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职教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是指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和美感四个方面。
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来说,这一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在品德教育方面,职业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陶行知提倡“人人成为全人类的伙伴”,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在职场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能够热心助人、关心他人。
其次,在智慧教育方面,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提倡“教育是教人做人、做学问和做事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身体教育方面,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陶行知认为健康是第一财富,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职业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体魄和健康意识。
最后,在美感教育方面,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陶行知认为美感是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它能够很好地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体验。
职业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职业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和美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康意识、具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优秀的教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四颗糖”教育理念,即爱心、智慧、耐心和信心。
这一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职业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爱心陶行知提出的第一颗糖是爱心。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爱心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来自较为困难的家庭,他们可能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因此学校教师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在教学上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更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
只有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爱心更是不可或缺的。
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困惑,他们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和指导,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中立足。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智慧陶行知所提出的第二颗糖是智慧。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学生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问题。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和应对。
对于那些行为习惯不好或者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应该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导和教育,不能简单地用严厉和惩罚来解决问题。
智慧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未来的规划和指导上。
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业和就业方面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师除了要求自己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见识,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前行。
三、耐心陶行知所提出的第三颗糖是耐心。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耐心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提出的“四颗糖”教育理念以及推崇的德育教育一直都对我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来说,我们可以从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中汲取很多启示。
首先,陶行知提出的“四颗糖”教育理念非常符合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四颗糖”教育理念强调了健康、勇气、正义和智慧这四个重要的品质。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拥有这四个品质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
其次,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强调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而在实践中,德育教育也同样需要发挥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健康、勇气、正义和智慧这四个品质的意义,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此外,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强调了德育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勇气、正义和智慧非常重要。
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倡导终身教
育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而应该
是一生的学习过程。
他坚信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是无限的,所
以要求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角色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他认为,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具备终身学
习的精神,并且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从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对教师专
业化发展的启示:
1.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该
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也应该了解当地及时的教育政策和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2.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成长。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
过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3.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
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不断更新自
己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
陶
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并且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终身教育思想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读《行知觅秀》有感谢玲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带给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
由白校主编的《行知觅秀》向我们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江苏的教育活动,继而如何觅行知之道。
然后分别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德育思想做了介绍。
最后结合陶行知的学校观、学生观、教师观向读者们做了一一阐述,给我们启发很大,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中小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学生负担过重,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
观察自己周围的中小学生,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孩子们老是抱怨作业多;放学后缺少自由时间;寒暑假担心作业做不完;眼镜越戴越厚;小学生中也不乏近视。
虽然说近视产生一部分原因是电视、电脑的影响,但决不能否认不存在教育制度的问题。
2.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害怕考试。
自古以来似乎学生都是被逼着学习,很少真正是因为爱学习而上学。
中小学生对于学习、对于书本缺乏兴趣。
而考试总是老师和家长的法宝,一旦考不好就会遭到痛骂或者体罚,所以不管规模大小,考试都是学生最怕的难关。
3. 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只会人云亦云。
我们总会见到这样的学生,能把课文倒背如流,能把原题做得一字不差,但一旦将问题加以转换或者付诸于实践,则寸步难行。
读死书成了当今学生的通病。
二、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1.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先驱者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影响深远。
陶行知提出了“四颗糖”教育理念,即心理甘甜、情感甜蜜、智力甜蜜和体力甜蜜。
这一理念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甘甜。
陶行知认为,只有心理愉悦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和成长。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减轻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甜蜜。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情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爱与关怀。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甜蜜。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入的学科知识,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为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甘甜、情感甜蜜、智力甜蜜和体力甜蜜,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课程思想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以做为 中心 ” 都 要 以做 为基础 ” 以 ‘ ’为 ,“ ,“ 事 我 们 活动 的 中心 ” ,并 强 调 “ 做 无学 ;不 做无 不 教” 。教 学 做合 一 ,是 基 于 他对 中 国教 育 的 弊端
伟 大 的人 民教育 家陶行 知先生 毕业 为中 国的 教育 做 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是我 国现代 职业教
育 事业 早期 主要 的倡 导者 ,与黄炎 培先生 共创 中
陶行 知 强调 :“ 课程 要 有 系统 ,但也 要有 弹 性” ,应 “ 适 度不 同情 况 的若 干课 程 ” 有 。在 高
山海工学 团 、育 才学校 、社会大 学等 ,力 行职业
教 育 。陶行 知先 生生活教 育三大 原理 : “ 生活 即
学 ,他则 主张普修 与特修 相结合 。育才 学校 的课 程 ,他 主张 “ 照部规定 之普通课 程外 ,复本 因 除
教 育 ” 社会 即学校 ” 教 学做 合一 ”无 一不 丰 、“ 、“
第 9卷 第 4 期 20 0 9年 8 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泰 州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u ao a hu o tcnc ol e o r lf i o l ehi C l g n Tz Py e
Vo1 No. . 9 4 Aug 2 09 .0
陶行 知 课 程思 想对 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启 示
课 程在教 育中的地位 ,言 简意赅 ,一语 中的。
( ) 二 课程结构 观 :普修 与特修
作者简介 :马永祥( 6 一, 江苏泰州人, 1 3) 9 男, 中学高级教师
9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在于:1.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天赋,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都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课程实施要契合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3.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魄力,教育不是一尘不变的工作,它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敢于批判质疑,敢于探索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要全面贯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就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借鉴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主体性教育”实验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转变过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课程评价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纸笔测验仅仅注重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量逻辑智能的测量。
要切实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重定量分析,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又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提高。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具有重要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然后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路径以及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的启示,指出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总结指出,陶行知教育思想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校本教研、启示1. 引言1.1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是指通过深入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找到实现专业化的路径,同时认识到校本教研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这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校本教研方面,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倡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助,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
陶行知强调“德育为先”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感的人。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陶行知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战士。
他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为世界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陶行知思想所追求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关注全面素质的教育,这些都为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思想强调以人为本。
他主张学校教育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文化课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陶行知思想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意志和审美等全面素质。
在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陶行知思想对职校文化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推动职校文化课教学朝着更加人本、全面、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职校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职业学校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而设立的学校,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对各种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职校教育中,文化课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瓶颈。
一方面,由于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文化课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部分职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也导致了文化课教学难以开展。
有必要对职校文化课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是制约文化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由于职校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了文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的道德修养与理想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
陶行知的生平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二、终身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三、手脑相长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四颗糖”教育理念,即关怀之糖、鼓励之糖、认可之糖和尊重之糖。
这一理念对于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态度。
下面就从关怀、鼓励、认可和尊重四个方面探讨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关怀之糖陶行知提出的“关怀之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贴学生的情感和需求。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变化,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关怀之糖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很多学生初入职业学校时,面临着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挑战,需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来适应新的环境。
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怀之糖的方式,鼓励学生彼此关心、支持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怀之糖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家庭,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期待,但也存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教育者应该用关怀之糖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坚定前行。
关怀之糖还可以在学生面临困难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会面临学业压力、生活困难、就业问题等挑战,教育者需要用关怀之糖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二、鼓励之糖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之糖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勇敢拼搏。
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而来学习的,他们对学习可能存在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之糖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激励他们艰苦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中, 也 要 结 合思 想 品 德 的教 育 , 关注 学生 的道德 品质 的发
第二, 提 高教 师 队伍 的综合 素质 。 职业 教育 的开展 , 需 要 一 支高水平 的教 师队伍来 作 为保 证。 职业 院校 要 重视对 陶行知 老 先 生 的一生 短 暂而伟 大 , 为我 国教 育事 业做 教 师综合 素 质 的 培养 , 不 断加 强 教 师 队伍 的建 设 , 培 养 大 出 了巨 大 的贡献 。 陶行知 的职业 教育 思 想 与教 育理 论 , 对 批 的职 业 教育人 才 , 进 而 更好 的培 养 出具 有 高水 平技 艺 的 于 我 国 当代 职 业教 育工作 的开展 有着 至 关重要 的影 响 。 对 专 精 型人 才。 教 师要 对于 时间 生产 中的管理 、 工艺、 服务、 于 当前 我 国职 业 教 育 的现状 分析 , 我 们 不难 发 现 , 很 多 学 生 产等 各 方面 的知识 进 行 不断 的整 合与研 究 , 熟悉 技 术原 校 的职 业 教育 与 实际 社会 存在 着严 重 的脱 节 , 并 且职 业教 理, 并 且 拥 有 实践 生 产 经验 , 让学 生 的知 识 与 能力 得 到 同 育 重 视 技 能训 练 , 忽视 学 生 的德 育教 学 , 整 体 教 学 方 法 陈 旧。结 合 陶行 知 老 先生 的职 业教 育 思想 , 我 们 必 须 对 于 整 步 的提 高 。教 师 的理 论 知识 能力 与 实践 教学 能力 的整 合 , 而 是 需要 教 师 对于 自身 的 能力 、 知 识 与 个 教 育 体 系进 行 完 善 , 梳 理 正确 的职 业 教育 目标 , 积 极地 不 是 简单 的叠加 , 态 度 进行 不 断 的 整合 , 真 正 的 以“ 工程师” 、 “ 管理 者 ” 、 “ 教 开展课程建设, 提 高 教 师 队伍 的 综合 素 质 能力 , 加 强 产 业 育者” 等不 同的角 色来 开展 教 学 工作 , 不 断地 对 学 生进 行 结合 , 更好 地提 高我 国职 业 教学水 平 。 启 发和 引导 , 培 养 学生 对 问题 的解决 与创 造 能力 。与 此 同 2 陶行 知职 业 教育 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更成为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内容上“实用化、生活化”,在教学方式上“生活化、情景化”。
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标签:高职;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虽然一生致力于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但他的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更是成为了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
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教什么。
是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
” “学的意义,是生存或是生活。
”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牢牢记住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在教学内容上“实用化、生活化”,在教学方式上“生活化、情景化”,为学生提供扎实的职前职后训练,在实践教学中牢牢把握就业的方向。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专业化的支撑问题毫无疑义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现状陶行知先生谈到教师发展时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旧。
”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专升格到高职院校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化水平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单说课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课程的分科越来越细;课程实施从严守固定教材到随时因学生的问题和动机而灵活变通地调整;课程内容组织从文本到超文本,要求多媒体教学;学习观从重复到建构;学科知识正以10%的速度不断淘汰……然而广大高职院校教师还是“老一套”,对所教学科的实训内容和前沿知识知之甚少,对相邻学科懂得不多,基本不能进行“超文本”的课程内容组织;面对“综合课程”不知所措;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更使很多教师感到知识的缺陷。
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而目前正是高职教师最薄弱的环节。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健康、智慧、仁爱和勇气为核心的教育主张。
对于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而言,这个教育理念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也是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职业学校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营养均衡的饮食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让学生获得一种“以身体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其次,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
智慧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发展职业的保证。
与此同时,职业学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智慧。
在学校中建设智慧型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智慧型课程,开展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让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智慧型人才。
第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
仁爱是人性的最高品质,也是学生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必要条件。
在职业学校中,可以通过设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社会,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最后,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
勇气是成才的关键能力,也是工作和生活中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必备品质。
在职业学校中,可以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勇气与创新意识,让学生习得从容和果敢的精神面貌,在学习和实践中克服挫折与困难,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实践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实践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育实践的论述,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陶行知教育实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实践;职业教育发展启示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想。
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许多思想和实践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和启发。
一、陶行知教育实践概述陶行知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伟大的。
他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教育的真实写照。
作为世界著名教授杜威的学生,他抛弃了高官厚禄,作别阔人教育,到乡村去办职业学校,他的思想来源于实践。
他对杜威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倡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创办了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及社会大学等。
(一)晓庄学校晓庄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验田。
师生拜农民为老师。
教师都是指导员,报考资格重在实践,学生种田,师生自己造茅屋居住,共同创造学校。
为了培养师范生办学能力,学校由师范生轮流担任教师和管理者。
他反对死读书,死教书,把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
他不仅要求学生自食其力,自己也经常赤脚穿草鞋、扛锄头,和农民打成一片,把家人迁到北京安家,成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突出典范。
陶行知在晓庄时期曾倡导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
他在晓庄办学实践中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教育主张,并且效果不错。
他反对“教授法”,提倡“教学法”。
他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去“学”,学生应有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接受水平,提高其学习兴趣;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做”是教的中心。
关于师范学校的教材问题:有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对于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能够胜任职业的人才,那么从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中可以找到一些适用于职业学
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情
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情感认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人情感的变化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爱心和责
任心。
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更好地与人相处,更
好地为社会服务。
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要注重培
养学生艺术鉴赏、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素养。
职
业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展现更
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作家,也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他提出了“四颗糖”的教育理念,即德育要“甜、短、实、新”,这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甜”是陶行知提出的第一颗糖,指的是德育要让学生感到愉悦和甜蜜。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持有抵触或者不认同的态度。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兴趣和乐趣,让学生感到德育教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参与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短”是指德育教育要短时、短文、短课、短讲。
职业学校的学生时间有限,他们更注重实际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德育教育应该紧凑高效,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注重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德育教育可以融入到不同的课程和活动中,每节课、每个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意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接触和感受到德育的价值和力量。
“实”是指德育教育要务实,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
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看重实际能力和实践技巧,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行动和实践来培养德育素养。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行为和实际效果。
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区实践、校内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服务精神。
“新”是指德育教育要具有创新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职业需求,他们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提供多种创新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的“四颗糖”教育理念对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德育教育要让学生感到愉悦和甜蜜,紧凑高效,务实实践,具有创新性。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更好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职教教改的启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几乎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类别。
尤其是他对职业教育的精辟论述,更是观念独到超前。
今天,我们重温这些理论思想,并运用它来指导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职业教育的师资
陶行知先生说:“健全之职业教师,必以经验、学术、教法三者皆为标准。
然三者之中,则宁舍教法、学术而取经验,经验尤为根本……然学生能仪型教师所为,以生产事物,即不失为职业教育之本旨。
无生利之经验,则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
”
陶先生所说的“经验、学术、教法”,即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方法。
他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是最重要的,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的重要标志;第二,只有具备丰富实践技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学生,学生才能以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创造价值;第三,职业院校教师的授课,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这也单纯地课堂教学,而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陶先生的观点对现在职业教育有以下启示:
1.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积极引导和组织教师参加劳动部门、行业部门主办的职业资格证与岗位执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有条件的教师可申请评定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成为本学科的技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2.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校内实训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紧跟市场。
以行业和企业科技的先进水平为标准,面向社会企事业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等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训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的办学特色,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加大“校企合作”的教改力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功,与实施“校企合作”是密不可分的。
职业院校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学校应根据企业需求在招生时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培训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
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整个
教学过程,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开展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
二、职业教育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职业学校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是择业问题。
做事要有快乐,所以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
学生择业不慎,则在校时,学不能专;出校之后,行非所学,是为弊也。
故兴味足以乐业,学当其性,用当其学,无穷之益也。
”
上述陶先生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专业,择业的好坏与否,关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关乎学生的未来;第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要靠老师和学校来培养;第三,只有在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业后才能乐业。
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启发有:
1.学生选择专业要量体裁衣
客观地说,选择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奔就业来的,想继续升学的为数不多。
不仅如此,由于家长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被录取进入校园后,对报考的专业也不是十分认同。
所以,作为教育主办方的学校,就应当采取科学、人性化的态度,在学习一段文化课之后,让学生第二次挑选专业,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
尽管这一办法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中繁琐费力,但为了对学生负责,我们只能这样做。
2.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和最好的老师
一个优秀的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持久的兴趣,使他们乐学、会学、学会。
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专业实践活动,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在课内外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俗话说:“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教师要以真诚的
心去理解、关心、包容、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或实验结果、或加工产品)合乎要求时,教师都要及时表扬、赞许,即使不是十分准确,也要善意更正,切忌讽刺挖苦,并鼓励学生“敢说、敢做”。
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职业教育的职能
陶行知先生说:“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以生利为主义。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们可以贡献社会。
职业教育教与学咸得其宜,则国家造就一生利人物,即得一人物之用,将见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
然
后辅以相当分利之法,则富可均而民自足矣。
”
在上述话中,陶先生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职业教育可以
培养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和本领,使人人都具备“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第二,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使人人
都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民富国强;第三,职业教育可以使人
人有事做,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上游手好闲者和无业人员的
数量,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谐。
从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必须明了“职业学校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职业教育人人成才”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职业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关键在于学校和老师如何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是参与,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
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
这种参与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充分实现,应体现参与的要求,创造参与的条件,进而促进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建立和完善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技
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按综合职业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包括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及自然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
3.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现代化事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
这是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大量拥有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
国家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道路上来,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
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有
特殊的重要地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
远大计。
职业院校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理解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不仅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时代需要,更是振兴中华的历史呼唤。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