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非融合术
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术
![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0a410d90c69ec3d5bb75c5.png)
• 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做非融合治疗。早期
椎间盘病人采用后方弹性固定,间盘突出 时采用间盘或髓核置换,后期病人采用椎 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非融合技术能改变相邻节段退变吗? 袁文 • 在脊柱融合术应用的半个多世纪里,
“融合”早已成为脊柱外科广为接受的 “金标准”。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 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之一。 • 然而,脊柱在融合以后其正常生理功能 及生物力学行为发生了改变,许多问题接 踵而至,例如邻近节段的退变、继发性失 稳、生理活动的丧失等等,这些问题让学 者们重新思考,是否可以在常规减压手术 后不于融合。
• 颈椎后路手术 •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手
术 • 后路开门手术
• 2.前路融合术 • 前路腰椎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适应证: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脊柱
畸形的矫正、腰椎滑脱、椎间盘内紊乱及 无法施行后路融合但脊柱必须获得稳定时。 •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前路钢板及椎间及融合器固定术
疾患 • Straub将棘突钢板用于腰骶部融合; • Harrington 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研制了 Harrington 系统,提高了脊柱畸形的矫正 能力和脊柱融合的成功率 • 椎弓根螺钉 历史里程碑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可
防止植骨块的移位,但仍未解决植骨块的 塌陷及椎间高度的丢失等问题,因此,椎 间融合器(Cage)便应运而生了。
• 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减少术后临近脊柱节
段的退变,但脊柱非融合手术后远期是否 能完全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融合术后 的临近节段退变是手术造成还是自然病程? 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答案。
• 随着对脊柱融合的研究,融合术后增加了
相邻节段的负荷压力,从而加速其退变, 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晚期出现退变症 状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 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 一。
腰椎非融合置入物及其置入技术
![腰椎非融合置入物及其置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9d6a412964bcf84b9d57ba0.png)
,
De rme t pa t n
o f
itret r i n y ao h sa jitmanano c vrtesg na mo e n oma l e, n aen d es ne r ba ds adz gp p yi on, iti rr o e emetl vme toan r l e la dhv oa vre v el c l e h t v
s tsa t r u c me . a fco o to i y s
Z a g S ,S iZ I l t ad t h iu so u a o —uin h n g o Z ziGo g hn ni y icu g K gu h L h C. a sn e nq e flmb n nfs .Z g u uh n c eg Yaj uL nh a a f n mpn c r o n u n n 20 ;21 ) 3 33 3 ( hn) 0 81(7: 3—3 6C ia [ 3 www. lk. m/gcf junY pi s 8 1/7 一3 3p ) dl z cf o zlk/ o ra u fe/ -7 1k3 3(s. f g c e l 0 p
e fc nten ih o igs g ns I sp sil o elmb ̄ n n f int u tu elmb fson b tisa l a on r q ie fe to eg b rn e me t. t o sb ef rt h i h u o —uso os bsi t u  ̄ u i t u pp i t e u r sa t ci r a o a l d p re t rfc t n. e i e s n b e a e c i a o Th mpl t ’s f t d b oc mp t ii t e h s e d f rhe l i a e e r h s f r t e n f ve i i n a s a e y a i o a i lt wi t o tn e u t rc i c lr s a c e n b y h h n o h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84aee6aeaad1f346933f65.png)
13 观 察 指 标 : 切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 中 出 血 、 膜 后 脏 器 损 . 密 术 腹 伤 、 经 根 损 伤 、 中硬 膜 修 补 、 后 2周 下 床 活 动 、 动 度 神 神 术 术 活
2 结 果
带来 相当多 的远期并发症 , 因而 , 非融合技 术就成 为最佳选 择。
与融合手术相 比, 非融合 技术 保持 了脊 柱 的活动 度 , 使之 更加
2 1 两组患者术 中出 血 、 膜后 脏器 损伤 、 经根 损伤 、 中 . 腹 神 术 硬膜修 补 比较 , 治疗组 明显 低于对照组 , 异有统计 学意 义(P 差
便、 保持 了脊 柱的活动度 , 使之 更加接近生理状 态, 有效 地避免 或延缓 了融合手 术后 相邻 节段 退 变的发生 等特 点, 【 关键词 】 非 融合技 术 ; 腰椎手术 ; 治疗
脊柱非融合技术 是 目前 国际上 治疗腰 椎疾 病 比较先 进 的 方法, 包括人 工椎 间盘置换 、 核置换 、 间弹性 固定等 多种手 髓 椎 术技术 … 。对于很多腰椎疾病 的患者 , 传统 的脊 柱融合 手术会 经压迫 情况 、 直腰综合 征 、 腰椎生理 活动度 、 良好率 、 治愈率 。 14 统计学方法 : 用 S S 15统计软件 , . 使 P S1. 采用 x 检验进 行 分 析 , <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
・
6 ・ 6
医刊 2 1 年 l 第 3 01 O月 8卷 第 1 9期
c ieeJ u n l f rci l dcn c 2 1 hl s o r a ata l oP c Me i e0 t 0 1.V0 . 8. .1 i 1 3 N0 9
.
脊 柱 非 融 合 技 术 在 腰 椎 手 术 患者 中 的应 用
同时应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治疗创伤性腰椎间盘损伤(附4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同时应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治疗创伤性腰椎间盘损伤(附4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4adda1b4431b90d6c85c7c7.png)
u s d e t o L 5 / S t , a r t i i f c i l a d i s c r e p l a c e me n t w a s u s e d t o L 4 / L s .A Ⅱc a s e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 4 y e a r s , i n c l u d i n g p o s t - o p e r a t i v e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o f f u s i o n a n d n o n . f u s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o n t h e s a n l e p a .
痛 。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 以有 效地 维持放射学稳定性 , 但不能完全替 代正 常椎 间盘的功 能。
A p p l y i n g f u s i o n a n d n o n - f u s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s h n lt u a n e o u s l y i n l u mb a r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 i s c i n j u r y f w i t h r e p o r t o f f o u r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72fc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c.png)
优势:非融合技 术可以保留脊柱 的运动功能减少 相邻节段的退变 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
PRT THREE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术和物理治疗手段旨在减轻脊柱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的新 型治疗技术。
该技术利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动态稳定系统等手段模拟正常脊柱的运动学特征减少对脊柱的 压迫和摩擦。
与传统的融合技术相比脊柱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正常运动功能减少了相邻节段的应力集 中现象。
诊断与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 忌症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术前讨论: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 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风险和 预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脊柱病变程度和 范围
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 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患者进行呼 吸功能训练;术前禁食、备皮等
汇报人:
术前准备: 确定手术方 案患者体位 准备手术器 械消毒
手术入路: 选择合适的 手术切口逐 层切开皮肤、 肌肉和筋膜
暴露病变: 剥离椎板充 分暴露脊柱 病变部位
实施非融合 技术:植入 非融合器进 行固定和稳 定操作
缝合伤口: 清洗伤口逐 层缝合肌肉、 筋膜和皮肤
添加项标题
手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用药物;定期回诊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疼痛缓解:非 融合技术可以 快速减轻脊柱
疼痛
功能改善:患 者术后短期内 的运动功能得
到明显改善
神经恢复:非 融合技术有助 于神经功能的
恢复和保护
并发症减少: 与传统融合手 术相比非融合 手术的并发症
发生率较低
疼痛缓解:非融合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非融合技术可以降低传统融合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适应症广泛:非融合技术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966c6658fafab069dc0295.png)
等骨突处皮肤 , 指导 四肢伸 展运动 , 防止褥 疮及 下肢静脉血 栓形成 。术后当晚 可进食 , 宜少 量多餐 。行腹 部环形 按摩 ,
必 要 时 适 当给 予 通便 类 药 物 , 防 止腹 胀 便 秘 。 以
五 、 复 指 导 康
鼓励病人早 期功能锻 炼。术后麻 醉消失后 开始行 直腿 抬高运 动 , 以增强肌 肉力量 , 防止神经根 粘连。初 次 由 3 O度
况。
、
临床 资料
从 20 年 9月至 21 年 2月行 开窗髓核摘除动力 型非 07 00 融合内固定术 2 , 8例 男性 2 , 2例 女性 6例 , 年龄 1.1 , 96 岁 平 均年龄 4 岁 , 2 病史 11 , .0年 均有下腰痛及放射痛 。l 例椎管 5 狭窄间歇性跛行 ,3例受累棘突 间隙压痛及放射 痛 ,1 l 1 例小 腿 外侧及足背外侧皮肤麻木 , 例 足底皮肤麻木 , 例趾 背伸 9 8 肌力减弱 。1 例压迫马尾神经会 阴部 麻木 , 排便排尿不 利。
红 , 及 时 处 理 。若 引 流 液 稀 薄 、 淡 量 多 , 伴 有 头 晕 头 应 色 并
碍甚至截瘫…。常规 的脊柱 融合 手术是 目前 临床 上治疗腰 腿痛和腰椎不稳 的最主要方法 , 但效 果不理想 。我 院探 索腰 椎非融合技术——D nss yey 后路动态稳 定系统 。D nss yey 是一 种用椎 弓根螺钉 方式 实 现动 态稳 定 的系 统。又称 “ 态稳 动 定” 软稳定” 或“ 系统 _ 。它能保 留脊柱 的有益运 动和改变运 2 J 动节段 的负荷传递方式 , 可阻止产生疼痛 的运 动方 向和运动 平面 的脊柱运动 , 留正常 的腰椎活动 保 3。
・
16 ・ 2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2f1f2aa5e9856a56126018.png)
合 术 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均 有 良好 的 临床 效 果 . 非 融 合技 术在 保 持 椎 间 活 动 度 方 面优 于腰 脊柱 融合 术 , 有 利 于防 止 退 变加 速 , 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关键词 : 非融合技术: 腰 脊 柱 融合 术: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 临床 疗 效
药房 , 1 9 9 6 + 7 ( 5 ): 2 1 5
¨ 3 】 杨伟 , 武杰雄. 2 0 0 1 年一 2 0 0 3 年广 东省部分 医院糖尿病治疗用药分析Ⅱ 】 中国
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 0 0 5 , 5 ( 1 ) : 2 5 — 2 7 .
编辑/ 鬲小雅
非融合技术 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 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 骨科 常见 疾病 , 临床治疗 以融合固定术 、 椎体 间融合器植 骨融合 术 、 椎 弓根螺 钉固定为 主l 】 1 。近年来非 融合技 术
( 脊柱 运动保 留技术 ) 迅速发展 , 逐渐成 为腰椎退行性 疾病新 的治疗 策略 。非融合技术可通过稳定 固
例, 可 4例 , 差 1 例, 优 良率 8 7 . 5 %。对照 组优 2 7例 , 良7 例, 可3
例, 差 3例 , 优 良率 8 5 . 0 %。 x线 片检查 提示 , 观察组无 明显退变 , 接
近 自然 退变 ; 对照 组患者 植骨 融合 良好 , 退 变明显 , 无 假关 节形 成 表 现。观察组手术 时间为( 1 O 7 . 5 ± 1 5 . 7 ) mi n , 术 中出血量( 1 5 2 . 8  ̄ 8 0 . 7 )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卷第 2 期f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非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
![非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897042fe4733687e21aaa1.png)
例; 平均住院 1 2 . 8 d , 均痊愈出院。术前拍摄腰椎 正 侧位 片及 MRI , 所 有 患者 均 采 ) 评 价脊 髓功 能 , J O A评 分 7 ~1 4分 ,
平均 8 . 9分 。手 术方 式 为棘 突间动 态稳 定装 置 置 入1 7例 , 动 态椎 弓根 钉棒 系统 固定 9例 。
金荷娣 , 蒋 俐, 朱
关键词 : 非融合技术 ; 腰椎退变性疾病 ; 围术期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2 0 — 1 5 3 — 0 2 I X) I :1 0 . 7 6 1 9  ̄ c mp . 2 0 1 3 2 0 0 5 9
英
(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骨科 , 江 苏 常州 , 2 1 3 0 0 2 )
腰椎 退变 性疾 病是 骨科 常见 病 、 多发 病 , 常伴 腰椎 不稳 和椎 管狭 窄 , 以 出现腰 腿痛 为 主 , 严重 者 可导 致大 小 便 功 能 障 碍 甚 至 截 瘫 … 1。本 院 2 0 1 0
疮、 深静脉血栓及 内植物移位 、 断裂等现象 , 其中 出现 l 例 切 口排异 反 应 、 1例肺 部感 染 , 经 过 精 心 治疗 和护理 , 均 痊愈 出 院。
年 6月一2 0 1 2 年1 2 月采用腰椎非融合技术l 2 J 治 疗 腰椎 退 行性 疾病 2 6例 , 现 将 围术期 正确 的指 导 和护 理经 验 总结报 道如 下 。
手术 方法 :① 棘 间动 态 稳定 装 置 手 术 方 法 : 采用全身静脉麻醉, 俯 卧位 , 后正中切 口。如有椎 间盘 突 出及椎 管狭 窄 、 硬膜 囊及 神经 根受 压 明显 , 则先 行 椎 问 盘切 除 , 椎 管 扩 大成 形 , 神经 根 减 压 。 估患者的生活习惯、 教育程度 、 职业等 , 并针对患 C臂 机透 视下 定 位 腰 椎 棘 突 间 隙 , 右 外 侧 腰 部 取 者 的心 理状 态 , 用 亲 切 的语 言 进 行 心 理 疏导 和支 长约 1 c m 切 口, 导 针 自切 口内平 行 于 冠 状 面 , 持, 在 与 患 者 沟通 时 , 要 特 别注 意 放 慢语 速 , 耐 心 垂 直 于矢 状 面进入 , 进入 腰椎 棘 突之 间 , 依 次用 扩 倾听 , 对其提出的有些不准确的观点及行为 , 应予 张筒 扩 张 , 植入 I n s p a c e 棘 问 动态 稳 定 装 置 , 打 开 仔细解释 , 用 商量 口吻营造互相讨论 、 沟通的氛 侧 翼 。放 置引 流 , 冲洗 并 关 闭 切 口。② 动 态 椎 弓 围, 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详尽介绍手术 根 钉棒 系统 固定 手术 方法 : 采 用全 身静 脉麻 醉 , 俯 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医生技术 的高超性 , 介绍成 卧位 , 后 正 中切 口。如 有椎 间盘 突 出硬 膜 囊 及 神 功 典型病 例 , 以认 真细 致 的工 作 态度 、 娴熟 的技 术 经 根 受压 明显 , 则 先 行 椎 间盘 切 除 , 神 经 根减 压 。 获得患者及家属 的信任 , 使其以最佳 的身心状态 置入 椎 弓根 螺 钉 及 创 生 公 司 D e v i n e动 态 固定 连 接受 治疗 与 护理 【 7 l 。 接棒 , 拧紧固定。放置引流, 冲洗并关闭切 口。 2 . 1 . 3 手术体位训练 : 术前 3 d即可协助患者开 本组 手术 时 间 0 . 7 ~1 . 5 h ,平 均 1 . 0 h , 平 始进行手术体位训练 , 使其逐渐提高耐受能力 。 均失 血 量为 1 0 0 mL 。随访 6 ~1 2个 月 , 平 均 9个 指导 并协 助患 者取俯 卧位 , 腹 壁纵 向垫 一软 枕 , 头 月 。疗 效 评定 采 用 改 良的 Ma c n a b标 准 _ 4 J ( 优: 疼 偏向一侧 , 每次 3 0 -6 0 mi n , 循序渐进 , 逐渐延 长 痛消失 , 无运动功能受限, 恢 复正常工作 和活动 ; 练 习时 间至 1 h以上 。 良: 偶有疼痛 , 能做轻工作 ; 中: 有些改善 , 仍有疼 2 . 1 . 4 术 前一般 护 理 :① 和 医 生一 起 参加 术 前 痛, 不 能 工作 ) , 其 中优 1 9例 , 良 6例 , 中 1例 , 优 讨论 , 熟悉手术方式。② 完善 各项辅 助检查 , 积 良率 为 9 6 . 2 %。2 6例 患者 中未 发生 切 口感染 、 褥 极 治疗 基础 疾 病 , 及 时纠 正水 、 电解 质 、 酸 碱平 衡
X—STOP棘突间非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配合
![X—STOP棘突间非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d390c52958fb770bf78a55ee.png)
腰 椎 后路 x — S T O P - f  ̄ 体 植入 非 融合 手 术术 中护理 配合 方 法 , 包括 术前 仪 器 、 器械 的 准备 及病 人 准备 , 术 中巡 回护士 、 器械 护士 的 手术
配合 及 注 意事 项 。 结果: 手 术均顺 利 完成 , 平均 出血 量 约6 0 . 2 m l , 术后 7 — 1 2 & 出院 。 随访 6 个月, X — S T O P 植入 物稳 定 , 被 固定节段 活动
性 保 留, 患 者 临床 症状 均 明 显改 善 。结论 : 要 求 手 术 室护 士做好 充 分 的术前 准 备 , 严格 无 菌操 作 , 可保 证 手术 顺利 进行 。
关键词: 腰椎 管狭 窄症 ; X — s T 0 P 假体; 手 术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 R 6 8 1 . 5  ̄ 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9 — 0 0 1 5 — 0 2
突 间稳 定 器具 有 最 大 限度地 保 留相 应 节段 运 动功 能 、 操 作 简单 、 3 . 1 巡 回护 士 配合 : 妥 善安 置 体 位 , 麻 醉后 巡 回护 士 协 助麻 醉 医
安全 有 效 、 并 发症 少 等 优点 , 但 在我 国使用 的例 数 和 时 间都 相 当 生 以轴 线 翻 身法 , 辅 助病 人俯 卧 于体 位垫 上 , 保 持 胸廓 和髂 棘 在 有限。 我院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1 年1 2月 采用 X — S T O P系统 治疗 同一水 平 线上 , 以便腹 部 保 留足够 的 空 间 , 使 腰椎 获 得 生 理前 凸 腰椎 管狭 窄症 患 者 共 6 2例 , 通 过手 术 前 的精 心 准备 , 术 中 安全 的中立 体位 , 可使 X — S T O P 植 人 物 的功 能得 到最 好 的发 挥 。 准确 配 合 ,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将 手 术配 合 的要 点报 告 如下 。 翻身后要注意病人的气道压指数是否在正常值范 围内 ( 气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de9c402b160b4e767fcf8b.png)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作者:霍纪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非融合术;融合术;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1—02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1 人工椎间盘置换1.1 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Brvan[1]椎间盘是一种片状的有两个关节的金属聚合体,半限制的结构内有一个可在瞬间变化的轴。
它的组成包括两个钛合金的外壳,在壳的植入界面有多孔的涂层,以利于骨组织的长入获得长期的稳定性。
上下金属壳前方各有一个金属突起,是假体植入时的把持部分,同时也防止假体向后移位。
两个外壳之间的聚亚氨酯被封闭形成一个腔内容纳核,核内的盐水作为润滑剂。
轴向负荷下水压的衰减保证了Bryan椎间盘的振动吸收特性。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可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
目前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腰椎人工椎间盘技术Link SB CharireⅢ型椎间盘假体是目前的最新改进型,它的盖板由钴铬钼合金制成,为椭圆形,与人体椎间盘面积及形状更吻合;盖板上的齿突可防止其术后移位及脱落等并发症;盖板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使得骨组织和假体的结合率明显提高。
该术式既保留了腰椎节段活动,又恢复了椎间高度,对避免后柱迅速退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好处。
腰椎非融合c oflex系统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腰椎非融合c oflex系统固定术的手术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52c821c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0.png)
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腰椎疾病。
手术的成功与否,除了手术技术的水平之外,还有手术配合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腰椎疾病的诊断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腰椎疾病进行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的性质,为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例,需要选择其他的手术方式。
手术前的麻醉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麻醉。
一般情况下,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采用全麻,但也有部分病例采用椎管内麻醉。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的具体步骤腰椎非融合Coflex系统固定术的手术步骤如下:切口首先需要在患者的后背切开皮肤,露出腰椎部位,这是手术的第一步。
切口的长度一般为3~5cm,根据手术需要可适当增加。
暴露椎间盘接下来需要暴露出患者的椎间盘,通过此步骤可以对椎间盘进行清理和打压,为后面的植入做好充分准备。
植入Coflex系统将Coflex系统插入到椎间隙内,这是手术的关键步骤。
植入过程中需要保持钝性创伤,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插入后可以通过X光检查确认植入的位置和角度是否正确。
确定固定点通过植入Coflex系统后,需要确定固定点,即Coflex系统上的横板和螺钉的位置。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仔细和准确,因为固定点的位置和角度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
固定椎弓根在确定固定点后,需要将椎弓根通过螺钉牢固固定。
这个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椎弓根是脆弱的组织,一旦损伤,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困难。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需要给患者进行稳定性评估,并进行X光检查,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的腰椎疼痛得到缓解。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c4c826addccda38376baf7f.png)
临 床研 究 ・
C f x非融合 固定术棘突 间固定治疗 ol e 腰椎 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效 进行 总结 。结 果 C f x手 术 的 手术 时 间 (00 ± .7 mi oe l 7 .2 86 ) n和 出血 量 ( 81 6 65 ml 明显 低 于 P I 1 . ±l .9) 均 4 L F纽 ,
差 异 均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分 别= . 、 . , t 60 3 1 P均< . )而 与 单 纯腰 椎 间 盘摘 除 术组 比较 , 异均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9 O O0 , 5 差 t 分 别= . 、.4P均> . ) J A评 分 中 C f x组优 良 率为 9 _ % , 高 于单 纯摘 除 髓 核 组 8 . % ,略 低 于 0 402 . 3 0 5。 O 0 oe l 43 2 95 5 PI LF组 为 9 . % ,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别= .1 1 6 P均 > .5 。 随访 期 间 未 出现 内 固定 松 动 脱 出及 52 4 差 x分 11 、. , 2 00 ) 棘 突 骨折 等 并 发 症 。结 论 C nx固定术 能 减 少手术 创 伤 , 取 得 良好 疗效 。 0e 并
l mb rc n l e t b ai s n s .M e h d N n t a in s w r i ie n o 3 go p ,a d r s e t ey te td u a a ai v re r l t o i s s e s to s i ey p t t e e d vd d it r u s n e p ci l r ae e v wi C f x i e t my n r d t n l p se o u a n e b d u i n u gc l a p o c t h o e ,d s c o a d t i o a o tr r l mb r i tr o y f so .S r ia p r a h,e a u t n d r g l e a i i v l ai u n o i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并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并椎间盘突出症](https://img.taocdn.com/s3/m/bfa65a15b7360b4c2e3f645b.png)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2 1医院 , 5 河北 张 家 口0 5 0 ) 70 0
摘要 : 目的
探讨 融 合 与非 融 合 固定 联 合治 疗 腰椎 滑 脱症 合 并邻 近节 段 椎 问盘 突 出症 的临 床疗 效 。方 法
2 0 ,( )4 1 8 . 0 4 6 5 :8 - 3 4
D S D S uS H 、C 、 S等髓外 周定 , C D S因 为入 钉点 比 D S H
更高 , 钉孔可以更多的 自外 向内同定骨块增 加稳 定性。
[ ]姜保 国 , 2 张殿 英 , 中 国 . 付 股骨 近 端 骨 折 的治 疗 [ j 中华 创 伤杂 J.
例 , 过敏 1例 , 痛觉 肌力 轻 度减低 6例。全 部病例 术
[ 5]李 焱 , 志 强 , 徐 陈逊 文 , . 骨粗 隆 间骨 折 四 种手 术 方 法 疗 效分 等 股 析 [ ] 中 国矫 形 外 科 杂 志 ,0 8,6 1 )2 — . J. 20 1 (4 :32 6 ( 稿 E期 :0 00 —2 收 l 21- 1) 3
融合 与非 融 合 治疗腰 椎 滑 脱症 并 椎 间盘 突 出症
t e tp a e itn e i r d c i g fiu e o i ain o eir c a - h i — p x d sa c n p e i t a lr ff t fp rt h n n x o o
[S JS为微创 锁定结 构 , 稳定 性 可能更 好 , 但应 用 时 间 短、 操作复杂 、 昂贵 。 价格 J 我 们认 为 股骨转 子 问 骨折 类 型复 杂 , 不妨 将分 型简单 化 , 分为 简单 骨折 、 杂 不稳定 骨 折 ( 在 内 复 存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127eb3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5.png)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曹华;祁伟;王铮;徐正【期刊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0)004【摘要】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PLIF组,n=51)和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Dynesys组,n=46).比较两组术后腰痛程度(VAS评分)、临床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PLIF组随访时间28~78个月,平均(48.7±21.8)个月;Dynesys组随访时间27~76个月,平均(48.6±19.7)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患者ODI评分优于PLW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高,但PLI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ynesys组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低于术前(P<0.05),Dynesys组由术前6.9°±2.1°降低到4.6°土1.3°,而PLIF组由术前7.2°±2.3°降低到0°.两组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Dynesys组由术前7.8°±1.2°增加到8.6°±1.7°,PLIF组由术前7.1°±2.6°增加到10.8°±2.6°,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与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后者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对邻近椎体活动度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总页数】4页(P308-311)【作者】曹华;祁伟;王铮;徐正【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江苏镇江21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江苏镇江21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江苏镇江212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江苏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Dynesys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与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对比2.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3.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4.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照研究5.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与减压cage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73dc05844769eae009edaf.png)
合 性内固定 即动力性 内 固定 ,由 Mu— l h ln o adl 世纪 8 l E 2 在 O年代首先提 出, 也
可称 为 软 同定 或 灵 活 固定 , 改 变腰 椎 是
常化系统” 随后将 该装置认 定为“ , 第一 代 Wal 植入物” ls i ,以区别 于当前更新 的版本 第一代 Wa i植人物以关节外 ls l 操作 的理念为基础 , 使得手术治疗 的过 程具有可逆性 , 了棘 间韧带 以外的其 除 它解剖结构基本得 到完好保 留 , 这就使 得一旦 下腰痛 的症 状持续 得不到缓 解 或再 次复发时 , 出植入物和实施融合 取 成为可能。 9 3年,eea 等【x 组 19 Sn gs 寸2 2 ] 各4 0名既往行 L一椎 问盘切除术但 术
杨雍, 王炳 强 , 杨金 江
( 首都医科 大学骨外科学系, 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医院骨科 , 北京 10 5 ) 0 0 0
摘要 : 复习相关 文献 . 从基础研究及设计理念 , 临床应用 , 存在 的问题及应用前 景等 方面对腰椎非融合 内固
定 技 术加 以综 述 。
关键词 : 腰椎 ; 非融合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 6 1 3 R 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 7 3 (0 9 O 一 0 9 0 l0 — 2 4 2 0 ) l0 6 — 4
疼痛。 所以疼痛 的产生与负荷传导形式
有关 , 不 是 与 负荷 大 小 有关 : N l 而 Mc a y l 和 A a s』 行 了退 变 椎 间 盘 的 内部 压 dm r 。 进 力测 定 , 同样 得 出 了上 述 结 论 。非 融 也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69bbacf524ccbff1218479.png)
开 展 了多 中心 前瞻性 临床 对照试 验 , 年 的随 访结 2 果 显 示 , h re 体 组 和 腰 椎 前 路 椎 体 间 融 合 C ai 假 t
(nei mb r neb d s n AL F 组 术 后 症 a t o l a t o yf i , I ) r ru i r u o
・
2 4・ 3
主国量型
基 婴塑苤查 QQ !生 旦筮2 鲞筮 期 C i J l B s r o h Ci a c t p n n iO h
跏 2 1 o2 00V1
.
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 问盘退行性疾病
的临床应用进展
顾 宏 林 , 世 强 唐
【 关键词】脊柱疾病; 腰椎 ; 非融合技术 中图分 类号 : 8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46 6 2 1)30 3 .4 R6 1 5 A 17 .6 X(0 00 .240
究加 以验证 。 2 人工 髓核置换 技术
目前腰 椎人 工髓 核主 要有 注射 的原位 聚合 材 料 ( so) 成 形 的 植 入 物 ( D S l) 类 。 Dae r 和 P N—oo 两 Dac r 一种 带有 球囊 的 原位 聚合 人工 髓核 。 欧 so 是 洲 的前 瞻性 多 中心非 随机 临床 试验 结 果显示 其具 有 安全 性高 、 并发 症少 、 侵入 性小 等优 点 , 长期 但
的水 凝 胶 小 丸 外 部包 绕 超 高 分 子 聚 乙烯 纤 维 构 成 。前 期试验 已证实 该植 入物 的生 物安 全性 和机 械 持久 性 吲 其 多 中心前 瞻 性研 究亦 表 明 , 核 置 , 髓 换 术后 OD 下 降 7 %, 己报 道 的两 个 技术 领 先 I 4 而 的椎 间 融合 器 其 O 分 别 下 降 4 %和 4 %, 椎 D1 1 2 全 间 盘置 换 术 后 O I 分 也仅 下 降 5 %t 国 内金 D评 0 。 大 地 等 的初 步 临 床 研 究 肯 定 了 P N 的 近 期 效 D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
![腰椎非融合技术Dynesys系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a6e579f242336c1eb95e9c.png)
综 述 ・
2O 6 第 卷 1 0年 月 7 第7 l 期
腰椎 非融合技术 D n s s系统 的应用 y ey
( . 波大 学医学 院 , 江宁 波 1 宁 浙
刘 先春 , 国强 。卢 斌 蒋 , 3 5 1 ; . 波大学 医学 院附 属 医院 , 1 2 12宁 浙江 宁波
35 2 ) 1 0 0
相邻 节段 的负 荷承 载和传 输方 面 都有 影响 。 D n sS y ey 系统就像一 个 内部支架 装置 一样 , 能在椎 体后部 结构 、 维环 和后 纵韧 带产 生张 力 。它 能使后 部 小关节 的接 纤
合面 回复 到原来 的位 置 和功 能 , 改善 椎 间盘缺 少 黏弹性 而 导 致 的活动 障碍 . 恢复 后部 结构 的张 力 。这些 改 变能 恢复脊 并 柱节 段旋 转 中心 .产 生一 个改 善椎 间 盘生理 的解 剖 学环 境 。 间 隔器 的 弹性 保证 了一定 程 度 的活 动 度 并 限制 了在 毗 邻节 段水 平 的长期 生物力 学 压力 。D nss 态平 衡 系统适 用 于 y ey 动 在脊 柱 运动 节 段 退变 期 间及 在动 态 摄 片 ( 屈伸 活 动 ) 中运 动 节段 明显 的过 度运 动期 间治 疗椎 间盘 的失稳 。D n ss系统 y ey 既减 少前 屈又 减 少后 伸 。 允许 脊 柱 有 限 的活 动 。S h ez 还 c mol
【 摘要】 动力 性 固定 系统治 疗腰 椎退 变性 疾病是 当前 脊柱 外科 研究 的热 点 , 与传 统 的腰 椎 融合 固定 相 比 , 动力 性 固定 不 仅能重 新建 立退 变 节段 的稳 定 , 且能 保持 腰椎 间充 分 的 活动性 以预 防相邻 节段 的退变 。脊 柱 动态 中和 固定 系 并 统 是经椎 弓根 螺 钉 固定系 统 , 减轻 椎 间盘 的压 力 , 持脊柱 的稳定 , 复 脊柱 正 常 的负荷 传导 和 活动 节段 的正 常 能 维 恢 运动。 可治疗 腰 椎不 稳 、 脱等 腰椎 退 变性 疾病 所致 的 下腰痛 。国外 多数 临床 研究 表 明 , 态 中和 固定 系统 疗效 优 滑 动 于传统 的融合 固定 。 它 主要适 用于 轻至 中度腰 椎退 变性 疾病 。 但 『 关键 词1 动力性 固定 ; 椎 ; 变性 疾病 ; 态 中和 固定 系统 腰 退 动 【 中图分类号 】 6 15 3 R 8 .+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 1 7 — 2 0 2 1 0 b)0 0 0 6 3 7 1 ( 0 0)6( - 1 — 3
腰椎手术考虑的要点(金大地版)
![腰椎手术考虑的要点(金大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bfe3e85ef7ba0d4a733b36.png)
一旦腰椎行外科干预成为必要的处理手段,8 个决策标准相互结合应该引起重视:2.1 腰椎间盘退变程度 :依照Pfirmann 间盘退变MRI 分类:Ⅲ-Ⅳ度:可考虑非融合。
Ⅲ度(间盘髓核非均匀分布,中等强度灰信号,模糊的髓核和纤维环边界,椎间隙高度正常或轻度降低)和Ⅳ度(间盘髓核非均匀分布,中等至低信号,髓核和纤维环边界消失,椎间隙高度正常至中等降低)。
Ⅴ度(间盘髓核非均匀分布,低强度信号,髓核和纤维环边界丢失,椎间隙高度完全塌陷)则以融合为宜。
2.2 病变椎间隙的高度:有研究指出神经根卡压和椎间隙后高度及神经根管高度,椎间活动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若退变间盘间隙的高度低于5mm,椎间活动度则减少,以融合为宜。
2.3 病变节段椎体终板的Modic 病理改变:ModicⅠ度和Ⅱ度可以考虑TLDR,Ⅲ度则以融合为宜。
2.4 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根据 Weishaupt 0 度到3 度分类,0 度和1 度可以考虑TLDR,2 度和3 度则为融合2.5 椎旁肌的退变即脂肪在肌肉内浸润的程度:根据Goutallier 分类1 度到4 度,1 度和2 度可以考虑TLDR,3 度和4 度则为融合2.6 骨密度测量:T 值低于-1.5 是TLDR 的绝对禁忌证。
普遍认为T 值低于-2.5 对于所有脊柱内固定手术均提高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7 侧位腰椎X 光片测量的病变节段活动度:保持一个存在的节段活动度应该是非融合技术应用的最佳理念,而不是重建一个低质量的,简单的力学概念上节段活动度。
此外,术前节段活动度丢失,节段不稳定均会提高非融合技术术后失败的风险。
2.8 年龄-体重-精神评估:可通过VAS,Oswestry, SF-36 测试分析患者综合状态。
精神状态可使用Waddell 征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以避免假体植入后引发精神状态的异常反应。
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引起总够的重视,如BMI 高于30 将提高术中及术后失败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腰椎非融合术发表时间:2009-07-02 发表者:罗建平(访问人次:753)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导致的腰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治疗的长期性和巨额费用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传统腰椎融合术后腰椎丧失了部分活动能力,相邻节段应力增加,使该节段小关节退变加剧;而新的理念——腰椎非融合术保留了腰椎节段的活动性,恢复其稳定性,手术操作微创,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
本人自2007年起,在省内首先采用法国Abbott公司的腰椎非融合术器械——Wallis系统(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随访平均1年,初步结果优良率达到95.4%。
◆腰椎疾病的微创治疗:我们采用美国枢法模公司 METRx 以及 X-TUBE 的微创手术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的病人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极佳的疗效。
而且,我们结合微创操作系统,进行经皮的椎弓根钉固定(CD HORIZON SEXTANT),从而使传统的“开大刀”的固定融合手术,应用微创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从而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该手术具有切口小、病人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
METRx sextant_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X-TUBE◆腰椎疾病的非融合治疗:对于某些脊柱外科疾病,比如单纯由于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的狭窄,对于此类病人如果进行了脊柱的融合手术治疗,必然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不便,为此,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手术技术-非融合技术,其实,它也是一个内固定系统,其有利于改变脊柱活动节段的运动以及负重力的传递,但不进行节段间的融合。
从我们临床应用来看,此方法具有维持脊柱原有的稳定性,具有可控的活动性,保留了活动能力,并且预留了后期手术方案的可选择性,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coflex system wallis system-2wallis system-3 wallis system wallis system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脊柱外科的热门领域和众多骨科医生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临床应用的普及,其可观的临床结果促使国内的很多脊柱外科医生正致力于将这类技术也引进到国内,并能为国内广大患者解决困扰。
我院骨科率先引进了,由美国雅培脊柱公司(Abbott Spine)研发的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 。
Wallis从1984年开始研发,1987年首例植入人体至今已有20余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2002年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随之商业化,且迅速地向全世界推广。
短短数年间,仅欧洲地区就有数万例患者接受了该技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的效果。
手术后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消失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远离了腰椎疾病的折磨。
2007年6月正式进入中国。
临床上患有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很多,部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间盘摘除减压和减压后固定融合术。
手术各有利弊。
单纯椎间盘切除:不能解决腰椎不稳,容易出现同间隙复发,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等。
椎间盘切除+腰椎融合疗法:创伤大,骨质破坏多,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
限制了腰椎活动度,手术不可逆,容易加速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
尤其是年轻患者,过早的采用融合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不接受。
Wallis体现了脊柱后路动态稳定技术的精髓,除了增加固定节段的稳定性、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功能、防止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优点以外,更令人鼓舞的是:在一定程度上Wallis还能促使椎间盘组织发生逆转,即髓核重新水合,这一点是融合技术不可能达到的。
同时,Wallis的植入过程简单,安全,组织结构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患者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困扰,增加失稳节段的稳定性,保留了椎间盘功能。
Wallis棘突间固定对腰椎活动度和关节突关节内压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Wallis棘突间固定对腰椎活动度和关节突关节内压的影响,为Wallis棘突间固定后关节突关节融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3具新鲜小牛的腰椎脊柱标本,肉眼和X线排除畸形和结构性破坏,剔除椎旁肌肉及其筋膜组织,保留所有的韧带、椎间盘及关节囊并维持其完整性,共取( 3×L1/L2, 3×L3/L4, 3×L5/L6)9个节段。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标本完整为对照组,Wallis棘突间固定后为实验组,分别测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运动加载下节段腰椎的活动度和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相同载荷后伸下,Wallis棘突间固定后节段腰椎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明显减少( P < 0.01),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时节段腰椎的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前屈和后伸活动时关节突关节内平均压力明显降低( P < 0.01),左右侧弯和旋转活动时关节突关节平均压力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Wallis棘突间固定能减少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加强脊柱的稳定性,降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
【关键词】腰椎; Wallis;关节突关节;压力;生物力学Effects of Wallis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o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Lumbar Spine and the Stress of Zygapophysial JointsZENG Teng-hui, YAN Hong-yin, LI Zhen-yu, GU Hong-sheng, CHEN Yang, SHEN Zhe(Department of spine surger 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35)〔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lumbar spine and the stress of zygapophysial joints after the implantation of Wallis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the Wallis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cet joint fusion after the instrumentation with Wallis system. Methods 3 fresh calf lumbar spine specimens were used. Deformity and structural damage was excluded throughvisual observation and X-ray detection. Paravertebral muscles and fascia were removed. All the ligaments, discs and joint capsule were retained and maintained their integrity. Take a total of (3 × L1/L2, 3 × L3/L4, 3 × L5/L6) 9 segments. Before-after controlled study was used.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lete specimens,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mplanted with Wallis system. In two groups, investigated the range of motion of lumbar spine and the stress changes in zygapophysial joints under flexion, extension, left and right flexion, left and right rotation,respectivil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ere done. ResultsUnder the same load, flexion and extension range of lumbar segm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mplanted with Wallis system (P <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left and right flexion and rotation (P > 0.05). The pressure in the zygapophysial joint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flexion and extension (P <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hen side bending and rotation (P > 0.05). Conclusion Wallis system can reduce the lumbar flexion andextension,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reduce the stress of zygapophysial joints when flexion and extension.〔Key Words〕Lumbar Spine; Wallis; Zygapophysial Joint; Pressure; Biomechanics以往腰椎手术常采用坚强内固定的方法。
然而,坚强的固定使应力异常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及关节突,产生“转换综合征”(transition syndrome),引起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和滑脱[1-3]。
由融合固定的缺点引出非融合的腰椎固定理念,Wallis棘突间固定是其中的一种,并已经应用在临床,但是目前还缺少评价固定椎体间活动范围和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的量化标准,本研究比较腰椎在Wallis棘突间固定前、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运动加载下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和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为Wallis棘突间固定结合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应用在临床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