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研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实验室与创业育成中心
启示: ——标准院在产业服务领域可以借鉴台 湾工研院; 增强知识顾问服务,建立咨询中心; 强化产业学习教育。构建标准输出 平台; 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新产品标准开 发、技术升级、检测测量等技术应 用服务; 推动策略性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 案;
4
3.5 台湾工研院的组织结构图及职能分析
总部功能定位:
企划管理 研发管理 市场营销传播 技术转移服务 产业服务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技术资讯跟踪
推 广
技术转移中心 产业服务中心
行 政 资 源
创意中心 纳米科技研发中心 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 心 量测技术发展中心 电子 与光 电研 究所 资讯 与通 讯研 究所 机械 与系 统研 究所 材料 与化 工研 究所 绿能 与环 境研 究所 生医 与医 材研 究所
产业规划
管理创新
研发体系
三大产业 • 以技术研发、产业 服务和衍生加值为 核心业务,并不断 拓展其内涵;
优化研发体系 • 注重前瞻性和共性 平台技术; • 构建通畅的研发价 值链;
12
3.3 明确战略规划,强化组织管理能力,以此维持自身发展
• 通过研发合作与技术服务,逐步 提高来自民间契约性收入的比 例,减少对当局的依赖; 即:市场化 民营化 •
衍生加值
11
3.2从战略定位、产业规划、管理提升和研发体系四个方面对台 湾工研院进行研究
调整战略规划 • “翻新”改革,提 出民营化、国际化 发展战略; • 民营化: • 国际化 提升管理能力 • 调整和优化组织结 构,使之与发展战 略相适应,明晰组 织边界; •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和水平。
战略规划
产业规划
管理创新
研发体系
三大产业 • 以技术研发、产业 服务和衍生加值为 核心业务,并不断 拓展其内涵;
优化研发体系 • 注重前瞻性和共性 平台技术; • 构建通畅的研发价 值链;
2
3.3 明确战略规划,强化组织管理能力,以此维持自身发展
• 通过研发合作与技术服务,逐步 提高来自民间契约性收入的比例, 减少对当局的依赖; 即:市场化 民营化 •
图:工研院业务收入
捐赠收入 捐赠收入 计划衍生收入 技术服务收入 专案计划研究收入 43% 0 5000 10000 49% 7%
图:2009年业务收入构成比例
专案计划研究收入 1% 技术服务收入 计划衍生收入
专案计划研究 技术服务收入 计划衍生收入 收入 2008年 2009年
捐赠收入
8824
9526
3
3.4 台湾研究院基于自身发展战略设计了三大核心业
技术研发领域
资讯与通讯领域 电子与光电领域 材料化工与纳米领域 生医与医材领域 机械与系统领域 绿能与环境领域
产业服务领域
知识顾问服务 产业学习教育 技术应用服务 委托研究产品与制程改善
技术研发
产业服务
小型试量产 检校量测服务 推动策略性服务业
启示: ——标准院在衍生加值业务领域可以借 衍生加值 鉴台湾工研院; 联结国内研究单位、技术移转机构、 创投的力量,积极运用专利和技术, 衍生加值业务领域 共同组成有价值的组合。 建立各项专业技术交易与创投机构 技术转移与加值应用 互动之网络平台,创造技术商品化, 新创事业 育成新兴标准科技事业。
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
技术转移中心: • 对内,加速技术商业化; • 对外,提供智权专业服务; 衔接发展与 国际业务中心: 研发的新模式 • 整合全球资源,拓展国际 业务,提升国际形象; 产业学院 产业服务中心: 企划与研发处 • 整合院内外技术及智权, 业 推动产业合作; 行销传播处 务 • 技术产业化孵育工作; 国际业务中心 董事会 工研院 南分院 行政服务处 会计处 资讯技术服务中心 人力资源处 监事会
3.1 台湾工研院的历史沿革、愿景及核心业务
愿景: 世界级的研发机构 产业界的开路先锋 业务方向: 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 服务,技术衍生加值”
初wk.baidu.com期
1987年,衍生 “台湾集成电路制 造公司”,开创代工制造营运模 式; 1989年,衍生设立“盟立自动化 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成立“笔记型电脑联 盟”,建立产业分工体系,奠定 产业基础; 1992年执行共用引擎计划; 1996年成立开放实验室
1973年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 业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 而成。 1976年与美国RCA公司签订技术移 转授权合约,引进半导体制程技 术; 1979年衍生联华电子
工研院三大核心业务领 域
成长期
技术研发
产业服务
发展期
2003年,成立产业学院,规划及 推动产业新知学程、特殊客制 化、专业管理等系统化课程; 2005年,在台南县成立“南分 院”,将工研院研发能量延伸至 南台湾;
技术扩散机制
7
3.7 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
作为独立科研机构,台湾工研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实施试验工厂计划 组建产业研发联盟,实现 科技成果“零距离”转移 鼓励人才流动 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
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企业需要的是市场可接受 的品质及成本的产业技术。因 此,工研院成立伊始,就积极 探索新的技术转移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工 研院电子所在将美国积体电路 技术引进岛内的同时,建立了 自己的实验工厂——联华电子 公司,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工研 院“衍生企业群”
加强组织管理
现代组织形态科研机构,明确 治理结构,下设董/监事会; 下设院、所(中心)、组(部) 三级行政管理与研究发展机构; 提升组织活力,改善内部研发 环境; 制定“工研院整合计划作业准 则”
战略调整
• • 国际化 •
•
与著名科研机构与科技大厂建立 战略联盟,提升院内创新前瞻研 发风气和前瞻性;协助台湾产业 由技术“追随者”,升级为技术 “创新者”
衍生加值
1
3.2从战略定位、产业规划、管理提升和研发体系四个方面对台 湾工研院进行研究
调整战略规划 • “翻新”改革,提 出民营化、国际化 发展战略; • 民营化: • 国际化 提升管理能力 • 调整和优化组织结 构,使之与发展战 略相适应,明晰组 织边界; • 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和水平。
战略规划
影像显示科技中心 服务系统科技中心 云端运算行动应用科技中 心
焦 点 中
中
心
心
研究所/中心
创意中心
定位或职责
营造一个思考无疆界、人文与科技多元观点激荡的研发环境,孕育原创的洞见,创造突破与跃进式的 发明及应用 整合全院资源成立纳米中心,自2003年起执行为期6年国家型计划,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 进行产业经济与政策、技术预测等研究,并提供业者专业的资讯与顾问服务,为客户创造整合性附加 价值及提升产业效能 推动精密仪器产业技术发展,使量测技术在国内生根,并协助推动我国工业及科技立足国际舞台 掌握影像显示之新关键技术与Essential IP,并开拓中小尺寸新应用机会 以创意服务构想,为现有服务业创造新价值;以创新营运模式,发掘新创服务业机会 领导与促进台湾云端产业发展 以先进构装技术、纳米技术、资讯储存、及光电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为主轴,进行前瞻性技术研发 涵盖信息科技、通讯科技及芯片设计之研发,贯穿从电路设计、系统整合到应用服务层次,并跨足多 元应用领域 积极进行研发及创新以协助我国在资源探勘、再生能源、节约能源与工安环保等技术的提升,扶植产 业成长 基因与医药两项技术为核心,推展新药开发、细胞医疗与纳米生技等前瞻创新的生物医学科技及应用 6
8
3.8 经过多年的努力,台湾工研院在技术地位方面成为台湾科 技的瞭望者,在业绩方面也有不俗表现
经营特征之业绩表现: 2008年和2009年分别实现营收40.5亿元和40.3亿元(人民币),其中2009年专案计划研
究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9%和43%。是工研院的主要收入来
源。 工研院在台湾的技术研究开发、转移和产业技术升级中起到领航作用,并为创投业培育 和孵化出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潜力的科技项目。如台积电、联华电子等 单位:百万元 新台币
经费投入机制 价值环节
研发经费投入机 制
项目选择机制 做法
专案计划,国家委托的科研课题 技术服务收入 计划衍生收入 业务外收入及捐赠收入
研发机制
技术扩散机制
研发项目选择机 制 研发机制
工研院的研发项目选择始终坚持“以产业为导向”; 特别重视技术的前瞻性; 技术研发注重与学术界和产业界错位进行,关注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的研发; 构建开放的研发系统和实验室研究平台; 技术转移 衍生公司 孵化创新企业
——深入企业与用户共同合作 研发新技术; ——成立了大量的行业研发技 术联盟,通过搜集分析全球最 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向业 界发出研发要约,并负责开发 技术、技术转移、人员训练等
——人是技术的载体,人才流 动是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有效途 径; ——带着技术投入产业界的工 研院员工,成为推动台湾产业 发展及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连 接 中 心
纳米科技研发中心 产业经济与趋势研 究中心 量测技术发展中心
焦 点 中 心
影像显示科技中心 服务系统科技中心 云端运算行动应用 科技中心 电子与光电研究所
基 础 研 究 所
资讯与通讯研究所 绿能与环境研究所 生医与医材研究所
3.6 工研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研发价值链和研发管控机制
——从经费投入、项目评选、研发实施到技术扩散,构建完整、清晰的研发价值链,形成有 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7741
7236
1281
971
4
0
——数据来源:台湾工研院
3.9 台湾研究院的组织结构设置的借鉴点
zzzzzzzzz
功能定位清晰
借鉴的成功要素
组织保障有力
研发管控到位
明确工研院的战略定位; 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职能 及业务定位,各司其职, 形成良好的协同;
构建技术研究、资源整合 和连接中心三大板块编码 的组织结构体系,强化资 讯、技术转移、孵化和投 资职能
1973年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 业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所合并 而成。 1976年与美国RCA公司签订技术移 转授权合约,引进半导体制程技 术; 1979年衍生联华电子
工研院三大核心业务领 域
成长期
技术研发
产业服务
发展期
2003年,成立产业学院,规划及 推动产业新知学程、特殊客制化、 专业管理等系统化课程; 2005年,在台南县成立“南分 院”,将工研院研发能量延伸至 南台湾;
以科研为核心,构建基于研 发价值链的研发管控体系 通过合作研发、专利转让、 开放实验室等多种途径,完 善技术转化交易机制
10
3.1 台湾工研院的历史沿革、愿景及核心业务
愿景: 世界级的研发机构 产业界的开路先锋 业务方向: 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 服务,技术衍生加值”
初设期
1987年,衍生 “台湾集成电路制 造公司”,开创代工制造营运模 式; 1989年,衍生设立“盟立自动化 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成立“笔记型电脑联 盟”,建立产业分工体系,奠定 产业基础; 1992年执行共用引擎计划; 1996年成立开放实验室
影像显示科技中心
服务系统科技中心 云端运算行动应用科技中 心
连接中心
基础研究所
焦点中心
5
3.5 台湾工研院的组织结构图及职能分析(续)
连 接
创意中心 纳米科技研发中心 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 心 量测技术发展中心 电子 与光 电研 究所 资讯 与通 讯研 究所
基础研究所
机械 与系 统研 究所 材料 与化 工研 究所 绿能 与环 境研 究所 生医 与医 材研 究所
加强组织管理
现代组织形态科研机构,明确 治理结构,下设董/监事会; 下设院、所(中心)、组 (部)三级行政管理与研究发 展机构; 提升组织活力,改善内部研发 环境; 制定“工研院整合计划作业准 则”
战略调整
•
国际化
• •
•
与著名科研机构与科技大厂建立 战略联盟,提升院内创新前瞻研 发风气和前瞻性;协助台湾产业 由技术“追随者”,升级为技术 “创新者”
13
3.4 台湾研究院基于自身发展战略设计了三大核心业
技术研发领域
资讯与通讯领域 电子与光电领域 材料化工与纳米领域 生医与医材领域 机械与系统领域 绿能与环境领域
产业服务领域
知识顾问服务 产业学习教育 技术应用服务 委托研究产品与制程改善
技术研发
产业服务
小型试量产 检校量测服务 推动策略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