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如: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那么提供的学习经验就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解决问题。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如:以旨在形成解决健康问题的技能的学习经验为例,这种学习经验不仅要使学生有机会解决健康问题,而且还应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感到满足。
2、学习心理学
这部分包括写出学习心理学的重要要素、指出每个要点对教学目标具有的各种可能的含义、 过滤教育目标等内容。心理学理论使我们了解达到某一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某种努力最有效的年龄阶段,以及可能目标与不可能目标。
(三)最有效的陈述教育目标的形式
1、指出要是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2、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3、设计评价手段(泰勒反对把评价看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可以采用问卷、观察、交谈、样品收集等)
4、利用评价结果
【回顾与反思】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他毕竟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无论是他2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的学程评价工作,还是30、40年代参与的“八年研究”,都是想要帮助学校走出困境,从而起到缓和当年美国社会矛盾的作用。
2、选择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活动,而是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构建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使它们起相互强化的作用,并提出了三项主要准则:连续性 (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整合性(intergration)

泰勒的课程理论

泰勒的课程理论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目标的三个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2.两个筛选器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

3.目标的陈述仅仅有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1)对已有陈述方式的批判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

如介绍进化论,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③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

例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二维图表陈述法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1.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具有实践可能)(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课程设计泰勒的目标模式

课程设计泰勒的目标模式

课程设计泰勒的目标模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核心概念,能够运用XX学科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意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解释XX学科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2.XX学科的知识点:详细讲解XX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包括XX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XX学科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XX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XX学科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XX学科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XX学科的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XX学科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于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 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 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 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 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 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 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

泰勒课程原理

泰勒课程原理

泰勒课程原理
泰勒课程原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该方法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组织管理领域。

泰勒课程原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分析工作流程,找出最佳的工作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工人。

泰勒认为,通过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而明确的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泰勒课程原理的基本步骤包括:
1.科学管理:泰勒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工作流
程和方法,找出最佳的工作方式。

2.科学分工:泰勒提倡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简单而明确的
步骤,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任务,以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效率。

3.科学选拔和培训:泰勒主张通过科学方法选拔和培训合适的
工人,以确保他们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科学监督和控制:泰勒认为,管理者应该对工人进行监督和
控制,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完成工作。

泰勒课程原理的应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争议。

一方面,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减少浪费和错误。

另一
方面,一些批评者认为,泰勒课程原理忽视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将工人视为机器般的执行者,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和不满情绪的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平衡科学管理和员工参与的关系,以实现最佳效果。

课程设计中的泰勒原理

课程设计中的泰勒原理

课程设计中的泰勒原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泰勒原理分析和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阐述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泰勒原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3.运用泰勒原理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教学效果;4.展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泰勒原理概述1.1 泰勒原理的起源和发展1.2 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1.3 泰勒原理的特点2.第二章:泰勒原理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的确定2.2 教学目标的表述2.3 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整合3.第三章:泰勒原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应用3.1 教学内容的选取3.2 教学内容的3.3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传递4.第四章:泰勒原理在教学方法设计中的应用4.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4.2 教学媒体的运用4.3 教学活动的设计5.第五章:泰勒原理在教学评估与反馈中的应用5.1 教学评估的原则与方法5.2 教学评估的实施与反馈5.3 教学改进与优化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泰勒原理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泰勒原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教学设计的过程,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汇报112014308000568秦思梦一、本书结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五章)•附录(课程编制的新尺度;课程编制中的两个新重点;课程编制的具体方法;20世纪五项最有意义的课程事件;计划评价的基本原理)二、主要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如何选择有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3、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5、学校或学院的教师如何从事课程编制的工作•行为•在泰勒原理中, “行为”一直是被强调的核心概念。

这里的“行为”是广义的,它“包括人的思维、情感以及外显的行动。

”泰勒一方面非常强调行为目标, 另一方面他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把“思维和情感”作为行为的表现形式。

这是由于“思维和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需要借助行为外显出来, 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目标•在泰勒原理中, “目标”是“人们有意识追求的对象,即学校教职人员想实现的宗旨”, “目标”归根到底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学校的目标就是“提供有助于人们明智处理这些当代问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等”。

泰勒提出, 目标要尽量具体化、清晰化, 具有可操作性, 最好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部分。

这样不但限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而且还规定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的结果。

在泰勒的模式中, 行为目标是学校在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时, 根据学生的外显行为、思维、感情、心理等特点来设置的使学生行为发生改变的教育目标。

该教育目标的评估, 是根据学生外显行为的改变来确定。

所以泰勒的整个课程过程就是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及以此作为教育目标评估的标准。

确定目标三个来源(目标来源)两道筛子(过滤目标)•最有效的四种目标陈述(陈述目标)①把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③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④最为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 又说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选择经验从实质上说, 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 因此, 教育的手段是学习者已有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其⼈其事】【泰勒其⼈其事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当代教育评价之⽗”。

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学科时期的⾥程碑式的代表⼈物。

•1902年⽣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学位。

•毕业后在⼀所中学任教。

1923年获得⽂学硕⼠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学获得博⼠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学。

•1953年在斯坦福⼤学成⽴“⾏为科学⾼级研究中⼼”,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布、⽐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名⾏政⼈员,待⼈诚恳,深得⼈们仰慕。

•“⼀个⼈的美好⽣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变得更富有⼈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以及与别⼈⼀起形成⼀种尊重每个⼈的潜⼒、不贪图他⼈为⾃⼰服务的社会”。

——泰勒•“我只不过是把⼤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起罢了”。

——泰勒•泰勒作为⼀名学者,成就⾮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现代课程论之⽗”。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产⼒⽔平急剧下降,⼯⼈失业率剧增,劳动⼒市场上难有中学⽣的⼀席之地。

据统计,1930年,成年⼈中有25%失业,⽽青少年⼏乎100%⽆法找到⼯作。

这样,⼤批青少年在就业⽆门的情况下⼜回到学校注册。

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读⾼中,⽽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中。

许多学⽣进⼊⾼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学。

⽽在事实上,当时美国⼏乎所有⾼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中毕业⽣能够进⼤学深造。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这本书的内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泰勒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概括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按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理念,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展开,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提出了“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

他提出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泰勒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四、总结与回顾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育著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认为泰勒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阅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中,我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启发。

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

泰勒

T 泰勒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其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原理】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该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并以预先规定和界说的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亦即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更新课程目标的依据。

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客观并有效率的评价模式。

其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优劣,还在于课程开发的改进。

而且这一模式结构紧凑,操作性强,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评价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更忽略了丰富的课程实践过程,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原理】强调预期行为的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目标模式是伴随20世纪初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生的,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

泰勒的_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_

泰勒的_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_

EarlyChildhoodCurriculum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刘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目标来源过滤目标陈述目标组织经验的程度经验的含义二、选择经验一、确定目标三、组织经验四、评价结果评价的概念评价的程序有效经验的特征选择经验的原则经验的含义图1评价结果的使用拉尔夫·泰勒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如图1表示。

泰勒指出,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

因此,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

关于教育目标的来源可用图2来表示。

从图2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

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

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课程理论导读常模之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

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

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泰勒课程设计

泰勒课程设计

泰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了解物理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认识物理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物理学科发展历史:介绍物理学的发展过程,重要科学家和理论。

3.物理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应用物理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讲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就疑难问题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物理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作业:布置适量、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定期检查并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考试:定期举行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泰勒课程简介1、泰勒课程是一种学习理论,由于它较其他学习模型具有许多先进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泰勒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在学习者、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效的相互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获取最大吸收量的新知识和技能。

3、泰勒课程的设计特别注重学习者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自信。

同时,它也增强了学习者在之后的表现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够为学习者创造多种知识范畴。

二、泰勒课程的基本原理1、泰勒课程中把学习者视为探究课题的研究者,由学习者本人合作研究和发现知识和技能,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泰勒课程的核心是它的反馈机制,它以及时和有效的方式衡量和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以便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及时的支持。

3、泰勒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多学科内容融合,它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多方面的概念能力。

4、最后,泰勒课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供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实践性机会,对学习者负责。

三、泰勒课程的教学1、教学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可持续的学习体系。

2、教师需要通过利用泰勒课程的反馈机制,实施改进学习中层级性的技巧,从而支持学习个体的发展。

3、教师也需要利用所有的可用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学习,不断探究和反思。

4、泰勒课程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引导学习者朝着更具挑战性的知识水平前进。

四、总结泰勒课程的核心在于综合考虑并强调关注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它让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的知识,一起参与一个充满挑战的学习体验,以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

泰勒课程以及时、高效且有效的方式,以期望帮助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泰勒的课程设计

泰勒的课程设计

泰勒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泰勒的课程设计”章节学习,使学生掌握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四个核心问题,理解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了解课程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泰勒原理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课程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原理与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课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本课程需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1. 掌握泰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四个核心问题;2. 理解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能够运用泰勒原理进行简单的课程设计方案;4.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泰勒原理概述:介绍泰勒原理的背景、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教材章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第二节2. 泰勒原理四个核心问题:详细讲解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和评价反馈四个核心问题。

教材章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第三节3. 课程设计过程与方法:分析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第四节4. 课程设计方案案例分析:剖析经典课程设计方案,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第五节5. 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课程设计方案,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第六节6. 课程设计评价与反思:介绍课程设计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课程设计水平。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早有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是国家要求,对于具体学校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具体的细化,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目标的来源是泰勒一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可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身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虽然在后续内容中,教育目标的来源还有校外生活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但这些也都是和儿童自身需要和兴趣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桌本身研究的重要性。

需要可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学校会绝对满足生理需要,吃好穿暖这没问题,但后两个基本都被忽视,即便口头上说,也少有实际行动。

社会需要是指情感尊严和荣誉等,整体性需要是指人生哲学,超越自身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本身也未必具有这样的思考,实际中就更难顾及得到。

把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理想常模进行比较,有差距的地方就是课程应该着力的地方。

1.联系: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要营造的情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性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目的之一,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学生需要的满足与自己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

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习才有课程发生。

泰勒的课程论教育

泰勒的课程论教育
泰勒的课程论教育 2009-10-20 19:47:57 阅读635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除了上述三条主要标准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原则,而确立组织原则的基础是正确认识“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之间的关系。“逻辑组织”反映学科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心理组织”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
3.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
(1)最高层次:①具体的科目(specific subjects)。②广域课程(broad fields)。即将一个广泛的知识领域视为一个整体,并以此来设计课程。如社会学科、语言艺术、普通理科、保健体育。③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即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课程设计。④未加分化的课程。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经验课程,把整个教学计划视为一个整体,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课程。
(2)中间层次:①按序列组织的学程,如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社会科学Ⅲ;②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如四年级的中国历史,五年级的世界历史。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但较少考虑其联系和关系,合起来并不构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学科。
(3)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提出的,该理论于1949年发表在《基础学校课程》一书中。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于指导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强调了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四个步骤,即确定教学的目标、确定适应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教育的成果。

以下将详细分析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首先,泰勒认为制定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教育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能够满足其需求和发展潜力。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努力方向,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

其次,泰勒提出了确定适应目标的学习经验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通过设计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发展相关技能和知识。

在确定学习经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使学习经验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泰勒强调了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泰勒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最后,泰勒认为评价教育的成果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评价教育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对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调整。

评价教育成果时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观察和讨论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综上所述,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指导理论,其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适应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教育的成果四个步骤。

这一理论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设计合适的学习经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应用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越发重视。

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领先的国家之一,其在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也卓有成效。

其中,约翰·德怀特·泰勒(John Dewey Taylor)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堪称经典之作,影响了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是美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学者和实践家,他致力于研究和推动教育改革。

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为美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泰勒的观点对于美国课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泰勒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

因此,泰勒提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他强调,教育目标应该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一理念不仅促进了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也为后来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泰勒强调了课程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课程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学科知识的堆砌,而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他倡导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效果。

此外,泰勒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他认为,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他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提倡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正是由于泰勒的不懈努力,美国的课程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泰勒的课程原理

泰勒的课程原理

泰勒的课程原理
泰勒的课程原理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采用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指导。

泰勒的课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别化学习:泰勒的课程原理强调个别化的学习,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2. 学生主导学习:泰勒的课程原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3. 问题导向学习:泰勒的课程原理注重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背景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反馈和评价:泰勒的课程原理重视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将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泰勒的课程原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别化的学习,可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它适用于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实践,并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泰勒的课程论教育泰勒: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1.目标的三个来源(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教育目标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变化,因此,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自然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提。

泰勒认为,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实现的:一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

这种差距既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也即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对当代生活的研究之所以成为教育目标的来源,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工业革命之后适应数量的迅速增长,使得教育目标已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文化遗产。

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学校必须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确定教育目标?总结泰勒的论述,可以得到如下建议:一是通过“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复杂的当代生活的决定性及其中的重要方面;二是通过分析当代生活,揭示出使学生有机会在其中运用的知识领域;三是致力于使学生理智地理解当代生活问题中的基本原理;四是研究当代生活以确定教育目标的方向时,要考虑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需要与兴趣;五是通过研究当代生活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要经过可接受的教育哲学的选择。

(3)学科专家的建议。

把学科专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是一般学校和学院通用的做法,也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但是许多人批评由学科专家建议的教育目标太过专门化、专业化,在许多方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合适的。

因此泰勒指出,学科专家在建议目标时必须考虑:你这门学科对哪些不打算成为该学科领域专家的学生的教育能作出什么贡献?你这门学科对外行和一般公民有何价值?2.两个筛选器从上述三个所得到的教育目标,其数量必然是极为可观的,而学校教育所指向的目标只能是少数的。

为此,泰勒提出“我们必须对已经获得的大量庞杂的目标进行筛选,以便剔除那些不重要的和互相矛盾的目标。

”根据什么进行筛选呢?泰勒提出了两个筛选器: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

(1)教育和社会哲学泰勒认为,每一个社区、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哲学价值观。

即关于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什么是良好的社会的界定。

这种哲学可以用来检验所建议的每一项教育目标,把那些与所持哲学观相一致的目标确认为重要的目标,而剔除那些相反的或无关的目标。

(2)学习心理学教育目标即学习的结果,泰勒认为,除非这些目标与学习的内部条件是一致的,否则它们作为教育目标就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学习心理学的筛选,在最低层次上,就是区别那些可能达到的目标与不能达到的目标;在较高层次上,就是把那些在特定年龄阶段可行的目标,与那些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或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区别开来。

另外,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对年级安排、获得特定类型目标所需要的条件都是有意义的。

3.目标的陈述仅仅有合理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目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1)对已有陈述方式的批判①“把教育目标当作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

如介绍进化论,介绍杜威的教育思想;讲解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演示推铅球的动作等。

而“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要教师从事某些活动,而是要使学生行为方式发生有重大意义的变化”。

因此,学校的教育目标,“都应该是陈述要学生发生的变化”。

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它内容要素”。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或以概括以形式来陈述,“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泰勒指出,这种陈述的问题在于,“它们没有具体指明,面对这些要素,希望学生做些什么”,也无法“确定学生是否发生了所希望的变化”。

因此,“陈述教育的目的,是要指明期望学生产生的各种变化”。

③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或概括。

例如:“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种目标固然指出了希望通过教育在学生身上引起的变化,但由于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和概括,要有效地达到地不大可能的。

“因而,我们必须明确具体地指出这种行为运用的内容或将要应用这类行为的生活领域”。

(2)二维图表陈述法在分析批评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之后,泰勒提出了自己关于目标表述的主张:“最为有效地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的措辞来表达: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的内容。

”为了帮助课程设计者或教师做到如此,泰勒创立了能够有效陈述目标的工具:二维图表。

借助这一工具,可以把每一教育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即学生应当达到的行为,运用这种行为的领域或内容,并且将两个方面的相互对应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1.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具有实践可能)(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使学生获得满足)(3)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力所能及)(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多种经验→同一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规划具体工作时有广泛的创造的可能性,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学校都有可能开发指向同样的教育目标的广泛的教育经验。

因此,“不必为了保证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而在课程中提供有限的、指令性的学习经验”。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同一经验→多个目标)这既是选择学习经验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同时也是泰勒所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课程规律。

这条规律所产生的效果包括两方面。

从积极方面看,能过同样的学习经验达到几种所期望的目标,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学习经验应当同时达到几种理想的目标。

从消极方面看,则意味着为某种目标而设计的学习经验可能会引起其它不良结果,这是课程工作者需要警惕的。

2.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四个特征:(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2)有助于获得信息;(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4)有助于培养兴趣。

(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1.学习经验组织的两种方式(1)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或时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2)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

2.学习经验组织的主要准则(1)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

(2)顺序性:或称序列性。

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3)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

这些经验的组织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除了上述三条主要标准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原则,而确立组织原则的基础是正确认识“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之间的关系。

“逻辑组织”反映学科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心理组织”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

3.学习经验组织的三个层次(1)最高层次:①具体的科目(specific subjects)。

②广域课程(broad fields)。

即将一个广泛的知识领域视为一个整体,并以此来设计课程。

如社会学科、语言艺术、普通理科、保健体育。

③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

即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课程设计。

④未加分化的课程。

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经验课程,把整个教学计划视为一个整体,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课程。

(2)中间层次:①按序列组织的学程,如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社会科学Ⅲ;②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

如四年级的中国历史,五年级的世界历史。

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但较少考虑其联系和关系,合起来并不构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学科。

(3)最低层次:①课;②课题;③单元。

4.学习经验组织的一般步骤(1)确定课程组织的一般框架。

即采用分科课程、广域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

(2)确定每一课程领域的组织原则。

即考虑学习经验组织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3)确定低层次组织的方式。

即采用课、课题还是单元的方式。

(4)制定灵活的“资源单元”。

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

(5)师生共同设计活动。

这是课程的最终实现状态。

(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评价的含义: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泰勒认为,评价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它寓意评价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

第二,它寓意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一次以上的评估。

否则,我们无法了解变化是否发生。

※泰勒的贡献:用评价代替了测验。

2.评价的一般程序①界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用评价结果。

一是了解课程的实际结果,二是提出改进课程的各种假设。

小结: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环节,构成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与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五)泰勒原理的意义1.泰勒原理问世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泰勒本人也因此获得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誉。

其次,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这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评价不断搜集有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地改进和完善课程。

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泰勒将学生、社会生活、学科专家三个方面共同作为目标来源,使得目标模式获得了合理地基础。

将目标贯彻于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目标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有人将泰勒称为课程编制模式的行为目标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