同时报医教科备案。

经科主任调解后,病人和家属仍有意见者,由医教科负责调解,在医教科调解过程,科主任及有关人员要提供有关情况并积极协助,对病人(家属)提出的意见,科室应认真调查、核实、组织讨论,吸取教训,改进工作,重大医疗纠纷写出书面材料上报医教科。

九、有关医疗差错(一般、严重)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处理意见,由医教科收集汇总,组成单元材料,年终归档。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