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氧

合集下载

高二初中化学第一章《空气氧》教学案例教案(精选3篇)

高二初中化学第一章《空气氧》教学案例教案(精选3篇)

高二初中化学第一章《空气氧》教学案例教案(精选3篇)案例一:《空气氧》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氧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理解氧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液漏斗、橡皮塞、塞子玻璃管、水槽、燃木、空气。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引出教学目标。

(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空气的组成成分,并与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联系,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Step 2:展示实验操作,引出氧气的制取方法。

(10分钟)向学生展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介绍其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要求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并思考其中的原理。

Step 3: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0分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如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将塞子玻璃管插入漏斗中,并将一端放入水槽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Step 4:进行实验操作。

(20分钟)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操练操作技能。

Step 5:讲解实验结果及原理。

(10分钟)讲解实验的结果,并解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原理。

Step 6:板书总结(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Step 7:课堂练习(10分钟)提供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8:课堂反馈(5分钟)提问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二:《空气氧》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3. 加深对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教案
主题:空气中的氧气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知道氧气在生命中的作用,学会用简单的实验
验证氧气的存在。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重要性;
2. 氧气的性质及作用;
3. 用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将要
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5分钟):讲解空气的组成及重要性,氧气的性质及作用,通过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实验(20分钟):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具体步骤如下:
a. 实验材料:烧杯、火柴、蜡烛、水
b. 实验过程:将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并点燃,然后将另一只空瓶子倒立放在蜡烛上,观
察蜡烛熄灭后玻璃瓶内部的状况。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5. 拓展(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气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检验学生对氧气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烧杯、火柴、蜡烛、水
3. 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实验结果及分析能力
教学时长:50分钟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案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当修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仪器与试剂,课件,PPT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模板和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实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空气的特点和组成。

2. 理论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重点讲解氧气对大气中的燃烧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40分钟)3.1 实验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所需试剂和仪器摆放整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2.取两只干燥的烧杯,称取适量待测空气样品,记录质量;3.将待测空气样品中的氧气与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用烧杯称点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待测空气样品中氧气的含量。

3.3 实验记录与分析学生按照实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并与理论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和验证。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今后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化学的意义。

四、教学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空气成分的实验,如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等,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数据、结果分析等;2.阅读相关教材中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内容,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3.思考并总结氧气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文字作文。

以上就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案》的编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安排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
4.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
3.使学生掌握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了解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空气质量指数: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AQI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b.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c.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空气与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与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与氧气教案
主题:空气与氧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氧气的生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空气与氧气的概念,与学生探讨关于空气与氧气的重要性和用途。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无臭、不可压缩;
3.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燃烧性质;
4. 氧气的应用:用于呼吸、燃烧等。

三、实验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 实验一:用火棉放在试管里点燃,然后用一根玻璃管吹氧气入试管内;
2. 实验二:用小苏打粉末添加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气体的产生;
3.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现象。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
1.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2. 氧气的性质有哪些?
3. 氧气主要用于什么?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空气与氧气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有关空气与氧气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空气与氧气》相关习题;
2. 收集有关氧气的信息,做一次小研究。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氧气教案(新版)鲁教版
- 我将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增加更多实验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我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使用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
2. 氧气的制法
3. 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
1. 氧气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铁丝、木炭等。
2. 教学课件:有关氧气的图片、视频等。
- 知道氧气的用途,如炼钢、焊接、急救等。
-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氧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空气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氧气的性质(15分钟)
1. 实验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
(2)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空气、氧气复习教案(1).docx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空气、氧气复习教案(1).docx

命题点2空气污染及防治2.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随意大量燃放鞭炮B.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3.(·益阳)益阳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减少雾霾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露天焚烧垃圾命题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4.(临沂)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滨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命题点4氧气的制取6.向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当堂达标检测基础题1.[2018·河北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B.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2.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提升题6.秋冬季节,我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

初中化学空气和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和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和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以及其重要性;3.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4. 能够用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氧气的含量和重要性;3. 氧气的制备方法;4. 氧气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1)呈现空气的成分和性质,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2)解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讨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

3. 氧气的制备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备方法,讲解化学反应原理。

(2)展示氧气的制备实验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氧气的实验验证:(1)讲解氧气的性质,提出实验验证的方法。

(2)进行实验验证氧气的存在,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练习: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氧气的重要性并展示成果。

六、课堂总结:复习课堂内容,强调空气和氧气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作业,包括对空气的认识和氧气的实验验证。

八、板书设计: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 氧气的含量和重要性;3. 氧气的制备方法;4. 氧气的实验验证。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空气和氧气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教学设计
2.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结论等。要求报告书写规范,数据准确,分析合理,体现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思考题:结合实验过程,探讨如何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并从实验操作、仪器选择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4.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的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与课堂上学到的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c.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力。
e.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如雾霾、工业废气排放等,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3.实践操作,注重指导:在实验环节,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4.合作探究,提高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5.适时拓展,丰富知识: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制氧原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介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实验原理、所需仪器和操作步骤。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氧气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实验步骤,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设计意图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设计意图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氧气和空气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掌握氧气和空气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和示范,学生可以亲自感受氧气和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与用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和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氧气与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化对氧气和空气的认识;
4. 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2. 空气的成分及性质;
3. 氧气和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解
通过讲解氧气和空气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氧气和空气的认识。

2. 实验
通过实验展示氧气和空气的存在,让学生亲身体验氧气和空气的性质与特点,深化对氧气和空气的理解。

3. 讨论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氧气和空气的认识和看法,引导他们思考氧气和空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
1. 讲解氧气和空气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展示氧气和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3. 组织学生讨论氧气和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4. 针对氧气和空气的保护与利用,展开相关主题讨论。

教学评估:
1. 利用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氧气和空气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3. 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与空气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空气教案
主题:氧气与空气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氧气与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氧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的制备方法;
3.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氧气与空气的区别;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氧气和空气的模型;
2. 实验器材:集气瓶、分液漏斗等;
3. 教材:化学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展示氧气和空气的模型,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组成及性质;
2. 学习氧气的组成和性质:讲解氧气主要由氧分子组成,具有支持燃烧和生命的特性;
3. 讨论氧气的制备方法:介绍电解水法和过氧化银法等制备氧气的方法;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验制备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
5. 探讨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呼吸、燃烧等方面的重要性;
6.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氧气的重要性。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包括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思考氧气在你生活中的重要性,写一篇有关氧气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与空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计实验报告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通过课后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变化。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3.空气资源的保护与污染防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空气组成和氧气的性质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回答问题。
-设计并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求报告中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比例的计算和理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氧气在支持燃烧中的作用;
-实验技能的掌握,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燃烧、氧化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优秀15篇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优秀15篇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优秀15篇初中化学氧气教案优秀15篇教学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力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概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一课时一、导言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

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探讨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活动目标】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 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

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步骤,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教材,了解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理论知识讲解
结合课本,详细讲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教学设计
a.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强调实验操作要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其测定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展示一些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图片和新闻,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随后,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总结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强调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空气组成、氧气含量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1.以生活现象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之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该章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学会利用实验方法测定氧气含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生活中常见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通过讲解氧气与其他气体的性质差异,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接着,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巧和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氧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
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
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中主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
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检查】课堂练习一指导学生做练习。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举例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检测】课堂练习二。

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专题设计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