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四章

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基本取向的是()。

A.学科知识B.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学科专家的建议D.学习者的经验【解析】C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

故选项C正确。

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解析】C历史上凡倡导经验课程的课程理论流派大都是把学习者的经验置于课程内容的核心或重要地位。

如18世纪法国卢梭所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20世纪上半叶杜威所倡导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故选项C正确。

3.充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追求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探究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解析】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之一就在于,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故选项B正确。

4.“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黑格尔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解析】D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教学对话的范型,他早在2400年以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

故选项D正确。

5.在自主型教学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教师的指导B.学生的互助C.学生的自我活动D.课题的研究【解析】C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以 及课程内容的 特点,对提示型教学、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自主型教学等方法作出 取舍与搭配,以形成一个教学方 法体系或结构的过程
2、要符合的三个要求: 1)其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 3)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
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三)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 的课题,教 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 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 人格的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特征是学 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
1、两种积极效果: 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 决和探究能力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
3、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学对话的范型 1)苏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 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 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
2)苏把这种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形象地称 为“精神助产术 ”,叫苏格拉底对话法。
4、教学对话的性质与策略 教学对话:指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 自己的疑问和见
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5、课堂讨论的性质与策略 课堂讨论: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 决问题,学生由
1)一类是过程方法的知识

课程与教学论(四)

课程与教学论(四)
——初中《思想品德》第一册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是: 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这是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向。 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方法的本质 (一)方法是指向于特定目标、受特定内
容所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二)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
实现整合: 1、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价值负载。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要探讨,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科学,艺术和道德具有等价性 3、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 有内在统一性
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是主导和依附的关系。二元对立和 机械联合 20世纪中叶后,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二者是对等和融合的关系 技术成为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谋 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 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问题。
1、被动适应论 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
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 根本宗旨。 。
2、主动适应论 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引导新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更快地适
应中学生活,更多地拥有积极、乐观、充实、愉快的中学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设计“走进中学” 作为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正视自我身心发展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 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中学生。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尊重学习者的主 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这种课程价值观必然要求以学习 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向。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核心整合学 科知识和社会生活,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选择取向。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圣才出品】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圣才出品】

第4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教师的指导就是教师对教学对象的过分干预与控制B.真正的教学对话的试金石就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C.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以人的自主性人格的发展为核心,所以非常强调提示型教学方法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经验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非常强调自主型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真正的教学对话的试金石就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

真正的教学对话是主体间平等、真实的对话,应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关联起来,把学生的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

二、简答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些基本取向?答: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

(1)学科知识。

指学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科学、技术、艺术、道德等学科知识,渐次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活动方法。

(2)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学校课程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选择、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3)学习者的经验。

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和开发者,其个人知识和经验是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2.简述科学、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科学、艺术、道德是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彼此间存在差异,但在课程选择中在承认彼此间差异的同时,应自觉将这些领域整合起来。

(1)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价值负载的,科学不过是人们对世界之意义的一种表征方式。

(2)科学、艺术、道德具有等价性。

不能厚此薄彼、彼此替代。

(3)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内在统一性。

3.简述人类自从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来,科学与技术之关系的沿革已经历了哪两个历史阶段?答: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1)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在这个阶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2)开始于20世纪中叶以后,对应于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2024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目录•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与教学环境•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性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是揭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规律,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早期课程与教学思想0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02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03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实践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类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对应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具体化03020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讲授法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效率高,但学生参与度低。

案例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讨论法实验法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能够最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

主题教学分析法
总结词
以主题为单位来组织教学内容,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详细描述
主题教学分析法是一种以主题为单位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这种方法可以 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分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 识。
04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实施与评 价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实施
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内容选择紧跟前 沿技术发展,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计算等领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战、校企合作 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调整实施
按照调整后的内容,重新组织教学实施, 确保调整的有效性。
调整内容
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 面的内容,以优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配置。
调整效果评估
对调整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 教训,为后续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调整提供 参考。
05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挑战 与对策
挑战:如何平衡学生需求与学科发展
按照教学计划,合理组织教学实施,确保 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评价
评价标准制定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 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
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方式选择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考试、 作业、作品等,以便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实施
定期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及时更 新课程内容
社会需求调研
定期开展社会需求调研,了解行 业发展趋势和岗位技能要求。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根据社会需求调研结果,及时更 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 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

六、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的
课程与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 程的内容 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 拥有内在统一体系或结构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 学方法的选择
/a/20120529/0 01720.htm?pgv_ref=aio2012&ptlang= 2052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
课程选择的涵义
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
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 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 素的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3)运用
(1)确定适合于自主学习的课题
(2)准备有助于自主学习的手段 (3)分配适合于自主学习的课题 (4)顾及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
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正确评估自主性学习的过程 与结果
4、三种典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种方法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式: 提示型教学方法 ———接受性学习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社会性 学习 自主型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 【联系】: 彼此相互渗透 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
3、自主型教学方法
1)涵义
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
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 候提供适当的帮助,由此而获得知 识技能、发展学生能力与人格的教 学方法。
2)价值
(1)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
度和习惯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 两极分化
方法是指向于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所制 约的有结构的规划体系。 2、教学方法的涵义

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 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观察法:通过 观察学生的学 习行为和教师 的教学行为, 了解教学过程
和效果
能力培养
利用多媒体技 术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利用网络技术 进行远程教学, 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利用虚拟现实 技术进行模拟 教学,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进行个性 化教,改进教
学方法
评价内容:包 括知识、技能、
起源: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
发展:20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学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分 开
成熟: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课程论”的概念,将课程与教学论重新结合
当代:21世纪初,课程与教学论逐渐走向多元化、综合化,注重实践和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果。
讲授法:教师 讲解,学生听 讲,适用于知
识传授
讨论法:学生 讨论,教师引 导,适用于问
题解决
演示法:教师 演示,学生观 察,适用于技
能训练
探究法:学生 探究,教师指 导,适用于创
新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法: 学生合作,教 师协调,适用 于团队协作能
力培养
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辅导,适 用于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改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改革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 素养。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件

教学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 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顾明远)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 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 概念、原理和问题。 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主 要形态是书本知识,是根据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从 人类千百年认识成果中精选的特殊的知识系统。 它是一个纵向深入、横向沟通联络的内在完整结构。 教学内容有广义、狭义,静态、动态,规定的和 体验到的之分;有课程形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层面的 教学内容之别。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全部信 息都是教学内容。

学习者的经验


这一取向将课 程与教学内容看作 是预设的东西,它 规定了教师该教什 么和儿童该学什么。
这一取向的重点 放在学生做些什么 上,而不是放在教 材体现的学科体系 上。它关注的不是 向学生呈现什么内 容,而是让学生积 极从事某种活动。
这一取向强调, 决定学习质量的是 学生而不是教材, 教师的职责就是构 建适合于学生能力 与兴趣的学习情境, 以便为每一个学生 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一、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与取向
(一)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 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 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 验或学习者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 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表现形式:综合教育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学科课程的内容线性排列,组织成 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 重复。 螺旋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课程与教学内 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地重复出现。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初中《思想品德》第一册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旳主要趋势是: 尊重学习者旳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旳个性发展。 这是以学习者旳经验作为课程内容旳主导取向。 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
第二节 教学措施旳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教学措施旳本质 (一)措施是指向于特定目旳、受特定内
处理两者旳关系,既要尊重学科知识旳内在逻辑体系,又要尊重小朋友心 剪发展旳内在要求。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科学、艺术与道德旳关系。 19世纪上半叶至今,科学技术全方面支配了社会生活和人旳精神领域。 哲学领域中旳“科学本位”。技术理性成为社会旳主导价值观。 孔德旳“实证等级论”,科学分类体系是课程分科旳基本根据。 在课程选择中,科学旳价值被强化,也是科学,艺术和道德日益分离旳 过程。 科学领域旳思维方式向艺术渗透。艺术异化了,变成了寻找“规律性 旳”,不再是陶冶人旳性情,审美情趣和体验。而仅仅是某些知识,技能。
斯宾塞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旳命题首次明 确提出了课程选择旳问题。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选择旳基本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当课程目标旳基原来源主要是学科旳发展旳时候,学科知识就 成为课程旳主要内容。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旳人有要素主义教 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旳结构主义课程论 者。
3、拟定课程内容: 从初中学生旳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打破老式旳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 以成长中旳我、我与别人旳关系、我与国家 和社会旳关系为根本,对心理健康、道德、 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旳整合。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拟定课程选择旳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力图把握学生旳生活与品德发呈现状与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时
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 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问题。
精品课件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1、被动适应论 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
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 根本宗旨。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选择学习者的经验需要确立以下基本观念: 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
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 2、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4、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精品课件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四)三种课程选择取向的关系 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造为学科知识水平或适合了
精品课件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庄子:其知也无涯,其生也有涯 学科知识的选择是课程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精品课件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选择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两种极端情况:第一个是把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直接等同,将学术领域
的学科知识直接搬入中小学课堂中。第二个是以“可接受性原则”为借口, 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导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不复存在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精品课件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 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 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

分析学科知识体系
深入分析学科知识的体系和结 构,确定关键知识点和内容。
选择核心课程
根据学科知识体系,选择核心 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和理论。
整合跨学科知识
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帮助 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基于社会需求的课程选择
01
02
03
04
总结词
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选 择适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培 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实验和实践
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让 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增 强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适合于系统 知识的传授。
案例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
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深化理解,适合于开放 性问题或争议性话题。
任务驱动法
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 践,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
分析社会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行业趋势分析 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
趋势。
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 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
应市场需求。
引入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基于学校特色的课程选择
总结词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资源优 势,选择适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突 显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 保障,应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 学管理制度和评估机制,确保教
学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和保障。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中学的课程设置改革
总结词:全面改革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四章)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第一节“语文课程内容”及相关概念一、概念辨析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一向实行国家统一的课程研制体制。

这种体制很大程度上将课程与教材两个不同的层面〔范围〕重叠起来,客观上造成了课程与教材层面、教材与教学层面不同问题的混淆。

拿语文科来说,既定的教学大纲与既定的教材几乎可合二为一,而在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材〔教科书〕的权威事实上又要超过教学大纲——不备有“语文教学大纲”的学校、没读过“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师,不在少数;而教学那么必需“以本为本”。

这样,几乎全部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都积累到了语文教材研制或编写的层面,语文教材编写,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起语文课程探究、语文教学探究的职责。

语文教材的研制或编写、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体例,很大程度上,被不无夸大地误认为就是确定语文课程内容的“科学化”、制定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规律”。

反映在术语上,是不辨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文〔选文〕内容,诸种含义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乃至张冠李戴。

“语文教材内容”,长期以来,人们或者将它混淆于“语文课程内容”,或者将它混淆于“语文教学内容”,甚至混网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内容”。

二、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支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造就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打算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或称课程要素〕就是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看法等。

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答复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特指为了到达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看法、价值观等要素;从学生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答复“用什么去教”这一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件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现代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趋势
以学习者的经验为主导取向,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核心而 整合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传统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有相当部分偏难; 其次,有些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滞后于科技发展、 社会进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最后,传统课程内容还存在繁、偏的问题。
3.尊重学生经验
4.强化价 值观和道德教 育 课程内容必

课程要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课程 就必须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人 控制下解放出来。
3
须传递国家和民 族核心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升人 格。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几个相关概论:
课程:综合性术语,包含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西方英语国家指“进入学校教学活动领域的文化”。它“关 涉学程中包含的特殊事实、观点、原则、问题等等”。大家倾向于在单 个学程范围里使用它,其范畴主要涉及和处理的是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 问题,内容组织又分别涉及纵向维度(课程中整个内容的连贯)和横向 维度(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结合平衡) 教育内容:在“教育”这样一个涵盖面大的话题时使用,它已超越“学 校教学”、“学校课程”这样的范围,指称包含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机 构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的内容。 比较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涉学校教学活动过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和教育内容内涵比较小而外延则比较大。
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怀特海)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实现整合: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价值负载。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还要探讨,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艺术和道德具有等价性 科学艺术,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具有内在统一性
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是主导和依附的关系。二元对立和 机械联合 20世纪中叶后,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二者是对等和融合的关系 技术成为文化价值体系的构成,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谋 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1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超越论 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 之后,学校课程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 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经验, 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构建出 新的社会经验。
1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从“被动适应论”到“主动适应论”再发展到“超 越论”的历程,即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性不断受到尊重,学 校课程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
20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通过情景的创设,引领初中学 生积极自主地感悟人生的意义,提升对自我、他人、 社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2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3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5、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局限: 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前
提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所要讨论 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可 能很难开展,即使开展起来,也有可能非常肤浅,流 于形式。
3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自主型教学方法 1、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1
B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 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 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课程要素有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 等。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 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 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
1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尊重 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这种课程 价值观必然要求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 向。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核心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 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选择取向。
容所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二)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
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 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2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本质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
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教
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一)提示型教学方法
1、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 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 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2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1)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
35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四)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1、 不同之处: (1)学习方式不同; (2)功能不同,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短时间内获
得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 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 现。
36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三种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 相互渗透,提示型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学生学习
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之关系 。 学科知识可以分为 概念原理的知识:经过探究过程获得的基本结论 过程方法的知识: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知识 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课程论发展史上,学术中心课程将二者实现了融合。 学科结构的实质结构和句法结构
9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的能动性、主动性; ◆ 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当不同的教学方
法视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而优化组合、恰当运用的时候, 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7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符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适合特定的课程内容; 3、适合学生的特点; 4、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
被动适应论观点的代表是博比特与查特斯。
1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主动适应论 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
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 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主动适应论的代表是杜威。典型的主动适应论包 括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的时候,学
习者的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及相应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
课程理论,杜威的“进步教育论”及相应的经验自然主义 经验课程理论,都把学习者的经验置于课程内容的核心地 位。
15
B
3、确定课程内容: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 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 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 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2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力图把握学生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现状与
18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一)确定课程价值观 (二)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 (三)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四)确定课程内容。
19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以初中课程《思想品德》为例 1、确定课程价值观:
注重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 以初中学生初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来建构课程体系, 通过切近于初中学生生活的主题与形式来引领学生 生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第一册
2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是: 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这是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向。 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
25
B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教学方法的本质 (一)方法是指向于特定目标、受特定内
问题脉络,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又力求更多地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 理念,能体现开阔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理念, 更好地对学生未来生活需要予以必要的恰当 的引导.
23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 引导新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更快地适
应中学生活,更多地拥有积极、乐观、充实、愉快的中学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设计“走进中学” 作为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正视自我身心发展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 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中学生。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首次明 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2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 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 识的人有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20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时
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选择 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问题。
10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1、被动适应论 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
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 根本宗旨。
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 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 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特征是学生自我活动在 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34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2、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 (1)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31
B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4、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 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