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合集下载

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此外,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包括“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等。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目的核心问题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本目共有三层意思。

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其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理”。

本目主要讲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

其一,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其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其三,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制度建设。

其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新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难点: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错误的环保观念,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4.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空气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小组互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4.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2.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撰写环保倡议书等,巩固课堂所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以PPT或板书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等。
3.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4.教师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和未来世界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

放眼“十三五”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绿色发展是富国惠民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繁荣、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展示预习成果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点拨: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掌握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知道绿色发展理念,明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要求;通过实际案例懂得如何实现绿色发展道路,并联系实际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认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态度认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教师小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生存的家园也只有一个。

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保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

(二)讲授新课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篇师生共同分析视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小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益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篇展示图片:2018地球卫士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余村视频:《余村的过去》小组讨论:①余村的书记为什么困惑?②习近平所说的话给余村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教师小结:习近平:一定不要走老路,不能迷恋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结论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习近平: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都是高明之举。

结论2:要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2003年,按照习近平亲自启动的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当地政府提出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并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通过材料分析和漫画分析,归纳并说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傍晚的边境线,被夕阳晕染成美丽的金色,祖国的边境线总得有人守,在巡逻路上的军士陈健突然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妻子穿着一袭白纱站在草原之上,在这一碧千里的红海沟山谷,他们拍下了这组最美的婚纱照。

欣赏图片,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山川秀美,感情真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秀美山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源,广袤的大兴安岭林区为了国家建设开始砍伐树木。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点拨:自然的重要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尘暴等天气不断增多。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材料四: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与分析,明确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观念。

2.树立科学发展观。

3.增强走绿色发展道路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重点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措施。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如何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难点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教师准备:1.课前上网查阅有关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制作成课件;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存在的破坏自然和生态的现象及问题;2.提前预习新课。

一、材料导入,场景激趣教师展示幻灯片: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并称为中国三大经济战略规划,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贵州等11个省市。

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7年7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日前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规划确立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守环境质量底线,推进流域水污染统防统治;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建设宜居城乡环境;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应对,严格管控环境风险;创新大保护的生态环保机制政策,推动区域协同联动。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参与共建。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自身参与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4.创设相关情境,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A.人类要尊重、呵护自然,绝对服从自然
B.我国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天然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各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制定实施,旨在( B )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6.知识拓展:介绍五大新发展理念。
1.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2.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7.言语引导,总结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8.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相关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身感受,积极思考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举手发言。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3.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2.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3.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简单介绍塞罕坝过去与现在的变化。
播放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付出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4.介绍“塞罕坝”精神,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分析塞罕坝变化原因。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知道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方式,把握坚持绿色发展的做法。

2、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学会建设生态文明。

3、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观念。

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难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是什么?2、如何坚持走路色发展道路?3、走路色发展道路的意义?新课导入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

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时间里,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

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73岁的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是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是前来内罗毕领奖的三位林场代表之一。

她说,“这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新的绿色奇迹,也将激励更多的中国人行动起来,争当地球卫士、环保英雄,我们共同的家园一定会在这种激励与行动中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

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换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该如何鱼子让和谐相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

知识点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P79阅读感悟。

(2)阅读教材P79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问题思考】(1)阅读感悟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3)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答案提示:(1)告诉我们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与自然和谐共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共建美丽中国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共建美丽中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主题演讲法:邀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和小题检测题。

3.准备好演讲嘉宾及演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数据和事实,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或社区提出一项环保建议,内容要具体、可行,有助于改善周围环境。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环保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误区。
(五)总结归纳,500字
2.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2.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深入了解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2、建设美丽中国愿景
根据教师提供思路,对照教材总结中国方案。基本国策、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三个维度归纳中国方案。
让学生掌握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做好第一目和第二目之间的知识逻辑过渡。
过渡,我们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呢,播放浙江余村的发展视频。
观看视频,赞同绿色发展道路。
坚定选择绿色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梳理第一框和第二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把握教材内在关联,点明本框两目的主要内容。
播放两段视频,对比人类两种生活状态,总结归纳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我们人类向往的自然环境,坚定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的理念。
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
播放伦敦“杀人雾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杀人雾”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伦敦是如何告别烟雾,摘掉了“雾都”的帽子。总结我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得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
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的借鉴意义。
过渡引导,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是对某一个国家,某一些国家,是给这个时代的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明对这样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来面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类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应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观看视频,思考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正确理解把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感受美丽中国的美好,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知道美丽中国的建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6.2 共筑生命家园(优质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

6.2 共筑生命家园(优质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

6.2 共筑生命家园(优质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教案+学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家园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生命家园建设的重要性。

2. 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于生命家园建设的责任,认识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氛围。

二、教学内容:1. 生命家园的概念和意义2. 生命家园建设的重要性3. 个人和社会对生命家园建设的责任和作用三、教学步骤:1. 集体观看《生命家园》宣传片。

2. 介绍生命家园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家园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并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

4. 组内展示,融合各组思路,形成共识。

5. 教师进一步强调生命家园建设的重要性,并介绍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 明确个人和社会对生命家园建设的责任。

教师展现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果每个人都认真保护生命家园,那么它将会如何?如果每个人都不在意保护生命家园,那么它又将会如何?7.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命家园建设中的责任和角色。

8. 教师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生命家园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

9.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步学习内容。

四、课堂反思:1.本节课以宣传片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明白了生命家园的概念和意义。

由此引发的组内讨论使学生充满探索和猜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从多方面角度观察生命家园,充分感知良好生活所依赖的美好生活环境。

从而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和角色。

2.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汲取新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能够增强意识和行动力,营造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应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观看视频,思考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正确理解把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道路
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感受美丽中国的美好,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知道美丽中国的建设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第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从理念上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行动上说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从愿景上说要建设生命家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道路的要求,知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播放人类解决生态危机召开的相关国际性的会议。归纳生态文明建设三个维度的知识。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得出在生态危机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学生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识。
面对这场生态危机,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
2、建设美丽中国愿景
播放塞罕坝的视频
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取得的重大成就。
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对绿色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七、板书设计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如何正确理解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2、我国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我国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2、努力使知识生活化。
3、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
4、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建设生态文明。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明对这些挑战,人类需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中国应该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得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
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的借鉴意义。
过渡引导,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不是对某一个国家,某一些国家,是给这个时代的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明对这样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来面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类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环境发展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梳理第一框和第二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把握教材内在关联,点明本框两目的主要内容。
播放两段视频,对比人类两种生活状态,总结归纳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我们人类向往的自然环境,坚定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的理念。
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
播放伦敦“杀人雾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杀人雾”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伦敦是如何告别烟雾,摘掉了“雾都”的帽子。总结我们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
根据教师提供思路,对照教材总结中国方案。基本国策、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三个维度归纳中国方案。
让学生掌握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做好第一目和第二目之间的知识逻辑过渡。
过渡,我们该怎么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呢,播放浙江余村的发展视频。
观看视频,赞同绿色发展道路。
坚定选择绿色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