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大陆架案件

合集下载

海洋法相关案例

海洋法相关案例

• 〖双方主张及理由〗 丹麦和荷兰以为,以等距离(中间线)规 则划分三国北海大陆架是合理旳,因为该 规则是一项公认旳国际法规则。它们向法 院陈说旳主要论点是:两国以为1958年 《大陆架公约》要求了划界旳“等距离--特 殊情况”规则,两国都同意了该公约。德 国虽未同意《大陆架公约》,但因为该规 则是大陆架法律概念中所固有旳,已成为 国际习惯法,对德国有拘束力;且德国旳 海岸地形还称不上“特殊情况”。因而, 等距离规则应合用于划定三国旳北海大陆 架界线。

与此同步,美国向海湾国家散布了上述危言
耸听旳“情报”,西方新闻媒介也对美国旳“发
觉”大加渲染,开始说“银河号” 载有敏感化学
品,继而又说满载化学武器,甚至说载有核武器。
“银河号”似乎成了一条“瘟疫”之船。
• 8月4日,我国外交部向美方通报了中方旳调查成 果,指出美方旳所谓“情报”严重失实,并向美 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中国对化学品出口一贯持 谨慎、负责旳态度,出口控制制度非常严格,从 不出口以制造化学武器为目旳旳化学品及技术和 设备。美国无故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 出口两种化学武器前体,并肆意干扰该船旳正常 商业航行,是毫无道理旳。交涉中,中方还要求 美方立即采用措施,停止一切阻挠或干扰活动, 确保“银河号” 进入各有关港口卸货。
海洋法有关案例
一 北海大陆架划界案
• 1966年,德国与荷兰和德国与丹麦在怎样划定北 海大陆架界线上发生争议:荷、丹主张依等距离 规则划定全部界线;德国以为这种划法不公平, 因为德国旳海岸是凹入旳,从其两端划出旳等距 离线会形成交叉,使德国得到旳大陆架只是一种 与其海岸长度小得不成百分比旳三角形。 1967年2月,德国与丹麦和德国与荷兰分别达成 协议,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祈求法院鉴定, “在划分属于该三国旳北海大陆架区域时应合用 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北海大陆架案概况一概况联邦德国、荷兰与丹麦是三个濒临北海的国家。

截止到1965年,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采用等距离线划定了它们之间在北海近海地区的大陆架疆界。

但在进一步划界的谈判中,三国之间存在重大分歧。

丹、荷两国坚持继续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定它们之间未定的大陆架疆界,联邦德国则认为,继续适用等距离线会导致不公平。

1967年2月2日,三国签订特别协定,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请求国际法院确定划分它们之间北海大陆架疆界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1969年2月20日,国际票反对,对该案作出判决。

法院以11票赞成,6票反对,对该案作出判决。

判决的内容二判决的内容(一)适用原则适用原则1.陆地控制海洋原则陆地控制海洋原则大陆架学说是侵占在相当长的历史中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海洋空间的一种新主张,其适用的原则是陆地控制海洋的原则。

因为陆地是一个国家可以对其领土向海扩展的部分行使权力的法律渊源(第96段)。

国际法赋予沿海国对其大陆架的法律权利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即有关的海底区域可以被认为是沿海国实际上已经享有统治权的领土之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它们虽被海水所覆盖,但却是该国领土的延伸或继续、领土在海下的扩展(第43段)。

大陆架法律制度是土地和底土的法律制度。

土地和底土这两个词语是陆地的引伸,而非海洋的引伸(第96段)。

2.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系指沿海国之海岸前端向海的持续延伸。

大陆架区域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和在海下的自然延伸。

沿海国根据对其大陆领土的主权,并作为沿海国为勘探海床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的扩展,对于构成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到海洋或海下的大陆架区域的权利,事实上并自然就存在。

简言之,这是一种固有权利。

为行使这种权利,无需经过特别法律程序,也不必履行任何特定法律行为(第19段)。

陆地领土或领域,或沿海国陆地主权经由处于该国完全主权之下的领海海床向公海和在公海下自然延伸或继续的原则是比邻近概念更为基本的原则。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北海大陆架案这一争端最开始源于19世纪末英国殖民时代,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上的部分岛屿上建旗并宣称海洋领地。

越南以历史和地理因素为基础,对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张,并将其划入自己的行政区域。

中国则主张对南沙群岛以及西沙群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合法的历史和地理依据。

北海大陆架案于2024年由菲律宾提起。

菲律宾政府提出请求,要求国际法院就菲律宾与中国之间南海争端的领土及海洋划界问题进行裁决。

由于这一案件牵涉到多个国家的海域及领土主权争议,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关于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于2024年7月12日下达,裁决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法院确认南沙群岛以及西沙群岛是无人居住的岩石,而不是属于“有权居民的岛屿”。

后者维持12海里的领海范围。

这一裁决使得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南海划分中的相关权益受到了限制。

其次,国际法院认定中国在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采取行动时,违反了菲律宾排他性经济区(EEZ)的权利。

具体来说,菲律宾有权在其EEZ 内开展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而中国对该区域的渔业资源采取了控制措施,这被认定为违反国际法。

此外,国际法院鉴别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周边海域的领土并划出了相关的划界线。

但是,国际法院也同时明确指出,其判决并没有对相关领土和划界提出具体的请求,裁决结果不会影响各方在有关领土和海域的所属权上的主张。

北海大陆架案在国际公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案中,国际法院透过对相关岛屿地理和历史的考量,对有关领土的归属和海域划界做出了判决。

而这一判决结果不仅对中菲两国有重要影响,也对其他南海周边国家的相应领土和海域主张产生了指导性意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北海大陆架案虽然为争端各方提供了一个国际法的判决结果作为参考,但是此案的裁决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此,各方需要通过对话、协商以及多边合作来解决南海争端,旨在寻求一个可持续、和平和合作的解决方案。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本案中争执的法律问题
• “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是习惯国际法 的一部分吗? • 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吗? • 德国、丹麦和荷兰应采取何种国际法原则 和规则来划定其大陆架
法院适用的法律
法院首先审查了荷兰和丹麦提出的观点:即在 1958 年《大陆架公约》 缔结之前就已经存在“等距离线”国际习惯法规则。法院认为: 1958 年公 约对于该条款的确定完全是根据“国际法委员会”提出的草案,而国际法委 员会是带着相当大的犹豫提出它的,某种程度上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充其量 是拟议法,而完全不是根据现行的国际习惯法或国际习惯正在形成的规则。 因为公约中关于等距离线划界的第六条的规定是允许保留的条款之一。而一 般或习惯国际法对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有同等的效力,不允许任何成员根据 自己的意志来单方面排除其效力。法院同样驳回了两国提出的“ 1958 年公 约缔结之后,已经形成了等距离一般国际法规则”的观点。认为一项造法性 的条款,虽然其起源是协定性的,但可以构成一项法律确信而最终进入一般 国际法规范的范畴。但 1958 年公约第六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并没有取 得这样的结果而演变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因为一项协定规则要演变为一 项一般国际法规则,必须有大部分国家加入该公约,并且其中还应该包括利 益受到特别影响的国家,而批准和加入 1958 年公约的国家非常少,特别是 第六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是第二位的义务,即协议划界义务之后的义务。据 此法院判决有关各方应根据下述原则来划界:(1)以协议划界,按照公平原 则,考虑到所有相关情况,尽可能为各方保留构成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而进 入海下的所有大陆架部分;(2)对于重叠的大陆架部分,可以采两种办法解 决:一种是按照协议规定的比例划分,另一种是由有关各方联合管理;(3) 在协商中应该考虑海岸结构、自然地质结构和自然资源、合理的比例程度等 因素。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联邦德国于1964年和1965年分别与荷兰、丹麦缔结协定,解决了近海岸的 大陆架划界问题,即从海岸到海面 25-30 公里之处的大陆架采用等距离线的方 法加以划定。

但在这些线以外的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 三国之间则无法达成协议, 荷兰和丹麦主张根据 1958 年《大陆架公约》第六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该 两国认为虽然德国当时不是该条约的当事国,但仍然有义务接受该条约规定的 “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划界义务,因为该方法使用的义务不但是一项条约义 务,而且是一项国际习惯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国际习惯国际法中没有 “等距离线”这样一条原则,按照这种方法划界对于德国来说也很不公平,因为 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形成一个很小的三角 形。

1967年联邦德国分别与荷兰和丹麦缔结协议,将该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三国争议的法律问题为: 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 用什么样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法院首先审查了荷兰和丹麦提出的观点:即在 1958 年《大陆架公约》缔结 之前就已经存在“等距离线”国际习惯法规则。

法院认为:1958 年公约对于该 条款的确定完全是根据“国际法委员会”提出的草案,而国际法委员会是带着相 当大的犹豫提出它的,某种程度上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充其量是拟议法,而完全 不是根据现行的国际习惯法或国际习惯正在形成的规则。

因为公约中关于等距离 线划界的第六条的规定是允许保留的条款之一。

而一般或习惯国际法对国际社会 所有成员都有同等的效力,不允许任何成员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单方面排除其效 力。

法院同样驳回了两国提出的“1958 年公约缔结之后,已经形成了等距离一 般国际法规则”的观点。

认为一项造法性的条款,虽然其起源是协定性的,但可 以构成一项法律确信而最终进入一般国际法规范的范畴。

但 1958 年公约第六条 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并没有取得这样的结果而演变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

国际法课程7.4 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法课程7.4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西德和荷兰于1964年12月签订了《德荷条约》,又和丹麦于1965年6月签订了《德丹条约》。

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大陆架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

但三国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

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兰分别占10%、11%。

西德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

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

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

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
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

问题:
1、等距离原则是否是大陆架划界的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
2、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什么原则?。

国际公法020004案例讨论题

国际公法020004案例讨论题

国际公法020004案例讨论题1.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

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

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

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

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6年3月31日,荷兰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

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展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

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此案的主要案情:1966年,德国与荷兰和德国与丹麦在如何划定北海大陆架界线上发生争议:荷、丹主张依等距离规则划定全部界线;德国认为这种划法不公平,因为德国的海岸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形成交叉,使德国得到的大陆架只是一个与其海岸长度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7年2月,德国与丹麦和德国与荷兰分别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该三国的北海大陆架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诉讼双方的理由:丹麦和荷兰认为:应该以等距离(中间线)规则划分三国北海大陆架,这是因为该规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

它们向法院陈述的主要论点是:这样的划分是根据了1958年《大陆架公约》中规定的划界的“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德国未成为此公约缔约国,但由于该规则是大陆架法律概念中所固有的,已成为国际习惯法,对德国有拘束力;且德国的海岸地形还称不上“特殊情况”。

因而,等距离规则应适用于划定三国的北海大陆架界线。

德国向法院陈述的理由是:等距离无论作为协议规则或是习惯规则对本案都不能适用;它认为同一大陆架上国家之间划界应经协议决定,留给每个国家“公平合理的一份”,且北海东南部海岸外形应属于“特殊情况”,因而应公平划定这一地区各国大陆架的界线。

国际法院的判决及其依据:国际法院在1969年2月20日作出判决。

(1)首先拒绝了丹麦和荷兰提出的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原则的观点。

法院不否认等距离划界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方法,并在很多情况下被采用。

但这些因素本身还不足以使该方法成为一项法律规则,从而把接受使用该方法的结果看作是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履行的义务。

等距离方法不是习惯法的强制性规则。

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要把等距离方法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有可能导致不公平。

(2)之后审查了\等距离一特殊情况原则\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的论点,结果并以11票对6票驳回这种论点。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一、本案的‎主要案情: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壤‎的同一个大陆架区域时,不‎得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学的方‎地,若利用等距离法在两个‎相向的海岸之间划出中间线‎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把这块大陆架公平划分‎,若把这种方法用在两侧边‎界时,在某种沿岸地形结构‎(凹面形海岸线即海岸的一‎些基点突出)下,该方法同‎很有可能把边界线推向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两侧海区.所以,等‎距离的划界方法并不是必须‎遵守的,也没有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其它单一的划‎界方法,所以在划界时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二)公平原则是划分‎大陆架疆界的原则‎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指的原则——即‎相邻国家按等距离原则来划‎界,这个原则不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这是因为(1‎)批准的国家尚属有限;(‎2)公约允许对第6条保留‎;(3)除公约外以及在签‎订该公约以后,没有普遍和‎实际统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原则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有义务使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把等距离原则适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了按公平原则划分大陆架‎的疆界,对大陆架划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沿海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中确立了根据公‎平原则来对大陆架的划界,‎从而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规则.在此,该公约所‎强调的"公平"二字,它不‎仅指必须采公平的划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意味着‎有关国家不顾一切情况的平‎分,而是要维护大陆架同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关系的事‎实,并使这一事实变成法律‎事实.由于国际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的依公平原则划‎界的原则,也就否定了等距‎离原则作为强制性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西德,丹麦和‎荷兰三国经过谈判,于19‎71年1月28日,分别签‎订了西德,丹麦,荷兰三边‎议定书.根据三边议定书,‎西德与丹麦,西德与荷兰签‎订了双边条约,分别调整了‎彼此在北海的大陆架疆界,‎从而使西德同丹麦,荷兰之‎间的大陆架划界争端获得解‎决。

2021年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2021年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欧阳光明(2021.03.07)一、本案的主要案情: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 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壤的同一个大陆架区域时,不得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学的方地,若利用等距离法在两个相向的海岸之间划出中间线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把这块大陆架公平划分,若把这种方法用在两侧边界时,在某种沿岸地形结构(凹面形海岸线即海岸的一些基点突出)下,该方法同很有可能把边界线推向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两侧海区.所以,等距离的划界方法并不是必须遵守的,也没有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其它单一的划界方法,所以在划界时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二)公平原则是划分大陆架疆界的原则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指的原则——即相邻国家按等距离原则来划界,这个原则不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这是因为(1)批准的国家尚属有限;(2)公约允许对第6条保留;(3)除公约外以及在签订该公约以后,没有普遍和实际统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原则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有义务使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把等距离原则适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了按公平原则划分大陆架的疆界,对大陆架划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沿海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中确立了根据公平原则来对大陆架的划界,从而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规则.在此,该公约所强调的"公平"二字,它不仅指必须采公平的划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意味着有关国家不顾一切情况的平分,而是要维护大陆架同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关系的事实,并使这一事实变成法律事实.由于国际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的依公平原则划界的原则,也就否定了等距离原则作为强制性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西德,丹麦和荷兰三国经过谈判,于1971年1月28日,分别签订了西德,丹麦,荷兰三边议定书.根据三边议定书,西德与丹麦,西德与荷兰签订了双边条约,分别调整了彼此在北海的大陆架疆界,从而使西德同丹麦,荷兰之间的大陆架划界争端获得解决。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案例)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案例)

《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案例)《国际公法》第二次作业题库:案例讨论题1. 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

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

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

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

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6年3月31日,荷兰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

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展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

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北海大陆架案中文完全版

北海大陆架案中文完全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一、本案的主要案情: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壤的同一个大陆架区域时,不得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学的方地,若利用等距离法在两个相向的海岸之间划出中间线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把这块大陆架公平划分,若把这种方法用在两侧边界时,在某种沿岸地形结构(凹面形海岸线即海岸的一些基点突出)下,该方法同很有可能把边界线推向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两侧海区.所以,等距离的划界方法并不是必须遵守的,也没有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其它单一的划界方法,所以在划界时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二)公平原则是划分大陆架疆界的原则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指的原则——即相邻国家按等距离原则来划界,这个原则不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这是因为(1)批准的国家尚属有限;(2)公约允许对第6条保留;(3)除公约外以及在签订该公约以后,没有普遍和实际统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原则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有义务使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把等距离原则适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了按公平原则划分大陆架的疆界,对大陆架划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沿海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中确立了根据公平原则来对大陆架的划界,从而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规则.在此,该公约所强调的"公平"二字,它不仅指必须采公平的划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意味着有关国家不顾一切情况的平分,而是要维护大陆架同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关系的事实,并使这一事实变成法律事实.由于国际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的依公平原则划界的原则,也就否定了等距离原则作为强制性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西德,丹麦和荷兰三国经过谈判,于1971年1月28日,分别签订了西德,丹麦,荷兰三边议定书.根据三边议定书,西德与丹麦,西德与荷兰签订了双边条约,分别调整了彼此在北海的大陆架疆界,从而使西德同丹麦,荷兰之间的大陆架划界争端获得解决。

北海大陆架案--大陆架划界原则

北海大陆架案--大陆架划界原则

北海大陆架案——大陆架划界原则〖案情〗1966年,德国与荷兰和德国与丹麦在如何划定北海大陆架界线上发生争议:荷、丹主张依等距离规则划定全部界线;德国认为这种划法不公平,因为德国的海岸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形成交叉,使德国得到的大陆架只是一个与其海岸长度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7年2月,德国与丹麦和德国与荷兰分别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该三国的北海大陆架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双方主张及理由〗丹麦和荷兰认为,以等距离(中间线)规则划分三国北海大陆架是合理的,因为该规则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规则。

它们向法院陈述的主要论点是:两国认为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了划界的“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两国都批准了该公约。

德国虽未批准《大陆架公约》,但由于该规则是大陆架法律概念中所固有的,已成为国际习惯法,对德国有拘束力;且德国的海岸地形还称不上“特殊情况”。

因而,等距离规则应适用于划定三国的北海大陆架界线。

德国向法院陈述的理由是:等距离无论作为协议规则或是习惯规则对本案都不能适用;它认为同一大陆架上国家之间划界应经协议决定,留给每个国家“公平合理的一份”,且北海东南部海岸外形应属于“特殊情况”,因而应公平划定这一地区各国大陆架的界线。

〖判决及其依据〗国际法院在1969年2月20日以11票赞成、6票反对作出判决。

法院指出,等距离概念从来不曾被认为具有已被接受的大陆架学说的内在必然性。

日内瓦公约第6条确实包含有一项规则,但它是一项纯公约规则。

如果日内瓦公约在其起源或开始之时没有宣告等距离原则是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区域划界的习惯法强制性规则,那么其后的效果也不能构成这样一种规则;并且为此目的,迄今为止的国家实践同样是不充分的。

法院不否认等距离划界方法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方法,并在很多情况下被采用。

但这些因素本身还不足以使该方法成为一项法律规则,从而把接受使用该方法的结果看作是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履行的义务。

北海大陆架案中文完全版

北海大陆架案中文完全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一、本案的主要案情: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壤的同一个大陆架区域时,不得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学的方地,若利用等距离法在两个相向的海岸之间划出中间线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把这块大陆架公平划分,若把这种方法用在两侧边界时,在某种沿岸地形结构(凹面形海岸线即海岸的一些基点突出)下,该方法同很有可能把边界线推向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两侧海区.所以,等距离的划界方法并不是必须遵守的,也没有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其它单一的划界方法,所以在划界时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二)公平原则是划分大陆架疆界的原则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指的原则——即相邻国家按等距离原则来划界,这个原则不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这是因为(1)批准的国家尚属有限;(2)公约允许对第6条保留;(3)除公约外以及在签订该公约以后,没有普遍和实际统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原则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有义务使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把等距离原则适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了按公平原则划分大陆架的疆界,对大陆架划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沿海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中确立了根据公平原则来对大陆架的划界,从而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规则.在此,该公约所强调的"公平"二字,它不仅指必须采公平的划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意味着有关国家不顾一切情况的平分,而是要维护大陆架同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关系的事实,并使这一事实变成法律事实.由于国际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的依公平原则划界的原则,也就否定了等距离原则作为强制性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西德,丹麦和荷兰三国经过谈判,于1971年1月28日,分别签订了西德,丹麦,荷兰三边议定书.根据三边议定书,西德与丹麦,西德与荷兰签订了双边条约,分别调整了彼此在北海的大陆架疆界,从而使西德同丹麦,荷兰之间的大陆架划界争端获得解决。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法经典案例:北海大陆架案[案情]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

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年一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

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员久。

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6月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之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就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

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一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

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

1966年3月31日,荷兰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

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线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延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

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

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

北海大陆架案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问题1.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2.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是否能同时适用?答案 1、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一、本案的主要案情: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壤的同一个大陆架区域时,不得单独使用一种几何学的方地,若利用等距离法在两个相向的海岸之间划出中间线时,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把这块大陆架公平划分,若把这种方法用在两侧边界时,在某种沿岸地形结构(凹面形海岸线即海岸的一些基点突出)下,该方法同很有可能把边界线推向被认为是其他国家领土自然延伸部分的两侧海区.所以,等距离的划界方法并不是必须遵守的,也没有在一切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其它单一的划界方法,所以在划界时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二)公平原则是划分大陆架疆界的原则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指的原则——即相邻国家按等距离原则来划界,这个原则不是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这是因为(1)批准的国家尚属有限;(2)公约允许对第6条保留;(3)除公约外以及在签订该公约以后,没有普遍和实际统一的实践说明了这一原则已取得普遍的承认.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一定有义务使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疆界.如果不顾现实情况,硬把等距离原则适用于某些地理环境,那就可能导致不公平.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了按公平原则划分大陆架的疆界,对大陆架划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沿海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视.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中确立了根据公平原则来对大陆架的划界,从而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规则.在此,该公约所强调的"公平"二字,它不仅指必须采公平的划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公平的结果,这种结果不是意味着有关国家不顾一切情况的平分,而是要维护大陆架同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关系的事实,并使这一事实变成法律事实.由于国际法院在判决本案中提出的依公平原则划界的原则,也就否定了等距离原则作为强制性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西德,丹麦和荷兰三国经过谈判,于1971年1月28日,分别签订了西德,丹麦,荷兰三边议定书.根据三边议定书,西德与丹麦,西德与荷兰签订了双边条约,分别调整了彼此在北海的大陆架疆界,从而使西德同丹麦,荷兰之间的大陆架划界争端获得解决。

国际案例分析

国际案例分析

1. 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

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

2、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大陆架划界一直是海洋法中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各国的国家行为以及国际法院的司法实践证明,公平原则是适用于大陆架划界的国际习惯法规则。

在大陆架划界中适用公平原则,只有考虑一切相关情况,才能得到公平的划界结果。

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能同时适用。

但在具体适用时自然延伸原则应受到公平原则的调整和制约。

2. 卓长仁劫机案1983年,从沈阳机场运载105名乘客飞往上海的中国民航296号班机,自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后,被机上乘客卓长仨、姜洪军、安卫建、王彦大、吴云飞和高东萍等6名持枪歹徒采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劫持。

参考答案:1、韩国将中国被劫持的296号民航机及机组人员和乘客及时潜还给中国政府,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

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不违反国际法。

因为中韩两国并无外交关系,更无引渡条约可言。

根据《海牙公约》的规定,对卓长仁等劫持民航机的犯罪行为,作为被劫持飞机降落国的韩国也有管辖权,当两国无引渡条约时,被请求国有权“自行选择”是否以公约作为引渡的依据。

且韩国方面已根据“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对卓长仁等罪犯予以起诉并依其国内法作出相应判决。

应该说韩国当局的这一做法是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和国际法的引渡规则的。

但韩国法院在法院判决书中强调所谓“动机”、“自卫”,且判刑太轻,与《海牙公约》规定的“以本国法任何严重性质普通罪同样方式作出处理”不符,有偏袒犯罪人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海大陆架案件
The Court delivered judgment, by 11 votes to 6, in the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cases.
国际司法机关法院11票6票得出了北海大陆架案件的判决。

The dispute, which was submitted to the Court on 20 February 1967, related to the delimitatio 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Denmark on the one hand, and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Netherlands on the other.
1967年2月20日,德意志联邦国对丹麦之间和德意志联邦国对荷兰之间提交到国际法院关于大陆架划界的问题
The parties asked the Court to state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pplicable, an d undertook thereafter to carry out the delimitations on that basis.
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法院提问可以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和保证此后都以上面的原则进行划界。

The Court rejected the contention of Denmark and the Netherlands to the effect that the delimi tations in question had to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equidistance as de fined in Article 6 of the 1958 Geneva Conven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holding:
国际法院拒绝了丹麦和荷兰通过在1958年的《日内瓦城的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规定的等距离原则的划界问题,裁定:
-That the Federal Republic, which had not ratified the Convention, was not legally boun
d by th
e previsions o
f Article 6
德意志联邦国没有在《大陆架公约〉批准,所以不受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That the equidistance principle was not a necessary consequence of the general conce pt of continental shelf rights, and was not a rule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 ?????????????????????????????? ,也不是国际习惯法的规则。

)
The Court also rejected the contentions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in so far as these sought acc ept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an apportionment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to just and equitable sha res.
国际法院也拒绝了德意志联邦国的(???)土地分配大陆架的争论。

It held that each Party had an original right to these area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which const ituted the natural prolongation of its land territory into and under the sea. It was not a questio n of apportioning or sharing out those areas, but of delimiting them.
每个当事国拥有原始权利陆地延长到海中和海底。

这不是分配或分享陆地区域的问题,而对大陆架划界的问题。

The Court found that the boundary lines in question were to be drawn by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 i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equitable principle , and it indicated certain factor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 ration for that purpose. It was now for the Parties to negotiate on the basis of such principles, as they have agreed to do.
国际法院找出方法,该分界线的问题根据每个当事国的协议,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划定,并且国际法院表明了应该考虑的一些因素。

这是现在应该个当事国按照自己同意的原则进行谈判。

The proceedings, relating to the delimitation as between the parties of the areas of the North Sea continental shelf appertaining to each of them, were instituted on 20 February 1967 by the communication to the Registry of the Court of two Special Agreements, between Denmark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and the Netherlands respectively. By an Order of 26 April 1968, the Court joined the proceedings in the two cases.
这个事件,联系起来当事国划分北海大陆架各方的区域是通过国际法院书记部分别告诉丹麦和德意志联邦国之间的和德意志联邦国和荷兰之间的两份特别协定在1967年2月20日开始的。

国际法院发布命令,把这两个案子的诉讼合并起来.
The Court decided the two cases in a single judgment, which it adopted by eleven votes t o six. Amongst the Members of the Court concurring in the judgment, judge sir Muhammad Zafrulla khan appended appended a declaration; and president Bustamante t Rivero and judges Jessup, Padilla Nervo and Ammoun appended separate opinions. In the case og the non-concurring judges, a declaration of his dissent was appended by judge Tanaka, Morelli and lachs, and judge ad hoc Sorensen, appended dissenting opinions.
国际法院以11票对6票通过对这两个案件做出的一格判决。

在法官中赞成该判决的,法官()了声明;()院长以及法官杰赛普,()和安蒙附了分别意见,在不赞成该判决的法官中,本格宗法官附了反对的声明;()副园长与法官田中,莫雷利和拉克斯,以及专案法伦附了反对意见。

In its judgment, the Court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limitations concerned the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legalregim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raised by the contentions of the parties.
法院在其判决中就有关划界事宜审查了各当事国论点中提出的涉及大陆架法律制度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