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点线面关系练习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线面 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  立体几何点线面  专项练习(含答案)
(2)证明: 平面;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15. (本题13分)在几何体ABCDE中, ∠BAC= , DC⊥平面ABC, EB⊥平面ABC, F是BC的中点, AB=AC=BE=2, CD=1.
(1)求证: DC∥平面ABE;
(2)求证: AF⊥平面BCDE;
(3)求几何体ABCDE的体积.
16. 如图,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底面边长及侧棱长均为2, D是棱AB的中点,
(1)求证 ;
(2)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17.如图,在正方体中,为底面的中心,是的中点,设是上的中点,求证:(1);
(2)平面 ∥平面 .
18. (14分)如图, 在直三棱柱中, , 点是的中点.
(Ⅰ)求证: ;
(Ⅱ)求证: 平面 ;
(Ⅲ)求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
参考答案
Hale Waihona Puke 1.D2.D3.C
4.D
5.B
6.②④
7.平行或相交(直线在平面外)
8.1, 2, 3
9.
10. ②④⑤
11. (1)见解析(2)见解析
12. 见解析。
13. (Ⅰ)见解析;(Ⅱ)见解析。
14. (1)证明: 见解析;(2)证明: 见解析;(3)
二、填空题:
6.设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是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②若
③若
④若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7. 已知两条相交直线, , ∥平面, 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
8.如图, 空间中两个有一条公共边AD的正方形ABCD和ADEF.设M、N分别是BD和AE的中点, 那么
①AD⊥MN;②MN∥平面CDE;③MN∥CE;④MN、CE异面

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填空题训练30题

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填空题训练30题

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填空题训练30题1.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_________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_____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_____部分.2.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这三条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是_________.3.正方体各面所在的平面将空间分成 _________部分.4.过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 _________个平面平行于另一条直线.5.用立体几何中的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m上,m在平面α内”是_________.6.平面α、β相交,α、β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这四点能确定 _________个平面.7.给出以下五种图形:①两条线段组成的折线;②三条线段组成的折线;③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④对边相等的四边形;⑤梯形.其中是平面图形的有 _________.(将序号填入横线上)8.三条直线两两平行,则此三条直线可确定_________个平面.9.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_________(填写对号或错号).10.如果直线a平行于直线b,则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_________(填写对号或错号).11.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_________.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共面;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1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②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若M∈α,M∈β,α∩β=l,则M∈l;④空间中,相交于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_________.1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14.(2013•上海)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1B与B1C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15.(2012•四川)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D、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M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16.如图,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BD1与AD所成角的正切是_____1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1B和DC1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19.如图是表示一个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相互异面的有_________对.20.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BM∥ED;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③CN与BM所成的角为60°;④DM⊥BN.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2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D1与CC1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22.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3.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_________.①α内的所有直线均与直线a异面;②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③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④α内的直线均与a相交.24.如图所示,空间中有两个正方形ABCD和ADEF,设M、N分别是BD和AE的中点,那么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_.①AD⊥MN,②MN∥面CDE,③MN∥CE,④MN、CE是异面直线.25.(2014•浙江三模)已知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连接PB、PC、PD、AC、BD,则下列垂直关系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①平面PAB⊥平面PBC ②平面PAB⊥平面PAD ③平面PAB⊥平面PCD.26.下列命题: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为_________.27.已知α⊥γ,α⊥β,则γ与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28.过平面α的一条平行线可作_________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29.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1D1和平面BC1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30.已知两条不同直线m、l,两个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l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l⊥α;②若l∥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③若m⊂α,l⊂β且l⊥m,则α⊥β;④若l⊂β,l⊥α,则α⊥β;⑤若m⊂α,l⊂β且α∥β,则m∥l.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填空题训练3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A、B、C、D、E1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②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若M∈α,M∈β,α∩β=l,则M∈l;111111所成角的大小为60°.11111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90°.===0,所以⊥,即16.如图,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BD1与AD所成角的正切是,B的有3对.①BM∥ED;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③CN与BM所成的角为60°;④DM⊥BN.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③④..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根据题意可得当点D与点23.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①②④.①α内的所有直线均与直线a异面;②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③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确的个数是3.①AD⊥MN,②MN∥面CDE,③MN∥CE,④MN、CE是异面直线.正确的序号是①②.①平面PAB⊥平面PBC ②平面PAB⊥平面PAD③平面PAB⊥平面PCD.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①若l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l⊥α;②若l∥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③若m⊂α,l⊂β且l⊥m,则α⊥β;④若l⊂β,l⊥α,则α⊥β;⑤若m⊂α,l⊂β且α∥β,则m∥l.。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与练习(含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与练习(含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梳理(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0,90θ∈︒︒;(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 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范围:[]0,90θ∈︒︒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b a 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点线面关系练习题(有答案)

点线面关系练习题(有答案)

//a α//a b//a b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3)其他方法://a αββ⊂2.性质定理://a abαβαβ⊂⋂=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两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a b a b a b Pββαα⊂⊂⋂=//αβ(3)其他方法:a a αβ⊥⊥//αβ;////a γβγ//αβ2.性质定理://a bαβγαγβ⋂=⋂=三、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方法 ① 用定义.②判定定理:a ba cb c A b c αα⊥⊥⋂=⊂⊂ a α⊥③ 推论://a a bα⊥ b α⊥(3)性质 ①a b αα⊥⊂ a b ⊥ ②a b αα⊥⊥四、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线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a a αβ⊂⊥ αβ⊥(3)性质①性质定理la a lαβαβα⊥⋂=⊂⊥ αβ⊥② l P PA Aαβαβαβ⊥⋂=∈⊥垂足为 A l ∈3 l P PA αβαβαβ⊥⋂=∈⊥ PA α⊂● “转化思想”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a b a bαα⊄⊂//a α//a b●求二面角1.找出垂直于棱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交线,它们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2.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l,OB⊥l,则∠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于D,交SC于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和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求线面夹角定义: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方法:作直线上任意一点到面的垂线,与线面交点相连,利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求得三角形其中一角就是该线与平面的夹角。

点线面答案

点线面答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解析:当垂直于直线l 的两条直线与l 共面时,两条直线平行;当这两条直线与l 不共面时,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或异面.2.D解析:当将AD 1平移至BC 1,连接A 1C 1,∴∠A 1BC 1是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 在△A 1BC 1中,容易计算A 1B =BC 1=5,A 1C 1=2.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1BC 1=54. 3.A解析:当平面外两点的连线与此平面垂直时,经过这两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不存在. 4.C解析:依条件得EF ∥=21AC ,GH ∥=21AC ,∴ EF ∥=GH . 又EH ∥=21BD ,FG ∥=21BD ,∴ EH ∥=FG . ∵AB =BC ,∴EF =EH .∵ AC 与BD 所成角的大小为90°,∴ EF 与EH 所成角的大小为90°. ∴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5.B解析:对于A ,满足条件的直线l 可以与m ,n 中一条相交;对于C ,若l 与m ,n 都不相交,∵ l 分别与m ,n 共面,∴ l ∥m ,l ∥n .∴ m ∥n .矛盾;对于D ,满足条件的直线可以与m ,n 都相交.6.A解析:若设AC ,BD 交于点O ,连接C 1O ,则BD ⊥CO ,BD ⊥C 1O . ∴ ∠COC 1是二面角C 1-BD -C 的平面角.tan ∠COC 1=BCCC 1=33.∴ ∠COC 1=30°.7.C解析:当A ,B 两点在 同侧时,直线AB 和平面 平行;当A ,B 两点在 异侧时,直线AB 和平面 相交.8.B解析:对于A , ⊥ ,m ⊥ ,n ∥ ,m ,n 可以不垂直; 对于C ,m ⊥ ,n ∥ ,m ⊥n , , 可以不垂直; 对于D , ⊥ , ∩ =m ,n ⊥m , n , 可以不垂直. 9.A解析:设A ,C ∈ ,B ,D ∈ ,① 若AB ,CD 共面,∵ ∥ ,∴ AC ∥BD . ∵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EF ∥AC ,且EF ⊄ ,AC ⊂ ,∴ EF ∥ .②若AB ,CD 为异面直线,则过点F 做直线MN ∥AB ,MN 交 于M ,交 于N ,则MC ∥ND .∴ F 为的MN 中点.∴EF ∥AM ,且EF ⊄ ,AM ⊂ ,∴ EF ∥ .10.A解析:连接AB ′,A ′B ,于是∠ABA ′=6π,∠BAB ′=4π. 设AB =a ,∴ A ′B =a cos6π=2a ,BB ′=a cos 4π=2a . ∴ A ′B ′=12a .∴ AB ∶A ′B ′=2∶1. 二、填空题 11.60°.解析:将展开图恢复为正方体时,点B ,D 重合,∴ AB ,CD ,AC 三条面对角线构成等边三角形,∴ 直线AB ,CD 所成角的大小为60°.12.5.如图,取A 1B 1的中点G ,连接FG ,EG , ∵FG =1,EG =2,∴ EF =5.(第10题)ABC A 1B 1C 1EFG(第12题)13.414a . 解析:如图过点A 作AB ⊥OC ,垂足为B ,连接A ′B , 点A 到直线OC 距离是AB .依条件得AA ′=23a ,A ′O =21a ,A ′B =42a .∴ AB =16243+a =414a . 14.60°.解析:依条件可知正四棱锥底面中心到一边的距离为1,侧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 2,∴ 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是21. ∴ 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60°. 15.5.解析:依条件可知当a ∥ ,b ∥ 时,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五个结论都有可能成立. 三、解答题16. 证明:(1)∵ AA 1⊥AB ,AA 1⊥AD ,且AB ∩AD =A , ∴ AA 1⊥平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 AA 1⊥BD .又AC ⊥BD ,AA 1∩AC =A ,∴ BD ⊥平面ACC 1A 1. (2)∵ DD 1∥AA 1,AA 1⊂平面ACC 1A 1, ∴ DD 1∥平面ACC 1A 1.∴ 点P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即为直线DD 1到面ACC 1A 1的距离. 也就是点D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设AC ∩BD =O ,则DO 的长度是点D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容易求出DO =22a .∴ P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为22a . 17.证明:(1)连接EO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 O 为AC 的中点.∵ E 是PC 的中点,∴ OE 是△APC 的中位线.∴ EO ∥P A .∵ EO ⊂平面BDE ,P A ⊂平面BDE ,∴P A ∥平面BDE .(2)∵ PO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 PO ⊥BD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 AC ⊥BD .∵ PO ∩AC =O ,AC ⊂平面P AC ,PO ⊂平面P AC , ∴ BD ⊥平面P AC .18.(1)证明:∵ 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PD ⊥BC . 由∠BCD =90°,得CD ⊥BC . 又PD ∩DC =D , PD ,DC ⊂平面PCD , ∴ BC ⊥平面PCD .∵ PC ⊂平面PCD ,故PC ⊥BC .(2)解:(方法一)分别取AB ,PC 的中点E ,F ,连DE ,DF , 则易证DE ∥CB ,DE ∥平面PBC ,点D ,E 到平面PBC 的距离相等. 又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的2倍,由(1)知,BC ⊥平面PCD , ∴平面PBC ⊥平面PCD .∵ PD =DC ,PF =FC ,∴ DF ⊥PC .又 ∴ 平面PBC ∩平面PCD =PC , ∴ DF ⊥平面PBC 于F . 易知DF =22,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连接AC ,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h . ∵ AB ∥DC ,∠BCD =90°,∴ ∠ABC =90°. 由AB =2,BC =1,得△ABC 的面积S △ABC =1.由PD ⊥平面ABCD ,及PD =1,得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31S △ABC ·PD =31.∵ PD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 PD ⊥DC .ABCOA ′(第13题)A BC A 1B 1C 1P · DD 1O(第16题)POECDBA(第17题)(第18题)(第18题)又 ∴ PD =DC =1,∴ PC =22DC PD +=2. 由PC ⊥BC ,BC =1,得△PBC 的面积S △PBC =22. ∵ V A - PBC =V P - ABC ,∴31S △PBC ·h =V =31,得h =2. 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19.(1)证明:∵ AC ⊥BD ,又BB 1⊥平面ABCD ,且AC ⊂平面ABCD , ∴ BB 1⊥AC . BD ∩BB 1=B ,∴ AC ⊥平面B 1 D 1DB . (2)证明:由(1)知AC ⊥平面B 1D 1DB , ∵ BD 1⊂平面B 1D 1DB ,∴ AC ⊥BD 1. ∵ A 1D 1⊥平面A 1B 1BA ,AB 1⊂平面A 1B 1BA , ∴ A 1D 1⊥AB 1.又 ∵ A 1B ⊥AB 1且A 1B ∩A 1D 1于A 1, ∴ AB 1⊥平面A 1D 1B . ∵ BD 1⊂平面A 1D 1B , ∴ BD 1⊥AB 1, 又 ∴ AC ∩AB 1=A , ∴ BD 1⊥平面ACB 1.(3)解:(方法1)C BB A ACB B V V 11=--=31×1×(21×1×1)=61.(方法2)1ACB B V -=21(31V 正方体)=61. 20.(1)证明:∵ AB ⊥平面BCD ,∴ AB ⊥CD . ∵ CD ⊥BC ,且AB∩BC =B ,∴ CD ⊥平面ABC .又AC AE =ADAF= (0< <1), ∴ 不论 为何值,恒有EF ∥CD , ∴ EF ⊥平面ABC . ABC . ∵ EF ⊂平面BEF , ∴不论 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2)解:由(1)知,BE ⊥EF ,又平面BEF ⊥平面ACD ,∴ BE ⊥平面ACD .∴ BE ⊥AC .∵ BC =CD =1,∠BCD =90°,∠ADB =60°,∴ BD =2,AB =6,AC =7.由△ABC ∽△AEB ,有AB 2=AE ·AC ,从而AE =76.∴ =AC AE =76.故当 =76时,平面BEF ⊥平面ACD .数列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A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63S S =da da 1563311++=31,可得a 1=2d 且d ≠0所以126S S =da da 661215611++=d d 9027=103.2.B解析:解法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等差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a 6=b 7,即a 1q 5=b 7. ∵ b 4+b 10=2b 7,∴ (a 3+a 9)-(b 4+b 10)=(a 1q 2+a 1q 8)-2b 7 =(a 1q 2+a 1q 8)-2a 1q 5 =a 1q 2(q 6-2q 3+1) =a 1q 2(q 3-1)2≥0.(第20题)∴ a 3+a 9≥b 4+b 10. 解法2:∵ a 3·a 9=a 26,b 4+b 10=2b 7,∴ a 3+a 9-(b 4+b 10)=a 3+a 9-2b 7.又a 3+a 9-293a a ⋅=(3a -9a )2≥0, ∴ a 3+a 9≥293 a a ·.∵ a 3+a 9-2b 7≥293a a ⋅-2b 7=2a 6-2a 6=0, ∴ a 3+a 9≥b 4+b 10. 3.C解析:∵ a 1+a 2 008=a 1 003+a 1 006=a 1 004+a 1 005, 而a 1 003+a 1 004+a 1 005+a 1 006=18,a 1+a 2 008=9, ∴ S 2 008=21(a 1+a 2 008)×2 008=9 036,故选C . 4.B解析:∵ a ,b ,c 成等差数列,∴ 2b =a +c , 又S △ABC =21ac sin 30°=23,∴ ac =6, ∴ 4b 2=a 2+c 2+12,a 2+c 2=4b 2-12, 又b 2=a 2+c 2-2ac cos 30°=4b 2-12-63, ∴ 3b 2=12+63,b 2=4+23=(1+3)2. ∴ b =3+1. 5.A解析:题中所给圆是以(5,0)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则可求过(5,3)的最小弦长为8,最大弦长为10,∴ a k -a 1=2,即(k -1)d =2,k =d 2+1∈[5,7],∴ k ≠4.6.A解析:∵ a 7+a 9=a 4+a 12=16,a 4=1,∴ a 12=15. 7.A解析:∵ a 2+a 6=2a 4,a 5+a 10+a 15=3a 10,∴ 6a 4+6a 10=24,即a 4+a 10=4, ∴ S 13=2+13131)(a a =2+13104)(a a =26. 8.B解析:∵ ⎩⎨⎧78=++24=-++209118321a a a a a a∴ (a 1+a 20)+(a 2+a 19)+(a 3+a 18)=54, 即3(a 1+a 20)=54, ∴ a 1+a 20=18, ∴ S 20=2+20201)(a a =180. 9.C解析: 因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a n =2q n -1.因数列{a n +1}也是等比数列,则(a n +1+1)2=(a n +1)(a n +2+1)⇒21+n a +2a n +1=a n a n +2+a n +a n +2⇒a n +a n +2=2a n +1⇒a n (1+q 2-2q )=0⇒(q -1)2=0⇒q =1.由a 1=2得a n =2,所以S n =2n . 10.C解析:依题意a 2=a 1q =2,a 5=a 1q 4=41,两式相除可求得q =21,a 1=4,又因为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所以{a n ·a n +1}是以a 1a 2为首项,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可得222111q q a a n-)-(=332(1-4-n ).二、填空题 11.-2.解析:当q =1时,S n +1+S n +2=(2n +3)a 1≠2na 1=2S n ,∴ q ≠1. 由题意2S n =S n +1+S n +2⇒S n +2-S n =S n -S n +1, 即-a n +1=a n +2+a n +1,a n +2=-2a n +1,故q =-2. 12.1.解析:方法一 ∵ S n -S n -1=a n ,又S n 为等差数列,∴ a n 为定值. ∴ {a n }为常数列,q =1-n n a a =1.方法二:a n 为等比数列,设a n =a 1q n -1,且S n 为等差数列,∴ 2S 2=S 1+S 3,2a 1q +2a 1=2a 1+a 1+a 1q +a 1q 2,q 2-q =0,q =0(舍)q =1. 所以答案为1. 13.256,377. 解析:a 9=28=256,S 9=(a 1+a 3+a 5+a 7+a 9)+(a 2+a 4+a 6+a 8) =(1+22+24+26+28)+(3+7+11+15) =341+36 =377. 14.74.解析:由{a n }是等比数列,S 10=a 1+a 2+…+a 10,S 20-S 10=a 11+a 12+…+a 20=q 10S 10,S 30-S 20=a 21+a 22+…+a 30=q 20S 10,即S 10,S 20-S 10,S 30-S 20也成等比数列,得(S 20-S 10)2=S 10(S 30-S 20),得(56-32)2=32(S 30-56),∴ S 30=3232-562)(+56=74. 15.21,211. 解析:将a 1+a 2+a 3=8,①2n -36=36(2n -1).a 4+a 5+a 6=-4.②两式相除得q 3=-21, ∴ a 13+a 14+a 15=(a 1+a 2+a 3) q 12=8·421-⎪⎭⎫ ⎝⎛=21,S 15=21+121--185⎥⎥⎦⎤⎢⎢⎣⎡⎪⎭⎫ ⎝⎛=211. 16.152.解析:由a n +2+a n +1=6a n 得q n +1+q n =6q n -1,即q 2+q -6=0,q >0,解得q =2,又a 2=1,所以a 1=21,S 4=2121214-)-(=152.三、解答题17.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前n 项和的概念及已知条件得a 21=9(2a 1+d ),①4a 1+6d =4(2a 1+d ).②由②得d =2a 1,代入①有21a =36a 1,解得a 1=0或a 1=36. 将a 1=0舍去. 因此a 1=36,d =72,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6+(n -1)·72=718.解析:(1)证明:因a 1,a 2,a 4成等比数列,故22a =a 1a 4,而{a n }是等差数列,有a 2=a 1+d ,a 4=a 1+3d ,于是(a 1+d )2=a 1(a 1+3d ), 即21a +2a 1d +d 2=21a +3a 1d . d ≠0,化简得a 1=d .(2)由条件S 10=110和S 10=10a 1+d 2910⨯,得到10a 1+45d =110, 由(1),a 1=d ,代入上式得55d =110,故d =2,a n =a 1+(n -1)d =2n . 因此,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n =1,2,3,…).19.解析;由题意得22a =a 1a 4,即(a 1+d )2=a 1(a 1+3d ),d (d -a 1)=0, 又d ≠0,∴ a 1=d .又a 1,a 3,1k a ,2k a ,…,n a k ,…,成等比数列, ∴ 该数列的公比为q =13a a =dd 3=3, ∴ n a k =a 1·3n +1. 又n a k =a 1+(k n -1)d =k n a 1,∴ k n =3n +1为数列{k n }的通项公式.】、 20.解析:(1)由a 1=1,及S n +1=4a n +2,有a 1+a 2=4a 1+2,a 2=3a 1+2=5,∴ b 1=a 2-2a 1=3. 由S n +1=4a n +2 ①,则当n ≥2时,有S n =4a n -1+2. ② ②-①得a n +1=4a n -4a n -1,∴ a n +1-2a n =2(a n -2a n -1).又∵ b n =a n +1-2a n ,∴ b n =2b n -1.∴ {b n }是首项b 1=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b n =3×2 n -1.(2)∵ c n =n n a 2,∴ c n +1-c n =112++n n a -n n a 2=1122++-n n n a a =12+n n b =11223+-⨯n n =43,c 1=21a =21,∴ {c n }是以21为首项,4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3)由(2)可知数列⎭⎬⎫⎩⎨⎧nn a 2是首项为21,公差为43的等差数列. ∴nn a 2=21+(n -1)43=43n -41,a n =(3n -1)·2n -2是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设S n =(3-1)·2-1+(3×2-1)·20+…+(3n -1)·2n -2. S n =2S n -S n=-(3-1)·2-1-3(20+21+…+2n -2)+(3n -1)·2n-1=-1-3×12121---n +(3n -1)·2n -1=-1+3+(3n -4)·2n -1=2+(3n -4)·2n -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2+(3n -4)·2n -1.。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 C.A1E⊥BC1D.A1E⊥AC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A1C1⊥AD B.D1C1⊥ABC.AC1与DC成45°角D.A1C1与B1C成60°角3.设a、b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a⊥α,则b∥αB.若a∥α,α⊥β,则a⊥βC.若a⊥β,α⊥β,则a∥αD.若a⊥b,a⊥α,b⊥β,则α⊥β4.已知互不相等的直线l,m,n和平面α,β,γ,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B.若α∥β,l⊂α,m⊂β,则l∥m;C.若α∩β=l,β∩γ=m,α∩γ=n,l∥γ,则m∥n;D.若α⊥β,β⊥γ,则α∥β.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6.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7.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8.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9.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AC⊥BC,PA=AC=BC=2,则直线PC与AB所成角的大小是.10.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边CC1、B1C1的中点,点G、H分别在AA1、D1A1上,且满足AA1=3AG,D1H=2HA1,则异面直线EF、GH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12.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AD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1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G分别是AB,PC,CD的中点.求证:(1)CD⊥PD;(2)平面EFG∥平面PAD.14.如图,三角形ABC中,AC=BC=,ABE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 ⊥底面ABC,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Ⅰ)求证:GF∥底面ABC;(Ⅱ)求证:AC⊥平面EBC;(Ⅲ)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15.如图,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CD;(2)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16.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中点,M是AA1上一点,且AM=tAA1.(1)求证:BC1∥平面A1CD;(2)若3AB=2AA1,当t为何值时,B1M⊥平面A1CD?17.如图所示,PA⊥平面ABC,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CBA=30°,PA=AB=2,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M在上,且OM∥AC.(Ⅰ)求证:平面MOE∥平面PAC;(Ⅱ)求证:平面PAC⊥平面PCB.1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为等边三角形,AB=4,AA1=5,点M是BB1中点(Ⅰ)求证:平面A1MC⊥平面AA1C1C (Ⅱ)求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A.A1E⊥DC1B.A1E⊥BD C.A1E⊥BC1D.A1E⊥AC【解答】解:法一:连B1C,由题意得BC1⊥B1C,∵A1B1⊥平面B1BCC1,且BC1⊂平面B1BCC1,∴A1B1⊥BC1,∵A1B1∩B1C=B1,∴BC1⊥平面A1ECB1,∵A1E⊂平面A1ECB1,∴A1E⊥BC1.故选:C.法二: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则A1(2,0,2),E(0,1,0),B(2,2,0),D(0,0,0),C1(0,2,2),A(2,0,0),C(0,2,0),=(﹣2,1,﹣2),=(0,2,2),=(﹣2,﹣2,0),=(﹣2,0,2),=(﹣2,2,0),∵•=﹣2,=2,=0,=6,∴A1E⊥BC1.故选:C.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A1C1⊥AD B.D1C1⊥ABC.AC1与DC成45°角D.A1C1与B1C成60°角【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如下图形:A.因为AD∥A1D1,所以∠C1A1D1即为异面直线A1C1与AD所成的角,而∠C1A1D1=45°,所以A错;B.因为D1C1∥CD,利平行公理4可以知道:AB∥CD∥C1D1,所以B错;C.因为DC∥AB.所以∠C1AB即为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而,所以C错;D.因为A1C1∥AC,所以∠B1CA即为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的角,在正三角形△B1CA中,∠B1CA=60°,所以D正确.故选:D.3.设a、b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a⊥α,则b∥αB.若a∥α,α⊥β,则a⊥βC.若a⊥β,α⊥β,则a∥αD.若a⊥b,a⊥α,b⊥β,则α⊥β【解答】解:A中,b可能在α内;B中,a可能在β内,也可能与β平行或相交(不垂直);C中,a可能在α内;D中,a⊥b,a⊥α,则b⊂α或b∥α,又b⊥β,∴α⊥β.故选:D.4.已知互不相等的直线l,m,n和平面α,β,γ,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B.若α∥β,l⊂α,m⊂β,则l∥m;C.若α∩β=l,β∩γ=m,α∩γ=n,l∥γ,则m∥n;D.若α⊥β,β⊥γ,则α∥β.【解答】解:在A中,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A错误;在B中,若α∥β,l⊂α,m⊂β,则l与m平行或异面,故B错误;在C中,若α∩β=l,β∩γ=m,α∩γ=n,l∥γ,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m∥n,故C正确;在D中,若α⊥β,β⊥γ,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D错误.故选:C.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解答】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A(1,0,0),D1(0,0,),D(0,0,0),B1(1,1,),=(﹣1,0,),=(1,1,),设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为θ,则cosθ===,∴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6.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120°,AB=2,BC=CC1=1,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解答】解:【解法一】如图所示,设M、N、P分别为AB,BB1和B1C1的中点,则AB1、BC1夹角为MN和NP夹角或其补角(因异面直线所成角为(0,]),可知MN=AB1=,NP=BC1=;作BC中点Q,则△PQM为直角三角形;∵PQ=1,MQ=AC,△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4+1﹣2×2×1×(﹣)=7,∴AC=,∴MQ=;在△MQP中,MP==;在△PM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NP===﹣;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法二】如图所示,补成四棱柱ABCD﹣A1B1C1D1,求∠BC1D即可;BC1=,BD==,C1D=,∴+BD2=,∴∠DBC1=90°,∴cos∠BC1D==.故选:C.7.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8.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B.C.D.【解答】解:对于选项B,由于AB∥M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B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C,由于AB∥M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C不满足题意;对于选项D,由于AB∥NQ,结合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知D不满足题意;所以选项A满足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共4小题)9.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AC⊥BC,PA=AC=BC=2,则直线PC与AB所成角的大小是60°.【解答】解:取PA中点E,PB中点F,BC中点G,连接EF,FG,EG,∵EF、FG分别是△PAB、△PBC的中位线∴EF∥AB,FG∥PC,因此,∠EFG(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B与PC所成的角.连接AG,则Rt△ACG中,AG==,EG==,又∵AB=PC=2,∴EF=FG=.由此可得,在△EFG中,cos∠EFG==﹣结合∠EFG是三角形内角,可得∠EFG=120°.综上所述,可得异面直线AB与PC所成角的大小为60°.故答案为:60°.10.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边CC1、B1C1的中点,点G、H分别在AA1、D1A1上,且满足AA1=3AG,D1H=2HA1,则异面直线EF、GH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答】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E(0,2,1),F(1,2,2),G(2,0,),H(,0,2),=(1,0,1),=(﹣,0,),设异面直线EF、GH所成角的为θ,则cosθ===.∴异面直线EF、GH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答案为:.11.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60°.【解答】解: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0°,故答案为60°12.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AD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解答】解:由题意得,CB⊥AB,AB⊥BE.可得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的二面角即∠CBE=60°,同时也得AB⊥平面BCE,即AB⊥CE,即三角形CEF为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CBE为等边三角形;即是EF⊥CE.设AB=1,则CE=1,CF=,FB=,利用余弦定理,得.故异面直线AD与BF所成角的余弦值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1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G分别是AB,PC,CD的中点.求证:(1)CD⊥PD;(2)平面EFG∥平面PAD.【解答】证明:(1)∵PA⊥底面ABCD,∴CD⊥PA,又矩形ABCD中,CD⊥AD,且AD∩PA=A,∴CD⊥平面PAD,∵PD⊂平面PAD,∴CD⊥PD.(2)∵矩形ABCD中,E、G分别是AB、CD中点,∴EG∥AD,∵EG⊄平面PAD,AD⊂平面PAD,∴EG∥平面PAD,∵F是PC中点,∴FG∥PD,∵FG⊄平面PAD,PD⊂平面PAD,∴FG∥平面PAD,∵EG∩FG=G,EG、FG⊂平面EFG,∴平面EFG∥平面PAD.14.如图,三角形ABC中,AC=BC=,ABE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 ⊥底面ABC,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Ⅰ)求证:GF∥底面ABC;(Ⅱ)求证:AC⊥平面EBC;(Ⅲ)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解答】解:(I)证法一:取BE的中点H,连接HF、GH,(如图)∵G、F分别是EC和BD的中点∴HG∥BC,HF∥DE,(2分)又∵ADEB为正方形∴DE∥AB,从而HF∥AB∴HF∥平面ABC,HG∥平面ABC,HF∩HG=H,∴平面HGF∥平面ABC∴GF∥平面ABC(5分)证法二:取BC的中点M,AB的中点N连接GM、FN、MN(如图)∵G、F分别是EC和BD的中点∴(2分)又∵ADEB为正方形∴BE∥AD,BE=AD∴GM∥NF且GM=NF∴MNFG为平行四边形∴GF∥MN,又MN⊂平面ABC,∴GF∥平面ABC(5分)证法三:连接AE,∵ADEB为正方形,∴AE∩BD=F,且F是AE中点,(2分)∴GF∥AC,又AC⊂平面ABC,∴GF∥平面ABC(5分)(Ⅱ)∵ADEB为正方形,∴EB⊥AB,∴GF∥平面ABC(5分)又∵平面ABED⊥平面ABC,∴BE⊥平面ABC(7分)∴BE⊥AC又∵CA2+CB2=AB2∴AC⊥BC,∵BC∩BE=B,∴AC⊥平面BCE(9分)(Ⅲ)连接CN,因为AC=BC,∴CN⊥AB,(10分)又平面ABED⊥平面ABC,CN⊂平面ABC,∴CN⊥平面ABED.(11分)∵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分)∵C﹣ABED是四棱锥,==(14分)∴V C﹣ABED15.如图,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CD;(2)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解答】证明:(1)连接AC,BD,设AC∩BD=0,连接NO,MO,则NO∥PA.∵PA⊥平面ABCD,∴NO⊥平面ABCD,∴NO⊥AB,∵MO⊥AB,∴AB⊥面MNO∴MN⊥AB,而CD∥AB,∴MN⊥CD…(6分)(2)∵∠PDA=45°∴PA=AD=BC,由△PAM≌△CMB,得PM=CM,又∵N为PC的中点,∴MN⊥PC又MN⊥CD,PC∩CD=C∴MN⊥平面PCD…(12分)16.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中点,M是AA1上一点,且AM=tAA1.(1)求证:BC1∥平面A1CD;(2)若3AB=2AA1,当t为何值时,B1M⊥平面A1CD?【解答】解:(1)如图1,取A1B1的中点E,连接BE,C1E.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中点,可得CD∥C1E又因为DB∥EA1,DB=EA1⇒BE∥DA1.且CD∩DA1=D,BE∩C1E=E,面EBC1∥平面A1CD;∵BC1⊂面EBC1,BC1⊄平面A1CD,∴BC1∥平面A1CD(2)由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中点,可得CD⊥面AA1B1B.⇒CD⊥B1M,∴要使B1M⊥平面A1CD,只需DA1⊥MB即可,如下图,当DA1⊥MB时,△ADA1∽△A1MB1,⇒,又∵3AB=2AA1,DAB为中点∴⇒∴即当t=时,B1M⊥平面A1CD.17.如图所示,PA⊥平面ABC,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CBA=30°,PA=AB=2,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M在上,且OM∥AC.(Ⅰ)求证:平面MOE∥平面PAC;(Ⅱ)求证:平面PAC⊥平面PCB.【解答】(本小题满分10分)证明:(1)因为点E为线段PB的中点,点O为线段AB的中点,所以OE∥PA.因为PA⊂平面PAC,OE⊄平面PAC,所以OE∥平面PAC.因为OM∥AC,又AC⊂平面PAC,OM⊄平面PAC,所以OM∥平面PAC.因为OE⊂平面MOE,OM⊂平面MOE,OE∩OM=O,所以平面MOE∥平面PAC.…(5分)(2)因为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所以∠ACB=90°,即BC⊥AC.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因为AC⊂平面PAC,PA⊂平面PAC,PA∩AC=A,所以BC⊥平面PAC.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10分)1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为等边三角形,AB=4,AA1=5,点M是BB1中点(Ⅰ)求证:平面A1MC⊥平面AA1C1C(Ⅱ)求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解答】(Ⅰ)证明:记AC1与A1C的交点为E.连结ME.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点M是BB1中点,∴MA1=MA=MC1=MC=.因为点E是AC1,A1C的中点,所以ME⊥AC1且ME⊥A1C,…(4分)从而ME⊥平面AA1C1C.因为ME⊂平面A1MC,所以平面A1MC⊥平面AA1C1C.…(6分)(Ⅱ)解:过点A作AH⊥A1C于点H,如图,由(Ⅰ)知平面A1MC⊥平面AA1C1C,平面A1MC∩平面AA1C1C=A1C,而AH⊥平面AA1C1C∴AH即为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9分)在△A1AC中,∠A1AC=90°,A 1A=5,AC=4∴∴AH=即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为.…(12分)。

点线面位置关系练习(有详细答案)

点线面位置关系练习(有详细答案)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①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①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②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线平行→面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①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②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必修二 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 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阶段质量检测(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不可能为()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答案】B。

【解析】因为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所以两直线没有公共点,所以两直线不可能相交.2.设BD1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一条对角线,则这个正方体中面对角线与BD1异面的有()A.0条B.4条C.6条D.12条【答案】C。

【解析】每个面中各有一条对角线与BD1异面,它们是:AC,A1C1,B1C,A1D,AB1,DC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平面DCC1D1,因此平面ABCD、平面AA1D1D均与平面DCC1D1垂直,而且平面AA1D1D∩平面ABCD=AD,显然选项D不正确,故选D.4.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D。

【解析】A项,α,β可能相交,故错误;B项,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错误;C项,若m⊂α,α∩β=n,m∥n,则m∥β,故错误;D项,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必有m∥n,所以原命题正确,故正确.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A.AC B.BD C.A1D D.A1D1【答案】选B【解析】CE⊂平面ACC1A1,而BD⊥AC,BD⊥AA1,∴BD⊥平面ACC1A1,∴BD⊥CE.6.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2,CD=4,EF ⊥AB,则EF与CD所成的角的度数为()A.90°B.45°C.60°D.30°【答案】D【解析】取BC的中点G,连接EG,FG,则EG=1,FG=2,EF⊥EG,则EF与CD所成的角等于∠EFG,为30°.7.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D,E分别是棱BC,AB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AB=BC=CA=CF=2,AA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设平面ADF与平面BEC1的交线为l,则直线EC1与l相交B.在棱A1C1上存在点N,使得三棱锥N-ADF的体积为3 7C.设点M在BB1上,当BM=1时,平面CAM⊥平面ADFD.在棱A1B1上存在点P,使得C1P⊥AF【答案】C【解析】连接CE交AD于点O,则O为△ABC的重心,连接OF.由已知得OF∥EC1,则EC1∥l,故A错;若在A1C1上存在点N,则V N-ADF=V D-AFN,当N与C1重合时,V D-AFN取最小值为36,故B错;当BM=1时,可证得△CBM≌△FCD,则∠BCM+∠CDF=90°,即CM⊥DF.又∵AD⊥平面CBB1C1,CM⊂平面CBB1C1,∴AD⊥CM.∵DF∩AD=D,∴CM⊥平面ADF.∵CM⊂平面CAM,∴平面CAM⊥平面ADF,故C正确;过C1作C1G∥FA交AA1于点G.若在A1B1上存在点P,使得C1P⊥AF,则C1P⊥C1G.又∵C1P⊥GA1,C1G∩GA1=G,∴C1P⊥平面A1C1G.∵A1C1⊂平面A1GC1,∴C1P⊥A1C1,矛盾,故D错.故选C.8.在四面体ABCD 中,已知棱AC 的长为 2 ,其余各棱长都为1,则二面角A -CD -B 的余弦值为( ) A.12 B.13 C.33 D.23【答案】C【解析】取AC 的中点E ,CD 的中点F ,则EF =12,BE =22,BF =32, ∴△BEF 为直角三角形,cos θ=EF BF =33. 9.如图,平面α⊥平面β,A ∈α,B ∈β,AB 与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5°和30°,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若AB =12,则A ′B ′等于( )A .4B .6C .8D .9【答案】B【解析】连接AB ′,BA ′,则∠BAB ′=45°,∠ABA ′=30°.在Rt △ABB ′中,AB =12,可得BB ′=6 2.在Rt △ABA ′中,可得BA ′=6 3.故在Rt △BA ′B ′中,可得A ′B ′=6.10.矩形ABCD 中,AB =4,BC =3,沿AC 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 -AC -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125π12B.125π9C.125π6D.125π3【答案】C【解析】球心O 为AC 中点,半径为R =12AC =52,V =43πR 3=125π6. 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将△AB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四面体ABCD ,则在四面体ABCD 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答案】D【解析】易知△BCD中,∠DBC=45°,∴∠BDC=90°,又平面ABD⊥平面BCD,而CD⊥BD,∴CD⊥平面ABD,∴AB⊥CD,而AB⊥AD,CD∩AD=D,∴AB⊥平面ACD,∴平面ABC⊥平面ACD.12.(2019·全国卷Ⅲ)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如图,取CD的中点F,DF的中点G,连接EF,FN,MG,GB.∵△ECD是正三角形,∴EF⊥CD.∵平面ECD⊥平面ABCD,平面ECD∩平面ABCD=CD,EF⊂平面ECD,∴EF⊥平面ABCD.∴EF⊥FN.不妨设AB=2,则FN=1,EF=3,∴EN=FN2+EF2=2.∵EM=MD,DG=GF,∴MG∥EF且MG=12EF,∴MG⊥平面ABCD,∴MG⊥BG.∵MG=12EF=32,BG=CG2+BC2=2235222⎛⎫+=⎪⎝⎭,∴BM=MG2+BG2=7,∴BM≠EN.连接BD,BE,∵点N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点N在BD上,且BN=DN,∴BM,EN是△DBE的中线,∴BM,EN必相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PA⊥平面ABC,PA=AB,则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217a 【解析】如图所示,取BC 中点E ,连接AE ,PE ,则AE ⊥BC ,又BC ⊥PA ,∴BC ⊥平面PAE .∴平面PAE ⊥平面PBC .在平面PAE 内过A 作AF ⊥PE ,垂足为F ,则AF ⊥平面PBC .则AF =PA ·AE PE =217a . 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AA 1和AB 上的点,若∠B 1MN 是直角,则∠C 1MN 等于________.【答案】90°【解析】∵B 1C 1⊥平面A 1ABB 1,MN ⊂平面A 1ABB 1,∴B 1C 1⊥MN ,又∠B 1MN 为直角.∴B 1M ⊥MN ,而B 1M ∩B 1C 1=B 1.∴MN ⊥平面MB 1C 1,又MC 1⊂平面MB 1C 1,∴MN ⊥MC 1,∴∠C 1MN =90°.15.如图,圆锥SO 中,AB 、CD 为底面圆的两条直径,AB ∩CD =O ,且AB ⊥CD ,SO =OB =2,P 为S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SA 与P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连接PO ,则PO ∥SA ,∴∠OPD 即为异面直线SA 与PD 所成的角,且△OPD 为直角三角形,∠POD 为直角,∴tan ∠OPD =OD OP =22= 2. 16.(2019·全国卷Ⅰ)已知∠ACB =90°,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C =2,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离均为3,那么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如图,过点P 作PO ⊥平面ABC 于O ,则PO 为P 到平面ABC 的距离.再过O 作OE ⊥AC 于E ,OF ⊥BC 于F ,连接PC,PE,PF,则PE⊥AC,PF⊥BC.又PE=PF=3,所以OE=OF,所以CO为∠ACB的平分线,即∠ACO=45°.在Rt△PEC中,PC=2,PE=3,所以CE=1,所以OE=1,所以PO=PE2-OE2=(3)2-12=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1)EF∥平面ACD;(2)平面EFC⊥平面BCD.证明:(1)∵E,F分别是AB,BD的中点,∴EF是△ABD的中位线,∴EF∥AD,∵EF⊄平面ACD,AD⊂平面ACD,∴EF∥平面ACD.(2)∵AD⊥BD,EF∥AD,∴EF⊥BD.∵CB=CD,F是BD的中点,∴CF⊥BD.又EF∩CF=F,∴BD⊥平面EFC.∵BD⊂平面BCD,∴平面EFC⊥平面BCD.18.(本小题满分12分)(2019·全国卷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解:(1)证明:连接B1C,ME.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12B1C.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12A1D.由题设知A1B1綊DC,可得B1C綊A1D,故ME綊ND,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ED.又MN⊄平面C1DE,所以MN∥平面C1DE.(2)过点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由已知可得DE⊥BC,DE⊥C1C,所以DE⊥平面C1CE,故DE⊥CH.从而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由已知可得CE=1,C1C=4,所以C1E=17,故CH=41717.从而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41717.19.(本小题满分12分)矩形ABCD中,AB=2,AD=1,E为CD的中点,沿AE将△DAE折起到△D1AE的位置,使平面D1AE⊥平面ABCE.(1)若F为线段D1A的中点,求证:EF∥平面D1BC;(2)求证:BE⊥D1A.证明:(1)取AB的中点G,连接EG、FG,则EG∥BC,FG∥D1B,且EG∩FG=G,EG、FG⊂平面EFG;D1B∩BC=B,D1B、BC⊂平面D1BC.∴平面EFG∥平面D1BC,注意到EF⊂平面EFG,∴EF∥平面D1BC.(2)易证BE⊥EA,平面D1AE⊥平面ABCE,平面D1AE∩平面ABCE=AE,∴BE⊥平面D1AE,且D1A⊂平面D1AE,∴BE⊥D1A.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SB=BC.(1)求证:BD⊥平面SAC;(2)求二面角E-BD-C的大小.解:(1)证明:如图,∵DE⊥SC,且E为SC的中点,又SB=BC,∴BE⊥S C.又DE∩BE=E,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SC⊥平面BDE,BD⊂平面BDE,∴SC⊥BD.又SA⊥平面ABC,BD⊂平面ABC,∴SA⊥BD.又SA∩SC=S,∴BD⊥平面SAC.(2)由(1)知∠EDC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又△SAC∽△DEC,∴∠EDC=∠ASC.在Rt△SAB中,∠SAB=90°,设SA=AB=1,则SB= 2.由SA⊥BC,AB⊥BC,AB∩SA=A,∴BC⊥平面SAB,SB⊂平面SAB,∴BC⊥SB.在Rt△SBC中,SB=BC=2,∠SBC=90°,则SC=2.在Rt△SAC中,∠SAC=90°,SA=1,SC=2.∴cos∠ASC=SASC=12.∴∠ASC=60°,即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60°.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 ∥AC,AB=2,CE=EF=1.(1)求证:AF∥平面BDE;(2)求证:CF⊥平面BDE.证明:(1)设AC与BD交于点O,连接EO,∵EF∥AC,且EF=1,AO=12AC=1,∴四边形AOEF为平行四边形,∴AF∥OE.∵OE⊂平面BDE,AF⊄平面BDE,∴AF∥平面BDE.(2)连接FO,∵EF∥CO,EF=CO=1,且CE=1,∴四边形CEFO为菱形,∴CF⊥EO.∵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AC.又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BD⊥平面ACEF,∴CF⊥BD. 又BD∩EO=O,∴CF⊥平面BDE.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空间几何体ABCDE中,△BCD与△CDE均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为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平面CDE⊥平面BCD,平面ABC ⊥平面BCD.(1)试在平面BCD内作一条直线,使得直线上任意一点F与E的连线EF均与平面ABC平行,并给出详细证明;(2)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解:(1)取DC的中点N,取BD的中点M,连接MN,EN,EM,则直线MN即为所求.取BC的中点H,连接AH,∵△ABC为腰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H为BC的中点,∴AH⊥BC.又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AH⊂平面ABC,∴AH⊥平面BCD,同理,可证EN⊥平面BCD,∴EN∥AH.∵EN⊄平面ABC,AH⊂平面ABC,∴EN∥平面ABC.又M,N分别为BD,DC的中点,∴MN∥BC.∵MN⊄平面ABC,BC⊂平面ABC,∴MN∥平面ABC.又MN∩EN=N,MN⊂平面EMN,EN⊂平面EMN,∴平面EMN∥平面ABC.又EF⊂平面EMN,∴EF∥平面ABC.(2)连接DH,取CH的中点G,连接NG,则NG∥DH,NG=12DH,由(1)可知,EN∥平面ABC,∴点E到平面ABC的距离与点N到平面ABC的距离相等.又△BC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H⊥BC,又平面ABC⊥平面BCD,平面ABC∩平面BCD=BC,DH⊂平面BCD,∴DH⊥平面ABC,∴NG⊥平面ABC.又DH=3,∴NG=3 2.又AC=AB=3,BC=2,∴AH=22,∴S△ABC=12·BC·AH=22,∴V E-ABC=V N-ABC=13·S△ABC·NG=63.。

线面关系题-附答案

线面关系题-附答案

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E D CA P 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面ACD ;(2)平面EFC ⊥面BCD . 17.证明:(1)∵E,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EF 是△ABD 的中位线,∴E F ∥AD ,∵AD ⊂面ACD ,E F ⊄面ACD ,∴直线E F ∥面ACD ;(2)∵AD ⊥BD ,E F ∥AD ,∴E F ⊥BD ,∵CB=CD ,F 是BD的中点,∴CF ⊥BD 又EF ∩CF=F, ∴BD ⊥面EFC , ∵B D ⊂面BCD ,∴面EFC ⊥面BCD .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一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下,E 是侧棱PC 上的动点.(1)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是否不论点E 在何位置,都有BD ⊥AE ?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E 为PC 的中点,求二面角D -AE -B 的大小.解:(1)由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可知,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C ⊥底面ABCD ,且PC=2.∴1233P ABCD ABCD V S PC -=⋅=(2)不论点E 在何位置,都有BD ⊥AE证明如下:连结AC ,∵ABCD 是正方形,∴BD ⊥AC∵PC ⊥底面ABCD 且BD ⊂平面ABCD ∴BD ⊥PC又AC PC C = ∴BD ⊥平面PAC∵不论点E 在何位置,都有AE ⊂平面PAC ∴不论点E 在何位置,都有BD ⊥AE(3)解法1:在平面DAE 内过点D 作DG ⊥AE 于G ,连结BG∵CD=CB,EC=EC ,∴Rt ECD ∆≌Rt ECB ∆,∴ED=EB ∵AD=AB ,∴△EDA ≌△EBA ,∴BG ⊥EA ∴DGB ∠为二面角D -EA -B 的平面角 ∵BC ⊥DE ,AD ∥BC ,∴AD ⊥DE在R t△ADE 中AD DE DG AE ⋅==在△DGB 中,由余弦定理得212cos 222-=⋅-+=∠BG DG BD BG DG DGB∴DGB ∠=23π,∴二面角D -AE -B 的大小为23π. 3.如下图,设P 为长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D 上的点,且MB AM =NPDN,求证:直线MN ∥平面PBC .证法一:过N 作NR ∥DC 交PC 于点R ,连结RB ,依题意得NR NR DC -=NP DN =MB AM =MB MB AB -=MBMBDC -⇒NR =MB .∵NR ∥DC ∥AB ,∴四边形MNRB 是平行四边形.∴MN ∥RB .又∵RB平面PBC ,∴直线MN ∥平面PBC .证法二:过N 作NR ∥DC 交PC 于点R ,连结RB ,依题意有AB BM =PD PN =DCNR,∴NR =,=+MN + =.∴MN ∥RB .又∵RB平面PBC ,∴直线MN ∥平面PBC.4.已知F E ,分别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11,D C BC 的中点(如图4),求证:EF ∥平面D D BB 11.5.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三棱锥A BCD -的侧棱,AB AD 的中点, 求证://EF 平面BCD .分析:要证明//EF 平面BCD ,只要在平面BCD 内找一条直线与 EF 平行.证明://AE EB EF BD AF FD =⎫⇒⎬=⎭,又∵EF ⊄平面BCD ,且BD ⊂平面BCD , ∴//EF 平面BCD .6.求证: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并且其中两条直线平行,那么第三条直线也和它们平行.已知:平面,,αβγ,l αβ= ,m αγ= ,n βγ= ,且//l m , 求证://,//n l n m .证明:////l m l l m γγγ⎫⎪⊄⇒⎬⎪⊂⎭,又∵l β⊂,且n βγ= ,∴//n l .同理,//n m .7.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AB PC PD C D αβαβ=⊥⊥ 是垂足. (Ⅰ)求证:AB ⊥平面PCD ;(Ⅱ)若1,PC PD CD ==α与平面β解:(Ⅰ)因为,PC AB αα⊥⊂,所以PC AB ⊥.同理PD AB ⊥.又PC PD P = ,故AB ⊥平面PCD .(Ⅱ)平面α⊥平面β。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与练习(含答案)

点线面位置关系例题与练习(含答案)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0,90θ∈︒︒;(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 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范围:[]0,90θ∈︒︒ 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a b a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D.【解析】A: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A正确;B: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正确;C:根据垂直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可知C正确;D:与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是相交或异面,∴D错误.【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n,则m n B.若C.若D.若【答案】D【解析】A选项中m,n可以相交;B选项中可能相交,不同于平面中的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C选项中m有可能与的相交线平行,同时也与平行,但平面不平行;综合选D.【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m,n是异面直线,则.其中真命题是()A.①和④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②【答案】A【解析】对于①,因为由m⊥α,m⊥β,可得出α∥β,故命题正确;对于②,若α⊥γ,β⊥γ,则α与β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故②错误;对于③若α∩β=a,m⊂α,n⊂β,m∥a,n∥a,∴m∥n,故③错;对于④,若α∩β=a,则因为m⊂α,m∥β,n⊂β,n∥α,所以m∥a,n∥a,∴m∥n,这与m、n是异面直线矛盾,故结论正确;故答案为:A.【考点】1.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2.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4.如图,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ACB=,PA平面ABC,此图形中有_____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答案】4【解析】已知,平面,所以面,,均为直角,所以共4个直角三角形.【考点】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关系5.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几个()①直线a,b与平面a所成角相等,则a∥b;②两直线a∥b,直线a∥平面a,则必有b∥平面a;③一直线与平面的一斜线在平面a内的射影垂直,则该直线必与斜线垂直;④两点A,B与平面a的距离相等,则直线AB∥平面a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点线面位置关系①直线a,b与平面a所成角相等,则a∥b或相交或异面三种情况②两直线a∥b,直线a∥平面a,则b∥平面a或;③不正确,必须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斜线在平面a内的射影垂直,则该直线必与斜线垂直;④两点A,B与平面a的距离相等,则直线AB∥平面a或AB与相交.【考点】点线面位置关系6.正三棱柱中,,,D、E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面⊥面BCD;(2)求直线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答案】(1)见解析;(2).【解析】(1)易证⊥面,可得面⊥面;(2)面面于,过A作于点O,则面于O,连接BO,即为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1)在正三棱柱中,有,所以面,可得面⊥面;(2)面面于DF,过A作AO⊥DF于点O,则AO⊥面BCD于O,连接BO,即为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面角.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a不在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A.1B.2C.3D.4【答案】B【解析】①若直线a不在α内,则a∥α或a与α相交,故此命题错误;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或a与α相交,故此命题错误;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或异面,故此命题错误;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正确;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线面关系点评: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概念、判定及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属基础题8.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1)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2)求证:(3)求S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516、⑴证明:因为1CC ⊥平面ABC ,又1CC ⊂平面1C CD ,所以平面1C CD ⊥平面ABC .⑵证明:连结1BC 交1B C 于O ,连结DO ,则O 是1BC 的中点,DO 是1BAC ∆的中位线.所以1DO AC ∥.因为DO ⊂平面1CDB ,所以1AC ∥平面1CDB ;⑶解:因为1CC ⊥平面ABC ,所以1BB ⊥平面ABC ,所以1BB 为 三棱锥1D CBB -的高.112111124332D CBB B CBD BCD V V S BB --∆==⋅=⨯⨯=. 所以三棱锥1D CBB - 17、(1)证明:如图,连BD 、B 1D 1,∵ A 1B 1C 1D 1是正方形, ∴ A 1C 1⊥B 1D 1,又∵ BB 1⊥底面A 1B 1C 1D 1,A 1C 1底面A 1B 1C 1D 1, ∴ A 1C 1⊥BB 1,∴ A 1C 1⊥平面BB 1D 1D ,∴ B 1D ⊥A 1C 1,同理可证:B 1D ⊥BC 1,且A 1C 1∩BC 1=C 1, 故B 1D ⊥平面A 1C 1B . (2)解:111111111113B A C B B A B C A B C V V S BB --∆==⋅=13·12·1·1·1=16. (3)解:∵ AA 1∥BB 1,∴ 异面直线BC 1与AA 1所成的角就是BC 1与BB 1所成的角,即∠B 1BC 1=450. 故异面直线BC 1与AA 1所成的角为450.18、(1) 证明: 如图, 连结BD , 则E 是BD 的中点.又F 是PB 的中点,,所以EF ∥PD .因为EF 不在平面PCD 内,所以EF ∥平面PCD . (2) 连结PE . 因为ABCD 是正方形,所以BD ⊥AC . 又P A ⊥平面ABC ,所以P A ⊥BD .因此BD ⊥平面P AC .故∠EPD 是P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 因为EF ∥PD ,所以EF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EPD.因为P A =AB =AD, ∠P AD =∠BAD =90,所以Rt △P AD ≌ Rt △BAD . 因此PD =BD .在Rt △PED 中,sin ∠EPD =21=PD ED ,得∠EPD = 30. 所以EF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大小是30.19、⑴∵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棱柱,∴1BB ⊥平面ABC .OAB CD A 1B 1C 1又∵CF ⊂平面ABC , ∴CF 1BB ⊥. ⑵解:∵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棱柱,∴1BB ⊥平面ABC .又∵AC ⊂平面ABC ,∴AC 1BB ⊥ .∵90ACB ∠=,∴AC BC ⊥.∵1BB BC B =,∴AC ⊥平面1ECBB .∴1113A ECBB ECBB V S AC -=⋅. ∵E 是棱1CC 的中点,∴1122EC AA ==.∴1111()(24)2622ECBB S EC BB BC =+⋅=⨯+⨯=.∴111162433A ECBB ECBB V S AC -=⋅=⨯⨯=.⑶解:CF ∥平面1AEB .证明如下:取1AB 的中点G ,联结EG ,FG .∵F 、G 分别是棱AB 、1AB 中点,∴1FG BB ∥,12FG =1BB .又∵1EC BB ∥,112EC BB =,∴FG EC ∥,FG EC =.∴四边形FGEC 是平行四边形, ∴CF ∥EG .又∵CF ⊄平面1AEB ,EG ⊂平面1AEB , ∴CF ∥平面1AEB .19、 ⑴∵PA ⊥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其对角线BD 、AC 交于点E ,∴PA BD ⊥,AC BD ⊥.∴BD ⊥平面APC , ∵FG ⊂平面PAC ,∴BD FG ⊥⑵当G 为EC 中点,即34AG AC =时,FG ∥/平面PBD , 理由如下: 连结PE ,由F 为PC 中点,G 为EC 中点,知FG PE∥,而FG ⊄平面PBD ,PB ⊂平面PBD , 故FG //平面PBD .21、⑴因为PA ⊥平面ABC ,所以PA BC ⊥,又AC BC ⊥,所以BC ⊥平面PAC ,所以BC AD ⊥.由三视图可得,在PAC ∆中,4PA AC ==,D 为PC 中点,所以AD PC ⊥, 所以AD ⊥平面PBC , ⑵由三视图可得4BC =,由⑴知90ADC ∠=︒,BC ⊥平面PAC , 又三棱锥D ABC -的体积即为三棱锥B ADC -的体积,所以,所求三棱锥的体积111164443223V =⨯⨯⨯⨯⨯=.⑶取AB 的中点O ,连接CO 并延长至Q ,使得2CQ CO =,点Q即为所求.因为O 为CQ 中点,所以PQ OD ∥, 因为PQ ⊄平面ABD ,OD ⊂平面ABD ,所以PQ ∥平面ABD , 连接AQ ,BQ ,四边形ACBQ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ACBQ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4AQ =,又PA ⊥平面ABC ,所以在直角PAD ∆中,PQG C 1B 1A 1F E C BA P G F E DCB AOQ ABC DP。

高中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专题训练30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专题训练30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专题训练30题(含解析)高中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专题训练30题(含解析)1.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为的中点.(1)证明:;(2)若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在棱上,,且二面角的大小为,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题意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线线垂直即可;(2)方法二:利用几何关系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结合相关的几何特征计算三棱锥的体积即可.【详解】(1)因为,O是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2)[方法一]:通性通法—坐标法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轴,为y轴,垂直且过O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所以,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则由可求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所以,解得.又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方法二]【最优解】: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所示,作,垂足为点G.作,垂足为点F,连结,则.因为平面,所以平面,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所以.由已知得,故.又,所以.因为,.[方法三]:三面角公式考虑三面角,记为,为,,记二面角为.据题意,得.对使用三面角的余弦公式,可得,化简可得.①使用三面角的正弦公式,可得,化简可得.②将①②两式平方后相加,可得,由此得,从而可得.如图可知,即有,根据三角形相似知,点G为的三等分点,即可得,结合的正切值,可得从而可得三棱锥的体积为.【整体点评】(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是此类题的通性通法,其好处在于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适合于复杂图形的处理;方法二: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立体几何的基本功,在找出二面角的同时可以对几何体的几何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该法为本题的最优解.方法三:三面角公式是一个优美的公式,在很多题目的解析中灵活使用三面角公式可以使得问题更加简单、直观、迅速.2.如图,四边形为矩形,且平面,,为的中点.(1)求证:;(2)求三棱锥的体积;(3)探究在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3)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结,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可证得,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2)由(1)知为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结合题意转化顶点可得.(3)在上存在中点,使得.取的中点,连结.易证得四边形EGH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G//CH,结合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可知EG//平面PCD.【详解】(1)连结,∵为的中点,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同理可得,∴,∴,又,且,∴,?又∵,∴,又,∴.(2)由(1)知为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是三棱锥的高,∴.(3)在上存在中点,使得.理由如下:取的中点,连结.∵是的中点,∴,且,?又因为E为BC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EC//AD,且EC=AD,所以EC//GH,且EC=GH,所以四边形EGH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G//CH,又EG平面PCD,CH平面PCD,所以EG//平面P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棱锥的体积公式,立体几何中探索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3.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O垂直AC,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PO垂直O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PAM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M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PC与平面PAM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详解】(1)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连结.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由知.由知平面.(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取平面的法向量.设,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可取所以.由已知得.所以.解得(舍去),.所以.又,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4.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若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异面直线和所成角;(3)设线段上有一点,当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时,求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分析】(1)先证明平面平面,再证明平面;(2)分别以,,为轴,轴,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和所成角;(3)设,,利用向量法得到,解方程即得t的值和的长.【详解】(1)∵,,∴,∵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如图,分别以,,为轴,轴,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异面直线和所成角为.(3)设为平面的法向量,∵,,∴,即,设,,∴,设与平面所成角为,∵,∴,,,,(舍),,∴的长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证明,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线面角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5.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详解】分析:(1)连接,欲证平面,只需证明即可;(2)过点作,垂足为,只需论证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详解:(1)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AC,且OP=.连结OB.因为AB=B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2.由知,OP⊥OB.由OP⊥OB,OP⊥AC知PO⊥平面ABC.(2)作CH⊥OM,垂足为H.又由(1)可得OP⊥CH,所以CH⊥平面POM.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 的距离.由题设可知OC==2,CM==,∠ACB=45°.所以OM= ,CH==.所以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在高考中难度低于解析几何,属于易得分题,第一问多以线面的证明为主,解题的核心是能将问题转化为线线关系的证明;本题第二问可以通过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线段求解,也可利用等体积法解决.6.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和可证得,证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得,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2)根据题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再求出的面积,利用求得点C到平面的距离,得到结果.【详解】(1)连接,,分别为,中点?为的中位线且又为中点,且且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2)在菱形中,为中点,所以,根据题意有,,因为棱柱为直棱柱,所以有平面,所以,所以,设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根据题意有,则有,解得,所以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面平行的判定,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要熟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注意平行线的寻找思路,再者就是利用等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文科生常考的内容.7.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是的中点.(1)证明:直线平面;(2)点在棱上,且直线与底面所成角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取的中点,连结,,由题意证得∥,利用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半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利用空间向量的相关结论可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取中点,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得,又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故(2)由已知得,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则,,,,,则因为BM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而是底面ABC D的法向量,所以,即(x-1)2+y2-z2=0又M在棱PC上,设由①,②得所以M,从而设是平面ABM的法向量,则所以可取.于是因此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点睛:(1)求解本题要注意两点:①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②利用方程思想进行向量运算,要认真细心、准确计算.(2)设m,n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θ与互补或相等,故有|cosθ|=|cos<m,n>|=.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详解】(1)由已知,得AB⊥AP,CD⊥PD.由于AB//CD,故AB⊥PD,从而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在平面内作,垂足为,由(1)可知,平面,故,可得平面.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及已知可得,,,.所以,,,.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可取.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可取.则,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名师点睛】高考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③求二面角,关键是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表示出所需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长方体的性质,可以知道侧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以证明出,这样可以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出平面;(2)以点坐标原点,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求出相应点的坐标,利用,可以求出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最后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出二面角的正弦值.【详解】证明(1)因为是长方体,所以侧面,而平面,所以又,,平面,因此平面;(2)以点坐标原点,以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所以,所以,,设是平面的法向量,所以,设是平面的法向量,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为,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垂直,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求二角角的余弦值,以及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10.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底面,M为的中点,且.(1)证明:平面平面;(2)若,求四棱锥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底面可得,又,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平面;(2)由(1)可知,,由平面知识可知,,由相似比可求出,再根据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详解】(1)因为底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方法一]:相似三角形法由(1)可知.于是,故.因为,所以,即.故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垂直垂直法?由(2)知,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因为,所以,,,.从而.所以,即.下同方法一.[方法三]【最优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即.下同方法一.[方法四]:空间向量法?由,得.所以.即.又底面,在平面内,因此,所以.所以,由于四边形是矩形,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即.所以,即.下同方法一.【整体点评】(2)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求出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二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垂直的条件得到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三直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垂直的坐标运算求得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为最常用的通性通法,为最优解;方法四利用空间向量转化求得矩形的另一边长.11.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 ,且平面A1AMN⊥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 AMN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证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平面即可;(2)连接,先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几何关系求得,在截取,由(1)平面,可得为与平面所成角,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分别为,的中点,,又,,在中,为中点,则,又侧面为矩形,,,,由,平面,平面,又,且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方法一]:几何法如图,过O作的平行线分别交于点,联结,由于平面,平面,,平面,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面.又因,所以面,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令,则,由于O为的中心,故.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由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也为.[方法二]【最优解】:几何法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由(Ⅰ)知平面,则为平面的垂线.所以在平面的射影为.从而与所成角的正弦值即为所求.在梯形中,设,过E 作,垂足为G,则.在直角三角形中,.[方法三]:向量法由(Ⅰ)知,平面,则为平面的法向量.因为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由(Ⅰ)知,即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因为O为正的中心,故.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得,所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由P,N为等腰梯形两底的中点,得,则.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方法四]:基底法不妨设,则在直角中,.以向量为基底,从而,,.,,则,.所以.由(Ⅰ)知平面,所以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则.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整体点评】(2)方法一:几何法的核心在于找到线面角,本题中利用平行关系进行等价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二:等价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求解角度的正弦值的基本方法;方法三:利用向量法的核心是找到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法求解即可;方法四:基底法是立体几何的重要思想,它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延伸,其关键之处在于找到平面的法向量和直线的方向向量.12.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AB=3,求四棱锥的体积.【答案】(1)见详解;(2)18【解析】【分析】(1)先由长方体得,平面,得到,再由,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先设长方体侧棱长为,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再取中点,连结,证明平面,根据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因为在长方体中,平面;平面,所以,又,,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设长方体侧棱长为,则,由(1)可得;所以,即,又,所以,即,解得;取中点,连结,因为,则;所以平面,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依据四棱锥的体积,熟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型.13.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1)证明:点在平面内;(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方法一:连接、,证明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证得点在平面内;(2)方法一: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进而可求得二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方法一]【最优解】:利用平面基本事实的推论在棱上取点,使得,连接、、、,如图1所示.在长方体中,,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而,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有,同理可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在平面内.[方法二]:空间向量共线定理以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设,则.所以.故.所以,点在平面内.[方法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同方法二建系,并得,所以.故.所以点在平面内.[方法四]:根据题意,如图3,设.在平面内,因为,所以.延长交于G,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①.延长交于H,同理平面平面②.由①②得,平面平面.连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在中,.同理,在中,.如图4,在中,.所以,即G,,H三点共线.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得证.[方法五]:如图5,连接,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设与相交于点O,则O 为的中点.联结,由长方体知识知,体对角线交于一点,且为它们的中点,即,则经过点O,故点在平面内.(2)[方法一]【最优解】:坐标法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得,,则,,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为.[方法二]:定义法在中,,即,所以.在中,,如图6,设的中点分别为M,N,连接,则,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所以,则.[方法三]:向量法由题意得,由于,所以.如图7,在平面内作,垂足为G,则与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大小.由,得.其中,,解得,.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方法四]:三面角公式由题易得,.所以...设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二面角的三个面角公式,得,所以.【整体点评】(1)方法一:通过证明直线,根据平面的基本事实二的推论即可证出,思路直接,简单明了,是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方法二:利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证明;方法三: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方法四:利用平面的基本事实三通过证明三点共线说明点在平面内;方法五:利用平面的基本事实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证出.(2)方法一:利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和二面角的关系求出;方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结合解三角形求出;方法三:利用和二面角公共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夹角和二面角的关系即可求出,为最优解;方法四:利用三面角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1)证明:平面平面;(2)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1.【解析】【详解】分析:(1)首先根据题的条件,可以得到=90,即,再结合已知条件BA⊥A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AB⊥平面ACD,又因为AB平面ABC,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ACD⊥平面ABC;(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根据第一问的相关垂直的条件,求得三棱锥的高,之后借助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1)由已知可得,=90°,.又BA⊥AD,且,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 =CM=AB=3,DA=.又,所以.作QE⊥AC,垂足为E,则.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QE =1.因此,三棱锥的体积为.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解,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清楚题中的有关垂直的直线的位置,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线面垂直,之后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面面垂直,需要明确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关系,在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时候,注意应用体积公式求解即可.1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平面平面,,,、分别为、的中点.(Ⅰ)求证:;(Ⅱ)求证:平面平面;(Ⅲ)求证:平面.【答案】(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见解析.【解析】【分析】(1)欲证,只需证明即可;(2)先证平面,再证平面平面;(3)取中点,连接,证明,则平面.【详解】(Ⅰ)∵,且为的中点,∴.∵底面为矩形,∴,∴;(Ⅱ)∵底面为矩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Ⅲ)如图,取中点,连接.∵分别为和的中点,∴,且.∵四边形为矩形,且为的中点,∴,∴,且,∴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又平面,平面,∴平面.【点睛】证明面面关系的核心是证明线面关系,证明线面关系的核心是证明线线关系.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1)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三角形中位线法;(3)平行四边形法.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勾股定理逆定理;(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4)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16.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APC=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C;(2)设DO=,圆锥的侧面积为,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进而有≌,可得,即,从而证得平面,即可证得结论;(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母线和底面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出底面半径,由正弦定理,求出正三角形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求出,在中,求出,即可求出结论.【详解】(1)连接,为圆锥顶点,为底面圆心,平面,在上,,是圆内接正三角形,,≌,,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设圆锥的母线为,底面半径为,圆锥的侧面积为,,解得,,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在中,,三棱锥的体积为.?【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求锥体的体积,注意空间垂直间的相互转化,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7.如图,矩形所在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是上异于,的点.(1)证明:平面平面;(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理由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先证,再证,进而完成证明.(2)判断出P为AM中点,,证明MC∥OP,然后进行证明即可.详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因为M为上异于C,D 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DM⊥CM.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2)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证明如下:连结AC交BD于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中点.连结OP,因为P为AM 中点,所以MC∥OP.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再得到面面垂直,第二问先断出P为AM中点,然后作辅助线,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18.四棱锥中,侧面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1)证明:直线平面;(2)若△面积为,求四棱锥的体积.【答案】(Ⅰ)见解析(Ⅱ)【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证明线面平有两种思路,一是寻求线线平行,二是寻求面面平行;取中点,由于平面为等边三角形,则,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推出底面ABCD,设,表示相关的长度,利用的面积为,求出四棱锥的体积.试题解析:(1)在平面内,因为,所以又平面平面故平面(2)取的中点,连接由及得四边形为正方形,则.因为侧面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平面平面,所以底面因为底面,所以,设,则,取的中点,连接,则,所以,因为的面积为,所以,解得(舍去),于是所以四棱锥的体积【详解】1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为等边三角形,平面平面,,,,(Ⅰ)设分别为的中点,求证:平面;(Ⅱ)求证:平面;(Ⅲ)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I)见解析;(II)见解析;(III).【解析】【分析】(I)连接,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结果;(II)取棱的中点,连接,依题意,得,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以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结果;(III)利用线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得到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结果.【详解】(I)证明:连接,易知,,又由,故,又因为平面,。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精选题目(附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精选题目(附答案)
(2)求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时,通常将所给几何体分割成基本的柱、锥、台体,先求这些柱、锥、台体的表面积,再通过求和或作差求得几何体的表面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平面去截圆台,截面一定是圆面
B.在圆台的上、下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两点的连线就是圆台的母线
C.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
A.36πB.64π
C.100πD.144π
解析:选A三棱锥ABCD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所以把它扩展为长方体,它和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是同一个,且体对角线的长为球的直径,若设球的半径为R,则2R= =6,故R=3,∴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R2=36π,故选A.
三、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
(3)(2017·山东高考)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 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1)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1×1+ ×1×1×2+2× ×(1+2)×1+ × × =5+ ,故选A.
(2)①正确,正四面体是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如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的四面体ACB1D1;②错误,因为球的直径必过球心;③错误,必须是相邻的两个侧面.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为________.
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题中的几何体是由一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圆柱得到的,所以S=2×(4×1+3×1+4×3)+2π-2π=38.
答案:38
二、与球有关的问题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1)球的表面积公式S球=4πR2.
(2)球的体积公式V球= πR3.
(2)旋转体的表面积:
①S圆柱=2πrl+2πr2;
②S圆锥=πrl+πr2;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

高一数学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试题1.若,是异面直线,直线∥,则与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异面或相交D.平行【答案】C【解析】空间中直线与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当直线与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相交,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则是异面直线;要是,由平行公理得,这与为异面直线相矛盾,故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考点】空间中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2.若、、是互不相同的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对于,直线可能平行,可能异面;对于没有说明直线垂直交线;对于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得正确;对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异面.【考点】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3.如图,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1)求证:;(2)求证:(3)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证明:在中,由勾股定理得为直角三角形,即.又面,,,面,;(2)证明:设交于点,则为的中点,连接,则为的中位线,则在中,∥,又面,则∥面;(3).【解析】(1)由勾股定理得,由面得到,从而得到面,故;(2)连接交于点,则为的中位线,得到∥,从而得到∥面;(3)过作垂足为,面,面积法求,求出三角形的面积,代入体积公式进行运算.试题解析:(1)证明:在中,由勾股定理得为直角三角形,即.又面,,,面,.(2)证明:设交于点,则为的中点,连接,则为的中位线,则在中,∥,又面,则∥面.(3)在中过作垂足为,由面⊥面知,面,.而,,.【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4.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n,则m n B.若C.若D.若【答案】D【解析】A选项中m,n可以相交;B选项中可能相交,不同于平面中的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C选项中m有可能与的相交线平行,同时也与平行,但平面不平行;综合选D.【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5.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CD=2AB=4,EF AB,则EF与CD所成的角为().A.B.C.D.【答案】D【解析】设为的中点,连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则即为与所成的角,结合,在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得到答案.【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三角形中位线定理.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空间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三角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若既在平面内,又在平面内,则平面和平面重合.D.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面图形【答案】B【解析】对于A,当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A不正确;对于B,三角形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不共线的三点,因此一定是平面图形,故B正确;对于C,当在一条直线上时,平面和平面也可能相交,故C不正确;对于D,当四边形的对边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时,四边形不是平面图形,故D不正确,故选B.【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7.已知△中,,,平面,,、分别是、上的动点,且.(1)求证:不论为何值,总有平面平面;(2)当为何值时,平面平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通过证明⊥平面,说明平面平面;(2)将平面平面作为条件,利用三角形关系求解.试题解析:(1)∵⊥平面,∴⊥.∵⊥且,∴⊥平面,又∵,∴不论为何值,恒有,∴⊥平面.又平面,∴不论为何值,总有平面⊥平面.(2)由(1)知,⊥,又平面⊥平面,∴⊥平面,∴⊥.∵,,,∴,,∴,由,得,∴,故当时,平面平面.【考点】两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证明.8.下列四个结论:⑴两条不同的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⑵两条不同的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⑶两条不同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B.C.D.【答案】A【解析】两条不同的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的位置关系.所以(1)不正确;两条不同的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所以(2)不正确;两条不同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3)不正确;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所以(4)不正确.故选A.【考点】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相关的判断定理.9.在正四面体(所有棱长都相等)中,分别是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平面平面B.平面C.平面平面D.平面平面【答案】C【解析】由AF⊥BC,PE⊥BC,可得BC⊥平面PAE,而DF//BC,所以,DF⊥平面PAE,故A正确.若PO⊥平面ABC,垂足为O,则O在AE上,则DF⊥PO,又DF⊥AE,故DF⊥平面PAE,故B正确.由DF⊥平面PAE可得,平面PAE⊥平面ABC,故D正确.故选C.【考点】正四面体的几何特征,平行、垂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α//a b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3)其他方法://a αββ⊂2.性质定理://a a bαβαβ⊂⋂=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两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a b a b a b Pββαα⊂⊂⋂= //αβ(3)其他方法:a a αβ⊥⊥ //αβ; ////a γβγ//αβ 2.性质定理://a bαβγαγβ⋂=⋂=三、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方法 ① 用定义.//a b a b αα⊄⊂//a α//a b//a b ② 判定定理:a ba cb c A b c αα⊥⊥⋂=⊂⊂ a α⊥③ 推论://a a bα⊥ b α⊥ (3)性质 ①a b αα⊥⊂ a b ⊥ ②a b αα⊥⊥四、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线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a a αβ⊂⊥ αβ⊥ (3)性质①性质定理la a lαβαβα⊥⋂=⊂⊥ αβ⊥② l P PA A αβαβαβ⊥⋂=∈⊥垂足为 A l ∈3 l P PA αβαβαβ⊥⋂=∈⊥ PA α⊂“转化思想”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求二面角1.找出垂直于棱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交线,它们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2.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l,OB⊥l,则∠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于D,交SC于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和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求线面夹角定义: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方法:作直线上任意一点到面的垂线,与线面交点相连,利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求得三角形其中一角就是该线与平面的夹角。

例1:在棱长都为1的正三棱锥S-ABC中,侧棱S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是________.例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①BC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②BD1与平面AB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③CC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④BC1与平面A1BCD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⑤BD1与平面BC1D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例3:已知空间内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两两夹角为60°,试求OA与平面BOC所成的角的大小.●求线线距离说明:求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有:(1)(直接法)当公垂线段能直接作出时,直接求.此时,作出并证明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是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关键.(2)(转化法)把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如求异面直线a、b距离,先作出过a且平行于b的平面α,则b与α距离就是a、b距离.(线面转化法).也可以转化为过a平行b的平面和过b平行于a的平面,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就是两条异面直线距离.(面面转化法).(3)(体积桥法)利用线面距再转化为锥体的高用何种公式来求.(4)(构造函数法)常常利用距离最短原理构造二次函数,利用求二次函数最值来解.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问题,教科书要求不高(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这方面的问题的其他解法,要适度接触,以开阔思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探求.例: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求异面直线BD和CB1之间的距离。

●线面平行(包括线面距离)1111ABCD A B C D -111//B AD BC D 平面平面例:已知点S 是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C SB SA ==,SG 为SAB ∆上的高,D 、E 、F 分别是AC 、BC 、SC 的中点,试判断SG 与平面DEF 内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面面平行(包括面面距离) 例1:已知正方体 ,求证例2: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中,求异面直线BD 和C B 1之间的距离.● 面面垂直例1:已知直线PA垂直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A为垂足。

求证:平面PAC⊥平面PBD。

例2:已知直线PA垂直于⓪O所在的平面,A为垂足,AB为⓪O的直径,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一点。

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教室内任意放一支笔直的铅笔,则在教室的地面上必存在直线与铅笔所在的直线()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2.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若m⊂β,α⊥β,则m⊥αB.若α∩γ=m,β∩γ=n,m∥n,则α∥βC.若m⊥β,m∥α,则α⊥βD.若α⊥γ,α⊥β,则β⊥γ3.(改编题)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P到△ABC各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ABC()A.是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是等边三角形,,12O PA ABCD M N AB PC MN PAD MN CD⊥⊥⊥如图,已知矩形所在平面。

分别是的中点。

()求证:面()求证:D.不是A 、B 、C 所述的三角形4.把等腰直角△ABC 沿斜边上的高AD 折成直二面角B —AD —C ,则BD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 A.2B.22 C.1 D.335.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 =90°,M 为AB 的中点,PM 垂直于△ACB 所在平面,那么( )A.P A =PB >PCB.P A =PB <PCC.P A =PB =PCD.P A ≠PB ≠PC 二、填空题:6. 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 是边BC 的中点,动点P 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 ⊥AC ,则动点P 的轨迹的周长为 .7. 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三、解答题11.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AD ,∠ABC =60°,E 是BC 的中点,如图(2),将△ABE 沿AE 折起,使二面角B —AE —C 成直二面角,连接BC ,BD ,F 是CD 的中点,P 是棱BC 的中点.(1)求证:AE ⊥BD ;(2)求证:平面PEF ⊥平面AECD ;(3)判断DE 能否垂直于平面ABC ?并说明理由.12.12.如图所示,已知△BCD 中,∠BCD =90°,BC =CD =1,AB ⊥平面BCD ,∠ADB =60°,E 、F 分别是AC 、AD 上的动点,且AE AC =AFAD=λ(0<λ<1).(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EP ⊥平面ABCD .(1)求证:DP ⊥平面EPC ;(2)问在EP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平面AFD ⊥平面BFC ?若存在,求出FP AP的值.参考答案● 求二面角分析: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一种方法是找出垂直于棱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交线,它们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在RtΔSAC 中,SA=1,SC=2, ∴∠ECA=30°,在RtΔDEC 中,∠DEC=90°, ∴∠EDC=60°,∴ 所求的二面角为60°。

● 求线线距离 解法1:(直接法)如图:取BC 的中点P ,连结PD 、1PB 分别交AC 、1BC 于M 、N 两点, 易证:MN DB //1,AC DB ⊥1,11BC DB ⊥.∴MN 为异面直线AC 与1BC 的公垂线段,易证:a DB MN 33311==.小结:此法也称定义法,这种解法是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来解.但通常寻找公垂线段时,难度较大.解法2:(转化法)如图:∵//AC 平面B C A 11,∴AC 与1BC 的距离等于AC 与平面B C A 11的距离, 在1OBO Rt ∆中,作斜边上的高OE ,则OE 长为所求距离,∵aOB 22=,a OO =1,∴aB O 231=,∴a B O OB OO OE 3311=⋅=.小结:这种解法是将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解法3:(转化法)如图:∵平面1ACD //平面B C A 11,∴AC 与1BC 的距离等于平面1ACD 与平面B C A 11的距离. ∵⊥1DB 平面1ACD ,且被平面1ACD 和平面B C A 11三等分;∴所求距离为a D B 33311=.小结:这种解法是线线距离转化为面面距离.解法4:(构造函数法)如图:任取点1BC Q ∈,作BC QR ⊥于R 点,作AC PK ⊥于K 点,设x RC =,则x a QR BR -==,KR CK =,且222CR CK KR =+ ∴2222121x CR KR ==. 则222)(21x a x QK -+=2223131)32(23a a a x ≥+-=,故QK 的最小值,即AC 与1BC 的距离等于a 33.小结:这种解法是恰当的选择未知量,构造一个目标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最小值来得到二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解法5:(体积桥法)如图:当求AC 与1BC 的距离转化为求AC 与平面B C A 11的距离后,设C 点到平面B C A 11的距离为h ,则1111BCC A B C A C V V --=.∵222131)2(4331a a a h ⋅⋅=⋅, ∴a h33.即AC 与1BC 的距离等于a 33.小结:本解法是将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再将线面距离转化为锥体化为锥体的高,然后用体积公式求之.这种方法在后面将要学到.线面平行例:分析1:如图,观察图形,即可判定//SG 平面DEF ,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证明SG 与平面DEF 内的一条直线平行.观察图形可以看出:连结CG 与DE 相交于H ,连结FH ,FH 就是适合题意的直线.怎样证明FH SG //?只需证明H 是CG 的中点.证法1:连结CG 交DE 于点H ,∵DE 是ABC ∆的中位线,∴AB DE //.在ACG ∆中,D 是AC 的中点,且AG DH //,∴H 为CG 的中点.∵FH 是SCG ∆的中位线,∴SG FH //.又SG ⊄平面DEF ,FH ⊂平面DEF ,∴//SG 平面DEF .分析2:要证明//SG 平面DEF ,只需证明平面SAB //平面DEF ,要证明平面DEF //平面SAB ,只需证明DF SA //,EF SB //而DF SA //,EF SB //可由题设直接推出.证法2:∵EF 为SBC ∆的中位线,∴SB EF //.∵⊄EF 平面SAB ,⊂SB 平面SAB ,∴//EF 平面SAB .同理://DF 平面SAB ,F DF EF =I ,∴平面SAB //平面DEF ,又∵⊂SG 平面SAB ,∴//SG 平面DEF .面面平行例一:证明:∵1111-D C B A ABCD 为正方体,∴B C A D 11//,又 ⊂B C 1平面BD C 1,故 //1A D 平面BD C 1.同理 //11B D 平面BD C 1.又 1111D B D A D =I ,∴ 平面//11D AB 平面BD C 1.例二:根据正方体的性质,易证:1111111//////D CB BD A C D B A D B BD 平面平面⇒⎭⎬⎫连结1AC ,分别交平面BD A 1和平面11D CB 于M 和N因为1CC 和1AC 分别是平面ABCD 的垂线和斜线,AC 在平面ABCD 内,BD AC ⊥由三垂线定理:BD AC ⊥1,同理:D A AC 11⊥∴⊥1AC 平面BD A 1,同理可证:⊥1AC 平面11D CB∴平面BD A 1和平面11D CB 间的距离为线段MN 长度.如图所示:在对角面1AC 中,1O 为11C A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 ∴a AC NC MN AM 333111====.∴BD 和C B 1的距离等于两平行平面BD A 1和11D CB 的距离为a 33.面面垂直例1:例2:作业:一、选择题:1. D2. C3. C4. B5. C6.解析:如图,取CD 的中点F 、SC 的中点G ,连接EF ,EG ,FG ,EF 交AC 于点H ,易知AC ⊥EF ,又GH ∥SO , 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异于A 、B 的一点⎫⇒⊥⎬⎭BC AC⊥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PA⊂⊂AC 平面PAC ,PA 平面PAC =I AC PA A ⎫⎪⎪⎬⎪⎪⎭⇒⊥BC 平面PAC ⊂BC 平面PBC ⎫⎬⎭⇒⊥平面PAC 平面P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