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共24页

合集下载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是指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谓语位于主语之前。

倒装句可以用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或者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宾语前置是指将句子中的宾语提到谓语之前,以便更加突出宾语的重要性。

这种语法结构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

状语后置是指将句子中的状语放在句子的结尾,以便更加突出状语的作用。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如“快乐地唱歌”、“非常努力地学习”等。

状语后置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需要注意的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都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或者更加符合语言习惯而采用的语法结构,但它们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语法规则。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第三部分:课堂测评
达标测试A组答案:
• 翻译: • 1、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没有这样的情 况(未有之)。 • 2、平日里说:“不了解我(不知吾)啊!” • 3、你将要到哪里(适奚)去呢? • 4、当老师的不一定比弟子贤能(于弟子 贤)。 • 5、不懂断句,不能解决疑惑(不知句读, 不解惑)。 • 6、凭什么(以何)来知道呢?
• 谢谢!
第二部分:掌握规律,辨识倒装
一、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 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 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 宾句式。
类型一: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大王来操何?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 沛公在安? 沛公在哪里?
2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贤之用使用能人能之使评定奖赏有功之人劳之论我能拿什么何以来报答你呢
专题复习
文言特殊句式
辉县市高级中学
2014.11
第一部分:导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 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准确辨识特殊文言句式,是高考文言 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也能防止考生文言 翻译题“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前。 疑问代词有:“何(哪里、什么)、曷(什么)、乌
(同“恶”)、恶(哪里)、谁、奚(哪里、什么)、 焉(哪里、什么)、胡(什么)、孰、安”等。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 辞》)(遑遑:心神不安的样子。) 为胡乎遑遑欲之何?
类型三: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何陋之有? ——《陋室铭》 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2、唯利是图 。(图:贪图) 唯图利。 译:只贪图利益。

状语后置句式

状语后置句式

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朋友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传》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廉颇蔺相如列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列传》
《廉颇蔺相如
46、为降虏于蛮夷。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9、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46、为降虏于蛮夷。
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荆轲刺秦王》
4、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烛之武退秦师》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4、使毕使于前。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苏武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特别喜欢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的问题思考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虽然他的才能比世人都要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情感。
49、风乎舞雩。
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四子侍坐》
总结: (一)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
置。其中尤以“于”“以”“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赤壁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赋》
《赤壁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记》
《游褒禅山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赋》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赤壁
23、徘在徊斗于宿斗与牛牛之宿之间间。徘徊。 赋》

文言倒装句式

文言倒装句式
例: 1、“大王来何操?”(动宾倒装) 2、“何以战?” (介宾倒装) 3、沛公安在?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 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 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4)我为赵将。
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 ) D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 表示。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见(+动)。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而君幸于赵王。 见……于+对象 (受……于)
再见!
2.“以+宾语”结构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 于国也》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 杀人以梃与刃。《孟子》
三、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⑴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 四、定语后置 •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 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 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 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 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 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于……。 为……所…… (或……为所……) ……为……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国笑。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B)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高一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以下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总结:1.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出师表》(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尤其是动词前)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借助“之”、“是”等将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2.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2)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3)定语+补语。

吾谁与归?《屈原列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一里,指“方圆一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地方”的意思。

3.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常常以介词“于”引出,表示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等。

(1)表示处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2)表示时间。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3)表示方向。

又以刘敬先谏曰:“臣愿见太后。

”《鸿门宴》(4)表示方式,“向”、“对”、“对于”。

故为之文以志《石钟山记》(5)表示目的,“为”、“以便”。

愿借子金以济有无,何如?《鸿门宴》(6)表原因。

求其原因,盖失萧何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上就是高一阶段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总结。

文言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意义,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汉语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汉语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汉语倒装句的用法归纳一,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一)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词:不、未、莫、无、弗、非、否、毋……(3)句子结构:否定词+代词宾语+谓语动词(4)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我,予,仆,自,己......第二人称:汝,子,尔,乃,若......第三人称:其,彼,之......指示代词:是,其,此,斯,兹,之,然,而,彼,夫......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安,焉......(5)例句:v 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v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翻译:没有这种事情。

v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翻译:不肯照顾我。

2.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安、谁、奚)(1)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疑问代词:何、安、奚、谁、孰、曷、胡、焉……(3)句子结构:疑问代词+谓语动词(4)例句:v 大王来何操?→翻译: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v 沛公安在?→翻译:沛公在什么地方?v 君谁与归?→翻译:您与谁回去?3、“之”,“是”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1)规律:之、是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2)句子结构:宾语+之/是+谓语(3)例句:v 宋,何罪之有→翻译:宋国,有什么罪?v 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翻译:我们国君正担心(自己的)罪过,哪里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呢?v 唯利是图→翻译:只图谋利益v 唯命是从→翻译:只听从命令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v 一言以蔽之。

→以一言蔽之。

v 秋以为期。

→以秋为期。

(二)定语后置1:“之”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v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

2:“者”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v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寻求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二
2.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倒装句大全

语文倒装句大全

语文倒装句大全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8.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宾前置)
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代宾前置)
13.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
14.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
1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
1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18.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1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20.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1.晋军函陵.(名作动)
2.使使以闻大王.(使动)
3.樊於期乃前曰.(名作动)
4.发尽上指冠.(名作状)
5.乃朝服.(名作动)
6.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作状)
8.不可不语.(名作动)
9.籍吏民.(名作动)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
1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名作动)
12.沛公军霸上.(名作动)
13.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
14.间至军中.(名作状)
15.臣活之.(使动)
1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作状语)
17.亦将有感于斯文.(介宾短语作状语)
18.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

语文倒装句

语文倒装句

语文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得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就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得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得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得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余就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就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就是"将宾语提前、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就是听(成语)惟利就是图(成语)惟马首就是瞻《冯婉贞》惟兄嫂就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您就是问、5、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得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得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得宾语也就是前置得、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得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得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得就是,介词“以”得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得“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就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得“之”只就是宾语前置得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得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得格式、如:“唯利就是图”、“唯命就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得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就是“业文面向南坐、”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就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得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就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就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得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得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就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四)、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就是因为语言表达得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得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得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得疑问词《促织》蒲松龄求,无乃尔就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就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得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得(办法)《劝学》〈荀子〉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得固定格式《柳毅传》李朝威“她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得就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亦……乎相当于“不就是……吗”以为、以……为……意思就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就是“就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得唯一性岂……哉(乎)、独……哉意思就是难道……吗例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⑴"如……何"、"奈……何"、"若……何"、这就是三个同义得说法、意思就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您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您怎么办呢?)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就是询问比较得结果,用法相同、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您们瞧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她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得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就是三个同义得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方乱,安以富为?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吾英王,奚跪为?(我就是英王,为什么要给您下跪呢?)⑸"何……之为"、这个格式得意思就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就是"该不会"、"莫不就是"、"只怕就是"、"岂不就是"、"莫非"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病乎?"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就是"岂不就是"、"莫非就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就是过欤?(恐怕要责备您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就是晚了点吗?)固定句式总结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得语法特点就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得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得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得分类可按表达语气得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得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得)、无所(没有、得)、比及(等到、得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得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得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得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就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

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其相比两膝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宾语前置
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宾语的意义。例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定语后置
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的结 构,以强调定语的意义。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状语后置
将状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状语”的结 构,以强调状语的意义。例如:“战于长勺。”(《曹刿 论战》)
SUMMAR Y
01
什么是文言文倒装句
定义
定义
文言文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 序与常规语序不同,从而形成一 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解释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是指谓 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几种情况。
分类
谓语前置
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的意义。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如何学习与掌握文言文 倒装句
多读多背文言文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对 文言文的语感,加深对文言文倒装句 的理解和运用。
详细描述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 和背诵,如《左传》、《战国策》等 ,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记忆,逐渐掌握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突出强调语义
总结词
文言文倒装句通过改变语序,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从而突出强调语义 。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使读者更加关注 这些信息。这种强调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更好地把握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丰富语言修辞手法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顺序颠倒,则称之为“倒装句”。

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应为:虽才于世高,而无骄尚之情)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贤)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是”“之”为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欲了解更多的言语理解考点,请关注华智公考!。

归纳汉语倒装句用法

归纳汉语倒装句用法

归纳汉语倒装句用法倒装句,在咱们汉语里可算是个有点特别的存在。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变换一下语序,给咱们的语言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变化。

先来说说主谓倒装吧。

比如说,“真漂亮啊,这朵花!”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这朵花真漂亮啊”,但把谓语“真漂亮啊”放到前面,一下子就强调了花的漂亮程度,是不是感觉更有冲击力啦?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郁金香,我忍不住赞叹:“多美呀,这些郁金香!”旁边的小朋友听到了,也跟着学起来:“好香哟,这味道!”瞧,主谓倒装多容易感染人呀。

还有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正常应该说“有何陋”,把宾语“何陋”前置了,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这样一倒装,语气更加强烈,更能表达那种不觉得简陋的态度。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讨论装修房子的事儿,朋友说:“风格重要啥,实用之重!”这就是典型的宾语前置,强调了实用的重要性。

状语后置也很有意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是“于蓝取之,而于蓝青”,把状语“于蓝”放到后面,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就像有次我参加诗词朗诵会,听到有人朗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那“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就是状语后置,听起来气势磅礴的。

再说说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正常应该是“千里之马”,把定语“千里”后置,突出了马能跑千里的特点。

我曾经在赛马场上看到一匹骏马,旁边的人就喊:“良驹非凡者,此乃!”这定语后置用得,让大家对这匹马的厉害之处一下子就印象深刻了。

倒装句啊,其实就是咱们汉语灵活多变的一种体现。

它不是为了故意为难咱们,而是让咱们在表达的时候能够更准确、更生动、更有力量。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个东西,或者为了让语气更不一样,就会不自觉地用倒装句。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特别惊人的魔术表演,你可能会喊:“太神奇啦,这个魔术!”而不是规规矩矩地说“这个魔术太神奇啦”。

又比如,你吃到一道超级美味的菜,你会说:“好吃极了,这道菜!”而不是平淡地说“这道菜好吃极了”。

倒装句式

倒装句式

(三)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类。

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2.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形容词”等的形式。

“之”和“者”均为结构助词,不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

(《黔之驴》)(译文:‚村中的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

(《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

(《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④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3)格式: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宾语前置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倒装句,哎呀,就像“何陋之有”这句话,不就是把“之”这个宾语前置了嘛,多有意思啊!
2. 宾语前置倒装句,你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不是很巧妙地把宾语提到前面了吗,是不是很神奇呀?
3. 宾语前置倒装句,像“唯利是图”这样的,把“是”和“利”这样放,真的好特别呀,你说呢?
4. 宾语前置倒装句,“沛公安在”,这不是把“安”这个宾语前置了嘛,这种表达好有韵味啊!
5. 宾语前置倒装句,“不然,籍何以至此”,哎呀,这样的句子结构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呀!
6. 宾语前置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不是把“谁”提到前面了嘛,真的很有感觉呀!
7. 宾语前置倒装句,“大王来何操”,哇,这种把“何”前置的方式,太特别了吧!
8. 宾语前置倒装句,“忌不自信”,把“自”这个宾语前置,真的是很独特的表达呢,你觉得呢?
9. 宾语前置倒装句,“古之人不余欺也”,这种把“余”前置的形式,是不是很新奇呀!
10. 宾语前置倒装句,“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一言”这个宾语前置了呀,多妙啊!
我的观点结论:宾语前置倒装句真的是汉语中非常独特且有趣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让语言更加丰富多样,充满魅力。

倒装句

倒装句
• 倒装句 •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 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 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 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 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 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 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盍、曷、胡、安、奚、 孰、恶、焉。 如:“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何谓相坐。 信义安所见乎。 子欲何之? 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子卿尚复谁为乎?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用的否定词 有:不、未、否,弗、非、莫、无、勿、毋。常见的代词 有:吾、我、予、余尔、汝、女、若、乃、而、之、其、 彼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 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 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介词一般有于、乎、以或省略。 如: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4、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5、具告以事 验之以事 6、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7、相与枕藉乎舟中
Hale Waihona Puke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未之有也。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时不我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 “唯余马首是瞻” “夫晋,何厌之有? “
• 2.定语后置 •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 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 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用“之”使定语后置。 •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2)用“者”的后置。 •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 “求人可使报秦者” •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大臣亡罪夷灭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筠行状》
——2019高考安徽卷《朱先
于安徽刊布许氏《说文》以教士。
译:在安徽印发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儒生。 (状语后置)
(2)是区区者,何难之有?
广志》
——2019高考重庆卷《庚初
译: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宾语前置)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 于潭上得双石。(在水潭上找到两块石头)
• 例:具告以事。
(《鸿门宴》)
• 以事具告。(把事情详细地告诉……)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倒装之处并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 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日都
多次对自己反省。
(2)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你将要到哪里(适奚)去呢?
• 4、当老师的不一定比弟子贤能(于弟子 贤)。
• 5、不懂断句,不能解决疑惑(不知句读, 不解惑)。
• 6、凭什么(以何)来知道呢?
达标测试B组答案:
• 译文:

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走在路
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官吏乞求
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很恭敬。(随后)
②沛公安在?
——《鸿门宴》
沛公在安?
规律:
沛公在哪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前。
疑问代词有:“何(哪里、什么)、曷(什么)、乌
(同“恶”)、恶(哪里)、谁、奚(哪里、什么) 、焉(哪里、什么)、胡(什么)、孰、安”等。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遑遑:心神不安的样子。)
专题复习
文言特殊句式
辉县市高级中学
2019.11
第一部分:导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 ,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 异。
准确辨识特殊文言句式,是高考文言 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也能防止考生文言 翻译题“会做而失分”的现象发生。
真题举例:
(1)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刊布:印 发)
宾语前置四大规律
•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三、用“是”“之”作为提宾标志的宾语
前置。 • 四、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
二、状语后置
状语是用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前 面,用来修饰、限制该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 或程度等。文言文中有时候把状语放 在了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翻译的 时候要回归到原来的位置。
骗我啊!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 (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贯: 伺候)
• 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译: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愿 意照顾我。
•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 • 秦人不暇哀自。 • 译:秦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
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
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
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 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常见介词有“于、以、为、与、 自、从、向”等。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何以言之? (《赤壁之战》)
凭借什么这么说?
(2)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项王、项伯面向东而坐。
类型三: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何陋之有?
——《陋室铭》
有何陋?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2、唯利是图 。(图:贪图)
唯图利。 译:只贪图利益。
规律: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 “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管夷吾于士举。 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 用的。
状语后置的两大规律
• 一、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 二、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于、
乎、以”
第三部分:课堂测评
达标测试A组答案:
• 翻译:
• 1、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没有这样的情 况(未有之)。
• 2、平日里说:“不了解我(不知吾)啊!”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规律: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 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教学目标
• 1、熟练掌握课文典范例句,能准确辨识宾 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的规律。
• 2、掌握句式特点,理解句子,准确翻译课 本经典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晋有何厌?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 (2)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 唯依兄嫂。 只能依仗兄嫂
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1、何以战?
——《曹刿论战》
以何战? 译:凭借什么打仗呢?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内心)
以是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为胡乎遑遑欲之何?
为什么心神不宁,想要到哪里去呢?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与谁归?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类型二: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源自:1、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忌不信自。译:邹忌不相信自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欺余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
状语后置有两种规律
• 1.介词省略的状语后置。
• 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 “战河北”即“战(于)河北”
• 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 2.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 ① “于”“乎”(可译作“在、把、向、比、 同、跟”)②“以”(可理解为“把、用”)
• 例:得双石于潭上。(《小石潭记》)
• 3、能在文言阅读的时候熟练运用倒装句技 巧。
第二部分:掌握规律,辨识倒装
一、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
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 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 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 宾句式。
类型一:找出下列句子倒装的地方并翻译
: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大王来操何?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